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设计

合集下载

沥青路面设计 路基工作区与平衡湿度

沥青路面设计 路基工作区与平衡湿度

图2-7 路基工作区深度示意图
路基工作区
a)H 大于Za
b)H 小于Za
图2-8 路基高度H和路基工作区深度Za的关系
路基平衡湿度
路基干湿类型按路基工作区的湿度来源分为三类。 ➢受地下水控制的潮湿类 ➢受气候因素控制的干燥类 ➢兼受地下水与气候因素两方面影响的中湿类。
路基平衡湿度
➢地下水控制的潮湿类路基 地下水或地表长期积水的水位高,路基工作区处于地下水毛细润湿
路基工作区与平衡湿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模块二
01
公路
02
路面设计
03
04
识读沥青路面
沥青路面设计
路基工作区与平衡湿度
识读水泥混凝土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C目 录 ONTENTS 1 路基工作区 2 路基平衡湿度
路基工作区
在路基的某一深度处,车辆 荷载引起的应力 与路基自重引起 的应力 相比只占一小部分 (1/10~1/5),在此深度以下, 车辆荷载对土基的作用影响很小, 可以忽略不计,将此深度 范围内 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湿度由气候因素变化所控制。 ➢兼受地下水和气候因素影响的中湿类路基
地下水位较高,路基工作区下部处于地下水毛细润湿区影响范围内, 上部则受气候因素影响。
小结
➢路基工作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工作区内路基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对保证路基路面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路基平衡湿度即路基干湿类型按路基工作区的湿度来源分为三类,分 别是受地下水控制的潮湿类、受气候因素控制的干燥类、兼受地下水与 气候因素两方面影响的中湿类。
区影响范围内,路基平衡湿度由地下水或地表长期积水的水位升降所控 制。
路基湿度受地下水或地表长期积水影响的临界水位深度可根据土质, 由当地经验确定,缺乏实际资料时,粘土可采用6m,砂质粘土和粉土 可采用3m,砂可采用0.9m。

沥青路面设计控制指标

沥青路面设计控制指标
控制低温缩裂指标是一项同荷载因素无关而与面层材料性能直接有 关的指标,即低温时结构层材料因收缩受约束而产生的温度应力应不大 于该温度时材料的容许拉应力 ,即:
沥青路面设计控制指标
➢ 5.控制面层的剪切推移指标 在交叉路口、停车站等汽车经常起动、制动的地方,由于垂直荷载
和水平荷载共同作用,加上车轮的冲击、振动,而在沥青面层表面引起 推移、拥包现象。为防止沥青面层表面产生推移和拥起,可采用面层表 面轮载边缘处的剪应力为控制标准,以保证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剪应力小 于面层材料的抗剪强度。也就是在车轮的垂直力和水平力的共同作用下, 面层破裂面可能产生的剪应力(由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的各应力分量 求得),应不超过材料的容许剪应力,即:
➢ 3.控制车辙指标 路面的车辙同荷载应力大小,重复作用次数以及结构层和土基的性
质有关。有代表性的控制车辙深度的指标有两种:一种是路面各结构层 包括土基的残余变形总和;另一种是路基表面的垂直变形。
沥青路面设计控制指标
对于通过残余变形总和控制可表示为:
路基表面的垂直应变标准,可表示为:
沥青路面设计控制指标
这项设计标准通常用于城市道路的停车站、交叉口等车辆频繁制动 地段及紧急制动路段的沥青路面设计,也可用于有特殊要求的公路沥青 路面设计。对于同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和内摩阻角有关的容许剪应力 , 其取值应考虑路面的温度状况。
沥青路面设计控制指标
车辙 车辙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最为严重、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 车辙若不及时处理雨天对行车构成极大的威胁,造成车辆侧滑,甚至翻车。 ➢ 1.车辙产生的原因 a.荷载因素:重载超载情况,轮胎压力,车速快慢,交通渠化程度等等。 其中:车速与车辆类型、载荷情况、道路线形、坡路长短等有关 b.路表温度:路表温度与气温、日照、降雨、路面的热物理性能、路面 两侧植被等情况有关 c.结构与路面材料因素:沥青层厚度、基层的整体刚度、沥青路面级配 类型、沥青用量、沥青与矿料等原材料的路用性能等因素有关 d.施工因素: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拌和时的配比、温度等质量控制,运 输、摊铺时的离析控制,压实过程中的压实度控制等因素有关

(整理)沥青路面设计指标计算

(整理)沥青路面设计指标计算

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一、设计要素1 设计基准期应符合下表规定。

路面设计基准期注: 砌块路面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时,设计基准期为10 年,采用石材为20 年。

2 标准轴载应符合下列规定:路面设计应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 以BZZ-100 表示。

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标准轴载计算参数设计交通量的计算应将不同轴载的各种车辆换算成BZZ-100 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

大型公交车比例较高的道路或公交专用道的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经论证选用适当的轴载和计算参数。

3 沥青路面轴载换算和设计交通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沥青路面以设计弯沉值、沥青层剪应力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变为设计指标时, 各 种轴载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轴次N a 应按下式计算:∑==ki i i pp n c c 135.421a )(N 式中:N a ——以设计弯沉值、沥青层剪应力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变为设计指标时的当量轴次(次/d );i n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d );P ——标准轴载(kN );P i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kN );C 1——被换算车型的轴数系数;C 2——被换算车型的轮组系数, 双轮组为1.0,单轮组为6.4,四轮组为0.38; K ——被换算车型的轴载级别。

当轴间距大于3m 时, 应按一个单独的轴载计算;当轴间距小于3m 时,双轴或多轴的轴数系数应按下式计算:C 1=1+1.2(m -1)式中:m ——轴数。

2) 沥青路面当以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 各种轴载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轴次N s 应按下式计算:∑==ki i i p p n c c 18'2's )(N 1式中: N s ——以半刚性基层的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的当量轴次(次/d );'1c ——被换算车型的轴数系数;'2c ——被换算车型的轮组系数,双轮组为1.0,单轮组为18.5,四轮组为0.09。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一、路面设计基本要求1.交通需求:根据道路的类型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的设计标准,包括道路的宽度、坡度、车道数等。

2.设计速度:根据道路的类型、交通流量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确定道路的设计速度,一般不低于道路的规划速度。

3.路基设计:根据地质环境、水文条件和交通流量等因素,对路基进行设计,确保路基的稳定和排水功能。

4.设计荷载:根据预计的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确定道路的设计荷载,包括交通车辆的轴重和轴距等。

5.施工材料:根据土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施工材料,包括沥青混合料、黏结剂和基层材料等。

二、沥青路面厚度设计1. 基层厚度: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基层的最小厚度,一般不低于150mm。

2.等级厚度:根据设计速度和设计荷载,确定不同等级道路的沥青面层厚度,一般为20-30mm。

3. 寿命厚度:根据设计寿命和预计交通流量,确定沥青面层的设计厚度,一般不低于50mm。

三、沥青路面结构设计1.路面层次: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性能,确定沥青路面的结构层次,包括基层、底基层、底面层和面层等。

2.强度设计:根据设计荷载和材料性能,确定不同层次沥青路面的强度要求,包括抗剪强度和弯曲强度等。

3.施工方式:根据沥青路面结构和施工条件,确定适合的施工方式,包括热拌混合料、冷拌混合料和改良料等。

四、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1.施工工艺:根据施工材料和设计要求,确定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包括摊铺、压实和养护等。

2.施工质量:根据施工工艺和施工规范,控制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包括控制摊铺厚度、均匀性和密实度等。

3.检测监控:对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进行检测和监控,确保施工质量的合格,包括摊铺厚度和密实度的检测等。

五、沥青路面维护管理1.维护计划:根据道路使用状况和维护预算,制定沥青路面的维护计划,包括定期检查、清洁和修补等。

2.维护工艺:根据维护计划和道路状况,选择适合的维护工艺,包括补充沥青面层、修复裂缝和翻新等。

3.管理措施:对沥青路面进行管理和监控,确保路面的安全和舒适性,包括交通安全设施和路面标线的维护等。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一、引言沥青路面是道路交通建设中常用的一种路面结构,其优点是施工方便、维护费用低、噪声低等,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的交通流量和使用条件。

为了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本文主要介绍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要点及其实施方法。

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要点1、沥青路面材料的选用沥青路面的材料主要包括沥青混合料、沥青素、沥青乳液等。

在进行沥青路面设计时,应根据使用环境、交通流量、路段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2、沥青路面层数的确定沥青路面的层数是指由下至上的各层沥青混合料的结构。

一般情况下,沥青路面的层数包括基层、底基层、粗碎石层、中粒度石层、细碎石层、沥青稳定层、面层等。

在确定沥青路面的层数时,应考虑道路使用年限、交通流量、环境要求等因素。

3、沥青路面结构厚度的确定沥青路面的结构厚度是指各层沥青混合料的厚度。

结构厚度的确定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般来说,结构厚度的设计应该满足下面的要求:(1)设计厚度要满足使用要求和使用年限要求;(2)要考虑基层条件,防止板结和冻胀;(3)应考虑地基的稳定性,不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4、沥青路面施工要求沥青路面的施工要求包括:基层的处理、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沥青混合料的铺筑等。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施工温度,防止过早的冷却、过度的加热,避免诸如起泡、龟裂等沥青路面的缺陷。

三、沥青路面实施方法1、沥青路面的设计(1)确定使用环境和交通流量,制定路面结构和厚度设计方案;(2)选择适当的沥青混合料、沥青素和乳液,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使用比例;(3)根据路面的长、宽、面积计算所需的沥青混合料的用量和配比;(4)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施工的时间和工期。

2、沥青路面的施工(1)进行基层处理,包括设计要求的地基处理和加固,基层的级配和压实等;(2)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制和搅拌,确保配制合理、搅拌均匀;(3)铺设混合料,控制施工温度,均匀铺设,压实等;(4)进行沥青路面后期处理,包括调整路面横坡和纵坡,钢丝刷、刮平等步骤。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流程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流程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流程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道路基础调查与评估:对道路现状进行调查与评估,了解道路的使用条件、交通量、地质情况等。

2. 设计标准确定:根据道路的分类、交通量、设计速度等因素,确定适用的设计标准,包括沥青层厚度、基层材料等。

3. 路面结构设计:根据设计标准和现场情况,确定路面结构,包括基层、底基层、面层等的材料和厚度。

4. 施工技术方案:根据路面结构设计,制定具体的施工技术方案,包括施工方法、施工顺序、施工材料等。

5. 施工图设计:绘制详细的施工图纸,标注路面结构、材料规格等信息,供施工参考。

6. 施工前准备:准备施工材料、设备和人力资源,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场地清理、道路标志标线的规划等。

7. 施工过程监控与质量控制:监控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材料质量检查、施工工艺检查、工期计划控制等。

8. 施工后的验收和修复:完成施工后进行验收,检查路面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有不合格的部分,进行修复。

9. 养护与维修:定期养护和维修道路,延长其使用寿命,包括清洗、补修破损等工作。

以上是一般的沥青路面设计流程,具体根据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是指在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沥青路面的设计所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沥青路面是一种常见的公路路面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适应性。

下面将从路面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以及验收标准等方面分析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一、路面结构设计规范1.设计荷载:根据设计车速、路段等级、预计通行量等综合考虑,确定设计荷载,以保证路面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2. 设计厚度:根据地基状况、路段等级、设计荷载等要素,确定路面结构的总厚度。

通常,沥青路面的设计总厚度为100mm至150mm。

3.基层结构:包括路肩、基床和基层,用于承受和分散上层荷载。

基层应采用可靠的材料,如砾石混凝土或碎石渗透层,以确保结构稳定和排水良好。

4.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混凝土面层应分为底层和面层。

底层用于承受交通荷载并提供表面平整度,面层用于提供摩擦力和舒适性。

二、材料选择规范1.沥青: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沥青,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粘附性,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都能保持稳定。

2.石料:采用优质的石料作为沥青混凝土的骨料,应具有较好的硬度、耐久性和抗冲击性。

石料应按照一定的粒径分布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3.混合料:选择合适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以确保混合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混合料中的黏性剂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混合料的黏着性和可塑性。

三、施工工艺规范1.路面基层施工:在路基垫层上先铺设基床,然后进行基层的施工。

基层的密实度和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以确保上层的施工质量。

2.沥青砼面层施工:在基层上进行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黏性剂的控制,以充分保证沥青的粘合性。

同时,要注意振捣和摊铺的工艺,以保证面层的均匀和平整度。

3.道路标线和标志:在沥青路面的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道路标线和标志的涂刷,以提高道路的交通安全性和导引能力。

四、验收标准1.厚度检测:通过对沥青路面的厚度进行检测,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沥青路面设计(终极版)

沥青路面设计(终极版)

课程设计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姓名:999学号:*********1 基本设计资料拟设计路线位于微邱区,该路段设计年限15年,交通量年平均增长8.9%,车道系数η=0.45,该路段处于中国公路自然区划II 1区,行车道为四车道,此公路所经地区多处为粉性土,季节性冰冻地区,冻结深度为1.2m 路基中湿,回弹模量E=35Mp 。

交通组成及交通量表车型 双向交通量 小客车 2700 风潮HDF650 800 三菱PV413530 黄河JN162A1700 江淮HFF3150C07 610 雷诺JN75 850 山西SX341 850 东风YCY--90 600 龙尼克276658一、沥青路面设计2、轴载分析我国沥青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表示为BZZ-100。

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表3-1确定。

载大于40kN 的各级轴载i P 的作用次数i n 均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N 。

35.4211)(pp n C C N ii Ki ∑==式中:N — 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的标准轴载的当量次数; i n —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换算次数(次/日); P — 标准轴载(kN );i P — 各种被换算车型的轴载(kN );C 1—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0,四轴组为0.38;C2— 轴数系数。

当轴间距离大于3m 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间距离小于3m 时,双轴或多轴的轴数系数按下面公式计算()11 1.21C m =+-则其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量轴次e N :1[(1)1]365t e N N γηγ+-⨯=式中 e N —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次数; t — 设计年限,由材料知,t=20年;1N — 设计端竣工后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γ— 设计年限内的交通量平均增长率,由材料知,γ=0.089; η— 车道系数,由材料知η=0.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沥青路面设计 一、课程设计任务 (1)了解设计任务,拟定工作计划,查阅资料。 (3)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IG D50-2006》的内容及要求进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5)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采用指定的初始条件进行设计: 沥青路面的设计,在完成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后,利用设计软件进行结构层厚度计算及各层底拉应力验算。 在设计说明书(设计报告书)中应画计算图,采用A4纸打印设计报告书。 (6)出图:沥青路面设计不出图(留待毕业设计时训练出图) 二、课程设计报告书主要内容 (一)初始条件: 广西南宁地区(IV7区)某新建双向4车道一级公路,拟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基土为高液限粘土,地下水位为-1m,路基填土高度1.2m,预计通车初年的交通量如下: 表一 车型 黄河 JN150 解放 CA10B 长征 CZ160 上海 SH130 小汽车

交通量(辆/h) 720 1100 280 120 100

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7%,沿线可开采碎石、砂砾,并有粉煤灰、石灰、水泥等材料供应。 (二)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 (2)确定土基的回弹模量; (3)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4)根据设计弯沉值计算路面厚度(采用沥青路面设计专用程序,输入设计弯沉值及设计参数汇总表的设计参数后,对需进行厚度计算的结构层进行厚度计 2

算,并进行各层底拉应力验算)。 1.基本资料确定

1.1确定公路等级 1.1.1计算通车初年的折算交通量 其中折算系数查《公路工程技术指标》(JTG B01 2003),表2.0.2各汽车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 表一:各车辆的折算系数 车型序号 车型名称 折算系数 交通量 (辆/日) 折算后交通量 (辆/日)

1 黄河JN150 1.5 720 1080 2 解放CA10B 1.5 1100 1650 3 长征CZ160 2 280 560 4 上海SH130 1.5 120 180 5 小汽车 1.0 100 100 总计 3570 由上表可知初年的平均日交通量为3650辆/日

1.1.2设计交通量 由《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表3.1.3各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年限。 一级公路设计年限为15年。 1(1)nAADTADT

其中:AADT — 设计交通量(pcu/d); ADT — 起始年平均日交通量(pcu/d);  — 年平均增长率(%); n — 预测年限 则15年后的设计交通量为:

1(1)nAADTADT=3650×(1+7%)15−1=9412 (pcu/d)

1.2拟定路基宽度和设计速度及其他资料 3

1)拟定设计速度为:100km/h 2)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03) 表3.0.11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为:26m; 3) 拟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15年; 4)沿线土质为粘土; 5)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因无实测条件,由查表法预测土基回弹模量: (1)确定临界高度 查《路基路面工程》邓学均,表1-9路基临界高度参考值,公路自然

区划属IV7区得:1H=1.8m,2H= 1.5m,3H= 1.2m。地下水位为-1m,路基填土高度为1.2m。所以以填方路段的路基处于干燥状态。 (2)确定平均稠度 查《路基路面工程》邓学均,表14-9土基干湿状态的稠度建议值,得:填方路段的平均稠度为1.10。 (3)确定回弹模量 查《路基路面工程》邓学均,表14-11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MPa),得:填方路段的土基回弹模量为40.0Mpa。 2.轴载计算

2.1代表轴载 查《路基路面工程》邓学均,表2-1的车辆轴载如下表 表二:车辆轴载表 车型序号 车型名称 前轴重 后轴重 后轴数 后轴轮组数

1 黄河JN150 49.00 101.60 1 2 2 解放CA10B 19.40 60.85 1 2 3 长征CZ160 45.2 83.7 1 2 4 上海SH130 16.5 23 \ \ 5 小汽车 - - \ \ 4

2.2轴载换算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表示为BZZ-100。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表3确定。 表三:标准轴载个参数 标准轴载名称 BZZ-100 标准轴载名称 BZZ-100 标准轴载P(KN) 100 单轮当量圆直径d(mm) 21.30 轮胎接地压强P(Mpa) 0.70 两轮中心距(cm) 1.5d

轴载换算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力为设计标准或者以半刚性材料层的拉力为设计标准。 2.2.1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力为设计标准

4.35121()KiiiPNCCnP 式中:N — 相当于标准轴载100KN的作用次数(次/d); in — 各级轴载的作用次数(次/d); iP— 各种被换算车型的轴载(KN); P—标准轴载(KN)

1C— 轴数系数;

2C— 轮组系数,单轮组2C = 6.4;双轮组2C = 1.0;四轮组2C = 0.38; K—被换算车型的轴载级别。 注:当轴间距大于3m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计算,此时轴系数为1;当轴间距小

于3m时,双轴或者多轴按1C=1 + 1.2(m – 1)计算,m为轴数。

5

表四:轴载换算汇总表 车型 𝑃𝑖 (KN) 𝐶1 𝐶2 𝑛𝑖 (次/d) 4.3512()ii

PCCn

P

黄河JN150 前轴 49 1 6.4 720 206.9 后轴 101.6 1 1 720 771.5 解放CA10B 后轴 60.85 1 1 1100 126.7

长征CZ160 前轴 45.2 1 6.4 280 56.6 后轴 83.7 2.2 1 280 284.1 上海SH130 前轴 16.5 \ \ 120 \ 后轴 23 \ \ 120 \ 小汽车 \ \ \ \ 100 \

4.35121()KiiiPNCCnP

 1445.8

2.2.2以半刚性材料层的拉力为设计标准 '''8121()KiiiPNCCnP



式中:'N—以半刚性材料层的拉力为设计指标时的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d); '1C

— 轴数系数;

'2C

— 轮组系数,双轮组为1.0,单轮组为18.5,四轮组为0.09。

其余符号含义参照上式。 对于轴间距小于3m的双轴及多轴的轴数系数按下式计算: '1C

= 1 + 2(m – 1)

式中:m — 轴数。 6

表五:各级轴载(轴载小于50的不计)

车型 𝑃𝑖 (KN) 𝐶1 𝐶2 𝑛𝑖

(次/d) 4.35

12()ii

PCCn

P

黄河JN150 后轴 106.6 1 1 720 1200.5

解放CA10B 后轴 60.85 1 1 1100 20.7

长征CZ160 后轴 83.7 3 1 280 202.3

4.35121()KiiiPNCCnP

 1423.5

2.2.3设计年限累计当量标准轴载数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通过的累积当量标准轴载次数eN按下式计算:

e[(1)1]365N=tN

式中:eN —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通过的累积标准当量轴次(次/车道); t— 设计年限(年); N — 路面运营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d); —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平均增长率(%); —车道系数,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取0.45。

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为15年,双向四车道的车道系数=0.45. 𝑁𝑒=[(1+γ)𝑡−1]×365𝛾𝑁=[(1+0.07)15−1]0.07×365×1445.8×0.45=5967455(次/车道) 𝑁𝑒=[(1+γ)𝑡−1]×365𝛾𝑁=[(1+0.07)15−1]0.07×365×1423.5×0.45=5875414(次/车道)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P14表3.1.8交通分级可确定轴载等级为:中等交通。 3.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7

3.1拟定路面结构组合方案 面层宜选择沥青混凝土,又由于该路为一级公路,因此采用三层结构。 3.2拟定路面结构层厚度 由《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表4.1.3-1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最小厚度和适宜厚度,表4.1.5各种结构层压实最小厚度和适宜厚度。 方案一: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20cm石灰碎石土+?石灰土(厚度待计算确定),以石灰土为设计层。 方案二: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22cm密集配沥青碎石+?级配碎石,以级配碎石为设计层。 3.3各层材料设计参数 由《路基路面工程》邓学钧,由表14-15沥青混凝土设计参数得到下表 表七:半刚性路面沥青混合料设计参数

材料名称 抗压回弹模量(MPa) 劈裂强度(MPa) 20℃ 15℃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1400 2000 1.4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1000 1400 0.8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1200 1800 1 石灰碎石土 1500 0.65 石灰土 550 0.225 土基 40 - 表八:柔性路面沥青混凝土设计参数

材料名称 抗压回弹模量(MPa) 劈裂强度(MPa) 20℃ 15℃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1400 2000 1.4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1000 1400 0.8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1200 1800 1 密集配沥青碎石 1200 1400 0.8 石灰土 20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