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文献书目
明朝和工艺美术有关的书

明朝和工艺美术有关的书明朝时期,中国的工艺美术蓬勃发展,不仅创造了众多优秀的工艺品,还留下了许多与工艺美术有关的重要文献。
下面我将介绍几本与明朝工艺美术相关的经典书籍。
1.《随园诗话》:此书是明代袁枚创作的文言短篇散文集。
书中有大量关于工艺美术方面的论述和描写,例如提到了紫砂壶、玉器、陶瓷、冰雕等各种工艺品的制作与欣赏,展现了明代人对工艺美术的热爱和品味。
2.《东篱乐府》:这是明代陈淳编写的一本诗集,也被誉为工艺美术集大成者。
书中以描绘各种工艺品为特色,尤其重要的是描写了金银首饰、石器、漆器、织锦等的制作过程和艺术价值。
作品不仅精致细腻,还富有感染力,向读者展示了明代工艺美术的辉煌。
3.《玉器图谱》:此书为明代宫廷玉器专家徐霞客所著。
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原地区的玉器制作技术和不同类型的玉器,包括器皿、首饰、文房四宝等。
书中绘制了大量精美的插图,对明代玉器的制作工艺和审美标准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
4.《盂方纪实》:这是明代郑板桥所著的一本关于工艺美术的重要专著。
书中收集了大量有关瓷器、陶瓷和绘画的艺术品鉴、历史记载和造型描述。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系统化的整理,郑板桥为后人呈现了明代的工艺美术繁荣局面,引导了后来时期的艺术创作。
5.《清明上河图》:这是明代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工艺美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画中刻画了明代北方城市开封的繁荣景象,展现了丰富的生活细节和各种工艺品的生动形象。
这幅长卷画将城市、街巷、桥梁、商贩、车马、行人等各个层面的生活场景,浓缩在一幅画中,为我们提供了直观而丰富的工艺美术信息。
这些著作都是明代工艺美术的重要文献,它们通过文字和图像的形式,向我们揭示了明朝时期工艺美术的繁荣和精湛技艺。
这些书籍不仅是研究明代工艺美术的重要参考,也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同时,这些书籍也展示了中国工艺美术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技巧,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对于喜欢工艺美术的人们来说,阅读这些书籍无疑会加深对明代工艺美术的理解和欣赏。
有关中国茶道的书籍

有关中国茶道的书籍中国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借助书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茶道的起源、发展和内涵,掌握茶道的精髓和技艺。
本文将介绍几本关于中国茶道的书籍,帮助您深入了解中国茶道的奥妙。
一、《茶经》《茶经》是中国古代茶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是陆羽。
这本书是茶道经典桂冠之作,是目前研究茶的最早、最完整的文献之一。
《茶经》阐述了陶器的伦理和技术,介绍了茶叶的种类、质量和冲泡方法等内容。
读者通过《茶经》可以了解到古代茶人对于茶的认识和处理方式,深入领悟茶的本质。
二、《百咏茶谱》《百咏茶谱》是清代乾隆年间工部员外郎陈五立创作的一本茶谱。
《百咏茶谱》以唐代白居易《茶诗》为基础,选用唐、宋、元、明、清各个历代文人墨客的茶歌诗词共一百首。
每首诗词印有诗人的名字和朝代,还注明了茶的种类和泡法。
作者以诗词的形式,将茶的品质、泡法与文化背景融合一体,使读者在欣赏茶歌诗词的同时,领略到了茶的优雅和历史渊源。
三、《新修茶录》《新修茶录》是清代乾隆年间茶学家宋岳庭编写的一本茶叶百科全书。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茶叶的分类、鉴别方法、生产工艺和冲泡技巧等。
《新修茶录》还对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为读者提供了一份全面而精确的茶叶知识手册。
通过研读《新修茶录》,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茶的种类、特点和文化内涵,提高自己的茶道修养。
四、《茶香录》《茶香录》是中国当代茶学家陆羽初代传人、茶岚公司创始人陈松龄所著。
这本书集茶香学、茶道学于一身,详细介绍了茶的种类、风味和冲泡技巧。
同时,陈松龄还将茶香与心理学、韵律学、绘画艺术等多个领域相结合,让读者能够更感性地感受到茶的精髓和内在美。
《茶香录》具有知识性和艺术性的双重特点,是茶道爱好者不可或缺的一本读物。
五、《中国茶道》《中国茶道》是日本茶道史上最杰出的一本关于中国茶道的著作,作者是鸠月宜重。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茶道的历史、流派、茶具、茶艺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
有关陶瓷的十本古书

有关陶瓷的十本古书有关陶瓷的十本古书1、《陶纪略》2、《江西省大志》3、《菽园杂记》4、《南窑笔记》5、《浮梁县志》6、《陶冶图》7、《陶说》8、《景德镇陶录》9、《陶雅》10、《饮流斋说瓷》陶纪略瓷器专著。
元代蒋祁著。
全书共一千零八十字,记录了景德镇制瓷的各个方面。
涉及税收的,如窑按长短收税,匣坯按质决定窑位与纳金。
涉及产品销售的,如鱼水纹_与雪花高足碟,为川广荆湘之所利;马蹄盘、莲花盂、绣花薄唇弄弦_,为江浙福建之所利;销往两淮地区的都属江广闽浙选剩的次品。
所烧器物炉有猊、鼎、彝、鬲、朝天、象腿、香奁、桶子八种式样,瓶有觚、胆、壶、净、桅子、荷叶、葫芦、律管、兽环、琉璃十种式样,涉及原料产地的,精品用进坑石泥,匣钵用马鞍山瓷石,釉料用攸山山槎灰配以岭背釉泥。
此外,陶工、匣工、土工之有其局,利坯、车坯、釉坯之有其法,印花、画花、雕花之有其技,都叙述得井然有序。
书中还提到与景德镇争夺销售市场的有临川、建阳、南丰等窑。
是我国最早瓷器专著,为研究景德镇制瓷工艺的重要资料。
江西省大志明代王宗沐著。
共七卷,刻于嘉靖三十五年(1566)。
卷七为陶书,分建置、砂土、人夫、设官、回青、窑制、供亿、匠役、柴料、颜色、解运、御供及料价等十三节。
其中回青一节介绍产地、等地、炼料方法,以及与石青料三种配合比例,记载颇详;御供一节详列嘉靖八年以后历年供御瓷器数量及器物名称,对于研究嘉靖一朝官窑瓷器的分期很有参考价值。
陶书为研究明代景德镇御窑厂提供了珍贵资料。
菽园杂记瓷器专著。
明嘉靖年陆容著。
记述龙泉瓷产地有刘田、金村、白雁、梧桐、安仁、安福、绿(_尧)等处,但后六处在精细与规整方面都不如刘田。
又记龙泉瓷釉料都取诸山中,烧木叶成灰后与细白石末合为釉;或拉坯、或模印成型,干后施釉,装入筒形匣钵内装窑;烧柴_一日夜,到火红无烟时以泥封闭火门,火灭后开窑;以绿豆色莹润无疵者为上品,生菜色次之,上品价高都销往外地。
所记颇详尽,烧瓷主要过程无一遗漏,对于研究与了解龙泉窑烧瓷工艺有重要参考价值。
浅析宜兴紫砂壶奥妙之处

浅析宜兴紫砂壶奥妙之处
夏颖
【期刊名称】《江苏陶瓷》
【年(卷),期】2007(40)1
【摘要】阐述了宜兴紫砂矿土的特色,成型工艺的特点,紫砂茗壶的功能.紫砂陶人通过利用物质材料,提升砂壶艺术内涵,深入浅出,揭开了紫砂壶神秘的面纱.
【总页数】3页(P24-25,27)
【作者】夏颖
【作者单位】宜兴繁砂工艺厂,宜兴,2142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
【相关文献】
1.浅析宜兴紫砂壶市场繁荣的历史因素 [J], 刘宏
2.浅析宜兴紫砂壶刻绘艺术 [J], 华珊
3.浅析宜兴紫砂壶的制造工艺 [J], 陈顺娣
4.浅析宜兴紫砂壶的制造工艺 [J], 陈顺娣
5.浅析西藏宗教艺术的奥妙 [J], 尕藏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紫砂壶的权威书籍

关于紫砂壶的权威书籍紫砂壶是中国传统茶具中的瑰宝,以其独特的材质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对于喜爱茶艺的人士来说,了解紫砂壶的历史、特点和制作工艺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本关于紫砂壶的权威书籍的介绍。
《紫砂壶艺》这本书是由中国紫砂壶艺术家协会编写的权威著作,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紫砂壶的历史、紫砂壶的特点、紫砂壶的制作工艺、紫砂壶的收藏鉴赏和紫砂壶的保养与使用。
每个部分都详细介绍了与紫砂壶相关的知识和技巧。
第一部分是紫砂壶的历史,系统地介绍了紫砂壶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从唐代的陶瓷壶到明清时期的紫砂壶再到现代的创新作品,作者通过丰富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
第二部分是紫砂壶的特点,主要讲述了紫砂壶的材质、造型和手感。
紫砂壶选用的是宜兴紫砂泥,这种独特的黏土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温性。
而紫砂壶的造型则多种多样,有圆形、方形、动植物造型等,每一种造型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寓意。
第三部分是紫砂壶的制作工艺,详细介绍了紫砂壶的制作过程和技巧。
从原料的选择到成型、雕刻、烧制和上釉,每个环节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用心制作。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著名的紫砂壶工艺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让读者更加了解紫砂壶的制作工艺。
第四部分是紫砂壶的收藏鉴赏,介绍了紫砂壶的收藏价值和鉴赏要点。
紫砂壶的收藏市场一直火热,一些稀有的古董紫砂壶价格不菲。
书中列举了一些收藏家常见的鉴赏要点,如壶身纹饰、壶盖合页、壶底款识等,帮助读者更好地辨别紫砂壶的真伪和价值。
第五部分是紫砂壶的保养与使用,介绍了如何正确地保养紫砂壶和使用紫砂壶泡茶。
紫砂壶的保养需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异味污染,同时还需要定期清洗和保养。
而使用紫砂壶泡茶则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如水温控制、泡茶时间和茶叶放置等。
这本书通过详细的文字和丰富的图片,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紫砂壶的历史、特点、制作工艺、收藏鉴赏和保养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无论是对于紫砂壶的初学者还是对于紫砂壶感兴趣的茶艺爱好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权威读物。
紫砂壶的鉴赏与收藏

当今 鉴 定紫 砂 壶 优 劣 归纳 为 “ 泥 ,行 ,工 ,款 , 功 ” 五 个 标 准 。 许 多 制 壶 艺 人 郜 懂 , 所 以 就 去 模 仿 古 壶 。反而 把 自己的可 爱之 处丢掉 了 。艺术 品是 作者 心境 的 表 露 , 修 养 的 结 果 。 艺 术 讲 究 的 是 感 觉 ,所 以 临 肇 的
如 何 评 价 和 鉴 定 一 件 紫 砂 壶 作 品 的 优 劣 ? 不 外 乎 两 条 标 准 : 一 是 艺 术 标 准 , 二 是 功 用 标 准 。 一 件 佳 美 作 品 的 内涵 ,必 需 具 备 美 好 的 形 象 结 构 , 精 湛 的 制 作 技 巧 和
技 巧 的 精 湛 外 ,还 要 审 视 纹 样 的 适 合 ,装 饰 的 取 材 以 及 制 作 的 手 法 。 再 说 ,壶 艺 本 身 就 是 感 情 。 所 以 一 件 较 完 美 的 作 品 , 必 须 能 够 抒 发 艺 术 语 言 。 既 耍 方 便 使 用 ,又 耍 能够 陶 冶 性情 ,启 迪 心灵 ,给 人 油然 而 生 的 艺术 感
紫砂壶 的鉴赏与收藏
赵志东 江苏宜兴 宜兴 2 1 4 2 2 1
陶 都 名 器 紫 砂 壶 , 它 具 有 与 众 不 同 的 性 能 、用 途 和
艺 术 风 格 , 是 一 种 实 用 与 美 高 度 和 谐 而 又 妙 不 可 思 的 手 工 艺品 。 卉 往 今 来 ,爱 壶 之 人 不 一 定 嗜 茶 , 但 嗜 茶 的 人
紫 砂 壶 质 地 卉 朴 纯 厚 ,不 媚 不 俗 。 与 文 人 气 质 十 分 相 似 , 因 此 他 们 对 紫 砂 壶 的 评 价 也 越 高 。 紫 砂 壶 与 当 时
历史上记述陶瓷的专著主要有哪些?

历史上记述陶瓷的专著主要有哪些?翻开我国浩瀚的文献材料,关于著录陶瓷的笔记、类书、地方志和诗文等不少。
如成书于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的《大唐六典》曾记载:瓷石之器是作为州县所出的贡赋载入史册的。
这是最早记载陶瓷信息的史书。
后来的《新唐书》、《宋史》、《明史》等正史仍旧在“地理志”中贯列入陶瓷,如《宋史·地理三》耀州“贡瓷器”即是。
另一方面,许多文人学士从审美的观点出发,针对陶瓷的釉色、造型、清脆悦耳的扣击声,创造了不少的诗赋篇章。
如潘岳(公元247~300年)的《笙赋》,唐代诗人杜甫(公元712~770年)、白居易(公元772~846年)、皮日休(约生于公元834年)的诗歌,以及陆羽(公元773~804年)的《茶经》等等。
但最有科学价值的是下列三部书:其一是元代蒋祈编著的《陶记》蒋祈是一位经营景德镇民间窑场的专家,有很丰富的实际经验。
书内系统地记录了景德镇制瓷手工业的全过程以及封建管理制度、总管建制和税目。
特别是对制瓷的分工、原料、成型、施釉、装饰工艺、装坯、焙烧、销售等等,都有详细的叙述。
虽然它主要是记载景德镇制瓷工艺的专著,但它的实际意义是全国性的,是总括了中国陶瓷发展历史的。
其二是明代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是世界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百科全书。
而且是以叙述技术和操作方法为主、图文并茂的。
该书中有一卷是专门叙述制造技术的,题口为“陶珽"。
计有瓦、砖、罂、瓮、白瓷(附青瓷)、窑变、回青等五篇.附图十三。
在白瓷一篇里较全面叙述了制瓷工艺的全部过程,“共计一坯、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叙述的层次是:先原料、次人工,最后是功用。
特别是对每一项操作,记载得都很详细,很具体,条条都是亲自的“见见闻闻”,“通篇未曾引用一书”。
这是前人未曾有过的。
例如上釉,宋应星写道:“凡诸器过釉,先汤其内,外边用指一蘸涂弦,自然流遍”。
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宋应星“一反明儒陋习”留心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为学应有益于社会的献身精神。
古玩类书籍名称

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中国陶瓷史---叶喆民中国陶瓷---冯先铭明清民窑瓷器鉴定(老古董丛书) 铁源编的,朝华出版社出的. 中国古代窑址标本(河南卷,河北卷)古陶瓷识鉴讲义---陆建初中国历代瓷器装饰大典---上海文化出版社故宫藏传世瓷器真赝对比历代古窑址标本图录(精)青花瓷片纹饰图鉴---浙江大学出版社毛家湾明代瓷器坑考古发掘报告我说仿古瓷器---良叶中国古瓷汇考---李正中朱裕平中国陶瓷综述---李正中朱裕平古瓷探妙---毕克官片面之词---白明青花瓷纹饰图典--- 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明清青花瓷明清斗彩瓷器孙瀛洲的陶瓷世界定瓷艺术古窑图片鉴真中国历代陶瓷款识大体---草千里青花瓷器鉴定者---张浦生中国瓷器鉴定基础---李柄辉古代瓷器-湖北省博物馆藏瓷器选高安元代瓷器外销瓷器价值考成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吕成龙辽宋金瓷器(北京文物鉴赏)杭州老虎洞窑址瓷器精选---文物出版社民国瓷器图鉴---余继明我说晚期浅绛彩---余继明中国浅绛彩瓷---梁永基陶说南窑笔记景德镇陶录格古要论天工开物书画:《中国绘画赏析》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5.1《故宫珍藏书画精粹》北京出版社,2005.5.1《中国书画鉴定基础》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6.1《中国书画》杨仁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陶瓷:《中国陶瓷》冯先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中国古陶瓷鉴赏与收藏》,张宁、杨俊艳,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1.1 《中华青花瓷》人民出版社,2003.4.1《中国古陶瓷珍赏》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9.1《元代瓷器》:叶佩兰著,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年出版。
《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著,紫禁城出版社,1992年出版。
《青花瓷器鉴定》:张浦生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出版。
《中国古陶瓷鉴定基础》陈德富著,华龄出版社,2006.1.1《古代民窑陶瓷》华龄出版社,2005.4.1玉器:〈中国玉器〉方泽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10.1《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杨伯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
附录一紫砂壶专著及有关参考书刊目录
40年代以前著作
《阳羡茗壶系》明·周高起
《阳羡茗壶图谱》明·周嘉胄
《阳羡茗壶赋》清·吴梅鼎
《阳羡名陶说》清·和芑堂
《阳羡名陶录》清·吴骞(榆园丛刻乾隆丙午版)
《茗壶图录》(日本)奥玄宝(注春居明治甲戌年版)(1874年)《宜兴陶器概要》1932年参加芝加哥博览会筹委会编印
《阳羡砂壶图考》李景康、张虹1937年香港出版
《明清各名家砂壶全家形集拓》民国·邓实
《茶疏》明·许次纾
《壶史》清·朱石梅
《陶说》清·朱琰
《茶笺》清·冯可宾
《饮流斋说瓷》民国·许之衡
《茶余客话》清·阮葵生
《长物志》明·文震亨
《池北偶谈》明·王士祯
《杂说》清·李笠翁
《秋园杂佩》清·陈贞慧
《梦忆》清·张岱
《前尘梦影录》清·徐子晋
《景德镇陶录》清·蓝溥、郑廷柱
《扬州画航录》清·李斗自然庵藏版乾隆乙卯版
《支那陶磁的时代的研究》(日本)上田恭辅昭和五年(1930年)东京大阪屋号发行
《古玩指南全编》民国·赵汝珍编述北京出版社1992年重印
《荆南漫稿》明·吴可达
《宜兴县旧志》清·嘉庆二年增修
《宜兴·荆溪县志》清·光绪八年撰修
《常州先哲遗书》清·盛宣德光绪丁酉版
《宜兴县志刊伪》清·徐滨
《荆溪遗闻》清·史维彦
《荆溪野录》清·许祖耀
《荆南小志》清·陈径
《乡贤备考》清·杨怀远
《见闻杂记》清·蒋锡震
《宜兴备志》清·周志清
《阳羡古迹》宜新印务局1930年版
《宜兴乡土》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版
50年代至70年代著作
《陶业概况》宜兴陶业产销联合营业处1954年油印本
《宜兴陶业今昔》南京大学历史系陶业史编写组1959年油印本《人民的陶都》鼎蜀镇报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版
《宜兴十年史》宜兴十年史编委会1959年油印本
《宜兴紫砂工艺十年史》宜兴紫砂工艺厂1959年油印本
《宜兴陶瓷制造》宜兴鼎蜀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江苏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宜兴陶瓷工业的发生展与改造》宜兴工商联1959年初稿油印本《宜兴陶瓷史》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1963年油印本
《我们的故乡宜兴》台北《宜兴乡讯》特刊1975年版
《宜兴陶瓷发展史》江苏省宜兴陶瓷公司1976年油印本
《宜兴紫砂史》江苏宜兴陶瓷公司1978年油印本
《紫砂陶器造型》宜兴陶瓷工业公司轻工业出版社1978年版《中国之民间工艺》(日本)能智修弥昭和三十四年版(1959年)《中国的瓷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63年版
《从文献看唐宋以来饮茶风尚及陶瓷茶肯的演变》冯先铭文物出版社1963年版
80年代以后著作
《宜兴紫砂陶》韩其楼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宜兴陶器图谱》詹勋华台湾南天书局有限公司1982年版
《陶都宜兴》陶都宜兴编写组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版
《宜兴名壶家及款及》袁旃刊於台北故宫《三希堂茶话》1984年版
《古今名壶集》香港英泰贸易公司友谊出版社1985年版
《壶锦》香港锦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1985年版
《阳羡砂器精品图谱》赖福来台北淑馨出版社1985年版
《宜兴茶壶的造型与纹饰》美国谢瑞华刊于台湾《中国茶壶大观》1985年版
《从有年款的作品看宜兴紫砂陶的历代发展》香港罗桂祥刊于台湾《中国茶壶大观》1985年版
《宜兴陶器》(英文版)香港罗桂祥苏富比出版社、香港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砂壶集》香港海洋紫砂陶艺公司远东出版社1986年版
《宜兴紫砂壶的鉴定历程》曾柱昭刊于1986香港《中国文物世界》
《陶都精华》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宜兴陶瓷公司合编中国和平出版社1987年版
《宜陶之膂》台湾《茶与艺术》杂志社1987年版
《紫砂春华-当代宜兴陶艺》叶荣枝、赵锦诚锦香港市政局香港艺术馆1988年版
《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中国美术家协会、日本中国陶艺交流协会1988年版
《中国陶瓷全集第二十三卷宜兴紫砂》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日本
美乃株式会社1982年日文版1989年中文版
《壶锦》(续集)香港锦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1989年版
《壶锦》(十周年纪念)香港锦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1990年版《宜兴陶艺》香港市政局茶具文物馆1981年初版1990年重版《宜兴紫砂》梁白泉文物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0年版
《宜兴茶具-中国雅趣品录》台湾禧美术馆1990年版
《紫壶黛墨》叶荣枝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1年版《紫砂陶》季野刊于1991年台湾《茶与艺术》杂志社
《名壶邮票特展专辑》刊于1991年台湾《壶中天地》杂志社《紫砂春秋》史俊棠、盛畔松主编文汇出版社1991年版
《淘砂集》丁国兴、壶春阁香港壶春阁1991年版
《宜兴紫砂珍赏》顾景舟、徐秀棠、李昌鸿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1年版
《紫砂茶壶》李英豪香港博益出版集团有限公司1991年版《中国宜兴紫砂现代名人作品锦集》香港华萃有限公司1991年版《砂艺掇英》首次紫砂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宜兴紫砂工艺厂油印本1992年4月
《紫砂壶鉴赏》唐云主编郑重编著香港万里机构·万里书店1992年版
《紫砂茶壶的造型与鉴赏》钱剑华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茗壶竞艳》李景端、王敖盘主编江苏译林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砂壶鉴定简述》房暗星台湾《壶中天地》出版社1992年版
《宜兴紫砂陶艺》姚迁等编著台湾南天书局据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重印1992年版
《紫砂天下》《紫玉金砂》杂志社1992年版
《紫砂天下》(创作)《紫玉金砂》杂志社1993年版
《紫砂精壶品鉴》陈传席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紫砂风采》《茶与壶》杂志社1993年版
《紫泥-王度宜陶珍藏册》何继主编台湾奇园艺术中心1993年版《紫砂赏玩》良绍著台湾艺术园书公司1993年版
《五色土》(紫砂名家报告文学集)陆浦东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年版
《宜兴古陶瓷鉴赏》李瑞隆*台湾静观堂* 1994年版
《墨海壶天》(第一届中国书画名家九三金秋紫砂艺术笔会)《紫玉金砂》杂志社*1994年版
《墨海壶天》(第二届中国书画名家九四金秋紫砂艺术笔会)《紫玉金砂》杂志社1995年
《天地方圆》《天地方圆》杂志社台北浩东有限公司
《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陈祖规、朱自振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中国陶瓷史》中国哇酸监学会主编小组冯先铭等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中国茶道》黄墩岩台湾文畅出版社1982年版
《中华名壶选萃》潘捷夫台湾捷鸿出版社1982年版
《三希堂茶客》台北故宫博物院1984年初版
《中国古代窑址调查发掘报告集》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茶壶大观》李治元台湾长春树书1985年版
《洞天福地的宜兴》台北《宜兴乡讯》特刊1985年版
《明清工艺美术名匠》周南泉刊于1985年《故宫博物院院刊》《中国美术辞典》沈柔坚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
《工艺美术辞典》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编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陶瓷文献指南》徐荣编著轻工业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工艺美术大词典》吴山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
《简明陶瓷词典》汪庆正主编上海辞典出版社1989年版
《朱泥壶的世界》台湾《壶中天地》杂志社1990年版
《国宝大观》染白泉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
《中华文物鉴赏》罗宗真、秦浩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陶瓷造型设计》杨永善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古陶瓷鉴赏》陈文平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1年版《收藏辞典》陈志伟主编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名壶》台湾钟文出版社1992年版
《名壶集锦》台湾钟文出版社1993年版
《江苏省志·陶瓷工业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刊物
《江苏陶瓷》(季刊)江苏省宜兴陶瓷研究所
《中国陶瓷》(双月刊)《中国陶瓷》杂志社
《宜兴文史资料》宜兴市政协文史办公室
《宜兴乡讯》(月刊)台北宜兴同乡会
《陶都报》(周刊)江苏省宜兴陶瓷公司
《紫玉金沙》台北市紫玉金沙有限公司
《壶中天地》(月刊)台湾《壶中天地》杂志社
《茶道文摘》(季刊)台湾《茶道文摘》杂志社
《茶与艺术》台湾《茶与艺术》杂志社
《茶艺月刊》台北市陆羽茶艺股份有限公司
《茶与壶》台北市《茶与壶》杂志社
《文物》(月刊)文物编辑委员会文物出版社
《南艺学报》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文博通讯》南京博物院
《东南文化》(季刊)南京博物院
《上博馆刊》上海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院刊》(季刊)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国文物世界》(月刊)香港《中国文物世界》杂志社《收藏家》(季刊)北京收藏家杂志社
《收藏天地》(季刊)香港锦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艺术家》台湾《艺术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