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须总黄酮提取的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黄酮素提取的开题报告

黄酮素提取的开题报告

黄酮素提取的开题报告黄酮素提取的开题报告引言:黄酮素是一类天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癌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黄酮素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黄酮素提取的方法和应用前景。

一、黄酮素的提取方法1. 传统提取方法传统的黄酮素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浸提法、水蒸气蒸馏法和溶剂提取法。

浸提法是将植物材料浸泡在溶剂中,使黄酮素溶解于溶剂中,然后通过蒸发溶剂得到黄酮素。

水蒸气蒸馏法是将植物材料与水一起加热,黄酮素随水蒸气蒸发出来,再通过冷凝得到黄酮素。

溶剂提取法则是利用溶剂将黄酮素从植物材料中提取出来。

2. 新型提取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提出了一些新型的黄酮素提取方法,如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和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超声波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和热效应,使黄酮素从植物材料中释放出来。

微波辅助提取法则是利用微波的加热效应,使黄酮素从植物材料中快速溶解出来。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性能,将黄酮素从植物材料中提取出来。

二、黄酮素的应用前景1. 医药领域黄酮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在医药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黄酮素可以作为药物的原料,用于制备抗氧化剂、抗炎剂和抗癌药物等。

此外,黄酮素还可以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等。

2. 食品领域黄酮素在食品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抗氧化性能,黄酮素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延长食品的保鲜期。

此外,黄酮素还可以用于制备功能性食品,如抗衰老食品、美容食品和减肥食品等。

3. 化妆品领域黄酮素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的特性,因此在化妆品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黄酮素可以用于制备抗衰老化妆品,减缓皮肤老化的过程。

此外,黄酮素还可以用于制备抗炎化妆品,缓解皮肤炎症和过敏反应。

结论:黄酮素作为一类天然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传统的黄酮素提取方法已经被新型的提取方法所取代,新型提取方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

总黄酮提取的开题报告

总黄酮提取的开题报告

总黄酮提取的开题报告总黄酮提取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总黄酮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尤其是蔬菜、水果和豆类中。

研究表明,总黄酮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种生理活性,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提取和研究总黄酮成为了当前的热点课题之一。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总黄酮提取方法,并对提取得到的总黄酮进行分离纯化和生物活性评价,为总黄酮的应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三、研究方法1. 样品收集与处理:选择富含总黄酮的植物材料,如柑橘皮、苦荞茶等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样品收集和处理。

2. 总黄酮提取方法的优化: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酶法提取、水热法提取等不同方法进行总黄酮的提取,通过比较提取效果和成本,确定最佳的提取方法。

3. 总黄酮的分离纯化:采用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提取得到的总黄酮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总黄酮样品。

4. 总黄酮的生物活性评价:通过体外实验,评价总黄酮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探究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四、研究意义1. 提供总黄酮提取技术:通过对总黄酮提取方法的优化,提供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总黄酮提取技术,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 探索总黄酮的生物活性:通过对总黄酮的生物活性评价,揭示其在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为总黄酮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 促进食品安全与健康:总黄酮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其应用于食品工业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性,对促进食品安全与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五、研究计划1. 样品收集与处理:选择柑橘皮、苦荞茶等植物材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样品的收集和处理,包括干燥、粉碎等步骤。

2. 总黄酮提取方法的优化: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酶法提取、水热法提取等不同方法进行总黄酮的提取,通过比较提取效果和成本,确定最佳的提取方法。

3. 总黄酮的分离纯化:采用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提取得到的总黄酮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总黄酮样品。

黄酮素提取的开题报告

黄酮素提取的开题报告

黄酮素提取的开题报告黄酮素提取的开题报告摘要:黄酮素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本研究旨在探索黄酮素的提取方法,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我们将深入探讨黄酮素的提取工艺、提取效率、生物活性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1. 引言黄酮素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被广泛分布于植物中。

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目前,黄酮素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溶剂提取、超声波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等。

2. 黄酮素的提取工艺2.1 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是最常用的黄酮素提取方法之一。

通过选择适当的溶剂,将植物材料浸泡于溶剂中,然后进行浸提和浓缩,最终得到黄酮素。

常用的溶剂包括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

溶剂提取法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但提取效率较低。

2.2 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是一种利用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将黄酮素从植物材料中释放出来的方法。

超声波具有高频振动和剧烈的液体剪切作用,能够破坏细胞壁,加速黄酮素的释放。

超声波提取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时间短的优点,但对设备要求较高。

2.3 微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是利用微波辐射加热植物材料,使其内部产生热效应,从而促进黄酮素的释放。

微波辅助提取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时间短、对环境友好的特点,但对设备的选择和操作要求较高。

3. 黄酮素的提取效率黄酮素的提取效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植物材料的种类、提取方法、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

不同的提取方法对黄酮素的提取效率有不同的影响。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优化提取工艺,提高黄酮素的提取效率。

4. 黄酮素的生物活性黄酮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等。

这些生物活性使得黄酮素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研究黄酮素的生物活性,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5. 黄酮素的应用前景黄酮素在医药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等。

酶解法提取玉米须中总黄酮工艺的优化

酶解法提取玉米须中总黄酮工艺的优化

酶解法提取玉米须中总黄酮工艺的优化摘要:以乙醇溶液为提取剂,采用纤维素酶酶解的方法从玉米(Zea mays)须中提取总黄酮。

设计单因素试验分析了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乙醇体积分数和料液比等6个因素对玉米须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总黄酮提取的工艺条件。

结果表明,酶法提取玉米须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每5.0 g干燥的玉米须粉末中加入3.0 g纤维素酶、酶解温度45.00 ℃、酶解时间149.1 min、pH 4.49、体积分数30%的乙醇溶液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20(m∶V,g/mL),此条件下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率可达0.837%。

关键词:玉米(Zea mays)须;总黄酮;纤维素酶;响应面法玉米须是玉米(Zea mays)干燥的花柱和柱头,也被称为玉蜀黍蕊、棒子毛等,是玉米的下脚料。

中国的玉米产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每年收获玉米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玉米须。

然而目前仅有少量玉米须被用作传统的中药材,大部分被白白丢弃。

玉米须在环境中长期堆放会滋生大量有害的生物,如霉菌、螨类等。

对玉米须进行有效的处理,在实现生物资源有效利用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医学上认为玉米须具有显著的利尿、降血糖[1]、抑菌[2]、降压、增强免疫、抗癌的功效[3],既有明显的药用价值,又具备一定的食疗特征[4]。

研究人员已经从玉米须中分离鉴定出了黄酮类、苷类、甾类、生物碱、糖类、有机酸、挥发油、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多种活性物质[5]。

本试验使用酶解法提取玉米须中的总黄酮,并设计单因素试验考察了酶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H、乙醇溶液体积分数和料液比等因素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最大限度地保持黄酮的稳定性并提高黄酮的得率,为玉米须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玉米须为常规型甜玉米花柱头,购买于华中农业大学校门口的集贸市场。

玉米须中黄酮含量测定

玉米须中黄酮含量测定

实验四玉米须中黄酮的提取、鉴别与含量测定(设计性实验)【前言】:本文以玉米须为原料,并以60%的乙醇为提取剂,分别采用常规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和微波提取法对玉米须中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利用HCl-Zn粉氧化还原显色反应和铝盐络合显色反应,鉴定了黄酮的存在,以芦丁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成线性方程,试样最大吸光波长为510 nm,在此波长下,利用分光光度计,采用NaNO2-AlCl3比色法进行比色,测定玉米须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得常规、超声、微波三种提取方法的黄酮得率分别为1.781%、1.738%、1.775%,并对各工艺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在不同要求下,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黄酮的工业化提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目的为充分利用玉米须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探讨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方法。

方法采用纯物理的工艺流程过程和分光光度法从玉米须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

结果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6.45%,回收率为97.9%,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

结论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化学变化及污染,是提取玉米须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玉米须,黄酮,分离提取,含量测定,吸光度一、目的与要求通过对玉米须中黄酮和多糖的分步提取、鉴别和含量测定,掌握天然产物的提取、鉴别和含量测定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少数(如黄酮苷类)为无定形粉末。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黄色,其颜色的深浅与其是否具有交叉共扼体系、助色团的多少有关,一般具有交叉共轭体系的黄酮类化合物(如黄酮、黄酮醇、查耳酮)多呈黄色或颜色较深,而不含有交叉共轭体系的黄酮类化合物(如二氢黄酮、二氢查耳酮、异黄酮)多为无色或颜色较浅。

黄酮类化合物在紫外光下一般具有荧光,荧光的颜色与分子的结构有关。

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度因其结构及存在的状态(苷或苷元、单糖苷、双糖苷或三糖苷)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一般的游离黄酮苷元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腈等有机溶剂及稀碱中。

总黄酮提取开题报告

总黄酮提取开题报告

总黄酮提取开题报告本文讨论的是综黄酮的提取,综黄酮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化合物,并且有许多临床应用。

本文将就综黄酮的分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研究不同的提取技术对综黄酮的收率和纯度的影响以及这些技术的经济效益。

本文的目的是比较不同的提取技术,以选择最有效、最低成本的技术。

关键词:综合黄酮,提取,收率,纯度,技术Introduction综黄酮(flavonols)是一类天然的植物化合物,它们是植物体内的色素和抗氧化剂,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

因此,综黄酮在食品、药物和其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综黄酮的提取和纯化成为了当前研究中的重要热点,特别是综黄酮的提取技术的研究。

综黄酮的提取方法通常分为有机溶剂提取法和非有机溶剂提取法。

有机溶剂提取法利用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醋酸等,从样品中提取综黄酮,但是这种方法在提纯综黄酮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非有机溶剂提取法也被称为水溶性提纯,它利用水溶性综黄酮,可以有效提纯综黄酮,但是提纯率很低。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综黄酮提取的技术发展。

为了更好地利用综黄酮的价值,获得高品质、高纯度、高收率的综黄酮,本文将对综黄酮的提取技术进行研究,研究不同的技术对综黄酮的收率和纯度的影响以及这些技术的经济效益。

Materials and Methods本文将探讨和比较有机溶剂提取法和非有机溶剂提取法,以选择有利于综黄酮提取的最佳方法。

(1)有机溶剂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利用有机溶剂提取综黄酮,有机溶剂一般包括乙醇、丙酮、醋酸等,本实验采用乙醇溶剂提取。

(2)非有机溶剂提取法:非有机溶剂提取法利用水溶性溶剂提取综合黄酮,本实验采用水溶性提取,即采用水溶性综合黄酮。

Results本文通过有机溶剂提取法和非有机溶剂提取法,对综黄酮进行提取,所得结果如下:表1:综黄酮提取的结果技术率(%)度(%)有机溶剂提取 55.0 63.5非有机溶剂提取 40.0 70.0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有机溶剂提取的收率较高,纯度较低,而非有机溶剂提取的收率较低,纯度较高。

玉米须总黄酮提取的开题报告

玉米须总黄酮提取的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玉米须多糖和皂苷提取The Extraction of Stigma maydis 学生姓名:冯苏学号 0707040017 专业:生物科学(师范)指导教师:丁红秀完成时间: 2009-8-3生命科学学院二○一○年八月玉米须多糖和皂苷提取The Extraction of Stigma maydis一、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1.1论文研究背景(依据)玉米须为禾本科玉属植物玉米地花柱和柱头,内含有大量有效成分,如矿物质、黄酮类、糖类、皂苷、挥发性化学物质、天然维生素E、有机酸等。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材标准》1985版(一部)收录的常用药材品种之一。

民间常用于药茶、药膳中,作为唐念冰、高血压的辅助治疗药物。

现代药理研究也正式证实玉米须有降血糖,抗癌、抑菌、增强免疫功能、利尿、降血压等功效。

从玉米须中提取的多糖和皂苷具有多种功效,并且具有安全无毒无副作用的优点备受研究关注。

在我国玉米地种植面积非常的广,所以原材料也非常的丰富。

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提取玉米须多糖的方法有热水提醇沉法、酶法提取、超声提取、酶2超声联合提取、。

而其中的酶法提取对提取的温度控制相当严格,加大了工作的难度,不利于大量生产,而超声提取对仪器设备要求较高,但是产量却不高,不易于企业投产使用。

此次试验采取的是热水提醇沉发提取多糖,这种方法成本低,工艺简单,无添加有毒溶剂,产品产率高。

(这些内容中可以把相关研究人员所做的工作概述进去)提取皂苷的方法有打孔吸附树脂技术、微波提取技术、超声波振荡辅助技术、色谱技术、泡沫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加热回流提取法。

虽然以上各大技术在各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个技术投入量和成本都非常高,此次试验根据皂苷溶于热乙醇的特性,结合多糖的提取技术,充分利用试验资源,采取的是热乙醇提取技术。

并用正交法对两种物质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以上及后面内容中各论述的文献来源请标注。

玉米须中黄酮的提取 、鉴别与含量测定

玉米须中黄酮的提取 、鉴别与含量测定

吉林化工学院综合与设计性化学实验实验类型:设计实验题目:玉米须中黄酮的提取、鉴别与含量测定班级:化工0801学号:08110119姓名:张迪实验日期:2010.12.1实验题目:玉米须中黄酮的提取、鉴别与含量测定一、前言:玉米须Zeamays.L为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玉米的花柱和柱头,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挥发油、皂苷、生物碱、黄酮类、多聚戊糖、尿囊素、有机酸等。

其味淡、性平,有利尿、泄热、平肝、利胆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肾炎、胆结石、糖尿病、黄疸、麻疹、乳糜血尿、血崩等症[1]。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玉米有显着的利尿、降血糖、抑菌、降压、增强免疫、抗癌等功效。

玉米须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全国各地均广泛栽培玉米,因此,作为玉米副产品的玉米须的资源十分丰富,但对它的开发利用非常有限,仅少量入药外,大部分被白白丢弃,鉴于玉米须既有明显的药理价值,又具备一定的食疗特征,进行工业化开发利用前景相当广阔[2]。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大类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在界中最常见的是黄酮和黄酮醇,其它包括双氢黄(醇)、异黄酮、双黄酮、黄烷醇、查尔酮、橙酮、花色苷及新黄酮类等。

天然来源的生物黄酮分子量小,能被人体迅速吸收,能通过血脑屏障,能进入脂肪组织,进而体现出如下功能:消除疲劳、保护血管、防动脉硬化、扩张毛细血管、疏通微循环、活化大脑及其他脏器细胞的功能、抗脂肪氧化、抗衰老。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炎镇痛、免疫调节、降血糖、骨质疏松、抑菌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等作用[3~5]。

近年来,世界上掀起了植物药开发的热潮,植物药以其天然低毒的特点倍受青睐,而黄酮类化合物以其广泛的药理作用引人瞩目,本文实验结果表明,玉米须中含有较为丰富的黄酮。

因此,玉米须值得综合利用加强资源开发。

二、实验目的通过对玉米须中黄酮分步提取、鉴别和含量测定,掌握天然产物的提取、鉴别和含量测定的方法。

三、实验原理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少数(如黄酮苷类)为无定形粉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玉米须多糖和皂苷提取The Extraction of Stigma maydis 学生姓名:冯苏学号 0707040017 专业:生物科学(师范)指导教师:丁红秀完成时间: 2009-8-3生命科学学院二○一○年八月玉米须多糖和皂苷提取The Extraction of Stigma maydis一、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1.1论文研究背景(依据)玉米须为禾本科玉属植物玉米地花柱和柱头,内含有大量有效成分,如矿物质、黄酮类、糖类、皂苷、挥发性化学物质、天然维生素E、有机酸等。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材标准》1985版(一部)收录的常用药材品种之一。

民间常用于药茶、药膳中,作为唐念冰、高血压的辅助治疗药物。

现代药理研究也正式证实玉米须有降血糖,抗癌、抑菌、增强免疫功能、利尿、降血压等功效。

从玉米须中提取的多糖和皂苷具有多种功效,并且具有安全无毒无副作用的优点备受研究关注。

在我国玉米地种植面积非常的广,所以原材料也非常的丰富。

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提取玉米须多糖的方法有热水提醇沉法、酶法提取、超声提取、酶2超声联合提取、。

而其中的酶法提取对提取的温度控制相当严格,加大了工作的难度,不利于大量生产,而超声提取对仪器设备要求较高,但是产量却不高,不易于企业投产使用。

此次试验采取的是热水提醇沉发提取多糖,这种方法成本低,工艺简单,无添加有毒溶剂,产品产率高。

(这些内容中可以把相关研究人员所做的工作概述进去)提取皂苷的方法有打孔吸附树脂技术、微波提取技术、超声波振荡辅助技术、色谱技术、泡沫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加热回流提取法。

虽然以上各大技术在各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个技术投入量和成本都非常高,此次试验根据皂苷溶于热乙醇的特性,结合多糖的提取技术,充分利用试验资源,采取的是热乙醇提取技术。

并用正交法对两种物质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以上及后面内容中各论述的文献来源请标注。

语言流畅性、错别字请好好修改)1.2相关国内外的研究现状20世纪20年代起,基于玉米须的临床作用,国内外学者对其化学成分开始大量研究。

科学研究已经确认多糖类物质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包括抗肿瘤、免疫、降血糖和抗病毒等,且无毒副作用,在保健食品的开发应用上前景广阔。

现在国际上多糖研究以日本、美国、德国等处于领先地位。

美国的食品药品管理局确认其安全、无毒,其提取物所制药品为非处方药。

我国多糖的研究起步较晚,对于日常食品中多糖的研究相对较少。

(国内外学者对玉米须化学成分相关研究究竟有哪些,要在这部分内容中表现出来,并注明参考文献出处)我国的《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当代中医药典籍中均有有关玉米须药用价值的记载,我国医学认为玉米须性平、味甘,具有利尿泄热等功效,课用于治疗肾炎、胆结石、糖尿病等症。

国内外在玉米须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中,对多糖和黄酮提取工艺的论文比较多,而有关皂苷提取技术的文献相对较少,特别是玉米须中的皂苷的提取更是稀缺。

很多的提取多糖的同时把皂苷成分完全舍弃。

导致其他成分的大量流失。

但是有更加的成熟的技术后玉米须多糖和皂苷将会在我国有更大的应用前景,首先,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为2350万平方千米(我国国士面积也不过960万平方千米?),玉米产量居世界第二,估算玉米须的产量为750万t以上。

为玉米须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充分的原材料。

其次,超声波等物理性一起已经发展成熟,为生物研究提供了更加精密的实验仪器。

使得研究朝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最后,生物研究领域异军突起,在我国近20年来,涌现出了大批的生物领域精英,为生物研究提供充实的基础。

因此,玉米须的有效成分的应用将会大量的通企业的形式大面积的提取生产。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目的:实验设计沸水浸提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乙醇温度四个关键单因子因素的影响对多糖和皂苷提取量的对比研究,得出提取最佳条件。

意义:通过各单因子的研究,再用正交法得出最佳优化工艺。

为其他科研提供可靠有效的实验数据和方法。

并且据此撰写毕业论文。

二、项目的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内容:采用水浸提法提取玉米须中的多糖,热水的效果要比冷水浸提的效果好,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提高提取率增大,这是由于在热作用下,玉米须的组织更容易松散,从而使细胞内的多糖更容易浸提出来。

热作用还使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加快了传质运动,使细胞内的多糖更容易浸出。

新鲜玉米须处理除杂,在烘箱内80℃烘干后取出,研磨成粉末状,储存在大烧杯,用保鲜膜封口,密闭保存备用。

取20g研磨粉末于烧杯中加热水浸提若干时间,过滤,取滤液,浓缩。

加入热乙醇直到无晶体析出,抽滤,所得滤液加入蒸馏水,冷却后,逐滴加入乙醚-丙酮(1:1)混合物,摇匀后析出沉淀物为皂苷,继续滴加乙醚可得到较纯的皂苷,用香草醛-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皂苷含量;所得滤渣继续加乙醇沉淀8h后在离心机5000r/min离心5分钟后弃上清液并在沉淀中加入无水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交替洗涤沉淀,过滤得到的滤渣放在表面皿中在烘箱中80℃烘干后即为较纯多糖,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最佳浸提工艺条件的确定。

三、实验方案3.1 主要实验材料新鲜玉米须(干玉米须)3.2 实验试剂乙醇乙醚丙酮乙酸乙酯标准葡萄糖溶液苯酚香草醛-冰醋酸溶液高氯酸皂苷D对照品3.3实验仪器与设备烘箱研钵烧杯电子天平漏斗玻璃棒滤纸酒精灯抽滤器离心机表面皿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50ml容量瓶 50ml比色管移液管3.4:实试验方法和步骤(实验方法的参考出处请标注,,从你所写的内容来看,你是打算多糖与皂甙一步提取然后再分离测定对吧,那么具体的提取方法及工艺流程请详细写出来,到底是水提还是醇提?请与前面统一,后面的乙醇浓度及温度与提取本身应无关系,乙醇应该是在分离纯化时候用到的对吧?如果是这样,你所做的内容应该包括提取工艺和分离工艺两个方面,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作,你可能要考虑清楚,我建议分离部分你只要参考别人的方法用确定的乙醇浓度及加热温度做即可,实验方法工艺也按照这个思路来进行修改)(1)玉米须皂苷的提取(2)皂苷浓度测定标准曲线制定:吸取皂苷D对照品溶液1、1.5、2、2.5、3、3.5ml水浴挥干,加入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0.2ml,高氯酸0.8ml,摇匀,与70℃水浴加热15min,取出,冰浴5min,再加5ml冰醋酸,在395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并绘制标准曲线(3)玉米须多糖的提取(3)多糖浓度测定标准曲线制定:葡萄糖在105℃干燥2h,称取干燥后的葡萄糖加水溶解至50ml容量瓶中作为液。

取1、2、3、4、5、6、7ml贮备液与50ml比色管中,加水至刻度线,分别吸取上述溶液0.2ml至于10ml试管中,加入60%苯酚溶液0.4ml,混合均匀与40℃水浴30min后在490nm波长下测定各自的吸光度并且绘制标准曲线(3)热水浸提单因素试验,确定水提法的最佳浸提工艺条件。

3.2.1 沸水浸提时间的影响设计五组时间分别为3h、6h、9h、12h、15h3.2.2 料液比的影响设计提取液与玉米须的倍数关系为12X、14X、16X、18X、20X3.2.3 乙醇浓度的影响乙醇浓度为59%、60%、70%、80%、90%3.2.4 热乙醇加热温度的影响加热温度梯度为40℃、50℃、60℃、70℃、80℃3.2.4 正交试验结果与讨论3.2.5 得出结论四、可行性分析本实验设计根据多糖和皂苷都是溶于热水,并且皂苷是在低浓度乙醇溶液或者是热乙醇溶液中可溶,而多糖在乙醇-水溶液中会析出结晶。

并参阅大量的参考文献,确定实验方案。

五、论文研究过程计划及时间安排2010-7-4~2010-7-25 收集资料及查阅相关文献2010-7-28~2010-8-1 撰写开题报告2010-8-1~2010-8-5 准备实验材料及药品2010-8-9~2010-8-31 实施实验数据整理2010-9-1~2010-10-31 论文撰写(这部分要按学院规定的统一进度来写)六、毕业论文(设计)提纲(1).中英文题目(2).中文摘要与关键词(3).英文摘要(4).引言(5).材料与方法(6).实验过程(7).结果及分析(8).小结与讨论(9).参考文献(10).致谢!参考文献[1]赵春桂,王玲.玉米的营养与药用价值概述.河北中医学院学报,1996,11(3):34-36[2] 韩萍李,海燕侯,长希. 玉米须的化学成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现代农业科技,2009,18:17-21[3] 朱旭,邱智东. 玉米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2):183-184[4] 叶盛英,高文远. 中药玉米须研究进展. 中成药.2008,30(5):745-747[5] 王元清, 严建业, 陈志文等. 均匀设计优选玉米须中总黄酮和多糖的水提工艺. FO0D&MACHINERY.2010,26(2)[6] 王元清,严建业,陈晓莉等. 壳聚糖用于玉米须水提液的纯化工艺研究. 北方园艺.2010,(7):40-42[7]王在贵,刘朝良,吴晓峰等. 可溶性玉米须多糖的提取与纯化. 中国饲料.2010,9:33-35[8] 金丽梅,刘伟,汤一哲等. 水提醇沉法玉米须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7,19(5):62-66[9] 李春阳,李波,赵永春等. 玉米须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4):54-55[10]李坦,申野,吕刚等. 玉米须蚕茧总皂苷提取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9(4):331-333[11]赵文竹,于志鹏,于一丁等. 玉米须多糖的研究进展.食品科学.2010,31(11):289-292[12] US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Weight control drug products forover the counter human use, certain active ingredients[J]. Fed Regist,1991, 56(153): 37792.[13] THULASI G P, CHERUPALLY K K N, JANARDHANAN K K. Polysaccharides isolated from Ganoderma lucidum occurring in southernparts of India, protects radiation induced damages both in vitro andin vivo[J].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 2008, 26: 80-85.[14] YANG Bao, JIANG Yueming, ZHAO Mouming, et 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purified from longan (Dimocarpuslongan Lour.) fruit pericarp[J]. Food Chemistry, 2009, 115: 609-614.[15] 魏静娜, 林强, 朱宏吉. 玉米须多糖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中药材.2007,30(1):92-94[16] 应奇才, 华启洪, 蔡玲斐等. 玉米须多糖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6,27(4):233-234[17] 刘娟,杨光,韩晓强. 玉米须多糖提取及其含量测定方法. HEILONGJIANG MEDICINE AND PHARMACY.2009,28(5):9-10[18] 罗泳林,丘丹萍,唐燕青等. 白鹤藤总皂苷提取条件蹬优化. 化工技术与开发.2010,39(1):4-9[19] 谭伟,戴建辉,熊勇等. 滇重楼皂苷提取及含量测定.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9(2):127-129[20] 王治宝, 李焕芬, 边永玲等. 葛花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2):30-32[21] 鄢紫红,郑可利,王铮敏. 黄花倒水莲中远志皂苷提取工艺.[22] 许敏,高英,李卫民. 麦冬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临床医药实践.2010,19(5B):596-597[23] 李少亮. 天然甾体皂苷的提取分离现状. 辽宁化工.2010,39(4):428-443[24] 黄素梅,王敬文,杜孟浩等. 黄素梅,王敬文,杜孟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54-356[25] 孙启芬, 张宇, 张云杰等. 优选黄芪皂苷的提取工艺.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32(4):24-25[26] 刘凤艳, 张二勇, 周波等. 皂苷提取分离新技术研究进展辽宁化工.2009,38(1):60-62[27] 兰洁, 杨明, 马家骅. 重楼提取工艺的研究. 中草药.2006,37(6):871-872[28]兰洁,杨明,王瑾. 重楼皂苷的两种分离工艺及其联用效果的比较.华西药学杂志. 2()o8.23(6):672 6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