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森导演创作特色

吴宇森

1951年,吴宇森从广州移居到香港。

1973年,执导首部电影《铁汉柔情》,正式开始其导演生涯。1977年,执导并编剧了喜剧电影《发钱寒》,之后以喜剧电影为发展主线。

1986年,他返回香港后执导了枪战电影《英雄本色》,该片获得了第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同时也奠定了吴宇森暴力美学的电影风格。

1990年凭借《喋血双雄》获得第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1993年赴美国好莱坞发展。2000年执导动作电影《碟中谍2》。2002年,吴宇森成为第一位在好莱坞星光大道留下手印的华人导演。

2006年,回归华语影坛发展,并担任电影《天堂口》的监制。2009年6月,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金爵奖;8月凭借《赤壁》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境外华裔导演奖。2010年获得第6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2014年执导电影《太平轮》

吴宇森的电影极富个人特色,在未到好莱坞发展时,他的电影作品已呈现强烈的个人风格。他的电影常出现枪战的慢镜头,暴力美学非常浪漫,男性情义观念亦令人感动。吴宇森的镜头调度成熟,影响了后辈的电影风格;即使去到外国发展,从作品《夺面双雄》亦可见其电影风格可驾驭中外市场。

吴宇森在电影中十分注重表现人的情感——尤其是同性之间的生死情义:父子之情、兄弟之情、患难之情等等。虽然吴宇森的电影作品虽然充满了暴力,但是吴宇森式的动作英雄总是既流血又流泪的英雄。他创作的影片就是再凶险的境遇,再残酷的场面也不会失去人性的慈爱与悲悯。

激烈的枪战,剧烈的爆炸,惨烈的打斗,尽管这些场面在吴宇森的电影中依然存在,但是吴宇森在表现暴力情景时,在叙事中加入了一系列修辞性的成分:通过升格画面改变影像的叙事时间。他把一种以表现杀戮为目的的电影叙事形态演变成为一种以动作表演为目的的舞台化电影空间,进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动作电影中暴力的存在方式。

纵横四海赏析2

《纵横四海》赏析 在这学期的中外今世影视作品赏析课上咱们看了许多部经典的电影,但留下印象最深的仍是这部由吴宇森导演的《纵横四海》。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其中的出色的枪战打斗场景,而是发哥的那种旷达潇洒、兄弟情深,和轮椅上共舞的那种美好浪漫。 其实这是一部非典型的吴宇森作品,在本片中他放弃了个人标志性的白鸽教堂与黑衣双枪,兄弟情再也不靠生离死别来渲染,爱情也再也不只是一笔带过的陪衬。他的江湖第一次显得风轻云淡,潇洒快意,这使得吴氏电影在暴力美学、男性情谊之外也终于被贴上了优雅浪漫的标签。而周润发、张国荣、钟楚红三人的旷世风华则是本片留给咱们的最为美好的回忆,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经典。 喜欢《纵横四海》,首先是因为影片极具浪漫主义又旷达幽默、富丽大气的风格。该片讲述的是三个相依为命的孤儿长大后成为通天大盗,在盗取世界名画的进程中发生的故事。影片一开始的背景音乐已然将该片的基调昭然若揭,轻松风趣的头几分钟内,主人公阿贵、红豆、阿占别离登场亮相,一系列的细节设计如阿贵贴口香糖的小动作令人忍俊不由;红豆故意崴掉鞋跟乘隙往目标上偷洒香水的镜头可爱生动,而阿占自鸣得意的问流浪画家“DO YOU KNOW ME?”,及自问自答“我是通天大盗,看明天的报纸吧。”潇洒转身甩围巾使得三位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一下子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在这部影片里,偷窃成为一门另人叹为观止、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艺术,主人公们之间默契、弄怪又诙谐的配合就象该片中随时响起的华尔兹舞曲,看着那一个个设计精致毫无瘕疵的桥段,你不由会露出会意的微笑。在这部作品中,吴导充分发扬了一把

浪漫主义情怀,所有镜头干净敞亮,加上大多取景于浪漫之都巴黎,美丽的风光、流畅的情节、阳光的人物形象、和旋律优美的音乐合在一路,再加上主人公们各具性格特色的语言,看这样的电影想不快乐都难。 喜欢《纵横四海》,也因为它精心安排、舒急相适并令人叹为观止的巧妙构思及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的情节。在一部好的电影里,总有一段或几段超级出色的桥段令人回味无穷,但《纵横四海》却可以说从头至尾的情节安排都能用美不胜收来形容,出色的桥段触目皆是,高潮迭起,层出不穷。首先电影一开场就展现了三个主人公在行驶的货柜车中偷画的情形,从阿贵看画、红豆留记号、阿占尾随货柜车和阿贵与红豆扮热吻伺机进入货柜车里,阿占骑摩托车以一个特技动作插到车底下,所有动作一气呵成,略无赘笔,略微夸张的一点是阿贵竟然在得手后乘降落伞离开,在降落伞缓缓飘浮时配之以蓝色多瑙河的音乐,只能说这是吴宇森孩童式的浪漫主义风格的表现吧。一样出色的还有阿贵和阿占夜潜古堡偷画的情节,二人在本该屏气息声的危险境界中却你来我往彼此讥讽,各自施展拿手好戏,阿贵擅破机关,阿占身手敏捷,二人一样展现出高超的智商,从一排葡萄酒架勘破机关,打开密室大门,印象最深的是二人得手后各持一杯葡萄酒,挥洒自如亦庄亦谐打趣着穿过红外线的桥段,真真是出色到了极点。影片的后半部,一样出彩的还有三人配合偷博物馆长钥匙的那一段,阿贵的轮椅舞,红豆的机智和阿占的从容不迫都表现的超级到位。在这部电影里,也有吴氏风格的暴力美学的表现,比如几场枪战的场景,但由于上述的情节过于出色,赏心悦目,相较之下,暴力如何之美就在所不论了。 喜欢《纵横四海》,还缘于它向咱们隆重推出了一个完美超级的“最默契拍档”:周润发、张国荣与钟楚红的组合。的确,这三个人志趣相投,级数相当,

导演及风格介绍

部分导演及导演风格 陈凯歌 1984年执导影片《黄土地》,影片荣获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 1993年凭借《霸王别姬》斩获华语影坛第一座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并相继获得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等一系列国际大奖。 1999年,执导世纪之交的历史片《荆轲刺秦王》。 2002年执导古装戏《蝶舞天涯》。 2005年,陈凯歌集结了中日韩三国明星打造的古装电影《无极》。 2008年,导演了反应京剧大师的传记影片《梅兰芳》。 2010年,陈凯歌执导的《赵氏孤儿》。 2012年,执导的电影《搜索》,代表中国内地角逐2013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2013年,陈凯歌获邀并作为评审团主席参加第2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2015年,担任第六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表彰大会终评委主席。 2015年执导剧情片《道士下山》。 导演风格: 1、借助寓言故事,表达象征意味。 2、将历史宏观与个人命运的微观相融合。 3、表现三大电影主题:生、死、爱。生死道场,历史见证;命运无常,爱生万相。 4、用感性的电影语言来承载理性的思考。高度舞台化的阐明场景设计;高度角色化的人物造型。 杜琪峰 1980年执导首部电影《碧水寒山夺命金》,正式开始其导演生涯。 1983年担任武侠剧《射雕英雄传》的执行导演。 1989年因执导文艺片《阿郎的故事》而受到关注。

1992年执导的喜剧电影《审死官》不仅成为香港电影年度票房冠军,还打破了香港电影的票房纪录。 1995年执导电影《无味神探》。 1999年执导的电影《枪火》奠定其黑帮警匪片的风格,凭借这部电影他获得了第1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第3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2003年凭借《PTU》获得第2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2005年凭借《黑社会》获得第2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2008年担任第6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 2011年凭借电影《夺命金》获得第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2013年执导电影《毒战》,该片打破了中国内地警匪电影的票房纪录。 导演风格: 1、创作是一以贯之的,大的来说就是黑色、暴力、动静、宿命。 2、黑色哲学、简约手法和对暴力诠释的审美态度,给予观众视觉以外的男性感。 3、细腻而充满张力的动作场景,设计精巧却水到渠成的故事桥段,老道稳健的正统风味和奇峰迭起的鲜明影像。 尔冬升 1977年参演首部电影《阿Sir毒后老虎枪》,同年因主演武侠电影《三少爷的剑》而成名; 1985年尔冬升转型做导演,1986年执导首部电影《癫佬正传》。 1987年在执导了电影《人民英雄》之后重新加入到演员行列。 1992年主演古装剧《一代皇后大玉儿》。 1993年执导的电影《新不了情》成为其导演生涯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他亦凭借该片在第1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上获得最佳导演以及最佳编剧奖。 1999年执导电影《真心话》。

中国知名导演的电影风格

导演的电影特色 张艺谋 1.非常善于表达和传递中国文化; 2.叙述、类型、风格多变,从来不重复,追求突破; 3.音乐美,画面丽; 4.解释人性,追求生命的意识; 一句话点评:拍他自己喜欢的电影,华丽的画面,空洞的内容。 冯小刚 1.善于改编剧本; 2.选材贴近百姓生活,针砭时弊; 3.其特有的风冯氏黑色喜剧。 一句话点评:拍给农民看的电影,或是混迹于城市以为自己很小资,其实骨子里很“农民”的人。 陈凯歌 1.影片多数追求理性化; 2.多数以人文为主,以人为本; 3.影片题材多样,不拘一格; 4.拍摄影片过程严谨,精工细作。 一句话点评:拍给悲天悯人的文化人看的电影。 吴宇森 1.善于走励志型风格路线; 2.名副其实的“暴力美学大师”; 3.善用“白鸽”、“教堂”等美好的象征。 一句话点评:将华人文化带向世界的华裔导演。 附注:应该在加个贾樟柯,与凯歌艺谋比与冯小刚比,贾樟柯是跟他们不同的一种动物。一个用镜头向普通人致敬的来自“中国基层的民间导演”。贾樟柯曾经说过一句话我很喜欢,"当一个社会急匆匆往前赶路的时候,不能因为要往前走,就忽视那个被你撞倒的人。"在过去的10年当中,他特立独行,用他的镜头语言去描绘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价和命运发生的转变。《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 再加个台湾侯孝贤,他的《悲情城市》、《戏梦人生》、《好男好女》这三部作品的时代背景贯穿着台湾在20世纪的苦难命运,以不同的视角来看一段段的大历史,这里面既包括知识分子、民间艺人还有普通百姓。而正是通过这个台湾三部曲(或称悲情三部曲),侯孝贤确立了他在国际范围内的稳健地位。 侯孝贤不爱移动摄影机,往往是几分钟一动不动之后才有一个缓慢的横摇,甚至《悲情城市》绝少在一个镜头中出现机位变换。 台湾的杨德昌,蔡明亮,李安。香港的徐克,王家卫,关锦鹏,许鞍华都是相当的有才。

著名电影导演的作品和风格

著名电影导演的作品和风格 电影是一种能够深入人心的艺术形式,而一个优秀的电影导演更是能够通过自 己独特的创意和视角,给观众带来深刻的触动与感悟。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几位著名的电影导演,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和独特的电影风格。 1. 模仿大师——昆汀·塔伦蒂诺 昆汀·塔伦蒂诺作为美国电影界的扛把子级别人物,他的电影作品一直以来都 备受关注与期待。其中,《低俗小说》、《无耻混蛋》等代表作品都成为经典,不仅展示了他出色的才华,更将他的个人风格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塔伦蒂诺的电影风格深受新黑色电影的影响,他以暴力场面和黑色幽默为特色,抓住观众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共鸣。另外,他经常采用非线性叙事的手法,对于故事情节的处理非常巧妙,让观众倍感新奇与刺激。 2. 暴力美学——吴宇森 吴宇森作为华语电影导演的先锋人物,一直以来以热血激情和浓郁的暴力美学 为代表。《英雄本色》、《独立日》、《喋血双雄》等电影作品,都堪称华语电影的代表作品。 吴宇森的电影风格以动作戏为主,他擅长捕捉热血与愤怒的感情元素,通过对 于场景的烘托和角色的定位,让观众在电影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另外,他对于特效的处理也非常细腻,往往能够将特效和场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达到高度的观赏性。 3. 视觉诗人——张艺谋 张艺谋作为中国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电影作品总是以大气磅礴的场景和 抽象深邃的思考为特色。《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影》等代表作品在国内外电影界都获得了高度的称赞。

张艺谋的电影风格十分独特,他的影片往往不局限于故事情节本身,而是采用一种诗意的表现手法,将观众带入一个神奇而梦幻的境界。他对于场景和服装的设计也非常注意,能够充分体现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让观众在影片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4. 冷静观察者——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作为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他的电影作品一直以来以干练的风格和坚实的故事内容而著称。《独行侠》、《千钧一发》等代表作品都是绝对的经典之作。 伊斯特伍德的电影风格十分冷静,他能够深入人心的剖析角色并揭示出故事隐藏的深层含义,给观众以耐人寻味的思考。他的故事情节非常扎实,很少出现多余的戏份,每一个细节都有着深刻的寓意。 总结: 以上四位导演各具特色、风格独特,是电影界的翘楚,他们每个人的电影作品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和强烈的观赏性。细心观察他们的电影表现技巧和理念思考,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电影的奥妙之处,更能够把这些东西融入到自己的创意中去,打造出更加出色的电影作品。

从吴宇森、姜帝圭导演电影风格看中韩电影发展

从吴宇森、姜帝圭导演电影风格看中韩电影发展 目前,国内对吴宇森导演及其电影作品的研究已经数不胜数,而对姜帝圭导演及其作品的研究却较少。最主要的原因或许是作品数量,吴宇森导演从1973年到2014年共导演三十多部作品,而姜帝圭导演从1999年至2014年共六部影片,观众所接受的广度和深度肯定是有很大差别的。相比较而言,国内对吴宇森导演及其作品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其电影作品中暴力美学的探源; 而对姜帝圭导演的提及,主要强调其对韩国电影本身的影响,关于其作品本身的风格、类型和创作历程却少有提及。由此可见,国内对两位导演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但是对两位导演及其作品的比较研究尚属空白。本文将从两位导演各自的电影风格出发对两位导演及其作品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分析中韩电影在全新创作环境下的成长方向以及对亚洲及世界电影的影响,以及新形势下中韩电影对好莱坞电影的吸收借鉴与抗衡。 一、吴宇森与姜帝圭导演作品及风格提到吴宇森,我们都会想到《英雄本色》,其打造的以小马哥为代表的港式英雄至今让人津津乐道。吴宇森电影中的英雄人物以类似的成长经历,豪气的江湖情义以及面对抉择时无可奈何的悲壮举动唤起了无数人内心深处对英雄的顶礼膜拜,体现了一代人的时代情怀。1986 年执导的《英雄本色》奠定了其暴力美学的电影风格。1993 年通过《变脸》《碟中谍2》《断箭》 等风 格突出的佳作进军好莱坞,因此被称为“暴力美学大师”

提到《太极旗飘扬》,大概鲜少有人没有观看或者听说过,中国的 观众或多或少都感慨过片中近乎令人窒息的兄弟情。但是中国观众知道姜帝圭的却很少。据说,在姜帝圭的《生死谍变》之前,韩国观众几乎是不观看本土电影的,所以应该说是姜帝圭的《生死谍变》使韩国电影异军突起。姜帝圭在朝韩对峙的本土社会语境的大背景下,通过“家国梦”与“三八线”的冲突,表达了对民族身份的思考,而浓郁的历史与民族记忆的叙述和追溯,也为韩朝半岛民族历史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吴宇森和姜帝圭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他们从小痴迷于电影,身兼导演、编剧、制片人等数职,两者都在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自由徜徉,而且都是本土电影业的领军人物。但在他们共同的男性影像和导演生涯中,暴力和战争又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和意义,也体现着不同的文化性格和叙述情怀。 二、吴宇森导演作品中暴力美学的升华电影《英雄本色》不仅造就了吴宇森的电影事业,更是奠定了吴宇森电影暴力美学的风格和地位,同时也让香港电影掀起一场英雄片热。此后,吴宇森陆续拍摄了《英雄本色2》《喋血双雄》《喋血街头》《纵横四海》《辣手神探》等多部影片,使得多年怀揣抱负而不得志的吴宇森终于找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1989年的《喋血双雄》是吴宇森的《英雄本色》系列电影后最重要 的代表作,可以说是吴宇森电影中无法超越的被大家公 认最出色的一部影片。吴宇森用犹如舞蹈般的枪战动作以及华丽而控制自如的镜头几乎完美的定义了“暴力美学”的风格。诚如吴宇森自己所说:“这是我最想用镜头来表达出的东西,哲学式的电影,骑士般的主角,也表达了我心中的理想。”这部影片使他获得了第九届香港金像

吴宇森导演创作特色

吴宇森 1951年,吴宇森从广州移居到香港。 1973年,执导首部电影《铁汉柔情》,正式开始其导演生涯。1977年,执导并编剧了喜剧电影《发钱寒》,之后以喜剧电影为发展主线。 1986年,他返回香港后执导了枪战电影《英雄本色》,该片获得了第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同时也奠定了吴宇森暴力美学的电影风格。 1990年凭借《喋血双雄》获得第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1993年赴美国好莱坞发展。2000年执导动作电影《碟中谍2》。2002年,吴宇森成为第一位在好莱坞星光大道留下手印的华人导演。 2006年,回归华语影坛发展,并担任电影《天堂口》的监制。2009年6月,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金爵奖;8月凭借《赤壁》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境外华裔导演奖。2010年获得第6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2014年执导电影《太平轮》

吴宇森的电影极富个人特色,在未到好莱坞发展时,他的电影作品已呈现强烈的个人风格。他的电影常出现枪战的慢镜头,暴力美学非常浪漫,男性情义观念亦令人感动。吴宇森的镜头调度成熟,影响了后辈的电影风格;即使去到外国发展,从作品《夺面双雄》亦可见其电影风格可驾驭中外市场。 吴宇森在电影中十分注重表现人的情感——尤其是同性之间的生死情义:父子之情、兄弟之情、患难之情等等。虽然吴宇森的电影作品虽然充满了暴力,但是吴宇森式的动作英雄总是既流血又流泪的英雄。他创作的影片就是再凶险的境遇,再残酷的场面也不会失去人性的慈爱与悲悯。 激烈的枪战,剧烈的爆炸,惨烈的打斗,尽管这些场面在吴宇森的电影中依然存在,但是吴宇森在表现暴力情景时,在叙事中加入了一系列修辞性的成分:通过升格画面改变影像的叙事时间。他把一种以表现杀戮为目的的电影叙事形态演变成为一种以动作表演为目的的舞台化电影空间,进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动作电影中暴力的存在方式。

吴宇森: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吴宇森: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吴宇森是最成功的华人电影导演之一。他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对华语电影和世界电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成为一代人共同的青春记忆。他在香港和好莱坞的电影生涯又集中体现着一个电影人的心路历程。 吴宇森于1948年出生于广东省,后随家人移居香港。他的童年生活在艰辛中一天天捱过,一家大小居无定所,父亲染上痨病,家里一贫如洗。在教会的帮助下,吴宇森读完中学。他的青年时代始终处于暴力和信仰两种力量的纠葛当中,这两种力量在后来成为他作品的重心。吴宇森是一名基督徒,在他身上有着基督教和中国古代侠义精神的双重影响,这一点造就了他的影片的最主要气质。直到如今,具有古典侠士风范的杀手出现在教堂中的情景,仍然是他的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场面。 腥气 在香港拍电影的二十年是吴宇森电影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段时期,在这二十多年中,吴宇森从片场的一个小角色,

一步步打拼成为威霸一方的大导演。吴宇森的电影总离不开“海”这个强烈的视觉符号。在他的镜头中,海总是同恩怨、命运、杀戮这些概念联系在一起。 血腥的画面是吴宇森电影最为人所熟悉的特点,同时也是他被人指责最多的原因。因为影片中出现了大量的、长时间的人被击伤后流血的镜头,吴宇森显然是在刻意地,甚至是夸大其词地去表现人的流血与死亡。在《英雄本色1》中,周润发饰演的小马冲进酒店的包房快枪扫射,而中枪的人则缓慢地倒下,两件同时发生的事情在电影中却呈现了不同的速度。吴宇森在拍摄这种场面时,习惯用多台摄影机同时拍摄,尽量地去捕捉动作的细节,尤其是死亡――这一暴力最绚烂的那一刹那,更是被高速摄影机收录下来。于是呈现出的结果就是,杀手的迅猛和被杀者死亡过程由于速度的不同而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由此更加突出地去展现这个惨烈的屠杀场面。 吴宇森电影中的许多动作场面都是发生在以白色为基 调的场景当中,目的是让中枪倒地的人流出的血显得更加醒目。《喋血双雄》中的教堂大战是吴宇森暴力美学系统中最为突出的例证。首先教堂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其次是在暴力场面开始之前,吴宇森在数个场景中刻意地营造教堂中高贵、圣洁的氛围,随后暴力突然而至,并在这个圣洁的空间中肆意破坏。正是因为之前对教堂的圣洁性反复强调,才

分析吴宇森电影中的暴力美学风格 (1)

《分析吴宇森电影中的暴力美学风格》 ——以《英雄本色》、《变脸》、《赤壁》为例 摘要 以冯小刚的转型作品《夜宴》,再有张艺谋和巩俐在二十年后再度携手得大作《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有新生代导演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以及姜文的“野心”之作《太阳照样升起》的中国电影得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相对于内地电影而言,香港电影显得多少有些平静,吴宇森在沉寂已久多年后的《赤壁》换角中渐入人们的视线。 本文通过对吴宇森不同时期段的暴力美学电影进行一个笔者自己的分析,来简单分析一下吴宇森“暴力美学”风格、还有吴宇森代表的影片的具体发展和转变以及影响吴森宇的人物。从笔者自身的角度来解析吴宇森“暴力美学”中所蕴含的深刻美学内涵,更好地认识吴宇森所进行的艺术创新,以及他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暴力美学;吴森宇;香港电影

The violence in the analysis of John woo film aesthetic style ——To the "hero", "suddenly turn hostile", "red cliff" as an example 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works "Feng Xiaogang" the banquet, and Zhang Yimou and Gong Li again after twenty years together to make "Curse of the Golden Flower", director Jia Zhangke on behalf of more new "Three Gorges" and Jiang Wen's "ambition" for "the sun also rises" the Chinese film has been a new development stage. With respect to the mainland film, Hongkong film seems somewhat calm, Johnwoo was quiet for a long time after years of "Chibi" in angle of gradually into people's sight. This paper analyzes a of the author by Johnwoo in different period of the aesthetics of violent film, to analyze simple Johnwoo "Violence Aesthetics" style, and Johnwoo on behalf of the film's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Wu Senyu. To a profound aesthetic connotations of Johnwoo "Violence Aesthetics" from the author's own point of view,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rtistic innovation by Johnwoo, and his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cinema. Key Words:Violence aesthetics; Wu Senyu; Hong Kong

吴宇森电影分析

论吴宇森电影的风格与特征 王万尧孔祥妍 【摘要】吴宇森从影四十年来,辗转多地,拍摄的电影类型多样,也获得诸多的奖项。他所创立的“英雄片”类型对香港电影具有标杆性影响,而他在枪战动作电影中,开创性地糅合运用了诸如慢动作、音乐、构图等电影手段,使得激烈残酷的暴力场面获得审美化的效果,对世界动作电影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吴宇森是一位值得重视和研究的导演。 【关键词】吴宇森通俗剧暴力美学男性情义 在华语乃至世界影坛,吴宇森无疑是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导演。从1973年拍摄电影以来,吴宇森不仅在电影类型上涉猎喜剧片、武侠片、戏曲片、英雄片等,而且在地域上横跨香港、台湾、美国、大陆多地;他所拍摄的电影不仅票房可观、广受全球观众的喜爱,并且在电影中建构了独特风格的主题内容与影像图景,使得JOHN WOO成为了一个全球化的品牌。正是由于如此的杰出成就,2010年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将终身成就奖颁给吴宇森,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华人导演。综观吴宇森的所有电影,他用声光色影建构了一系列表面虽有差异,但内里却有迹可循的银幕世界,他强调冲突对立的通俗剧叙事,构筑浪漫夸张的暴力图景,抒发盗亦有道的男性情义。 1.通俗剧的叙事建构 皮特·布鲁克斯等人指出过,“通俗剧”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例如大喜大悲、表现夸张并善恶分明,将是非、黑白、褒贬高度戏剧化,不适用于表现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为了以情动人往往让主人公历经磨难,善恶双方在结局要决出输赢等。[1]可以说,吴宇森的电影正具有“通俗剧”的这些特点。在电影中,吴宇森娴熟地运用了“通俗剧”的手法编织故事、建构情节和塑造人物,将他所擅长的男性情义和视觉奇观缝合其中。 “故事,即被叙述出来的事件,是伴随着一定的观念和情感而产生的。故事表明着叙事讲‘什么’,情节则关系到‘怎么讲’和讲‘哪些’。”[2]吴宇森从《英雄本色》开始,就相对固定地用“通俗剧”的手法重复着“讲什么”和“怎么讲”的模式。在故事层面,吴宇森不喜欢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题材的故事,摈弃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琐事和芸芸众生,他喜好选择充 满戏剧性的警察与匪徒的题材,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理。在《英雄本色》中,吴宇森首次将目光关注警察和黑社会,不仅有警察与匪徒之间势不两立的冲突,更重点描写警察和匪徒之间的 情义纠结,使得影片显得立体丰满;在《喋血双雄》中,吴宇森将故事简略化,电影的焦点是警察李鹰与杀手小庄的有冲突至和解的过程;《辣手神探》则更进一步,警察与黑社会的冲突更加火爆。到了好莱坞,吴宇森在选择剧本时,依然会倾向那些现实中不常见的题材,例如猎杀活

分析最好的电影导演和他们的作品

分析最好的电影导演和他们的作品在电影史上,有许多优秀的电影导演,他们的作品影响了整个 行业,让我们能够看到电影的魅力和艺术。在这篇文章中,我将 为大家介绍几位我认为最好的电影导演,并分析他们的作品和风格。 1. 库布里克 斯坦利·库布里克是一位被誉为"现代宗师"的导演,他的作品涉 及多个类型,范围广泛,包括《2001:太空漫游》、《光荣时代》、《大开眼戒》等。他的作品在技术上和美学上都有很高的水准, 他的电影总是能够带给观众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享受。在每一部 电影中,他都把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和对世界的看法融入其中,让 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而是艺术形式的极致体验。 2. 斯皮尔伯格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是一位美国电影导演、制片人、编剧和演员。他的作品涵盖了所有类型和风格,包括《夺宝奇兵》、《辛德勒 的名单》、《小谎言大事情》等等。他的电影性格鲜明,内容丰富,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影响力。他把成千上万的细节组合成 一个完美的整体,让人们感到各种情感和体验。斯皮尔伯格的电 影不仅是娱乐,它们还是社会文化的反映和叙述。 3. 吴宇森

吴宇森是一位香港电影导演、制片人、编剧和演员。他的电影风格独特,以动作悬念为主题,不断创新和突破。他的作品包括《英雄本色》、《赌神》、《无间道》等等。他的电影情节扣人心弦,特效制作精细,让观众体验到电影的全新感受。他不仅是一位导演,也是香港电影工业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4. 陈凯歌 陈凯歌是一位中国导演、制片人和编剧,他的电影作品在中国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赞誉。他的代表作品有《霸王别姬》、《荆柯刺秦王》、《再见我的妾》等等。他擅长细腻而真实的表达,给人以沉浸式的体验。他的电影被誉为中国电影的代表作,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独特魅力,被称为中国电影艺术珍品。 总的来说,电影导演的艺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最优秀的导演才能通过电影作品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社会、文化和人性。他们的作品不仅给人们带来观念和审美上的易学,更是让我们意识到电影的神奇之处,并全面展现了电影的魅力。

世界最著名的50位大导演和他们的代表作

世界最著名的50位大导演和他们的代表作导演是电影创作的核心和灵魂,他们用自己的天赋和才华,创造出了一部又一部经典之作。在全球范围内,有许多备受瞩目的导演,他们的代表作不仅影响了电影业,也深深地触动了观众的心灵。本文将介绍全球范围内最著名的50位导演以及他们的代表作。 一、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 斯坦利·库布里克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导演。他的作品强调视觉效果,尤其擅长处理电影的节奏和氛围。库布里克的代表作包括《闪灵》、《2001太空漫游》和《发条橙》。 二、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悬疑片的代表导演之一。他以独特的摄影手法和扣人心弦的剧情而闻名。希区柯克的经典影片包括《后窗》、《惊魂记》和《鸟》等。 三、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是现代电影史上最成功的导演之一。他的作品广受欢迎,尤其擅长制造紧张刺激的情节。斯皮尔伯格的代表作有《侏罗纪公园》、《辛德勒的名单》和《E.T. 外星人》等。 四、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

昆汀·塔伦蒂诺是一位独具风格的导演,他擅长描绘暴力场面和非线性的故事结构。塔伦蒂诺的代表作包括《低俗小说》、《被解放的姜戈》和《无耻混蛋》等。 五、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 克里斯托弗·诺兰是一位精于融合想象与现实的导演。他的电影具有强烈的心理冲击力和扣人心弦的剧情发展。诺兰的代表作有《盗梦空间》、《黑暗骑士》和《星际穿越》等。 六、宫崎骏(Hayao Miyazaki) 宫崎骏是日本动画界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他的作品以细腻 描绘情感和奇幻的想象力而闻名。宫崎骏的代表作有《龙猫》、《千 与千寻》和《风之谷》等。 七、斯皮克·琼斯(Spike Lee) 斯皮克·琼斯是美国电影界最杰出的非白人导演之一。他的作品关注种族和社会问题,通过强烈的表现手法传递强烈的情感和信息。琼斯 的代表作包括《恶棍特工》、《Malcolm X》和《窈窕淑男》等。 八、吴宇森(John Woo) 吴宇森是亚洲动作片的代表导演之一。他的电影以独特的美学风格、激烈的枪战场面和细腻的人物情感而著称。吴宇森的代表作有《英雄 本色》、《喋血街头》和《赌神》等。 九、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

吴宇森电影特点

电影特点 他通常被称为“暴力美学大师”,实际上他的电影在暴力这层外衣下,着重的是描写人物之间的情谊,以及人与时代关系,对现实社会的一种迷茫,但是最好还是积极的,他善于借物抒情,寓情于物,像在他电影里经常出现的“白鸽”,“教堂”都是美好的象征。 “暴力美学”是个广义的、泛审美的概念,并非严格的美学概念,相关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展示攻击性力量,展示夸张的、非常规的暴力行为。文艺作品中,暴力的呈现可划分为两种不同形态: 一是暴力在经过形式化、社会化的改造后,其攻击性得以软化,暴力变得容易被接受,比如,子弹、血腥的场景经过特技等手段处理后,其侵害性倾向被隐匿了一部分。又如,在美国的一些电影中,施暴者代表正义却蒙受冤屈,这种人物关系的设置也软化了暴力行为的侵略性。另一种情况是比较直接地展现暴力过程以及血腥效果,渲染暴力的感官刺激性,这种倾向在多种文化行为中都可以看到。 以上所述的两种暴力呈现方式审美价值不同,社会效果也不一样。 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导演那独特的个人风格以及世界观。在这方面吴宇森的作品的表现无疑是相当突出的。尽管他的所有作品都拥有强烈的商业片色彩,但与那种在商业行为中导演个人风格受到极大限制的情况相比,吴宇森的电影呈现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它的个人化色彩被渲染到了极限,吴宇森活脱脱就是个张扬的作者导演。 吴宇森于1948 年出生于广东省,后随家人移居香港。他的童年在生活的艰辛中一天天的捱过。一家大小居无定所,父亲染上痨病,家里一贫如洗。所幸在教会的帮助下,吴宇森才有机会读完中学。吴宇森的青年时代始终处于暴力和信仰两种力量的纠葛当中,因而这两种力量在后来也成为他的作品的重心,他是一名基督徒,在他身上有着基督教和中国古代侠义精神的双重影响,这一点无疑造就了他的影片的最主要气质。直到如今,具有古典侠士风范的杀手出现在教堂中的情景仍然是他的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场面。 1971 年吴宇森进入香港影业巨无霸——邵氏公司旗下,当时的香港电影正

吴宇森碟中谍外媒评价

吴宇森碟中谍外媒评价 引言 《碟中谍》系列电影是一部备受全球观众喜爱的动作冒险片,自1996年首部电影上映以来,该系列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标志性的品牌。其中,第二部电影《碟中谍2》由中国导演吴宇森执导,这也是他首次参与该系列的创作。本文将就吴宇森执导的《碟中谍2》在外媒中所获得的评价进行分析和总结。 1. 吴宇森的导演风格 吴宇森是享有盛誉的中国导演,他以其独特而华丽的视觉效果和精彩而紧凑的动作场面闻名于世。他在《碟中谍2》中运用了大量的特技和爆破场景,使整个电影充满了紧张刺激感。外媒对于吴宇森在电影制作方面的专业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称赞他对于动作镜头和节奏掌控的出色表现。 2. 故事情节 《碟中谍2》讲述了特工伊森·亨特(由汤姆·克鲁斯饰演)与其团队为了阻止一名疯狂科学家制造一种能引发全球灾难的生化武器而展开的冒险故事。外媒认为,吴宇森在故事情节上的把握非常出色,他成功地将紧张刺激的动作场面和人物情感融合在一起,并通过精心设计的转折点和高潮迭起的剧情使观众紧张兴奋。 3. 角色塑造 吴宇森对于角色的塑造也得到了外媒的赞赏。他通过细腻而深入的刻画,使每个角色都具有鲜明而立体的个性。尤其是对于主角伊森·亨特这一形象,吴宇森成功地将其塑造成一个既勇敢又富有智慧、机智幽默的特工形象。外媒认为,吴宇森在角色塑造方面做到了恰到好处,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投入到故事中。 4. 动作场面 《碟中谍2》是一部充满了大规模动作场面的电影,吴宇森在这方面的表现也得到了外媒的一致好评。他运用了大量的特技和爆破场景,制造了许多惊险刺激的动作镜头。外媒称赞吴宇森在动作场面的设计和拍摄上非常出色,他通过精心策划和精确掌控节奏,使得每一个动作场面都充满张力和视觉冲击力。 5. 视觉效果 吴宇森擅长运用华丽而独特的视觉效果来增强电影的冲击力。在《碟中谍2》中,他运用了许多特效和摄影技巧,营造出了一个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的世界。外媒对于吴宇森在视觉效果上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认为这些视觉效果不仅增加了电影的观赏性,还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导演吴宇森电影哲学专访稿2023

导演吴宇森电影哲学专访稿2023尊敬的读者,下面是导演吴宇森电影哲学专访稿,根据您的要求,我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以适当的格式进行写作,确保内容准确、整洁美观、语句通顺流畅。 导演吴宇森电影哲学专访稿2023 吴宇森导演,中国著名导演,享誉国际的电影大师。他的作品以其情感打动人心、剧情扣人心弦而闻名,而在他的作品背后,隐藏着对电影和生命的深刻思考。下面,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吴宇森导演,一起来听听他对电影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在吴宇森导演看来,电影是他与观众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是一种媒介,能够表达和传达导演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他认为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让观众思考、探索内心世界的方式。吴宇森导演的作品常常引发观众的共鸣,这是因为他在电影中注入了哲学的元素,通过影像的力量唤起观众内心的共鸣。 吴宇森导演表示,他一直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他认为人生就像电影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台词,自己的角色。人们通过电影可以窥视到不同人生的体验,感受到不同的情感。电影给予了人们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勇气和力量,帮助人们发现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感。吴宇森导演希望他的电影能够触动观众,让他们对生活产生思考,找到内心的力量。

在吴宇森导演的作品中,他经常探讨人性和命运的关系。他认为人 的价值在于面对命运时的选择和决定。他的电影中常常有一个普通人 成为英雄的故事,这是因为他相信每个人都有成为英雄的潜力。他的 电影以其独特的镜头语言和情感打动了观众,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对 人生的思考。 吴宇森导演也谈到了他对电影语言的追求。他认为电影是一种视觉 语言,通过影像和声音来传达导演的情感和思想。他注重影像的美感 和音乐的运用,希望通过这些元素来增强观众的情绪感受。他表示, 电影是一种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形式,通过电影,他可以创造 一个独特的世界,让观众进入其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体验。 吴宇森导演最后表示,他将继续坚持拍摄与生活息息相关、与观众 产生共鸣的电影。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出对生活和人性的理 解和思考。他认为电影是一种有力的媒介,能够引导观众去思考人生 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他相信电影可以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引导他 们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每一刻。 这次与吴宇森导演的专访,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对电影和生 命的独特看法。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思考和感悟的媒介。通过电影,吴宇森导演传达了他对生活和人性的独到观点,引发了观 众的共鸣和思考。相信在未来,他会继续创作出更多令人难以忘怀的 作品,为电影界增添更多的哲学光芒。 宝未完毕/

吴宇森好莱坞的华人导演之光

吴宇森好莱坞的华人导演之光吴宇森,一个名字在电影界闪耀的华人导演。他以其独特而富有风格的电影作品,征服了好莱坞,成为华人导演中的璀璨之星。本文将从吴宇森的成就、电影特色以及对华人电影创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吴宇森的成就 吴宇森出生于香港,从小就对电影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在香港电影圈打拼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导演经验,为自己日后在好莱坞站稳脚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第一部好莱坞电影作品《赌神》便大获成功,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和知名度,使他成为好莱坞华人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 吴宇森在好莱坞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商业上的成功,更是在电影创作上的突破。他不拘一格的创作风格,将东方文化和西方电影元素融合得恰到好处。他的作品常常具有高度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能够打动观众的心灵。他的电影作品《英雄本色》、《喋血街头》以及《无间道》等都成为了中国电影界的经典之作,为华人电影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崭新的形象。 二、电影特色 吴宇森的电影作品独具特色,他善于运用大胆而创新的镜头语言,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观赏感受。他擅长运用快速剪辑和动感摄影手法,

将电影打造成一个个精心设计的艺术品。他的作品常常注重人物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给观众带来深深的感动。 另外,吴宇森的电影中常常融入东方哲理和文化元素。他以东方的审美和艺术观念为基础,将其与西方的电影语言相结合,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影像风格。他的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场景和情节,如雨夜、飞檐走壁等,既展示了东方文化的神秘性,又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对华人电影创作的影响 吴宇森的成功在华人电影创作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的作品为华人导演在好莱坞赢得了更多的机会和认可,为他们的创作争得了更多的话语权。他以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改变了好莱坞对华人电影的刻板印象,为华人导演闯入国际电影市场开辟了道路。 吴宇森的作品也激发了更多的华人导演对于创作的勇气和激情。他的电影风格和创作理念给予他们启示和灵感,使他们能够勇于尝试新的创作方式,打破传统的限制。吴宇森的成功给华人电影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升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总之,吴宇森是位非常优秀的华人导演,他在好莱坞的贡献和成就不可磨灭。他的电影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于电影艺术的热爱。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华人导演争取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为他们树立了榜样。相信在他的引领下,华人电影将继续发光发热,为世界电影艺术增添新的色彩。

吴宇森的坚守阅读附答案

吴宇森的坚守 贺晓闽 我整理吴宇森先生历年导演的四十四部片单时,发现他出品的数量和心智的增长几乎同步。从1973年第一部影片《过客》开始,到1982年《八彩林亚珍》的近十年时间里,他拍了十多部讨好市场的喜剧片,却一直没有进入事业的拐点。其实,从教会学校走出来的吴宇森,最喜欢的是好莱坞的黑帮片、西部片以及黄金时期的歌舞片,这些电影的共同点是画面充满动感,故事跌宕起伏。而拍摄喜剧片,并不是他的追求,而且饱受争议。分析当年商业营销的影响,吴宇森慢慢明白,确定自我风格,才是对理念的一份坚持。 回到现实生活中,吴宇森的内心似乎被照进了光,光无法言说,但通过挽留,可以多留在心中,使作品的光影与情感的温度融合。四年之后,吴宇森决定进行一场冒险赌博,他选用了一群被称作票房毒药的男人,如周润发、张国荣等,执导了《英雄本色》。该片在徐克的帮助下大获成功。这次冒险是值得的,大投资、大制作、大场面,从此奠定了吴宇森暴力美学的电影风格,让他把多年来在影坛积郁已久的失意与强烈的表现力浸透到每一个画面,其酣畅如行云流水般的剪接,在今天看来也是无可挑剔的。这不仅成为他的人生丰碑,也成为香港的电影丰碑。那年吴宇森四十岁,正是一个男人的青壮年,生命的春天和事业的春天一起到来。 冒险未必就是实实在在的危险。它牵涉到人的认知模式,也牵涉到人的诸多观念,比如自信、决断。央视记者李小萌在《面对面》栏目中采访吴宇森时说,在《英雄本色》创作现场,吴宇森豪气毕现,他是进行了一场赌博,并且赢了,他和票房毒药的男人们征服了命运,相互迸发出了无比耀眼的光芒。我想说,证明自信的不仅需要实践,更需要时间。后来,吴宇森的影片让人们认识到,他的电影每次获得殊荣,都是内心历练的结果。他知道,达摩克里斯之剑依旧高悬头顶。 1989年的《喋血双雄》也是吴宇森的重要代表作。在影片中,他用极为自信的手法让暴力世界中弥漫出无法言语的浪漫,华丽而控制自如的镜头、精练的对白以及舞蹈般的枪战动作都令人为之倾倒。特别是片尾在教堂里的生死决战:烛光映出的圣母像,背影中掠过的白鸽,一对最不应成为朋友的生死之交,共同执行着自己心目中的正义。正如吴宇森所说:这是我最想用镜头来表达的东西,哲学式的电影,骑士般的角色,都是我心中的理想。如果说《喋血双雄》让吴宇森把握了好莱坞动作片的命脉,那么《变脸》则让吴宇森在片中找到了东西方世界共同崇尚的那种人道主义和家庭观念。这部被认为最具吴宇森风格的作品,同时也为吴宇森带来全美华裔艺术基金会颁发的最高荣誉金环奖,让他成为继李小龙、成龙之后,进入好莱坞的第三位华人明星。 吴宇森的电影好看,他所讲述的故事不远不近,有爱有恨。不管是功夫片还是谍战片,都可以明显感觉到他的表达,感觉到一个活生生的人,和他背负的真实生活。这些人里,有庞大机构里的大人物,也有机构压榨下的弱小者,还有为了某些利益冒险的暴力者、潜伏者。但这些人的故事,能让人产生共鸣,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家庭、亲情、变迁,一切都被结合在一起,那么自然而然,像我们身边的故事。所以他的粉丝中,白领、军官甚至科学工作者的比例明显上升,因为,这不仅是电影。(选自《人物传记》,有删改)

《赤壁》:作为历史剧的悖谬-精选文档

《赤壁》:作为历史剧的悖谬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正史记载极简,小说《三国演义》用了八回的篇幅,予以详细生动的铺叙。吴宇森导演的国产大片《赤壁》,以还原历史真相标榜,试图打造宏大叙事的史诗经典,但因为编导美学旨趣的价值悖乱,以及商业化运作模式的桎梏,得少失多,最终在颠覆经典的尝试中成为历史剧的借鉴。 一、对历史真相的重构与解构 《赤壁》体现了吴氏还原、再现历史的意图和努力,首先表现在周瑜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历史上的周瑜,是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的统帅,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形象事迹,《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云:“瑜长壮有姿貌”、“文武筹略,万人之英”。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称:“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电影以正史为主要接受客体,舍弃了民间叙事中的价值评判,渲染了周瑜赤壁之战的主角身份和历史光彩,成为电影重构历史真相最浓的一笔。此外,重现攻占杀伐的历史画卷,亦是还原历史之鹄的。电影发挥了吴氏“暴力美学”的特长,写实性地展现战争之残酷血腥,造成了极大的视觉震撼;又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有效发挥电影视听结合的符号特点,场面阔大,色彩炫然,富有意境和立体空间感。“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置身影院,令人恍如身历其境。再者,细部构思上也极力重构史

实:周瑜精通音律,便有为牧童调笛音、抚琴的镜头;出土文物有张飞笔迹,便设计张飞练书法的画面;刘备曾“贩履织席为业”(《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就虚构为关、张编草鞋的情形……吴导演为重建历史真相,可谓殚精竭虑。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对历史材料的占有不足,电影在重构历史真相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解构着历史。曹操南下,本来是因为在北方平定了袁绍、乌桓,要进一步实现其天下一统的雄心大志。电影却把赤壁之战的原因定位于“为了一个女人”――东吴美女小乔而起,这不能不是一个极大的失误,不只是好莱坞元素的作用,也是吴氏对历史真相缺乏应有尊重的结果。从人物塑造来说,周瑜之外,主要人物大都或多或少不符合历史原型。如曹操、孙权、刘备三方雄主,均没有展现出“雄”的一面:张丰毅饰演的曹操,皮笑肉不笑,“奸”有余而“雄”不足;张震饰演的孙权,片面发展了《三国演义》的一面,懦弱犹豫,了无雄主气概;尤勇版刘备更为平庸,除了为百姓抱孩子、为兄弟打草鞋,未见一丝雄主作为,全然不似《三国志》、《资治通鉴》屡屡称颂的英雄。其外,电影中处处可见的陌生化色调的搞笑尤是败笔,“我需要冷静一下”、“略懂”、“萌萌”、“匹女有责”之类,冲淡了受众的历史感受,破坏了剧本精心营建的历史氛围,此为国产商业大片一直以来难以摆脱的通病。 二、对《三国演义》的颠覆与皈依 《三国演义》在国人心中影响深远,电影则刻意转向正史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