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 引言1.1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监管标准不统一、监管资源不足、食品安全法规落实不到位以及信息传递环节存在漏洞等问题。

监管标准的不统一导致了监管工作的混乱,不同部门制定的标准不一致,容易造成监管漏洞。

监管资源不足也是一个严重的挑战,监管部门经费和人力不足,导致监管工作的执行力不足。

食品安全法规落实不到位更是导致了监管体系的漏洞,相关法规的执行不严格,监管的有效性受到了影响。

信息传递环节存在漏洞也是一个严重的挑战,信息传递不及时和不完整容易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蔓延。

面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完善监管法规和标准,加强监管力量和资源投入,以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1.2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策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策包括多方面措施。

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工作体系,确保监管工作的全面、有序进行。

要完善监管法规和标准,不断提高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确保监管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需要加强监管力量和资源投入,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监管设施的完善程度,确保监管工作的高效性和全面性。

还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信息交流和协作机制,共同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

通过以上多方面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应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2. 正文2.1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挑战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监管标准不统一、监管资源不足、食品安全法规落实不到位以及信息传递环节存在漏洞等方面。

监管标准不统一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标准存在差异,有些标准过于宽松,有些则过于严格,导致监管不力和效果不佳。

监管资源不足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监管部门人手不足,资金紧缺,导致监管工作的不到位和不及时。

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致农药残留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污染物超标问题
01
02
03
重金属污染
土壤和水源中的重金属含 量超标,会导致农产品重 金属含量超标,影响人体 健康。
硝酸盐污染
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农产 品硝酸盐含量超标,对人 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有机污染物污染
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有 机污染物含量超标,会对 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 危害。
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 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11-06
目录
• 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现状 及问题
• 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 的问题
• 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对策 与建议
目录
• 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策 与建议
• 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案例 分析
• 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展望 与未来发展趋势
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让农民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安全生产实现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让农民了解安全生产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通过科学合理的 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最大效益。
强化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技能水平
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
通过技术培训,让农民了解和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 业生产的技术水平。
加强检测人员的培训和学习, 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 能水平,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建立检测中心
在重点地区建立检测中心,对 种植农产品进行集中检测,确
保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信息共享,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01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种植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
共享和协同作战。

浅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及对策

浅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及对策

医疗安 全 、 境安 全 、 姻安 全 、 私安全 、 环 婚 隐 信息 安
全 l 项 安全 问题 调查 , 1 你最 担 心什 么 ?食 品安 全 以 7 的 比例 拔 得 头筹 。“ 品 安 全 ” 题 是 中 2 食 问
在 乡镇 建立食 品安 全协管 站 , 村 、 在 街道 设 置一批 负 责任 的监 督员 , 动社会 力量 进行 监 督 , 成一 发 形 个 完整 、 体 、 维 的监 管监 督 系 统 , 能 真正 让 立 多 才
安 全 问题 不是 简 单 的 企业 和农 户 的责 任 , 不 能 也
体健 康 的反 面典 型 及 时曝光 , 高 全 社 会 的 农 产 提
品安全 意识 和群众 自我 保护 能 力 , 成 人 人 关 心 形 农产 品安 全 的 良好 社会氛 围 。
2 3 增 加收 入 , . 促进 农产 品安 全监 管水 平提 升
( 转第 6 下 2页 )

完 全 依 靠 法 律 法 规 和 监 管 部 门 的 约 束 来 彻 底
鳃决 。
55 —
《 河北 渔业 》 0 1 第 7 ( 21 年 期 总第 2 1期 ) 1
续 表
在 三鹿奶 粉事 件之 后 , 行 “ 方 政 府 负 总责 , 实 地 监
管 部门各 负其 责 ”的分 段 监 管模 式 , 出 现 问题 而 之后 , 头管理 成 为相互 推诿 扯皮 的 最佳借 口 , 多 导 致 了“ 七八 个部 门管 不 了一 头猪 , 十几 个部 门管 不
内容 丰富 的宣传 方式 加强对农 产 品生 产 者 的宣 传
百姓 “ 得安 全 、 得放心” 吃 吃 。
国消费 者 的最大不 安 , 也是 中国政府 的一 块心 病 。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越来越受到关注。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健康和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发展。

本文将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情况。

1. 监管责任不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责任部门众多,监管职责重叠,导致监管工作的责任不明确,监管工作难以形成合力。

每个监管部门都各自为政,导致监管工作的效率低下,监管漏洞多,监管责任不落实。

2. 监管手段不足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主要依赖政府监管,但监管手段不足。

相关监管部门监管的人员不足,监管设备不足,监管技术落后,无法有效监管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导致监管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3. 监管制度不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不完善,监管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各环节的监管职责、标准和措施没有统一规划,导致监管工作的执行难度增加,监管漏洞多,监管工作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4. 监管成本高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成本较高,监管部门的资金、人力、装备和技术投入都相对较低,导致监管的成本较高,但监管的效果不佳,导致监管成本的投入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为了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不足的问题,应当增加监管投入,提高监管的技术水平和手段,推广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监管的科技含量,提高监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3. 健全监管法律法规为了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应当加强监管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标准和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依法进行。

为了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成本高昂的问题,应当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降低监管成本投入,提高监管成本的收益回报,减少监管成本的浪费,提高监管工作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工作,也是农产品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国家食品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

目前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国家的食品安全。

有必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一、问题分析1.监管责任不到位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着监管责任不到位的问题。

一些地方基层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够重视,监管责任落实不力,导致监管工作的失职失责现象屡见不鲜。

2.监管标准不统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着监管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不同地区的监管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同一产品在不同地区可能会被判定为合格和不合格,严重影响了监管的公正性和公信度。

3.监管手段不足监管手段不足是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另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监管手段不足,一些违法行为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给了一些不法商家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4.监管人员素质不高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着一些监管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

一些基层监管人员缺乏监管知识和监管经验,导致监管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对策建议1.加强监管责任落实为解决监管责任不到位的问题,需要加强对基层政府的监管和约束力度,明确相关的责任分工和监管标准,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监管责任能够到位。

2.统一监管标准为解决监管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各地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统一监管标准,建立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标准体系,以确保监管工作的公正性和公信度。

3.增加监管手段为解决监管手段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手段的投入力度,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食品快速检测设备、追溯系统等,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4.加强监管人员培训为解决监管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需要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监管能力,确保他们能够胜任监管工作。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的问题与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的问题与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的问题与对策1.背景介绍: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重要性和现状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乎人们健康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当前,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和农产品贸易的全球化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

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以及对农产品出口的质量限制,使得质量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2.产品源头控制: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从源头进行控制。

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加强对农产品产地环境和农残的监测,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农产品产地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控制。

3.农业生产技术: 推广科学种植和养殖技术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是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应加强对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引导农民采用科学种植和养殖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等对农产品质量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4.农产品加工质量控制: 推动加工行业质量标准化建设农产品经过加工后,往往会面临更多的质量安全风险。

政府应加强对农产品加工行业的监管,推动加工企业实施质量标准化管理,并提高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产加工工艺水平与质量控制能力。

5.监测检测体系: 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测检测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测检测体系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

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质量监测检测的投入力度,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提高监测能力和质量管控水平,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6.信息公开透明: 加强农产品质量信息公开加强农产品质量信息公开,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重要举措。

政府应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对农产品质量信息的收集和发布,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了解程度,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7.农产品市场监管: 加大农产品市场监管力度农产品市场是质量安全问题最集中的地方。

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制定更严格的市场准入标准,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巡查和抽检力度,发现并处理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保证人们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监管力量不足。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人员不足,无法有效地对市场上的农产品进行监管,导致监管力度不够,容易出现监管死角。

2. 监管难度大。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着农产品生产地点分散、农产品种类繁多、生产环节复杂等问题,这增加了监管工作的难度。

各种不同的农产品和生产环节需要专门的技术和知识,对监管人员的要求较高。

3. 监管手段滞后。

当前,许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还依赖于传统的人工抽检和实地查验,这种手段效率低下,而且不能快速发现潜在的风险。

监管手段滞后导致问题往往被发现时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面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提升监管力量。

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支持力度,增加人员数量,提高监管的覆盖范围。

加强人员培训,提升监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2. 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效果。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技术,对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进行全程监管,建立起全链条的监管体系。

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农产品进行追溯,及时掌握和处理风险。

3. 加强协同合作。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各相关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

在监管过程中,要加强与生产企业、销售渠道和消费者的沟通,建立起信息共享和互动的机制。

4. 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监管的职责和权限,完善处罚力度,形成威慑效应。

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监管部门的监督和评估。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管理措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管理措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管理措施一、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现状及原因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国内外市场上,时常出现各种涉及农产品的食品安全事件,例如有毒有害农药残留超标、兽药残留问题以及食品伪劣等。

这些问题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信任度,也给农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生产环节中存在管理不善。

由于一些农民缺乏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和操作方法,导致施肥、喷药不当,从而导致农药和化肥残留超标的情况。

2. 市场监管力度不够。

有些地区对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并未进行强制性检测或抽样检查,并没有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与规范流程。

这给了不法商家可乘之机,大量次品和伪劣冒充优质食品进入市场。

3. 信息传递渠道不畅。

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缺乏相关的质量安全知识,农产品质量标准也未得到充分宣传和普及。

这导致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监管的需求与机制不足。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为了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性。

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政府应加强立法工作,出台一系列有关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并对生产加工领域进行专项整顿,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伪劣食品的行为。

2. 加强监督检查。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抽样检查力度,严格执法并实施台账制度,建立起企业违规行为的信用记录系统。

同时,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独立检测来增加监督力度。

3. 推进科技创新。

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工作,推动新的种植技术和模式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利用先进技术手段、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全程可追溯。

4. 加强宣传教育。

政府要加大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力度,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认知和关注度。

5. 鼓励农业合作社发展。

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鼓励农民组织成农业合作社,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监督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提供相关技术培训与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维护农业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起因复杂,整个产业链上安全隐患众多且不易监管。

为了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强化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监管,同时运用市场手段引导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消费。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产业链;监管Analysis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Abstract: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the“cornerstone” to safeguar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to protect the health of people,and to achieve the stability of the country. Due to the special natur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the quality and safety risk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caused by a complex of reasons. The security risks of entire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are numerous and difficult to regulat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risk of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publicity and training of farmers,emphasize the supervision of all aspects of the industry chain,and use market-based instruments to guide the saf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Key words:agricultural product;quality and safety;industry chain;supervision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业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能力实现了飞跃,基本实现了农产品供需平衡,农业生产也实现了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日益丰富的农产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生产的要求由解决温饱逐渐转变为越来越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营养问题。

然而,近年来不断曝光的“毒豇豆”、“毒奶粉”、“瘦肉精”等事件加剧了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担忧,严重破坏了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给中国的农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同时也造成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监管的不满和不信任,更有甚者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丧失信心。

因此,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乎到中国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内涵界定目前,学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内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有的把质量和安全作为一个词组理解,有的把质量和安全作为一个组合[1,2]。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实践中,农产品与食品范围的界定关系到政府各部门管理职责的定位和管理范围的确定,质量与安全的区分还直接影响到公共政策的选择[3]。

本研究讨论的农产品是指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的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要求。

农产品质量安全包含了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两个方面的需求。

农产品质量包含农产品的营养成分、感观、色香味等营养指标,而农产品安全则指不含有产生危及消费者健康隐患的有毒有害因素,其基本特征是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要求。

2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抓生产、保供给”的同时,加大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投入及力度,从立法、制定标准、执法监管、检验检测、“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国际合作、专项整治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有效解决了有关一些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大幅提升了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

农业部的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总体达到96%以上,比2001年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

2012年第二季度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8.8%、99.7%和96.1%。

2012年上半年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8.0%、99.7%和96.3%,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中国农产品质量总体是安全的。

尽管中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大幅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也初步形成,但是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依然时有发生,甚至曾被查处的“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再次发生,“瘦肉精”猪肉屡禁不止,一次又一次地触动着公众的神经。

由此可见,当前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3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3.1 对农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力度不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首先应当从生产源头上控制质量安全风险。

农户是中国农业的基本生产经营单元,也是中国农产品市场最基本的生产者和交易者,并且数量众多。

目前全国共有2.4亿农户,户均承包耕地0.5 hm2,农民专业合作社37.91万家,实有入社农户2 900万户左右,仅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2%。

不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的状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这是因为中国数量众多的小农户都是小规模的分散经营,当他们直接参与农产品市场交易的时候,必然产生较高的社会交易费用。

由于生产量小,难以实现规模效益,这也为终端产品检测带来了困难。

理性小农学派早就指出,农民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农民的所有生产行为都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他们不会考虑太多的安全问题[4] 。

农民对农产品价格和销路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多数农民对国家有关农业投入品使用规定及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生产操作规范不清楚,对“三品一标”的认知程度不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意识较差[5]。

并且限于自身的知识水平,很多农户也搞不懂技术上的安全性问题。

再加上分散种植,各个农户的产品质量很难控制,即使同一个农产品产地,有的农户农药使用量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此外,由于农户是分散交易,那么同一产地农产品的农药残留也会千差万别。

因此,不同地区、不同种类、不同数量农产品的生产者很难在统一规范的农业标准下发生市场行为。

相反,大量农户都可能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驱动下尽可能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规避质量安全监管[6]。

3.2 缺乏对农产品产业链的系统监管农产品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生产具有季节性,生产周期较长;农产品生产具有地域性和分散性,生产组织困难;受到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易变化。

并且农产品产业链较复杂,产业链上的生产、运输、加工和销售等环节都可能产生质量风险。

在农产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而目前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心在上,即“上热、下冷、中间温”[7],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头重脚轻”的状况。

这一方面与基层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薄弱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一些地方的县级以下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不够重视有关。

3.3 监管行为的滞后性长期以来监管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一个突出的矛盾:监管者总是在发生了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后再采取一轮又一轮的专项整治行动,想通过这些整治行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经营者总是会在一轮又一轮专项整治中寻找到应对的办法,以确保在整治期间不被监管者查处,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整治活动不会天天搞,等整治活动结束后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

这也是诸如“三聚氰胺”、“瘦肉精”等安全事件反复出现的症结。

主要原因还是监管部门和经营者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平台,监管部门难以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宣传引导,难以对经营者的信息数据等进行有效的统计汇总,无法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3.4 监管和惩罚的力度不够中国目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惩罚力度还不够。

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到位,生产者和经营者违法成本偏低。

此外,中国许多县区以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尚未通过计量认证,现有的仪器、设备、技术、人员等资源也还不能满足和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项目和参数的要求。

加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够完备,缺乏有效的技术依据,无法执法监督,对质量安全的控制没有起到约束作用。

4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4.1 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培训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水平极大地影响了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决策。

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越高,其生产行为就越规范。

因此,农业部门在监督农业生产的同时,应加强对农户的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与生产技能培训,加强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可追溯意识,尤其需要加大认知程度较低的农户群体的宣传力度。

同时,申请专项资金用于农户缺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技术培训,例如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标准化的生产操作规范、建立生产记录制度、先进适用的包装标识技术等。

4.2 通过产业化组织农户生产借鉴“供港蔬菜”的模式,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必然是设施农业和农业生产合作社,或者是公司化农业,就是把单个的农户变成产业工人,按照统一的安排进行生产,这样才能有效控制风险。

通过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组织起来开展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既有利于实现耕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又有利于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从而加强对农药等要素使用的有效监督和管理。

4.3 健全农产品产业链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心应该下移,重点是健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将财力、物力和人力向县乡两级倾斜,完善基层监测和检测设施设备建设,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调动县乡两级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的积极性,深化农产品产业链的源头管理,认真落实农产品产地准出的各项检测工作[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