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生物 心脏专题

七下生物 心脏专题
七下生物 心脏专题

七下第二次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心脏瓣膜向一个方向开放,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 A.心房→心室→静脉 B.心房→心室→动脉 C.心室→心房→静脉 D.心室→心房→动脉

2、肌肉注射青霉素后,要想到达头部,应几次经过心脏( )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3、血液流经肺循环后,发生的变化是( )

A. 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 养料增多,颜色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

C. 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D. 废物增多,颜色由鲜红变成暗红色 4、人患急性炎症时,验血时往往会发现血液中增多的是( ) A. 红细胞 B. 血小板 C. 白细胞 D. 血红蛋白 5、下列管腔中含静脉血的一组是( )

A.左心室 主动脉 下腔静脉

B.右心房 肺动脉 下腔静脉

C.右心房 主动脉 上腔静脉

D.左心房 肺动脉 上腔静脉 6、 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 水

B 蛋白质

C 葡萄糖

D 氨基酸

7、 观察猪的心脏时,其中最厚的心壁是(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8、下图所示的血管中(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较粗的一端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动脉或静脉都有可能 9、人体循环系统中,不存在瓣膜的是( )

A.动脉与心室之间

B.心房与心室之间

C.静脉内

D.动脉内

10、如果在肌肉注射某药品后,跟踪检查,首先发现该药品的应是心脏中的( ) A.左心室 B.右心室 C.左心房 D.右心房

11、医院妇产科产房内有一产妇急需输血,她本人的血型的AB 型,在下列供血中,它应该输入的血液是( )

A .A 型

B .B 型

C .O 型

D .AB 型 12、正常人的原尿中不含( )

A.葡萄糖和水分

B.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C.无机盐和尿素

D.葡萄糖和无机盐 13、血液经过肾脏后,发生的变化是( )

A.养料增加

B.二氧化碳减少

C.尿素减少

D.葡萄糖减少` 14、我市的一位援藏工作者由眉山抵达拉萨工作两年后,最可能会出现以下哪种生理反应( ) A 、白细胞增多 B 、心率变慢 C 、红细胞增多 D 、血小板增多

15、肾炎病人的尿液中,若发现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单位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管

16、在正常情况下,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能发现的物质是 ( )

A . 大分子蛋白质

B .葡萄糖

C . 尿素

D .各种血细胞 17、下列有关动脉、动脉血、静脉、静脉血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到心脏的血管。 B 、动脉血就是含氧气和养料多的血。

C 、静脉血就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班级: 姓名: 考号: 座号: 装

订线内不许答题

D、静脉血就是含氧气少,颜色暗红的血

18、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是( )

①数量多,分布广②管腔大,弹性小③管腔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④管内血流速度快⑤管内血流速度最慢⑥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①②⑤⑥

19、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里含量增多的是()

A、尿素

B、氧气C二氧化碳D、蛋白质

20、利用人粪尿、禽畜粪尿和农作物秸秆生产沼气和高温堆肥所应用的原理()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扩散作

21、铁是合成下列哪种物质时不可缺少的原料()

A胆汁B血浆蛋白C血红蛋白D组成人体细胞的蛋白质

22、四川汶川地震后,许多健康公民积极无偿献血。医生在给他们抽血时,针刺人的血管是()

A 主动脉

B 毛细血管

C 静脉

D 体动脉

23、关于血液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

B 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构成了完整的循环路线

C 在血液循环中,先进行肺循环再进行体循环

D 肺循环的路线短,体循环的路线长,范围广

24、尿液形成的过程中,完成滤过作用的结构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壁

B、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管

C、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内壁

D、肾小囊内壁和外壁

25、甲血管与心室相连,流静脉血,乙血管与心房相连,流动脉血,这两条血管的名称依次为( )

A、主动脉、上腔静脉

B、下腔静脉、肺动脉

C、肺静脉、肺动脉

D、肺动脉、肺静脉

26、从人体手臂的两根不同血管中抽得血液,测定其中的氧气(02)、二氧化碳(C02)的相对含量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动脉血

B、乙呈鲜红色

C、甲是从静脉中抽取的

D、乙是从动脉中抽取的

27、人体饥饿时吃了油饼,经过消化吸收、分解供能后,其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他们可经过下列哪些器官或组织排出体外()

A肺、皮肤、肾脏B毛细血管、肺、肾C鼻腔、尿液、皮肤D皮脂腺、口腔、胃

28、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若跟踪检查,在心脏中首先发现这种药的部位是()

A 左心房

B 右心室

C 左心室

D 右心房

29、下列有关肾小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连接肾小球的血管均为动脉

B、连接肾小球的血管均为静脉

C、入球血管为静脉,出球血管为动脉

D、入球血管为动脉,出球血管为静脉

30、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的循环规律是( )

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C、心室→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心房

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如图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心脏壁最厚的是[ ]________

2、当空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让人吸入千万煤气中毒时,血液中的一氧化碳首先通过图中[ ]_____________进入心脏。

3、若从2注入蓝墨水,则蓝墨水将从[ ]______流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说明血液流过心脏时,流动的规律是:静脉→()→()→(),这是由于心脏内有()瓣和()瓣的作用。

5、某人患感冒,若静脉注射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数码)。

32、右图是肾单位及其周围的毛细血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肾单位是由[ ] 、

[ ] 和[ ] 构成。

(2)图中A 、B 两处所表示的生理过程,A 是 , B 是 。

(3)①②中流的血液分别是 血和 血。从⑥中流出的液体是 。

(4)右表是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比较表,请你分析样品A 、B 、C 中代表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样品分别是 、 、 。

33、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体循环的起点是[ ] ,终点是[ ] ,肺循环的起点是 [ ] ,终点是[ ] ,

(2)血液流经6后, 物质明显减少。 (3)经过1处的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的主要变化是 。

(4)若在患者d 处输药液,应在 处扎胶皮管(填c 或e );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 ] 。

(5)某人排出的尿液中含有大量葡萄糖,说明肾脏的 发生了病变。

比较 血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样品A × × √ 样品B × × × 样品C

×

初一生物教案: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的基本结构 七年级生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认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特点。 2.练习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3.练习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4.通过学生认真观察,详细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材料器具 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牙签,滴管,吸水纸,碘液,生理盐水,解剖针、刀片。 ●三、方法步骤 三人一组,分别进行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和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比较观察。 (一)、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1、准备。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2、制片。用刀片切取洋葱鳞片(约1厘米х1厘米),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表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用镊子夹往一块盖玻片的边缘,将它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注意不要在盖玻片下留下气泡。 3、染色。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去原来留在载玻片上的清水,好让碘液渗入到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把玻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 1、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牙签上附着了一些碎屑。 2、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留下气泡。用碘液染色,然后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四、讨论 洋葱表皮细胞与人口腔上皮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洋葱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壁 叶绿体 液泡 ●五、课外活动 下课后大家寻找一些其它植物或动物的细胞来实验一下,看与我们刚才观察到的情况是否相似。 ●六、收获 1、用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 2、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认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特点。 3、学习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中考生物心脏和血管试题汇编

中考生物心脏和血管试题汇编 一、选择题 1.(2010浙江温州)17.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泵。如图为心脏的结构模式图,其中①是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答案:A 2.(2010苏州)19.医生在对小刚进行抽血化验时,是从他前臂的条“青筋”中抽取血液的。该“青筋”属于的血管类型是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淋巴管 答案:B 3.(2010济宁)13.护士在给病人打点滴时,常用橡胶软管扎紧手的腕部,这时会发现橡胶软管上方(靠近肢端一方称下,近心端称上)的血管变化情况是血管①变得扁起来,在橡胶软管下方发现血管②膨胀起来,这时护士将针头插入膨胀起来的血管中。试判断血管①②依次是 A.动脉、静脉 B.静脉、动脉 C.静脉、静脉 D.动脉、动脉 答案:C 4.(2010徐州)5.图2中D处血液的特点及其将要进入的血管分别是 A.含氧多主动脉 B.含氧多肺动脉 C.含氧少主动脉 D.含氧少肺动脉 答案:A 5.(2010福州)8.图1是截取人体某部位连通的三种血管的片段,其中的血液依次流经 图2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答案:C 6.(2010福州)10.房室瓣能保证心脏内的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其中血流方向正确的是 A.左心室→右心房 B。左心房→左心室 C.右心室→右心房 D.右心室→左心房 答案:B 7.(2010龙岩)13.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的血管是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动脉和静脉 答案:A 8.(2010十堰)87.正常人的心脏的四个腔中,流动着动脉血的两个腔是 A.左心房、右心房 B。左心室、右心室 C。左心房、左心室 D。右心房、右心室 答案:C 9.(2010十堰)80.当血液流经下列哪种血管的时侯,才能够与其它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A.毛细血管 B。动脉 C。小动脉 D. 静脉 答案:A 10.(2010济南)23.小鱼尾鳍内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下列对动脉血管的描述正确的是A.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 B.把心脏中的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 C.血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 答案:A 11.(2010中山)13.根据右图所示判断,P和Q分别是

(七年级生物教案)血管教案

血管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3、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能够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通过制作血管模型,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分辨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难点:1、组织好实验,达到理想效果。 2、能够在镜下分辨静脉和动脉血管。 课前准备 教师:1、准备实验的材料用具,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动、静脉血管的横切面切片或图片。 2、有关血管的录象资料。 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不同类型血管的结构模型。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一、血管的类型 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血管的结构特点 功能 由曾经有输液和验血经历的同学,介绍输液或取血的位置。同学聆听并思考,提出疑问。 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感兴趣的问题,提出假设并设想制订探究方案。

实验操作,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小组分别汇报实验结果。 形成关于血管及血流情况的感性认识。 结合自制的不同类型血管的模型,讨论血管的不同结构特点与各自功能的关系。 发现自制模型与实际血管情况的不同,了解现代医学发展趋势,留下待解的难题。 列表归纳比较不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结合日常亲历或所见,设疑激趣,引发学生进一步质疑,激发探索热情。 教师引导,使学生制订的探究计划切实可行。 介绍实验注意事项。巡视,引导、鼓励学生不急不躁,通过观察解决问题。 演示微观摄影拍摄的人体不同类型血管及内部血流情况。 结合不同血管的横切面图,引导认识不同类型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它们的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引导了解现代医学有关心脑血管的发展现状,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创新的热情。 协助完善 教学过程 师:平日里,当我们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有时医生会让我们验血,必要时还需要输液治疗。是否注意到验血或输液时,针刺的部位一般在哪里? 生:我化验过血,是在手指尖上取血,好象是无名指。输液是在手背上扎针。 生:我见过在耳垂上取血化验的。有的小孩子输液扎针是在脚上或头上。 师:想过为什么要在这些部位取血或输液吗? 生:疑惑 师:同学们不妨抬起手,看看手背以及手臂内侧的“青筋”,这些被人们称为“青筋”的结构是什么? 生:这是血管。 师:对,这是我们人体内的血管——血液流动的管道,本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认识它。 板书:血流的管道——血管 师:刚才提到化验取血和输液,为什么要选择不同的部位?这与我们人体内的血管有没有关系? 生:身体内的血管粗细不同:手指尖和耳垂里面的血管比较细,手臂上的血管比较粗。

【学习实践】七年级生物下册《血管》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管》知识点汇总引言:阅读材料并讨论: 德国利用细菌造血管 德国耶纳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出一种利用细菌制造血管的方法,并已经用这种血管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据德国《南德意志报》最近报道,耶纳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特殊的醋酸杆菌,它具有制造纤维素的本领。科学家将这种细菌放入双层玻璃管的夹层中,并注入营养液。几天后管壁上便生成了一种富有弹性的乳白色纤雏物质。 经动物试验证明,这种由细菌制造的纤维管可以用作外科手术中修复血管的材料。这种纤维素血管被植入动物体内后,血液能够顺利流通,而且尚未发现有排异反应产生。 肌体细胞还可以在植入的纤维素血管上进行附着生长,一般经过四个星期,肌体细胞便会长满植入的血管,产生新的血管壁,纤维素此时起到类似钢筋的作用,加固新生成的血管。 讨论题目: 1.对此报道的看法。 2.你认为此技术现在是否能进行人体实验?它的前景如何? 3.从这项技术中你获得什么灵感,你能设想发明类似的1 精品推荐范文学习

技术吗? 讨论形式是小组讨论。同组同学围坐一起,小组长担任主席,安排每个同学发言,并记录。教师巡视并加入讨论。 本节的主题是--血管。 复习概念: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动脉血、静脉血。 强调动脉和静脉是血管的概念,送血出心脏的是动脉,而把血送回心脏的是静脉,连接动脉和静脉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强调动脉血和静脉血是血液的概念,含氧丰富、鲜红色的是动脉血,而含氧少、暗红色的是静脉血。 强调两组概念之间无相关的联系,动脉里流的不一定是动脉血,静脉里不一定流的是静脉血。 根据前述,可知血管有动脉、静脉以及介于其间的毛细血管,管内的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即由动脉流至毛细血管,再由静脉收集毛细血管内的血液送回心脏,较大的动脉经一再分支后,就会越分越细,成为小动脉,小动脉连接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分支极多、管子最细的血管,这些毛细血管再归并于分支较少,管子较粗的血管,称为小静脉,最后则由分支更粗大的静脉将血液运返心脏。 管壁的构造上,动脉和静脉大体相似都是三层不同的构造。但若比较同一器官并行在一起的动脉和静脉,可见,动脉管壁厚,口径较小,弹性大,管内血液的速度快,分布在精品推荐范文学习 2

初中生物 根的结构2

根的结构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表述根尖外形及根毛特点。 2、准确描述根尖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明确相邻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的动作技能达到熟练水平。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根尖各部分结构的联系以及各部分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使学生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与科学方法论的教育,体会到生物体是统一整体并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教学建议 ●一、知识体系图解 ●二、教材分析 1、"根尖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众所周知,植物体的根是由根尖发育而成的。根尖为什么能够发育成根,这与其结构紧密相关。而根尖的结构特点又决定了根尖的功能。根尖的功能又决定着整株植物的生与死。所以,只有掌握了根尖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才能更好地了解根和根的功能,为后续知识的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识别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特点及其相应的功能"是本节的难点知识。教材中的插图或挂图都是根的结构模式图,而显微镜下观察的根尖细胞结构,大多是不规则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根尖细胞结构时,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认清显微镜下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点。避免学生对细胞结构的认识趋于模式化。这样更有利于训练学生掌握知识的灵活性。 3、在根尖的各部分结构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容易把根尖的四个部分看成是界限分明的,而不是互相连续的。这就应该在最后研究根尖的发展变化的时候,指出根尖的四部分是互相连续的,各部分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各部分是依次向前发展变化的。最后,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根尖的四个组成部分是由分生区的细胞经过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而形成的,使学生既复习了已经学过的知识,又形成了根尖是发展变化的动态观点。 ●三、教法建议

初中七年级: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Structural levels of multicellular organism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 第四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教学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植物体(绿色开花)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在前面学习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的基础上再重点学习器官、系统的概念,进而认识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可以说前面所学知识为本节知识做好了基础;生物体的结构是它们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又是今后学习生物学必备的重要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2、说出器官和系统的概念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观察的能力。 2、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产和生活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发展交流与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的快乐,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和珍爱生命的观点让学生乐于探究生物世界的奥秘。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难点:器官和系统等概念的归纳总结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多媒体(1)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2)人体的结构层次。 2、学生观察及教师展示所用的番茄植株,番茄果实足量,杨树叶、甘蔗茎若干 学生准备: 1、课前生物兴趣小组采集的绿色开花植物,一些常见的蔬菜或水果等。 2、查询书籍或网站,搜集有关器官、系统及生命活动协调统一等方面的资料。 五、教学程序: 程序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2020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单元 第一章 第5节 根的结构和功能同步测试题(无答案)(新版)济南版

根的结构和功能 一、选择题 1.取两粒菜豆种子。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使其萌发,等幼苗发育到一定时期切去其中株的根尖,几天后发现,被切去根尖的幼根不再生长,另一株幼根却生长得很快这是由于根尖中() A.分生区不断增加新细胞 B.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 C.成熟区细胞不断伸长 D.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不断伸长 2.根能不断生长的原因是() A.成熟区细胞分裂 B.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 C.伸长区细胞的伸长 D.分生区细胞分裂 3.根的生长主要与根尖的两个区有关分别是() A.伸长区和成熟区B.分生区和成熟区 C.分生区和伸长区D.成熟区和伸长区 4.根的生长是由于() A.根冠不断地增加新细胞,分生区也不断地增加新细胞 B.根冠不断的增加新细胞,分生区也不断的增加新细胞 C.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成熟区形成了大量根毛 D.分生区不断的产生新细胞,伸长区细胞不断的伸长 5.下列根尖结构中,与根的伸长生长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是() A.根冠的生长点 B.伸长区和成熟区 C.分生区和伸长区D.根冠和伸长区 6.根的生长是由于()

A.根冠不断产生新的细胞,分生区不断产生新细胞 B.根冠不断产生新的细胞,伸长区的细胞体积增大 C.伸长区的细胞体积增大,成熟区形成了大量的根毛 D.分生区不断的产生新细胞,伸长区的细胞体积增大 7.根不断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分生区和伸长区细胞的分裂 B.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 C.分生区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 D.分生区细胞的伸长和伸长区细胞的分裂 8.在下列结构中,使根不断伸长的是() A.根冠和成熟区 B.根冠和伸长区 C.分生区和伸长区D.伸长区和成熟区 9.下列哪种植物的根系与其它三种不同()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大豆 10.植物根的生长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下列选项中完全正确的是() ①向光性②向水性③向肥性④向地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1.在石榴压条时,埋在土里的纸条上扎出许多根来,生长一段时间可截断枝条移栽,这些根是()A.主根 B.侧根 C.不定根D.支根 12.绿色开花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 A.叶B.花C.气孔 D.根 13.如图所示,在根尖结构中具有输导组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的是()

七年级生物1.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本专题课标要求和复习建议 精题解析 例1、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能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少和视野最亮的镜头组合是( ) ⑴目镜15×,物镜10× ⑵目镜10×,物镜10× ⑶ 目镜15×,物镜25× ⑷ 目镜10×,物镜25× A ⑴⑵ B ⑷⑴ C ⑶⑵ D ⑶⑷ [解析] 选C ,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时,看见的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⑵放大100倍,倍数最小,⑶放大375倍,倍数最大。 例2、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甲、乙、丙、丁、戊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右边两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要将图1转换为图2,将细胞甲进行重点观察,下列A 、B 、C 、D 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应是( )。甲、转动粗准焦螺旋。乙、转动细准焦螺旋。丙、调节光圈。丁、转动转换器。戊、移动玻片。 A . 甲→乙→丙→丁。 B .丙→丁→乙。 C .戊→甲→丁→丙→ 乙 。D .丁→戊→甲→丙

[解析]:应选C。将图1转换为图2,所观察的细胞甲移到了视野中心且放大了,像变暗了。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视野中的细胞甲看上去是在左上方,实际观察的实物却是在玻片的右下方。高倍镜下看到的视野比低倍镜下看到的视野范围要小,应将细胞甲向右下方移动到视野中心,才能再放大观察到,应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正确操作是先移动玻片,使所观察的细胞甲移到了视野中心,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再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中心,再调节光圈使光线暗些,再转动细准焦螺旋,将物象调清晰。 例3、一块完整的肱二头肌属于() A细胞B组织C器官 D 系统 [解析]选C,一块完整的肱二头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肌腱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在肌腹中还有血管和神经等,一块完整的肱二头肌由四种基本组织构成,并具有收缩的功能,所以属于器官。 例4、下列结构中属于植物组织的是() A洋葱叶B虎克观察到的细胞C肺癌细胞 D 洋葱鳞片叶的表皮 [解析]选D,植物的组织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上述选项中,A是植物的器官,B是不具有生命的细胞壁;C是动物细胞;D是由许多形态,结构相似的细胞结合在一起并具有保护内部幼嫩部分的功能,所以属于植物的保护组织。 典题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用显微镜观察变形虫要进行对光,首先要使几个结构成一条直线,这几个结构是() A、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 B、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 C、物镜、光圈、目镜、镜座 D、物镜、目镜、转换器、平光镜 2、在“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结构”的活动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对光时,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意看目镜内的物像。 C、为了使物像更加清晰,应微调细准焦螺旋 D、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内可以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等结构 3、某同学在一个视野中看到一行细胞(右图),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 ×”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40×”,那么在一个视野中可 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A 1个 B 2个 C 4个 D 8个 4、观察临时装片是,视野里出现污点,移动装片和目镜时,污点不能移动,那 么污点很可能在() A 反光镜上 B 目镜上C装片上D物镜上 5、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 ①用镊子缓慢地盖上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③用消毒牙签在口腔测壁上轻轻地刮取少量的细胞;④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⑤将所取材料均匀涂抹在一滴生理盐水的中央;⑥染色 A ④②①③⑤⑥B④②③⑤①⑥ C ④②③①⑥⑤ D ④①②③⑤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的结构简图。教学重点: 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教学难点: 以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 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教学过程: 一、进入实验室先填好记录本,回实验实验过程。(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 二、迅速拿出显微镜,对好光。 三、如果把一根头发、一张厚纸放在物镜下面,看看能否看清楚它们的结构?(不能)必须 把玻片弄到薄而透明。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对所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成玻片标本,然后进行观察。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有的生物非常微小,也可以直接做成装片)。 这些玻片可以做成永久的(可长期保存)或临时的(不能长期保存)。 四、看书本P42的材料用具,看看哪些材料不明白它们的作用,举手问老师。 (介绍稀碘液的作用是染色,载玻片作用是托载标本的玻璃片,盖玻片的作用是覆盖标本的玻璃片)。 五、P43的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方法步骤:(用一个字总结各步骤)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擦)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滴) 3、用镊子把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 皮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取、展) 4、用镊子夹起盖皮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 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所泡而影响观察。(盖)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洋葱内表皮上,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染) 6、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把高倍镜下看到的物像用铅笔画在报告册P14 第6题上。 教学反思: 因为这是上初中以来的第一次实验,要让他们有成就感,其实这实验不难,但要注意的是最好用低倍的目镜和物镜来看,因为本身洋葱细胞比较大,用低镜看更清晰,这实验我是安排他们用10*的目镜和10*物镜观察。但细胞的结构很多人不会画,最主要是把主要形态和主要结构画出。

(最新)生物七年级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3、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能够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通过制作血管模型,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分辨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难点:1、组织好实验,达到理想效果。 2、能够在镜下分辨静脉和动脉血管。 课前准备 教师:1、准备实验的材料用具,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动、静脉血管的横切面切片或图片。 2、有关血管的录象资料。 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不同类型血管的结构模型。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一、血管的类型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血管的结构特点功能由曾经有输液和验血经历的同学, 介绍输液或取血的位置。同学聆听 并思考,提出疑问。 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感兴趣的问 题,提出假设并设想制订探究方 案。 实验操作,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 内血液的流动。尝试分辨血管的种 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 情况。 小组分别汇报实验结果。 形成关于血管及血流情况的感性 认识。 结合自制的不同类型血管的模型, 讨论血管的不同结构特点与各自 功能的关系。 发现自制模型与实际血管情况的 不同,了解现代医学发展趋势,留 下待解的难题。 结合日常亲历或所见,设 疑激趣,引发学生进一步 质疑,激发探索热情。 教师引导,使学生制订的 探究计划切实可行。 介绍实验注意事项。巡视, 引导、鼓励学生不急不躁, 通过观察解决问题。 演示微观摄影拍摄的人体 不同类型血管及内部血流 情况。 结合不同血管的横切面 图,引导认识不同类型血 管的结构特点与它们的功 能相适应的特点。 引导了解现代医学有关心 脑血管的发展现状,激发 学生继续探索创新的热 情。

北师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同步练习

相关资料 第3章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同步练习 1 ?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细胞 B .组织 C.器官 D .系统 2.下列除哪项外其他都是单细胞生物( A.衣藻 B .草履虫 C.变形虫 D .玉米 3.下列可以调整光线强弱的是( 遮光器和载物台 B .反光镜和通光孔 C.遮光器和反光镜 D .反光镜和镜臂 4.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的标准是什么() 用眼睛瞄一瞄 - 低倍物镜和通光孔对齐 -转到一定的角度 D.转动时,看到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且有“咔”的响声 5.对光以后,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 有直接阳光的 B .白亮的 C.暗灰色的 D .黑暗的 6.怎样在显微镜视野内寻找洋葱表皮细胞() A.在镜筒上升过程中用右眼寻找 B.在镜筒上升过程中用左眼寻找 C .在镜筒下降过程中用右眼寻找 D .在镜筒下降过程中用左眼寻找 7.显微镜的视野中,发现物像位于右下方,要想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向( ) 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A.左上方 B .左下方 C .右上方 D .右下方 8.在玻片上有一“ p”字母,则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应该是() A . p B . d C . b D . q 9.显微镜的目镜为5X,物镜为40 X,该显微镜放大倍数是() A . 5 倍 B . 40 倍 C . 45 倍 D . 200 倍 10 .要想换用显微镜上的另一个物镜,必须() A .转动准焦螺旋

B.使镜筒先下降 C.转动转换器

D ?卸下原来的物镜 11.实验结束后,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的目的是()? A .防止他人看 B.以免压坏显微镜 C.防止灰尘落人物镜 D.以免压坏物镜 12.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 A.用纱布擦 B .用手擦 C.用纸巾擦 D .用擦镜纸擦 13.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滴加 0. 9%的生理盐水的目的是() A .杀菌观察效果好 B.易盖盖玻片 C.易染色 D.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14.制作口腔上皮细胞时,漱口的目的是() A .清除口臭 B.冲刷下口腔上皮细胞 C.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 D.防止口腔发炎 15.在低倍镜下看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是() A .方形 B .扁平圆形 C.立方形 D .圆柱形 16.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的盖盖玻片的方法是() A .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上 B.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快速盖上 C.将盖玻片放在载玻片上,推向中央 D.将盖玻片迅速盖在载玻片上 17.在植物细胞中,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结构是() A.细胞膜 D .细胞壁 C.细胞质 D .细胞液 18.动物细胞同植物细胞明显的区别是() A.呈圆形 B .有细胞间质 C.没有细胞壁 D .细胞形态差别很大 19.下列结构属于植物细胞特有的是()

七年级生物血管的作用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血液的特征与用途、如何鉴定血型的知识;那我现在有个问题问大家:人体物质的运输主要是由谁来完成的呢?(血液)血液是在人体的哪些部位流动的呢?它又怎样流动的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第二节:运输物质的器官。 血液是在心脏、血管构成的封闭管道中流动的。血管从粗到细,就像城市的道路一样,大大小小的血管在我们体内构成了密密麻麻的血管网,给大家出示两个数字:1000亿、10万公里解释一下:我们体内的血管大大小小全部算起来共有1000多亿条,如果将它们首尾相连全长可达到10万公里,大家知道地球的半径是多少吗?(6400)简单的计算一下,我们血管的总长度可以环绕地球两周半呢? 我们身体内存在着这么多的血管,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现在我们来感性的认识一下:大家稍稍把头歪一点儿,摸一摸自己的脖子,是不是有一个跳动的部位呢?(如果不能摸到的话,)再来摸摸自己的手腕儿,是不是有跳动的部位?那这个跳动的器官是什么呢?(动脉) 伸出手,握起拳头,手背上出现了什么呢?“青筋”,那它又是什么呢?(静脉) 大家摸到的跳动的器官是动脉,手背上的青筋是静脉,而连接动脉和静脉的则就是毛细血管了。

这些血管有那些特点,在我们身体内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这些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血管的作用。 我们在平时玩的时候,比如打篮球,打乒乓,网球等免不了磕伤或碰伤,很容易造成流血的现象。如果出现出血现象,我们该如何处理呢?大家打开课本34页,阅读一下实际用。(画图)来回答:出现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动脉出血我们应该如何去处理呢? 毛细血管:自行止血,注意不要感染(有一节自习课的时候,赵瑞的手不小心划破了,出了一点血,以后注意不要感染)静脉出血:近心端按住;包扎就医 动脉出血:远心端按住;包扎就医 大家进一步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处理静脉出血、动脉出血的方式不同呢?为什么一个要按住近心端,一个要按住远心端呢? 这是因为动脉与静脉的血流方向不同:(画图)动脉血是从心脏流出来的;为了不使血液流出血管,所以按住靠近心脏的一端;那么谁能告诉我一下:为什么静脉出血要按住远心端呢?(是因为静脉血是流进心脏的;) 根据静脉血、动脉血的流向我们给动脉和静脉下个定义: (板书)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各处的血管。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那么毛细血管呢?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 根据三种血管的定义:大家能推断出在血管内血流方向是怎样的呢?血流方向是:由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七年级生物《根的结构》教案

根的结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表述根尖外形及根毛特点。 2、准确描述根尖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明确相邻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的动作技能达到熟练水平。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根尖各部分结构的联系以及各部分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使学生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与科学方法论的教育,体会到生物体是统一整体并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教学建议 一、知识体系图解 二、教材分析 1、"根尖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众所周知,植物体的根是由根尖发育而成的。根尖为什么能够发育成根,这与其结构紧密相关。而根尖的结构特点又决定了根尖的功能。根尖的功能又决定着整株植物的生与死。所以,只有掌握了根尖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才能更好地了解根和根的功能,为后续知识的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识别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特点及其相应的功能"是本节的难点知识。教材中的插图或挂图都是根的结构模式图,而显微镜下观察的根尖细胞结构,大多是不规则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根尖细胞结构时,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认清显微镜下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点。避免学生对细胞结构的认识趋于模式化。这样更有利于训练学生掌握知识的灵活性。 3、在根尖的各部分结构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容易把根尖的四个部分看成是界限分明的,而不是互相连续的。这就应该在最后研究根尖的发展变化的时候,指出根尖的四部分是互相连续的,各部分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各部分是依次向前发展变化的。最后,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根尖的四个组成部分是由分生区的细胞经过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而形成的,使学生既复习了已经学过的知识,又形成了根尖是发展变化的动态观点。 三、教法建议 本节课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由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让学生了解根尖的结构及功能。 课前利用小麦或其他植物,使其萌发并长出数条幼根。在课上先指导学生用肉眼观察根尖,教师要指出从根的尖端到长有绒毛的一段根就是根尖,同时要求学生观察一下根尖以上的部位,弄清根尖在一条幼根上所占比例的大小。帮助学生从根尖的外形上区分各部分的形态、色泽等特点,如:根尖尖端处稍带黄色的帽状结构是根冠;根冠内部一团稍稍发暗的部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案

《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观察和识别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2)模仿、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尝试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2、能力目标 (1)学习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检索、收集和整理有关显微镜技术发展的资料,撰写小综述报告,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验操作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绝大多数生物(除病毒外)都是有细胞构成的,从而加强学生的物 质统一性和特殊性的唯物辨证观教育。 (3)通过阅读小资料,是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认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认识和使用显微镜。 (3)临时装片的制作。 2、难点 (1)有关细胞结构的基本概念,如线粒体,叶绿体、染色体等。 (2)使用显微镜。 (3)制作临时装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创设情景,引人新课。 2、简介: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要求学生观察教材p33图3-1形形色色的细胞。 讲述科学研究表明,在生物圈中有的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如图3-1a所表示的衣藻,草履虫,这类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大多数生物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如图3-1b,c所表示的血管中的红细胞和玉米叶的

下表皮细胞,这类生物称为多细胞生物。可见,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那么,怎样观察和研究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结构呢?有没有同学肉眼看过细胞? 出示新鲜的洋葱鳞片叶,并撕取下表皮,请几位同学上讲台用肉眼进行观察,问到:你们看清楚细胞了吗? 问:为什么肉眼看不清楚细胞? 对,大多数细胞很微小,肉眼根本看不见。科学家们常常使用显微镜来研究细胞(简介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光学显微镜。 板书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简介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演示:教师举着一台显微镜,用手指着每一部件,要求学生对照教材p34图3-2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图,说出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粗、细准焦螺旋的旋转方向与镜筒的升降关系。 准焦螺旋顺时转动时:镜筒下降。 准焦螺旋逆时转动时:镜筒上升。 4、练习使用显微镜。课前已将学生分组,由于第一次作实验,教师先给学生将实验室的规则及注意事项。 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操作。 (1)取镜安放: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轻轻放在实验台偏左的位置,镜座距实验台边沿约5cm;从镜箱中取出目镜和物镜,分别安放在镜筒和转换器上。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同时用两手转动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镜筒里,直到整个视野成白色为止。(请同学们自己练习时比较反光镜两面的差异,想一想是否能用反光镜调节视野亮度的变化;转换遮光器上不同的光圈,看看视野亮度的变化) 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从目镜内看不到明亮的视野?反光镜的两面有什么差异?起什么作用?(可以讨论)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赞赏,然后说到:对光是显微镜使用中最重要的一步,要想从目镜中看到明亮的视野,就必须是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光圈——通光孔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不能遮光;反光镜不仅在起反光的作用,他的凹面还有聚光的作用。 (3)放置玻片标本:要求学生将写有“上”字的玻片,从压片夹后部的缝隙中插入,然后双手向前平推,使“上”字正对通光孔中心。 (4)观察:从侧面注视目镜,双手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距玻片标本2~3mm为止;

七年级生物(上)知识框架

页眉内容 页脚内容 2 第1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1章 认识生物 生物:有生命现象的物体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认识生物的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 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生物归类法 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2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圈 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产者—植物 生物部分 消费者—动物 组成 分解者—细菌、真菌 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生态系统中的 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物圈是最大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有森林、草原、海洋、淡水、湿地、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 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 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玻片标本 按存放时间分:永久的、临时的 的种类 按材料分:切片、涂片、装片 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擦片→滴水→放标本→盖片→染色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 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质:内有液泡(含细胞液)、线粒体、叶绿体等 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 动物细胞: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动物细胞没有上述结构 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 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 染色体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 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多 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核分裂→细胞质一分为二→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细胞壁 细胞分裂的特点:新、旧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第三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 第四章 & 第五章 在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的过程 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由形态相识,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 细胞群叫做组织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 单细胞生物: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草履虫 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生活: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离开了活细胞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 活动;用自己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 认 识生物 生 物圈是 所有生 物的家 植物细胞 练习使用显微镜 观察植物细胞 和动物细胞 细胞的 结 构和生活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中的物质 能量转换器 细胞核是遗传 信息库 细胞通过分裂 产生新细胞 细胞 怎 样构成 生 物体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动物体的 结构层次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病毒

七年级生物:心脏和血管的保护(教学方案)

( 生物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生物:心脏和血管的保护 (教学方案) Biology is a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species,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 of the evolutionary system at all levels of biology.

七年级生物:心脏和血管的保护(教学方 案) 第四节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从调查熟悉人群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入手,并通过课上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以及分测普通人和运动者的心率两个实验,从反正两个方面说明了酗酒及体育锻炼对人的心血管的弊与利,从而唤醒人们对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重视。 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对心血管疾病比较陌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为了便于课堂学习,应让学生提前调查、收集这方面疾病及防治的资料。

设计理念 这不是一节典型探究课,本节设计突出学生为主线的思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概述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基础知识。 2.分析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 3.说出饮酒对心脏和血管的有害影响。 技能性目标 1.尝试调查、收集资料及实验等基本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学会突发性血管疾病的应急办法。 情感性目标 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需要1课时完成。

七年级生物《植物根的生长》教案

第一册植物根的生长 相信大家都被屏幕上的这幅图片吸引了,这是一株长在路边的苹果树,但是这些红红的果实可不是我们要看的重点,大家可以数一数,看看苹果树的枝条有所少呢?是不是最多也就十多根啊!但是如果把苹果树地下部分的根挖出来看,你会发现,根的分支多达50000多条,为树枝的5000多倍! 接下来看到的这幅图片看上去很普通是吧,它叫骆驼刺,是一种生长在荒漠里的植物,可以看到,地面以上的部分还不足一米,现在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吗?这是骆驼刺的根系,又粗又长,可以伸到地面以下15米之多! 这就是骆驼刺完整植株的示意图,上下对比非常的强烈吧!如果大家还觉得这些都不算什么的话,老师再介绍一种植物,黑麦,一株小小的黑麦有大约1400万条根,占地225平方米,相当于两间这样的多媒体教室! 听完了老师的介绍,看过了这么多图片,相信大家都充满了好奇。你们有些什么想法或者问题吗?都可以大胆的提出来。 老师也总结出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1、根有些什么结构?2、植物的根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3、根为什么会生长得这样旺盛?特别是骆驼刺和黑麦,他们的根简直可以用惊人来形容?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一同来进入一个新内容的学习,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 首先我们来看一段影片,这是快速播放中的根的生长。可以看到,土壤中的根不断地长长,长到一定的程度便伸出分支,形成庞大的根系。所有的植物那些深埋于土壤中的根都是这样生长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样一个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看学习这一节要达到的目标,1、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个部分的主要功能。2、描述植物根生长的原因。 在这个目标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根尖,上个礼拜老师布置探究实验的时候就简单的介绍了,根尖,顾名思义就是根的尖端。相信大家都很好地完成实验了!实验结果也都记录下来了吧! 我们再简单地来介绍一下这个实验过程,取一些培养出根的种子,一部分种子去掉根尖,也就是实验内容的第一项,另一部分保留有根尖,但是其他条件保持一直,然后培养这些根,过一段时间再来看结果,看根是怎样变化的。我要请几位同学来说说看你们的实验结果。。。。。。(询问种的什么种子,两种不同处理的结果分别是什么),大家使用不同的种子做实验,都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去除根尖的种子,它的根不再伸长,而保留有根尖的种子它的根继续伸长。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根尖对植物根的生长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什么去掉根尖以后就不再生长了?是不是根尖上有些什么特殊的结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根尖的形态结构。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颗已经萌发出根的谷类种子的图片,在这里老师要考考大家,还记不记得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包括必要条件和外界条件,必要条件(书上55页)是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而外界条件(书57页)是足够的水,充足的空气以及适宜的温度。大家一定要记住了!现在这颗种子具备了所有的条件,开始萌发,首先冲破种皮生长出来的就是根,而图中从根的尖端一直到长有绒毛的这一段我们把它称之为根尖。大家现在仔细地观察这幅图片,你能看到根尖的一些什么结构呢?(注意观察的顺序) 首先,最尖端的地方,有一个透明的、像帽子一样的结构,套在前面,我们把这一段叫作根冠,冠,顾名思义就是帽子。而上端还有一段非常明显的,大家都能看到,长出了许许多多的绒毛,这些绒毛由于生长在根上,所以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根毛,当根毛形成,就表示这些细胞成熟了,因此我们把这一段称之为成熟区。而在成熟区与根冠之间还有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