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说课稿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第一章无机化学基本知识-6学时

第1次课学时2第一节原子结构元素周期系(15分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一)、微观粒子的统计规律性1.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结论:正是由于微观粒子与宏观粒子不同,不遵循经典力学规律,而要用量子力学来描述它的运动状态。
2.测不准原理图△ X- AP> h/4 Tt(二)、波函数和原子轨道薛定渭方程: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的波动方程。
薛定渭方程是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变化规律的基本方程。
它的解并不是具体的数资,而是一个含有三个变量x、y、z和三个参数n、l、m的函数式,叫做波函数表示为6(x,y,z)。
波函数是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数学函微观粒子的统计规律性(20分钟)波函数和原子轨道及发射卫星使用的高能燃料。
4.计算机中信息存储设备。
化学在畜牧生产中的作用:当今科技已发展到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科学,产生了分子生物学等新型学科。
生物学的研究越来越离不开化学原理、化学知识和化学分析技术。
二、讲授新课:生物体本身就是多种化合物组成的集合体, 如:细胞,线粒体,溶酶体等等。
电子衍射示意图数式。
图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量子力学中的原子轨道不是某种确定的轨道,而是原子中一个电子可能的空间运动状态,包含电子所具有的能量,离核的平均距离、几率密度分布等。
(三)、几率密度和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单位微小体积内出现的几率,称为几率密度,用波函数绝对值的平方|。
|2表示。
常常形象地将电子的几率密度(|少|2)称作“电子云”。
1s电子云界面图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四)、四个量子数及其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1 .主量子数(n)(1)取值范围它只能取1, 2, 3……等正整数。
(2)物理意义:①主量子数n是决定电子能量的主要因素。
②主量子数表示电子离核的远近或电子层数。
在光谱学上常用一套拉丁字母表示电子层,常用K、L、M N O P、Q等符号分别表示n = 1,2, 3, 4, 5, 6, 7。
2 .角量子数(l)(10分钟)几率密度和电子云(30分钟)四个量子数(1)取值范围:为l = 0, 1 , 2,3,…,(n-1),在光谱学上分别用符号s, p, d, f等来表不(2) l的物理意义为:①表示电子的亚层或能级。
无机及分析化学(下)教案

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第页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2. 学会使用分析化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原子、离子、分子、键、化合价等。
2. 无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酸、碱、盐、氧化物等。
3. 分析化学方法:重量分析、滴定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
4. 实验技能: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讲解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实验与实践: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相关教材。
2. 实验器材:显微镜、滴定仪、光谱仪等。
3. 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
3.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案编写要求:1. 每个章节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五个部分。
2.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明确具体,教学方法要合理可行。
3. 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要充分体现教学目标和要求。
4. 教案要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课16课时,实验课16课时。
2. 授课方式:每周2课时,共8周完成教学内容。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化学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化学的计算和实验操作。
八、教学过程1. 理论课: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合物的性质。
2. 实验课: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九、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介绍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合物的结构。
无机及分析化学说课

食品生物专业 葛明云
说课流程
课程定位 课程目标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考核方式 课程改革方向
一、课程定位
专业 基础课 无机 化学
食品 分析
无机 及分 析化 学
生物 化学
食品 化学
本课程是食品生物专 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是一门与工农业生产、 科学研究、日常生活 联系密切的课程。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培 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严谨认真、实事求是 的科学态度和分析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大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验课上,采取 现场教学,现场演示,在讲解实验原理的同时,培养学 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主独立 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为适应各专业核心能力和岗位 知识技能的需求,将现有的化学和食品的专业课整合合 并,使用专业范围进一步扩大,使教学资源得以共享。
本课程是以化学实验 为引领,阐明无机及 分析化学的一般原理、 基本知识和方法;训 练定量分析实验的一 些基本操作技能,培 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 力。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热力学、化学平衡、元素周 期律及其电子排布、化学键等知 识,学会利用无机化学的理论来 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且 能够利用无机理论分析各族元素 的大体性质。
2
坚持全面发展 的理念
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 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 科学素养,同时在科 学探究能力、实践能 力、情感、态度与价 值各方面得到全面发 展。为培养学生成为 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 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
能力本位 的理念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 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 知识的形成、联系、应 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 度,获得科学的方法, 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 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 识和能力。
无机及分析化学说课稿

《无机及分析化学》破冰教育说课稿一、课程的性质、地位1、从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看: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工业分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无机与分析化学知识是后续课程《仪器分析》、《工业分析》、《化工原理》、《化学分析工技能考证训练》等的学习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学好了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才能更好的学习这些后续课程。
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学生要拿到分析证,才能拿到毕业证书,所以必须学好本门课程。
通过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的介绍,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紧迫感。
2、从本课程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看:无机及分析化学是一门与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课程。
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资源的探测;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原材料和产品的质量检验;“三废”处理等。
农业中的应用:土壤的普查,化肥和农药的生产,农产品的质量检验。
科学研究:新产品的开发;新材料的研究;等等。
日常生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生活环境的质量监测等。
从以上两点说明本课程是工业分析专业的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由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
根据专业要求,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必需、够用”为原则来选取。
理论部分主要包括:无机化学的物质结构基础知识、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和分析化学的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沉淀平衡与沉淀滴定、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实验实训:根据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以“教、学、做”一体化培养模式,开设一些与生产实际的应用密切结合的实验。
如混合碱的测定、铁矿石中总铁量的测定等。
三、课程的学习目标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工业分析专业的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所以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总目标是:1、掌握必需的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扎实的化学理论基础,为学生将来从事分析类相关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无机及分析化学 教案

第页第页第页第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B B B B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第页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化学反应等温式⇐+-=∴-=RTlnQ RTlnK G ΔRTlnKG Δθm r θθm r m r m r Θ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B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第 页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3)关于混合指示剂组成:①指示剂+惰性染料例:甲基橙+靛蓝(紫色→绿色) ②两种指示剂混合而成例:溴甲酚绿+甲基红(酒红色→绿色) 特点:变色敏锐;变色范围窄 2.酸碱溶液pH 的计算 (1)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分析浓度:溶液体系达平衡后,各组型体的衡浓度之和 平衡浓度:溶液体系达平衡后,某一型体的浓度(2)水溶液中酸碱的分布系数分布系数:某物种的平衡浓度在总浓度c (也称分析浓度,为各种物 种的平衡浓度的总和)中占有的分数。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概念、范围和重要性。
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在科学、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2 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元素、化合物、同素异形体的定义及分类。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1.3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分析化学的定义、目的和任务。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分类和比较。
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1 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
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同位素。
2.2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构成、周期律的规律。
主族元素、过渡元素、镧系和锕系元素的特点。
2.3 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同一周期、同一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元素的位置与性质的关系。
第三章:化学键与化合物的结构3.1 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氢键的定义和特点。
化学键的极性和键能。
3.2 化合物的结构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金属化合物、氢化物的结构特点。
分子的立体构型、键角、键长。
3.3 晶体结构晶体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晶体的空间点阵、晶胞参数、晶体的物理性质。
第四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4.1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的定义、表达式和影响因素。
零级反应、一级反应、二级反应的特点和计算。
4.2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定义、条件和原理。
平衡常数、平衡移动、平衡的判断方法。
4.3 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第五章:溶液与离子平衡5.1 溶液的性质与制备溶液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溶液的制备方法、溶液的浓度表示法。
5.2 离子平衡离子的定义、离子的溶解度。
离子平衡的原理、离子平衡的计算。
5.3 沉淀与溶解平衡沉淀与溶解的定义、沉淀的种类。
沉淀溶解平衡的判断、沉淀转化的条件。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6.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术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数、电子转移。
6.2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电子转移的类型、方向和数量。
无机及分析化学(下)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的基本概念;(2)了解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及应用;(3)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分析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运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内容1. 酸碱平衡(1)酸碱的概念及分类;(2)酸碱的离子平衡理论;(3)酸碱反应的类型及特点。
2. 沉淀平衡(1)沉淀的形成与溶解;(2)溶度积的概念及计算;(3)沉淀反应的应用。
3. 氧化还原平衡(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2)电子转移与电荷守恒;(3)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及应用;(2)沉淀平衡的基本概念及计算;(3)氧化还原平衡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 教学难点:(1)酸碱离子平衡的计算;(2)溶度积的计算及应用;(3)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及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2. 利用实验演示,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3. 运用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课时本部分内容计划安排10课时进行教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下)教材;2. 实验器材:实验室用具,如烧杯、试管、滴定管等;3.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八、教学进度安排第1-2课时:酸碱平衡;第3-4课时:沉淀平衡;第5-6课时:氧化还原平衡;第7-8课时:酸碱平衡的应用;第9-10课时:沉淀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及分析化学》破冰教育说课稿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
1、从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看: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工业分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无机与分析化学知识是后续课程《仪器分析》、《工业分析》、《化工原理》、《化学分析工技能考证训练》等的学习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学好了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才能更好的学习这些后续课程。
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学生要拿到分析证,才能拿到毕业证书,所以必须学好本门课程。
通过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的介绍,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紧迫感。
2、从本课程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看: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一门与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课程。
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资源的探测;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原材料和产品的质量检验;“三废”处理等。
农业中的应用:土壤的普查,化肥和农药的生产,农产品的质量检验。
科学研究:新产品的开发;新材料的研究;等等。
日常生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生活环境的质量监测等。
从以上两点说明本课程是工业分析专业的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
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由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
根据专业要求,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必需、够用”为原则来选取。
理论部分主要包括:无机化学的物质结构基础知识、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和分析化学的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沉淀平衡与沉淀滴定、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
实验实训:根据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以“教、学、做”一体化培养模式,开设一些与生产实际的应用密切结合的实验。
如混合碱的测定、铁矿石中总铁量的测定等。
三、课程的学习目标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工业分析专业的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所以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总目标是:1、掌握必需的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扎实的化学理论基础,为学生将来从事分析类相关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具体的目标分为三个方面:①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无机化学原子结构相关基础理论;掌握四大平衡与四大滴定的基本知识;了解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滴定操作方法等。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1)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2)观察、识记实验现象的能力;(3)数据处理能力;(4)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1)严谨工作的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
(2)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3)获取新知识、新技术能力,环境保护意识(4)沟通协调能力其中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生存能力,而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发展能力。
四、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和方法
1、中学和大学学习模式的比较
中学的学习模式: 每节课的讲授内容少, 讲授的内容重复较多, 大量作业, 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 自学内容少。
大学的学习模式:每节课的讲授内容多, 讲授内容重复性小, 作业量少, 无课堂练习, 自学内容多,强调自学能力的提高。
由此,可以看出中学的学习模式与大学的学习模式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学的学习,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大学学习,学生是主动的接受知识,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大学学习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一个人学习能力的高低,接受新知识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人终身的发展。
所以不管是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方法的选择,还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课前预习
2)课堂认真听讲,作好课堂笔记,注明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总结
3)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2、实践教学要求
本门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1)我校实验实训条件:学校有一个化学实验室和开设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所需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能开设几乎所有的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
2)实验总要求:在教学中开设和理论相适应的实验,根据我校的专业课程标准要求,该门课程的实验课时占全部课时的38%左右。
所以实验的总要求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通过实验深化理论问题的理解和记忆,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体要求:在实验中要求学生在实验中要做到:第一,多动手,勤思考。
第二,注意实验现象的观察,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第三,加强分析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第四,书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中的经验和教训。
3、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介绍:
1)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项目为载体,完成本课程知识和能力主体框架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将来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2)自主学习教学法
利用网上工具重构知识,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结合,加深理解学过的内容,拓宽知识面,让网上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服务,同时开通网络交流平台,课外师生互动沟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学法选择:①学做一体:通过做找问题,针对问题找方法。
学生在进行每一个测试任务的操作过程中,都要通过做任务而思考问题,再针对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②问题探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诸多实践问题及理问题需要学生自己设法解决,对有困难的问题,我们要求采用问题探讨的方式在学习小组内进行探讨,学生通过查资料,交换观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角色转换:要求学生不要把自己当做学生,要把自己看做是已经工作了的分析人员,
完成的不是实验任务,而是具体的工作。
五、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
该们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故考核评价以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过程考核包括学习态度的考核(课堂纪律、完成作业、出勤、回答问题等)和技能考核(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报告等)。
各占总成绩的10%。
终结考核包括应知应会的知识考核(主要是理论考核)和必须掌握的技能考核(主要是实验考核)。
分别占总成绩的60%和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