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同志们:

今天把大家请到这里来召开农业产业化经营座谈会,其主要目的就是认真总结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分析形势,找出问题,研究探讨如何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刚才,参加会议的龙头企业负责人谈了各自的情况,谈的很具体,分析的也很准确。下面,我就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谈以下五个方面:

一、优化农业结构,农业产业化经营初见成效

近年来,我县把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农民增收和富民兴县的重点工程来抓。按照“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促增收”的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乡一品”的工作思路,各乡镇结合实际,积极发展特色产业,镇蔬菜、万金山水稻、七星泡烤烟、夹信子毛葱、七星河甜菜、青原大豆、龙头白瓜、小城子万寿菊等一批特色产业乡村应运而生。目前,全县基本形成了100万亩大豆、3万亩烤烟、30万亩玉米、17万亩水稻、3万亩甜菜、1万亩毛葱、4万亩蔬菜、17万亩白瓜等八大特色产业基地。场县共建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农场

的拉动下,县域内万寿菊、甜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是龙头企业正在发展壮大。目前,全县农副产品加工及营销企业已发展到135家,其中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8家,达到省级龙头企业标准5家,据统计,2005年14家加工型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实际加工量可达到29万吨,产值可达到5.16亿元,销售收入实现5亿元,实现利税2,100万元,带动基地219.9万亩,带动农户24,600户。5家流通型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实际收购量3.5万吨,销售收入6,810万元,实现利税1,991万元,带动基地8万亩,带动农户6,268户。

三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建立了农贸市场、蔬菜批发市场、杂粮批发市场、牲畜交易市场,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

四是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我县已创建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包括协会)58个,各类农民经纪人发展到1832人。

五是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原料生产基地更新了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大豆行间覆膜、小垄密植、垄三栽培、玉米通透性栽培、白瓜隔垄定向栽培、水稻三超、机插深施肥等项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六是创建品牌工作有所加强。2004年,我县的宝青红红小豆被省政府评为黑龙江省十大名牌产品。2002年,宝青红红小豆、大白板白瓜籽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中国驰名品牌,县被评为中国红小豆、大白瓜生产之乡。红小豆、芸豆、白瓜籽、毛

葱已远销到欧洲、日本、韩国和香港、亚太地区,品牌的创立树立了农业形象。

七是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为了扶持优势产业的发展,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县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2004年拿出近千万元资金用于烤烟、甜菜、毛葱、畜牧园区建设专项产业化生产扶持资金。2005年,县政府继续实行对重点产业和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扶持政策。

二、狠抓关键部位,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纽带作用

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是内接基地外连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产业化经营中的关键部门和环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农民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面临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龙头企业把分散的家庭经营同集中的市场需求有机联系起来,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如我县的烟草公司、华通制糖中心、北大荒米业、宝石河毛葱协会等在组织农民集中生产的同时,为农民提供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农民搞生产、找订单、抓销售,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了桥梁,帮助农户屏蔽自然风险,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效益。

二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业专业化水平和种植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发展烤烟生产上,烟草公司统一了种植品种,选择了有种植经验、种植水平高的农户落实面积,并且全部采用“四新技术”,不但提

高了种植技术水平,而且使烟农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三是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农民原有分散的、细小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农民迫切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保证,因此,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如毛葱协会、水稻协会、烤烟协会、高油大豆协会等,他们为农民提供了农业生产必需的信息、技术、物资、加工、销售等社会化服务。

四是吸收农村劳动力就业。我县拥有农村劳动力10万余人,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在农闲季节将有更多的劳动力资源闲置。龙头企业是我县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场所,每年全县在制糖中心、大米加工厂、农产品收购站等场所务工人员达到1万余人,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业转化。

五是扶持了优势产业的发展。在发展优势产业上,由于个别农户受资金影响,无力从事优势产业生产,而龙头企业针对农民这一难题给予了扶持。如制糖中心每年春季都将甜菜种籽、化肥赊销给农民,烟草公司也为农民赊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扶持农民发展产业。

六是带动了产业的发展。在龙头企业的带动扶持下,我县的万寿菊、中药材、奶牛等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烤烟、甜菜、大豆、水稻产业从弱到强,全县已经形成大豆、玉米、水稻、甜菜、烤烟、蔬菜、奶牛、中药材、万寿菊、毛葱十大产业链,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三、正确分析形势,找准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农民能够得到农业初级产品生产以外的加工、销售环节上的部分利润,使产业化各环节主体之间不是买卖关系,而是一种由一体化利益机制相连结的休戚相关的特殊关系,从我县农业产业化现状来看,目前农户与流通、加工企业之间基本上还停留在你卖我买的简单关系上,也就是说,我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还是个雏形,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水平和质量低。全县规模以上加工型龙头企业18家,年产值超亿元以上的只有1家。多数加工型企业规模偏小,档次低,尚处在资源粗加工水平,附加值不高,带动力不强,大多数为家庭式作坊,散、小、低、耗状况突出,难以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完成产加销全部生产环节的一体化过程。有些招商企业只是搞了基础设施建设,只建厂不生产,没有发挥出招商企业的作用。

二是发展欠规划,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目前,我县规模以上大豆加工企业2家,水稻加工企业9家,这些企业松散分布,导致产业密集度低,在地理条件上不利于企业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更无法形成产业优势。

三是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联系不规范,不紧密。部分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农户没有签订产品购销合同和契约,尚未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有些企业与农户间的契约合同缺乏生产和收购标准,产品质量价格高低由企业说了算,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