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花青素简介
原花青素的用量用法

原花青素的用量用法
原花青素是一种天然的食物色素,常用于添加食品和饮料中,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其用量和用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遵循以下几点:
1. 用量控制:根据食品或饮料的配方和制备工艺确定原花青素的使用量,以达到期望的颜色效果和营养价值。
一般建议按照食品生产标准的规定添加,避免过量使用。
2. 经适当处理:原花青素在酸性环境下较稳定,但在碱性条件下易发生颜色变化。
因此,在使用原花青素时,可根据食品制备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如调节pH值、加入酸性物质等,以确保其稳定性和颜色效果。
3. 合理选择搭配:在一些食品中,原花青素可以和其他天然色素或人工合成色素一起使用,以获得更好的色彩效果。
但需要注意控制使用量和搭配方式,以保证色素的相容性和安全性。
需要提醒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原花青素的使用标准和限制可能略有不同,因此在使用时需要参考当地的法规和具体要求,确保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同时,在选择和购买原花青素时,应选择经过测试和认证的正规产品,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原花青素名词解释

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属于多酚类化合物的亚类。
它们主要由儿茶素、表儿茶素等单体通过C4-C8或C4-C6位置的酯键连接成链状或环状结构的大分子化合物,这些结构在特定条件下(如酸性环境加热)可以产生或释放出花青素。
原花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是植物体内的重要防御物质,对植物细胞免受氧化损伤起到关键作用。
在人体健康方面,原花青素被认为有助于抵抗自由基引起的氧化应激,从而可能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改善视力等多种健康问题。
常见含有丰富原花青素的食物来源包括葡萄籽、松树皮、花生皮、蔓越莓、蓝莓和可可豆等。
此外,原花青素还常被用作膳食补充剂,用于增强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及维护皮肤健康等方面。
低聚体和原花青素

低聚体和原花青素
低聚体和原花青素都是与植物中的花青素相关的化合物。
低聚体(Oligomers):
低聚体是指由几个花青素单体分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分子。
花青素是一类具有花色的植物色素,包括蓝色和紫色的花青素和红色的类黄酮。
低聚体可以由这些花青素单体通过化学反应(如缩合反应)而形成。
这些低聚体可能具有抗氧化性质,并在植物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
原花青素是一类多酚类化合物,属于花青素的一种。
它们是由花青素单体(如儿茶素、槲皮素等)通过碳碳键(如4-6键或4-8键)结合形成的高聚物。
原花青素在许多植物中广泛存在,尤其在果实、坚果和葡萄酒中含量较高。
它们也被称为“黄酮类化合物”的一部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症等生物活性,对健康有益。
总的来说,低聚体是花青素的一个子集,而原花青素则是花青素的高聚物,它们在植物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同时也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有一些积极的影响。
原花青素基本信息

原花青素
1外观
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外观一般为深玫瑰红至浅棕红色精制粉末,低聚物无色至
浅棕色,但因为葡萄籽种类、来源不同,所以在外观、色泽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2鞣性
原花青素能与蛋白质发生结合。
一般情况下,结合是可逆的。
原花青素一一蛋白
质结合反应是其最具特征性的反应之一。
3溶解性
低聚原花青素易溶于水、醇、酮、冰醋酸、乙酸乙酷等极性溶剂,不溶于石油醚、
氯仿、苯等弱极性溶剂中。
高聚原花青素不溶于热水但溶于醇或亚硫酸盐水溶液,
这一点相当于水不溶性单宁,习惯上称为“红粉”。
聚合度更大的聚合原花青素不
溶于中性溶剂,但溶于碱性溶液,习惯上又称为“酚酸”。
4紫外吸收特性
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水溶液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为278nm。
因其分子中所含的
苯环结构,在紫外光区有很强的吸收。
可起到“紫外光过滤器”的作用,在化妆品
中可开发研制防晒剂。
图1为原花青素分子结构
通常将2~4聚体称为低聚原花青素(Procyanidolicoligomer,OPC),五聚体以上
的称为高聚体(Procyanidolicpolymers,PPC)。
现在发现多种植物中含有原花青素,被提取的植物包括葡萄、英国山楂、花生、银杏、日本罗汉柏、北美崖柏、蓝莓和黑豆等。
葡萄籽是葡萄酿酒的主要副产品,且它在葡萄皮渣中占65%,其内多酚类物质含量可达5%~8%,在这些多酚物质中,原花青素含量最高,可达80%~85%。
花青素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的核、皮或种籽等部
位。
图2为原花青素常见来源植物蓝莓。
原花青素简介

原花青素(Proantho Cyanidins,PC),又名缩合鞣质,可视作花青素( cyanidin)类物质的聚合物,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多酚类化合物。通常将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一切无色的、在无机酸存在和加热处理下能产生红色花青素( cyanidin)的一类多酚化合物统称为原花青素(赵平2011)。最初是在20世纪40年代从花生仁的包衣中提取出来,在50年代又被法国科学家从海松树皮中发现并提取出来,并将其提取率提高到达85%。近来,研究证明原花青素是很强的抗氧化剂,可以清除自由基,其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维生素E的50倍、维生素C的20倍,能防治80多种因自由基引起的疾病,包括心脏病、关节炎等,还具有改善人体微循环功能(张长贵2009)。目前,原花青素作为营养强化剂、天然防腐剂、天然抗氧化剂、DNA保护剂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
4.3 pH示差法
pH示差法是利用原花青素在不同pH下呈色不同的性质进行检测。pH 1.0时,原花青素颜色最深; pH 4.5时,以无色的半缩酮形式存在。pH示差法是基于此反应来快速准确地测量花青素含量的方法(Clifford et al 2000)。pH示差法是一种简便的测定原花青素含量的方法,能很好地消除溶液中杂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可信度较高。
2化学结构及分类
原花青素是以黄烷-3-醇为结构单元通过C-C键聚合而形成的化合物,起初称为黄烷醇类或归于缩合鞣质。其结构分类主要取决于五方面:(1)黄烷-3-醇单元的类型;(2)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3)聚合程度(组成单元的数量);(4)空间构型;(5)羟基是否被取代(如羟基的酯化、甲基化等)。根据原花青素的聚合程度可分为单倍体(monomer)、寡聚体(oligomer)和多聚体(polymer)(Alan et al 2008)。其中单倍体是基本结构单元,寡聚体由2~10个单倍体聚合而成,多聚体则由10个以上的单倍体聚合而成(张慧文2015)。
原花青素组成

原花青素组成原花青素是一类天然存在于植物中的化合物,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和健康功效。
本文将从原花青素的来源、结构、生物活性和健康功效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原花青素的来源原花青素存在于许多植物中,如紫葡萄、蓝莓、黑莓、红酒等。
这些植物通常富含花青素类化合物,其中原花青素是最常见的一类。
原花青素在植物的果实、花朵、叶子等部位中广泛存在,不仅赋予植物丰富的色彩,还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生物活性。
二、原花青素的结构原花青素是一种多环芳香化合物,其结构特点是含有苯环和吲哚环,并且两个环之间通过一个碳-碳双键连接。
这种结构使得原花青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中和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带来的损伤。
三、原花青素的生物活性1.抗氧化作用:原花青素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细胞老化和疾病发生的速度。
2.抗炎作用:原花青素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3.抗癌作用:研究表明,原花青素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药物。
4.促进心血管健康:原花青素可以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凝聚和血栓形成,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5.改善视力:原花青素对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减缓眼睛衰老引起的视力下降。
四、原花青素的健康功效1.抗衰老:原花青素能够中和体内的自由基,减缓细胞老化的速度,延缓衰老过程。
2.抗癌:研究发现,原花青素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具有良好的抗癌效果。
3.促进心脑血管健康:原花青素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增强免疫力:原花青素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5.保护视力:原花青素对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减缓眼睛衰老引起的视力下降。
6.促进消化:原花青素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效率。
7.抗糖尿病:原花青素可以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
原花青素作为一种天然存在于植物中的化合物,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和健康功效。
原花青素介绍

02
研究表明,原花青素可以降低某些癌症的风险,如乳腺癌、肺
癌、结肠癌等。
增强化疗效果
03
原花青素可以增强化疗药物的抗癌作用,同时减少化疗药物的
副作用。
05
原花青素的安全性
毒性研究
01
急性毒性研究
原花青素的急性毒性很低,即使 在大量摄入的情况下,也不会对 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02
长期毒性研究
03
生殖毒性研究
通过清除自由基和保护细胞健康 ,原花青素有助于延缓衰老过程 ,保持皮肤紧致有弹性。
维护心血管健康
原花青素能够降低血脂,改善血 液循环,有助于维护心血管健康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 疾病。
抗炎作用
1 2 3
抑制炎症反应
原花青素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发 生和发展,缓解疼痛和肿胀等症状。
微生物体内原花青素的生物合成
除了植物外,一些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也能产生原花青素。研究微生物体内原 花青素的生物合成有助于发现新的合成途径和调控机制。
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抗氧化作用
原花青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能够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研究表明,原花青素对多种疾病如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挥发性
原花青素无挥发性,不能 通过蒸馏法提取。
生物活性
抗氧化作用
原花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 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抗肿瘤作用
原花青素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 扩散,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对多种肿
瘤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抗炎作用
原花青素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 症反应,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等症状。
心血管保护作用
原花青素标准品

原花青素标准品原花青素,又称花青素,是一种天然存在于植物中的紫色素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原花青素标准品是用于药物研发、食品添加剂等领域的重要原料,其质量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保障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原花青素的来源。
原花青素主要存在于紫色水果和蔬菜中,如葡萄、蓝莓、黑莓、紫薯等。
通过提取和纯化工艺,可以得到高纯度的原花青素,用于制备标准品。
二、原花青素标准品的制备。
原花青素标准品的制备主要包括提取、纯化、结晶等工艺步骤。
首先是通过合适的溶剂对植物中的原花青素进行提取,然后通过结晶、过滤等工艺步骤得到高纯度的原花青素结晶体,最终得到原花青素标准品。
三、原花青素标准品的质量标准。
原花青素标准品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外观、纯度、溶解度、残留溶剂等指标。
外观要求为紫色结晶粉末,纯度要求高于99%,溶解度要求在一定温度下达到一定浓度,残留溶剂要求符合国家标准。
四、原花青素标准品的应用。
原花青素标准品主要应用于药物研发、食品添加剂等领域。
在药物研发中,原花青素作为抗氧化剂可以起到保护细胞、预防疾病的作用;在食品添加剂中,原花青素可以增加食品的色泽,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五、原花青素标准品的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天然产品的需求增加,原花青素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未来,原花青素标准品将在药物研发、食品添加剂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市场上的热门产品。
六、结语。
原花青素标准品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抗氧化剂,在药物研发、食品添加剂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保障产品质量,对于推动原花青素标准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原花青素标准品能够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花青素类化合物结构、含量测定及其功能研究进展1 简介原花青素(Proantho Cyanidins,PC),又名缩合鞣质,可视作花青素( cyanidin)类物质的聚合物,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多酚类化合物。
通常将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一切无色的、在无机酸存在和加热处理下能产生红色花青素( cyanidin)的一类多酚化合物统称为原花青素(赵平2011)。
最初是在20 世纪40 年代从花生仁的包衣中提取出来,在50 年代又被法国科学家从海松树皮中发现并提取出来,并将其提取率提高到达85%。
近来,研究证明原花青素是很强的抗氧化剂,可以清除自由基,其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维生素E的50 倍、维生素 C 的20 倍,能防治80 多种因自由基引起的疾病,包括心脏病、关节炎等,还具有改善人体微循环功能(张长贵2009)。
目前,原花青素作为营养强化剂、天然防腐剂、天然抗氧化剂、DNA 保护剂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
2 化学结构及分类原花青素是以黄烷-3-醇为结构单元通过C-C 键聚合而形成的化合物,起初称为黄烷醇类或归于缩合鞣质。
其结构分类主要取决于五方面:(1)黄烷-3-醇单元的类型;(2)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3)聚合程度(组成单元的数量);(4)空间构型;(5)羟基是否被取代(如羟基的酯化、甲基化等)。
根据原花青素的聚合程度可分为单倍体(monomer)、寡聚体(oligomer)和多聚体(polymer)(Alan et al 2008 )。
其中单倍体是基本结构单元,寡聚体由2~10 个单倍体聚合而成,多聚体则由10 个以上的单倍体聚合而成(张慧文2015)。
2.1 单倍体单倍体是构成原花青素的结构单元,属于黄烷-3-醇类化合物,该类成分可通过一定方式连接形成原花青素。
单倍体一般是儿茶素(catechin)和表儿茶素(epiactechin),但是也有其他的单倍体,如多一个羟基的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或少一个羟基的表阿夫儿茶精(epiafzelechin)(LELONO et al 2013 )。
上述4 种单倍体的化学结构如图 1 所示:A.儿茶素;B.表儿茶素;C.表没食子儿茶素;D.表阿夫儿茶精图 1 单倍体的化学结构2.2 寡聚体寡聚体是指由2~10 个单倍体通过一定方式连接起来的化合物,该类成分是原花青素研究中活跃的部分,不断有新的化合物被报道。
寡聚体的分类标准有聚合度、连接方式和单倍体类型:聚合度是指组成原花色素的结构单元个数,是区分原花青素的重要标准之一。
寡聚体的连接方式有两种,一种为单倍体通过C2—O—C7的醚键和C4—C8或C4—C6两个键连接在一起,称之为 A 型(A-type procyanidins);另一种为单倍体通过C4—C8 或C4—C6 一个键连接在一起,称之为 B 型( B-type procyanidins),如图 2 中所示。
在自然界中,多数植物含有的是 B 型原花青素,只有少数植物,如花生、荔枝和肉桂等富含 A 型二聚体(Li et al 2013)。
大多数寡聚体的结构单元是儿茶素或表儿茶素,但是也有少数寡聚体是由表没食子儿茶素或表阿夫儿茶精组成的。
A. 原花青素A1;B. 原花青素B1图 2 寡聚体的化学结构2.3 多聚体多聚体是指聚合度大于10 的原花青素,由于分子结构庞大,一般是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该类化合物很难分离得到单体,其化学结构通常以图3中的形式表示。
多聚体通常以分子质量区间来定义,其鉴定也和单体原花青素不同,通常是检测其构成单元的类型和种类,以及连接方式的类型(Lin et al 2010)。
图 3 多聚体的化学结构3 原青花素的提取方法3.1 有机溶剂提取法考虑到原花青素物质的结构,可利用有机溶剂断裂氢键,但是由于有机溶剂渗透性较差,一般需要以水作为传导介质。
常用有机溶剂极性大小顺序为: 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
综合评价溶剂的极性和毒性,乙醇溶解性好,毒性低,细胞穿透能力强,价格低廉,可以重复利用,所以一般采用乙醇提取。
郑洪亮等(2014)利用60%的乙醇从红皮云杉球果中提取出原花青素。
张镜等(2014)利用70%丙酮溶液及60%的丙酮-乙醇混合液(混合液由70% 丙酮: 70% 乙醇按3:2比例组成),从阴香花中提取出较高含量的原花青素。
有机溶剂提取法的废液污染环境对人类健康存在威胁,从环保与经济利益等方面考虑,新型提取方法的开发非常有必要。
3.2 超声提取法超声的机械作用可以破坏细胞壁,加强细胞内的传递作用。
超声波破碎过程不会改变样品化学成分的结构与性质,可以加快植物中有机化合物的提取速度。
超声过程形成的高温高压环境,对提取热敏感的原花青素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余修亮等(2018)对莲子壳中含有的原花青素的超声提取工艺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其得到了最优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3∶1( mL/g )、丙酮体积分数70%、提取功率720 W、提取时间21 min 。
在此条件下,测得莲子壳中原花青素提取率为43.96 mg/g,且其中含有抗氧化活性较强的天然抗氧化剂。
3.3 酶提取法植物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等物质构成的致密结构。
选用适当的酶可以破坏细胞壁的这种结构,加速有效成分溶出。
崔晶蕾等(2018)考察了加酶量、超声波功率、超声波时间对紫色花椰菜原花青素提取率为响应值。
通过建立紫色花椰菜原花青素提取率的二次回归方程,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加酶量 2.08%、酶解温度50℃、超声波功率316.63 W 、酶解时间40 min 、超声波时间25.86 min 条件下,紫色花椰菜原花青素提取率最大,最大值14.36%。
顾焰波等(2017)以板栗壳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法辅助提取原花青素。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酶解温度、提取时间、酶解浓度和pH 对板栗壳中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
其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提取时间90 min,酶解浓度 1.00%,pH 4.5。
所得板栗壳中原花青素的得率为0.465%。
3.4 超临界流体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具有选择分离效果好、提取效率高、产品纯度好、流程简单、能耗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
常用超临界流体是CO2。
颜雪琴等(2018)研究了以乙醇为夹带剂进行超临界CO2 萃取石榴皮原花青素的工艺。
采取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法对石榴皮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试验得到石榴皮中原花青素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5%,CO2 流速为 5 L/h ,提取时间58 min ,料液比1∶ 1.3,提取温度48℃,提取压力35 MPa,此工艺条件下原花青素的提取率可达 3.40%。
4 含量测定方法4.1 分光光度法4.1.1 Bate-Smith 法和Porter 法Bate-Smith 法是利用原花青素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可转化为红色花青素的原理来测定原花青素含量, 用原花青素质量与样品总质量的比例来表示。
由于Bate-Smith 法测定的结果重现性差, 并且原花青素在此条件下反应不彻底。
因此, Porter 等对Bate-Smith 法进行了改进, 在正丁醇-盐酸反应体系中添加了Fe3+, 从而提高了反应速率和产物的稳定性。
Porter 法又被称为铁盐催化比色法或正丁醇-盐酸法, 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准确性。
李华等( 2007)采用Porter 法测定了葡萄籽中的原花青素, 反应体系选择正丁醇:浓盐酸:10%硫酸铁铵=83:6:1(v/v/v), 沸水浴中加热40 min, 冷却后, 于550 nm 下检测吸光度, 测得葡萄籽中原花青素含量为11.24%,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 1.40%, 加标回收率为96.6%。
4.1.2香兰素法香兰素法是利用原花青素在酸性条件下与香草醛发生显色反应来测定原花青素的含量。
在酸性条件下时, 黄烷-3-醇单体的 A 环化学活性较高, 其间苯三酚或间苯二酚与香草醛会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香兰素-表儿茶素, 产物在浓酸作用下形成有色复合物。
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00 nm 下测得有色产物的吸光度, 根据标准曲线即可计算样品中原花青素的含量。
香兰素法所测得结果比真实值偏高, 精密度比Porter 法更好。
李绮丽等( 2012)采用该方法测定莲子皮中的原花青素含量, 其最佳条件是:0.5 mL 提取液,加入 3.0 mL 4%香草醛甲醇溶液以及1.5 mL 盐酸甲醇溶液, 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20 min,测定波长500 nm。
4.1.3 钼酸铵法钼酸铵法是利用钼酸铵与原花青素在弱酸性条件下生成黄色钼酸铵酯,通过检测产物黄色钼酸铵酯的含量间接测得原花青素含量,其规律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马亚军等( 2003)用此方法测定了葡萄籽提取物中的原花青素,得出线性回归方程为A=0.0108C (μg/mL) - 0.0042,相关系数为r=0.9995,确定了钼酸酯在333 nm 处有最大吸收值,pH 3~7 范围内吸光值稳定。
此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但灵敏度和准确度稍低。
4.1.4 紫外吸收法紫外吸收法是利用原花青素自身含有的芳香环经紫外光或可见光照射使其价电子能级跃迁,形成吸收光谱这一特性来测定原花青素含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直接测定原花青素含量,不需显色反应。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还可快速测定出原花青素的平均聚合度(mDP),其原理是以传统的分光光度法来测定原花青素的总质量(单体及聚合体),然后再用冰乙酸为溶剂,使香草醛只与原花青素末端黄烷-3-醇反应来测定原花青素的物质的量,进而求出原花青素的平均聚合度。
mD = M1/M2(×n); 其中M 1为原花青素质量(g); n为原花青素物质的量(mol); M2为平均分子量。
分光光度法是目前检测原花青素的常用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等特点。
综上可知Bate-Smith 法、Porter 法选择性较好; 紫外吸收法对不同聚合度的原花青素的选择性较差,但精密度较高; 香兰素法以及钼酸铵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选择性较为适中,适于食品原花青素质量指标的监控检测。
4.2.1 HPLC-MS 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 是通过样品前处理得到原花青素粗提物,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
如将样品在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 使原花青素C-C 键断裂生成游离的花青素, 再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花青素成分, 从而对样品中原花青素物质进行定性、定量检测。
HPLC-MS 法是一种高效可靠的分析方法。
黄海潮等 (2018)建立了测定龙眼果核中原花青素含量的方法。
其采用了Inertsil ODS-3 C 18色谱柱( 4.6mm×250 mm,5 μm); 流动相为甲醇、乙腈与水,比例为50:35:15,流速:1mL/min ,检测波长为280 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