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本概念(42)

1.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3.媒介融合:有6种不同涵义——媒体科技融合、媒体所有权合并、媒体战术性联合、媒体组织结构性融合、新闻采访技能融合、新闻叙事形式融合。

4.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

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5.符号: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

6.象征性社会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它是一种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

7.共同的意义空间:一是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意义符号共同的理解;二是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相应的社会文化背景。

8.编码: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者意义上转换为语言声音文字或其他符号的活动。

9.译码:是编码的逆变换,是“传播对象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

10.把关:指参与传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要从各自的观点出发,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活动

11.把关人:凡有这种传播行为(把关)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守门人)

12.传播制度:传播制度就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一定的社会制度对大众传播的控制体现着与之相一致的传播制度。

13.潜网: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而这类控制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用一个形象化的词来概括就叫潜网。

14.媒介分析:凡与媒介相关的研究都可统称为媒介分析。

15.多媒体:指的是使用数字压缩和网络技术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介联成一体,对音声、影象、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并提供给用户的双向信息系统。

16.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

总体构成的环境。

17.媒介依赖症:是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具有以下特点:1 过度沉没于与媒介而不能自拔,2 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3 满足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4 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

18.网瘾症:也叫上网成瘾综合症,其表征是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控;行为乖张并伴随视力下降、神经衰弱等身心病态;在网络得不到满足的时候精神空虚、心情暴躁甚至会有暴力倾向等。

19.传播权:表现自由或言论自由的权利

20.知晓权:(广义)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的环境及其变化的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的权利。

(狭义)指的是公民对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公共权力机构活动所拥有的知情或知察的权利。

21.媒介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

22.受众(audience):即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也可称为受传者。受众是信息的目的地,又是传播过程的反馈源,同时也是积极主动的觅信者

23.大众:是一种新的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

24.公众(public):环绕着公共议题或目的而形成,其主要目标是促进某种利益、意见或者促成政治变革

25.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26.免疫理论:“两面提示由于包含着对相反观点的说明,这种说明就像事先接种牛痘疫苗一样,能够使人在以后遇到对立观点的宣传时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两面提示的这种效果,被称为免疫效果或接种效果

27.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明力不能马上得以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面影响减弱或消失,其说服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这种现象被称为“休眠效果”

28.传播流: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发出的信息和影响,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29.信息主权:信息主权是在国家主权概念上演化而来,它指的是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是信息时代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30.文化帝国主义(文化殖民主义):战后许多殖民地国家在获得民族独立的条件下,帝国主义的扩张战略由军事手段和直接的殖民统治为主,转向以经济文化控制为主的变化。文化帝国主义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现代帝国主义总过程的一部分。以强大的经济、资本实力为后盾,通过市场进行的扩张过程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通过含有文化价值的产品销售实现全球性文化支配。

31.政治既有倾向假说:人们在就政治问题进行决策之际,这种决策的性质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而基本上取决于人们既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32.选择性接触假说:人们的既有政治倾向在很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媒介接触行为。即:受众并非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传播内容,而是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既有立场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其结果更可能强化原有立场而非导致其改变。

33.传播效果:传播出去的信息受到了关注、留下了记忆、改变了态度、导致了个人的或社的某种行为的变化。这就意味着产生了传播效果。

双重含义:

①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众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微观)

②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众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直接间接、

有意无意、明显潜在)和结果的总体(宏观)

34.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35.“知沟”理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36.议程议置理论:大众传播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活动赋予各种议题以不同程度的显著性,从而影响人们对于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37.沉默的螺旋假说:为了防止因孤立而受到社会惩罚,个人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前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者优势意见时,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者劣势意见时,一般人会由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