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密码学-DES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现代密码学-DES加密算法 实验报告

现代密码学-DES加密算法 实验报告

现代密码学实验报告院系:班级:姓名:学号:前言密码学(Cryptology)是研究秘密通信的原理和破译秘密信息的方法的一门学科。

密码学的基本技术就是对数据进行一组可逆的数学变换,使未授权者不能理解它的真实含义.密码学包括密码编码学(Cryptography)和密码分析学(Cryptanalyst)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主要分支学科。

研究密码变化的规律并用之于编制密码以保护信息安全的科学,称为密码编码学.研究密码变化的规律并用之于密码以获取信息情报的科学,称为密码分析学,也叫密码破译学.密码学在信息安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能够为信息安全提供关键理论与技术.密码学是一门古老而深奥的学问,按其发展进程,经历了古典密码和现代密码学两个阶段。

现代密码学(Modern Cryptology)通常被归类为理论数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以可靠的数学方法和理论为基础,为保证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认证性、可控性、不可抵赖性等提供关键理论与技术。

DES加密算法的实现实验目的理解对称加密算法的原理和特点。

实验原理DES是一种分组加密算法,所谓分组加密算法就是对一定大小的明文或密文来做加密或解密动作。

而在DES这个加密系统中,每次加密或解密的分组大小均为64位,所以DES没有密文扩充的问题。

对大于64位的明文只要按每64位一组进行切割,而对小于64位的明文只要在后面补“0"即可。

另一方面,DES所用的加密或解密密钥也是64位大小,但因其中有8个位是用来作奇偶校验的,所以64位中真正起密钥作用的只有56位,密钥过短也是DES 最大的缺点。

DES加密与解密所用的算法除了子密钥的顺序不同外,其他部分完全相同。

实验环境运行Windows或Linux操作系统的PC机。

实验代码:—--————-——-——本实验采用56位密钥加密64位数据—-———--———--#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dio.h〉#include "bool。

DES加密算法的简单实现实验报告

DES加密算法的简单实现实验报告

DES加密算法的简单实现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对DES加密算法进行简单的实现,并通过实际运行案例来验证算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该实验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DES算法的工作原理和加密过程,并培养学生对算法实现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数据加密标准)是一种对称密钥加密算法,它是美国联邦政府采用的一种加密标准。

DES算法使用了一个共享的对称密钥(也称为密钥),用于加密和解密数据。

它采用了分组密码的方式,在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时,需要将数据分成固定长度的数据块,并使用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

DES算法主要由四个步骤组成:初始置换(Initial Permutation),轮函数(Round Function),轮置换(Round Permutation)和最终置换(Final Permutation)。

其中初始置换和最终置换是固定的置换过程,用于改变数据的顺序和排列方式。

轮函数是DES算法的核心部分,它使用了密钥和数据块作为输入,并生成一个与数据块长度相同的输出结果。

轮置换将轮函数的输出结果与前一轮的结果进行异或操作,从而改变数据的排列方式。

通过多轮的迭代运算,DES算法可以通过一个给定的密钥对数据进行高强度的加密和解密操作。

三、实验步骤2.初始置换:将输入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重新排列,生成一个新的数据块。

初始置换的规则通过查表的方式给出,我们可以根据规则生成初始置换的代码。

3.轮函数:轮函数是DES算法的核心部分,它使用轮密钥和数据块作为输入,并生成一个与数据块长度相同的输出结果。

在实际的算法设计和实现中,可以使用混合逻辑电路等方式来实现轮函数。

4.轮置换:轮置换将轮函数的输出结果与前一轮的结果进行异或操作,从而改变数据的排列方式。

轮置换的规则也可以通过查表的方式给出。

5.最终置换:最终置换与初始置换类似,将最后一轮的结果重新排列,生成最终的加密结果。

密码学案例实验报告书

密码学案例实验报告书

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密码学作为保障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在数据加密、身份认证、数字签名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加深对密码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我们开展了本次密码学案例实验。

二、实验目的1. 掌握DES加密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熟悉RSA加密算法的原理和应用。

3. 学习数字签名技术的应用。

4.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DES加密算法(1)实验目的:了解DES加密算法的基本原理,掌握DES加密和解密过程。

(2)实验内容:① 设计一个简单的DES加密程序,实现明文到密文的转换。

② 设计一个简单的DES解密程序,实现密文到明文的转换。

(3)实验步骤:① 编写DES加密程序,输入明文和密钥,输出密文。

② 编写DES解密程序,输入密文和密钥,输出明文。

2. RSA加密算法(1)实验目的:了解RSA加密算法的基本原理,掌握RSA加密和解密过程。

(2)实验内容:① 设计一个简单的RSA加密程序,实现明文到密文的转换。

② 设计一个简单的RSA解密程序,实现密文到明文的转换。

(3)实验步骤:① 编写RSA加密程序,输入明文和密钥对,输出密文。

② 编写RSA解密程序,输入密文和私钥,输出明文。

3. 数字签名技术(1)实验目的:了解数字签名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数字签名的生成和验证过程。

(2)实验内容:① 设计一个简单的数字签名程序,实现签名生成和验证。

(3)实验步骤:① 编写数字签名程序,输入明文、私钥和签名算法,输出签名。

② 编写数字签名验证程序,输入明文、公钥和签名,验证签名是否正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DES加密算法实验结果通过编写DES加密和解密程序,成功实现了明文到密文和密文到明文的转换。

实验结果表明,DES加密算法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同时,具有较高的效率。

2. RSA加密算法实验结果通过编写RSA加密和解密程序,成功实现了明文到密文和密文到明文的转换。

des加密算法实验报告

des加密算法实验报告

DES加密算法实验报告1. 引言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是一种对称密码算法,于1977年被美国联邦信息处理标准(FIPS)确定为联邦标准。

DES加密算法采用分组密码的思想,将明文按照64位分为一组,经过一系列的置换、替代和迭代操作,最终输出加密后的密文。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DES加密算法的实际操作,深入理解DES的工作原理和加密过程。

2. 实验步骤2.1. 密钥生成DES加密算法的核心在于密钥的生成。

密钥生成过程如下:1.将64位的初始密钥根据置换表进行置换,生成56位密钥。

2.将56位密钥分为两个28位的子密钥。

3.对两个子密钥进行循环左移操作,得到循环左移后的子密钥。

4.将两个循环左移后的子密钥合并,并根据压缩置换表生成48位的轮密钥。

2.2. 加密过程加密过程如下:1.将64位的明文按照初始置换表进行置换,得到置换后的明文。

2.将置换后的明文分为左右两部分L0和R0,每部分32位。

3.进行16轮迭代操作,每轮操作包括以下步骤:–将R(i-1)作为输入,经过扩展置换表扩展为48位。

–将扩展后的48位数据与轮密钥Ki进行异或操作。

–将异或结果按照S盒进行替代操作,得到替代后的32位数据。

–对替代后的32位数据进行置换,得到置换后的32位数据。

–将置换后的32位数据与L(i-1)进行异或操作,得到Ri。

–将R(i-1)赋值给L(i)。

4.将最后一轮迭代后得到的数据合并为64位数据。

5.对合并后的64位数据进行逆置换,得到加密后的64位密文。

3. 实验结果对于给定的明文和密钥,进行DES加密实验,得到加密后的密文如下:明文:0x0123456789ABCDEF 密钥:0x133457799BBCDFF1密文:0x85E813540F0AB4054.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DES加密算法的实际操作,深入理解了DES加密算法的工作原理和加密过程。

DES加密算法通过对明文的置换、替代和迭代操作,混淆了明文的结构,使得密文的产生与密钥相关。

DES加密解密实验报告

DES加密解密实验报告

DES加密解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题目:DES加密解密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DES加密算法的工作原理。

2. 学习使用Python编程语言实现DES加密算法。

3.掌握DES加密算法的应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是一种用于加密的对称密钥算法,其密钥长度为64位,分为加密过程和解密过程。

1.加密过程(1)初始置换IP:将64位明文分成左右两部分,分别为L0和R0,进行初始置换IP操作。

(2)子密钥生成:按照规则生成16个子密钥,每个子密钥长度为48位。

(3)迭代加密:通过16轮迭代加密运算,得到最终的密文。

每轮迭代加密包括扩展置换、异或运算、S盒替代、P置换和交换操作。

(4)逆初始置换:将最终的密文分成左右两部分,进行逆初始置换操作,得到最终加密结果。

2.解密过程解密过程与加密过程类似,但是子密钥的使用顺序与加密过程相反。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电脑、Python编程环境、DES加密解密算法代码。

方法:1. 在Python编程环境中导入DES加密解密算法库。

2.输入明文和密钥。

3.调用DES加密函数,得到密文。

4.调用DES解密函数,得到解密结果。

5.输出密文和解密结果。

四、实验步骤1.导入DES加密解密算法库:```pythonfrom Crypto.Cipher import DES```2.输入明文和密钥:```pythonplaintext = "Hello World"key = "ThisIsKey"```3.创建DES加密对象:```pythoncipher = DES.new(key.encode(, DES.MODE_ECB) ```。

DES加密实验报告

DES加密实验报告

DES加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DES加密算法的原理和流程;2.掌握DES加密算法的编程实现方法;3.探究不同密钥长度对DES加密效果的影响。

实验设备和材料:1.计算机;2. Python编程环境。

实验步骤:1.DES加密算法原理和流程: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是一种对称加密算法,采用分组密码体制,密钥长度为56位,数据块长度为64位。

DES加密算法的流程如下:a)初始置换(IP置换):将明文分为左右两个32位的子块,并经过初始置换表IP进行置换;b)迭代加密:将初始置换结果分为左右两个子块,进行16轮迭代操作;c)轮函数:每轮迭代中,右子块与扩展置换表进行扩展置换,并与轮密钥进行异或运算,然后经过S盒替换、P置换和异或运算得到新的右子块;d)逆初始置换(IP逆置换):将最后一轮的结果进行逆初始置换,得到密文。

2.DES加密算法编程实现:首先,导入`pycrypto`库并生成合适长度的密钥;其次,定义初始置换表IP,扩展置换表E,S盒置换表S1-S8,P置换表P,以及逆初始置换表IP_inverse;然后,定义`des_encrypt`函数实现DES加密算法的逻辑:a)根据IP置换表对输入明文进行初始置换;b)将初始置换结果分为左右两个子块;c)进行16轮迭代操作,每轮迭代中更新左右子块的值;d)对最后一轮迭代结果进行逆初始置换;e)返回加密后的密文。

3.探究不同密钥长度对DES加密效果的影响:初始化明文和密钥,调用`des_encrypt`函数进行加密,并输出加密结果;分别改变密钥长度为56位、64位、128位,再次进行加密操作,并输出加密结果;比较不同密钥长度下的加密结果,进行效果分析。

实验结果:使用DES加密算法对明文进行加密,得到相应的密文。

实验结论:1.DES加密算法可以对密文进行可靠保护,提高数据的安全性;2.较长的密钥长度有助于增强DES加密算法的安全性,但同时也会增加加密和解密的运算成本;3.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密钥长度,平衡安全性和性能的需求。

实验一 DES加密解密

实验一 DES加密解密

实验一 DES加密解密实验目的1、理解对称加密算法的原理和特点。

2、理解DES和AES算法的加密原理。

实验原理DES是一种分组加密算法,所谓分组加密算法就是对一定大小的明文或密文来做加密或解密动作。

而在DES这个加密系统中,每次加密或解密的分组大小均为64位,所以DES没有密文扩充的问题。

对大于64位的明文只要按每64位一组进行切割,而对小于64位的明文只要在后面补“0”即可。

另一方面,DES所用的加密或解密密钥也是64位大小,但因其中有8个位是用来作奇偶校验的,所以64位中真正起密钥作用的只有56位,密钥过短也是DES最大的缺点。

DES加密与解密所用的算法除了子密钥的顺序不同外,其他部分完全相同。

核心代码#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dio.h>#include <string.h>#define ENCRYPT 1#define DECRYPT 0static void printHex( char *cmd, int len );static void printArray( const char *In, int len );static void F_func(bool In[32], const bool Ki[48]); // f函数static void S_func(bool Out[32], const bool In[48]); // S盒代替static void Transform(bool *Out, bool *In, const char *Table, int len); // 变换static void Xor(bool *InA, const bool *InB, int len); // 异或static void RotateL(bool *In, int len, int loop); // 循环左移static void ByteToBit(bool *Out, const char *In, int bits); // 字节组转换成位组static void BitToByte(char *Out, const bool *In, int bits); // 位组转换成字节组// 16位子密钥static bool SubKey[16][48];// 64位经过PC1转换为56位(PC-1)const static char PC1_Table[56] ={};// 左移const static char LOOP_Table[16] ={};// 排列选择 2 (PC-2)const static char PC2_Table[48] ={};// Ri_1(32位)经过变换E后膨胀为48位(E) void F_func static const char E_Table[48] ={};// 8个4比特合并为32比特的排列Pconst static char P_Table[32] ={};// 经过S盒S-boxesconst static char S_Box[8][4][16] ={};// 初始排列(IP)const static char IP_Table[64] ={};// L16与R16合并后经过IP_1的最终排列(IP**-1)const static char IPR_Table[64] ={};void Des_SetKey(const char Key[8]); //生成子密钥void Des_Run(char Out[8], char In[8], bool Type); //DES算法void main(int argc, char *argv[]){char key[12]={1,2,3,4,5,6,7,8};char str[12]="Hello";char str2[12];//printArray( PC2_Table, sizeof(PC2_Table)/sizeof(PC2_Table[0]) );printf("Before encrypting: ");puts(str);Des_SetKey(key);memset(str2, 0, sizeof(str2));Des_Run(str2, str, ENCRYPT);printf("After encrypting: ");printHex( str2, 8 );memset(str, 0, sizeof(str));printf("After decrypting: ");Des_Run(str, str2, DECRYPT);puts(str);}实验分析DES采用传统的换位和置换的方法进行加密,在56b密钥的控制下,将64b明文块变换为64b密文块,加密过程包括16轮的加密迭代,每轮都采用一种乘积密码方式(代替和移位)。

DES算法实验报告

DES算法实验报告

DES算法实验报告DES (Data Encryption Standard)算法是一种对称密钥加密算法,由IBM于1970s年代开发。

它是加密领域的经典算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安全通信和数据保护领域。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DES算法的原理、实现和安全性分析。

一、DES算法原理1.初始置换(IP置换):将输入的64位明文进行初始置换,得到一个新的64位数据块。

2.加密轮函数:DES算法共有16轮加密,每轮加密包括3个步骤:扩展置换、密钥混合、S盒置换。

扩展置换:将32位数据扩展为48位,并与轮密钥进行异或运算。

密钥混合:将异或运算结果分为8组,每组6位,并根据S盒表进行置换。

S盒置换:将6位数据分为两部分,分别代表行和列,通过查表得到一个4位结果,并合并为32位数据。

3. Feistel网络:DES算法采用了Feistel网络结构,将32位数据块分为左右两部分,并对右半部分进行加密处理。

4.置换:将加密后的左右两部分置换位置。

5.逆初始置换:将置换后的数据进行逆初始置换,得到加密后的64位密文。

二、DES算法实现本实验使用Python编程语言实现了DES算法的加密和解密功能。

以下是加密和解密的具体实现过程:加密过程:1.初始化密钥:使用一个64位的密钥,通过PC-1表进行置换,生成56位的初始密钥。

2.生成子密钥:根据初始密钥,通过16次的循环左移和PC-2表进行置换,生成16个48位的子密钥。

3.初始置换:对输入的明文进行初始置换,生成64位的数据块。

4.加密轮函数:对初始置换的数据块进行16轮的加密操作,包括扩展置换、密钥混合和S盒置换。

5.逆初始置换:对加密后的数据块进行逆初始置换,生成加密后的64位密文。

解密过程:1.初始化密钥:使用相同的密钥,通过PC-1表进行置换,生成56位的初始密钥。

2.生成子密钥:根据初始密钥,通过16次的循环左移和PC-2表进行置换,生成16个48位的子密钥。

3.初始置换:对输入的密文进行初始置换,生成64位的数据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实习)报告实验(实习)名称对称密码实验(实习)日期得分指导教师
系计软院专业网络工程年2011 班次 1 姓名学号20111346026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对称加密算法的原理和特点
2.理解DES算法的加密原理
二.实验内容
第一阶段:初始置换IP。

在第一轮迭代之前,需要加密的64位明文首先通过初始置换IP 的作用,对输入分组实施置换。

最后,按照置换顺序,DES将64位的置换结果分为左右两部分,第1位到第32位记为L0,第33位到第64位记为R0。

第二阶段:16次迭代变换。

DES采用了典型的Feistel结构,是一个乘积结构的迭代密码算法。

其算法的核心是算法所规定的16次迭代变换。

DES算法的16才迭代变换具有相同的结构,每一次迭代变换都以前一次迭代变换的结果和用户密钥扩展得到的子密钥Ki作为输入;每一次迭代变换只变换了一半数据,它们将输入数据的右半部分经过函数f后将其输出,与输入数据的左半部分进行异或运算,并将得到的结果作为新的有半部分,原来的有半部分变成了新的左半部分。

用下面的规则来表示这一过程(假设第i次迭代所得到的结果为LiRi): Li = Ri-1; Ri = Li-1⊕f(Ri-1,Ki);在最后一轮左与右半部分并未变换,而是直接将R16 L16并在一起作为未置换的输入。

第三阶段:逆(初始)置换。

他是初始置换IP的逆置换,记为IP-1。

在对16次迭代的结果(R16 L16)再使用逆置换IP-1后,得到的结果即可作为DES加密的密文Y输出,即Y = IP-1 (R16 L16)
三.流程图&原理图
流程图
DES原理图
四.实验结果
五.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的实验我知道了des的基本原理虽然DES已经过时了,但是他的原理和思想并没有过时,学号DES有助于学好当下比较流行的A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