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特色《高分子化学》教学与改革
应用化学国家一流专业特色发展思路与举措

收稿日期:2022-12-30基金项目:2021年陕西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面向新兴能源产业的化工类专业改造升级探索与实践);2021年西安石油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面向新兴/新型能源产业的化工类专业新工科改造升级探索与实践);2020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油田应用化学智能工程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作者简介:苏碧云(1979-),女,博士,教授,***************。
安徽化工ANHUI CHEMICAL INDUSTRYVol.50,No.1Feb.2024第50卷,第1期2024年2月应用化学国家一流专业特色发展思路与举措苏碧云,燕永利,吴亚,祁帆,李希,李华锋,张琦(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摘要:西安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坚持服务国家能源产业,拟建成石油石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从专业特色发展思路、特色发展举措以及建设成效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进一步推进一流专业快速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应用化学国家一流专业;石油石化;特色发展;思路与举措doi :10.3969/j.issn.1008-553X.2024.01.044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53X (2024)01-0184-03西安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源于1958年的石油炼制专业,是我国高校中最早设立的石化类专业之一,1980年更名为应用化学专业,1996年获批“应用化学”硕士点,2001年立项建设省重点学科,2020年获得“陕西省一流专业[1]”和“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以国家能源产业发展和“一带一路”国际人才需求为导向,秉承石油石化传统办学特色,立足西部油气资源,旨在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文化修养、道德水准和法制意识,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能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及管理工作,并能够解决石油、石化、新能源等交叉领域化学问题,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理工复合型人才。
《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一、引言《高分子化学》是化学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涉及的内容涵盖了高分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
随着我国化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思政工作的加强,如何将思政教育与《高分子化学》课程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专业素养,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和实践两方面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高分子化学》课程,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1. 设计目标《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高分子化学的思想性和理论性。
通过深入探讨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认识高分子材料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高分子化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高分子化学在生产和实际应用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培养学生对职业道德和法规的认识和遵守。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高分子化学领域进行创新研究和实践活动。
2. 课程内容设计3. 教学方法设计为了实现《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目标,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
具体包括:1. 案例分析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选取一些与高分子化学相关的案例,例如高分子材料在环境保护、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方面的应用和问题等,通过案例分析,引发学生对高分子化学思政内容的关注和思考。
可以选取一些生产中出现的高分子材料质量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高分子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原因,讨论相关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2. 实验操作高分子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高分子化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设置一些涉及高分子化学制备和性能测试的实验,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高分子化学实验的乐趣和挑战。
《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高分子化学》是一门为高级化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它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也应当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
本文将从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课程思政的设计方面,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从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入手,强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思想教育。
课程目标可以设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可以包括高分子合成的历史和发展,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高分子化学的发展历程和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
课程思政的实践方面,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学习高分子合成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合成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高分子合成的方法和技巧。
在学习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应用研究,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高分子化学的魅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还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形式,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指导。
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高分子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激发学生对于科研的热情和追求。
《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思政设计与实践是一个综合性工作,需要教师全力以赴。
只有在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才能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应用型本科高校《高分子化学》课程改革浅谈

创新教育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15DOI:10.16660/ki.1674-098X.2019.16.215应用型本科高校《高分子化学》课程改革浅谈汪太生 张娜 王倡春 杭祖圣(南京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7)摘 要:《高分子化学》是南京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核心基础课,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深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笔者根据近年来在该门课程讲授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感悟和理解,从知识体系构建、案例式教学、课堂教学管理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实践表明,通过改革可以明显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关键词:高分子化学 改革 课堂管理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6(a)-0215-02《高分子化学》这门课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及复合材料与工程等专业的必修课,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目前,众多的本科高校中的高分子、化学化工、及材料等相关理工科专业中均设置有该门课程[1-2]。
和四大基础化学中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及分析化学课程相比,高分子化学的发展史并不久远,从提出高分子这一概念到现在刚满百年。
然而由于其本身的多学科交叉属性,近年来发展异常迅猛。
高分子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同的高校侧重点不同。
由于我校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这就要求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效地结合起来,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根据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从知识体系构建、案例式教学、课堂教学管理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应地探索和实践。
1 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引发学生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
任何一门课程的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分散的。
而在实际讲解过程中,很多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地理知识点,习惯性地将其拆解讲授,却未能有效地将其整合在一起,使学生融会贯通。
立足地方,面向石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特色分析

立足 地 方 、 面 向 石油 ;面 向石 化 的专 业 特 色 和 产 、学 、研 相 结 合 培 养 重 实 践 、 懂 石 化 、 能 创 新 的 人 才 培 养 模
关键 词 :立足 地 方 ;面 向石 油 、面 向石 化 ;专 业特 色 中 图分 类 号 :T 3 4 B2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58 (0 0 0 —0 2 一O 0 8 6 8 2 1 1 06 2 J
一
养 合格毕业 生 .
2 专 业 研 究 面 向 地 方 、 面 向 石 化
近2 0年 ,抚顺经 济紧 紧 围绕 石 油 化工 与 精 细化 工进 行 产业 结 构 调 整 , 目前 已初 步建 立 了石油 化工 、 精 细化工 、纺织 品生产 、机械加 工及 工程技 术服务 等产业 的基本 框架 ,形 成 了石油 化工 、精细化 工及其深 加 工相互衔 接的产业 体 系 ,并 建成 了 以新 型金属材 料及新 型化 工材料 为 主要特 色 ,新材料 研究 、开发 、应 用 为一 体 的国家级新 材料精 深加 工产 业和石 化产业 基地 .其 中化 工新 材料 生产基 地使 用 的基础原 料直接来 自抚顺 石化公 司的大 炼油 大 乙烯装 置 .所 以 ,高分 子材料 与工程 专业 依托 现有 资源 和产业 优势 ,可以根据 实 际需 要确定 如下专 业研究 方 向 :( )确定 石油新 材料开 发 、控 制聚 合新材 料 合成 为研究 方 向 ;( )精细 1 2 化工生产 基地是 产业链 向下 游方 向 的延 伸 ,对应这 一生产基 地 的需 要 ,确定 新 型涂料 为高 分子材 料与工程
材 料 的发 展是人 类科 学技术 进 步的象征 ,也 是社会 经济发展 的结 果 .石油 、天然 气 的广泛应用促 进 了 高分子 材料产业 的迅 速发展 .我 国 高分子材 料工业 起步较 晚 ,但 近年 来发展 很快 ,而且发展 速度呈逐 年上 升趋 势 ,这一 产业 急需视 野开 阔 、工程实践 能力 强 、勇 于探索 、具有 吃苦 耐劳 精神 和创新 能力 的高 素质人
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高分子化学实验是化学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实验课程,它是将高分子化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对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条件等方面提出对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建议。
一、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一是增加实验项目的多样性,提高实验内容的实用性。
传统的高分子化学实验项目主要集中在高分子合成、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等方面,部分实验内容过于理论化,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增加一些实用性强的实验项目,如高分子材料的改性、应用等方面的实验,让学生从实践中理解高分子化学的应用价值。
可引入一些新颖的实验项目,如纳米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等,让学生接触最新的高分子化学研究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是加强实验实用操作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高分子化学实验多以合成和表征实验为主,这些实验比较注重实验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步骤的正确性,但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如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复合材料的制备等,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是增加实验教学的创新性和研究性。
高分子化学实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因此可以增加一些具有探究性质的实验项目,如高分子材料的新型合成方法研究、高分子材料的性能调控等,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研究性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在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和演示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可以引入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问题导向教学、案例教学、实验讨论等,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提高实验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课程思政案例】《高分子化学》教学案例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高分子化学·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教学对象:本科三年级、高分子专业· 总学时:64学时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思路(一)整体思路《高分子化学》这一课程是高分子材料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材料化学、应用化学、纺织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我们针对高分子化学的授课内容,除了在专业基础知识方面的优化和完善实现对课程教学“广度”和“深度”的提升,还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注重提升课程的“温度”,使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不仅入眼、入耳、入脑,还要入“心”,使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到课程学习内容中并不断优化和提炼,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打造课程思政与高分子化学专业结合的“金课”课堂。
通过结合《高分子化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实际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反馈,在授课过程中的全方面的课程思政元素渗透,结合高分子化学领域发展过程中著名人物的事迹和人格魅力、高分子化学与先进材料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及通过作业、讨论等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课程教学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方式,通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教学尝试,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实现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的和谐统一,不仅实现学生对本门专业基础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的优化,更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高分子化学的积极性与好奇心,提升学生民族自信、胸怀祖国未来发展及为祖国科学事业积极奉献的爱国情怀。
进一步通过学生的当堂或课后作业反馈、网上问卷调研等方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反馈,以明确专业课授课过程中思政教育的效果、不足和改进方案,为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生能力培养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一)案例名称第七章“配位聚合” 第一节配位聚合机理及丙烯等规聚合中的课程思政案例聚烯烃材料占了所有高分子材料的一半以上,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罗继业;何军;成晓玲;高粱
【期刊名称】《广州化工》
【年(卷),期】2024(52)1
【摘要】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教育部关于加快专业基础课的思想政治建设的号召,本文将以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的高分子化学课程为例,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探索高分子化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求同存异和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观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一体化教育的目的。
【总页数】3页(P241-243)
【作者】罗继业;何军;成晓玲;高粱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31.5
【相关文献】
1.《高分子化学》课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
2.《高分子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3.课程思政背景下高分子化学课程建设——吉林大学基础学科拔尖
班“唐敖庆”班教学实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7卷第20期2019年10月广 州 化 工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Vol.47No.20 Oct.2019石化特色‘高分子化学“教学与改革班建峰,史 博,许体文,吴 铛,潘露露(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摘 要: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㊂针对21世纪石化特色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的要求,以及针对高分子化学这门课程的内容繁琐和概念难等问题,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分子化学课进行了改革,主要是从教材的选定㊁知识的理顺和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探讨了以学生上讲台及结合互联网的方式教学的优势,突显石化特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兴趣㊂关键词:高分子化学;石化特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9677(2019)20-0142-02Teaching and Reform of Polymer ChemistryBAN Jian-feng,SHI Bo,XU Ti-wen,WU Dang,PAN Lu-lu(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Guangdong Maoming525000,China)Abstract:Polymer 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of Polymer specialty,which combines theoretical knowledge with experimental operation.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alents in specialty of Polyme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in the21st century,an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complicated content and difficult concept of Polymer Chemistry,the course teaching of Polymer Chemistry i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was reformed.The teaching reform was mainly explored from the selection of textbooks,the rationalization and systematization of knowledge,and the combination of innovation and practice.The advantages of teaching by students on the platform and combining with the Internet and highlighting pe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discussed.To a certain extent,the interest of students was increased.Key words:Polymer Chemistry;pe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teaching;reform高分子材料因其具有耐腐蚀㊁质量轻㊁易于加工等优点,使其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医疗设备㊁通讯信息㊁能源和军事等领域,目前高分子材料㊁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是并驾齐驱的三大材料[1],如今,我们生活在塑料替代钢材的年代,高分子材料更是逐步取代传统材料,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材料㊂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高分子的科学研究进一步深入,对高分子材料的要求随之提高,工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不断涌现,总之,高分子材料向精细化㊁功能化㊁智能化和复合化发展㊂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迫切需要大量素质高㊁能力强的高分子材料的高级技术人才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高分子技术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要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㊂目前,高等院校普及多媒体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大量板书的时间,而且能做到图文并茂㊁生动直观,大大丰富了课程的信息量㊂但是,由此也给学生及授课老师带来了一些弊端[2],因为许多配套的电子教案已经使用多年,并且无新内容的增加,且都以基础内容为主,不能突出专业特色,这样授课老师在工作中容易产生倦怠情绪,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单纯的多媒体授课方式,缺乏互动环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体系,将难以适应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㊂因此,有必要对课程进行多方教学改革探索,探讨了以学生上讲台及结合互联网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善教学手段[3]㊂1 课程的改革1.1 认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化学这门课程主要以物理化学㊁材料学和有机化学为基础,既包括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附有实验教学的内容㊂主要是以研究高分子的结构设计㊁合成原理和反应机理为教学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聚合反应的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高分子结构的设计㊁合成及应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㊂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各种高分子材料和当今高分子科学的发展动向,针对我校(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定向-石化特色,向学生展示高分子材料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角落,并结合茂石化的生产发展,向学生介绍作为材料专业的工科类大学生应该而且必须学习高分子的一些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而‘高分子化学“作为高分子材料理论研究的基础,因此,要为将来的就业和科研工作做好准备[4],学生首先认识到学习‘高分子化学“课程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㊂第47卷第20期班建峰,等:石化特色‘高分子化学“教学与改革1431.2 教材选定相对于材料领域的其它学科来说,高分子材料科学的发展历史较短,虽然存在许多理论和生产工艺的不成熟,但随着高分子材料工业高速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的新概念㊁新理论㊁新技术,越来越多的功能高分子材料不断的出现,学生从网络或社会了解到的新材料及其制备原理大大超出旧教材的理论范围,故而许多学生反映这门课程具有所涉及的许多内容较繁琐和概念难以理解等问题,与社会脱节,在某一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5]㊂因此,在高分子化学教材的选定上,要确保该教材能及时的更新,有必要选定一本最适合的 教材”㊂所谓的适合 教材”,是在确定有较好基础理论的出版最新的‘高分子化学“教材后,科任老师应时刻关注石化新材料的新制备方法理论等,借助于网络的力量查询相关的知识,将各种新的方法㊁技术,带到课堂,融入基础理论,以基础理论知识出发,对新材料㊁新原理进行剖析,深化和拓展知识点,创造一本新的应变的 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作为教学的目标,对目前的教材进行改革㊂1.3 理顺知识及系统规划教材选定后,教师并非要将其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因为高分子化学具有内容广博丰富㊁毗邻知识较多等特点㊂在这种情况下,处理不好,很可能将高分子化学搞成一个 大杂烩”,听课的学生会感到无重点,同时也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㊂为此,笔者在授课时根据当代石化新材料的发展以及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重点讲解高分子的基础概念㊁自由基聚合㊁聚合方法㊁逐步聚合反应㊁聚合物的化学反应等内容[6],并通过石化新材料的生产为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而相对在实际生产应用较少的离子聚合㊁配位聚合只做一般性介绍,并向学生讲明这些内容有些理论还在发展中,尚不成熟,因此达到少讲精讲的目的㊂同时还增加了高分子化学中最新的学术热点,如超支化高分子㊁自组装高分子㊁生物体内的聚合反应等与纳米科技㊁生物科技相关联的内容,提高了近年来高分子化学的新成果㊁新理论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7]㊂通过对材料化学专业的生源及本院现有的仪器设备,合理解释材料的来源,使学生在整个教学中既广阔了视野,掌握了坚实的基本功,又能获取关于高分子化学的最新资讯㊂1.4 学生上讲台及结合互联网授课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的思考问题,引导他们勇于探索和创新,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学是学生与教师两者间的双向活动,只有学生和教师努力合作㊁共同学习才能提高教学的成效性[8]㊂因此,在教学方式上要进行改革,应采用启发式的互动教学方式,可以通过提问㊁分组讨论以及学生亲自上台讲课等方式,讲诉其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并且鼓励台下的学生提出问题及意见,在完善多媒体课件的同时,学生也能主动的学习许多高分值化学方面的知识㊂并且通过分组讨论的模式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及锻炼其发散思维,畅所欲言,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氛围㊂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完成了从单一的讲授主体向教授主体转变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1]㊂另外,针对高分子化学信息量大的特点,从课程设计的实际出发,摒弃传统的多媒体课件,重新研制开发了高分子化学多媒体教案和多媒体网络课件,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多媒体教案的研发㊂新的教学手段的引入和实施,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信息,而且提高了学生对高分子化学的感性认识㊂在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多媒体使用的教学效果[9]㊂因此在课件的设计㊁质量和教学方式上进行了改革㊂同时还建立了高分子知识交流微信和QQ群,让有问题的同学能在第一时间跟老师进行交流,及时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答案㊂1.5 创新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是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因此,在讲学的过程中,需要将教学内容赋予创新性,如:可以将大学生创新项目与教师的项目相结合,引入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案例教学㊂还需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为此,除了理论知识,还需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开设有实用性的实验,如:琥珀的制作㊁胶水的制作以及塑料的挤出-注塑成型等实验㊂实验课程的开设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更直观的认识㊂除了教学内容的创新外,还可以在考核方式上有所创新,因为传统的考核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了应付期末考试,学生常常是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因此,在考核时应摒弃传统的只看卷面分数,而应制定出多元化的考核形式,注重过程考核,即将平时成绩的比重提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和消化课上所学知识,并且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㊁提问和作答的平时成绩[10]㊂另外期末考试的题目应以综合型问答题为主,增加实践与课程内容结合的题目,使学生能发挥自己的想象作答,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㊂2 结 语高分子化学这门课程的改革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教学改革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秉持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多媒体等手段,转变教学理念,达到从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㊂综上所述,在选定高分子化学教材及对其知识进行系统划分之后,通过学生上讲台及结合互联网的方式授课,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参与的同时能够熟练的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能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更有利于结合生产实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实践综合素质普遍得到提高㊂参考文献[1] 于淑娟.高分子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9,26(3):123-125.[2] 贾红兵,朱绪飞,宋晔.浅谈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6):69-70.[3] 张镭.高分子化学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开封大学学报,2001(4):57-59.[4] 曾玉凤.对应用化学本科专业‘高分子化学“课教学的一些思考[J].玉林师范学院院报(自然科学版),2011(2):57-58. [5] 徐孝旭.高分子化学的教学改革研究[J].辽宁丝绸,2008(2):15-16.[6] 王攀,刘羽熙,邢新明,等.创新驱动模式下高分子化学教学改革[J].安顺学院学报,2017,19(6):125-128.[7] 祖立武,张小舟,王雅珍.高分子化学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实践[J].高师理科学报,2007(1):94-95.[8] 王煦漫,张彩宁.近代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J].纺织科技进展,2018(2):54-56.[9] 王国建.在‘高分子化学“课程中开展互动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分子通报,2007(1):62.[10]郝智,伍玉娇,罗筑,等.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J].高分子通报,2012,5(5):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