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常识与古籍管理
古籍基本知识

古籍基本知识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
一、古籍版式
古籍版式指古籍版刻的样式。
包括版面、大小题名、版框(亦称边栏)、界行、天头、地脚、版心、行款、字数、鱼尾、象鼻、书耳、书牌、条记、句读、插图等等。
版式的概念出现在雕版印刷行世之后,但明显保留了雕版印刷之前的简策、手写帛书等装帧形式的特点。
二、古籍的结构
单叶装订成册,就成为一部古籍。
现存古籍以线装居多。
古籍的结构包括书签、书衣、书名叶、书脑、书脊、书首、书脚、书根。
三、古籍的内容
古籍通常由封面题名、序、目录、凡例、正文、跋、卷首、卷末、附录、笺、注、疏等内容组成。
四、古籍版本
广义的版本包括写本、刻本等形式,狭义的版本概念是伴随着雕版印刷的发展而产生的,简言之,是雕版印刷或活字印刷的本子,区别于写本、抄本:
1.版本的类型:从图籍产生以来,尤其是版刻图籍产生以来,版本的类型和称谓非常多,按照写刻的不同情形,可分为稿本、写本、抄本、影抄本、刻本、活字本、套印本、石印本、彩绘本等等。
2. 刻本的类型:按照从出资人或主刻人的角度、刊刻先后次序等
因素划分的刻本类型有,官刻本、监本、内府本、殿本、局本、藩府本、私刻本、坊刻本、麻沙本、书棚本、初刻本、翻刻本、重刻本、仿刻本、影刻本、写刻本、递修本、百衲本、巾箱本。
3. 版本的其他概念:根据流传情况和珍贵程度,古籍又可分为足本、节本、残本、通行本、稀见本、孤本、珍本、善本等。
古籍藏书室管理制度和职责

古籍藏书室管理制度和职责一、管理制度1. 古籍藏书室的管理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古籍知识和管理经验,能够熟悉古籍的分类、保存、修复和展示等工作,并负责古籍藏书室的日常管理和指导工作。
2. 古籍藏书室的管理人员应本着对古籍的敬畏和保护精神,积极做好古籍的整理、修复、藏书和陈列工作,定期对古籍进行检查和修复,确保古籍的保存和传承。
3. 古籍藏书室的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能够为读者提供专业的古籍查询和参考咨询服务,协助读者进行古籍的阅读和研究。
4. 古籍藏书室的管理人员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对古籍的入库、出库、借阅、阅览等工作进行规范管理,确保古籍的安全和完整。
5. 古籍藏书室的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古籍藏书室的藏书和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古籍藏书室的整洁和环境的良好。
二、职责1. 古籍藏书室的管理人员应负责古籍的整理、分类、编目和存储工作,建立和完善古籍档案库,编制古籍目录和索引。
2. 古籍藏书室的管理人员应负责对古籍进行定期的检测和修复,及时发现古籍的损坏和变质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保护工作。
3. 古籍藏书室的管理人员应负责对读者的古籍查询和参考咨询服务,为读者提供专业的古籍研究和阅读指导,帮助读者解决古籍阅读中的问题和困惑。
4. 古籍藏书室的管理人员应负责对古籍的借阅和阅览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读者按规定使用古籍,注意古籍的安全和保护。
5. 古籍藏书室的管理人员应负责对古籍藏书室的安全和环境进行监控和管理,确保古籍的安全和完整,及时发现并处理古籍藏书室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
6. 古籍藏书室的管理人员应负责古籍展览和学术活动组织工作,策划和组织古籍相关的展览和学术活动,宣传和传承古籍文化,推动古籍研究和传播。
7. 古籍藏书室的管理人员应负责对古籍藏书室的设施和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确保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8. 古籍藏书室的管理人员应积极参加古籍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古籍知识和管理能力,不断完善古籍藏书室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试论图书馆古籍的管理及其利用9篇

试论图书馆古籍的管理及其利用9篇第1篇示例:古籍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文化传承和人类智慧。
图书馆是保存、管理和传播古籍的重要场所,对于保护和利用古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图书馆古籍的管理和利用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古籍的管理1.分类整理图书馆收藏的古籍数量庞大,多为手抄本或古版本书籍,需要进行分类整理。
首先需要对古籍进行鉴定和编目,确定其所属类别和内容,然后按照专题或年代进行分类整理。
这样有利于古籍的保存、查找和利用。
2.数字化保护古籍多为纸质材料,易受到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褪色、虫蛀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籍,图书馆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古籍进行拍摄、扫描和存储,建立数字化古籍库。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原件的翻阅,还可以减少损坏的风险。
3.保管与维护古籍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图书馆应该加强对古籍的保管和维护工作。
首先要设立专门的古籍阅览室,为读者提供合适的环境和设备,保证古籍在阅读过程中不受损坏。
其次要定期对古籍进行防腐防虫处理,保证其保存时间长久。
二、古籍的利用1.学术研究古籍是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对于学术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图书馆可以通过推出古籍展览、举办讲座等形式,鼓励学者和研究人员利用古籍进行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和发展。
2.教育教学古籍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可以为教育教学提供宝贵的素材。
图书馆可以通过开设古籍阅览课程、组织古籍导读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和利用古籍,提高他们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3.社会传承古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社会文化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图书馆可以通过展览、讲座等活动,向公众普及古籍知识,提高公众对古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古籍的传承和发展。
图书馆古籍的管理和利用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作,图书馆应该加强对古籍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促进古籍在学术、教育和社会传承中的应用和发展,推动古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希望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让古籍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和传承。
古籍基本知识

古籍基本知识什么是古籍?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
第一节古籍结构一、古籍版式●古籍的版式指古籍版刻的样式。
包括版面、大小题名、版框、界行、天头、地脚、版心、行款、字数、鱼尾、象鼻、书耳等等。
●版框:也称为边栏,指每版内围框文字的四周边线,也叫边栏。
边栏只有一条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在粗线内内侧再加一条细线的叫“双边”或“双栏”。
著录时有“四周单边”、“四周双边”、“左右双边”三种形式。
很少有上下双边和左右单边的。
注意:“左右双边”不得称“上下单边”。
若正文卷内边栏有几种情况,以“间”字连接说明,如著录为:“四周单边间四周双边”。
栏线除直线之外,还有“卍字栏”、“竹节栏”、“博古栏”和“花栏”等。
版框的量法:填写书叶右半叶版框尺寸,量是以版框外沿为起讫,先量框高,后量框宽,以厘米为单位,精确道毫米。
量框宽时,不包括版心。
●界行:也称界格。
版面之内用直线分成的行叫界行。
●行款:有称“行格”,指书中正文的行数和字书。
同一种书,不同时期有不同刻本,行款也往往不同。
行款为鉴别版本的依据之一。
在鉴定和著录时,人们习惯以半页计算,叫做“半叶×行×字”,若每一行中有两排字(通常为大字的注释),叫做“小字双行×行×字”。
著录每行字数时,著录正文卷端右半叶的实际字数(不足行者按足行计数)。
著录双行小字字数时,著录卷内正文下双行小字每行实际字数(不足行者按足行计数)。
●天头:版框外空白纸的上方。
●地脚:版框外空白纸的下方。
●版心:指古籍书页两半页之间、没有正文的一行,即每版两个半版中间的条状空白行。
为折装整齐,版心多刻有鱼尾、口线等,为便检索,也常记有书名、卷数、页码、每卷小题、刻工姓名、字数等文字。
版心也称页心,或简称心。
版心中有时刊有刻工所刻字数,以便计算工钱之用。
版心有字数的古籍较少。
著录时:有字数的填“有”,无字数填“无”。
古籍管理工作总结报告

古籍管理工作总结报告古籍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古籍的保护、整理、研究和利用等方面。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在古籍管理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现在,我将对我们的古籍管理工作进行总结报告,希望能够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启发和指导。
首先,我们在古籍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我们对古籍进行了分类、编号和整理,建立了古籍档案数据库,确保了古籍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同时,我们还对古籍进行了数字化处理,以便更好地保存和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古籍保护工作中,我们还加强了对古籍保护知识的培训,提高了员工的保护意识和技能。
其次,我们在古籍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我们对古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发现了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
我们还组织了一些学术讨论和交流活动,促进了古籍研究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在古籍研究工作中,我们还加强了与其他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合作,拓展了研究资源和渠道。
然而,我们在古籍管理工作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古籍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我们的资源仍然有限,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其次,古籍管理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我们的团队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能力。
最后,古籍管理工作还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我们需要更好地宣传和推广古籍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我们在古籍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古籍管理工作,为保护和利用古籍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我们的总结报告能够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重视和支持,也能够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启发和指导。
感谢大家的合作和支持!。
古籍基本知识

古籍基本知识古籍(定义):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
(《定级标准》2。
1、《修复技术规范》2.1)一、古籍版式定义:古籍版式指古籍版刻的样式(按:即指一块书版内所刻出的模式,反映在书中,就是一张书叶中所看到的样式)。
包括版面、大小题名、版框、界行、天头、地脚、行款、字数、鱼尾、象鼻、书耳、书牌、条记、句读、插图等等。
版面:原指按一定行款字数并以边栏、界行、版心、鱼尾等形象为装饰而雕刻或排拣活字形成的平面。
后世即指一版一版印纸。
版框:书叶正面图文四边的围栏,一般指印刷的书。
(修复技术规范2.5.1)。
也称边栏,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叫“左右栏”。
单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双线的叫“双边”或“双栏”。
常见的术语有四周单边(四周只印一道粗黑的边线)、四周双边(四周粗黑线内侧再刻一道细黑线)、左右双边(仅左右粗黑线内侧有细黑线)。
3.界行:也称界格,指在版面内分割行字的直线。
行款:又称行格,指正文之行数与字数。
通常以半叶计算,叫做“半叶×行×字”,有的直接称“×行×字”,若每一行中有两排字(通常是为大字正文做注解),叫做“小字双行×字”。
同一种书,不同时期有不同刻本,行款也往往不同。
故行款可以作用鉴定版本依据之一。
5.天头:图文或板框上方余幅。
(修复技术规范2.5.4),即版框外空白纸的上方。
6.地脚:图文或板框下方余幅。
(修复技术规范2.5.5),即版框外空白纸的下方。
也称下角。
版心:也称中缝,通常指一版印叶的中心比较窄的一行空白行,是书叶对折时的标准。
唐末五代,书的装订形式由卷轴装向册叶装发展,雕版出现了两个半版,北宋和辽时期,两个半版间出现了两道线,在两线之间的空白处,常常刻上书的题名(通常是简书名)、卷数、叶码、本叶的字数、刻工姓名或者刻书单位的名称。
因为这一行居于两版的中心,所以称为版心。
古籍保护的规章制度有哪些

古籍保护的规章制度有哪些
《古籍保护的规章制度》
古籍保护是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为了有效保护古籍,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首先,我国制定了《古籍保护法》,这是古籍保护工作的基本法律依据。
该法规定了保护古籍的基本原则、责任主体、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等内容,为古籍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其次,我国还制定了《古籍保护条例》,对具体的古籍保护工作进行了细化和规范。
条例中规定了古籍的收藏、整理、修复和利用等具体工作内容,为古籍保护工作提供了更加具体的制度保障。
此外,我国还建立了古籍保护机构,如国家图书馆、国家文物局等,负责古籍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这些机构会根据《古籍保护法》和《古籍保护条例》的规定,开展古籍的收藏整理、修复保护和数字化等工作。
古籍保护工作还涉及到国际合作,我国也与其他国家建立了古籍保护的合作机制,共同开展古籍保护和数字化项目,促进古籍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总的来说,我国古籍保护的规章制度非常完善,既保护了古籍
的原始性和完整性,又促进了古籍的传承和利用。
希望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中,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的古籍文化。
古籍部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古籍部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古籍部的管理工作,保护和传承我国珍贵古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古籍保护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古籍部是负责古籍收藏、保护、整理、研究、展示和传播的专门部门,承担着对我市古籍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第三条古籍部管理工作应遵循依法管理、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开放共享的原则,确保古籍的安全和古籍事业的发展。
第二章古籍收藏与保护第四条古籍部应建立健全古籍收藏制度,对古籍进行科学分类、编号、登记,详细记录古籍的名称、作者、版本、出版年代、质地、尺寸、完好程度等信息。
第五条古籍部应加强对古籍的保护工作,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古籍的损毁、虫蛀、霉变等情况的发生。
对珍贵古籍应定期进行检查、修复、装帧,确保其安全。
第六条古籍部应对古籍进行科学整理,对古籍中的错别字、脱漏、涂抹等现象进行校正,对古籍的装帧形式、版式、字体等进行整理和研究。
第七条古籍部应开展古籍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培训,提高古籍修复水平,确保古籍修复的质量。
第三章古籍研究与发展第八条古籍部应组织对古籍进行研究,挖掘古籍中的历史、文化、科技等价值,编辑出版古籍研究著作。
第九条古籍部应积极开展古籍学术交流活动,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合作,共同推进古籍事业的发展。
第十条古籍部应加强对古籍人才的培养,吸引专业人才,提高古籍部门整体素质。
第四章古籍展示与利用第十一条古籍部应通过举办古籍展览、讲座、培训等活动,宣传古籍知识,提高公众对古籍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第十二条古籍部应建立健全古籍利用制度,为社会提供古籍查阅、借阅等服务,满足公众对古籍的需求。
第十三条古籍部应加强古籍数字化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古籍转化为数字化资源,提供在线查阅、下载等服务。
第五章管理与监督第十四条古籍部应建立健全古籍管理制度,明确古籍管理职责,加强对古籍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第十五条古籍部应定期对古籍进行清查、盘点,确保古籍的安全和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籍常识与古籍保护 六、何谓珍善本
所谓‚三性‛: 一是因其书年代久远而具有的‚历史文物性‛,
二是因其书内容有重要参考价值而具有的‚学术资料性‛,
三是因其书雕版印制考究、插图等精美而具有的‚艺术代表性‛。
古籍常识与古籍保护
以此“三性”为原则,延伸出下列具体可操作的“九条”:
第一,元代或元代以前刻印或抄写的图书; 第二,明代刻印或抄写的图书(版本模糊、流传较多的除外); 第三,清代乾隆及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抄本; 第四,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印行的图书; 第五,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以及流传 很少的刻本、抄本; 第六,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 本及较少见的刻本、抄本; 第七,辛亥革命前有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抄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 价值的刻本、抄本; 第八,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印刷水平的 各种活字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 第九,明代印谱、清代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钤印本,有特色或有亲 笔题记的。 凡是符合上述九条细则之一者,可称为善本书。
版框(上栏、下栏、左右栏)、栏线(朱丝栏、乌丝栏)、 版心、鱼尾、象鼻、黑口(粗黑口、细黑口)、白口、 天头、地脚、行款
古籍常识与古籍保护
第二部分 版本类型与鉴定
一、版本定义:一部书经过多次刻版或缮写形成许多
不同的本子,这些本子即称为该书版本的类型
稿本(手稿本、誊稿本);抄本(影抄本);写本 刻本:初刻本、重刻本、重修本、递修本、影刻本(覆刻 本)、写刻本、巾箱本、初印本、节印本、汇印本、增刻本、 补配本、批校本、过录本、丛书零散本、单印本、双截本、上 图下文本、朱印本、蓝印本、套印本(一板多色、多板多色、饾 版、拱花)、钤印本,官刻本(宋公使库本、郡斋本、郡庠本、 元儒学、明藩府本、司礼监本、国子监本、清武英殿本、官书 局本)、家刻本、坊刻本、善堂刻本 活字本:泥活字本、木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铜活字本(明无锡华氏、安氏印本,《古今图书集成》)、磁 活字本 拓印本 铅印本 石印本 影印本
古籍常识与古籍保护
雕板的起源 各朝代版本特征 北宋刻本极少见。蜀宗颜、浙宗欧、闽宗柳。前期多白口,四周单边,后期 多细口,麻纸、皮纸。多讳。 元刻本承宋风格,粗黑口,赵字,无讳,多简字。 明初期(洪建永洪)黑口,赵字,继元。明中期(宣正景天成弘正嘉隆)白 口,方字,仿宋。明晚期(万泰天崇)白口,长字,有讳。 清早期(康雍乾)白口,软字(手写楷书),精刻。 清中晚期宋字(硬体方字,横平竖直、横细竖粗)
如何区分刻本与活字本? 1.刻本边框衔接,活字本每页同部位边框都露白。 2.排字是否平直、有无横置、倒置。刻本横竖平直,无横置、倒置现象。 3.活字本墨色常不均匀。 4.活字本无断板现象。 5.活字本一般无栏线,字体较大。或有栏线,但与上下边框不连接。鱼尾与 左右栏线不连接。 雕版、椠版、锓版、镂版、镌版、刊版、刻版、剞劂、绣梓多指刻本, 梓行、印行、刊行则不一定。摆印、排印、聚珍则指活字印刷或铅印。
中国:甲骨
青铜器
石头(一切石刻文字的总称就是碑刻,碑的主要形式有碣(jié)、碑、帖、摩崖、 石经、墓志、造像等)
简牍:单片为‚简‛,连缀称‚册‛(‚策‛)。‚牍‛又称‚版‛。《尚书》“惟 殷先人,有册有典‛。《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东晋元兴三年(404)桓 玄:‚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 .
缣帛
古籍常识与古籍保护
造纸术发明后古籍的装帧形式:
卷子 旋风装(鱼鳞装) 经折装(折子装、梵夹装) 蝴蝶装(宋元)
包背装(元末明中)
线装(明代后期)
古籍常识与古籍保护
四、书籍的外部形式 :
书口、书背、书脑、书首、书根、书衣、书签 附件:书套、夹板
五、书叶的内部形式:
古籍常识与古籍保护
四、区分版本的意义
不同的版本内容有着优劣之分 不同的版本价格有高低之分
古籍常识与古籍保护
五、如何鉴定版本
字体、纸张、版式、序跋、题记、书牌、刻工、避讳、 印章、书名及作者题署、书中地理沿革、机构职官名称、 各种书目题跋等。 鉴定版本的程序:书牌、序跋、字体(写体、匠体)、 版式、避讳、参考相关工具书。
古籍常识与古籍管理
古籍常识与古籍保护
第一部分 古籍的定义与形式
一、古籍的定义
1912年前以刻板、缮写等形式产生的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 式的书籍。 古籍与线装书不是同一概念 古籍与文物都具有不可重新创造的特征。
二、现存古籍总量
全国古籍总量约15万种,2717万册,其中善本5.75万种, 229.5万册。(2012年张志清讲话,3000多家,5000多万册) 湖南省古籍概况
古籍常识与古籍保护
三、古籍的装帧形式
《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传》载:‚蔡伦字敬仲,桂阳(案:今湖南耒阳)人也 …… 永元九年(97)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 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蔡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 以为纸。元兴元年(105)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也有当代学者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认为中国在西汉时即已有纸,故蔡伦只是在前人 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 造纸术发明前文献的载体形式: 国外:莎草、泥板、羊皮、贝叶等
古籍常识与古籍保护
七、古籍著录与分类
1、著录例片1(卡片式,分段符号式)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四卷/(清)黄丕烈撰·—清光绪十年 (1884)苏州潘氏滂喜斋刻朱印本 1册
十一行二十三字,左右双边。周銮诒题识。钤有‚周銮诒 印‛。 著录例片2(书本式,一段符号式)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四卷/(清)黄丕烈撰· —清光绪十年 (1884)苏州潘氏滂喜斋刻朱印本· —1册· —十一行二十三字, 左右双边。周銮诒题识。钤有‚周銮诒印‛。
古籍常识与古籍保护
三、目前几种常见的造伪方式:
1、撤去新序,保留旧序,以新刻充旧刻;
2、撤去部分或全部目录,以残充全; 3、以影印本、影刻本充原刻本; 4、以抄本充稿本; 5、伪造名人批校、题跋、签名、印记,以劣本充善本; 6、一册分装多册; 7、伪造、移植、撤去书牌; 8、篡改书名; 9、伪造著者; 10、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