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允许偏差范围

钢筋允许偏差范围
钢筋允许偏差范围

钢筋原材允许偏差范围

目前关于钢筋原材的标准规范已经有了新的标准分别为《GB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一部分:热轧光圆钢筋》和《GB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1499.1-2008:热轧光圆钢筋允许偏差

GB1499.2-2007热轧带肋钢筋允许偏差

钢筋直径允许偏差

公称尺寸就是指产品的具体标准尺寸(就是具体的能够测量的尺寸,带肋钢筋的内径、肋高、肋距等)。 允许误差正规叫做:允许偏差,是指在公称尺寸的基础上的尺寸波动范围(标准中有规定)。举例:公称直径的为φ10mm的钢筋。内径公称尺寸就是9.6mm,允许偏差为正负0.4mm;横肋高公称尺寸1.0mm,允许偏差正负0.4mm;间距公称尺寸7.0mm,允许偏差为正负0.5 mm。 GB 1499.1-2008中热轧光圆钢筋允许偏差 公称直径(mm)允许偏差(mm) 6(6.5) 8 10 12 ±0.3 14 16 18 20 22 ±0.4 GB 1499.2-2008中热轧带肋钢筋允许偏差 公称直径 d 内径d1横肋高h 公称尺寸允许偏差公称尺寸允许偏差 6 5.8±0.30.6±0.3 87.7±0.40.8+0.4,-0.3 109.6 1.0±0.4 1211.5 1.2+0.4 -0.5 1413.4 1.4 1615.4 1.5 1817.3 1.6±0.5 2019.3±0.5 1.7 2221.3 1.9±0.6 2524.2 2.1 2827.2±0.6 2.2 3231.0 2.4+0.8,-0.7 3635.0 2.6+1.0,-0.8 4038.7±0.7 2.9±1.1 5048.5±0.8 3.2±1.2

螺纹钢公称直径、公称尺寸、允许误差标准如何理解? 公称直径:与钢筋的横截面积相等对应的圆钢直径,简单的说就是钢筋的横截面积换算出圆形面积对应的直径)。 公称尺寸就是指产品的具体标准尺寸(就是具体的能够测量的尺寸,带肋钢筋的内径、肋高、肋距等)。 允许误差正规叫做:允许偏差,是指在公称尺寸的基础上的尺寸波动范围(标准中有规定)。举例:公称直径的为φ10mm的钢筋。内径公称尺寸就是9.6mm,允许偏差为正负0.4mm;横肋高公称尺寸1.0mm,允许偏差正负0.4mm;间距公称尺寸7.0mm,允许偏差为正负0.5mm。 GB 1449.2-2007(16)(钢筋混凝土用带肋钢筋)中有明确的规定。

@钢筋规范允许质量,直径偏差计算

6.3 根据需方要求,钢筋按质量偏差交货时,其实际质量与公称质量的允许偏差 钢筋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允许偏差(GB1499-1998) 公称直径,mm钢筋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偏差,% 6~12 ±7 14~20 ±5 22~50 ±4

钢筋公称截面积与理论重量(GB1499-1998) 公称直径,mm公称横截面截面积,mm2理论重量,kg/m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5 28 32 36 40 50 28.27 50.27 78.54 113.1 153.9 201.1 254.5 314.2 380.1 490.9 615.8 804.2 1018 1257 1964 0.222 0.395 0.617 0.888 1.21 1.58 2.00 2.47 2.98 3.85 4.83 6.31 7.99 9.87 15.42 注:表中理论重量按密度为7.85g/cm3计算 钢筋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允许偏差(GB1499-1998) 公称直径,mm钢筋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偏差,% 6~12 ±7 14~20 ±5 22~50 ±4 .热轧带肋钢筋尺寸、外形、重量和允许偏差, 1)公称直径范围及推荐直径 钢筋的公称直径范围为6~25mm,标准推荐的钢筋公称直径为6、8、10、12、 14、16、18、20、22、25、32、40、50mm;内径为5.8、7.7、9.6、11.5、13.4、 15.4、17.3、19.3、21.3、24.2、31.0、38.7、 48.5 2)带肋钢盘的表面形状(见附图)及尺寸允许偏差、 带肋钢筋横肋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 横肋与钢盘轴线的夹角β不应小于45度,当该夹角不大于70度时,钢筋相对两面上横肋的方向应相反; 横肋与间距l不得大于钢筋公称直径的0.7倍; 横肋侧面与钢筋表面的夹角α不得小于45度; 钢筋相对两面上横肋末端之间的间隙(包括纵肋宽度)总和不应大于钢筋公称周长的20%; 当钢筋公称直径不大于12mm时,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55;?公称直径为14mm 和16mm,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60;公称直径大于16mm时,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65。

钢筋直径允许偏差表

GB1499.1-2008中热轧光圆钢筋直径允许偏差和不圆度 GB1499.2-2008中热轧带肋钢筋允许偏差 公称直径:与钢筋的横截面积相等对应的圆钢筋直径(即钢筋的横截面积换算出圆形面积对应的直径)。 公称尺寸:指产品的具体标准尺寸(就是具体的能够测量的尺寸,带肋钢筋的内径、肋高、肋距等)。 举例:公称直径为φ10mm的钢筋,内径公称尺寸就是9.6mm。允许偏差为±0.4mm;横肋高公称尺寸1.0mm,允许偏差为±0.4mm;间距公称尺寸7.0mm,允许偏差为±0.5mm。

热扎钢筋的直径、横截面面积和重量 注:公式0.00617×钢筋直径的平方=理论重量 质监站要求(按截面面积的4%),其允许偏差如下:

瘦身钢筋直径推定值 关于规范中盘卷和直条钢筋调直后检查方法的说明,近期监督人员对瘦身钢筋的检查中,提出如何对瘦身钢筋进行检查,怎样判断是否为瘦身钢筋。现就规范规定解答如下: 一、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 年版)中,5.2.1 要求“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原材料重量偏差允许值如以下两表所示。 注:上表摘自GB1499.1-2008 第6.6.2 条 注:上表摘自GB1499.2-2007 第6.6.2 二、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 年版)中,5.3.2A 要求“钢筋调直后应进行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的检验,其强度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调直的钢筋,可不进行本条规定的检验”。调直后的断后伸长率、重量负偏差应符

钢筋重量偏差试验作业指导书

钢筋重量偏差试验 作业指导书 一、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钢筋重量偏差试验的实施细则,适用于热轧光圆钢筋及热轧带肋钢筋重量偏差检测。 二、引用标准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2008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07 三、仪器设备: 1、钢直尺:量程100cm,最小刻度1mm 2、电子天平:最小分度不大于总重量的1%,建议精确至1g 四、送样规则 试样应从不同根钢筋上截取,数量不少于5支,每支试样长度不小于500mm。为方便试验操作,推荐取5根长度为520mm左右的钢筋试样,每根钢筋两端需打磨成与钢筋轴线垂直的平整面,如下图所示。 五、检测环境条件 常温,如需同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则控制实验室温度10℃-35℃。

六、试验步骤: 1、试验前准备: 1)、先清理干净钢筋表面附着的异物(混凝土、沙、泥等); 2)、检查钢尺,检查电子天平并归零; 3)、检查钢筋规格是否与接样单及质保书对应,钢筋两端是否平整,初步测量试 样长度看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不小于500mm ); 2、将钢筋试样放置于已归零的电子天平上,称量总重量并记录; 3、用钢尺逐支量取钢筋试样长度,并记录。 七、试验结果计算 1、钢筋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偏差(%)按下式计算: 100???-= 理论重量 试样总长度理论重量) (试样总长度试样实际总重量重量偏差 2、检验结果的数值修约与判定应符合YB/T 081的规定,即修约至1% 。 八、检测结果判定 其检测结果按照标准GB 1499.1-2008与GB 1499.2-2007中的规定作“符合标准要求”或者“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判定。 九、检测过程出现异常情况的处理 1、因外界干扰而中断试验影响检测质量,检测工作必须重新开始。 2、因检测设备故障或损坏时,应中断试验并将损坏的仪器设备进行修复,重新检定设备合格后才能开始检测。 十、试验完毕后样品处理 堆放在废品区。

国家规定钢筋允许误差

国家规定钢筋允许误差 I级钢的标准为GB13013-91《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II级和III级钢的标准为GB1499-1998《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1.热轧带肋钢筋尺寸、外形、重量和允许偏差, 1)公称直径围及推荐直径 钢筋的公称直径围为6~25mm,标准推荐的钢筋公称直径为6、8、10、12、14、16、18、20、22、25、32、40、50mm;径为5.8、7.7、9.6、11.5、13.4、15.4、17.3、19.3、21.3、24.2、31.0、38.7、 48.5 2)带肋钢盘的表面形状(见附图)及尺寸允许偏差、 带肋钢筋横肋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 横肋与钢盘轴线的夹角β不应小于45度,当该夹角不大于70度时,钢筋相对两面上横肋的方向应相反; 横肋与间距l不得大于钢筋公称直径的0.7倍; 横肋侧面与钢筋表面的夹角α不得小于45度; 钢筋相对两面上横肋末端之间的间隙(包括纵肋宽度)总和不应大于钢筋公称周长的20%;当钢筋公称直径不大于12mm时,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55;?公称直径为14mm和16mm,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60;公称直径大于16mm时,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65。 3)长度及允许偏差 a、长度:钢筋通常按定尺长度交货,具体交货长度应在合同中注明;?钢筋以盘卷交货时,每盘应是一条钢筋,允许每批有5%?的盘数(不足两盘时可有两盘)由两条钢筋组成。其盘重及盘径由供需双方协商规定。

b、长度允许偏差:钢筋按定尺交货时的长度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0mm。 c、弯曲度和端部:直条钢筋的弯曲变应不影响正常使用,总弯曲度不大于钢筋总长度的40%;钢筋端部应剪切正直,局部变形应不影响使用。 4)重量允许偏差:直径6~12mm为±7%,14~20mm为±5%,22~50mm为±4%。 续;图中: d-钢筋径;α-横肋斜角;h-横肋高度;β-横肋与轴线夹角; h1-纵肋高度;θ-纵肋斜角;a-纵肋顶宽;l-横肋间距;b-横肋顶宽 2.热轧光圆钢筋尺寸、外形: 1). 钢筋的公称直径围为8mm~20mm,推荐的钢筋公称直径为8、10、12、14、16、18、2 0mm. 2). 钢筋的公称直径、横截面积列于下表: 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公称质量 (mm)(mm2 kg/m) 8 50.27 0.395

规范允许偏差一览表

一、钢筋工程 项目允许偏差(mm) 绑扎钢筋网 长、宽±10 网眼尺寸±20 绑扎钢筋骨架 长±10 宽、高±5 受力钢筋 间距±10 排距±5 保 护 层 厚 度 基础±10 柱、梁±5 板、墙、 壳 ±3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20 钢筋弯起点位置20 二、砌体工程 主控项目1 砖强度等级设计要求MU 2 砂浆强度等级设计要求M 3 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80% 4 斜槎留置第5.2.3条 5 直槎拉结筋及接槎处理第5.2.4条 6 轴线位移≤10mm 7 垂直度(每层)≤5mm 一般项目1 组砌方法第5.3.1条 2 水平灰缝厚度10mm 8–12mm 3 基础顶面、楼面标高±15mm 4 表面平整度(混水)8mm 5 门窗洞口高度宽±5mm 6 外墙上下窗口偏移20mm 7 水平灰缝平直度(混水)10mm 三、模板工程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序号项目 允许偏差值(mm) 检查方法 国家标准 省优质结构 工程标准 1 轴线位移柱、墙、梁 5 3 尺量 2 底模上表面标高±5 ± 3 水准仪或拉线尺量 3 截面内尺寸 基础±10±6 尺量柱、墙、梁+4、-5±3 4 层高垂直度 层高 不大于5m 6 4 经纬仪或 吊线、尺量小于5m 8 6 5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2 尺量 6 表面平整度 5 3 靠尺、塞尺 7 阴阳角 方正— 2 方尺、塞尺 顺直— 2 线尺 8 预埋铁件中心线位移 3 2 拉线、尺量 9 预埋管、螺栓 中心线位移 3 2 拉线、尺量螺栓外露长度+10、0 +5、0 10 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移+10 6 拉线、尺量尺寸+10、0 +6、0 11 门窗洞口中心线位移— 3 拉线、尺量宽、高—±5 对角线— 6 12 插筋中心线位移 5 5 尺量外露长度+10、0 +10、0 四、混凝土工程 预制构件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规范允许偏差一览表

二、砌体工程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预制构件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注: 1、为构件长度(mm)。 2 、检查中心线、螺栓和孔道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3 、对开头复杂或特殊要求的构件,其尺寸偏差应符合标准图基设计的要求。

现浇构件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一混凝土工程GBJ134-90 项目允许偏差 轴线位移10 标高层高全高 ±10±20 截面尺寸 厚度小于200㎜±10mm 厚度为200-40㎜±15mm 厚度大于400㎜±20 mm 柱、墙垂直度 5mm 表面平整度 8mm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偏移 5mm 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偏移 5mm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偏移 15 mm 电梯井井筒长、宽对中心线 井筒全高垂直度+25 H/1000且不大于20 注:H为电梯井筒全高(㎜) 4、混凝土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允许偏差:GB50164-92 组成材料允许偏差 水泥、掺合料±2% 粗、细骨料±3% 水、外加剂±2% 5、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 GB50164-92

6、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GB50204-2002 7、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GB50204-2002 名称现象严重缺陷一般缺陷 露筋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纵向受力钢筋有露筋其他钢筋有少量露筋 蜂窝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窝基他部位有少量蜂窝 孔洞混凝土中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其他部位有少量孔洞 夹渣混凝土中央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夹渣其他部位有少量夹渣 疏松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疏松其他部位有少量疏松 裂缝缝隙从混凝土表面延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影响结其他部位有少量不影响伸至混凝土内部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 连结部构件连接处混凝土缺陷连接部位有影响结连接部位有基本不影

螺纹钢的尺寸、外形、重量允许偏差

螺纹钢尺寸、外形、重量允许偏差 1) 螺纹钢公称直径范围及推荐直径 螺纹钢的公称直径范围为6~25mm,标准推荐的螺纹钢公称直径为6、8、10、12、14、16、18、20、22、25、32、40、50mm;内径为5.8、7.7、9.6、11.5、13.4、15.4、17.3、19.3、21.3、24.2、31.0、38.7、48.5 2)带肋螺纹钢横肋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 横肋与钢盘轴线的夹角β不应小于45度,当该夹角不大于70度时,螺纹钢相对两面上横肋的方向应相反; 横肋与间距l不得大于螺纹钢公称直径的0.7倍; 横肋侧面与螺纹钢表面的夹角α不得小于45度; 螺纹钢相对两面上横肋末端之间的间隙(包括纵肋宽度)总和不应大于螺纹钢公称周长的20%;当螺纹钢公称直径不大于12mm时,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55;?公称直径为14mm 和16mm,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60;公称直径大于16mm时,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65。 3)长度及允许偏差 a、长度:螺纹钢通常按定尺长度交货,具体交货长度应在合同中注明;?螺纹钢以盘卷交货时,每盘应是一条螺纹钢,允许每批有5%?的盘数(不足两盘时可有两盘)由两条螺纹钢组成。其盘重及盘径由供需双方协商规定。 b、长度允许偏差:螺纹钢按定尺交货时的长度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0mm。 c、弯曲度和端部:直条螺纹钢的弯曲变应不影响正常使用,总弯曲度不大于螺纹钢总长度的40%;螺纹钢端部应剪切正直,局部变形应不影响使用。 4)重量允许偏差:直径6~12mm为±7%,14~20mm为±5%,22~50mm为±4%。 d-螺纹钢内径;α-横肋斜角;h-横肋高度;β-横肋与轴线夹角; h1-纵肋高度;θ-纵肋斜角;a-纵肋顶宽;l-横肋间距;b-横肋顶宽 2.热轧光圆螺纹钢尺寸、外形: 1). 螺纹钢的公称直径范围为8mm~20mm,推荐的螺纹钢公称直径为8、10、12、14、16、18、20mm. 2). 螺纹钢的公称直径、横截面积列于下表: 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公称质量 (mm)(mm2)(kg/m) 8 50.27 0.395

钢筋直径与钢筋重量的允许偏差值

钢筋直径与钢筋重量的允许偏差值 一、表面带有月牙肋和纵肋的钢筋直径(量光圆处,不计肋高)允许偏差如下:规格6:标准直径为5.8mm,允许最大偏差+-0.3mm,允许范围:5.5~6.1mm;规格8:标准直径为7.7mm,允许最大偏差+-0.3mm,允许范围:7.4~8.0mm;规格10:标准直径为9.6mm,允许最大偏差+-0.4mm,允许范围:9.2~10mm;规格12:标准直径为11.5mm,允许最大偏差+-0.4mm,允许范围:11.1~11.9mm;规格14:标准直径为13.4mm,允许最大偏差+-0.4mm,允许范围:13.0~13.8mm;规格16:标准直径为15.4mm,允许最大偏差+-0.4mm,允许范围:15.0~15.8mm;规格18:标准直径为17.3mm,允许最大偏差+-0.4mm,允许范围:16.9~17.7mm;规格20:标准直径为19.3mm,允许最大偏差+-0.5mm,允许范围:18.8~19.8mm;规格22:标准直径为21.3mm,允许最大偏差+-0.5mm,允许范围:20.8~21.8mm;规格25:标准直径为24.2mm,允许最大偏差+-0.5mm,允许范围:23.7~24.7mm;规格28:标准直径为27.2mm,允许最大偏差+-0.6mm,允许范围:26.6~27.8mm;规格32:标准直径为31.0mm,允许最大偏差+-0.6mm,允许范围:30.4~31.6mm。 二、钢筋的重量允许偏差如下:(实际重量—理论重量)/ 理论重量 规格6至12:允许最大偏差+-7%; 规格14至20:允许最大偏差+-5%; 规格22以上:允许最大偏差+-4%; 每米的钢筋理论重量:0.00617千克/(毫米的平方)*钢筋直径的平方 符号:ФΑΒС C D E F G H I J Q R P S T U V

直径允许偏差

热轧带肋钢筋尺寸、外形、重量和允许偏差, 1)公称直径范围及推荐直径 钢筋的公称直径范围为6~25mm,标准推荐的钢筋公称直径为6、8、10、12、14、16、18、20、22、25、32、40、50mm;内径为5.8、7.7、9.6、11.5、13.4、15.4、17.3、19.3、21.3、24.2、31.0、38.7、 48.5 2)带肋钢盘的表面形状(见附图)及尺寸允许偏差、 带肋钢筋横肋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 横肋与钢盘轴线的夹角β不应小于45度,当该夹角不大于70度时,钢筋相对两面上横肋的方向应相反; 横肋与间距l不得大于钢筋公称直径的0.7倍; 横肋侧面与钢筋表面的夹角α不得小于45度; 钢筋相对两面上横肋末端之间的间隙(包括纵肋宽度)总和不应大于钢筋公称周长的20%; 当钢筋公称直径不大于12mm时,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55;?公称直径为14mm和16mm,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60;公称直径大于16mm时,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65。 3)长度及允许偏差 a、长度:钢筋通常按定尺长度交货,具体交货长度应在合同中注明;?钢筋以盘卷交货时,每盘应是一条钢筋,允许每批有5%?的盘数(不足两盘时可有两盘)由两条钢筋组成。其盘重及盘径由供需双方协商规定。 b、长度允许偏差:钢筋按定尺交货时的长度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0mm。 c、弯曲度和端部:直条钢筋的弯曲变应不影响正常使用,总弯曲度不大于钢筋总长度的40%;钢筋端部应剪切正直,局部变形应不影响使用。 4)重量允许偏差:直径6~12mm为±7%,14~20mm为±5%,22~50mm为±4%。 d-钢筋内径;α-横肋斜角;h-横肋高度;β-横肋与轴线夹角; h1-纵肋高度;θ-纵肋斜角;a-纵肋顶宽;l-横肋间距;b-横肋顶宽

钢筋重量偏差检验与尺寸偏差检验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局部修订的公告 第849号 现批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局部修订的条文及具体内容,将刊登在我部有关网站和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年12月20日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局部修订的条文及条文说明 原材料 主控项目 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条文说明】

钢筋对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至关重要,对其质量应从严要求。本次局部修订根据建筑钢筋市场的实际情况,增加了重量偏差作为钢筋进场验收的要求。 与热轧光圆钢筋、热轧带肋钢筋、余热处理钢筋、钢筋焊接网性能及检验相关的国家现行标准有:《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钢筋混凝土用钢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与冷加工钢筋性能及检验相关的国际标准有:《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冷轧扭钢筋》JG 190及《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5、《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 115、《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JGJ 19等。 钢筋进场时,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并按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抽样检验。由于工程量、运输条件和各种钢筋的用量等的差异,很难对钢筋进场的批量大小作出统一规定。实际检查时,若有关标准中对进场检验作了具体规定,应遵照执行;若有关标准中只有对产品出厂检验的规定,则在进场检验时,批量应按下列情况确定: 1.对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当一次进场的数量大于该产品的出厂检验批量时,应划分为若干个出厂检验批量,按出厂检验的抽样方案执行; 2.对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当一次进场的数量小于或等于该产品的出厂检验批量时,应作为一个检验批量,然后按出厂检验的抽样方案执行; 3.对不同时间进场的同批钢筋,当确有可靠依据时,可按一次进场的钢筋处理。 本条的检验方法中,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是对产品质量的证明资料,应列出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当用户有特别要求时,还应列出某些专门检验数据。有时,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可以合并。进场复验报告是进场抽样检验的结果,并作为材料能否在工程中应用的判断依据。 对于每批钢筋的检验数量,应按相关产品标准执行。国际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2008和《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2007中规定每批抽取5个试件,先进行重量偏差检验,再取其中2个试件进行力学性能检验。 本规范中,涉及原材料进场检查数量和检验方法时,除有明确规定外,均应按以上叙述理解、执行。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级)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 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2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 3 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条文说明】 根据新颁布的国际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本条提出了针对部分框架、斜撑构件(含梯级)中纵向受力钢筋强度、伸长率的规定,其目的是保证重要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本条第1款中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工程中习惯称为“强屈比”,第2款中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工程中习惯称为“超强比”或“超屈比”,第3款中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习惯称为“均匀伸长率”。 本条中的框架包括各类混凝土结构中的框架梁、框架柱、框支梁、框支柱及板柱—抗震墙的柱等,其抗震等级应根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由设计确定;斜撑构件包括伸臂桁架的斜撑、楼梯的梯段等,相关标准中未对斜撑构件规定抗震等级,所有斜撑构件均应满足本条规定。 牌号带“E”的钢筋是专门为满足本条性能要求生产的钢筋,其表面轧有专用标志。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 钢筋加工 主控项目 2.重量负偏差(%)按公式(Wo-Wd)/ Wo×100计算,其中Wo为钢筋理论重量(kg/m), Wd为调直后钢筋的实际重量(kg/m);

钢筋负公差

1)公称直径范围及推荐直径 钢筋的公称直径范围为6~25mm,标准推荐的钢筋公称直径为6、8、1 0、12、14、16、18、20、22、25、32、40、50mm;内径为5.8、7.7、9.6、11.5、13.4、15.4、17.3、19.3、21.3、24.2、31.0、38.7、48.5 2)带肋钢盘的表面形状(见附图)及尺寸允许偏差、 带肋钢筋横肋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 横肋与钢盘轴线的夹角β不应小于45度,当该夹角不大于70度时,钢筋相对两面上横肋的方向应相反; 横肋与间距l不得大于钢筋公称直径的0.7倍; 横肋侧面与钢筋表面的夹角α不得小于45度; 钢筋相对两面上横肋末端之间的间隙(包括纵肋宽度)总和不应大于钢筋公称周长的20%; 当钢筋公称直径不大于12mm时,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55;?公称直径为14mm和16mm,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60;公称直径大于16mm时,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65。 3)长度及允许偏差 a、长度:钢筋通常按定尺长度交货,具体交货长度应在合同中注明;?钢筋以盘卷交货时,每盘应是一条钢筋,允许每批有5%?的盘数(不足两盘时可有两盘)由两条钢筋组成。其盘重及盘径由供需双方协商规定。 b、长度允许偏差:钢筋按定尺交货时的长度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0mm。 c、弯曲度和端部:直条钢筋的弯曲变应不影响正常使用,总弯曲度不大于钢筋总长度的40%;钢筋端部应剪切正直,局部变形应不影响使用。

4)重量允许偏差:直径6~12mm为±7%,14~20mm为±5%,22~50mm为±4%。 d-钢筋内径;α-横肋斜角;h-横肋高度;β-横肋与轴线夹角; h1-纵肋高度;θ-纵肋斜角;a-纵肋顶宽;l-横肋间距;b-横肋顶宽 2.热轧光圆钢筋尺寸、外形: 1). 钢筋的公称直径范围为8mm~20mm,推荐的钢筋公称直径为8、10、12、14、16、18、20mm. 2). 钢筋的公称直径、横截面积列于下表: 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公称质量 (mm)(mm2)(kg/m) 8 50.27 0.395 10 78.54 0.617 12 113.1 0.888 14 153.9 1.21 16 201.1 1.58 18 254.5 2.00 20 314.2 2.47 3). 钢筋的直径允许偏差:A级精度+0.40mm B级精度+0.30mm C级精度+0.15mm 4). 通常长度:钢筋按直条交货时,其通常长度为3.5m~12mm,其中长度为3.5m至小于6m 之间的钢筋不得超过每批质量的3%。 5). 定尺、倍尺长度:钢筋按定尺或倍尺长度交货时,应在合同中注明。

钢筋的理论重量与允许偏差

钢筋的理论重量与允许偏差 1)公称直径范围及推荐直径 钢筋的公称直径范围为6~25mm,标准推荐的钢筋公称直径为6、8、10、12、14、16、18、20、22、25、32、40、50mm;内径为 5.8、7.7、9.6、11.5、13.4、15.4、17.3、19.3、21.3、24.2、31.0、38.7、48.5 2)带肋钢盘的表面形状(见附图)及尺寸允许偏差带肋钢筋横肋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 横肋与钢盘轴线的夹角β不应小于45度,当该夹角不大于70度时,钢筋相对两面上横肋的方向应相反; 横肋与间距l不得大于钢筋公称直径的0.7倍; 横肋侧面与钢筋表面的夹角α不得小于45度; 钢筋相对两面上横肋末端之间的间隙(包括纵肋宽度)总和不应大于钢筋公称周长的20%;当钢筋公称直径不大于12mm时,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55;?公称直径为14mm和16mm,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60;公称直径大于16mm时,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65。 3)长度及允许偏差 a、长度:钢筋通常按定尺长度交货,具体交货长度应在合同中注明;?钢筋以盘卷交货时,每盘应是一条钢筋,允许每批有5%?的盘数(不足两盘时可有两盘)由两条钢筋组成。其盘重及盘径由供需双方协商规定。 b、长度允许偏差:钢筋按定尺交货时的长度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0mm。 c、弯曲度和端部:直条钢筋的弯曲变应不影响正常使用,总弯曲度不大于钢筋总长度的40%;钢筋端部应剪切正直,局部变形应不影响使用。 4)重量允许偏差:直径6~12mm为±7%,14~20mm为±5%,22~50mm为±4%。 d-钢筋内径;α-横肋斜角;h-横肋高度;β-横肋与轴线夹角; h1-纵肋高度;θ-纵肋斜角;a-纵肋顶宽;l-横肋间距;b-横肋顶宽 2.热轧光圆钢筋尺寸、外形: 1). 钢筋的公称直径范围为8mm~20mm,推荐的钢筋公称直径为8、10、12、14、16、18、20mm. 2). 钢筋的公称直径、横截面积列于下表: 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公称质量 (mm)(mm2)(kg/m) 8 50.27 0.395

钢筋重量偏差测试作业指导书

钢筋重量偏差测试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钢筋重量偏差的测定主要用来衡量钢筋交货质量 二、仪器设备 1、天平:感量1g 2、其他:游标卡尺、直尺等 三、试验步骤 1、从不同根钢筋上截取,数量不少于5支,每支试样长度不小于500mm.长度应逐支测量,应精确到1mm,钢筋内径的测量应精确到0.1mm. 2、测量试样总重量时,应精确到不大于总重量的1%. 3、查表,代入下列公式算出钢筋偏差 一、热轧带筋钢筋(GB1499.2-2007):

二、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 直条钢筋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三、钢筋焊接网(GB/T1499.3-2010): 重量偏差应截取5个试件,每个试件至少有一个交叉点,纵向并筋与横筋的每一交叉处只算一个交叉点。试样长度应不小于拉伸试样的长度。仲裁试验时,重量偏差试样取不小于600mm×600mm的网片,网片的交叉点应不少于9个,纵向并筋与横筋的每一交叉处只算一个交叉点。试样上端部的钢筋应加工平齐,钢筋试样的长度偏差为±1mm.试样重量和钢筋长度的测量精度至少应为±0.5%. 钢筋焊接网的理论重量按组成钢筋公称直径和规定尺寸计算,计算时钢的密度采用7.85g/cm3,钢筋焊接网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允许偏差为±4%。 四、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2008):

五、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91): 重量允许偏差:

六、冷轧带筋钢筋(GB13788-2008):取样:每盘1根,

七、冷轧扭钢筋(JG190-2006):试样数量为3根。 冷轧扭钢筋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负偏差不应大于5%。

钢筋直径允许偏差表

中热轧光圆钢筋直径允许偏差和不圆度 中热轧带肋钢筋允许偏差 公称直径:与钢筋的横截面积相等对应的圆钢筋直径(即钢筋的横截面积换算出圆形面 积对应的直径)。 公称尺寸:指产品的具体标准尺寸(就是具体的能够测量的尺寸,带肋钢筋的内径、肋咼、肋距等)。 举例:公称直径为? 10m m的钢筋,内径公称尺寸就是。允许偏差为土;横肋高公称尺寸, 允许偏差为土;间距公称尺寸,允许偏差为土

热扎钢筋的直径、横截面面积和重量 注:公式X钢筋直径的平方=理论重量 质监站要求(按截面面积的4%,其允许偏差如下:

瘦身钢筋直径推定值 关于规范中盘卷和直条钢筋调直后检查方法的说明,近期监督人员对瘦身钢筋的检查中, 提出如何对瘦身钢筋进行检查,怎样判断是否为瘦身钢筋。现就规范规定解答如下: 一、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年版)中,要求“钢筋进场时, 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原材料重量偏差允许值如以下两表所示。 表一热轧光圆钢筋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偏差要求 注:上表摘自第条 表二热轧带肋钢筋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偏差要求 注:上表摘自第 二、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年版)中,要求“钢筋调直后 应进行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的检验,其强度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调直的钢筋,可不进行本条规定的检验”。调直后的断后伸长率、重量负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三、由于重量偏差需要在检测站进行测量计算,为了便于检查人员现场快速推定钢筋是 否符合要求,现将调直后钢筋允许重量偏差最大值换算成钢筋直径偏差(见下表),该表仅限

规范允许偏差一览表要点

项目允许偏差(mm) 绑扎钢筋网 长、宽±10 网眼尺寸±20 绑扎钢筋骨架 长±10 宽、高±5 受力钢筋 间距±10 排距±5 保 护 层 厚 度 基础±10 柱、梁±5 板、墙、 壳 ±3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20 钢筋弯起点位置20 二、砌体工程 主控项目1 砖强度等级设计要求MU 2 砂浆强度等级设计要求M 3 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80% 4 斜槎留置第5.2.3条 5 直槎拉结筋及接槎处理第5.2.4条 6 轴线位移≤10mm 7 垂直度(每层)≤5mm 一般项目1 组砌方法第5.3.1条 2 水平灰缝厚度10mm 8–12mm 3 基础顶面、楼面标高±15mm 4 表面平整度(混水)8mm 5 门窗洞口高度宽±5mm 6 外墙上下窗口偏移20mm 7 水平灰缝平直度(混水)10mm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序号项目 允许偏差值(mm) 检查方法 国家标准 省优质结构 工程标准 1 轴线位移柱、墙、梁 5 3 尺量 2 底模上表面标高±5 ± 3 水准仪或拉线尺量 3 截面内尺寸 基础±10±6 尺量柱、墙、梁+4、-5±3 4 层高垂直度 层高 不大于5m 6 4 经纬仪或 吊线、尺量小于5m 8 6 5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2 尺量 6 表面平整度 5 3 靠尺、塞尺 7 阴阳角 方正— 2 方尺、塞尺 顺直— 2 线尺 8 预埋铁件中心线位移 3 2 拉线、尺量 9 预埋管、螺栓 中心线位移 3 2 拉线、尺量螺栓外露长度+10、0 +5、0 10 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移+10 6 拉线、尺量尺寸+10、0 +6、0 11 门窗洞口中心线位移— 3 拉线、尺量宽、高—±5 对角线— 6 12 插筋中心线位移 5 5 尺量外露长度+10、0 +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