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聚乳酸纤维材料简介及应用

合集下载

纤维新材料及其应用-6生物质ppt课件

纤维新材料及其应用-6生物质ppt课件
.
(五)人造蜘蛛丝纤维 多肽链组成,结构很复杂。
.
蜘蛛丝是由一些原纤纤维束组成, 原纤又是由几个厚度为120nm的微 原纤组成,微原纤是由蜘蛛丝蛋白 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蜘蛛丝蛋白的氨基酸以甘氨酸和丙 氨酸为主,二者约占70%,还有丝 氨酸、谷氨酸、亮氨酸、精氨酸和 络氨酸等。
.
蜘蛛丝具有很高的强度,比芳纶还 高,是钢的5-10倍。蜘蛛丝的弹性 和韧性都很好,耐冲击性强。 耐低温性好,-40°仍保持其弹性。 生物可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
(4)较好的可纺性 强度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甲壳素纤维的成纱强度。纯纺困难, 通常混纺。有待改进。
具有优良的染色性能,可采用直接、 活性、还原、碱性及硫化等多种染料 进行染色,且色泽鲜艳。
.
(5)保健功能
(1) 抗菌除臭功能。 (2) 对皮肤的护理功能。 (3) 对过敏性皮肤的辅助治疗功能。 (4) 对环境的保护功能。 (5) 抗静电功能。
.
(六)蚕蛹蛋白复合纤维 (七)再生动物毛蛋白纤维
.
五、甲壳素纤维
由虾、蟹、昆虫的外壳及菌类、藻 类细胞壁中提取。
甲壳素与纤维素的结构十分相似, 第二碳位上羟基被乙酰基(-NHCOCH2) 脱乙酰基后被氨基取代则为壳聚糖。
.
① 节肢动物,主要包括甲壳纲,如虾、蟹等,含甲壳素20%~30%, 高的达58%~85%;其次是昆虫纲,如蝗、蝶、蚊、蚕等蛹壳中含甲壳 素20%~60%;多足纲如马陆、蜈蚣等;
原因:结晶度高、取向度大,横向结合力 弱,
.
(3)吸湿性能
回潮率 保水能力
Lyocell 11.5
65
高湿模量 12.5 75
粘胶 13 90

澄清新型纤维的真相(五)——聚乳酸纤维

澄清新型纤维的真相(五)——聚乳酸纤维

2
2 1
国 内外 开 发 历 史 及 现 状

手 性 碳 原 子 有D 型 和 L 型 之 分 使丙 交 酯



PL A
的种类 因立
美 国 和 日本掌 握 了 主 要 生 产技 术
近 年 来 国 外 聚 乳 酸 技 术 的 开 发 和 工 业 化 生 产得 到 了

体 结 构 不 同 而 有多种 如 聚 右 旋 乳 酸

由于具 有 较 高 的 结 晶

产品 为原料 经 发 酵生 成 乳 酸 后 再 经 缩聚 和 熔 融 纺 丝 制
, ,
度 和 取 向度
色及 后 加 工

PL A
纤 维 的 耐 热 性 和 强 度 较 高 且 较 易进 行 染
成 通 常也 称 为 聚 丙 交 酯 纤 维



PL A
的 化 学 结 构 式 并 不 复 杂 但 由于 乳 酸 分 子 中存 在




淀 粉 制 得 由表 及 里 索 性 就 叫 了 玉 米 纤 维





是 出于 市

重 要 的 生物 医学 用 功 能 材 料

场 宣 传 的 考虑 为 迎 合消 费 者 对 生 态 环 保 生 活 的 追 求 将 这
目前 在 P L A 的 开 发研 究 中 P L A 树 脂 的 合成 工 艺 是 重
在真 空 条件下 加 热 乳 酸 就 得 到 了低 分 子 量 的 聚 乳 酸 因 其
A

既 可 以 采用溶
消 费 的 名称 让 本 就

头 雾 水 的 消费者 陡 增 了不 少 烦 恼 可

PLA纤维

PLA纤维

工的产品有丝绸般的光泽及舒适的肌肤触感和手感,悬垂性佳,良
好的耐热性及抗紫外线功能,服用性能好,另有“玉米塑料”之称, 是一种具有结晶性、透明、易加工、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热塑性高分
子材料,其玻璃化温度为50~ 60℃, 熔点为170~180℃,密度为
1.25 g/cm3,强度、弹性等力学性能和透明性与聚苯乙烯(PS) 相似。
青岛大学 孟 强
壹 贰 叁 肆
PLA纤维概述 PLA制备及纤维特性 PLA的应用 PLA的优缺点
PLA纤维( Polylactide的缩写,又称玉米纤维Corn Fiber,聚乳
酸纤维),是以玉米、小麦等淀粉为原料,经发酵转化成乳酸再经
聚合,纺丝而制成的合成纤维。 此纤维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轻柔滑顺,强度大,吸湿透气,加
在包装领域的应用
• 包装带、包装用膜 • 农用薄膜、泡沫塑料 • 餐具
• •
原料来源充足,可生物分解,低污染。 机械物理性能良好,吸湿排汗性好,手感 柔软,抗起球性好,难燃,熔点易控制。
(1)聚乳酸中有大量的酯键,亲水性差,降低了它与其它物质的生物相容 性; (2)聚合所得产物的相对分子量分布过宽,聚乳酸本身为线型聚合物,这 都使聚乳酸材料的强度往往不能满足要求,脆性高,热变形温度低 (0146MPa负荷下为54℃),抗冲击性差; (3)降解周期难以控制; (4)价格太贵,乳酸价格以及聚合工艺决定了PLA的成本较高。这都促使 人们对聚乳酸的改性展开深入的研究。
• 与PET、PA等聚合物一样,可通过干法溶液纺 丝或熔融纺丝来制备PLA纤维。 • 生产工艺:工艺 PLA切片→干燥→螺杆挤压 →预过滤→纺丝箱→冷却上医学上的应用
• 药物控制释放体系 • 骨科固定和组织修复材料 • 外科缝合线

生产生物基新材料聚乳酸节能报告

生产生物基新材料聚乳酸节能报告

生产生物基新材料聚乳酸节能报告生物基新材料聚乳酸的生产及其节能优势一、引言生物基新材料聚乳酸是一种由可再生资源制备而成的可降解聚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重点探讨聚乳酸的生产过程以及与传统材料相比的节能优势。

二、聚乳酸的生产过程聚乳酸是通过乳酸分子的聚合反应制得的。

乳酸可以由多种可再生资源如玉米、甘蔗等植物糖原通过发酵得到。

首先,将这些可再生资源转化为乳酸,然后通过聚合反应将乳酸分子连接成线性或支化的聚乳酸链。

聚乳酸的分子结构可以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和添加适当的催化剂来控制,使其具备不同的性能和应用特性。

三、聚乳酸的节能优势1. 资源利用率高:聚乳酸的生产原料来自可再生资源,如玉米等,这些资源具有广泛的供应源,相比石化材料,聚乳酸的资源利用率更高,减少了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2. 低能耗生产:聚乳酸的生产过程相对简单,不需要高温高压条件,反应温度一般在150-180°C之间,反应压力较低。

相比于传统的合成聚合物材料,聚乳酸的生产过程能耗较低。

3. 节约水资源:聚乳酸的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与传统合成聚合物材料相比,聚乳酸的生产过程更为节水。

4.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聚乳酸的生产过程中,采用可再生资源替代化石燃料,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同时,聚乳酸作为可降解材料,能够在使用过程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形成一个循环利用的闭环系统。

四、聚乳酸的应用前景聚乳酸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包装材料、医疗器械、纺织品、食品餐具等领域。

在包装材料领域,聚乳酸可以替代传统的塑料袋、泡沫塑料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医疗器械领域,聚乳酸可以用于制备缝线、骨钉等可降解的医用材料,减少了二次手术的需求。

在纺织品领域,聚乳酸可以用于制备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和吸湿透气性能。

在食品餐具领域,聚乳酸可以制成一次性餐具,方便快捷且无需担心对环境的影响。

五、发展前景和挑战聚乳酸作为一种生物基新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聚乳酸在心血管材料上的应用

聚乳酸在心血管材料上的应用

聚乳酸在心血管材料上的应用一、聚乳酸是个什么“宝贝”你可能没听过聚乳酸这个名字,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不是个陌生的角色哦。

聚乳酸,简称PLA,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

别看它名字有点拗口,其实就是通过发酵把一些简单的糖类物质转化成的。

没错,想象一下用玉米或者甘蔗做成的塑料!是不是觉得有点神奇?它不仅环保,还能降解,坏了之后能自己消失,不会污染环境。

所以啊,这玩意儿早在包装、医疗等领域都有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心血管材料上,那简直是个超级英雄,搞得我都有点想给它颁个奖了。

二、聚乳酸在心血管中的应用,听起来是不是很高大上?聚乳酸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早就悄悄“出道”了。

我们知道,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大问题,很多人因为血管堵塞、血流不畅等问题,常常需要做一些手术。

比如,做个支架植入手术什么的。

给血管装个支架,怎么能随随便便用材料呢?材料不合适,那可真是“雪上加霜”了。

可是,聚乳酸,它就能完美解决这个问题!它的可降解特性,可以让我们不用担心那些支架用完之后变成“顽固的障碍物”,反而能慢慢被体内吸收,不会留下任何不良影响。

它的生物兼容性超级好,人体的免疫系统不会把它当作外来物攻击,这就像是给我们的血管穿上了一个隐形的“保护衣”。

三、聚乳酸支架,简直是血管的“隐形守护神”你看那些传统的金属支架,就像是硬邦邦的外来物,卡在血管里,让人感觉像是个“铁疙瘩”一样。

可聚乳酸做的支架可不一样,它不但能支撑血管,还能随着时间一点点降解,不会长期占据血管的空间。

等到血管自我修复,支架的作用不再需要时,它就悄悄地消失掉了,不给身体带来负担。

就像是给血管装了一套“隐形衣”,等到不需要的时候,悄无声息地消失,让血管恢复到自然状态。

你以为聚乳酸就只能做个支架?那你就错了!它还可以用来做那些心脏起搏器的电极,甚至是血管修复材料。

很多人都知道,心脏病患者需要用到心脏起搏器,它可不是随便啥材料都能做得了的。

起搏器的电极必须得既坚固又能与人体组织和谐融合。

聚乳酸的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聚乳酸的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聚乳酸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例如, 通过共聚改性等方法,聚乳酸在高性能纤维和医用材料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此外,聚乳酸在3D打印技术中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个性化医疗和产品 定制提供了新的可能。
环境保护及其挑战聚乳酸作为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具有较好的环境友好性。然 而,在聚乳酸的制备和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环境保护问题。首先,聚乳酸 的制备需要大量的有机溶剂,这些溶剂在使用后往往会产生大量废液,对环境 造成一定压力。其次,聚乳酸的降解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有污染性的降解产 物,如何有效控制这些产物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重要问题。
1、改进生产工艺,降低聚乳酸的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 2、深入探讨聚乳酸的改性技术,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
3、在应用研究方面,应聚乳酸在生物医学、纺织、包装和建筑材料等领域的 新应用模式的探索和现有应用问题的优化。
总之,聚乳酸作为一种环保材料,其改性和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 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聚酸将在未来 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研究PLA阻燃改性后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4)优化加工过程中的阻燃保护 措施。随着聚乳酸阻燃改性研究的深入,有望为拓宽PLA的应用领域提供重要 支持。
聚乳酸(PLA)是一种由可再生资源——乳酸合成的生物降解材料,被广泛应 用于包装、医疗、纤维等领域。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聚乳酸 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次演示将重点探讨聚乳酸的制备方法、 应用领域、环境保护问题以及研究进展。
聚乳酸纤维的应用领域与优势聚乳酸纤维具有许多优点,如环保可降解、良好 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等,使得它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首先,在服 装领域,聚乳酸纤维具有优异的透气性、吸湿性和保暖性,适合制作各种服装, 如运动服、户外服装和内衣等。其次,在建筑领域,聚乳酸纤维可以用于制作 建筑保温材料、装饰材料和土工布等。此外,在农业领域,聚乳酸纤维可用于 制作农用膜、包装材料和生物降解的农用无人机等。

聚乳酸纤维及织物的性能和应用

聚乳酸纤维及织物的性能和应用

维普资讯
众 所周 知 ,并 不是 所 有 的纤 维 都能 作 为 纺织 纤 维 使用 , 纺织 纤维 除 了应 具有 纤 维 的一 般 特 征外 , 应 有 还 相 应 的可加 工性 . 应具 备一 定 的强 力 、 伸 性 、 拉 抱合 性 、
造 成 污 染
聚乳 酸纤 维的持续发展模式 可由下图示意 :
聚乳酸纤 维的最大 的性能 特点 就是其环 保性 . 这 也成 为聚乳酸纤维擐 大的商业卖点 .它的环保性主要 体现在 以下两 个方面 I . 1 能够循环再生 .I 2. 聚 乳酸 纤维 的原 料 来 自于 一年 生 的作 物—— 玉 米, 是一种可持续再生的资源。聚乳酸纤维与 同为聚酯 纤 维的涤纶 相比 , 在机械 性能 方面 , 强度基 本相 同. 其 模 量较涤纶 低 , 断裂 伸长率两者接 近. 而弹性 回复率较 由上 图可知 . 聚乳酸纤维 取 自于自然 ( 原料来源 于 天然原料 ) 还原于 自然 ( 全分 解 为 C . 完 O 和水 。 自然 对 环境 无害) 并且其加工过 程中所耗 能源 . , 产生的废 水 、 废气 比其他 石油基的台成 纤维少得 多 .是一种 可持续 发展 的生态环保 型纤 维。因此 . 聚乳 酸纤维是一种大有 发展潜 力的新 型纺织 材料
高; 在舒 适性方 面 , 聚乳酸纤 维的 回潮率略 高 。 而其芯 吸性 和快速 湿传 导能力也很 显著 ,加上 其异常柔软 的 手感和优 良的悬垂性 ,使得 聚乳酸纤维 在舒 适性方 面 优 于涤纶纤 维。由此可 见, 在性能 上. 聚乳 酸纤 维在很
表 2 聚 乳 酸 纤 维 与 涤 纶 纤 维 服 用 及 使 用 性 能 的 比较
聚 乳 酸 纤 维 涤 纶
聚乳 酸 是重 要 的乳 酸 衍 生物 产 品 ,是 以乳 酸 小 分 子 为单 体 ,经化 学 合成 为 长 链 的新 型 生物 降 解性 高 分 子 材料 。简 单 而言 , 乳酸 纤 维 和 涤纶 纤 维一 样 . 一 聚 是 种 由小 分子 物合 成 为高 分 子 物 的脂 肪族 高聚 物纤 维 材 料, 也是 合 成 纤维 的一 种 , 具 有 线 性 的 、 旋 型 的 大 它 螺

聚乳酸的医学应用

聚乳酸的医学应用
聚乳酸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以下优点:可加工成各 种形状和大小的支架,适用于不同组织器官的修复和再生 ;可与细胞混合后进行注射或植入,操作简便;可促进细 胞黏附、生长和分化;可在体内降解,最终排出体外。
外科手术材料
外科手术材料是指用于手术过程中的各种材料,如缝合线、手术刀柄、手术夹等。聚乳酸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可降解性, 可作为外科手术材料用于多种手术。
聚乳酸的生物相容性
01
02
03
无毒
聚乳酸在体内可被代谢为 水和二氧化碳,无毒副作 用。
组织相容性好
聚乳酸与人体组织相容性 好,植入体内后不易引发 炎症和免疫排斥反应。
细胞相容性
聚乳酸能够支持细胞的生 长和分化,常用于组织工 程和再生医学领域。
聚乳酸的生物降解性
可降解
聚乳酸在体内可被酶降解为乳酸,最终代谢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 体外。
部分患者可能对聚乳酸产生免疫反应, 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力学性能的稳定性
聚乳酸的力学性能可能会随着时间的 推移而发生变化,需要进一步改进。
生产成本较高
虽然生产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但聚乳 酸的生产成本仍然较高,限制了其广 泛应用。
04
聚乳酸的未来发展前景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研发
高分子量聚乳酸的合成
通过改进聚合工艺和催化剂,提高聚乳酸分子量,使其具有更好 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
聚乳酸的医学应用
contents
目录
• 聚乳酸简介 • 聚乳酸在医学中的应用 • 聚乳酸在医学应用中的优势与挑战 • 聚乳酸的未来发展前景
01
聚乳酸简介
聚乳酸的化学性质
高分子量
聚乳酸的分子量较高,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 加工性能。
热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聚乳酸纤维材料简介及应用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以石油为原料的塑料、橡胶及纤维工业的迅速发展,地球上能源存储量日趋减少、环境污染问题愈来愈严重,各国都在考虑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污染并开发出可自然降解的新型材料已经成为近年来世界各国的重要研究目标。

目前环保行业的明星是利用乳酸生产的新型聚酯材料——聚乳酸(PLA)。

其中,以聚乳酸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可降解纤维材料尤其引人关注。

本文主要讲诉聚乳酸纤维的性能,合成及研究现状。

关键词:聚乳酸纤维,聚乳酸纤维研究现状,聚乳酸纤维性能。

新型聚乳酸纤维材料简介及应用一、聚乳酸纤维简介(一)聚乳酸纤维简介聚乳酸纤维又称玉米纤维,它是由玉米等谷物原料经过发酵、聚合、纺丝制成的。

在其生产过程中,首先将玉米中的淀粉提炼成植物糖,再将植物糖经过发酵形成乳酸,乳酸再经过聚合生成高性能的乳酸聚合物,最后将这种聚合物经过熔体纺丝等纺丝方法制成聚乳酸纤维。

聚乳酸( Polylactic Acid),简称PLA,化学结构式为:聚乳酸(PLA)它是一种以乳酸为主要原料的高分子聚合物。

聚乳酸由乳酸合成,而乳酸的原料是所有碳水化合物富集的物质,如粮食(玉米、甜菜、土豆、山芋等)以及有机废弃物(玉米芯或其他农作物的根、茎、叶、皮、城市有机废物和工业下脚料等)。

以涤纶为代表的合成纤维自问世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然而,随着以石油为原料的合成纤维产量的快速增长,石油过度开采引起的能源枯竭,以及石油制品废弃物的不可自然降解性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从环保的观点出发,对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己变得非常迫切。

聚乳酸纤维是一种性能较好的可生物降解纤维。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其废弃物会分解生成碳酸气体和水,它们在阳光下通过光合作用又会生成起始原料淀粉,而淀粉又是聚乳酸的原料(如图2-10),这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用玉米等谷物原料加工聚乳酸产品对综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图2-10 聚乳酸纤维的可持续应用(二)聚乳酸纤维的形态结构图2-11和图2-12为聚乳酸纤维的横截面形态和纵向表面形态。

聚乳酸纤维横截面为近似圆形且表面存有斑点,而聚乳酸纤维纵面存在无规律的斑点及不连续性条纹,这些无规律的斑点及不连续性条纹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聚乳酸存在着大量的非结晶部分,在水、细菌、氧气的存在下,可以进行较快的分解而形成的。

图2-11 聚乳酸纤维的横截面 图2-12 聚乳酸纤维的纵向 (三)聚乳酸纤维生产工艺乳酸经聚合反应得到聚乳酸,聚乳酸再经纺丝加工生成聚乳酸纤维。

(1)乳酸的合成生物降聚乳酸纤聚乳乳酸 淀粉 太CO 2、光乳酸的生产工艺路线有两种,一是石油原料的合成法,另一种是发酵法。

发酵法是以含淀粉的玉米、小麦、黑麦、稻谷、红薯、土豆以及甜菜等农作物为原料,采用连续发酵或间歇发酵两种发酵工艺制取乳酸。

发酵法生产成本远远低于合成法,再加上原料来源广泛,原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高等原因,因而被各国生产厂家普遍采用。

目前我国国内的生产以发酵法居多。

(2)聚乳酸的合成聚乳酸的合成方法通常有两种,即丙交酯(乳酸的环状二聚体)的开环聚合和乳酸的直接聚合。

①丙内酯开环聚合首先由乳酸经脱水环构化制得丙交酯:乳酸丙酯由丙内酯经开环聚合制得聚丙内酯(即聚乳酸,简称PLA):丙酯聚乳酸(PLA)其生产工序为:第一步将乳酸脱水环化制成丙交酯;第二步将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得聚乳酸。

其中乳酸的环化和提纯是制备丙交酯的难点,也是制备聚乳酸的关键。

这种方法可制得高分子量的聚乳酸,可以较好地满足成纤聚合物和骨固定材料等的要求,因此是当今生产聚乳酸的主要方法。

②乳酸直接聚合乳酸聚乳酸(PLA)由精制的乳酸直接进行聚合,是制备聚乳酸最早也是最简单的方法。

该法生产工艺简单,但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低,且分子量分布较宽,其加工性能等尚不能满足成纤聚合物的需要;而且聚合反应在高于180℃的条件下进行,得到的聚合物极易氧化着色,使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3)聚乳酸的纺丝聚乳酸的纺丝可采用溶液纺丝和熔融纺丝两种方法来实现。

①溶液纺丝法制备聚乳酸纤维溶液纺丝主要采用干纺-热拉伸工艺,纺丝原液的制备一般采用二氯甲烷或甲苯作溶剂。

针对不同分子质量的聚乳酸,选用不同的溶剂。

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适用于分子质量低一些的聚乳酸纺丝过程,而甲苯是分子质量高一些的聚乳酸的良好溶剂。

该法优点是制得纤维的机械性能优于熔融纺纤维。

在溶液中,链的缠结比熔体中要低得多,因此该法制得的初生纤维显示出高的拉伸性能;而且溶液纺丝通常在相对低的温度下进行,热降解少,因此通过干纺和热拉伸过程可制得强度较高的聚乳酸纤维。

溶液纺丝的缺点是工艺较为复杂,溶剂回收难,纺丝环境恶劣。

同时所采用的溶剂有毒,需经特殊处理才能适合于医疗卫生的要求,致使其最终产品的成本更高,从而限制了其应用。

到目前为止采用溶液纺丝制备聚乳酸纤维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还未有商业化生产报道。

②熔体纺丝法制备聚乳酸纤维的工艺流程熔融纺丝法可用生产涤纶的熔融纺丝工艺,如高速纺丝一步,纺丝-拉伸二步法。

目前,熔融纺丝法生产聚乳酸纤维的工艺和设备正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已经成为聚乳酸纺丝加工的主流方法。

(四)聚乳酸纤维研究现状最早以玉米为原料的纤维生产于1948年,产品名为“维卡拉”,是玉米蛋白质纤维,由美国维吉尼亚—卡里罗来纳化学公司于1948 年至1957 年批量生产。

聚乳酸的研究和开发历史则可以追溯到20 世纪30 年代,当时美国杜邦公司的著名高分子化学家Carotbers首次用乳酸以真空加热方式生产出一种低分子量的玉米聚乳酸酯。

之后在1948年美国维吉尼亚卡罗来纳化学公司利用玉米残渣提取玉米醇熔蛋白质,生产出Vicara 纤维;1962年美国Cyanamid 公司利用聚乳酸酯制成性能优异的可吸收缝合线等。

由于受早期科技水平的制约,上述研制出的各种聚乳酸酯纤维因强度低、物理机械性能差、达不到纺织纤维的基本要求,均未能实现工业化生产。

1997年,美国两家大公司Dopolymers 与Cargill 合作,联合开发了聚乳酸酯树脂和聚乳酸酯纤维,生产的聚乳酸酯现已成为钟纺、尤尼吉卡、三菱树脂等大厂的纤维原料,开创了聚乳酸酯纤维的工业化发展阶段。

随后日本钟纺公司和尤尼吉卡公司、美国的杜邦公司等先后成功开发出聚乳酸酯纤维。

此外,日本的尤尼吉卡和仓敷公司也相继使用CDP 公司的PLA 聚合物纺制长丝、短纤或用纺粘法生产非织造布产品。

2002年4月在瑞士日内瓦举办的非织造布贸易展览会上,日本大阪的纤维生产商Kanebo Gohsen有限公司作了有关PLA纤维的报告。

该公司目前的生产能力为700t/年,并可能根据发展的需求扩大生产规模。

德国Inventa Fscherwc公司的年产3000t 聚乳酸中试实验装置也已获得成功,并着手进行年产1万t的生产线的开发。

中国的聚乳酸工业起步较晚。

1987年前后,上海工业微生物研究所、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天津工业微生物研究所等开展了发酵法聚乳酸的研究。

我国研制聚乳酸纤维的有南开大学、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东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

东华大学承担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项目“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及纤维制备工艺”2003年7月通过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技术鉴定。

经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化纤产品检测中心测定,项目制备的拉伸纤维断裂强度达4.0cN/dtex,拉伸模量达62.3cN/dtex,断裂伸长为31%;经国家教育部东华大学纺织检测中心测定,热定型纤维断裂强度达 3.79cN/dtex,拉伸模量达51.3cN/dtex,断裂伸长为23.5%,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聚乳酸纤维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研发引进阶段,国内使用的聚乳酸酯纤维大多是从美国、日本和台湾进口的,国内仅有少量生产。

2002年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CDP公司合作,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工业化开发聚乳酸酯产品的化纤企业。

二、聚乳酸纤维性能:(一)聚乳酸纤维的物理性能聚乳酸纤维是新一代环保型纤维,具有很多优越的性能。

表2-16为聚乳酸纤维与聚酯、锦纶纤维的物理性能比较。

由表可知,(1) 聚乳酸纤维的密度介于聚酯和锦纶之间,比棉、丝、毛等密度小,说明聚乳酸纤维具有较好的膨松性,制成的服装比较轻盈;(2) 聚乳酸纤维的强度较高,达到310~415 cN/ dtex,接近合成纤维;(3)聚乳酸纤维的断裂伸长率在30 %~50 %,远高于聚酯和锦纶,会给后道织造工序带来相当的难度;(4)纤维模量小(与锦纶相近),属于高强、中伸、低模型纤维。

杨氏模量可以表征纤维的硬度,杨氏模量高,纤维发硬;杨氏模量低,则纤维柔软。

因此聚乳酸纤维制成的织物手感柔软、悬垂性很好;(5) 聚乳酸纤维与聚酯纤维具有相似的耐酸碱性能,这是由其大分子结构决定的。

表2-16 聚乳酸、聚酯、锦纶纤维性能比较项目聚乳酸纤维聚酯纤维锦纶纤维密度/g·cm-3 1.27 1.38 1.14断裂强度/cN·dtex-1 3.0~4.5 4.0~4.9 4.0~5.3断裂伸长率/%30~5025~3025~40玻璃化温度/℃577040熔点/℃175260215杨氏模量/kg·mm-2400~6001100~1300300耐酸碱性耐酸不耐碱耐酸不耐碱耐碱不耐酸聚乳酸纤维和常用纤维弹性回复率比较见表2-17。

由表可以看出,聚乳酸纤维在小变形时弹性回复率比锦纶还要好。

即使变形在10%以上,纤维的弹性回复率也锦纶以外的纤维高很多。

聚乳酸纤维抗皱性好,非常适合做运动衣。

表2-17 聚乳酸纤维和常用纤维弹性回复率比较应变聚乳酸回复率(%)棉纤维回复率(%)涤纶回复率(%)粘胶回复率(%)羊毛回复率(%)锦纶回复率(%)2%99.275.088.082.099.0——5%92.652.065.032.069.089.010%63.923.051.023.051.089.0由于聚乳酸纤维是一种高结晶性、高取向性和高强度的纤维,它的物理性能介于聚酯纤维和锦纶之间。

在服用性能方面,聚乳酸纤维具有更好的手感和悬垂性,比重较轻,有较好的卷曲性和保型性。

聚乳酸纤维无需特别的装置和操作,可用常规的工艺进行加工处理。

它和化纤一样,可加工成长丝、短纤维、单丝、非织造布以及编织物、带子、缆绳等多种制品。

(二)聚乳酸纤维的生物降解性能聚乳酸纤维可降解的根本原因是聚合物上酯键的水解。

一般认为,其末端羧基对其水解起催化作用,降解过程从无定型区开始。

水解速率不仅与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子量、形态结构及样品尺寸有关,而且依赖于外部水解环境,如微生物的种类及其生长条件、环境温湿度、pH值等。

在正常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聚乳酸及其制品是极其稳定的,但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聚乳酸则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