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基础盘点 《六国论》《阿房宫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2 精品

合集下载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学案7阿房宫赋六国论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学案7阿房宫赋六国论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被__动__句__,__标__志__词__“_为__…__…__所__…__…”
苟以天下之大
__定__语__后__置__句__,__标__志__词__“_之__”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__判__断__句__,__标__志__词__“_非__”
洎牧以谗诛
__被__动__句__,__“_诛__”_含__被__动__语__意_
专题十二 文言文梳理
学案7 阿房宫赋 六国论
基础梳理
诵读课文,将下列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通假字
例句 暴霜露,斩荆棘
本字及意义 __同__“_曝__”_,__暴__露_
2.词类活用
序号
例句
(1) 六王毕,四海一
(2)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3)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4) 未云何龙
(5)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⑤不拘于时(《师说》)
__介__词__,__对__于__ _介__词__,__引__出__被__动__行__为__的__施__事_
_____者__,__相__当__于__“_被__”____
⑥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
__介__词__,__到__
⑦王于兴师,修我戈矛(《无衣》) _助__词__,__用__于__句__中__以__凑__足__音__节_
(2)

⑨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 思疏》)
⑩虑而后能得(《大学之道》)
__动__词__,__实__现__ __形__容__词__,__处__事__合__宜__
⑪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_动__词__,__同__“_德__”_,__感__恩__、__感__激_ 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16.2《六国论》课件 (共5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16.2《六国论》课件 (共5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弥、愈:更加。
判:确定,断定。 译文:既然如此,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 有满足,六国送给秦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犯六国就越急迫。所以, 不用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确定了。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 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至于:以致
颠覆:灭亡。 以:用。 固:本来。 然:这样。 事:侍奉。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较:与……比较。 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而:因果承接。 其实:它的实际数目。
译文:把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 的土地比较,(前者)实际数目多百倍。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 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所亡:所丢失的土地。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于:跟,对。 再:两次。 而:连词表并列。却:使……退却,使动。 赵尝五战于秦:介词短语后置句。
译: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 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割:割让。
然后:这样以后。 安:安稳。 寝:休息,睡觉。 而:可是,转折连词。
译文:今天割让五座城,明天割让十座城,这样以后才能得 到一夜的安睡;第二天起来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到了。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 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厌:通“餍”,满足。 奉:献,送。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终:最后。 迁灭:灭亡。 与:亲附、亲近。
译: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后也随着五国 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齐国亲附秦国而不帮助五国。

《阿房宫赋》《六国论》复习课件-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默写专项(统编版)

《阿房宫赋》《六国论》复习课件-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默写专项(统编版)

②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 速归之。(2008年山东卷) 译文:哥哥(张讷)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 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要点:无论,古 今同形异义词,且不说;归,使……回家,使动用法。)
③“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 斧自刎其项。(2008年山东卷) 译文:“我的弟弟,不同于众人的弟弟,何况(他)是为我死的。 (他死了)我怎么还能活着呢!”于是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 (要点:夫人,古今同形异义词,众人。)
(2016·全国·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 空缺部分。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 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 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2015·浙江·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 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长桥卧波,_________?________?不霁何虹? (杜牧《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六国论》
“赋”作为一种文体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赋体以楚辞为滥觞, 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 体制,这是赋的渊源。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 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 螭chī文,体物写志也。”铺采螭chī文指赋的形貌;体物写志, 指赋的内容。
2014年山东卷 第10题A项
解析 介词/连词。 答案 不同
②遂今与君.李与.及廉道颇士同别列
2009年安徽卷 第5题D项
解析 介词/连词。 答案 不同
4.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古今同形异义词现象。 ①(清廷)购仰(田仰,人名)妻子急,踪迹至通明(沈通明, 人名)家。(2009年江苏卷) 译文:(清廷)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 到沈通明家。(要点:购,悬赏捉拿;妻子,古今同形异义 词,妻子儿女;踪迹,名词活用作动词,追踪觅迹。)

16.2《六国论》课件 (共4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16.2《六国论》课件 (共4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2024/5/26
24
课文注释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 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36.向使:假使。 37.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败存亡的命运。数、理,指天数、命运。 38.当:同“倘”,如果。
2024/5/26
25
文本分析
齐、燕、赵灭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024/5/26
14
文本分析
本段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原因?是从哪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的?整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分论点一
使中心论点完备周密,在逻辑上站稳了脚跟。
中心论点 不赂者以赂者丧
分论点二
提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总领全文。作者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 论点,在结构上具有提领下文、统摄全篇的作用。
24.始有远略:起初有长远的谋略。 25.义: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 26.斯:这 27.始:才 28.速:招致。形作动。
2024/5/26
23
课文注释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 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2024/5/26
6
作者介绍
苏洵(1009 — 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 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均 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 家”。苏洵27岁始发奋读书,考进士、茂才等,皆不 中。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苏洵率子苏轼、苏辙 到汴京,深得翰林学士欧阳修赏识,欧阳修把他的文章 献给了宋仁宗,名声大噪。
13
课文注释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六国论课件1 苏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六国论课件1 苏教版必修2
六 国苏 论洵
秦国 韩、魏、楚 齐、燕、赵
一、作者简介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 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
人,人称“老苏”,与儿子“大苏”(苏轼)、“小苏”(苏 辙)并称“三苏”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 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少年时,他不爱学习,到了二十七岁,才开始知道读
书。取古人之文一读,才觉得古人的“出言用意”都跟自 己大不相同,感到古代文章确实写得好。于是下决心将过 去所写的数百篇文章全部烧毁。然后,将《论语》《孟 子》、韩愈的文章取来,读了七八年,读之益精,但还未 敢自出其言。又经过一番努力,胸中之言日益多,甚至不 能控制自己,只好将它书写下来。到了这时,落笔为文, 才“浑浑乎觉其来之不易矣”。这就是历史上关于苏洵焚 稿、勤奋读书、刻苦作文的美谈。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三字经》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
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 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 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 ‘弊在赂秦’也!”
第一段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原因?
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
弊六 在国 赂破 秦灭
赂秦而力亏 不赂者以赂者丧
•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 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 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 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 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 不在战矣。
•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 (之)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 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 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 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 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 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 灭。”此言得之。

第06讲 必修下《阿房宫赋》《六国论》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06讲 必修下《阿房宫赋》《六国论》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06讲必修下《六国论》《阿房宫赋》一轮复习目录01考情分析.备考策略 (1)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1)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9)04热考题型.解题策略 (15)05真题感悟.命题洞见 (17)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细读课文,理清作者论述的观点及思路,掌握语言运用规律,提升发展思维和智慧。

2.思维发展与提升:鉴赏《六国论》论证结构,对比《阿房宫赋》的行文结构,学习杜牧借古讽今,苏洵以史为鉴,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与古人思想的火花碰撞,将自己思维的火把点亮。

3.审美鉴赏与创造:朗读课文,感受“赋”和“论”的文体特点,倾听古代仁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性之声。

4.文化传承与理解:思考作者撰文反思历史的现实针对性,借鉴古人,告诫当世,将古人的智慧薪火相传。

知辞赋晓史论一、知人论世守城之难,敢于犯颜直谏者谓谁;不避众议汹汹,坚持变法者又谓谁,听,历史之声穿越时空,如惊雷醒世,忧国忧民之声,如钟鼓鸣人。

当唐太宗陶醉在“贞观之治”的美梦中的时候,魏征说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当绝大多数天下人包括司马光这样的大人物也在竭力反对变法的时候,王安石不愿“守前所为”,“欲出力助上以抗之”,这时我们又听到了这种声音......这是一种理性的声音《阿房宫赋》是一篇“赋”,赋的文体特点和作用,诚如《文心雕龙》里所说“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苏洵撰写《六国论》,意欲借题发挥,以古喻今,以警示宋仁宗,自然首先要把道理阐述充分,这就要求必须严密论证,强化说理,采用史论的文体形式。

两位文士用不同的文体形式谈到了六国灭亡的原因,他们谁的理论更合理,下面我们各抒己见,悟思想明士德。

作者名片1、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杜牧(1)生平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

26岁中进士,被授弘文馆校书郎,同年十月赴江西观察使府中担任幕僚,后到淮南节度使府中担任幕僚。

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16《阿房宫赋》《六国论》群文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6《阿房宫赋》《六国论》群文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前殿遗址,地基面积竟达54万平方米, 1992年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认 定 为 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基址 。
• 公元前206年,楚王项羽入关灭秦,焚毁阿房宫。
根据史书记载,秦阿房宫非常壮观,有“天下第一宫”之称。阿房宫的 主体建筑部分南北长五里,东西宽三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里面道 路纵横交错,宫殿屋宇林立;其前殿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高 达十数丈。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 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 相连接,直通到终南山下。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
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
曲折回旋的样子
矗立
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
盘旋的样子
雨雪停止,天放晴
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

名作动,出现云彩,出现龙,
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分辨不清
楼阁之间架在空 中的通道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充满暖意
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
到处都是 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平底的浅锅
无限感慨,引起下面的议论 第三段
老百姓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
连用,极言其细微 心思

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
突出的样子
妃嫔众多 生活奢靡 恣意挥霍
掠夺珍宝,纵情挥霍 纵欲纷奢,终成独夫 楚人一炬,秦亡宫焚
六国与秦自取灭亡
历史教训 各爱其人可免于祸
讽劝后人以秦亡为鉴
《阿房宫赋》
落实文言基础,疏通文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