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深度解读文本的思维能力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要如何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设计和实现一定的深度再理解的策略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之一,它不仅仅事关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更能够体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运用能力。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例如:片面理解:只关注字面意思,遗漏掉文本深层含义和作者意图。
缺乏批判性思维:普遍缺乏对文本内容的质疑和独立的思考。
信息提取能力不足:无法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
缺乏文本关联性思考:难以将文本内容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培养深度阅读习惯,提升文本理解力1. 精读与泛读相结合:通过精读深入理解文本的结构、语言特点和作者意图,通过泛读进一步拓宽阅读范围,积累知识和经验。
2. 注重文本分析:鼓励学生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例如:划关键词、做笔记、提问题、预测、推断等,深入分析文本内容和结构。
3. 多角度深度解读文本: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解读文本,例如:从作者的写作背景、时代背景、文本类型等角度进行分析。
二、锻炼批判性思维,提升思辨能力1. 鼓励质疑和辩论:引导学生思考文本内容、作者观点以及文本的逻辑性,培养独立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组织辩论和讨论:组织学生参与文本解读的辩论和讨论,在观点碰撞中提升思辨能力。
3. 注重批判性思维训练:运用案例教学、问题引导等方法,培养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各个环节,例如:问题识别、信息收集、分析判断、结论得出等。
三、提升信息提纯能力,提高学习效率1. 引导学生参与信息提取训练:可以通过归纳总结、关键词提取、图表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从文本中提取重要信息。
2. 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工具,整理文本信息,形成知识体系,提升记忆力和理解力。
3. 鼓励信息整合和运用:引导学生将提取的信息与已有知识整合,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摘要:正能量资源引领,提升学生的核心思维能力;时政点评,让学生在表达中提升自己的思维力;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观点碰撞,在探究中提高理性辨析能力。
关键词:思维能力核心素养思维力是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本学期课题研究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为抓手,在备课、听课、同研中足功夫,借此提升学科的核心素养。
以我校学生为例,大部分孩子都属于外来务工子女,家长平时疏于对孩子的能力培养,学生课后的阅读量非常少,思维视觉不开阔,所以在课堂上很少能和老师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因此老师不仅仅是在学科思维的培养上需要下功夫,同时给学生呈现精品,有思维含量的教学资源也尤为重要,通过和这批学生相处三年,已经基本养成学科的思维模式,同时通过教学实践摸索出了一套开阔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
一、正能量资源引领,提升学生的核心思维能力以《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一课为例,首先深挖教材,精选优质教学资源,例如《我的梦中国梦》、《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为国深情无怨无悔》《我和我的祖国》等,因为之前在课堂上往往和学生说的口干舌燥,学生表面理解了课程内容,但是仍然达不到视频和音频所传达的效果,比如讲到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的时候《我的梦中国梦》这个视频一播放,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而且达到我们讲课达不到的效果,然后把课本中黄旭华的事例变成视频播放的话,所能达到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就有了,这样学生们的情感到位,他的思维能力也会跟着提升,所以课堂上精选教学资源,给学生以正能量的引领很重要。
同时通过视频引领,帮助学生开阔思维,比如《关心国家发展》这课在讲到为祖国成就感到自豪这一项目时,通过播放《了不起的中国成就》的短片,从几方面选取资源简单的学生呈现了一下,让学生们思考共和国的成就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观看视频,去思考,然后再点拨同学们共和国的成就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谈,再让学生以接龙的方式来说,学生就可以有话说,即使没有储备,但是他可以联系视频中看到的资源来举例说明,也可以加深印象,所以这也是提升学生思维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立项号负责人课题名称所在单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关键词创新思维小学语文教学培养思维是时代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的起点,有思而后有行,思维指引着我们的行动。
而创新的思结题报告摘要维是是时代发展,科技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语文能力是研究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不仅要学语文知识,还要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各个学科的研究,而思维能力的提升,也往往能使得学生的各科成绩得以提升。
在本研究中,我们以学生思维能能力为研究对象,通过识字、组词、阅读和写话,教学等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有益于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思维是人脑对对客观事物普通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概括的间接反映过程。
它以感知为基础而又超越感知,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经由过程思维,可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素质属性、内在规律性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
思维主要有概括性。
间接性、逻辑性、目的性和题目性、层次性、生产性六大特点。
按照思维资料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四种。
思维能力的上下在肯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小我的研究成就和未来发展。
思维具有可塑性。
小学时期是一小我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小学低段儿童的思维有以下特点:1.虽有抽象思维的成分,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2.已掌握一些感念,并能进行简单判别、推理,但仍不能自觉地调治和控制自己的心理过程。
3.123年级是辩证思维能力的抽芽阶段。
思维能力是智力和能力的中心,同时还会受到其他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整体规划,也需要分步实施;既需要教授方法,有需要训练品质;既需要培养智力因素,也需要培养非智力因素。
相关研究者总结出了各种基本的思维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综合思维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激发思维的火花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激发思维的火花【正文】思辨能力的培养关乎着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和个人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核心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各类信息进行质疑、分析和评估。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本研读和辩论,让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和逻辑结构。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学会用事实和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思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例如,在科学实验课上,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美术设计等活动,培养他们的艺术思维和创造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逻辑思考是思辨能力的重要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逻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准确性和严密性。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题的解答,帮助他们掌握逻辑思考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在生活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谜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推理和证明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批判性阅读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深度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辨和评估。
例如,在社会科学课上,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篇有争议的文章,让他们对其中的论据和论证进行剖析和评判,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五、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思考跨学科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融通思维,让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关联,形成综合的思维模式。
对《深度教学》的全面解读

对《深度教学》的全面解读深度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它强调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对深度教学进行全面解读。
什么是深度教学?深度教学是一种基于探究和思考的教学方法。
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活动,通过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和展开讨论来深入理解研究内容。
深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深度教学的特点1. 主动性:深度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研究的主体。
2. 探究性:深度教学倡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实践和实验等方式,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3. 合作性:深度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团队项目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4. 批判性思维:深度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评价和应用。
5. 创造性思维:深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他们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深度教学的实施步骤1. 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真实的问题、案例或情境,激发学生对研究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背景、原因和解决方法。
3. 寻求解决方案:引导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鼓励他们进行实践和实验。
4. 展开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梳理所学知识,并思考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深度教学的优势1. 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提高研究效果。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促进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4.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深度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性和思考性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其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终身研究者。
以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以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高阶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已经被广泛认为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只侧重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开展以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方法策略,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分析、评价、创新等高阶思维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水平。
本文将从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培养方法与策略、教学实践案例分析、实践效果评估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2 问题提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侧重于识字、阅读理解等基础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却往往被忽视。
由于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的冲击,学生们需要具备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来应对复杂多变的信息世界。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已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理解、记忆和填鸭式学习。
他们缺乏对文本的深度解析和思考,无法真正领略到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丰富性。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也限制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和创造力发挥。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研究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和科学价值。
本研究旨在探究以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其意义如下: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传统的机械记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阅读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阅读教学方法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学生整体语文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
而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环节,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几种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阅读教学方法。
一、多元文本阅读多元文本阅读是指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文本,涵盖散文、诗歌、小说、报刊杂志等,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
通过多元文本阅读,学生可以培养对不同文体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教师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文本,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结构、语言运用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
二、深度解读阅读深度解读阅读是指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使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内外延伸阅读,了解文本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阅读技巧训练阅读技巧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通过训练掌握各种阅读技巧,如提取关键信息、推测词义、归纳总结等。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指导学生如何应用这些技巧来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阅读材料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阅读技巧,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四、阅读体验拓展阅读体验拓展是指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活动,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组织课外阅读俱乐部、读书分享会等活动,让学生在共同阅读、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阅读收获。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通过这些拓展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增加阅读量,而且可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提高语文素养。
结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阅读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仅从多元文本阅读、深度解读阅读、阅读技巧训练和阅读体验拓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水平。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进阶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获取信息、理解文本、提升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本文将从教育专家的角度,探讨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一、培养阅读兴趣,激发学习动机阅读兴趣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只有对文本产生兴趣,学生才能够有主动阅读的愿望和动力。
1. 提供多元阅读材料,满足不同兴趣可以提供丰富、多元的阅读材料,例如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新闻资讯等,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乐趣,进而增强阅读理解兴趣。
2. 营造积极的阅读氛围可以通过开展读书分享会、阅读竞赛、主题阅读活动等,创造和谐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阅读理解的乐趣,并树立阅读的榜样。
3. 将阅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促进深入思考将阅读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文本内容与自身生活的关联,将阅读与生活体验融会贯通,提升阅读的深度与趣味。
二、提升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效率阅读策略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的有效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1. 训练预读技巧,把握文章主旨引导学生运用标题、关键词、图表等预读信息,快速了解文章内容,分析和预测文章主题,并形成阅读目标。
2. 精读策略,解读核心内容通过划重点、做笔记、提问题、画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掌握核心信息,并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总结概括能力。
3. 练习速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速度指导学生学习句子修辞速读技巧,或采用略读、跳读、查找资料等方法,迅速获取关键信息,增强阅读理解效率。
三、培养批判性思维,促进深度理解阅读理解不仅仅是信息的获取,更要重视培养批判性思维,从而促进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1. 鼓励质疑文本,培养逻辑思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认真思考文本的逻辑性、合理性,并进行批判性分析,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深度解读文本的思维能力摘要:文本的解读可以从文字、文学与文化三个层面不断深入。
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逐步从对文本进行简单的文字信息处理,过渡到深层涵义的评判性解读和意义建构。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教学片段为例,探讨分析教师如何根据阅读文本的题材和文体特点,设计相应的阅读活动,对高中英语教材中文本的解读策略进行了实践与研究,并提出了多种解读文本的策略,引导学生关注并深入解读文本的深层涵义。
培养学生深度解读文本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本解读;评判性阅读;策略一、引言《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03)指出,“在设计任务时,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高中英语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课程标准提出了对学生的思维培养的目标,因而近几年的高考阅读题目的设置突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其中推理判断题所占的比例较大,这一态势可以从近三年浙江省高考英语命题解析中窥见一斑:高考命题组解析2010年浙江高考英语试题命题思路时指出,“英语卷在测试语言能力的同时,注重语言所承载的思想内涵,如城市改造和城市发展篇章要求考生阅读时能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数码相机篇章引出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思考,要求考生阅读中紧跟作者的思路和观点,对现实社会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反思”。
无论从新课程对学生的思维培养目标,还是从高考英语试题对深度解读文本的阅读技能和逻辑推理思维能力的侧重都可以看出,培养学生深度解读文本的思维能力是现今和今后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必须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
这就要求教师以阅读教学的主阵地——课文为载体,通过挖掘文章的内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为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笔者反思了近年来所观摩的阅读教学和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发现,评判性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深度解读文本的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实施评判性阅读教学的困惑困惑一:如何设计难度适中且能引导学生深层理解文本的评判性阅读任务?高中生的评判性思维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铺垫或是思维能力要求过高的任务会令他们无所适从,或者脱离课文任意表达观点。
困惑二:目前阅读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难以摆脱的问题1.简单肤浅的文本解读,任务过于简单,缺乏深层理解。
任务设计仅是处理文本浅层信息,学生基本无需思考就能从文中直接找到答案,在完成文本的表层理解之后,不能挖掘文本设计深层次理解的任务。
2.任务不够严谨,误导思维倾向。
任务设计存有争议,科学性不强,容易误导学生,造成思维混乱。
3.任务形式单一,造成思维盲区。
例如,涉及文本结构等概括性任务、有关作者意图等推理性任务缺乏,结果造成学生思维的盲区。
还有不充分的课堂参与和阅读思考,侧重语言知识点的阅读教学等问题。
正如文秋芳(1999)所言,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思维能力的内涵了解不清,对如何结合专业课程教学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法不熟悉。
若教师能基于文本的核心内容巧妙设计评判性阅读问题,则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深入理解文本,还能自然引发学生评价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评判意识与能力,阅读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经过多次的观摩听课学习和自己的课堂阅读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设计深层阅读任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种策略。
三、设计评判性深层阅读任务的策略及课例1.关注文本标题对文本标题进行预测与探究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就能看穿整篇文章。
其实,一篇文章的标题作用是很多的,有的是直接标明了文章的中心内容或线索,有的是为了引发读者的兴趣与思考。
在评判性阅读中,标题是一个可以很好利用的素材,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运用预测、质疑、推断、分析、评价的策略,探究标题的含义,立足于标题的重要作用,从而达到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更好地掌握文本的思路主旨(张雁平,2011)。
借题发挥是非常有效的主旨解读类思考题的设计策略。
课例片段1:(1)解读标题预测推理以笔者教学的必修4第1单元的阅读文章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为例。
Step1:Teacher: Before we read the text, I’d like you to focus on th e title 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 Who do you think is the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Why do you think Jane is called 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Student1: Because she is a student like us , she need to learn some knowledge of African wildlife.Student2: Because she does research on African wildlife.Student3: Because she studies and discovers something about the African wildlife.Student 4…该部分问题的设计直接聚焦标题,让学生做出对文本内容作假想和猜测,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很快集中在标题部分,从而自然引出文章的话题the great woman of achievement---Jane Goodall .Step2:Teacher: Now I would like you to work in groups of four to predict what will be written about Jane in the reading passage.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并作记录,3分钟后,笔者收集到的答案有:where is the place Jane studies wildlife; how Jane did her research on Chimps ; Jane’s life; the results of her research ;Jane’s achievements;Jane’s troubles等。
然后让每组同学比较自己写在纸上的内容与书本内容是否一致,之后笔者板书呈现文章每段涉及的内容:a day visiting the chimps;Jane’s way of doing her research and her discovery of chimps;Jane’s attitude and efforts to protect the animals; Jane’s achievements.Step 3:Now we are going to move to another guess .what new words or phrases do you think the author will use in the text ?因为在上阅读课前的早自修学生已对本单元词汇表的生词进行了学习,所以学生通过同桌间的讨论,较好地完成了该任务,写出的单词和词组有:behave behaviour nest shade worthwhile discover observe outspoken respect argue achieve inspire achievement crowd in wake up move off communicate withTeacher: OK, we have the winner in this round. Let’s open the book and read the new words in bold on page 2.…Step 4:Teacher: Now, let’s focus on the title again. Here I’ve got another three titles for the passage.A. Jane Goodall--- the great womanB. the protector of African wildlifeC. Jane’s way of research on wildlifeD. 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title, and your reasons?笔者将包括文章标题在内的四个标题都写在黑板中央上,同时右上角用英语写出好标题的标准,让学生作参考。
如: A good title should arouse rea ders’ interest and curiosity/ contain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have simple and beautiful language /catch the readers’ eyes.Student1: I think A is not so good, because it is very common and direct, besides, it’s boring. It couldn’t arouse our int erest.Student2: I prefer B , because it tells us the purpose of working with chimps.Student3: A,B,C the three titles don’t meet the standard of a good title, so I think the fourth one is the best, it tells us not only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but also catch our eyes . It also makes me want to know who and why , that is, it makes mewant to know more.该课例片段运用了预测、质疑、推断、分析评价等评判性阅读策略,通过对文本标题进行了预测和探究,学生因而快速地把握了文章主旨,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除了引导学生通过标题预测文本内容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预测文章体裁、作者的措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