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

海阔凭你跃,天高任你飞。愿你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1

《大河流域》

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充分利用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转换思维视角,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古代埃及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一大世界奇观。重难点重点: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遗存; 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为什么说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等折射出上古时代的阶级关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

1)、导入新课:利用课文导言中的狮身人面像的故事导入新课。

2)、出示学习目标:(教师解读)

1、学生了解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的文明特色,掌握三大流域文明的精髓。

2、大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

3、世界上的文明虽然各具特色但作为创造文明的人,却具有普遍的、共同的人性,以此培养学生树立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分钟左右)

1)显示自学提纲:

1、古埃及何时出现奴隶制小国?何时出现统一的国家?国王叫什么?陵墓又叫什么?公元前6世纪被哪国所灭?

2、“新月沃地”有两条河叫什么?什么人何时在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是谁统一了两河流域?并颁布了哪一法典?

3、古印度何时出现奴隶制小国?雅利安人进入后,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什么制度?每个等级名称叫什么?由哪些阶层组成?

4、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国?各有哪些文化遗存?

2)、按自学提纲自学。自学时,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指导学生自学,并适当点拨。

三.、合作探究,建构知识(15--20分钟)

1、组内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在组内互相交流。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质疑时提出,听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2、师生互探。对自学提纲中重点的内容及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展示、纠错和点拨。

3、教学内容:一、金字塔的国度利用多媒体手段,放映有关尼罗河风光、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的资料,让学生尽可能多角度地获得课本外的知识信息。

2组织学生讨论:利用课文的“动脑筋”,用多媒体打出讨论题:问题一: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问题二: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1.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点?

2.简单讲述两河流域人类文明的产生,着重向学生介绍苏美尔人的城市国家和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3教师重点从三方面讲述汉谟拉比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教师结合课本《古代印度》和插图《印度河流域的古城遗址》讲清古代印度地理范围,印度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并简述古印度文明的产生、发展。

2、种姓制度:教师讲授印度的种姓制度,组织学生讨论:

问题一: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四个等级是否是造物主用不同的

方式创造的? 问题二: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有什么区别?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对印度未来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4.课后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了世界三大文明古国的建立、发展以及它们的文化遗存。

5、学生熟记本课知识点:朗读或默记:3—5分钟

四、巩固新知,学会运用(13分钟)

1、教师多媒体出示训练题、提高题。学生当堂回答,及时巩固新知识。

2.布置课堂作业:《基础训练》第2课部分重点内容,学生当堂完成。

3、教师检查学生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自主学习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自主备课记录

自主备课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板书

设计第2课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金字塔的国度1.尼罗河的馈赠 2.金字塔与木乃伊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1.两河流域2.古巴比伦王国3. 《汉谟拉比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印度河、恒河流域2.雅利安人与种姓制度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2

《西方文明之源》

西方文明之源课时课时

(总第课时) 科任教师授课时间三维

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发展的基本线索,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衰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引导学生思考探

究,充分利用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转换思维视角,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古代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进程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重难点重点:斯巴达和雅典;全盛时期的雅典;罗马霸权的建立。

难点:斯巴达和雅典的区别;罗马和平。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

1)、导入新课:提问: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古代亚非文明发源于哪些地区?继亚非古代文明的兴起,西方(欧洲)也出现了古代文明,西方文明又是在哪里发源的呢?导入新课西方文明之源。

2)、出示学习目标:(教师解读)

1、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雅典的共和制度,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能力。

2、让学生搜集古希腊、古罗马的有关奴隶生活状况的材料,使他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民主生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无论是古希腊,还是古罗马,它们都采取了积极的对外交流政策,这是他们强大的重要因素,由此使学生对当前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分钟左右)

1)显示自学提纲:

1、希腊早期文明叫什么?由哪两个文明组成?距今多少年左右?

2、评价伯利克里?

3、罗马共和国成立于哪一年?为争夺地中海霸权,同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什么战争?何时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

4、罗马帝国何时建立?第一任皇帝是谁?哪一年分裂?哪一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它标志着什么历史结束了。

2)、按自学提纲自学。自学时,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指导学生自学,并适当点拨。

三.、合作探究,建构知识(15--20分钟)

1、组内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在组内互相交流。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质疑时提出,听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2、师生互探。对自学提纲中重点的内容及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展示、纠错和点拨。

3、教学内容:提问1:希腊文明以什么为中心?与亚非文明的中心有何不同?

(一) 雅典城邦的繁荣

1、雅典为何工商业发达?

2、雅典处于全盛时期是谁当政?

3、雅典处于全盛时期表现在哪些方面?

4、希腊为什么衰落?(斯巴达、雅典长期争霸)

(二) 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1、罗马共和国何时建立的?罗马共和国的行政长官称为什么?由什么样的人担任?

古罗马怎样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

罗马共和国是怎样被罗马帝国取代的?

罗马帝国延续了约五百年,与秦朝和西汉时期的中国一样,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帝国之一。

4.课后小结:通过学习了解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以及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5、学生熟记本课知识点:朗读或默记:3—5分钟

四、巩固新知,学会运用(13分钟)

1、教师多媒体出示训练题、提高题。学生当堂回答,及时巩固新知识。

2.布置课堂作业:《基础训练》第3课部分重点内容,学生当堂完成。

3、教师检查学生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自主学习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自主备课记录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3

西欧庄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欧庄园的管理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西欧庄园里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通过小组讨论,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接受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庄园的特点

教学难点: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农奴阿布拉黑的一天(片断)

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他驾着一队耕牛稳步行走,把土地梨成整齐的田垄、田沟。春光明媚,令人神清气爽,但阿布拉黑头脑中经常出现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会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

阿布拉黑脑海里也会浮现修道院长和其手下僧侣的形象,他们穿戴着干净的衬衣、衬裤、兜帽、长袜、暖袍和羊皮手套。僧侣每年都领取新衣服,而阿布拉黑却没有衣服可换,依旧穿着污迹斑斑的长上衣和绑腿,甚至它们破旧不堪。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西欧庄园》,走近西欧中世纪的庄园生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展示:《庄园图解示意图》

2.教师讲述:“典型的庄园”包括着一个农村和周围的田地。但是普通的庄园,并不如此整齐。较大的庄园往往包括着几个农村,小的庄园有的只占着一个农村的一部分。庄园的土地是封建领主所有,而直接生产者的农民通过各种地和形态,从封建领主的手中取得占用一部分土地的权利,进行个体生产。

3.学生自主学习: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在庄园里土地是如何划分的?

提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4.材料展示:

材料一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

材料二从日出劳动到日落,劳动的报酬十分微薄。他的家一般是简陋的小屋用糊了泥巴的篱笆建造的。地面就是泥土,从上面下来的雨和雪使泥地变得又湿又冷。农民在一只箱子里塞进些稻草当他的床铺。他的伙食粗糙而单调——不是黑面包就是褐色的面包。如果收成不好就挨饿。饿死的事情决不是没有听说过。他当然是文盲,而且是迷信和恐惧的牺牲品,也时常受到邪恶的领主管家的欺骗。他还要交很多的租税并服役,可以说,他是一个被蔑视、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可怜虫。

5.问题思考:材料二中农奴的生活说明了什么?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西欧庄园的性质。

提示:农奴依附于封建主,缺乏人身自由;自由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6.材料展示: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庄园主干活,庄园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庄园主干活。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7.问题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提示: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目标导学二:庄园法庭

1.材料展示:

材料一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

材料二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某人不按规定的价格卖酒,也要被罚款。

2.教师提问:

(1)材料反映了西欧庄园具有什么权?

提示:司法权。

(2)根据两则材料分析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是什么。

提示:罚金。

(3)材料中反映了哪些行为会受到法庭的制裁?

提示: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到庄园以外磨面粉、侵犯全体村民权益的行为等。

(4)西欧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习惯法或村法。

(5)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欧庄园法庭有什么作用?

提示: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也有利于维护佃户的权益,同时庄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三、课堂总结

正因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奇特的政治现象和自给自足的庄园奇景,构成了中世纪西欧文明的独特性。但历史辩证

法总是彰显着永恒的道理,当一种新制度建立的时候,却孕育了否定这个制度本身的新元素。

板书设计

1.兴起的时间、发展

2.性质: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

3.居民:佃户(自由农民和农奴)

4.领主与佃户的关系: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

5.庄园法庭:特点与作用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4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理解拜占庭帝国对中西方文化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设置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利用材料研究历史问题,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体会论从史出、辩证看待问题等历史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罗马法律,认识到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并且对古代西方社会和近代文明产生都有重要影响。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极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之后帝国不断扩张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若干年后,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西罗马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但后来却逐渐衰落、灭亡了,留给后人无限的感

慨及探索的空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走近这个曾极度繁荣的古老帝国,感受它的辉煌,了解它的衰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展示:《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

2.教师提问:拜占庭盛极一时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地理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继承和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东西文明交汇,互相影响。

3.教师讲述: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4.材料展示:《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5.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查士丁尼法典》的概况。《罗马民法大全》包含哪几部法律?

提示: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和《查士丁尼法典》。

6.问题思考: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提示:《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目标导学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展示:《拜占庭帝国的衰亡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2.教师提问:拜占庭皇帝为什么会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

结果怎样?

提示:原因——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结果——东征的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3.教师提问: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穷兵黩武,四处征讨,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外族势力入侵。

4.问题思考:从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教训?

提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我们坚信宽容开放的中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更加富强,未来的中国会更美好。

5.拜占庭帝国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三、课堂总结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许多不同种类、不同特点的文化,它们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当然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化是完美无缺的,所以要求我们有一种对待文明的正确态度,学会包容、吸收和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不断进步。

板书设计

1.《查士丁尼法典》:目的、内容、《罗马民法大全》的意义

2.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原因、时间、对文化的影响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5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

一、课程标准: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二、知识结构:

1、历史条件

客观:经济基础——具备了帝国主义的特征,生产社会化提高

政治形势——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一战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主观: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革命性一、课程标准: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二、知识结构:

1、历史条件

客观:经济基础——具备了帝国主义的特征,生产社会化提高

政治形势——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一战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主观: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革命性、战斗性强

领导条件——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同盟军——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支持革命

2、二月革命

时间:1917年3月

结果:-沙皇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革命准备

方针:《四月提纲》提出两种不同性质革命的过渡

策略:先提出和平夺权,后组织武装起义

准备:党中央会议决定武装起义

4、十月革命

起义: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

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结果:-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苏维埃政府

措施:对内——宣布平等,废除特权,收归国有,没收土地

对外——签订和约,退出一战

5、巩固政权

背景:国内——地主资产阶级的叛乱;

国外——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措施:军事——征兵制、组建红军,击溃白军;

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部国有;余粮征集;取消商贸;强制

劳动

6、历史意义

国际: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鼓舞推动国际共运和民解运动;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展示: 教师:1.通过听故事和观看图片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2.小调查:(1)请吃过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同学举手;(2)请你说出 你父母使用的手机品牌;(3)你喝过可口可乐吗? 学生: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 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正文内容和95页蓝字内容第一段思考经 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析材料,总结答案。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2.科学技术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3.二战后出现的民族独立国家要求在经济上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 足。 4、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生产力空前提高,生产社会化空前发展。(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的分析来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教师: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那么经济全球 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展示:材料一: 年代国际直接投资额年平均流量1970年--1974年128亿美元 1989年1900亿美元 材料二:20世纪末,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有六万多家。它们创造了全世界国 民生产总值的40%,贸易额的60%,对外投资的90%。它们能够根据各地的优势

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生产和销售。 材料三:世贸组织的英文缩写为WTO,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它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它是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日内瓦。世贸组织的宗旨是在通过市场开放非歧 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推动 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学生思考并归纳:经济全球 化的具体表现有:1.国际投资和 国际贸易迅速增长;2.跨国公司 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3.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教师:我国是什么时候加入世贸的?对于世贸你了解多少?我国还加入了什么经济组织? 学生:2001年,世贸是当今世界性的国际贸易 组织,有“经济中的联合国”的美誉。中国经 历了15年才加入世贸。我国还加入了亚太经合 组织。2014年11月10日至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 出谋划策:下面两位同学分别代表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他们两人办厂时遇到了各自的困难,你看怎样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A.男(发达国家):我们有技术和资金,可我们这里劳动力太贵,又缺乏资 源。 B.女(发展中国家):我们这里资源丰富,劳动力也多,可我们技术落后, 也缺乏资金。 学生:归纳:可以通过经济合作,实现资金、资源、技术、劳动力优势互补,使不同国家的经济共同发展。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优势直接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办厂;发展中国家也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招商引资,使丰富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提升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能解决具体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教师: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不可阻挡和抗拒的时代潮流。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卷入其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经济全球化呢? 第二篇章不可小觑的双刃宝剑----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展示:材料一: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如果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材料二:哥伦比亚前总统桑佩尔说:“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 “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了面包屑”。 材料三:如下图,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篇一: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课标要求 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把握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 2.能力:①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 ②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史实,使学生认识: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 2.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学习过程设计一、新时代的曙光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A、运用课件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4页“动脑筋”资料: B、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些都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3、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4、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 名称时间性质革命任务结果 1917年3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统治两个政权并存 1917年11月无产阶级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5、运用动态地图演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经过: A、.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B、起义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 C、起义胜利: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随即建立世界上第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主要史实: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基本事实。了解主要历史人物:玻利瓦尔、章西女王。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因果关系的基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教材有关插图和历史材料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和从历史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与扩张斗争的正义性和民族独立的合理性;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杰出影响和作用及其爱国主义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教学难点】 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和影响。 一、新课导入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中写道: 黄金和白银热/刻在剑柄上的十字/携带秘密武器的神回来了/像饿狼般贪婪黄金/波托西的光辉:白银的周期/西班牙人养牛,别人喝奶/骑士和马的分工/波托西的废墟,白银的时代/洒下鲜血和热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拉丁美洲处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

民统治之下。有句名言告诉我们:“有压迫就有反抗。”面对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和压迫,殖民地人民展开了怎样的反抗斗争呢?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和原因: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活动的概况,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16世纪至19世纪初的300年间,拉丁美洲殖民地形成了一个按血统划分阶层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社会。印第安人和黑人处于社会最底层,是殖民者役使的主要对象。 2.思考:殖民者到拉丁美洲后给拉丁美洲人民带来了什么?(生:掠夺财富并役使印第安人和黑人劳动。) 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和背景是什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①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②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玻利瓦尔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学生阅读第3页的“人物扫描”,了解玻利瓦尔。结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教师讲授南美独立战争的概况,引导学生分析南美独立战争的突出特点(时间长、范围广、南美国家联合作战等)。指导学生概括玻利瓦尔在南美独立战争中的主要贡献。 4.师简单介绍圣马丁: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他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拉美独立运动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分析,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①赶走西班牙、葡萄牙殖民主义者,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②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国家的格局;③鼓舞了殖民地人民。 目标导学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然后让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和知识拓展部分,了解英国东印度公司这个殖民据点。要求学生读资料要迅速,并善于归纳,读图要注意从细节中捕获有效信息。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如下: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对印度进行了更残酷的殖民掠夺和奴役,加紧了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印度人民和英国的民族矛盾尖锐,这是印度民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战场、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和二战的影响等知识点。通过对史料的研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史料的能力和分析历史事物原因、本质的能力。通过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教学及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及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二战的反思,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和平对于世界发展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认识到反法西斯的胜利,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斗争、浴血奋战的结果,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树立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莫斯科保卫战,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雅尔塔会议及二战的影响等。 【教学难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 一、新课导入 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了邪恶的轴心国集团,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对于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活动,英法等国的态度怎样呢?它们的态度造成什么后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和扩大的?带着这些疑问开始我们今天的课程。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教师提问: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后,第一个被德国吞并的国家是哪一个?学生:奥地利。教师:对于德国的侵略野心,英法等国的态度怎样呢?多媒体呈现慕尼黑会议相关图片,讲解绥靖政策。在英、法等国绥靖政策的纵容下,法西斯国家更加猖狂,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在所难免。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事件?学生: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2.多媒体呈现二战战场示意图,教师讲解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及太平洋战场等主要战场。课件呈现相关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了解“不列颠之战”(英国人民在新任首相丘吉尔的领导下,坚决抵抗,英空军不但没有被摧毁,反而在战斗中壮大起来)、莫斯科保卫战(苏联红军粉碎了希特勒的军队“天下无敌”的神话,使苏联人民和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受到了极大地鼓舞)、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日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在太平洋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范围扩大)等历史事件。 教师过渡:法西斯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敌人,英美等国先后放弃绥靖政策,加入到反法西斯行列中。为了共同的目的,被侵略的国家日益走向联合,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形成。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教师提问: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基础是什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有何作用、意义?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归纳: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要联合起来共同对敌,这是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基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终于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形成的标志: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意大利投降、诺曼底登陆等历史事件。强调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发生了瓦解,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变。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教师过渡:在德国法西斯接近灭亡、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安排战后和平和处理德国的政策等问题便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同时,日本法西斯还在继续进行顽抗,为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美英希望苏联尽早参加对日作战。为此,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决定召开一次国际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5篇)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2023 篇一 一、现状分析 历史思品学科只占中考分数50分,由于学业繁重,学生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主科上,弱化了学生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要想在这门学科上保证学业质量,我们首先要学会花时间下功夫,而且应该是尽可能花学生在校的时间,所以我们思考的是怎样去提高学生在校时间的学习效益,怎样做好有效教学环节中的细节落实? 二、目标定位 从目前各校联考成绩来看,我们社会学科有压力也有动力,压力是我们社会学科初三接班老师特别多,而学生对理科重视,放在社会学科上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少,基础又差。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我们联考第二,进步较大,但期末的成绩就排在联考第五,成绩起伏很大。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最后100多天时间达到最佳复习效果是我们备课组本学期重点工作。今年的中考目标定位:最低目标是超过市平均分,最高目标是联考学校第二水平。 三、计划安排 1、进度安排 本学期,初三历史备课组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完成三轮复习。 (1)1-10周第一轮复习。我们注重研究《考试说明》,认真组织上好每一节复习课,第一轮的复习要重视基础,扎实落实教学内容。复习的模式为:依据考点——回归课本——重点突破——当堂检测。重视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在校时间的学习效益,构建实效课堂。 (2)11-13周第二轮复习。第二轮复习要重视专题复习,加强题目的训练,尤其是选择题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导选择题致错误多。 (3)14-16周第三轮复习。第三轮复习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身边大事,感受社会发展变化是我们这门学科的方向和要求,也是命题必须遵循的原则。综观这几年中考试卷,社会时政热点与考点知识的结合点往往是中考命题的重点。而且思品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仅仅为了应考,就其本质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 海阔凭你跃,天高任你飞。愿你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1 《大河流域》 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充分利用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转换思维视角,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古代埃及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一大世界奇观。重难点重 点: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遗存; 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为什么说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等折射出上古时代的阶级关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 1)、导入新课:利用课文导言中的狮身人面像的故事导入新课。 2)、出示学习目标:(教师解读) 1、学生了解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的文明特色,掌握三大流域文明的精髓。 2、大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 3、世界上的文明虽然各具特色但作为创造文明的人,却具有普遍的、共同的人性,以此培养学生树立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分钟左右) 1)显示自学提纲: 1、古埃及何时出现奴隶制小国何时出现统一的国家国王叫什么陵墓又叫什么公元前6世纪被哪国所灭

2、“新月沃地”有两条河叫什么什么人何时在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是谁统一了两河流域并颁布了哪一法典 3、古印度何时出现奴隶制小国雅利安人进入后,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什么制度每个等级名称叫什么由哪些阶层组成 4、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国各有哪些文化遗存 2)、按自学提纲自学。自学时,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指导学生自学,并适当点拨。 三.、合作探究,建构知识(15--20分钟) 1、组内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在组内互相交流。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质疑时提出,听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2、师生互探。对自学提纲中重点的内容及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展示、纠错和点拨。 3、教学内容:一、金字塔的国度利用多媒体手段,放映有关尼罗河风光、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的资料,让学生尽可能多角度地获得课本外的知识信息。 2组织学生讨论:利用课文的“动脑筋”,用多媒体打出讨论题: 问题一: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问题二: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1.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点 2.简单讲述两河流域人类文明的产生,着重向学生介绍苏美尔人的城市国家和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3教师重点从三方面讲述汉谟拉比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教师结合课本《古代印度》和插图《印度河流域的古城遗址》讲清古代印度地理范围,印度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并简述古印度文明的产生、发展。 2、种姓制度:教师讲授印度的种姓制度,组织学生讨论: 问题一: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四个等级是否是造物主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的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并掌握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目前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一超多强”。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继续实施其全球战略目标;美国利用“北约”,随意干涉他国事务,科索沃战争就是其中一例。 2.过程与方法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青少年应为维护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矛盾,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科索沃战争不仅对南联盟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到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矛盾,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科索沃战争不仅对南联盟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青少年应为维护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多极化趋势,同时对科索沃战争要有正确的认识。 【教学难点】 在于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以及如何评价“人道主义干涉”这一借口。 【教学方法】 讲述、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讨论 【课前准备】 PPT、课前预习

【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这两X图片: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普京和奥巴马的微笑,通过这两X图片,你能看出当时的两国关系有什么不同吗?生答。对,二战后,美苏之间有过尖锐的对抗,古巴导弹危机就是一个例子,当时世界笼罩在一片核战争阴云之下。冷战之后,美俄关系密切起来,两国的领导人又成了亲密的伙伴。90年代之后,美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学们请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 生回答: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师:对。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那么,世界政治格局将何去何从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二、新课学习 (一)一超多强 1、概念解析:什么是世界格局、两极、多极化趋势。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世界格局、两极、多极化趋势? 回答 (讲述)世界格局:是指一定时期内国际力量对比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或体系。 “极”是指综合实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两极”是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多极化”是指世界上出现了多极并存的发展趋势。 (提问)你知道两极格局中的“极”与多极化趋势中的“极”有什么不同吗? (回答)…… (讲述)①两极中的“极”是通过政治、军事实力来控制、操纵其他国家;而多极化中的“极”的主要凭借综合国力,对其他国家、地区乃至全球产生影响力和作用力。 ②两极格局中的“极”实际上是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而构成多极化中的“极”既有国家,也有国家集团。比方说中国是一极,是一个国家。欧盟也是多极化中的一极,而它却是一个国家集团。 2、(提问)二战之后世界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回答)两极格局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案 1955年4月,亚洲和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齐聚 印度尼西亚的___,召开了历史性的万隆会议。这次会议被认 为是亚非新型国际关系的开端,标志着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也被称为“第三世界”的雏形。___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 合作的十项原则,提出了亚非国家应当团结起来,共同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维护各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此外,___会议还提出了建立亚非文化交流中心的计划,以促进亚非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这些决议被称为“万隆精神”,对亚非国家的独立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非洲民族解放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进程和意义。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非洲国家 争取独立和自由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非洲各国人民奋起反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推翻了殖民统治,实现了独立和自由。这场运动的意义在于,它为非洲国家的独立和发展开

辟了新的道路,使非洲国家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同时也为其他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启示。 三、巴拿马运河区主权的收复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巴拿马人民如何收回巴拿马运河区主权。 巴拿马运河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航道,对于国际贸易和海军军事活动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巴拿马运河区一直被美国控制。直到1977年,___和___签署了《巴拿马运河条约》,规定从1999年12月31日开始,巴拿马将完全掌控巴拿马运河。这场收回主权的斗争,是巴拿马人民为自己的独立和主权而进行的艰苦斗争,也是反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一次胜利。 2)1959年,___领导的古巴革命获得胜利,实现了国家主权的独立。 3)古巴革命的成功激励了拉美其他国家的人民,推动了拉美解放运动的发展。 4)美国对古巴实行了长达60年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压力,但古巴人民一直坚持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精选6篇 篇一: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以“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主题专讲隋朝的历史。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繁盛一时”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本课实际上只讲了隋朝的“繁盛”;而“一时”,即二世而亡,只有留待下一课作为唐朝建立的背景去概述了。 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而隋文帝统治二十余年使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则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隋朝大运河,与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本课的难点有二个:一是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二、教法建议 1、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2、“隋朝的建立”可由教师讲述,但切勿补充过多史料。只要讲清当时北周的小皇帝年仅八岁,被封为隋国公的杨坚手握军政大权,又是小皇帝的外祖父,“隋代周”的发生就不难理解了。 3、讲述“隋朝的统一”,教师可制作一幅揭贴式地图,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 了解土地改的必要性;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法》的公布;了解土地改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的意义。指导学生____土地改的作用,培养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____问题的能力。一起看看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欢迎查阅!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土地改的必要性;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法》的公布;了解土地改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的意义。指导学生____土地改的作用,培养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____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如采访老人、查阅地方志、阅读乡土教材等,使其感受土地改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向学生推荐有关土地改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如:《暴风骤雨》等。引导学生从教师提供的图片、史料、数据中,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土地改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____,为即将进行的建设准备了条件。认识中国农民在20(请自填)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____的领导下实现了,激发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前课,指出在抗美援朝的同时,党中央在新____(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除外)领导农民完成了土地制度改。 调查访问成果汇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法》的公布 教师简要补充此前____进行的土地改的情况。 小组讨论: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不改行吗 学生课前搜索、适当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法》的部分条款。 放映一段有关土地改的纪录片。 简单阅读了解小字内容。 土地改的意义 探究____:土地改有什么意义 ____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 敬爱的毛主席: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亚非拉的奋起

(1)战后亚洲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 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从历史上 看,二战前,除日本以外的亚洲诸国, 都成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半殖民 地。由于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剥削 和奴役,它们具有要求民族独立解放 的共同愿望。其次,二战前及二战中, 日本帝国主义乘机对东亚和东南亚进 行疯狂侵略,被侵略地区的人民纷纷 拿起武器,进行武装斗争,抗击侵略 者。这对战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 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二战结束,一 些国家抓住日本投降后殖民统治崩溃 的短暂时机,迅速掀起了争取独立的 运动。但是,英、法、荷、美等帝国 主义却卷土重来,妄图恢复殖民统治。 这样,民族解放运动也就不可避免了, 它迅速从东亚、东南亚、南亚,扩展 到西亚。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印巴 分治。 (2)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印度是如何 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曾经发生国 哪些著名的反英斗争? (3)谁领导印度人民实现了独立? (4)众所周知,英属印度殖民地不单 单包括现在的印度,还至少包括现在 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地,那为什么 英属印度殖民地最终没有形成一个统 一的国家,而是陷入分裂? 印巴分别独立,但是在克什米尔 归属问题上,双方争执不下,几度用 英国“印巴分治”的提出。战争来解决。在印巴分治过程中,克 什米尔土邦的归属问题没有得到解 决。印巴之间的矛盾并未解决,克什 米尔的归属仍是不时诱发地区冲突的 悬案。印巴矛盾与冲突,成为南亚地 区和平的最大障碍。当然,在和平与 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题后,印巴缓和

逐渐成为主流,虽然最终和解为期尚远,但毕竟双方的关系开始趋于和解。(展示板书:2、印度经济的发展) 印度独立后的经济发展的情况: (展示板书:3、亚洲其他地区的独立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为亚洲新兴民族国家发展民族经济铺平了道路。但是,亚洲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最先起飞的是新加坡、韩国。 师:就在亚洲国家纷纷独立,并走上发展道路的同时,非洲地区也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1、二战后非洲掀起民族独立浪潮) 师:非洲,资源丰富,战略地理位置重要,一向是欧美列强争夺的对象。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殖民灾难最早可以上溯到什么时候?此后,可恶的欧洲殖某某义强盗从事过哪些令人发指的罪恶活动?苏伊士运河在战略、经济、交通方面有何重要地位? 师:二战结束后,非洲地区也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潮:从50年代到60年代,有39国获得独立;70~80年代,有9国获独立;90年代纳米比亚独立,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取得最终胜利。 展示板书:2、非洲民族独立的四个阶段) 师:非洲独立运动,大致经历了一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二战结束学生阅读课文回答:工农业有了巨大发展,科技领域的成就卓著。 苏伊士运河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苏伊士运河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之处,于1869年11月17日向国际运输开放,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无船闸运河,可昼夜通航,具有极高的交通与战略地位。它的通航,大大缩短了世界贸易运输的航程。如从沙特吉达港到黑海康斯坦察港之间绕好望角的距离是18 943千米,而经过苏伊士运河仅2 732千米,节约了约86%的航程;从荷兰鹿特丹到日本东京,经苏伊士运河,也可比经好望角节约23%的航程。苏伊士运河位于当今世界的天然油库中东附近,连接着红海和波斯湾沿岸港口,扼欧洲通向印度和东南亚及东亚地区港口等航线,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2023年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新人教

初三(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旳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教学目旳 1.基础知识: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旳爆发和胜利;人民委员会旳建立;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旳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旳斗争。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旳史实,使学生认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旳对旳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旳主线保证。②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旳史实,使学生认识:革命政权旳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旳。 3.能力培养:①总结1923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旳困难,培养学生旳概括能力。②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旳原因,培养学生旳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旳准备,十月革命旳历史意义。 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旳原因,十月革命旳历史意义。 教学措施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一次大战旳后果是什么?

(讲授新课)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旳转折点,是世界现代史旳开端。从1923年十月革命到目前旳历史为世界现代史。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理解这一人类历史上重大事件旳基本状况。(板书课题) 一、新时代旳曙光(板书) 1.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在什么状况下进行旳呢?是在一次大战过程中,俄国二月革命后。俄国人民为何要进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获得旳成果是什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局面呢?人民革命旳规定,革命旳目旳到达了吗?为何? 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俄国人民迫切规定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旳愿望并没有实现。没实现旳原因刚刚同学已经回答了,这就是掌权旳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他们为了自身旳利益,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旳机会,因此不顾人民旳规定,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在这种状况下,布尔什维克党怎样领导人民继续斗争,是迫切需要处理旳问题。全党、全体劳感人民都热切期望着伟大领袖列宁旳归来。 2.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旳胜利(板书) 1917年4月16日,长期流亡国外旳列宁回到了首都彼得格勒。成千上万旳工人、士兵和革命群众争先恐后地奔赴车站,欢迎自己爱戴旳领袖。请大家看插图《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从这张图

(完整版)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教案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大多数国家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 努力;分析苏联解体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一一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实 力对比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撰写新闻评论,培养关心时事的良好习惯,并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观点来观察和分析时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矛盾,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经济实力决定各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我们要抓住时机,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教学重点: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教学难点: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以及国际新秩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苏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而且影响了世界局势。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不 复存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究竟有哪几极”?对世界产生了哪些新的影响? 二、讲授新课: (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冷战结束后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提示: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时,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活动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 2启发学生思考:威胁世界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提示: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恐怖活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3.南斯拉夫、伊拉克战争战争结局如何?造成了哪些恶劣影响? 提示:结局: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被迫接受和平协议,南联盟军队撤离科索沃,科索 沃自治等问题由联合国解决。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 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物质损失、环境破坏和人员伤亡。其间,北约战机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 南联盟大使馆,导致3名记者死亡、多人受伤和馆舍的毁坏,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评价:北约的战争行动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实际上却以其非人道的行为导致了一场人道主义灾难。北约这次战争行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 理会的授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在国际关系史上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因此受到世界舆论的广泛批评。 4•美国为什么要提出“人权高于主权”?这种观点和行动对世界已经造成哪些危害? 提示:美国的意图:所谓“人权高于主权”,是美国的人权原则高于别国的主权。它的实质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干涉他国内政的借口,同时也是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实施霸权主 义,推行其全球战略目标,最终实现“美国统治下的和平”的途径。危害:在“人权高于主权”幌子下发动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使得美国朝着它的全球战略目标迈进了一步,却给相关地区造成极大损害,世界多极化趋势发生曲折,联合国的作用遭到削弱,联合国在

春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整体构思 1.课标要求 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2.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理解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经济全球化 的概念 史论结合,分析、认 识全球化是生产力发 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1)通过研读材料,认识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培养学 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全球化的具 体内容 WTO、跨国公司在全球 化中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的利、 弊 中国政府如何应对经 济全球化 (2)通过虚拟“大山的一天”,体验全球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加深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3)通过辩论,用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形成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

教材分析 二战以后,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平与发展的发展趋势,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国际分工的加强、跨国公司的增加、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等,是其重要体现。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有利有弊。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面对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趋利避害。 本课分为两目。第一目: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阐述了二战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原因。第二目: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分析了经济全球化造成的正、反两方面影响,以及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处理方法:虚拟一个全球化人物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全球化”的影响。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文字材料、图片资料等,运用材料教学法,让学生在感知经济“全球化”无处不在、全方位影响我们生活的同时,力求使学生初步学会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 难点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处理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法展示形象直观的图片表格、列举现实案例、补充材料,化解难点法等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变生疏为熟悉,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把生活中的经历与本课知识学习自然融合,加深理解。 2.问题教学法:提出与本课关键知识点紧密联系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材料分析法:材料既是基础知识,又是典型史料,具有丰富的、现实的、可拓展的广阔空间。精选材料,扎实基础,选择少而精的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本课程课时有限性与内容广泛性的矛盾。 板书设计 设计一: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 ⎧原因⎩⎪⎨⎪ ⎧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各国国情不同,要求在经济上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表现⎩⎪⎨⎪ ⎧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额迅速增长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跨国公司影响增大,国际分工不断加强影响⎩⎪⎨⎪⎧利(机遇)⎩⎪⎨⎪⎧有利于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 有利于促进出口、引进资金和技术 有利于改善国内经济结构有利于企业直接面临国际竞争,促进经济发展弊(挑战)⎩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进一步增加国际经济风险 )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第20课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教案_27

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一、设计思路 设计意图 第六单元的主题是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单元导言框中提到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两级格局被打破,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局部动荡频繁发生。 关于联合国是怎样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通过对第19课纳米比亚独立大事记的解读,认识到联合国对纳米比亚独立起到的作用是极大地推动纳米比亚问题和平解决,避免了流血冲突,给纳米比亚人民带去和平。通过全新视角解读纳米比亚独立运动,掌握联合国的主要机构、宗旨及作用。 关于世界贸易组织这一部分的内容,用香蕉引发的争执这一案例帮助学生了解世贸组织的规则,用“游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学生在思、寻、悟的过程中,提高建构知识的能力。 本课确立了在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这一主题下,联合国为国际和平与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而成立,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这一教学线索。 二、课标要求 1.内容要点:联合国的宗旨、主要机构;联合国的作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2.认知提示:了解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与影响。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联合国与国际安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两部分内容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联。联合国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安全,稳定的国际环境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需要通过谈判、磋商来解决重大国际问题。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的和平发展。 四、学情分析 从思维特征来看,初中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关于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图片资料、文献资料、视频资料十分丰富,我将充分选取相关资源,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联合国的建立、主要机构及作用;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掌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纳米比亚大事记的分析,理解联合国为维护和平与安全作出的贡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联合国是避免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的和平发展。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增强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