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倒水莲
黄花倒水莲研究进展

m e n t a n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P . f a / / a x . Ke y w o r d s : P o l y g a l a f a l l a x H e ms l ; t i s s u e c u l t u r e ; c o mp o n e n t . e x t r a c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d o i :1 0 .3 9 6 9 / j .i s s n .1 0 0 3 — 5 7 1 0 .2 0 1 4 .0 5 .0 2 1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P o l y g a l a f a l l a x He ms l
黄花倒水莲 ( P o l y g a l a f a l l a x H e ms 1 ) 是 远 志 科 远 志属 的植 物 ,又称 黄花 参 、黄花 吊水莲 、观 音 串等 ,一般 生长 在海拔 4 0 0 m 以上 的区域 ,主要 分
黄花倒 水 莲研 究 进展
费希 同 ,唐军荣 , 巨苗苗 ,林 源 ,李 斌 ,辛培尧
毛竹林下不同坡位种植黄花倒水莲生长效果分析

毛竹林下不同坡位种植黄花倒水莲生长效果分析廖灿斌(清流县嵩口林业站福建清流365300)摘要:采用2年生黄花倒水莲裸根苗在毛竹林下进行种植生长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坡位对黄花倒水莲生长的影响极为显著,以下坡的生长量最高。
其中:下坡的平均成活率、高度、地径各项生长指标分别达98.7%、130.2cm、1.54cm。
黄花倒水莲的这3项生长指标的高低顺序依次为下坡>中坡>上坡。
关键词:林下种植;坡位;黄花倒水莲;生长效果中图分类号:S56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0)04-0085-02黄花倒水莲又名鸡仔树、黄花大远志、黄花参等,是远志科远志属下灌木或小乔木,是我国特有物种,喜生于山坡疏林下或沟谷丛林的环境中,在土层疏松肥沃且深厚、保湿性较好的壤土中生长较好,干旱和贫瘠的土壤上则生长不良。
黄花倒水莲属于珍稀中药材,其根或茎、叶,入药具有补虚健脾、散瘀通络的功效,对劳倦乏力、小儿疳积、脾虚水肿、风湿痹痛、腰痛、跌打损伤等有治疗作用,被民间称为“南方人参”[1-3]。
近年来,在黄花倒水莲的相关研究方面已有一些报道,在杉木、阔叶树林、针阔混交林林下进行黄花倒水莲生长量的影响种植比较试验[4-10],但尚未见不同坡位林冠下种植黄花倒水莲的生长量比较试验报道。
因此,在2018-2019年两年内,该研究以毛竹林下不同坡位作为种植生长效果比较试验的因子,得出的结论比较显著。
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选在福建省清流县嵩口镇邱寨村的毛竹林,坐落于18林班8大班4小班、22林班1大班4小班。
试验地理坐标位为北纬26°10′40″~26°10′45″,东经116°58′41″~116°58′54″,海拔350~470m,坡度22°~30°,坡向为东北,土壤以红壤土为主,立地质量为Ⅲ级,面积26.7hm2。
2材料与方法2.1试验材料采用选择无病虫害、健壮的黄花倒水莲2年生裸根苗栽植,平均苗高31cm,平均地径0.5cm。
药用植物黄花倒水莲的研究进展

Vol.23 No.1January 2021总第23卷257期2021年1月大众科技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药用植物黄花倒水莲的研究进展余忻锦】吴秋!I 簣耿依珂I 杨洋2(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0;2.广西高发传染病中西医结合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0)【摘 要】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Hemsl, PFH )是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民族中草药。
近年来对其的研究较多,研究 的内容也逐渐地深入全面,主要包括化学成分的种类、部分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对在各个系统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临床 应用及其效果的研究。
且在很多民族药理学研究中发现其针对部分疾病临床治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文章总结近20年来对黄花倒水莲的研究成果,并对其化学成分、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 一综述。
【关键词】黄花倒水莲;中草药;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151(2021)01-0040-04Research Progress of Medicinal Plant Polygala Fallax HemslAbstract: Polygala fallax hemsl (PFH)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a long history.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many researches on it, and the research contents are gradually in-depth and comprehensive, mainly including the type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the extraction methods of some chemical components,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mechanisms in various systems,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effects. And in many ethnic pharmacology studies, it is found that it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some diseases, and has great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valu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p olygala fallax hemsl in recent 20 years, 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technology, quality control metho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polygala fallax hems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research progress引言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 Hemsl, PFH)是一种应用 历史悠久的民间药物。
民族植物黄花倒水莲研究进展

民族植物黄花倒水莲研究进展万丽;唐辉;刘宝玉;颜小捷;苏秀丽;王琳【期刊名称】《广西科学院学报》【年(卷),期】2022(38)4【摘要】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 Hemsl.)是中国特有的远志科(Polygalaceae)远志属(Polygala)植物,是壮、瑶、苗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药材和食材。
全株可入药,其根、茎、叶和花中都含有多种药用成分,主要药用成分有皂苷类、酮类、糖类和酚类等,具有调血脂、抗衰老、抗损伤、抑制细胞增殖、缓解梅尼埃病(MD)、保护胃黏膜、抗炎、抗病毒、增强免疫等作用,可治病后体虚、腰膝酸痛、子宫下垂、月经不调、急/慢性肝炎及创伤性损伤等症。
本文从黄花倒水莲的野生资源分布、人工栽培、化学成分、药理功效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系统分析,为今后保护与利用黄花倒水莲资源提供便利。
黄花倒水莲目前处于濒危状态,但其利用价值尚未得到充分挖掘。
未来应采取多项措施保护黄花倒水莲野生资源,发掘更多关于黄花倒水莲应用的研究,重点关注确定其有效成分、药理功效及观赏价值,为合理保护与利用黄花倒水莲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总页数】9页(P319-327)【作者】万丽;唐辉;刘宝玉;颜小捷;苏秀丽;王琳【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药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功能物质研究与资源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19【相关文献】1.药用植物黄花倒水莲研究进展2.木本药用植物黄花倒水莲生长季节裸根苗移栽试验3.药用植物黄花倒水莲组培苗移栽试验4.黄花倒水莲药理研究进展5.药用植物黄花倒水莲的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客家菜 倒吊黄花根兔肉汤【精品做菜教程】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黄花倒水莲原生态栽培技术

农林牧渔20 农家科技基金项目: 2016年广西农业科技项目“黄花倒水莲仿生栽培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任务书编号:Z201626)黄花倒水莲原生态栽培技术陆仁胜1梁昌林2蔡桂华2 韦桂木3 余 鸿3(1.平瑶山源林下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 广西贺州546800;2.贺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指导站 广西贺州542899; 3.昭平县农业局 广西贺州546800)摘 要:总结黄花倒水莲的播种和扦插育苗、林下原生态栽培技术,采收和初加工方法;对影响黄花倒水莲生长较大的苗木和土地、光照等环境因素进行探讨。
关键词:黄花倒水莲 繁殖 生态栽培黄花倒水莲 ( Polygala fallax Hemsl. ) 又名黄花参、鸡仔树、吊吊黄、黄花吊水莲、观音串、黄花大远志, 属远志科远志属植物[1]。
主要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喜荫,生长于林冠下、林缘路边等。
主要以根茎入药,叶片及花也有药用价值,具有滋补筋骨、补气血、散瘀消肿、舒筋活络、去风祛湿、止痛功效 [2],在中医领域应用广泛。
目前黄花倒水莲资源来源主要依靠野生,由于黄花倒水莲药用价值高,更因早被民间所认知,市场需求量大,而野生资源有限,民间采挖严重,导致黄花倒水莲资源严重短缺。
自2009年以来,在广西昭平县文竹镇七冲村,开展了黄花倒水莲枝条扦插、种子播种育苗及移栽种植等实用技术研究。
根据黄花倒水莲的生境要求,成功摸索出一套育苗和把苗木套种在阔叶林下进行原生态种植的栽培技术,并推广应用。
截至2017年春,该村已种植53.5hm 2,并向社会提供苗木400多万株。
1.繁殖方法 黄花倒水莲的常规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两种,以种子繁殖为主。
1.1 苗圃地选择 苗圃地宜选择向阳,排水条件良好,土质疏松的地块,用遮阳率75%左右的遮阳网搭建遮阴棚,棚高1.8-2.2m ,搭阴棚遮阴能有效提高产苗量和促进苗木生长[3]。
或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潮湿、荫蔽的常绿阔叶林下坡地进行育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花倒水莲
黄花倒水莲为远志科植物Polygala fallax Hemsl.的根或全株,别名:黄花参、观音串。
主产于广西,福建、江西、湖南、广东、贵州、云南等地有分布。
生长于海拔300~1600m的山谷林下、水旁荫湿处。
高1~3米,属灌木或小乔木;根粗壮,肉质,多分枝,表皮淡黄色;茎灰色,具浅灰色斑点;枝圆柱形,灰绿色,密被短柔毛。
单叶互生;叶柄长9~14mm,叶膜质,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至钝圆,全缘,主脉在上表面凹陷。
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两性,萼片5,早落,均具缘毛;花瓣3枚,纯黄色;雄蕊8枚,花药卵形;子房压扁,圆形,具缘毛,基部具环状花盘。
蒴果阔倒心形至圆形,绿黄色。
种子圆形,棕黑色至黑色,密被白色短柔毛,近种脐端具一顶端突起的种阜。
花期5~8月,果期8~12月。
黄花倒水莲有补气血,强筋骨,通筋络等功效。
临床主要用于产后、病后体弱、妇科疾病、腰肌劳损、急、慢性肝炎等的治疗,是广西民间少数民族常用药,民间广泛使用黄花倒水莲熬制滋补靓汤。
现代研究发现:黄花倒水莲含有皂苷、多糖、shan酮、有机酸和氨基酸等多种成分,主要有抗乙肝病毒、抗应激、抗过氧化脂质、抗衰老、提高免疫力、调脂、调节心肌功能、及活血、抗炎等作用。
制药企业、提取企业、研究机构大量使用黄花倒水莲作为原料,提取有效成分,研发生产药品,如:黄花参舒肝茶、舒脂苷片等已投入临床应用。
目前黄花倒水莲均依靠野生,民间不重视资源保护,野生资源蕴藏量逐年减少,货源零散。
民间食用、成方制剂、企业制药用量成倍增长,而各大药市的上市量不足,使黄花倒水莲成为近年来市场的畅销品,全国各大药市价格不断上扬,现已升至20元/kg。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人工栽培尚未开展,市场即将出现空缺,价格将继续上扬。
目前,我公司已筛选出生物学综合性状优异的黄花倒水莲单株,以其茎尖作为外植体,成功培育出黄花倒水莲组培苗,遗传稳定性好、生长势旺、移栽成活率高,药材形成产量快,有效成分含量高,是规模化种植的首选种苗,规模化种植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分析:黄花倒水莲可采收全株,仅以种植三年每株最少可产药材1.0kg计算,亩产可达1800kg以上。
产地收购价12元/kg,亩产值可达21600元以上。
每亩成本费用如下:土地租金150元,翻耕整地100元,石灰150公斤40元,农家肥3000公斤450元,有机磷肥200公斤100元,杀虫、防病50元,种苗费3600元,施肥、种植、锄草、采收等人工费500元,其他费用100元,三年合计总投资5090元。
纯收入达16510元/亩,经济效益显著。
种苗规格:有多张叶片,健康无病斑,苗芽头健壮、长势旺盛,根系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