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综合实验报告要点

冶金综合实验报告要点
冶金综合实验报告要点

〇一四年七月

冶金综合实验报告

告 题 目:稀土含量及变形对铝合金组 织的影响 学生姓名:王卫卫 学 院:材料学院 系 别:材冶系 专 业:冶金工程 班 级:冶金11-2班 指导教师:李建超 教 授

代书华 副教授

一、综述:

1.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材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航空航天以及军事领域,材料无不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材料构成,时代的进步,标志着材料需求的更新传统的材料已经不注意满足各行各业的需要了。

纵观整个材料行业,黑色金属中,钢铁的性能已经到达了一个瓶颈阶段,很难有太大的进步,已经明显的不能满足当今的需要,这使得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性能更加优异的材料来代替。也正是在这种促进下,开始了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所以人们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新型材料。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传统材料性能有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一般认为满足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一些关键材料也属于新材料的范畴。

在有色冶金领域中,以镁铝合金研究最为广泛,再由于铝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丰富(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含量高于7%。铝原子序数为13,原子量为26.98,原子体积为(立方厘米/摩尔):10.0,面心立方结构,熔点660℃,密度2.702,地壳中含量(ppm):82000),密度小等优点,铝合金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及化学工业中已大量应用。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铝合金焊接结构件的需求日益增多,使铝合金的焊接性研究也随之深入。铝合金的广泛应用促进了铝合金焊接技术的发展,同时焊接技术的发展又拓展了铝合金的应用领域,因此铝合金的焊接技术正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铝合金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及化学工业中已大量应用。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铝合金焊接结构件的需求日益增多,使铝合金的焊接性研究也随之深入。

纯铝的密度小(ρ=2.7g/cm3),大约是铁的 1/3,熔点低(660℃),铝是面心立方结构,故具有很高的塑性(δ:32~40%,ψ:70~90%),易于加工,可制成各种型材、板材,抗腐蚀性能好;但是纯铝的强度很低,退火状态σb 值约为8kgf/mm2,故不宜作结构材料。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人们逐渐以加入合金元素及运用热处理等方法来强化铝,这就得到了一系列的铝合金。

添加一定元素形成的合金在保持纯铝质轻等优点的同时还能具有较高的强度,σb 值分别可达 24~60kgf/mm2。这样使得其“比强度”(强度与比重的比值σ

b/ρ)胜过很多合金钢,成为理想的结构材料,广泛用于机械制造、运输机械、动力机械及航空工业等方面,飞机的机身、蒙皮、压气机等常以铝合金制造,以减轻自重。采用铝合金代替钢板材料的焊接,结构重量可减轻50%以上。铝合金密度低,但强度比较高,接近或超过优质钢,塑性好,可加工成各种型材,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抗蚀性,工业上广泛使用,使用量仅次于钢。一些铝合金可以采用热处理获得良好的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和抗腐蚀性能。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就是铝合金制作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世界各国对稀土铝合金的研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已经开始了,德国率先成功使用了稀土铝合金,随之美国、英国、前苏联等也对此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如美国研制含0.15%稀土的硅铝合金用作汽油发动机活塞,耐热性、耐磨性大大增强从而提高了使用寿命;日本最早将稀土用于导电铝合金。我国对稀土铝合金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发展很快,尤其是稀土在铝及铝合金中的作用和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由于稀土的特殊性质,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玻璃、陶瓷、电子、医疗等领域。稀土在铝及铝合金中的作用机理稀土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低电位和特殊电子层排布,几乎能与所有的元素作用。铝及铝合金中常用的稀土有La(镧)、Ce(铈)、Y(钇)和Sc(钪),常以变质剂、生核剂和脱气剂加入铝液中,起到净化熔体、改善组织、细化晶粒等作用。稀土在铝及铝合金中具有很多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变质作用;2.净化作用;3.微合金化作用。

1.2.1 变质作用

变质处理是指在金属及合金中加入少量或微量的变质剂,用以改变合金的结晶条件,使其组织和性能得到改善的过程。变质剂又称晶粒细化剂或孕育剂。稀土元素的原子半径为0.174 ~0.204mm,大于铝原子半径(0.143mm)。稀土元素比较活泼,它熔于铝液中,极易填补合金相的表面缺陷,从而降低新旧两相界面上的表面张力,使得晶核生长的速度增大,同时还在晶粒与合金液之间形成表面活性膜,阻止生成的晶粒长大,使合金的组织细化。此外,铝与稀土形成的化合物在金属液结晶时作为外来的结晶晶核,因晶核数的大量增加而使合金的组织细化。研究表明:稀土对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变质效果。例如,合金化的7005铝合

金铸锭本身就呈十分细小的组织。同时值得一提的是,稀土的变质作用具有长效及重熔稳定性的特点,比用钠(Na)、锶(Sr)等变质剂具有明显优点。稀土的变质

作用只受共晶硅变化的影响。

1.2.2 精炼、净化作用

稀土元素的脱氧能力比强脱氧剂Al、Mg、Ti等强,微量稀土就能使[O]脱到<lppm(即<10-4%)。稀土的脱硫能力也相当强,可以生成RES或RE2S3,生成物主要取决于稀土与硫的活度或溶解度。稀土元素在金属液中还可以与氧和硫同时发生反应生成RE2O2S型硫化物。稀土元素还能与P、Sn、As等低熔点金属元素化合,生成REP、RESn、REAs等化合物。这些稀土化合物都具有熔点高、比重轻,当它们的熔点高于金属冶炼温度时,能上浮一部分成渣,它们微小的质点则成为铝结晶过程的异质晶核,而留在固态金属内的部分则能降低其危害性。稀土对氢的的吸附力特别大,能大量吸附和溶解氢,稀土与氢的化合物熔点较高,并且弥散分布于铝液中,以化合物形成的氢不会聚集形成气泡,大大降低铝的含氢量和针孔率。

1.2.3 微合金化作用

稀土在铝合金中的强化作用主要有细晶强化、有限固溶强化和稀土化合物的第二相强化等。当稀土加入量不同时,稀土在铝合金中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固熔在基体α(Al)中;偏聚在相界、晶界和枝晶界;固熔在化合物中或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当稀土含量较低时(低于0.1%),稀土主要以前两种形式分布。第一种形式起到了有限固溶强化的作用,第二种形式增加了变形阻力,促进位错增殖,使强度提高。加入稀土后合金的铸态组织中合金晶粒明显减少,二次枝晶间距有可能细化,稀土与Al、Mg、Si等元素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呈球状和短棒状分布在晶界或界内,组织中有大量位错分布。当稀土含量大于0.3%,后一种存在形式开始占主导地位。这时,稀土与合金中的其他元素开始形成许多含稀土元素的新相,同时使第二相的形状、尺寸发生变化,可能使得第二相从长条状等形状转变成短棒状粒子出现,粒子的尺寸也变得比较细小,且呈弥散分布。大部分含稀土元素的第二相都出现了粒子化、球化和细化的特征,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都强化了铝合金。

稀土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添加少量的稀土就可以极大地影响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目前国际上把稀土元素誉为新技术革命的战略元素、高技术的生长点、新材料的宝库。我国是一个世界上稀土蕴藏最丰富的国家,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矿

产资源,进行稀土在铝及其合金中的应用研究,将对我国工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稀土材料已成为国家的战略资源,为此我们应该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尤其是稀土对铝合金作用机理、稀土在铝合金中分布和存在状态要深入研究。可以预见,随着稀土在铝合金中的应用研究进一步深入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会开发出更多的性能优异的新型铝合金,使之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1)稀土铝合金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

由于稀土铝合金具有导电性好载流量大强度高耐磨损易加工寿命长等优点可用于制造电缆线架空输电线线芯滑接线和特殊用途的细导线。

(2)稀土铝合金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在建筑行业应用最广泛的是6063铝合金,加入0.15%~0.25%的稀土,可以明显改善铸态组织和加工组织,可以提高挤压性能热处理效果力学性能,耐蚀性能表面处理性能和色调。

(3)稀土铝合金在日用制品中的应用

在日用铝制品用纯铝和Al-Mg系等铝合金中添加微量稀土,能明显提高力学性能深冲性和耐蚀性。采用Al-Mg-RE合金制造的铝壶铝锅铝盘铝饭盒铝家具支架铝自行车和家电零部件等生活日用品,与未加稀土的铝合金制品相比,耐腐蚀性提高2倍多,重量减轻10%~15%,成品率增加10%~20%,生产成本降低10%~15%,且具有更好的深冲和深加工性能。

由于稀土铝合金窗纱在强度耐蚀性光亮度透风性加工性和成本等方面的优越性,使其获得广泛的应用。如安陆窗纱厂庐江活塞厂等生产的稀土铝合金窗纱已畅销国内外。应用于航天航空舰船高速列车轻型汽车等高新技术工业美国航天局开C557Al-Mg-ZrSc系钪铝合金具有高强度和高温与低温稳定性已应用于飞机机身与飞机结构件; 俄罗斯研究开发的0146Al-Cu-Li-Sc系合金已应用于航天器低温燃料贮箱。

1.3 研究内容

向熔融的铝中加入不同含量的稀土元素,得到铸件后,对铸件进行不同变形量的加压变形。

在铝合金中加入微量稀土元素,可以显著改善铝合金的金相组织,细化晶粒,去除铝合金中气体和有害杂质,减少铝合金的裂纹源,从而提高铝合金的强度,改善加工性能,还能改善铝合金的耐热性、可塑性及可锻性,提高硬度、增加强

度和韧性。随着稀土元素加入量的增加,铝合金的强度、塑性均有所提高。这主要得益于稀土元素对合金组织的改善以及弥散的稀土化合物强烈的沉淀强化效应等。添加稀土元素可以导致合金断裂过程中裂纹萌生位置与扩展途径发生改变,有利于合金的韧化。同时铝合金中随稀土含量的增加,抗拉强度、硬度提高,而延伸率略有下降。由此可见,伴随稀土的加入,合金的机械性能大有改善。

稀土元素的加入也可以改善铝合金的铸造性能。这是因为铁是铝合金中非常有害的杂质,万分之几的Fe就能形成Al+FeAl3的共晶硅,大多数含铁相的结晶组织都十分粗大,直接影响合金的机械性能,降低合金的流动性,增加组织不均匀性,添加稀土,则可以改变铁相的存在形态,提高铝合金的铸造性能。在同一温度下,稀土铝合金的电阻率比普通铝合金小得多,说明掺入微量稀土元素后铝合金的导电性能大大提高。这是因为稀土元素作为表面活性元素加到合金中,使合金的铸态组织得以细化,减小了对传导电子的散射,从而使电阻率大幅度下降。

稀土在铝合金中可以形成热硬性高的复杂成分化合物,呈网状分布于晶界或枝晶间,细化了组织,有效地阻碍了基体变形和晶界移动,从而明显提高了合金的高温性能。

使用稀土铝合金需注意事项:

(1)注意掌握稀土元素的加入量。稀土的过量加入不但不会使铝合金的性能改善,还会影响铝合金的正常使用,甚至造成材料的报废;

(2)稀土不宜做预先脱氧、脱硫剂,当脱氧、脱硫效果良好后再加入稀土,不但有深度脱氧、脱硫作用,还能很好控制氧、硫夹杂物的形态;

(3)注意防止生成不均匀分布、大而脆的稀土金属化合物;

(4)还要注意防止稀土元素与某些合金元素发生冲突,影响合金的性能等。

变形对铝合金的作用:

研究了轧制变形量对铝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轧制变形量分为为5%,10%,15%,20%,25%,30%,40% 时 ,轧制样品中晶粒的形状,铸件强度硬度的变化情况。有关实验表明,当变形量在70%以上时,铸态组织完全消失,并出现再结晶晶粒和亚晶组织.能谱结果表明,轧制样品中粗大的第二相为

Al_7Cu_2Fe和Al_2CuMg,Al_7Cu_2Fe相不溶于基体且呈链状分布,而Al_2CuMg 相部分溶于基体且呈球状分布.变形量为70%和90%样品的再结晶晶粒分数分别为1.25%和12.4%.变形量为70%样品的强度和硬度最高.当轧制温度为300℃时,时效后的样品中出现较多的再结晶晶粒;轧制温度升至430℃时,材料流变性变

好,并且在轧制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动态回复,使储存的变形能减少,再结晶晶粒明显减少,强度和硬度也达到最高.

二、实验材料、实验方法与过程

2.1实验材料

386gZL104、14g含镧的中间合金(含镧量为20%)、2个测温热电偶、六氯乙烷、涂料、抛光膏。

首先合金计算(配料):铝合金的总量为800克,分两个坩埚进行熔炼,每个坩埚加入总量(铝合金和稀土)400克,计算所需要的稀土中间合金量。经过计算后利用金属锯将ZL104铝合金切成两块重达约386g的金属块,再通过电子秤将铝合金的含量精确到386g,下一步同理利用手工锯条锯两块重约14g(计算可得)的含镧稀土合金,经电子秤精确称量到14g配成所需要400g的稀土中间合金量。

本组实验计算数据如下:

设:ZL104为X克,稀土为Y克。

则可得方程组: X + Y =400 ①

20%Y/(X+Y)=0.7% ②

由①②解得:X=386 g Y=14 g

2.2实验方法

实验分两个班,每个班学生分4组,每组8人,4组学生做ZL101铝合金,另外4组做ZL104铝合金。通过对两种铝合金加入不同的稀土(0.3%,0.5%,0.7%,0.9%),并且通过不同的冷却方式进行冷却后,再进行轧制。本组试验为ZL104,稀土加入量为0.7%。

2.3实验过程

2.3.1 ZL104熔铸

(1)将两块386g的ZL104分别放入准备好的两个坩埚中,带上手套用钳子夹住坩埚送入熔铸铝合金的加热炉1中,加热炉炉内温度设定为780℃,加热约30分钟(铝合金完全熔化)打开炉盖,将14g稀土合金假如熔化的铝合金中,关闭炉盖,继续加热,直到稀土合金也完全熔化。

(2)带上防护手套,用钳子夹住坩埚,从炉内去除熔为液态的稀土合金,

向其中加入适量静电剂,并搅拌均匀,以防止合金粘在模具里,将液态合金倒入模具孔内,静置1分钟,然后打开模具,取出试样。如此重复,直到浇铸完成。

(3)让试样在空气中冷却,然后用锯条锯掉试样未进入模具孔内的头部,使试样成条状。

2.3.2 ZL104厚度测量

(1)用螺旋测微仪测量试样的厚度三次,记录数据,并求出平均值。根据所得数据算出轧制的格数。

(2)将各人的试样标号然后放入加热炉3(预热轧制试样,550℃)中,依据计算的所需轧制量根据给定的相对压下量,确定轧制压下量。相对压下量分别为5%,10%,15%,20%,25%,30%,40%,每个压下量制作一个试样,共7个轧制试样,铸造原样一个,所以每组实验共有8个试样,每个学生一个试样。将8个试样依次在轧机上轧制然后再次用螺旋测微仪测出轧制后的厚度,记录数据。

2.3.3 磨制金相

(1)用机器切割适量大小的试样,然后用砂轮磨平其表面,再依次用280、320、400、500、600、800、1000目的金相砂纸沿同一方向磨合金试样,直到所磨的表面只有一个方向的划痕。

(2)在抛光机上粗抛合金表面直到几乎没有划痕为止,然后在精抛光机上抛光其表面,直到磨出镜面,并且表面无明显划痕在镜像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其金相组织,并且在显微镜下也无明显划痕。

2.3.4 观察

制作试样,观察合金的低倍组织,待试样达到上诉要求,就可到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其低倍组织,并且用软件拍下50、100、200、500、1000倍下的金相显微组织,保存图片。

三、设备与使用方法

3.1实验设备与使用方法

3.1.1箱式电阻炉

坩埚电阻炉系列是按JB4311.10-91设计制作的节能电炉产品。此产品具有升温快、空耗小、炉温均匀性好等特点。本系列产品主要供工矿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等作为化学分析、物理测定及热电偶检定等加热用。成套供应包括:炉体、温度控制器及测温元件等。

表3-1 SG2-12-10型电阻炉技术参数

3.1.2热轧-冷轧两用双辊实验轧机

(1)具有冷轧和热轧功能,轧辊直径不小于Ф300mm,轧辊宽度不小于400mm,轧辊表面硬度不低于HRC60,表面硬化层不低于30mm,轧辊最大开口(最大开轧厚度)不小于45mm,轧机线速度在0-30m/min,轧机占地小于2m×4m,整机机械传动系统具有自润滑功能;

(2)轧机自带辅助加热、保温系统,轧辊的温度稳定可控,并在300-550℃的温度区间可调;

(3)控制系统要求上下轧辊可以变频调速、同向转动、异向转动、差速转动,并可数字显示轧辊间隙、轧辊转速、轧制力、轧制扭矩;

(4)具有带钥匙电源开关,以及应急暂停等安全措施部件。

3.1.3预磨机、金相砂纸、抛光机

表3-3 金相试样P-2型抛光机

类型参数类型参数

3.1.3.1使用抛光机方法以及要求:

(1)用机器切割适量大小的试样,然后用砂轮磨平其表面,再依次用280、320、400、500、600、800、1000目的金相砂纸沿同一方向磨合金试样,直到所磨的表面只有一个方向的划痕。

(2)在抛光机上粗抛合金表面直到几乎没有划痕为止,然后在精抛光机上抛光其表面,直到磨出镜面,并且表面无明显划痕在镜像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其金相组织,并且在显微镜下也无明显划痕。

3.1.3.2使用抛光机的注意事项:

(1)在磨光过程中,水应持续不断的流出。

(2)在磨之前先将试样的棱角在砂轮机上磨圆滑,防止在磨的时候试样飞出或将抛光机上的布划坏。

(3)不要使用过纯的砂纸,以免降低抛光效率又会使试样的表面划痕增多,影响试样的效果。

3.1.4 Axio Imager蔡司光学显微镜

德国Axio Imager.Alm型蔡司光学显微镜由光学系统、反射光照明器、聚焦系统、物镜转换器、观察筒和载物台等部分组成。

设备指标:

(1)ICCS物镜:5X、10X、20X、50X、100X可选1.25X、2.5X、150X。

(2)目镜:10X/23、10X/25。

(3)物镜转盘:研究级7孔或6孔明暗场自动物镜转盘。

(4)观察功能转盘:6-10位,有预留位置便于日后升级。

(5)观察功能:

反射光:自动切换明场、ADF高级暗场、园偏光、微分干涉。

荧光透射光:自动切换明场、ADF高级暗场、园偏光、微分干涉。

(6)光源:12V100W卤素灯,智能光路管理器,光强色温自动可调。

(7)数字化平台:可配数字相机,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

(8)光学系统:ICCS光学系统。

设备功能:

蔡司光学显微镜可在50X、100X、200X、500X、1000X下观察金相组织并拍摄图像。同时可进行金相组织分析,如:相面积含量测定、晶粒度的测定及评级、第二相的数量等。

操作流程:

(1)接通显微镜电源,将所有观察试样放在载物台上。

(2)调节反射镜转轮,选择合适的视场,1-明场相,2-暗场相。

(3)调节粗调手轮与微调旋钮使试样组织清晰。

(4)转动载物台下移动杆上的移动按钮进行视野变换。

(5)观察组织时,先在低倍镜下观察,调焦时先粗调后细调,如有需要再用高倍镜,此时只需细调,同时调节光源强弱,直至图像清晰。

(6)如需采集图像,打开电脑,点击桌面上的“HYP”快捷方式启动图像采集采集系统:点击“连续采集”,当显示器上清晰的显示出所需的组织时,点击“停止采集”,后点击“保存”,再点击“连续采集”继续拍照。

(7)实验结束后先将光源调到最低,然后按下关闭显微镜按钮。盖好目镜罩,关闭计算机及电脑设备。

注意事项:

(1)观察试样上下表面需平行,不平行时,需用压平器修平。

(2)载物台升降时调节幅度不宜过快,以免载物台在突升时撞到物镜镜头,突降时损坏底部。

(3)更换物镜镜头时,转动物镜镜头转换台。不能直接挪动镜头进行转换,以防损坏物镜镜头转换台。

(4)转换物镜时必须先通过调焦旋钮移动载物台,使其远离镜头。

3.1.5维氏硬度计

HVS-30Z型自动转塔数显维氏硬度计是光机电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产品,它具有在测试时压头与物镜自动切换,测试点自动定位精确。有良好的可靠性,可操作性,是小负荷维氏硬度计的升级换代产品。该机采用计算机软件编程,高倍率光学测量系统,光电传感等技术,通过软键输入,能调节测量光源的强弱,选择测试方法与硬度对照表、保持时间,文件号与储存等,在LCD大屏幕显示

屏上能显示试验方法、试验力,测量压痕长度、硬度值、试验力保持时间,测量次数,并能键入年、月、日期,试验结果和数据处理等,通过打印机输出,RS232接口与计算机连网。

硬度计适用于测量微小、薄形试件、表面渗镀层处理后的零件,是科研机构、工厂及质检部门进行研究和检测的理想的硬度测试仪器。

操作流程:

(1)接通硬度计电源,打开显示器、顺时针旋转载荷调节旋钮,设定试验力。同时设定合适的保荷时间。

(2)观察光源指示灯是否打在试样表面上,旋转载物台下方的调节转盘,使其在显示器上清晰成像。

(3)调节载物台右侧左右移动调节钮,及前方前后调节钮,选择合适的硬度测量区域。

(4)按下“SYART”开始加载,加载结束后机器将自动转换到物镜,此时在显示器上可以观察到类菱形的压痕,旋转升降调节手轮使压痕清晰。

(5)通过调节侧位移动手轮和转动测微目镜,测量压痕两对角线长度,便可在LED显示器上读出硬度值大小。

(6)反复测量取其平均值。

(7)设备使用结束后,关闭设备电源。

注意事项:

(1)检测硬度前必须检查主机小工作台的水平位置。

(2)被测试件表面粗糙镀Ra建议小于0.8um。

(3)转动变荷手轮时应顺时针方向小心缓慢进行,防止速度过快发生冲击。(4)主机在加荷过程中切忌不能转动塔台,否则将会造成仪器严重的损害,只有在保荷时间显示屏恢复显示设定的保荷时间后才能按塔台位置选择键变换物镜、压头的位置。

(5)测量目镜视场内分划板的两条平行线在零时应使其逐步靠拢,当两刻线内侧无限接近时,两刻线内侧之间处于光隙的临界状态时,按ZERO键。

江苏大学-计算机图形学第三次实验报告-二维图形变换

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计算机图形学 实验题目二维图形变换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日期

成绩评定表

二维图形变换 1. 实验内容 完成对北极星图案的缩放、平移、旋转、对称等二维变换。 首先要建好图示的北极星图案的数据模型(顶点表、边表)。另外,可重复调用“清屏”和“暂停”等函数,使整个变换过程具有动态效果。 2. 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XP 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08 3. 问题分析 为了建立北极星图形,首先在二维空间中根据坐标绘制出北极星图形。并且在此坐标系中确定好走笔顺序以便于进行连线操作。 同时需要好好的使用清屏函数以使得显示正常。 1. 放大缩小变换 放大缩小变换公式为:x’=x.a, y’=y.d; 其中a,d分别为x,y方向的放缩比例系数。 可通过不同的比例系数来显示程序运行结果。当a=d时为等比例放缩操作。可令变换矩阵为T。 2. 对称变换 包括以x轴对称、y轴对称和原点O对称三种。由于屏幕坐标只有第一象限,我们可以将原点平移到(500,240)处。在第一象限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分别求出三个对称图形。 3. 旋转变换 将图形上的点(x,y)旋转θ角度,得到新的坐标(x’,y’)为: x’=xcosθ-ysinθ, y’=xsinθ+ycosθ; 旋转矩阵T为

4.平移变换 4. 算法设计 5. 源代码 //北极星 void hzbjx(CDC* pDC,long x[18],long y[18]) { CPen newPen1,*oldPen; newPen1.CreatePen(PS_SOLID,2,RGB(255,0,0)); oldPen = pDC->SelectObject(&newPen1); POINT vertex1[11]={{x[1],y[1]},{x[2],y[2]},{x[3],y[3]},{x[4],y[4]},{x[5],y[5]},{x[3],y[3]},{x[1],y[1]},{x[6],y[6]},{ x[3],y[3]},{x[7],y[7]},{x[5],y[5]}}; pDC->Polyline(vertex1, 11); newPen1.DeleteObject(); newPen1.CreatePen(PS_SOLID, 2, RGB(0,255,0)); oldPen = pDC->SelectObject(&newPen1); POINT vertex2[5]={{x[6],y[6]},{x[8],y[8]},{x[9],y[9]},{x[3],y[3]},{x[8],y[8]}}; pDC->Polyline(vertex2, 5); POINT vertex3[5]={{x[4],y[4]},{x[10],y[10]},{x[11],y[11]},{x[3],y[3]},{x[10],y[10]}}; pDC->Polyline(vertex3, 5); newPen1.DeleteObject(); newPen1.CreatePen(PS_SOLID, 2, RGB(255,0,90)); oldPen = pDC->SelectObject(&newPen1); POINT vertex4[11]={{x[12],y[12]},{x[13],y[13]},{x[3],y[3]},{x[9],y[9]},{x[14],y[14]},{x[15],y[15]},{x[3],y[3]},{x[ 11],y[11]},{x[12],y[12]},{x[3],y[3]},{x[14],y[14]}}; pDC->Polyline(vertex4, 11); newPen1.DeleteObject(); newPen1.CreatePen(PS_SOLID, 2, RGB(0,100,255)); oldPen = pDC->SelectObject(&newPen1); POINT vertex5[5]={{x[15],y[15]},{x[16],y[16]},{x[3],y[3]},{x[16],y[16]},{x[7],y[7]}};

PS实验报告要点

西安邮电大学数字艺术学院 本科学生实验报告 姓名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 实验课程名称 PS实验 试验时间 2014 年 5 月 29 日指导教师及职称雷子昂助教 实验成绩 开课时间 2013-2014 学年第 2 学期

具箱、控制面板、状态栏进行操作,了解其功能窗口;观察工具箱中选择不同的工具时对应的属性栏的变化; 3、Photoshop CS2预设功能操作;(Ctrl+k进入预设界面) 4、练习新建、打开、保存、关闭图像文件的基本操作; 5、练习画布大小调整、图象显示、前景色和背景色切换、变换图像的操作; 6、制作立体效果,要求有最终效果的截图。 实验二:PHOTOSHOPCS2图像处理常用工具练习 1、使用选框工具组,对图像文件中的部分图像进行选取操作,观察不同选框工具的操作效果; 2、使用魔棒工具、套索工具、移动工具完成水果拼盘效果; 3、使用填充工具、路径工具、画笔工具、文字工具完成广告制作; 4、使用各种修图工具修复照片; 实验三 PHOTOSHOPCS2图层的应用 1.图层面板基本操作 2.图层操作: 新建:使用面板上的新建按钮;Ctrl+Shift+N;使用文字工具时自动生成新图层;在两个文件中选择一个文件的某个图层拖动到另一个文件中自动生成新层;选择一个文件中的某个图层\复制图层\在对话框中选择目标层\确定。 删除:拖至图层面板的垃圾箱;鼠标右键;选择要删除图层,在图层面板右上角点击黑色箭头\删除图层。 更改图层名称:双击图层名称处;选择某图层\点击鼠标\图层属性\名称\确定。 调整图层顺序:用鼠标左键上下拖动;“Ctrl+[”和“Ctrl+]”下移或上移;“Ctrl+Shift+[”和“Ctrl+Shift+]”置底或置顶; 链接与合并:点击链接按钮,被链接的图层一起实现编辑操作。 图层混合模式:用于创建特效,默认混合模式为正常,混合指的是当前层与下一层的混合效果。 图层样式:用于为图像增加特效,双击图层缩略图或单击图层面板下方图层样式按钮打开对话框设置 实验四 PHOTOSHOPCS2路径的应用

微波光学实验 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得分: 实验时间:2009 年11 月23 日,第十三周,周一,第5-8 节 实验者:班级材料0705 学号200767025 姓名童凌炜 同组者:班级材料0705 学号200767007 姓名车宏龙 实验地点:综合楼503 实验条件: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室内气压 实验题目:微波光学实验 实验仪器:(注明规格和型号) 微波分光仪,反射用金属板,玻璃板,单缝衍射板 实验目的: 1.了解微波分光仪的结构,学会调整并进行试验. 2.验证反射规律 3.利用迈克尔孙干涉仪方法测量微波的波长 4.测量并验证单缝衍射的规律 5.利用模拟晶体考察微波的布拉格衍射并测量晶格数 实验原理简述: 1.反射实验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反射板,必定要发生反射.本实验室以一块金属板作为反射板,来研究当电磁波以某一入射角投射到此金属板上时所遵循的反射规律。 2.迈克尔孙干涉实验 在平面波前进的方向上放置一块45°的半透半反射版,在此板的作 用下,将入射波分成两束,一束向A传播,另一束向B传播.由于A,B 两板的全反射作用,两束波将再次回到半透半反板并达到接收装置 处,于是接收装置收到两束频率和振动方向相同而相位不同的相干 波,若两束波相位差为2π的整数倍,则干涉加强;若相位差为π的奇 数倍,则干涉减弱。 3.单缝衍射实验 如图,在狭缝后面出现的颜射波强度并不均匀,中央最强,同时也最 宽,在中央的两侧颜射波强度迅速减小,直至出现颜射波强度的最小 值,即一级极小值,此时衍射角为φ=arcsin(λ/a).然后随着衍射角的增

大衍射波强度也逐渐增大,直至出现一级衍射极大值,此时衍射角为 Φ=arcsin(3/2*λ/a ),随着衍射角度的不断增大会出现第二级衍射极小值,第二级衍射极大值,以此类推。 4. 微波布拉格衍射实验 当X 射线投射到晶体时,将发生晶体表面平面点阵散射和晶体内部平面点阵的散射,散射线相互干涉产生衍射条纹,对于同一层散射线,当满足散射线与晶面见尖叫等于掠射角θ时,在这个方向上的散射线,其光程差为0,于是相干结果产生极大,对于不同层散射线,当他们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则在这个方向上的散射线相互加强形成极大,设相邻晶面间距为d,则由他们散射出来的X 射线之间的光程差为CD+BD=2dsin θ,当满足 2dsin θ=K λ,K=1,2,3…时,就产生干涉极大.这就是布拉格公式,其中θ称为掠射角,λ为X 射线波长.利用此公式,可在d 已测时,测定晶面间距;也可在d 已知时,测量波长λ,由公式还可知,只有在 <2d 时,才会产生极大衍射 实验步骤简述: 1. 反射实验 1.1 将微波分光仪发射臂调在主分度盘180°位置,接收臂调为0°位置. 1.2 开启三厘米固态信号发射器电源,这时微安表上将有指示,调节衰减器使微安表指示满刻度. 1.3 将金属板放在分度小平台上,小分度盘调至0°位置,此时金属板法线应与发射臂在同一直线上, 1.4 转动分度小平台,每转动一个角度后,再转动接收臂,使接收臂和发射臂处于金属板的同义词,并使接收指示最大,记下此时接收臂的角度. 1.5 由此,确定反射角,验证反射定律,实验中入射角在允许范围内任取8个数值,测量微波的反射角并记录. 2. 迈克尔孙干涉实验 2.1 将发射臂和接收臂分别置于90°位置,玻璃反射板置于分度小平台上并调在45°位置,将两块金属板分别作为可动反射镜和固定反射镜. 2.2两金属板法线分别在与发射臂接收臂一致,实验时,将可动金属板B 移动到导轨左端,从这里开始使金属板缓慢向右移动,依次记录微安表出现的的极大值时金属板在标尺上的位置. 2.3 若金属板移动距离为L,极大值出现的次数为n+1则,L )2 ( λn ,λ=2L/n 这便是微波的波长,再令金属板反向移动,重复上面操作,最后求出两次所得微波波长的平均值. 3. 单缝衍射实验 3.1 预先调整好单缝衍射板的宽度(70mm),该板固定在支座上,并一起放到分度小平台上,单缝衍射板要和发射喇叭保持垂直, 3.2 然后从衍射角0°开始,在单缝的两侧使衍射角每改变1°,读一次表头读数,并记录.

粉末冶金实验报告

实验11 铁基粉末冶金 1. 实验目的 (1) 了解粉末冶金零件制备过程。 (2) 了解烧结温度对烧结过程和制品性能的影响。 (3) 了解烧结时间对烧结过程和制品性能的影响。 (4) 了解石墨添加量对烧结过程和制品性能的影响。 2. 概述 粉末冶金是制取金属粉末或用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作为原料,经过成形和烧结,制取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各种类型制品的工业 技术。目前,粉末冶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交通、机械、电子、航空航天、兵器、 生物、新能源、信息和核工业等领域,成为新材料科学中最具发展活力的分支之 一。粉末冶金技术具备显著节能、省材、性能优异、产品精度高且稳定性好等一 系列优点,非常适合于大批量生产。另外,部分用传统铸造方法和机械加工方法 无法制备的材料和复杂零件也可用粉末冶金技术制造,因而备受工业界的重视。 广义的粉末冶金制品业涵括了铁石刀具、硬质合金、磁性材料以及粉末冶金 制品等。狭义的粉末冶金制品业仅指粉末冶金制品,包括粉末冶金零件(占绝大部分)、含油轴承和金属射出成型制品等。本报告使用的行业定界为狭义范围。 粉末冶金具有独特的化学组成和机械、物理性能,而这些性能是用传统的熔 铸方法无法获得的。运用粉末冶金技术可以直接制成多孔、半致密或全致密材料 和制品,如含油轴承、齿轮、凸轮、导杆、刀具等,是一种少无切削工艺。 (1) 粉末冶金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合金成分偏聚,消除粗大、不均匀的铸造组织。在制备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催化剂、 高温超导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如Al-Li合金、耐热Al合金、超合金、粉末耐蚀不锈钢、粉末高速钢、金属间化合物高温结构材料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可以制备非晶、微晶、准晶、纳米晶和超饱和固溶体等一系列高性能非平衡材 料,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磁学、光学和力学性能。 (3) 可以容易地实现多种类型的复合,充分发挥各组元材料各自的特性,是一种低 成本生产高性能金属基和陶瓷复合材料的工艺技术。 (4) 可以生产普通熔炼法无法生产的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材料和制品,如新型多 孔生物材料,多孔分离膜材料、高性能结构陶瓷磨具和功能陶瓷材料等。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实验报告要点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实验报告要点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年级***** 学号********** 姓名**** 时间********** 成绩_________

一、实验题目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深刻理解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 2、掌握用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研究的方法; 3、学习对光电管伏安特性曲线的处理方法,并用以测定普朗克常数。 三、仪器用具 ZKY—GD—3光电效应测试仪、汞灯及电源、滤色片(五个)、光阑(两个)、光电管、测试仪 四、实验原理 1、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方程 用合适频率的光照射在某些金属表面上时,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这种现象叫做光电效应,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叫光电子。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 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认为对于频率为的光波,每个光子的能 量为 式中,为普朗克常数,它的公认值是=6.626 。 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论,光电效应的实质是当光子和电子相碰撞时,光子把全部能量传递给电子,电子所获得的能量,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约束,其余的能量则成为该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后的动能。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方程: (1) 式中, 为入射光的频率,m为电子的质量,v为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的初 速度,为被光线照射的金属材料的逸出功, 2 2 1 mv 为从金属逸出的光电子的

最大初动能。 由(1)式可见,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频率越高,逸出的电子动能必然也越大,所以即使阴极不加电压也会有光电子落入阳极而形成光电流,甚至阳极电位比阴极电位低时也会有光电子落到阳极,直至阳极电位低于某一数值时,所有光电子都不能到达阳极,光电流才为零。这个相对于阴极为负值的阳极电位0 U 被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电压。 显然,有 (2) 代入(1)式,即有 (3) 由上式可知,若光电子能量W h <γ,则不能产生光电子。产生光电效应的最 低频率是h W = 0γ,通常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不同材料有不同的逸出功, 因而 0γ也不同。由于光的强弱决定于光量子的数量,所以光电流与入射光的强 度成正比。又因为一个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所以光电子获得的能量与光强无关,只与光子γ的频率成正比,,将(3)式改写为 (4) 上式表明,截止电压 U 是入射光频率γ的线性函数,如图2,当入射光的频 率 0γγ=时,截止电压00=U ,没有光电子逸出。图中的直线的斜率 e h k = 是一 个正的常数: (5) 由此可见,只要用实验方法作出不同频率下的 γ -0U 曲线,并求出此曲线的 斜率,就可以通过式(5)求出普朗克常数h 。其中 是电子的电 量。

基础光学实验实验报告

基 础 光 学 实 验 姓名:许达学号:2120903018 应物21班

一.实验仪器 基础光学轨道系统,基础光学组合狭缝及偏振片,红光激光器及光圈支架,光传感器与转动传感器,科学工作室500或750接口,DataStudio软件系统 二.实验目的 1.通过该实验让学生了解并会运用实验器材,同时学会用计算机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 2.通过该实验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光学现象,并掌握其物理机制。三.实验原理 单缝衍射:当光通过单缝发生衍射,光强极小(暗点)的衍射图案由下式给出asinθ=mλ(m=1,2,3……),其中a是狭缝宽度,θ为衍射角度,λ是光波波长。 双缝干涉:当光通过两个狭缝发生干涉,从中央最大值(亮点)到单侧某极大值的角度由下式给出dsinθ=mλ(m=1,2,3……),其中d是狭缝间距,θ为从中心到第m级最大的夹角,λ是光波波长,m为级数。 光的偏振:通过第一偏振器后偏振电场为E0,以一定的角度β穿过第二偏振器,则场强变化为E0cosβ,由于光强正比于场强的平方,则,第二偏振器透过的光强为I=I0cos2β. 四.实验内容及过程

单缝衍射 单缝衍射光强分布图 如果设单缝与接收屏的距离为s,中央极强到光强极小点的距离为c,且sinθ≈tanθ=c/s,那么可以推得a=smλ/c.又在此次实验中,s=750mm,λ=6.5E(-4)mm,那么推得a=0.4875m/c,又由图可知:当m=1时,c=(88-82)/2=3mm,推得a=0.1625mm; 当m=2时,c=(91-79)/2=6mm,推得a=0.1625mm; 当m=3时,c=(94-76)/2=9mm,推得a=0.1625mm; 当m=4时,c=(96-74)/2=11mm,推得a=0.1773mm; 得到a的平均值0.1662mm,误差E=3.9%。 双缝干涉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实验报告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实验报告 学院:高等工程师学院 专业班级:冶金E111 姓名:杨泽荣 学号: 41102010 2014年6月7日

45号钢300℃回火后的组织观察及洛氏硬度测定 目录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原理 (1) 1.加热温度的选择 (1) 2.保温时间的确定 (2) 3.冷却方法 (3)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 (4) 1.实验材料 (4) 2.实验设备 (4) 四、实验步骤 (4) 1.试样的热处理 (4) 1.1淬火 (4) 1.2回火 (5) 2.试样硬度测定 (5) 3.显微组织观察与拍照记录 (5) 3.1样品的制备 (5) 3.2显微组织的观察与记录 (6)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6) 1.样品硬度与显微组织分析 (6) 2.淬火温度、淬火介质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6) 2.1淬火温度的影响 (6) 2.2淬火介质的影响 (7) 3回火温度对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7) 3.1回火温度对45钢组织的影响 (7) 3.2回火温度对45 钢硬度和强度的影响 (7) 4合金元素对钢的淬透性、回火稳定性的影响 (8) 4.1合金元素对钢的淬透性的影响 (8) 4.2合金元素对钢的回火稳定性的影响 (9) 5碳含量对钢的淬硬性的影响 (9) 六、结论 (9) 参考文献 (9)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碳钢的常用热处理(淬火及回火)工艺及其应用。 2.研究加热条件、保温时间、冷却条件与钢性能的关系。 3.分析淬火及回火温度对钢性能的影响。 4.观察钢经热处理后的组织,熟悉碳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及形态特征。 5.了解金相照相的摄影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钢的热处理就是利用钢在固态范围内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内部组织,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物理、化学、机械和工艺性能的一种操作。一般热处理的基本操作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进行热处理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是最重要的三个基本工艺因素。正确选择这三者的规范,是热处理成功的基本保证。 1.加热温度的选择 1)退火加热温度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c3+(20—30)℃(完全退火);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至Ac1 +(20—30)℃(球化退火),目的是得到球状渗碳体,降低硬度,改善高碳钢的切削性能。 2)正火加热温度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c3 +(30—50)℃;过共析钢加热至Accm +(30—50)℃,即加热到奥氏体单相区。退火和正火的加热温度范围选择见图2.1。 3)淬火加热温度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c3+(30—50)℃;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至Ac1+(30—50)℃,见图2.2。 钢的成分,原始组织及加热速度等皆影响到临界点的位置。在各种热处理手册或材料手册中,都可以查到各种钢的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不能任意提高加热温度,因为加热温度过高时,晶粒容易长大,氧化、脱碳和变形等都会变得比较严重。各种常用钢的工艺规范见表2.1。 4)回火温度的选择钢淬火后都要回火,回火温度决定于最终所要求的组织和性能(常常是根据硬度的要求)。按加热温度高低回火可分为三类: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要点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学号: 222014321092015 姓名:刘娟 专业:教育技术学

实验三单级交流放大器(二) 一、实验目的 1. 深入理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 学习测量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的方法。 3. 观察电路参数对失真的影响. 4. 学习毫伏表、示波器及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设备: 1、实验台 2、示波器 3、数字万用表 三、预习要求 1、熟悉单管放大电路。 2、了解饱和失真、截止失真和固有失真的形成及波形。 3、掌握消除失真方法。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前校准示波器,检查信号源。 ●按图3-1接线。 图3-1 1、测量电压参数,计算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调整RP2,使V C=Ec/2(取6~7伏),测试V B、V E、V b1的值,填入表3-1中。 表3-1 Array ●输入端接入f=1KHz、V i=20mV的正弦信号。 ●分别测出电阻R1两端对地信号电压V i及V i′按下式计算出输入电阻R i : ●测出负载电阻R L开路时的输出电压V∞,和接入R L(2K)时的输出电压V0 , 然后按下式计算出输 出电阻R0;

将测量数据及实验结果填入表3-2中。 2、观察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将观察结果分别填入表3-3,3-4中。 ●输入信号不变,用示波器观察正常工作时输出电压V o的波形并描画下来。 ●逐渐减小R P2的阻值,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在输出电压波形出现明显失真时,把失真的波形描 画下来,并说明是哪种失真。( 如果R P2=0Ω后,仍不出现失真,可以加大输入信号V i,或将R b1由100KΩ改为10KΩ,直到出现明显失真波形。) ●逐渐增大R P2的阻值,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在输出电压波形出现明显失真时,把失真波形描画 下来,并说明是哪种失真。如果R P2=1M后,仍不出现失真,可以加大输入信号V i,直到出现明显失真波形。 表 3-3 ●调节R P2使输出电压波形不失真且幅值为最大(这时的电压放大倍数最大),测量此时的静态工 作点V c、V B、V b1和V O 。 表 3-4 五、实验报告 1、分析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试方法。 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调节RP2,使Vc的值在6-7V之间,此时使用万用表。接入输入信号1khz 20mv后,用示波器测试Vi与Vi’,记录数据。用公式计算出输入电阻的值。在接入负载RL和不接入负载时分别用示波器测试Vo的值,记录数据,用公式计算出输出电阻的值。 2、讨论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静态工作点过低,波形会出现截止失真,即负半轴出现失真;静态工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第三次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实验名称:用PowerDesigner建模工具绘制数据流图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老师评定:签名: 一、实验环境 Windows 2000、Rational Software公司的Rational Rose应用软件 二、实验目的 1)了解Rational Rose工具软件的组成及功能 2)掌握用Rational Rose画用例图的具体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内容 1)设计用例图(Use Case框图) 2)用Rational Rose在Use Case视图中创建Use Case框图。 四、实验要求 建立一个Use Case框图,并给出“预订教室”的用例描述。 1) 背景 某大学需要一个教室预订系统,将空闲的教室提供给师生做学术报告或班级活动。师生可使用该系统预订所需的教室,以便让管理员在恰当的时间开放教室、准备好多媒体设备。 2) 功能要求 2.1) 管理员可使用该系统增加用户、删除用户。 2.2) 管理员可向系统中增加或删除供预订的教室,设置任一教室可使用的时间段。 2.2) 师生可登录系统、修改密码。 2.3) 师生在登录后,可浏览给定时间段的空闲(供预订的且未被预订的)教室;选择教室和使用时间段,预订教室。 2.4) 管理员可浏览任意时间段内的教室预订情况。 3) 性能要求 3.1) 教室占用的时间段精确到“课时”。 3.2) 支持最多10000人同时在线使用系统,确保系统稳定流畅。 五、实验步骤 Use Case框图表示整个机构提供的功能,可以用来回答下列一些问题:公司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建立这个系统?还有那些人使用这些系统。Use Case框图在业务建模活动期间大量用于设置系统情景和形成创建使用案例的基础。 1)如何使用Rational Rose画Use Case框图 S1:点击“开始”在“程序”中找到“Rational rose”点击“Rational Rose Enterprise Edition”进入该软件。

XX冶金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报告

XX冶金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报告 导语:一次社会实践,是自我能力的观察。下面是的xx 冶金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报告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 实习是每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作为一名冶金专业的学生,选择市场营销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一切从零开始,证明自己有在社会上生存下去的能力,为未来的事业 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个人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培养自己的业务水平、与人相处的技巧、团队协作精神、待人处事的能力等,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希望能帮助自己以后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一般来说,学校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的工作环境存在很大的差距,学校主要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社会主要专注于员工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对于我理论知识掌握不多来说是一个好的方面,我可以迅速的了解掌握理论知识,进而进行实践,现学现卖不失是种好方法,而且理论知识掌握的更深刻, 实习在帮助从校园走向社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实习,让自己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 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

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适应期。作为一名外专业的实习生,我必须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实现实习的真正意义是对自己磨练或者说一次历练,因为当代社会是一个充满向往和残酷竞争的社会,每天都上演着没有硝烟的为争夺市场的战争。因此我们要加大实习力度,培养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 实习的内容主要是销售橱柜台面板材,学习公司的企业文化、销售技巧、团队协作精神等各方面的知识。凭着对本公司产品的了解和与其它公司产品的对比,突出本公司产品的优点和公司的良好信誉,积极开拓客户源,向顾客推销产品,并尽量推销系列产品,完成公司分配的任务。 我的第一个市场是泰安,因为是第一个市场我很卖力,每天的报销金额为四十元包括住宿一日三餐,根本不够,确实不容易,有时候为了省钱徒步去寻找客户,尽量减少买水次数,早饭不吃,甚至睡网吧。刚开始踏入社会就遭遇一个重大难题,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竟抵不过花销支出很明显在花销支出里还有一部分时出差费用,但我一点都没动摇,我知道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事情并没想的那样好,而且很糟糕,我们的板材在泰安找不到市场,不但没有优势,而且市场运营模式不符合这个市场。出柜台面有很很多种,主要是人造石和石英石,石英石是比较前卫的一种,市场价格相对较高,是市场发展的趋势潮流。但在泰安却让仍然是人造是的天下,而且价格低质量差的板材统治着大半个市场,还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 实验报告要点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年级***** 学号********** 姓名**** 时间********** 成绩_________

实验题目一、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 实验目的二、1、通过实验深刻理解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 2、掌握用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研究的方法; 3、学习对光电管伏安特性曲线的处理方法,并用以测定普朗克常数。 三、仪器用具 ZKY—GD—3光电效应测试仪、汞灯及电源、滤色片(五个)、光阑(两个)、光电管、测试仪 四、实验原理 1、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方程 用合适频率的光照射在某些金属表面上时,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这种现象叫做光电效应,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叫光电子。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认为对于频率为的光波,每个光子的能量 为 =6.626 。式中,为普朗克常数,它的公认值是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论,光电效应的实质是当光子和电子相碰撞时,光子把全部能量传递给电子,电子所获得的能量,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约束,其余的能量则成为该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后 的动能。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方程: (1) ?mv为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的初式中,为电子的质量,为入射光的频率,12mv2速度,为从金属逸出的光电子的最为被光线照射的金属材料的逸出功, 大初动能。 由(1)式可见,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频率越高,逸出的电子动能必然也越大,所以即使阴极不加电压也会有光电子落入阳极而形成光电流,甚至阳极电位比阴所有光电子直至阳极电位低于某一数值时,极电位低时也会有光电子落到阳极,

U被称为都不能到达阳极,光电流才为零。这个相对于阴极为负值的阳极电位0光电效应的截止电压。 显然,有 (2) 代入(1)式,即有 (3) ??hW,则不能产生光电子。产生光电效应的最由上式可知,若光电子能量W?? 0h,通常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不同材料有不同的逸出功,低频率是?也不同。由于光的强弱决定于光量子的数量,所以光电流与入射光的强因而0度成正比。又因为一个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所以光电子获得的能量与?的频 率成正比,,将(3光强无关,只与光子)式改写为 (4) U?的线性函数,如图2是入射光频率上式表明,截止电压,当入射光的频??0U??e是一,没有光电子逸出。图中的直线的斜率率时,截止电压00个0h?k 正的常数:( 5) ??U曲线,并求出此曲线的由此可见,只要用实验方法作出不同频率下的0 h是电子的电。其中)求出普朗克常数斜率,就可以通过式(5量。. v直线 U-0 2、光电效应的伏安特性曲线 的光线、强度为下图是利用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的原理图。频率为 照射到光电管阴极上,即有光电子从阴极逸出。如在阴极K和阳极A之间加正向U,它使K、电压A之间建立起的电场对从光电管阴极逸出的光电子起加速作AK U 增加当正向电压的增加,到达阳极的光电子将逐渐增多。用,随着电压AK

光学仪器实验报告

常用光电仪器原理及使用 实验报告 班级:11级光信息1班 姓名:姜萌萌 学号:110104060016 指导老师:李炳新

数字存储示波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数字存储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2、测量数字存储示波器产生方波的上升时间; 二、实验仪器 数字存储示波器 三、实验步骤 1、产生方波波形 ⑴、打开示波器电源阅读探头警告,然后按下OK。按下“DEFAULT SETUP”按钮,默认的电压探头衰减选项是10X。 ⑵、在P2200探头上将开关设定到10X并将探头连接到示波器的通道1上,然后向右转动将探头锁定到位,将探头端部和基线导线连接到“PROBE COMP”终端上。 ⑶、按下“AUTOSET”按钮,在数秒钟内,看到频率为1KHz 电压为5V峰峰值得方波。按两次CH1BNC按钮删除通道1,

按下CH2BNC按钮显示通道2,重复第二步和第三步。 2、自动测量 ⑴、按下“MUASURE”按钮,查看测量菜单。 ⑵、按下顶部的选项按钮,显示“测量1菜单”。 ⑶、按下“类型”“频率”“值”读书将显示测量结果级更新信息。 ⑷、按下“后退”选项按钮。 ⑸、按下顶部第二个选项按钮;显示“测量2菜单”。 ⑹、按下“类型”“周期”“值”读数将显示测量结果与更新信息。 ⑺、按下“后退”选项按钮。 ⑻、按下中间选项按钮;显示“测量3菜单”。 ⑼、按下“类型”“峰-峰值”“值”读数将显示测量结果与更新信息。 ⑽、按下“后退”选项按钮。 ⑾、按下底部倒数第二个按钮;显示“测量4菜单”。⑿、按下“类型”“上升时间”“值”读数将显示测量结果与更新信息。

LCR测试仪 一、实验目的 1、熟悉LCR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2、了解LCR测试仪的工作原理; 3、精确测量一些电阻,电感,电容的值; 二、实验仪器 LCR测试仪,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 三、LCR测试原理 根据待测元器件实际使用的条件和组合上的差别,LCR 测量仪有两种检测模式,串联模式和并联模式。串联模式以检测元器件Z为基础,并联模式以检测元器件的导纳Y为基础,当用户将测出流过待测元件的电流I,数字电压表将测出待测元件两端的电压V,数字鉴相器将测出电压V和电流I 之间的相位角 。检测结果被储存在仪器内部微型计算机的

内蒙古科技大学综合实验报告

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生 综合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孙伟 学院:材料与冶金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 姓名:刘金伟 学号:1061105109 题目:热轧Q235Q325组织结构分析

热轧Q235Q325组织性能分析报告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在相同加热温度、轧制温度条件下,压下量和冷却速度对Q235组织结构的影响。 2.通过实验过程,掌握如何磨金相试样,如何腐蚀,如何操作金相显微镜,如何拍金相照片,如何分析金相组织。 3.通过实验过程,进一步熟悉加热和轧制冷却过程及其控。 二、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为工业生产的Q235钢,Q325钢。 三、实验方案: 将加热炉加热到到1100℃,然后将试样放入到加热炉中保温15分钟,进行二道次轧制,轧后分别在空气中冷(Q325)和在水中冷却(Q235)。然后将试样进行打磨,抛光,腐蚀等,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如有清晰组织则进行拍照标注。 四、实验设备及器材: 1.金相切割机: QG-2金相试样切割机(以下简称切割机)是利用高速旋转的薄片砂轮来截取金相试样,它广泛地适用于金相实验室切割各种金属材料。由于本机附有冷却装置,用来带走切割时所产生的热量,因而避免了试样遇热而改变其金相组织。 技术指标:电源380V、500HZ,主轴转速2800r/min,最大切割直径30mm,砂轮片规格250×2×32mm,切割功率1.1kw。 2.加热炉(箱式炉): 可满足各种用户对各种尺寸炉膛、最高温度,以及不同加热速率的需求。这种加热炉都有一个上提式平行铰链门,这样可保护工作人员避免受到热烧伤。门与电源开关连接在一起,完全保护操作人员。 表1箱式加热炉参数 尺寸(cm)型号功率(KW) 电压(V)常用温度 (℃) SX13/BLL 12 380 1300 20×80×225 3.二辊可逆式实验轧机: 该轧机主要用于金属材料轧制工艺及组织性能的实验研究。按用途可分为钢

第三次实验报告

浙江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Linux应用技术基础实验类型:验证型 实验项目名称:Linux shell 基本命令 学生姓名:孙禹达专业:工信学号:3120000431 电子邮件地址:bless.sunyuda.death@https://www.360docs.net/doc/98476965.html, 实验日期:2013年05 月22 日 1、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1.学习Linux的文件访问权限,用户的类型和文件访问权限的类型 2.学习如何确定一个文件的访问权限 3.学习如何设置和改变一个文件的访问权限 4.学习如何在文件或目录的创建时设置缺省访问权限 5.学习理解硬链接、符号链接 6.学习理解链接和文件访问权限之间的关系 7.学习了解Linux进程的属性 8.学习理解Linux的前台进程、后台进程及守护进程 9.学习理解Linux命令的顺序执行和并发执行 10.学习使用挂起进程操作和终止进程操作 11.了解系统中Linux进程的层次结构 12.学习使用Linux定时作业调度 13.学习使用Linux的I/O重定向操作和管道操作 14.学习使用id、chmod、chgrp、chown、umask、ln、ps、kill、fg、bg、job、top、pstree、 crontab、at、|、<、>等命令 2、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1.根据下列的要求,写出得到这些信息的会话过程: 1)你的用户名; 2)你的用户ID; 3)你的组ID和组名字; 4)在你同一组中的其它用户名。

2.系统管理员给你的主目录设置的权限是什么?使用什么命令来得到这个答案,给出你的 会话过程。 3.在你的系统中有文件或目录分别是:/ 、/etc/passwd 、/bin/df 、~ 。用长 列表格式显示这些文件或目录,并填写下列表格。 文件文件类 型存取权限 链接数所有者组文件大小 / /etc/passwd /bin/df ~ 4.在你的主目录中的temp、professional和personal三个子目录,设置使自己(owner)拥 有读、写、执行3种访问权限,设置其它用户只有读和执行权限。在~/temp目录下创建名为d1、d2和d3的目录。在d1目录下,用touch命令创建一个名为f1的空文件。给出d1、d2、d3和f1的访问权限。给出完成这些工作的会话。 5.在~/temp目录下创建名为d1、d2和d3的目录。把文件smallFile拷贝到d1目录下,长 列表格式显示文件smallFile,显示的内容包括inode号、访问权限、硬链接数、文件大小。给出完成这些工作的会话。 6.在~/temp目录下,把当前目录改变成d2。创建一个名字为newFile.hard硬链接到d1目 录下的smallFile文件。长列表格式显示newFile.hard文件,与smallFile文件的属性进行比较。你如何确定smallFile和smallFile.hard是同一文件的两个名字,是链接数吗?给出你的会话过程。 7.创建一个名字为~/temp/d2/smallFile.soft软链接到~/temp/d1/smallFile文件。长列表格式 显示smallFile.soft文件,比较这两个文件的属性。你如何确定smallFile 和smallFile.soft 是两个不同的文件?是这两个文件的大小吗?给出你的会话过程。 8.在你使用的Linux系统中,有多少进程在运行?进程init、bash、ps的PID是多少?init、 bash和ps进程的父进程是哪一个?这些父进程的ID是什么?给出你得到这些信息的会话过程。 9.有多少个sh、bash、csh和tcsh进程运行在你的系统中?给出会话过程。 10.linux系统中,进程可以在前台或后台运行。前台进程在运行结束前一直控制着终端。若 干个命令用分号(;)分隔形成一个命令行,用圆括号把多个命令挂起来,他们就在一个进程里执行。使用―&‖符作为命令分隔符,命令将并发执行。可以在命令行末尾加―&‖使之成为后台命令。 请用一行命令实现以下功能:它1小时(实验中可以用1分钟代替)分钟后在屏幕上显示文字―Time for Lunch!‖来提醒你去吃午餐。给出会话过程。 11.写一命令行,使得date 、uname –a 、who 和ps并发执行。给出会话过程。

光学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 ——光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材料的光反射比、透射比测量实验二:采光系数测量 实验三:室内照明实测 实验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日星期二3月12年2013日期: 实验一、材料的光反射比和光透射比测量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室内表面的反射性能和采光口中窗玻璃的透光性能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室内光环境的好坏,因此,在试验现场采光实测时,有必要对室内各表面材料的光反射比,采光口中透光材料的过透射比进行实测。 通过实验,了解材料的光学性质,对光反射比、透射比有一巨象的数值概念,掌握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和试验方法 (一)、光反射比的实验原理、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 光反射比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方法和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用样板比较和光反射比仪直接得出光反射比;间接法是通过被测表面的照度和亮度得出漫反射面的光反射比。下面是间接测量法。 1.实验原理 (1)用照度计测量: P是投射到某一材料表面反射出来的光通量与被该光源的光通量的比值,根据光反射比的定义:光反射比即: φφP=P/因为测量时将使用同一照度计,其受光面积相等, 且,所以对于定向反射的表面,我们可以用上述代入式,整理后得: P=EE P/对于均匀扩散材料也可以近似的用上述式。 可知只要测出材料表面入射光照度E和材料反射光照度Ep,即可计算出其反射比。 (2)用照度计和亮度计测量 用照度计和亮度计分别测量被测表面的照度E和亮度L后按下式计算 πL/EP= 2;被测表面的亮度,cd/m式中:L---E—被测表面的照度,lx 。 2.测量内容 要求测量室内桌面、墙面、墙裙、黑板、地面的光反射比。每种材料面随机取3个点测量3次,然后取其平均值。 3.测量方法 ①将照度计电源(POWER)开关拨至“ON”,检查电池,如果仪器显示窗出现“BATT”字样,则需要换电池; ②将光接收器盖取下,将其光敏表面放在待测处,再将量程(RANGE)开关拨至适当位置,例如,拨在×1挡,测量的仪器显示值乘以量程因子即为测量结果。另有一种自动量程照度计,数字显示中的小数点随照度的大小不同而自动移位,只需将所显示的数字乘以量程因子即为测量结果(单位:lx)。有的照度计为自动量程,直接读取照度计数字即为测量结果。 ③在稳定光源下,将光接收器背面紧贴被测表面,测其入射照度E;然后将光接收器感光面对准被测表面的同一位置,逐渐平移光接收器平行离开测点,照度值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约300mm左右),读;ρ,即可计算出光反射比Ep取反射照度值 ④测量时尽量缩短入射照度和反光照度间的时间间隔,并尽可能的保持周围光环境的一致性。

粉末冶金实验报告_2

实验十一、铁基粉末冶金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粉末冶金零件制备过程。 2、了解烧结温度对烧结过程和制品性能的影响。 3、了解烧结时间对烧结过程和制品性能的影响。 4、了解石墨添加量对烧结过程和制品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粉末冶金是制取金属或用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作为原料,经过成形和烧结,制造金属材料、复合以及各种类型制品的工艺技术。粉末冶金法与生产陶瓷有相似的地方,因此,一系列粉末冶金新技术也可用于陶瓷材料的制备。由于粉末冶金技术的优点,它已成为解决新材料问题的钥匙,在新材料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粉末冶金的一般生产过程为: (1)生产粉末。粉末的生产过程包括粉末的制取、粉料的混合等步骤。为改善粉末的成型性和可塑性通常加入汽油、橡胶或石蜡等增塑剂。 (2)压制成型。粉末在500~600MPa压力下,压成所需形状。[1] (3)烧结。在保护气氛的高温炉或真空炉中进行。烧结不同于金属熔化,烧结时至少有一种元素仍处于固态。烧结过程中粉末颗粒间通过扩散、再结晶、熔焊、化合、溶解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过程,成为具有一定孔隙度的冶金产品。 (4)后处理。一般情况下,烧结好的制件可直接使用。但对于某些尺寸要求精度高并且有高的硬度、耐磨性的制件还要进行烧结后处理。后处理包括精压、滚压、挤压、淬火、表面淬火、浸油、及熔渗等。 在粉末冶金中,粉末的性能主要包括:粉末的几何性能(粒度、比表面、孔径和形状等);粉末的化学性能(化学成分、纯度、氧含量和酸不溶物等);粉体的力学特性(松装密度、流动性、成形性、压缩性、堆积角和剪切角等);粉末的物理性能和表面特性(真密度、光泽、吸波性、表面活性、电位和磁性等)。粉末性能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粉末冶金产品的性能。 三、实验内容 1、采用冷压法制备铁—石墨试样。 2、研究烧结温度对制品性能的影响。 3、研究烧结时间对制品性能的影响。 4、研究石墨含量对制品性能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