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监李莲英的三处私宅

合集下载

关于北京的历史故事

关于北京的历史故事

关于北京的历史故事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关于这座城市的历史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关于北京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北京的历史故事篇一北海的北岸,五龙亭的东北上,有一座样子很特别的影壁:看颜色是深赭色,看样子是那么象铁铸的一样,人们都管它叫铁影壁。

实在不是铁铸的,是一种火山岩浆凝成的矿石,只是从外表看,象铁的罢了。

这座北海的铁影壁,原来是不在北海公园的,是一九四六年从德胜门里果子市大街挪来的。

铁影壁原来也不在德胜门里的,五百多年以前,它是在德胜门外头一座庙前面的,为什么挪到果子市来了呢?这里就有了一段民间传说了。

这又是一段龙的故事了。

在北京民间传说里面的龙,都是可怕的,都是想毒害北京人的,可是铁影壁故事里的龙,却是好心的龙。

可怕的龙的故事,我们记下来不少了,我们再说说这好心的龙吧。

很早很早以前了,苦海幽州有这么两条龙,他们是夫妻两个,他们没有毒害北京城的心思,他们在北京建筑城墙以后,就变做了一个老头儿,一个老婆儿,躲在一个地方,过起安闲的日子来了。

他们看北京建筑了城墙以后,别的没什么异样的,就是西北风刮得太厉害,一刮风就是三四天不停,还是刮一回风,就给北京城添了几寸厚的土,老头儿发愁了,老婆儿也发愁了,都说:“要这么刮下风去,北京城还不叫土给埋上了?”老婆儿说:“我想这里一定有毛病。

”老头儿说:“我也这么想,可是,毛病在哪儿呢?我想不出来。

”夫妻俩愁急了好多日子,也没一点办法。

再说那风呢?那风刮得也真够厉害的。

有一天,一个老头儿,骑着一个长耳朵大灰驴,正走到前门桥头上,忽然唿的一下子,打西北刮来一阵大风,登时驴就飞上天去了,吓得驴耳朵也直起来了,吓得骑驴的老头儿也闭上眼睛了,可是,不大一会儿,风不刮了,驴也落到地上了,骑驴的老头儿睁开眼睛再看,呀,到了崇文门外头了,在天空里飞了三四里地!又有这么一天,西山“皇姑寺”里的一个小和尚,正在庙前山坡上玩耍呢,唿的一阵大风,把小和尚吹上天去了,小和尚吓得抱住了脑袋、闭上了眼睛,心里突突地乱跳,他想:这下子一定要摔死!可是,不大一会儿,风不刮了,小和尚两脚落地了,睁开眼睛再看,嗬,到了北京城里头了,在天空里飞了三四十里地!这风刮得真奇怪。

探墓笔记之李莲英之墓,无被盗痕迹却又疑点重重

探墓笔记之李莲英之墓,无被盗痕迹却又疑点重重

这是位于北京恩济庄的一所私立学校,也是十多年前北京市六一学校的旧址,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在这个看似普通的校园一角曾经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大墓地。

根据史料记载,墓地的主人很有可能是满清王朝赫赫有名的大太监李莲英。

经过当地人的指引,在墓地的墓碑处,一处极为隐蔽的角落,一条可以通往墓室的墓道,就隐藏于此。

墓室被打开了,停放棺木的是一张汉白玉棺床,但是棺木却几乎从棺床上掉了下来,更奇怪的是,在墓室四周的墙壁上,有很多杂乱无章的黄色印记,这样杂乱无章的黄色印记在四周平整的墙壁上,显得格外突兀。

经过仔细辨别,这些黄色的印记很像是水印,地下水漫溢出来又回落之后,会留下类似的痕迹,而地下水的涨落很有可能使棺材位置移动,从而发生倾斜偏移棺床,当然这也只是一种猜测,墓主人是否会是李莲英,确凿的证据需要打开棺木之后才能找到。

就在棺木开启的那一刹那,一个惊人的谜团终于显现了出来,躺在棺木里面的尸体没有身躯,只剩一颗颧骨高噘着嘴的头骨,古人重视尸体完整,高官更不可能让自己的遗体落得如此下场,那么为什么李莲英的棺木里却只剩一颗孤零零的头骨呢?尸体的腐烂不会只余下一颗头骨,难道他的墓室已经被盗了吗?然而随着尸骨一起现世的价值连城的五十多件陪葬品没有被盗走,再加上棺木的完好无损,都说明在此之前,墓室从未曾有盗墓者造访,难道说这里并非是李莲英的真正陵寝吗?民间传言说,当年李莲英下葬时,在北京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举行了出殡仪式,用以混淆视听。

难道六一学校中那座奢华的陵寝只是为了防止后人盗墓而故意设置了一处掩人耳目的摆设吗?在今天的西直门附近,李莲英的过继孙女就居住于此,从她口中得知,当时李莲英确实葬在了北京的恩济庄,也就是说这座坟墓就是李莲英的陵寝。

棺材里那颗孤独的头骨确实是李莲英的遗骸,果真如此的话,这位曾经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宦官,为何会落入不存全尸的境地呢?1908年11月22日,慈禧皇太后在光绪驾崩仅仅一天之后病死于西苑仪鸾殿,在为慈禧守孝满百天后,李莲英请求告老还乡。

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太监李莲英(李莲英作为满清第一大太监)

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太监李莲英(李莲英作为满清第一大太监)

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太监李莲英(李莲英作为满清第一大太监)李莲英,原名李进喜,河北大城人,咸丰七年由郑亲王端华府送进皇宫当太监,被网友评为“满清第一大太监”。

李莲英兄弟四人,排行老二,父亲原是无业游民,由于经常帮助他一个没有子女的远方叔叔干活,后其叔父认其为子,并为其娶得一房妻子。

由于李莲英父亲勤劳耕作,李家的日子过得也很不错。

其叔父去世以后,李莲英家被迫迁往北京。

在北京李莲英父母亲做制皮工作,被称为“皮硝李”。

此时李家的生活状况不是很好,故李莲英入郑亲王端华府当太监。

民间传说,李莲英来到北京,由于掌握了一套梳理新发型的技术,又托同乡太监沈兰玉介绍,进宫当了慈禧太后的梳头太监,并由此受到慈禧宠爱。

还一种说法,李莲英是靠梳头发家的。

实际上李莲英不是特定给伺候慈禧太后梳头的。

由于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宠爱,他享受到了皇宫太监前所未有的权力和地位,金钱财富也滚滚而来。

但也正因与慈禧的这层特殊关系,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之一。

李莲英是聪明人,从安德海身上学到了官场的生存法则,一直恪守自己奴才的本分,恭敬侍主,不敢有半点骄纵之色,无论是对待长官还是下属,总是一张笑脸,对上赢得了好感,对下挣了名声,而且用心揣摩慈禧的喜好,刻意迎逢,千方百计的哄慈禧开心。

慈禧太后虽说是中国最后的强权人物,但也是人,是一个高处不胜寒的老年人,更重要的是一个女人。

李莲英实际上成为晚年慈禧生活中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伴”。

李莲英为讨好慈禧要挖空了心思。

有一次慈禧过寿游颐和园。

李莲英为慈禧安排节目放生鸟鱼。

当打开鸟笼鱼篓后,鸟鱼相继出来,没过一分钟便又回来了。

李莲英马上说:“老佛爷洪福齐天,连鱼鸟都舍不得走呢!”慈禧虽然知道其中必有隐情,听到李莲英的话也十分中听。

便大赏李莲英。

其实这都是李莲英训练出来的。

把鱼鸟饿一天然后打开让其飞出,然后又在笼篓里放入食物引其而归。

于是慈禧太后愈发喜欢李莲英,把他当作自己的心腹。

清朝祖制要求内官不得高于四品,这也是为了防止明朝内监干政的教训,所以清朝对内官的要求还是比较严的,定位也很清楚,就是伺候自己的奴才。

历史趣谈:四大皆空?揭开清朝大太监李莲英的受贿办事处

历史趣谈:四大皆空?揭开清朝大太监李莲英的受贿办事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四大皆空?揭开清朝大太监李莲英的受贿办事处导语:李莲英“庚子以前,前后共计所得,已数百万”,而“庚子以后,八年之中复事搜刮,所得不下二百万”东汉的杨震先生不大敢做贪污之事。

杨市长李莲英“庚子以前,前后共计所得,已数百万”,而“庚子以后,八年之中复事搜刮,所得不下二百万”东汉的杨震先生不大敢做贪污之事。

杨市长去东莱任太守,巨野县县长王密赶忙越过县界来迎迓,把杨市长安排到自己的地盘上视察工作。

夜半时分,王县长“走夜路”,敲门来汇报工作,顺便把密码箱呈上来。

杨市长不肯收,王县长于是就“劝说”:“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况且三更半夜的,没谁知晓。

”杨市长正色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不知?”据说,王县长只好悻悻地把金子重放到密码箱里去了。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四知里头,大家都应该明白,前“两知”,是杨市长打的官腔,等于是说:行贿是党纪不容许的啊,是法律不容许的啊!有资格纳贿的,谁没在台上这么说过?后“两知”才是真话,许多的贪墨案子被拱出来,就是因为你知我也知。

其中的“你”若是被双规了,一五一十把行贿的情况交代出来,“我”能不承认?是直接送的,“我”在场,“你”在场,哪里耍赖去?杨震怕就是怕这一点。

有怕就好,一怕,就怕出来一个“四知”佳话流传的清廉好领导来。

你知、我知这两知,其实是压在贪官头上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

若是你不知我也不知,咱们不直接交易,成立一个中介公司,成立一个行贿受贿的办事处,那多好!历史上还真有这么做的。

这创举是一个没读多少书的太监李莲英弄的点子。

李莲英是个通天人物,能够通达最高领导榻榻米边的,都是通天的,所以,他是地方官员公关的第一人选。

但是这家伙不太好接触,省长生活常识分享。

北京顶级四合院十大排名

北京顶级四合院十大排名

北京顶级四合院十大排名四合院是我国传统风格的建筑,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北京的四合院是属于全国经典的四合院,带大家了解一下北京顶级四合院10大排名。

1. 恭王府恭王府是清代王府,占地面积达到了6万平方米,曾经住过很多文工贵族是清朝鼎盛时期衰亡的历史见证。

2. 礼王府礼王府是崇祯皇帝外戚周奎私宅。

曾经居住过朔里亲王爱新觉罗代善,也是因此而得名,这里的占地面积达到了三十公顷,曾经在火灾中被毁,后来又重修。

3. 醇亲王府醇亲王府也居住过很多历史名人,尤其是清朝时,几位达官贵人都是在这里居住,现在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郭沫若故居郭沫若故居的位置在北京,什刹海西岸,现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经是清代重臣和珅的王府花园。

5. 纪晓岚故居纪晓岚故居也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岳飞的第21代孙以及雍正时,陕甘总督岳钟琪还有纪晓岚都曾在这里居住。

6. 李连英故居李莲英故居在北京私立间胡同是清代大总管太监李连英的住所,虽然他在北京有很多住宅,但是这座四合院却体现出了北京四合院的精髓。

7. 鲁迅故居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曾经在1924年到1926年在这里居住过,并且在这里完成了著名的朝花夕拾等战斗作品。

8. 矛盾故居矛盾故居里面展示了茅盾先生生前的书籍以及日常用品,还有文具衣物等,也是一个标准的四合院,现在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9. 梅兰芳纪念馆梅兰芳故居在北京护国寺街9号,这里曾经是庆亲王奕王府,就后来改成的北京四合院,梅兰芳先生曾经在这里住了11年。

10. 齐白石故居齐白石故居也是现在非常有名的四合院,曾经是清代中晚期内务大臣的宅子,后来分割出售,形成了故居。

现在是北京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也谈李莲英的随葬品

也谈李莲英的随葬品

也谈李莲英的随葬品清末大太监李莲英是河北大城县人,这几年不少清史学者对李莲英进行了研究,其中对其死后坟墓的探讨也很热烈,众说纷纭。

《百家讲坛》的纪连海老师也专门讲过李莲英,五一节前,闲来无事,我就说一点关于李莲英随葬品的一点事。

河北省大城县历史悠久,出了不少名人,远的不说,仅说近现代就有民国代总理陆军总长张绍增将军、新中国开国中将孙毅将军、被周总理誉为“后三杰”的申振民(新中国第一任大使驻古巴、住印大使,他的小舅子就是熊向晖,也是后三杰之一)、还有令华罗庚钦佩有加的新中国汽车之父(一汽第一任厂长、一机部副部长)郭力,还有一大批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的国军抗日将领等等。

此外,北洋军阀大帅张作霖、少帅张学良父子的故乡也在这里。

李莲英祖籍是河北省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这里一共有12个贾村,如李贾村、赵贾村、张贾村、白贾村、宋贾村、梁家村等。

李贾村位于廊沧公路的东侧、子牙河的南岸,村子离子牙河南岸大堤最近处约200米,目前村中还有不少李莲英的族人。

这一段子牙河走向的大趋势是由西向东,略偏北,再往东约5华里,就到了晚晴至民国时期河运、教育很发达的白洋桥,延子牙河大堤再往东北10华里左右就到了大城县的南赵扶镇,从南赵扶镇延津保公路往东约500米,就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的老家了,这个村子叫冯庄,现在是“全国京作红木古典家具之乡”的中心村,你到那里买红木家具,要比北京、天津的红木家具城质优且价廉,你如果真的喜欢红木家具,到了这里你就会感觉两只眼睛根本不够用。

还是回来说李贾村,其他的以后慢慢说,估计大家会感兴趣的。

李贾村往东偏北约1.5华里处,就是李家祖坟,这里有李莲英的坟墓,这里离子牙河大堤约100米,这一段大堤呈弧形,就像一个椅子背,据说风水很好。

我小时候经常路过那段大堤,那时虽然经常听母亲讲起李莲英家里的故事,但并不清楚李莲英是一个在清末多么有影响力的人物。

坟墓很高大,凭印象,坟墓呈圆锥形,高可能有3至4米,底部直径估计有5至6米,三合土结构。

历史趣谈:李莲英赌性十足 如何成为最有权势的大太监?

历史趣谈:李莲英赌性十足 如何成为最有权势的大太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李莲英赌性十足如何成为最有权势的大太监?导语:李莲英出生在直隶河间府。

有人明确说,他是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甲村人。

他的父亲是一个贫苦农民,有五个儿子,李莲英是其中的老二。

根据其李莲英出生在直隶河间府。

有人明确说,他是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甲村人。

他的父亲是一个贫苦农民,有五个儿子,李莲英是其中的老二。

根据其墓志铭记载,他生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 年) 十月十七,9 岁入宫。

清宫档案也证明,他的确是在咸丰七年由郑亲王端华府送进皇宫当太监的,但年龄是 13 岁。

李莲英原来是河间府缝破绽打补子的一个皮匠,生性好赌,在赌场把自己一点辛辛苦苦的积蓄输得一干二净,急怒之下,就引刀一快自宫了。

河间府的人净身到宫里当差的很多,有善心人给了他良方秘药止痛止血生肌,终于把他救活。

等身子将养复元,只有当太监一途,经人引领就投奔首领太监郭吉祥了。

经过三勘六验无讹,最初李莲英被派在御花园钦安殿照应香火。

钦安殿供的是真武大帝,每逢朔望慈禧都来拈香祈福。

自从李莲英派在钦安殿当差,佛前锦伞绛节,宝盖珠幢,以及祭神用具,总是收拾得纤尘不染。

慈禧喜欢他性灵心细,不久就调到内宫伺候御前起居了。

慈禧每天晨妆,专管梳头的太监叫沈二顺,在宫里时常装傻充愣,所以慈禧给他起个诨名叫他“傻老”,恩宠有加。

可是沈二顺红了不久,忽然腿上闹流火,不能上殿当差了。

换了几个梳头太监,不是把发根松紧扎得不合适,就是独有一撮发根髭在外头。

有人怂恿李莲英试一试,李莲英是有心人,知道慈禧颈上的头发刚而且硬,很难顺溜,于是事先准备好一小盒发胶,用小刷子三抿两抿就把慈禧后颈上那撮特别硬的头发,拢得服服帖帖。

这一下立邀宸赏,生活常识分享。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李莲英为何身首异处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李莲英为何身首异处

李莲英为何身首异处1966年7月末的一天,北京市海淀区一处静谧角落,五六个人正在一刻不停地抡镐使铲,奋力挖掘一个堡垒形状的土堆。

据说,这个位于六一学校内的土堆,是曾经名噪一时的太监李莲英的坟墓。

然而,人们在清理完棺木后发现,里面除了一些金银珠宝外,只有一颗头骨。

是“病故”还是“死于非命”对于李莲英的死亡原因,种种史料都有着几乎雷同的记载。

那就是李莲英因病而终,1911年逝于北京,终年64岁。

但问题在于,假如李莲英果真是因病而亡,又该如何解释其墓中身首异处的事实呢?1984年7月的一天,一名中年女性来到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要求查阅有关太监的档案。

这位女士名叫佟洵,当时,她正着手准备人民大学历史系毕业论文,选择的人物正是李莲英。

当她读到李莲英的墓志铭时,发现了其中一处模棱两可的表述,墓志铭中只用了一个“殒”字,而没有任何关于“病故”的记录。

佟洵还发现,虽然相关史料中都提到李莲英是因病而终,但对他的病因却只字未提。

就在佟洵再次陷入困境之时,她突然想到了一个重要人物——李乐正。

当年李莲英从自己的兄弟那里过继了四个儿子以续香火,李乐正正是李莲英过继儿子的女儿,佟洵曾去找过她。

据李乐正说,李莲英是死于痢疾,但一个明显的错误是,李莲英死时是初春时节,这个时候得痢疾着实让人费解。

死因争议说法不一1985年时,佟洵发表了文章《李莲英死因之谜》,提出了李莲英死于非命的观点。

然而,学术界却有不同的声音。

李玉川是河北大成人,与李莲英同籍,他和李莲英那些仍留在老家的后代素有往来。

李玉川发表文章指出,李乐正称其祖父李莲英死于痢疾的说法并无错误,只是不够准确。

李玉川说,李莲英嗜大烟成瘾,出宫后更是无烟不能度日,正是因此才导致了他在初春时候得了痢疾。

争论没有结果,新的声音却再次出现。

1990年,《纵横》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名为《李莲英身首异处之谜》的文章。

这篇文章出自北京文史研究馆已故研究员颜仪民。

颜仪民在这篇文章中不仅肯定了李莲英是被人杀害,而且详细描述了李莲英被杀的细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太监李莲英的三处私宅
清末有个太监叫李莲英,他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

作为清王朝宦官阶层较为知名的负面人物,李莲英靠着慈禧太后的宠信,置办了不少财产。

但是,慈禧身故后,李莲英的权势和地位急剧下跌,生怕遭到清算。

他的最后时光是如何度过的呢?笔者走访了李莲英位于海淀的故居,一探究竟。

三处私宅未花分文
海淀镇的居民人人都知道,李莲英在海淀镇上有三处宅园:一处在军机处,一处在碓房居,一处在彩和坊。

但是,一个整天伺候西太后的大太监,为什么要占据这么多房产,那就众说纷纭了。

有人说,西太后赏他几处房产,好让他就近有个歇脚的地方;有人说,这是李莲英结交贪官、接受贿赂的场所;还有人说,李莲英腰缠万贯,在镇上金屋藏娇,养着三妻四妾,为了显威风讲排场;也有人说,李莲英讲究情分,这是给兄弟子侄们享乐的窝子。

李莲英这三处房产,到底是何时置办?为什么会是"狡兔三窟"呢?
李莲英年幼时进京,早期的落脚点就是颐和园东北墙外的大有庄。

那时他父亲李玉在此以修鞋为业,李莲英也因为帮父亲干活而得到"皮削李"的绰号。

李莲英净身做了太监后,常年住在颐和园伺候慈禧,后来慈禧还花一万三千两银子在乐寿堂东北方修建了一座介寿堂,专供李莲英居住。

李莲英自己则在海淀置办了三座宅园,他死后埋葬在西郊恩济庄的太监公墓。

海淀镇位于从紫禁城到颐和园的御道上,距御园也不远,是李莲英购置宅园的最合适的地点。

军机处的李莲英宅园,原来是满洲军机章京的外值庐。

每次到圆明园值班的几位满洲军机章京,退值后即在此夜宿。

火烧圆明园以后,皇帝不再在御园上朝,军机章京也不来海淀轮值,此处宅园便荒废了,后来被李莲英未花分文攫为己有。

但李莲英并不在此居住,而是让他的兄弟李春圃及其一家住此。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李莲英的后代还住在军机处五号这座四合院里。

李莲英另两处宅园,也是在光绪十七年、十八年弄到手的,同样未花分文。

修建颐和园的工程,是由协助醇亲王办理海军事务的奕劻和总管内务府大臣兼管营造司事务的立山具体操办的。

立山是京城有名的"财神爷",在官场中很活跃,很会办事。

他为了走李莲英的门子,求他在西太后面前多说好话,也观察到李莲英想在海淀镇办房产,便调用修建颐和园的砖瓦木料,建成了另两处李莲英公馆。

所得财物兄弟均分
彩和坊的李公馆大门坐东朝西,进门南侧为车马库,折而北为一座多进式四合院,由李莲英胞弟一家居住。

李莲英虽然没在彩和坊住过,但这里却是他死后停灵和办理丧事的地方。

李莲英聪敏机警,善伺人意,颇受西太后的喜爱和信任,几年内便由不谙世事的小太监擢升总管太监,恩赐二品顶戴。

在宫中五十余年,怙势弄权,卖官鬻爵,广植私党,干预朝政,内自军机,外至督抚,无不与之结纳。

戊戌变法时,他构陷帝党及维新派;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他曾随西太后逃往西安;返回北京后,他仍然在新修复的颐和园里,全心伺候"老佛爷"。

在几十年的漫长岁月中,李莲英积攒下大量的财产。

在河北大城老家,有耕地三十六顷,浮财无算;除去银号、金店存款外,藏储于宫内的现银也有三百多万两。

在戊戌以前,他就把自己的财产分成七股:把地亩按弟兄五份均分;把钱财按七份均分,两个妹妹同样有份;另外首饰珠宝每人分到七捧盒。

他对侄子们说:"财大祸也大!"提醒他们要时时警惕着。

西太后去世后,李莲英守孝一百天,以示深深的悼念。

他经过慎重考虑,把太后历年赏赐的珍宝,共有七大捧盒,全部献给了隆裕太后。

他说:"这是皇家东西,不应该流到民间。

奴才我小心谨慎地替皇家保存了几十年。

现在我年老体衰,乞求离开宫廷。

所有这些室物,奉还给主子!"李莲英的言行,令隆裕太后深受感动,她拒绝了李莲英离开皇宫到南花园去养老的请求。

为西太后守孝一百天期满后,在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底,李莲英就向隆裕太后磕头告退。

他说:"我前后伺候太后五十二年,蒙太后的恩典,我这辈子报答不了!我离开皇宫以后,要给老太后守孝三年,稍尽奴才一点孝心!"就这样,李莲英悄悄地离开皇宫,不再出头露面。

李莲英的死是桩谜案。

有人说他被仇家所杀。

李家的说法是,宣统三年的清明节前,李莲英患"锁喉痢"病,便脓出血去世。

李家的以"亡人入土为安"为理由,匆匆将其埋葬了。

墓曾打开有头无身
彩和坊李宅停灵期间,沿用了"拾孝"即"大破孝"的老例。

北京"拾孝"的习俗,是在人死了以后,为了同多年的老街坊广结善缘,不管认识与否,即便是偶然过路的行人,只要能走进灵棚磕个头,表示哀悼的意思,便发给孝服和一顿饭食,包括一顶孝帽、一条孝带、一件长不及膝的孝衣,还有三个馒头和一碗粉条肉。

所以李莲英开吊这三天,灵棚前人来人往,门庭若市。

负责维持秩序的人随时疏导,做到吊唁的人随来随走,避免扎堆儿。

前来彩和坊吊孝的人,还有一些达官贵人和李氏的宫内老相识。

初六日那天,传来隆裕太后懿旨,按大臣礼恤赏赐治丧银一千两。

朝廷大臣张勋、姜桂题等头面人物亲来李宅吊唁。

李莲英的徒弟、与李莲英同在乐寿堂伺候西太后的"梳头刘"刘德盛,让其夫人即宫女何荣儿(因慈禧太后一句话而娶)前来吊孝。

何荣儿在事后回忆说:"出殡是在彩和坊。

大清朝已是残灯末庙了。

尤其是李大总管,老太后一死,没有多大权势。

家里的子侄又怕招惹是非,所以丧葬从简。

在海淀彩和坊办事,就是怕在城里头招摇。

不过为安抚当地穷人,也为了百年之后茔地的安全,采取了大破孝……有名的拾孝,没有很大的财力、人力是办不到的。

不过这样做相当露脸,也相当收买人心。

他的孝事很快就收场了。

"
李莲英埋葬在海淀镇西南十多里的恩济庄太监公墓。

这座始建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的钦赐公墓,占地460多亩,埋葬着2700多位太监,是中国最大的太监墓园。

李莲英墓位于墓园西部,占地20多亩。

不过,"文化大革命"期间,李莲英墓被打开,里面只有头,没有尸身。

李莲英胞弟之孙李瀛洲和弟兄们将李莲英安葬后,一直住在彩和坊李宅。

在这里娶妻生子,撰写文章,出版期刊,度过了余年。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海淀区卫生局的办公地点,如今开办了一家餐饮娱乐企业。

原有的三进四合院格局和主要建筑,大体保留完好,砖雕影壁上的牡丹团花展现如故。

东部的花园早已毁弃了,现在也添建了三进院落。

彩和坊李宅这座古朴的宅园,在1999年被定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记载着一位清代宫廷人物发迹、显赫、衰微的人生道路和中国宦官制度的存在及消亡的历史。

来源:南昌晚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