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17

陕西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17
陕西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17

陕西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17

(总分:11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

1.《史记》中篇目最多的是 ( )

(分数:2.00)

A.本纪

B.世家

C.列传√

D.表

解析:解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2.秦代著名政治家李斯的代表作是 ( )

(分数:2.00)

A.《谏逐客书》√

B.《过秦论》

C.《劝学》

D.《论贵粟疏》

解析:解析:《谏逐客书》是秦代著名政治家李斯的代表作。

3.唐代诗人中善于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的是 ( )

(分数:2.00)

A.高适

B.李商隐

C.王维√

D.李煜

解析:解析: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句被苏轼称赞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4.《说笑》一文的作者是 ( )

(分数:2.00)

A.巴金

B.钱锺书√

C.老舍

D.沈从文

解析:解析:《说笑》一文的作者是钱锺书。

5.《前赤壁赋》一文中,“客”所起的作用是 ( )

(分数:2.00)

A.启发作者的思考

B.衬托作者的形象

C.代表作者思想的一个侧面√

D.在思想上与作者相似

解析:解析:《前赤壁赋》中主与客之间的一难一解、相互辩驳,实则代表了作者内心矛盾斗争的两个方面:借客之口宣泄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苦闷;借主之口表达潇洒超脱、返归自然的情怀。所以,“客”代表的是作者思想的一个侧面。

6.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是 ( )

(分数:2.00)

A.《春秋》

B.《国语》

《左传》C.

D.《史记》√

解析:解析:《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下列诗作属于长篇叙事诗的是 ( )

(分数:2.00)

A.《长恨歌》√

B.《春江花月夜》

C.《燕歌行》

D.《关山月》

解析:解析:白居易《长恨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8.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号是 ( )

(分数:2.00)

A.香山居士

B.放翁

C.醉翁√

D.稼轩

解析:解析: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_居士”。

9.《马伶传》中马伶扮演的人物是 ( )

(分数:2.00)

A.顾秉谦

B.李伶

C.曹操

D.严嵩√

解析:解析:《马伶传》中马伶扮演的人物是严嵩。

10.中国文学史上被誉为“诗圣”的诗人是 ( )

(分数:2.00)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欧阳修

解析:解析:杜甫被誉为“诗圣”。

11.魏晋时期以田园诗著称于世的诗人是 ( )

(分数:2.00)

A.王昌龄

B.张若虚

C.陶渊明√

D.曹植

解析:解析:魏晋时期,陶渊明以其田园诗著称于世。

12.下列选项中和情节、环境构成小说三要素的是 ( )

(分数:2.00)

A.韵律

B.词牌

C.唱词

D.人物√

解析:解析:小说的三要素包括:情节、环境、人物。

13.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中阐述的文艺创作思想是 ( )

(分数:2.00)

A.胸有成竹√

B.辞必己出

文章合为时而著C.

D.事信言文

解析:解析:“胸有成竹”是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文中阐述的文艺创作思想。

14.下列作品集属于柳永的是 ( )

(分数:2.00)

A.《漱玉词》

B.《花间集》

C.《乐章集》√

D.《东篱乐府》

解析:解析: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其作品集为《乐章集》。15.晚唐时期以“无题”诗著名的诗人是 ( )

(分数:2.00)

A.杜牧

B.李商隐√

C.李贺

D.刘禹锡

解析:解析:晚唐时期,李商隐以“无题”诗著名。

16.下列诗人中属于“现代派”的是 ( )

(分数:2.00)

A.艾青

B.郭沫若

C.徐志摩

D.戴望舒√

解析:解析:戴望舒,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17.《长亭送别》选自王实甫的杂剧 ( )

(分数:2.00)

A.《窦娥冤》

B.《西厢记》√

C.《桃花扇》

D.《牡丹亭》

解析:解析:《长亭送别》选自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18.下列选项中属于宾语前置旬式的是 ( )

(分数:2.00)

A.姜氏何厌之有√

B.军中自是服其勇也

C.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D.晓来谁染霜林醉

解析:解析:疑问句中宾语常置于动词之前,A项中“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应为“有何厌”。

19.《拣麦穗》中说“顶多不过像是丢失了一个美丽的梦”,“一个美丽的梦”从全文主旨看应指 ( )

(分数:2.00)

A.朴素纯正的感情√

B.热烈的爱情

C.幸福的追求

D.童年的生活

解析:解析:“一个美丽的梦”指的是“我”童年时与卖灶糖老汉的朴素纯正的情谊。

20.《苦恼》的主旨是 ( )

(分数:2.00)

A.反映专制统治下下层小人物的悲惨生活

B.揭示专制统治下上层大人物缺乏同情心

反映专制统治下的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C.

D.揭示专制统治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解析:解析:《苦恼》一文通过姚纳的遭遇,反映了俄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控诉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二、填空题(总题数:12,分数:24.00)

2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 1。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皎皎空中孤月轮)

解析:

22.白居易《长恨歌》: 1,梨花一枝春带雨。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玉容寂寞泪阑干)

解析:

23.王维《山居秋暝》: 1,莲动下渔舟。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竹喧归浣女)

解析:

24.高适《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 1。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玉箸应啼别离后)

解析:

25.杜甫《兵车行》:生女犹得嫁比邻, 1。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生男埋没随百草)

解析:

26.《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 1。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绵绵思远道)

解析:

27.李白《行路难》(其一):欲渡黄河冰塞川, 1。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将登太行雪满山)

解析:

28.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 1。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而无车马喧)

解析:

29.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三杯两盏淡酒, 1!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怎敌他、晚来风急)

解析:

30.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惜春长怕花开早, 1。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何况落红无数)

解析:

31.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 1。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残照当楼)

解析:

32.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寒衣处处催刀尺, 1。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白帝城高急暮砧)

解析:

三、阅读理解(总题数:4,分数:8.00)

33.阅读朱光潜《咬文嚼字》中的一段文字: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李广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更复射,终不能入石矣。”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在表面上改的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请回答: (1)概括出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 (2)作者认为“咬文嚼字”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3)这段文字中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咬文嚼字,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3)举例论证或例证法。)

解析:

34.阅读莫泊桑《米龙老爹》中的文字:老翁挺起了关节不良的脊梁,并且用一种谦逊的英雄的休息姿势在胸前叉起了两只胳膊。那几个普鲁士人低声谈了好半天,其中有一个上尉,他也在上一个月有一个儿子阵亡,这时候,他替这个志气高尚的穷汉辩护。于是团长站起来走到米龙老爹身边,并且低声向他说:“你听明白,老头儿,也许有个法子救您性命,就是要……”但是那老翁绝不细听,向着战胜的军官竖直了两只眼睛,这时候,一阵微风搅动了他头颅上的那些稀少的头发,他那副伤痕显然的瘦脸儿突然大起收缩显出一副怕人的难看样子,他终于鼓起了他的胸膛,向那普鲁士人劈面唾了一些唾沫。请回答: (1)结合全文,说明这段文字反映的时代背景。 (2)这段文字主要是以什么手法来描

写米龙老爹的? (3)这段文字集中塑造了米龙老爹什么样的形象特征?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反映的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 (2)细节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3)集中塑造了米龙老爹大义凛然、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解析:

35.阅读曹操《短歌行》一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请回答: (1)从诗题来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2)这首诗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3)“天下归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乐府旧题诗。 (2)比喻、用典。 (3)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贤才的帮助,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情怀。)

解析:

36.阅读《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的文字: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虫付,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请回答: (1)这段文字出自哪位作家笔下? (2)这段文字阐述了哪两种艺术创作观? (3)“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这句中的“之”指的是哪种“竹”?

)2.00(分数: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苏轼。 (2)胸有成竹;心手相应。 (3)胸中之竹。)

解析:

四、词语解释(总题数:12,分数:24.00)

37.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旋: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旋:转,转变。)

解析:

38.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惩: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惩:悔恨。)

解析:

39.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负: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负:仗恃。)

解析:

40.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恶: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恶:不好)

解析:

4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事: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事:军事行动。)

解析:

42.尚书固负若属耶?若属: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若属:汝辈,你们。)

解析:

43.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遂: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遂:完成。)

解析:

44.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隽永: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隽永:意味深长。)

解析:

45.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以: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以:拿,用。)

解析:

46.如恺许比甚众。比: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比:同等。)

解析:

47.兵刃既接。接: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接:接触,交锋。)

解析:

48.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内: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内:同“纳”,接纳。)

解析:

五、1 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20.00)

49.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心理状态是旷达。 ( )

(分数:2.00)

A.正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