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大纲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大纲XXX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和“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研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世界运动的规律性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从主客观条件出发,正确进行人生选择,增强自信自强的意识,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教学要求

1

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等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

应用: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动作、善于动作的人。

教学内容

1.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客观实际既包括工具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

条件的实际。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道路的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人生选择及其作用。分析人生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正确选择适合本人发展的人生道路。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2.物质运动与人生动作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人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是社会的现实的人,人通过积极行动实现人生成功。

(2)人生动作要遵循客观规律。既要敢于动作,又要善于动作,脚踏实地走好人生之路。

3.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1)自觉能动性的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的指导意义。尊重客观实际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才能调动每个人都蕴涵着的巨大潜能。

(2)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个人存在与人生意义。积极发掘自我潜力,自强不息,奋斗不止。肯定自己、关爱自己,增强自

2信自强意识,坚定走好人生每一步。

(二)用辩证的观点看题目,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讲授方针

使学生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其对树立积极人生态度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学会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自觉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人生发展中的顺境与逆境,处理好人生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讲授要求

认知:了解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冲突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等基本观点;理解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正确对待人生冲突、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观念:尊重他人,乐观进取,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应用:处理好本人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人际关系,正确对待自身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办理好现阶段人生发展中遇到的冲突。

教学内容

1.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1)事物在普遍联系中存在,人在普遍联系中生存,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物质世界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交互性。社会交往的作用。

(2)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人、理解人、平等待人,学会交友,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3

2.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1)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人生是一个不断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2)顺境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顺境与逆境的联系与转化。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与条件,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3.冲突观点与人生动力

(1)冲突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学会用冲突的观点看题目,积极面对和办理人生中的各种冲突,促进人生发展。

(2)学会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在人生发展中正确处理主观努力(内因)与外部条件(外因)的关系,立足于自身的主观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心智不断走向成熟。

(三)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实践与认识相统一、透过现象看本质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思维方法的作用,及其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增强创新意识,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实践和认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理性思维、不断创新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情感态度观念:注重实践、勇于探索,科学思维、善于总结,留心观察、是非分明,努力研究、开拓立异。

4

运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创新。

讲授内容

1.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1)辩证唯物论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实践出真知,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人生发展的各种能力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锻炼提高的。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人生能力,在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和统一的过程中总结失败经验,体验成功快乐。

2.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1)研究现象与本质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观点,掌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方法。现象施展阐发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施展阐发在能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上。

(2)学会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识别假象,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3.科学思维与立异能力

(1)科学思维方法及其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知识研究过程中加强思维训练。

(2)创新思维的特点及作用。在人生发展中努力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四)顺应历史潮流,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讲授方针

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社会幻想与个人幻想的关系、理

5想信念的作用,及其对确立人生理想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幻想与个人幻想以及幻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人生方针、人生幻想和个人的社会责任等人生题目。

情感态度观念:顺应潮流,志存高远,坚定信念,勇担责任。

应用: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当中,确立正确的人生方针和人生幻想。

教学内容

1.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个人方针、动机与社会发展规律之间关系的原理。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社会发展

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发明性活动;人生方针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2)应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本人的人生方针。

2.社会幻想与个人幻想

(1)社会幻想的特点及其作用。个人幻想的特点及其作用。个人幻想与社会幻想的关系。

(2)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社会发展中规划个人发展、树立人生理想,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

3.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

(1)幻想信念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对人生成长有重要作用。

6

(2)实现理想信念必须有意志和责任作为保证。人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和社会责任感,青年学生要具有实现理想信念所必需的意志与责任。

(五)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

讲授方针

使学生了解人的社会本质、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人的全面发展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对发展自我、实

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利己与利他、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劳动奉献中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人的本质的社会历史性、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以及社会进步对人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理解利己与利他的辩证关系,在劳动奉献和自身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

情感态度观念: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热爱劳动、积极贡献,尊重个性、全面发展。

运用: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关系,自觉地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内容

1.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1)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2)个人既要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又要积极助人、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2.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7

(1)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相统一的观点。人的价值的实现与评价。人的价值贵在奉献。正确看待苦与乐、生与死的关系。

(2)劳动既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也是体现人的本质力量、提升主体能力的活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在诚实劳动中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3.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1)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发展条件在彼此促进中实现和谐的整体的发展,是指克制了发展的片面性,全面而健康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相应的社会条件。

(2)个性自由是指个人的能力和潜能,按照个人的意愿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个性自由与社会约束的关系。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条件,推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教学原则。

(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增强教育的时代感,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贯穿始终。

(2)坚持知、信、用相统一。使学生掌握与人生成长关系密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把做人的基本道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引导学生既提高哲学素养,又提高道德品质,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3)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紧密联合,强化哲学基本观点在人生成长题目中的

8运用,讲究实际效果,防止空洞说教。

2.教学方法。

倡导启发式教学,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从客观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人生实际出发,通过知识研究与案例分析,融入学生所需要的哲学与人生知识。

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层次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哲学与人生的教学。

3.活动发起。

课堂教学要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要充分利用课时计划中安排的教学辅助活动学时和其他实践活动时间,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包括有计划地组织相关的知识讲座、小组讨论、演讲辩论、模拟活动、知识竞赛等,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等活动,并组织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活动感受、研究体会等。

4.教学资源。

(1)讲授用具。教师应根据讲授大纲要求,充分利用教材及讲授参考书所提供的资料开展讲授活动,大力提倡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讲授,适当应用挂图、投影、录音、录像等教具开展讲授。

(2)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参考书、教学图片、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料、案例选编等文本教学资源;还包括人生成长典型个案、哲学与人生问题教育专家、先进人物和道德楷模等社会教学资源。各地中职教研部门、学校、教师和有关出版单位,要积极开发与本课程相关、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多种教学资源。文本教学资源的开发要重质量,做到科学、准确、实用;社会教学资源的开发

9要从实际出发,精心选择,有效利用。

5.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为32—36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时间32学时,复考试2学时,机动2学时。

序号

(一)

(二)

(三)

(四)

(五)

课程引见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顺应历史潮流,确立远大的人生幻想

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

温测验

机动

合计

课程内容学时

2

6

6

6

6

6

2

2

36

五、评价和考核

1.评价目的。

通过讲授评价,确认学生研究进度、研究水平和行为转变,考核教师教育讲授效果,实时调整和改进讲授。

2.评价原则。

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客观、公正;激励学生进步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其中的全面评价,要求对学生从知、信、行三个维度予以评价,要求既评价学生的学又评价教师的教。其中,尤其重视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

10能力、日常行为施展阐发和良好惯的养成。

3.评价体式格局。

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实践单位的相关人员。

评价学生的学,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学生的自评互评、家庭和社会的评价。其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包括日常施展阐发评价、研究成果鉴定、纸笔测验、学期评语等体式格局;学生的自评互评,包括学生的自我反思、收获和进步的总结、学生之间的互评等体式格局。

评价教师的教,包括听取学生反映、教师自我反思、征求其他教师意见、教学督导评价等方式。

4.评价标准。

学生“学”的评价,分为认知评价、情感信念评价、行为表现评价。

认知评价主要包括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了解”指知道有关的知识和原理,可以再认或再现;“理解”指对有关知识和原理能较全面、较深上天把握。

情感信念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不良情感、观念的变化情况,正确情感观念的体验和内化情况,以引导学生积极进步。

行为表现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人生成长实践的实际表现,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人生成长的趋向。通过对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给予正

确评价,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激励其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使之明确努力方向。

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中职)

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中职)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中自觉能动性的基本观点和作用,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强不息的意识,积极面对人生挑战。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自觉能动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理解自觉能动性在人生发展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观念:激发自强不息的意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运用:运用自觉能动性,积极面对人生挑战,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教学内容 1.自觉能动性的基本观点 1)自觉能动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它指出,人在实践中具有自觉的、有目的的能动性。 2)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发挥自觉能 动性,才能创造出新的社会形态和文明成果。 2.自强不息的意识

1)自强不息是指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放弃、不气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2)自强不息的意识是人生成功的重要保证。只有具备自 强不息的意识,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3.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1)自我价值是指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实 现自我价值的提升是人生发展的重要目标。 2)通过发挥自觉能动性和自强不息的意识,不断提升自 我价值,实现人生的成功和幸福。 使学生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的标准,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的标准;理解通过实践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观念:勇于实践,不断研究,积极探索,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运用:通过实践提高自身能力,为人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内容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的标准,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体系。 2)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正确处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才能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2.通过实践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1)实践是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2)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到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2)掌握确定人生目标的方法和重要性,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追求的目标。 2.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1)认识到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联。 2)通过研究先进的社会理念和文化,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追求崇高理想的意识。

《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

《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二年级学生。学生基础差,纪律性差,学习积极性不浓。学生在上学期已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和法律》两门课程,但面对人生选择,一些学生并没有准备充分,对就业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方法技巧认识不够,头脑简单,甚至对就业形势和某些职业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应该结合我校的特点和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人生选择指导。 四、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原则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宜涉及过多过深的理论,应紧密联系我国国情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进行教学,特别是要结合职业教育以及本班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学。 (2)坚持知行并重、知行统一的原则。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换,结合理论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模拟人才市场、社会实践活动、座谈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3)坚持针对性的原则。本课程应根据中职学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与企业特点,针对多数学生对就业与创业有关知识了解不够、创业精神与创业心理素质不强等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4)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强化哲学基本观点在人生成长问题中的运用,讲究实际效果,防止空洞说教。 2.教学方法。 倡导启发式教学,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客观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人生实际出发,通过知识学习与案例分析,融入学生所需要的哲学与人生知识。 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层次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哲学与人生的教学。 五、教学提高 严格执行教务处制定的教学常规,做好课堂管理。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准备校内检查和业务考核,积极撰写教学心得体会和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全面

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

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世界运动的规律性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从主客观条件出发,正确进行人生选择,增强自信自强的意识,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等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 运用: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教学内容 1.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客观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道路的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人生选择及其作用。分析人生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2.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人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是社会的现实的人,人通过积极行动实现人生成功。 (2)人生行动要遵循客观规律。既要敢于行动,又要善于行动,脚踏实地走好人生之路。 3.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1)自觉能动性的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的指导意义。尊重客观实际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才能调动每个人都蕴涵着的巨大潜能。 (2)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个人存在与人生意义。积极发掘自我潜力,自强不息,奋斗不止。肯定自己、关爱自己,增强自信自强意识,坚定走好人生每一步。 (二)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其对树立积极人生态度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学会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自觉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人生发展中的顺境与逆境,处理好人生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等基本观点;理解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正确对待人生矛盾、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观念:尊重他人,乐观进取,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运用: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人际关系,正确对待自身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解决好现阶段人生发展中遇到的矛盾。

哲学与人生选修课教学大纲(初稿)

哲学与人生选修课教案 第一讲哲学是什么? 一、哲学是什么? 二、人生是什么? 三、哲学的价值? 四、如何提升哲学素养? 第二讲哲学的思想方法 一、逻辑 二、语言分析 三、现象学 四、诠释学 第三讲哲学探寻 一、人活着:出发点 二、如何活:人类主体性 三、为什么活:个人主体性 四、活得怎样:生活境界和人生归宿 第四讲儒道释与基督教 一、孔孟之仁 二、老庄之道 三、佛家之空 四、基督教之罪 第五讲存在哲学 一、克尔凯郭尔 二、萨特之选择 三、加缪之荒谬 第六讲态度与成败 一、人生态度 二、人生成败 三、人生创造 第七讲人生悲喜 一、起点与终点 二、生与死之间 三、快乐与幸福 第八讲追求超越 一、文学艺术的审美超越 二、皈依宗教的信仰超越 三、至情至性的情感超越 四、坚韧不拔的意志超越 五、脚踏实地的实践超越

一、为哲学辩护:哲学无用? 1.由于哲学发挥作用的方式比较隐蔽 2.哲学的用处往往是有大用而无小用 3.由于哲学有远用而无近用 4.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 5.哲学赋予日常生活以意义 6.哲学提供理论思维模式,锻炼理论思维能力 7.哲学还具有提供理想,塑造理想人格的功能 二、哲学思考什么问题? 1.宇宙之谜 2.人生之谜 三、哲学家是善于思考的人 四、哲学家之死 1.苏格拉底 2.毕达哥拉斯 3.李贽 4.孔子 5.庄子 五、哲学家与权势 1.庄子 2.孟子 3.释迦牟尼 第一讲哲学是什么 一、哲学是什么 1.追问哲学 2.爱智的智慧 3.批判的智慧 4.反思的智慧 对桌子的思考:一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二是感性和理性的关系问题;三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四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问题;五是真善美的关系问题;六是现实与理想的关系问题;七是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可以拓展为对科学、艺术、伦理和宗教的追问,拓展为对历史、文化、语言和逻辑的追问,拓展为对真理、价值、认识和实践的追问。哲学把简单的东西变复杂。 5.创新的智慧 6.哲学是一种态度 7.哲学是一种惊奇 8.哲学是一种行动 9.哲学是一种超越 二、人生是什么 1.叩问人生 2.认识你自己 三、哲学的价值 1.培养智慧

哲学与人生第三版教学大纲

哲学与人生第三版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 1.1 哲学的定义与意义 - 哲学的起源与发展 - 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2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 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1.3 哲学思维方法与批判精神的培养 - 辩证思维与分析思维 - 逻辑推理与批判思维 第二章:存在与本质 2.1 存在主义的核心观点 - 存在与本质的关系 - 人的存在与自由意志 2.2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 存在的种种困境与挑战

- 人的自我实现与价值追求第三章:人类与社会 3.1 社会与个体的关系 - 社会对个体的限制与影响 - 个体对社会的改造与发展 3.2 道德与伦理问题 -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 道德规范与个体的选择 第四章:知识与真理 4.1 知识的本质与来源 - 经验与理性的辩证关系 - 科学与非科学知识的区别 4.2 真理的多元性与相对性 - 真理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 文化相对主义与普世价值观第五章:宗教与信仰 5.1 宗教与哲学的区别与联系

- 宗教的信仰与神秘经验 - 哲学对宗教信仰的批判与反思 5.2 宗教与人生意义的探索 - 宗教对存在意义的回应 - 信仰与人生的指引 第六章:哲学与艺术 6.1 艺术的定义与特点 - 艺术对现实与理想的反映 - 艺术的审美价值与审美体验 6.2 哲学与艺术的关系 - 艺术对人生意义的贡献 - 哲学对艺术的解读与评价 第七章:哲学与人生的指导 7.1 哲学与幸福的追求 - 幸福的不同理解与探索 - 哲学对幸福的思考与引导 7.2 哲学与人生的意义

- 自我实现与人生价值的追求 - 哲学对人生意义的启示与指引 结语 - 课程回顾与总结 - 对学生的启发与期望 注:本教学大纲提供了哲学与人生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授课顺序,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哲学人生教学方案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学时 本课程总学时为34学时,每周2学时。教学时间32学时,复习考试2学时。 四、课程学分 要求:2学分。 五、教学内容和要求

六、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教学方法 有针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层次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对性地开展哲学与人生的教学。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把德育与职业活动、学生活动相结合,通过学生主体参与的启发式、合作探究式、讨论式、演讲辩论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客观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人生实际出发,通过知识学习与案例分析,融入学生所需要的哲学与人生知识。 (二)评价方法 评价学生的学,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学生的自评互评、家庭和社会的评价。其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

包括日常表现评价、学习成果鉴定、纸笔测验、学期评语等方式;学生的自评互评,包括学生的自我反思、收获和进步的总结、学生之间的互评等方式。 评价教师的教,包括听取学生反映、教师自我反思、征求其他教师意见、教学督导评价等方式。 学生“学”的评价,采取认知评价、情感信念评价、行为表现评价。教师“教”的评价,包括教师对课程定位的把握、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过程的驾驭,以及学生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等。 (三)教学条件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充分利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资料开展教学活动,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运用挂图、投影、录音、录像等教具开展教学。 (2)教学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教学参考书、教学图片、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料、案例选编等文本教学资源;从报纸、网络等媒体查找人生成长典型个案、哲学与人生问题教育专家、先进人物和道德楷模等社会教学资源。从实际出发,精心选择,有效利用。 (四)教材编写 《哲学与人生》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统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围绕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性质、任务和意义,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哲学与人生【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德育课程【适用专业】 【授课单位】【总学时】20个学时 【教材】 【编写执笔人】【编写日期】2020.10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 课程制定依据 1、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 2、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8]7号); 1.2 课程性质与作用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人生教育。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3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设计,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成长的意义,全课包含4个部分,具体包括“立足客观实际,树立人生理想”“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干”“坚持唯物史观,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本课程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及其基本技能的同时,还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表达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观点。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中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帮助学生形成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3.1 课程安排 本课程开设1学期,共10周,每周2学时,共20学时。具体安排如下表所示: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适用于五年制高职各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人生教育。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的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观点。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中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帮助学生形成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三、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与课时 单元与课题 教学内 容 教学要 求 教学方 法 课 时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第一 课客 观实 际与 人生 选择 一切从实际 出发的观点 和方法;人 生选择及其 作用 了解一切从 实际出发的 观点和方 法、人生选 择及其作 用。分析人 生发展的主 客观条件, 正确选择适 合自己发展 的人生道 路。 讲授 式、启 发式、 讨论 式、合 作探究 式、案 例教学 的方法 等教学 方法 2 2

单元与课题 教学内 容 教学要 求 教学方 法 课 时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运动是物质 的存在方 式,人生行 动要遵循客 观规律 了解运动是 物质的存在 方式,物质 运动是有规 律的,物质 在运动中存 在和发展。 人是物质发 展的最高产 物,人通过 积极行动实 现人生成 功。人生行 动要遵循客 观规律。既 要敢于行 动,又要善 于行动,脚 踏实地走好 人生之路。 讲授 式、启 发式、 讨论 式、合 作探究 式、案 例教学 的方法 等教学 方法 2 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自觉能动性 的观点及其 对人生发展 的指导意 义,自信自 强对人生发 展的作用 积极发掘自 我潜力,自 强不息,奋 斗不止。增 强自信自强 意识,坚定 走好人生每 一步。正确 发挥自觉能 动性才能调 动自己的潜 能。 讲授 式、启 发式、 讨论 式、合 作探究 式、案 例教学 的方法 等教学 方法 2 3

《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

《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地位 《哲学与人生》是一门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文选修课程。哲学是一门以追求智慧为目标的学问。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构成了哲学的主要内容。人正是通过对世界和自我的认识,使人生获得了存在的意义。本课程以问题为核心,通过专题讲授与课程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人生问题进行积极地、独立地思考,从而能够明确人生的意义所在。另外,通过本课程的讲授,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文化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儒家传统文化,自觉地进行道德引导。 2.引导学生对人生问题进行积极地、独立地思考,从而能够明确人生的意义所在。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自学、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小组大作业等。 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绪论 【课程要求】了解哲学的基本理论与概念,掌握哲学与人生的内在逻辑关系。 【教学内容】 一、何为哲学? 二、哲学何为? 三、哲学与文学 四、哲学与人生作业1:以《哲学为何?》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论文。 第一章人性论

【课程要求】掌握人性论相关的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 一、孔丘的"性相近习相远"论 二、老聃的"自然者性之谓"论 三、墨翟的"赖其力者生"论 四、世硕的"性有善有恶"论 五、告不害的"性无善无不善"论 六、孟轲的"人性本善"论 七、荀况的"人之性恶"论 八、庄周的"性者生之质"论 九、韩非的"好利恶害"论 十、先秦时期的人性论评价 第二章天人论 【课程要求】掌握天人观、天人合一等理论。 【教学内容】 一、"天""人"的涵义 二、天、人的地位 三、天人感应 四、天人孰胜 五、天人合一 六、古代天人关系论的社会、人生意义 七、古代天人关系论的理论地位 八、古代天人关系论的现代演变 第三章义利论 【课程要求】了解义利之变的具体内容 【教学内容】 一、义利之辨的范型、缘起与意义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义利之辨 三、两汉时期的义利之辨 四、两宋时期的义利之辨 五、明末清初时期的义利之辨 六、近现代史上的义利之辨 七、义利之辨的总结与评价 第四章理欲论 【课程要求】掌握理欲之辩证关系及其理论发展逻辑。【教学内容】 一、理欲关系:一个永恒的主题 二、理与欲:论争的焦点 三、欲望之路:不同的主张

中职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

中职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 Philosophy and Life Curriculum Outline I。Course Nature and Task ___ the "Three Represents," this course deeply implements the ___ students on the basic viewpoints and methods of Marxist philosophy and how to be a good person。Its task is to help students learn and apply the viewpoints and methods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deal with the basic problems in their life development。___ ideals。and gradually form a correct worldview。outlook on life。and values. ___ To enable students to ___ related to life development。___ in life development using the basic viewpoints and methods of Marxist philosophy。guide students to make correct ___ choices。form a positive and upward attitude towards life。and lay the ___.

~学年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授课计划(中专数控)

学年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授课计划(中专数控) 授课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探讨人生意义、价值观、道德、自由等问题,拓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自己和社会的认识和思考。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第一讲: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学时) •哲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哲学的分类和研究对象 第二讲:人生观的形成和意义(2学时) •人生观的定义和内涵 •人生观的形成因素和影响因素 •人生观对人生意义的作用

第三讲:价值观的建构和实践(4学时)•价值观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价值观的建构和形成过程 •价值观的实践方法和实践效应 第四讲: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实践(4学时)•道德的概念和内涵 •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分类 •道德实践的方法和现实意义 第五讲:自由的概念和时代意义(2学时)•自由的定义和内涵 •自由的时代意义和社会实践 •自由的局限和调节 第六讲:人类的理性和意识(2学时)•人类理性和意识的概念解析

•人类理性和意识的实践价值 •人类理性和意识的进一步发展 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阅读、实地调研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哲学与人生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评价方式 本课程评价方式将采用考试和课堂表现两方面,具体细则详见教学大纲。 参考教材和阅读材料 主要教材 •《哲学入门》王卓源,文化艺术出版社 参考阅读 •《人生哲学导论》苏东坡,上海文艺出版社 •《人生的智慧》珍妮特·沃克,中国戏剧出版社

•《伦理学概论》马克思,人民出版社 •《自由与责任》玛丽·贝克特,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学总结 本课程将帮助学生掌握哲学与人生相关的知识、思想、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观念,以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积极影响。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大纲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大纲 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觉能动观点。人类的自觉能动性是 指人类在实践中能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自觉能动性是人类发展的基础。通过自觉能动性,人们可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 2)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强不息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状态。自强不息的精神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实现人生的成功。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观摩评议、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等。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热情,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同时,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到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 展对人生目标的影响。

2)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2.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1)认识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指导学生在个人理想的基础上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实现社会理想做出贡献。 2)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 3.理想信念与责任感 1)了解理想信念对人生目标的重要性,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自己的人生追求。 2)强调个人责任感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在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同时,承担起社会责任,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4.远大的人生理想 1)指导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勇于追求卓越,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2)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指导学生在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的同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律、人际交往中的沟通技巧和情感管理策略,及其对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意义。指导

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

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 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小编整理的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供参考!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世界运动的规律性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从主客观条件出发,正确进行人生选择,增强自信自强的意识,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1.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客观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道路的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人生选择及其作用。分析人生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2.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人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是社会的现实的人,人通过积极行动实现人生成功。 (2)人生行动要遵循客观规律。既要敢于行动,又要善于行动,脚踏实地走好人生之路。 3.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二)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使学生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其对树立积极人生态度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学会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自觉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人生发展中的顺境与逆境,处理好人生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1.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1)事物在普遍联系中存在,人在普遍联系中生存,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物质世界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交互性。社会交往的作用。 (2)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人、理解人、平等待人,学会交友,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2.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1)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人生是一个不断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2)顺境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顺境与逆境的联系与转化。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与条件,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3.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中的各种矛盾,促进人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