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东蒙山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

合集下载

乡村振兴村庄名单临沂

乡村振兴村庄名单临沂

乡村振兴村庄名单临沂乡村振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

临沂作为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农村发展。

下面是临沂市乡村振兴的村庄名单。

1. 沂蒙村:位于沂南县蒙山。

以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闻名。

沂蒙村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将自然风光、农耕文化与乡村生活有机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

2. 牛集村:位于莒南县。

这个小村庄以养牛业而闻名。

通过推动现代农牧业发展,牛集村发展了特色养殖、乳制品加工等产业,提高了农民收入,也为农村人口留在村里创造了更多机会。

3. 草庙子村:位于费县。

这个村庄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了乡村旅游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如农家乐、农产品深加工等。

村民通过创办民宿,提供特色农产品和体验农家生活的服务,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4. 高峪村:位于平邑县。

这个村庄以具有百年历史的茶叶种植和加工业而著名。

通过引进现代茶叶加工技术,高峪村的茶叶产品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也为村民提供了丰厚的收入。

5. 坞存村:位于沂水县。

这个村庄发展了以鲜食花卉为主的花卉产业。

村民通过种植各类花卉,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农村生活方式,并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将花卉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全球的市场。

6. 龙桥村:位于苍山县。

这个村庄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

龙桥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

同时,村庄也积极发展土特产加工业,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力。

7. 李七庄村:位于沂源县。

这个村庄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打造了一个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示范乡村。

村民通过创办自己的农家乐、土特产销售等业态,提高了农民收入,也为乡村的发展赢得了口碑。

以上是临沂市乡村振兴的一些典型村庄名单。

这些村庄通过发展农业农村产业,整合资源,创新经营模式,积极推动乡村振兴。

希望未来临沂市更多的乡村能够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为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添新动力。

临沂市全域旅游+产业体系规划(2018-2025)

临沂市全域旅游+产业体系规划(2018-2025)

临沂市全域旅游+产业体系规划(2018-2025)在临沂市层面,组织专业人员围绕旅游业与农业、林业、工业以及其他服务业,编制产业融合发展规划,促进旅游业与国民经济融合发展,使得农业围绕旅游提升、工业借助旅游擦亮品牌、林业联合旅游保育、文化联姻旅游做大、商贸融合旅游延伸、体育融合旅游做旺、城镇结合旅游做靓,提高各产业,特别是整个城市的融合程度,开放程度。

第一节加快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一、创新“旅游业+农业”的深度融合根据本地农业资源特色,把观光、休闲、农业、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发展蔬菜瓜果种植、培育、采摘等一体化的休闲农业产品,开发集休闲、观光、教育、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二、实现旅游扶贫与富民相结合以临沂市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为背景,以山水环境和高品质农产品资源为开发重点,充分发挥本区的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积极对接“乡村旅游高地”的发展定位,站在“培育山东旅游第三极”的高度,努力创新整合旅游资源,突出乡村性,以标准为引领,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认真落实乡村旅游扶贫行动方案,加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交通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支持力度。

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建立沂蒙乡村优质农副土特产品名录,推动贫困村在临近景区景点、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立乡村旅游采购点。

坚持精准施策,推动“农旅对接”,推广景区包村、旅行社包户、酒店包人等村企结对帮扶旅游扶贫模式,鼓励星级酒店优化采购建档立卡贫困村(户)生产的农业副土特产品,促进扶贫减困工作。

三、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国有林场等项目建设为核心,打造集旅游观光、避暑度假、休闲养生、寻奇探险等独具原生态特色旅游景点,开发原始森林探险游、避暑森林生态游、森林体育游、森林养生游、湿地休闲度假游、“森林人家”体验游等旅游产品。

同时,紧紧依托林业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拓宽了林业发展空间,探索出一条林下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唱戏的成功之路,形成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旅游、湿地旅游等多种经济形态,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丰收。

临沂爬山景点

临沂爬山景点

临沂爬山景点
标题:临沂爬山景点大全——尽享山水之美
临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素有“鲁南明珠”之称,境内山脉连绵,自然景观丰富,是户外运动爱好者和旅游休闲者的理想去处。

这里拥有众多著名的爬山景点,每一座山都有其独特的风光与历史人文底蕴,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几个代表性的临沂爬山景点。

1. 蒙山国家森林公园
蒙山作为临沂最高的山峰,被誉为“岱宗之亚”,以其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

在这里,您可以攀登至山顶,欣赏到云雾缭绕、层峦叠嶂的壮丽景象,同时还能游览世界最大的天然寿星石像以及蒙山康谷温泉等特色景点。

2. 沂蒙山风景区
沂蒙山风景区涵盖了沂山、蒙山等多个子景区,其中尤以天蒙山最为著名。

这里有世界最长人行悬索桥——沂蒙山银座天蒙山玻璃桥,以及鬼斧神工的“鹰窝峰”等自然奇观,让您在登山过程中体验惊险刺激的同时,也能饱览秀美山川。

3.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及孟良崮森林公园
孟良崮不仅是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更是一处集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于一体的爬山胜地。

攀登山顶,不仅可以瞻仰先烈事迹,还可以领略到沂蒙山区特有的地貌风貌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4. 九间棚旅游区
九间棚位于临沂平邑县,这里的九间棚村曾因艰苦奋斗精神闻名全国。

如今,九间棚周边已发展为一处融合红色教育、乡村旅游和爬山健身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游客可在此登高望远,感受老区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综上所述,临沂的爬山景点不仅自然风光旖旎,而且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寻求挑战的户外运动爱好者,还是寻找静谧之地的旅行者,都能在临沂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山野乐趣。

让我们一起走进临沂,亲身体验这座城市的山川魅力吧!。

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0.25•【字号】鲁政发〔2021〕17号•【施行日期】2021.10.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淄博、潍坊、济宁、泰安、日照、临沂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现将《关于新时代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2021年10月25日关于新时代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支持新时代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让沂蒙革命老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大产粮大县奖励,整建制开展吨粮镇、吨粮县建设,“十四五”粮食产能稳定在80亿斤以上。

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分解全省建设任务时,优先满足老区需求;开展郯城、莒县、泗水等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试点,“十四五”末建成高标准农田650万亩,打造省级区域性粮食安全应急保障基地。

加快鲁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临沂农作物品种资源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加快推进以生产托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分解全省任务时,优先满足老区需求;大力推广沂源西里镇果业托管典型经验。

建设沂水、蒙阴、临朐、沂源等中草药种植示范区,创建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将临沂打造成长三角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商务厅、省供销社分工负责)2.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实施农村地区规模化集中供水、农村电网改造提升、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等工程,推进临沂市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创建,支持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省级试点。

蒙山旅游资源评价

蒙山旅游资源评价

蒙山旅游资源评价
曹光杰
【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蒙山自然风光壮美,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景观具有一定的独
特性;景区气候适宜,环境容量大;根据定量分析,蒙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达到了一级标准;蒙山达到了国家AAA级旅游区标准.
【总页数】2页(P58-59)
【作者】曹光杰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系,山东,临沂,276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99
【相关文献】
1.地质景观旅游资源评价研究——以安县生物礁旅游资源评价为例 [J], 杨剑;冯卉;施蓉
2.山东蒙山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探讨 [J], 曹光杰
3.层次分析法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以济南旅游资源评价为例 [J], 李树德;董宪牢
4.在经济大潮中辟出一片新天地——记蒙山县新农村建设人才何兴朝、朱伟强——记蒙山县新农村建设人才何兴朝、朱伟强——记蒙山县新农村建设人才何兴朝、朱伟强 [J], 关新
5.蒙山"冰川遗迹"辨识中的逻辑谬误分析——以"山东蒙山冰川遗迹的类型、特征和年代"一文为例 [J], 王乃昂; 于昕冉; 庄立超; 张文佳; 郭子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蒙主要景点介绍

天蒙主要景点介绍

天蒙主要景区景点介绍2011年12月18日,鲁商集团与费县人民政府签订了蒙山天蒙旅游区正式合作开发协议,拟投资50亿元,按5A级旅游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准,将天蒙旅游区建设成为集山地生态旅游、运动休闲旅游、民俗文化体验旅游、生态农业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区。

蒙山天蒙旅游区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东北部,总面积约240平方公里。

包括核心片区(96.08平方公里)、青山片区(16.65平方公里)及预留发展区(127.27平方公里)。

蒙山天蒙旅游区核心片区是蒙山天蒙旅游区开发重点区域,环境优美,资源丰富。

有蒙山第三高峰望海楼,天然氧仓、天然动植物园之称的塔山森林公园,世界知名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大青山战役纪念广场,蒙山区域内最大的水库石岚水库,明代建筑风格的道教名观玉皇庙,德式天主教堂华德胜山庄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几十处。

1、游步道项目:整个登山游步道长约12公里,起于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止于塔山森林公园门口,中间途径望海楼、玉皇宫、塔山、葫芦崖等景点,针对不同地段设置不同材料的登山游步道和观景游憩空间,材料主要有石台阶、木栈道、玻璃栈道、悬空栈道,以及有地域特色的松针路等多种形式。

游步道沿线根据沂蒙文化内容设计一些节点。

2、北入口东夷文化广场:蒙山地区是东夷文化发源地之一,做足东夷文化会是天蒙景区异军突起的一个重大突破口,且东夷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源远,以此为背景有利于沂蒙山小调和整个山体资源的开发,也便于在文化产品设计中东夷元素的吸纳和融入,设计重点主要是东夷文字、图腾、纹饰和大舜相关内容。

3、南入口文化广场:主要是依托葫芦文化,打造葫芦潭水景观,正面是8米高的瀑布,一侧是景区的名称,另一侧是描写蒙山美景的诗词,唐朝时期的萧颍士(蒙山作)。

4、人行悬索桥:于2013年3月开工,建成之后将成为世界第一人行悬索桥,跨度约420米,现在世界第一长的是日本的九重梦大桥,跨度为390米。

沂蒙山景点介绍导游词3篇(最新篇)

沂蒙山景点介绍导游词3篇(最新篇)

沂蒙山景点介绍导游词3篇沂蒙山景点介绍导游词3篇沂蒙山是泰沂山脉的两个支系,指的是以沂山、蒙山为地质坐标的地理区域,1:沂蒙山景点介绍导游词蒙山国家森林公园,自1993年开发以来,先后投资近十亿元,本着先保护后开发,边保护边开发的原则,凭借典型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自然资源,荣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近百项行业认证和荣誉称号,现已成为沂蒙山旅游的核心主景区,沂蒙山区好风光的典型代表。

沂蒙山旅游区云蒙景区总面积5.5万亩,自然资源丰富多彩。

拥有野生动物:兽类10科15种,鸟类28科76种,植物100余科900余种,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有百里林海,天然课堂之称。

1999年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监测,景区内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854167个,为北京地区的195倍,居全国之首,为该中心有史以来测得的最高值。

被誉为天然氧吧、超洁净地区,成为中国最佳绿色健身旅游胜地。

蒙山丰富的自然资源,蕴育了浑厚的文化内涵,曾有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驻留蒙山,吟诵蒙山。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李白、杜甫同游蒙山留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等佳句,苏轼游蒙山诗曰: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云蒙漏泽春明代文字家公鼐作蒙山赋诵叹蒙山;还有民间典故、流传不胜枚举,秦砖汉瓦、古刹庙宇、碑碣石刻等遗存悠悠林立。

沂蒙山旅游区云蒙景区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以生态旅游为主题,逐步开发为全省乃至全国休闲度假、健身康体绿色旅游胜地。

景区累计投资3.2亿元,开发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和景点。

景区道路总长40余公里,形成了三纵二横的循环线路,建设公路10公里,石质台阶路3201X多级,木质步游道3990米,建在了201X0平方米的停车场,配备了20部观光旅游车,建设了长1200米的客运索道。

景区建有三星级宾馆2处,建设了旅游购物市场,开发了鹿苑、药园、鸟园、竹园、花园、大型石质牌楼等新景点,配套了森林冲锋车、森林漂流、森林索道、采摘园、药园、雨王庙、金刚门广场等民俗风情娱乐项目,完善了通讯、卫生、安全等设施。

乡村旅游发展与品牌建设课件(PPT 99页)

乡村旅游发展与品牌建设课件(PPT 99页)

岛上人家
海岛乡村游重在其独有性、特色性 和高度的参与性。重点要依托海岛优 势,以“世外仙境、悠闲海岛”慢生 活为方向,提升现有海岛游的品味、 层次和质量,发展海岛休闲、渔家度 假、海上垂钓,体验海上牧场收获的 快乐、参与水下鱼礁采摘的艰辛。
圣地人家
以曲阜为中心的鲁南地区向来有“孔孟之 乡、礼仪之邦”的称谓,自古以来成为中 国传统礼仪文化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域。立 足当地悠久的乡村传统文化,系统挖掘具 有独特习俗的乡村礼俗,打造“圣贤故里、 礼仪乡村”旅游产品,推出孔孟之乡过大 年、乡村国学课堂、田野论语、中秋赏月 之旅等产品。
• 景区依托型。打造出了“黄浦江源、 中国大竹海、昌硕故里、白茶飘香” 四条精品观光带,吸引无数游客观 光消费,购买农产品,带动了当地 土特产加工业的建设,乡村核桃、 新鲜蔬菜、白茶销量增加,拓宽了 农民增收渠道。
产品空间布局
• 生态度假型。打造“环灵峰山休闲 度假区、中国大竹海观光旅游区、 黄浦江源生态旅游区、昌硕故里文 化体验区、白茶飘香休闲农业观光 区、田园观光体验区”六个乡村旅 游精品区,追求生态养生,建设一 批“乡村度假别墅区”。
竹博园
• 文化创意型。各乡镇申报了70多个 旅游节庆活动:葵花节、孝文化节、
浪漫风情节、知青文化节、樱花 节……,建立了东部首座生态博物 馆,包括1个中心馆,12个专题生 态博物馆以及26个文化展示馆。
安吉生态博物馆
中南百草园
竹泉古村 ——一个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模式
旅游区规划理念
(一) 围绕“沂蒙竹乡、泉上古村”树立旅游区域 形象
深溪大石浪
龙王山农家乐
第二、丰富多元的乡村旅游产品 体系
安吉县根据自身资源潜质、环境和区 位优势,探索出4种乡村旅游产品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山东蒙山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山东蒙山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并就其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标签:蒙山旅游区乡村旅游山东临沂市1 山东蒙山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蒙山旅游区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蒙山区腹地,其主打的“好客沂蒙人家”乡村旅游是临沂市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区内现有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省级旅游强乡镇1个,市级旅游特色村3个,五星级农家乐1家,四星级农家乐3家,三星级农家乐6家,市级采摘园4家[1]。

境内以大洼、百花峪、百泉峪、明光寺、李家石屋、桃花源为代表的乡村,依山傍水,并以其秀美的田園风光、保存较为原生态的村落与独具特色的沂蒙民居,以及深厚的红色文化吸引着周边的游客,具有发展乡村旅游良好的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表1)。

表1 蒙山旅游区乡村旅游资源统计表■资料来源:根据网络资源作者整合而得。

近年来,临沂市乡村旅游一直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据资料显示,2012年全市接待游客总量达366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92.78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710万人次,占总接待人数的46.67%,实现收入144亿元,占全市旅游收入的48.38%[2]。

2 蒙山旅游区乡村旅游主要问题自2010年,蒙山旅游区的“好客沂蒙人家”乡村旅游品牌在各级政府、各项政策的扶持下蓬勃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亟待进一步加强改善。

2.1 产品结构单一,缺乏竞争活力。

蒙山旅游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有自助采摘、休闲度假、乡村观光等多个系列,但是规模小、档次低的农家乐旅游产品比重偏高,约有50%;同时旅游区内的农家乐大多由当地村民私人经营,数量虽多,但质量较差,而且农家乐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竞争相对激烈;旅游区内的竞争机制不健全,监督机制的执行力不足,恶性竞争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区内各类乡村旅游产品的竞争活力。

蒙山旅游区乡村旅游产品本身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忽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多层次开发,导致了旅游产品形式单一,缺乏足够的旅游吸引力;体验型旅游项目较少,难以激发游客们再来旅游的动机与需求,无法形成蒙山旅游区乡村旅游的“回头客”。

2.2 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乡村旅游虽然强调旅游活动的“返璞归真”,但对相应的旅游配套设施也有一定的标准与要求。

目前,蒙山旅游区的配套设施整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

一方面,旅游区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排污系统等旅游基础设施并不完善。

如,景区外部道路狭窄,停车场建设简陋,卫生条件差。

另一方面,以餐饮住宿设施为代表的旅游上层设施建设滞后。

乡村旅馆、民宿以家庭式为主,仅提供住宿和简单的农家饭,卫生设施简陋。

虽然政府针对餐饮、住宿设施的建设制定了相应的标准,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和高效的执行力,许多私营农家乐并未按要求配备和使用正规的排污设施和卫生设备,存在污水未经处理四处横流、垃圾随意丢弃、厨房卫生状况不达标准等问题。

2.3 缺乏旅游人才,服务质量不高。

旅游人才,是具备资源整合、信息获取与分析、综合与系统分析、特种技术运用、创新等与旅游新业态的创造、经营、管理高度相关的能力,并且具有多方面知识结构,不仅要掌握旅游学、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电子商务等知识,还要掌握生态学、环境学等诸多跨学科知识的群体[3]。

旅游人才缺乏、服务质量差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至2013年底,蒙山旅游区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仍以当地居民为主,经营模式简单粗放,从业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素质低、服务意识弱、服务质量低、缺乏系统培训等现象,与旅游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影响了蒙山旅游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

2.4 旅游营销配合度不高。

蒙山旅游区的乡村旅游景点客源以临沂市居民为主,其辐射范围涉及含临沂市在内的山东地区,以及相邻的苏北地区。

蒙山旅游区附近的民宿,主要集中分布在旅游区周遭,多为家庭经营,房间数量不多(一般为3-5间),条件比较简陋,以住宿职能为主,应客人要求可提供简单的农家饭,但不提供休闲娱乐服务。

政府部门虽按规划对其中的一部分进行了整合,成立了一个民宿协会,并对隶属于该协会的民宿进行统一包装、宣传和监督,通过合同与协议提供输送旅游团业务,有效促进了民宿的完善与管理,因此,这部分民宿的收入良好;但是另外一些不属于该协会的民宿,只能依靠自己宣传,以散客接待为主,客流量起伏不定,收入很不稳定。

由此可见,政府部门积极参与,对于旅游区乡村旅游产品的整合、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的共同营销宣传对于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蒙山旅游区乡村旅游产品,在宣传方面,政府与当地村民配合度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

政府侧重于对蒙山旅游区整体的包装宣传,打造“好客沂蒙人家”的品牌形象,而忽略了对当地繁杂的旅游个体经营户的整合;当地村民自身文化水平较低,主动对旅游产品进行宣传的意识低,宣传方式落后,仅通过发传单、吆喝等方式招揽旅游区内的散客,对旅游客源地潜在游客的拉力作用微乎其微;同时部分居民缺乏集体意识和大局意识,严重影响了蒙山旅游区乡村旅游产品的有序竞争与和谐发展。

3 蒙山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策略3.1 保护地方特色,开发乡村旅游新模式。

一个地区的乡村旅游产品要充分表现和突出当地农村本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使游客来到该地区,在欣赏到清新的自然景色之余能够体会到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并融入其中,获得“美”的享受。

首先,蒙山旅游区一直以来的主题形象是青山绿水,红色文化,该地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在突出这种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强调乡村与城市的差异性,满足客源地游客的审美需求和精神享受。

其次,农家乐在乡村旅游产品中所占比例较大,游客们也容易形成低价位消费的思维定势,因地制宜地开发产品的新形态和新模式成为乡村旅游新的发展点,如主题农园与农庄发展,传承地方性遗产之乡村主题博物馆发展模式,乡村民俗体验与主题文化村落发展模式,现代商务度假与企业庄园模式,农业产业化与产业庄园发展,区域景观整体与乡村意境梦幻体验等[4]。

3.2 改善乡村环境,完善配套设施。

乡村旅游发展应当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职能,加强当地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蒙山旅游区的百泉峪社区堪称解决此类问题的典范,当地从2009年开始进行旧村改造工作,从路、水、电、沼气、路灯等入手进行硬件设施建设。

建立生态污水处理厂,完善排污系统,美化乡村环境[5]。

自2010年以来,当地的农家乐发展迅猛。

2010年当地社区参与户数大约为12户,到2013年增长到31户,增长率达到158.33%;当地社区参与人口也由2010年的48人增長了54.17%,至2013年达到74人。

从2010至2013年当地农家乐接待游客量增长了133.33%,由3万人次到7万人次;旅游收入由120万元到744万元,增长了520%(图1)。

百泉峪也因此成为临沂市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佼佼者。

由此可见,完备的配套设施,会提高当地的旅游产品的品质。

■资料来源:蒙山旅游区管委会旅游局,2013。

图1 蒙山旅游区百泉峪社区“农家乐”发展动态图依据百泉峪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应从全局出发,统筹规划,做好以下几点,促进蒙山旅游区全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合理规划旅游区内部道路、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的建设。

道路通畅程度影响着一个景区的可进入性,也是游客对景区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关键环节之一,停车场多建于景区的入口处,是景区的门面,也是树立景区形象的重要环节之一,第一印象往往深刻且不易改变,甚至影响对后来获得新信息的感受;其次,针对乡村的环境,应建立统一的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完善卫生设施,改善旅游厕所环境;最后,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管理,颁布针对乡村旅馆、餐馆管理的相关条例(包括服务、硬件设备、卫生条件等),强化标准化的监管,建立标准准入机制和奖惩机制,对于低于标准的旅馆或餐馆要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罚,以示警醒[6]。

3.3 组织职业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长久以来,蒙山旅游区的“红色革命老区”的形象根深蒂固,淳朴的民风,好客的人民是该地的一大特色,亲情化的服务可成为当地旅游服务的新亮点,借由亲情化服务最小化旅游目的地人际关系中的冲突,从而缩小主客之间的“文化距离”。

此外,政府应当适时地组织在旅游区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参加相关职业培训,强化旅游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各项目标,树立蒙山旅游区村民的善良朴实的友好形象,提升旅游服务意识,尽量避免乡村旅游产品的过度商业化,同时努力提高旅游服务的各项实际技能,为游客提供贴心的服务。

3.4 整合经营个体,强化品牌形象。

为了形成旅游目的地对潜在游客的拉力作用,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方面,蒙山管委会等政府部门根据蒙山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和地域文化特色,可围绕“沂蒙人家”这一主题,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包装,不仅要树立鲜明的视觉形象,而且要形成富含特色的听觉、味觉、意觉形象,塑造蒙山旅游区乡村旅游产品独特的旅游形象;强化各种旅游产品共同促销及其组合的运用,着力于品牌形象的传播,使旅游形象为旅游者所感知,旅游品牌为旅游者所认同;另一方面,蒙山管委会要对当地众多的旅游经营个体进行梳理整合,并按照服务质量、设施设备标准、经营特色等进行合理评价,将同等级、同类别以及不同等级、不同系列类别的旅游产品进行排列组合,建立内容丰富多彩、信息更新及时的乡村旅游专门网站进行统一营销。

总之,蒙山旅游区乡村旅游基于其良好的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以及淳朴的乡间民风,虽然在现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在政府支持、专家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的情况下,乡村旅游的发展仍具有良好前景,希望本文对于地区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1]蒙山旅游区旅游局.蒙山旅游区乡村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http:///info/egovinfo/zwgk/zwgk_page/004235018-08_E/2013-0608002.htm[EB/OL],2013-06-08.[2]中国经济网.“好客沂蒙人家”成就蒙山乡村旅游新亮点.http:///hydt/201311/06/t20131106_1191204.shtml[EB/OL].2013-11-06.[3]刘雨涛.中国旅游业从“量变”向“质变”飞跃的机理研究——从旅游新业态视角谈旅游人才培养[J].特区经济,2007,27(5):146-148.[4]张艳,张勇.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开发[J].经济地理,2012,(5):509-512.[5]360百科.百泉峪.http:///doc/630935.html[EB/OL].[6]谢雨萍,李肇荣.乡村民居旅馆的开发与经营初探——以桂林阳朔为例[J].经济地理,2005,25(3):418-4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