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分区--北方地区(经典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地理分区-北方地区

中国地理分区-北方地区

(2)东北气候及影响
①温度带:中温带为主,一月均温-8℃以下,年降水量东南 部山地800毫米以上,其余400-800毫米,山地属湿润区其余 为半湿润区。
温度带
作物
作物熟制

暖温带
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辽南 各地)

中温带
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 甜菜、亚麻等春播作物
一年一熟
北 寒温带
以春小麦、大豆为主

西北
区地



青藏地区
南方地区
区域地理的学习角度 一、地理位置
位置(经纬度、海陆、相对位置) 范围 自然界限 行政区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2、气候 3、河流 4、植被土壤
三、人文地理特征
1、农业 2、工业 3、交通 4、矿产 5、人口与居民
1、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哪一线? 2、为什么以此线为界(此线有何地理意义)?
三江平原组成)沃野千里
(2)华北地区地形特征
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成因—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沟壑地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②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Ⅰ范围:京、津、冀、鲁、豫、皖、苏五省二市,自古有 “中原”之称。 Ⅱ形成:黄河、淮河、海河合力冲积而成,黄河是主力。 Ⅲ特点:A完整,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滨海平原 海拔只有4米左右);B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 间为浅平封闭洼地。
水稻和小麦的分界线
一.位置范围
1.自然: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三大地理单元 2.政区:北方地区包括黑、吉、辽、京、津、冀、晋、 鲁、豫、陇和宁的东南部、苏和皖的北部、内蒙古的 东北部等。(注意边界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 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全部或部分、甘肃与宁夏 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的北部。 3.经纬度位置:

中国分区地理--北方地区

中国分区地理--北方地区

②湿地破坏—沼泽地 原因: 过垦滥垦,破坏严重 措施: 加强保护、禁垦、退耕还湿
华北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
华北平原地势西高东低,至渤海之滨地势更为 低洼。冬春干旱,夏秋多雨,使华北平原极易 发生 旱涝 、盐碱 和 风沙 的危害。
华北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低洼地
地势低洼,一遇暴雨,排水不 畅,形成洪涝灾害
(2)京津唐工业区
发展条件:
高原垂直气候带
暖温带
高原垂直气候带 寒温带 亚热带 暖温带 热带
亚热带
热带
(二)自然条件
1.气候: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降水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
影响:
对河流:径流量、汛期、结冰期
对土壤:季节性冻土分布;土壤地温不 高 Nhomakorabea微生物作用弱
对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为主
对农业生产:
中国地理分区
名称 界线A
界线B 界线C
主导因素
季风 气温和降水 地势


位 置 范 围




北方地区
秦岭--- 淮河以北、内 季风区的北部地区、1 蒙古高原以南,大兴安 月0 ℃等温线和800 岭、青藏高原以东 mm等降水量线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季风区的南部地区、1 青藏高原以东,东部、 月0 ℃等温线和800 南部临东海和南海 mm等降水量线以南 大兴安岭以西、长城 和昆仑山 —阿尔金山 非季风区、400mm 等降水量线以西 以北 横断山以西、 喜马拉雅山以北、 昆仑山—祁连山以南 海拔高,气候严寒
社会经济条件
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政策 交通:便利
劳动力
技术装备:机械化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区域:第5章中国地理分区第1节北方地区课件(38张)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区域:第5章中国地理分区第1节北方地区课件(38张)

考点二 北方地区工业地位及发展条件
• 1.重要的能源基地
• 北方地区最重要的矿产资源有煤、石油和铁。本区的山西是 全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如大同、阳泉、平朔等,其他各省区 也有大煤矿,如鹤岗(黑龙江)、抚顺(辽宁)、开滦(河北)、平 顶山(河南)、徐州(江苏)等。本区同时也是全国最重要的石油 工业基地,有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华北等油田,因此 说北方地区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 (2)华北平原盐碱地形成的原因
• ①气候条件: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 在土壤表层积聚;②地形条件: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③人 类活动: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而积盐。
• 三江平原湿地的成因与效益
• (1)成因: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②有季节性的冻土和 多年冻土层分布,使地表水下渗缓慢;③地势低平,排水不 畅。
• (2)不利条件
• ①全年生长期短,总热量相对不足,农作物的熟制只能达到 一年一熟;②受寒潮影响大;③开发过程中,容易破坏草原 和沼泽,导致生态恶化。
• 2.华北平原农业生产条件
• (1)有利条件
• ①多数地方属于暖温带,热量条件较丰富,高温期与多雨期 一致,水热配合较好,光照资源充足,降水集中;②地形平 坦,土地资源面积广阔。
土壤 类型
黑土、黑钙土
棕壤和褐土
黄土
• 3.以铁路运输为主的 交通
• (1)东北地区丁字形骨架: • A__________、 • B__________、 • C____滨滨__洲绥__线线__。
哈大线
• (2)华北地区以D_____北_京__为中心,主要铁路干线有京哈线、 E京沪线、京包线、F____陇__海__线等。
• A.热量差异 B.人口密度 • C.种植制度 D.技术水平 • (2)从气候条件考虑,最适宜推广机械粒收技术的地区是

北方地区(第一课时)(精品课件)-区域地理备课优质专项课件

 北方地区(第一课时)(精品课件)-区域地理备课优质专项课件

•黄河
•渭 河
•辽河 •海河
返回导航
二、自然地理特征
3.水文
(2)河流特征
③ 治理: 黄河: • 上游修建水库; • 中游治理水土流失(植树造林等) ; • 下游加固堤防。 海河、淮河:
• 支流修建水库;(拦洪) • 中游洼地筑蓄洪工程;(蓄洪) • 下游挖掘入海新河。(泄洪)
返回导航
二、自然地理特征
③ 丘陵:
辽东丘陵
CD a
东北地区
b 松嫩
平原
E
c A
•辽东丘 陵
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
返回导航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 (2)华北地区地形特征: 黄土 高原 华北 平原 太行 山脉
华北地区
•华
3
•北 2
F •平
•原
地形以平原、高原和山地为主
返回导航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 (2)华北地区地形特征: ① 黄土高原
思考 特征。
返回导航
二、自然地理特征
2.气候
读图,说一说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年
思考 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 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返回导航
二、自然地理特征
2.气候
(2)华北气候
① 温度带: 暖温带为主;
② 干湿地区: 华北平原属半湿润区,山东半岛东属湿润区; 黄土高原属半湿润、半干旱区。 ③ 发展农业的最主要制约因素:
课堂 练习
22. 白城的年降水量少于哈尔滨,原因主要是白城 ( )
A.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B.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
C.蒸发旺盛
D.受夏季风影响较小
答案 D
返回导航

高三地理区域地理复习课件:中国北方地区PPT课件

高三地理区域地理复习课件:中国北方地区PPT课件
中国北方地区
2020年10月2日
1
依据____、____ 的差异:
我国的A、B、 C三大自然区 分别是?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综合气候、地貌、人类生产和生活差异:我国 又分为哪四大地理区域?
合作电话: 客服电话:/6/7 传 真:
-3-
秦岭——淮河
秦岭——淮河一线还有何地理意义?
多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 ③植被覆盖率低
合作电话: 客服电话:/6/7 传 真:
黄土与黑土
合作电话: 客服电话:/6/7 传 真:
四、自然资源
煤炭 铁矿 石油 森林
著名的树种:小兴安林的红松,大兴安岭的落叶松 东北三宝:人参、貂皮和鹿茸 温带水果:苹果、葡萄、梨等,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苹果的产 量最大,黄河故道已成为全国最长的果园带。
地形: 地形平坦;
土壤: 土壤土质疏松,适宜棉花根系生长;
不利: 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农业上三大地形区比较
-26-
黑土流失 沼泽地的 开发
长期不合 理的 垦殖 开荒
秸秆还田 退耕还林退耕 还牧
旱涝、风 沙、盐碱 水资源短 缺
降水季节 分配不均 地势低平
兴修水利, 营造农田防 护林,改善
土壤
合作电话: 客服电话:/6/7 传 真:
• 矿产资源 • 煤炭资源:山西煤炭
• 铁矿: 鞍山、迁安 • 石油:大庆、胜利、中原、辽河、华北
• 耕地资源 • 旅游资源 • 森林资源(森林宝库) •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我国最大的天然
林区)
合作电话: 客服电话:/6/7 传 真:
想一想:本区哪些资源分布比较短缺?

中国分区_____北方地区

中国分区_____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以平原和高原地形为主。
530N
东 北 平 原 华 北 平 原
450N 400N
黄土高原
320N
(二)气候
温度带分布图 寒温带.
中温带 中温带
干湿地区分布图
暖温带
半干旱区
湿润区
半湿润区
(三)河流
1、东北区
黑龙江、松花江、渭河、汾河);
海河
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明显,都有结冰期
东北地区:生长期短,热量不足; 华北地区: 华北平原:旱涝、盐碱、风沙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②不利
例1:评价华北平原棉花生长自然条件:
有利: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降水少, 气候: 晴天多,对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有利; 地形: 平坦; 土壤: 土壤土质疏松,适宜棉花根系生长;
不利:
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思考: 根据所学的地理知 识平价图中建筑的 优点?
①黄土具有直立性 便于挖掘窑洞 ②具有冬暖夏凉, 有利于居住
③不破坏地表地貌,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环境保护等。
④不占耕地,建设费用低。
⑤亲近自然,有利于人类与环境协调统一。
黄土的特性:
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直立性强,质地疏松,很容易被流水冲走。
③植树造林,涵养水源;④防止污染。
小结:生态环境脆弱
1、生态脆弱: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黑土流失 旱涝、盐碱和风沙 水土流失
2、治理措施:
东北平原:退耕还林还牧,黑土培肥,秸秆还田。 华北平原: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营造农田 林网,改造土壤,减轻灾害。 黄土高原: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工程措施( 筑梯田、修堤坝)、管理措施(退耕还 林还草,杜绝过度放牧等)相结合。

区域地理-中国北方地区62页PPT

区域地理-中国北方地区62页PPT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区域地理-中国北方地区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北方地区(中国分区地理)

北方地区(中国分区地理)

(4)主要河流:
华北方地区 主要河流有:黄河 (支流渭河与汾 河);海河及其扇 形支流(北运河、 永定河、大清河、 子牙河、南运河); 以及京杭大运河。 东北地区主 要河流有:黑龙江、 松花江、乌苏里江、 辽河、鸭绿江
三、北方地区的人文区域特征
1、北方地区的人口与民族: (1)人口:人口约占全国的40%(面积占20%)。平均人
(3)主要农作物 ①农作物及分布
东北地区—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亚
麻 华北地区—冬小麦、棉花、花生、谷子(黄土高原)
②森林分布
A、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森林宝库。 B、东北林区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其中主要树种有红 松、落叶松、白桦、紫椴等。 C、东北林区面积不断缩小,应合理采伐和保护森林。 D、东北林区的“三宝”:人参、貂皮、鹿茸。 E、华北森林面积很少,正建设“三北”防护林、平原 绿化工程。 ③温带果园——北方地区为我国温带水果的主要产 区(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以苹果产量最大)
地理位置特殊,多处过渡地带,b.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毁林 开荒、陡坡垦耕、草地垦耕)。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③尖锐的人地矛盾:农业垦殖历史悠久,无后备 耕地资源;人口增长快,人口数量多。
④恶性循环:
(3)问题 A.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严重 Ⅰ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 多暴雨,冲刷作用强;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 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③植被:从 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 差;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 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 ②过度樵采;③不 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④开矿 Ⅱ后果: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 加大,河湖淤积严重,旱涝灾害频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治理对策
秸秆还田 退耕还林退耕 还牧
降水季节 兴修水利, 分配不均 营造农田防 地势低平 护林,改善 土壤
保持水土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长期的滥 伐滥垦
3.北方地区农业发展中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①黄土地上(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水源紧张,节约农用用 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
②黄土地上的耕地中低产田多,土壤中有机质少,水土流失 严重(综合治理);
4.北方地区的生态问题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①位置和范围
秦岭和长城之间,乌鞘岭和太行山脉之间
过渡地带特征: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沿海向 内陆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 从农业向牧业过渡
②问题
A.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严重: Ⅰ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 作用强;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 物质不稳定;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 涵养水源能力差;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 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 度(轮荒) ④开矿 ②过度樵采 ③不合理的耕作制
旱地耕作业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谷子 冬小麦、棉花、花生 一年一熟
熟制 农作物
春小麦、大豆、玉米、 高粱、甜菜
土壤类型
黄土
棕壤和褐土
黑钙土、黑土
主要问题
水土流失、旱涝灾害、 水源短缺等
水源短缺、旱涝、盐碱、 黑土流失、热量不 风沙等 足、低温冻害等
三大地理单元农业比较(总结)
主要地形 存在的问题 黑土流失 东北平原 沼泽地的 开发 华北平原 旱涝、风 沙、盐碱 水资源短 缺 产生根源 长期不合 理的 垦殖 开荒
著名的树种:小兴安林的红松,大兴安岭的落叶松 东北三宝:人参、貂皮和鹿茸
温带水果:苹果、葡萄、梨等,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苹果的产量最 大,黄河故道已成为全国最长的果园带。
二.北方地区的人文区域特征 (一)交通 110°E 120°E 稠密的铁路网
50
满洲里
重要的铁路干线 京哈线
绥芬河 京沪线
40 京包线 陇海线 大秦线
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大片已开垦为商品粮基地,目前还有 大片沼泽地有待合理开发。另外东北地区黑土地退化很严重; ④根据“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多种经济”的 原则,北方地区在山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有丰富的 森林资源,为我国最大的用材林基地;在丘陵地区(山东丘 陵、辽东丘陵)发展了温带水果,为我国温带水果的重要产 区。
(2)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
平原广阔,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地资源面积广阔;夏 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 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热量充足,光照条件较好; 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 水资源不足(春旱);多风沙、盐碱和旱涝(夏涝); 土壤盐碱化严重-中低产田较多。 (3)黄土高原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⑶华北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低湿地(低洼地)
地势低洼,一遇暴雨,排水 不畅,形成洪涝灾害
鱼塘—台田模式
在洼地“挖泥为塘,堆泥为基”,塘中养鱼,基上 发展种植林果业,立体开发。
⑶华北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盐碱地
⑶华北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盐碱地
土壤盐碱化 又称盐渍化,指 土壤中可溶性盐 类随水向表层移 低地更易 动并积累下来, 发生盐碱化 而使可溶性盐含 量超过0.3%的 过程(土壤含盐 量太高,从而使 农作物低产或不 能生长) 。
2.北方地区三大地理单元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 地形平坦,土地资源面积广阔,土壤:黑土肥沃; 热量:夏季日照长,热量充足;纬度较高,冬季积雪厚, 蒸发较弱,土壤水份条件较好;河流众多,水源充足;人 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 不利条件 东北地区全年生长期短,总热量相对不足,农作物的熟制 只能达到一年一熟;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且 开发过程中,容易破坏草原和沼泽,导致生态恶化。






粘性好,直立性强,
思考: 根据所学的地理知 识平价图中建筑的 优点?
①黄土具有直立性 便于挖掘窑洞 ②具有冬暖夏凉, 有利于居住
③不破坏地表地貌,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环境保护等。
④不占耕地,建设费用低。
⑤亲近自然,有利于人类与环境协调统一。
2.气候
湿润区 半干旱区
半湿润区
①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 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冬季寒潮,春旱和冬春季节多沙尘暴。气候具 有明显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
(2)华北地区气候及影响:
暖温带为主,一月均温0至-8℃以下,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属半湿润区, 山东半岛少量湿润区。
干湿地区 华 北 平 原 黄 土 高 原
温度带
气候类型
农业
半湿润 (山东半岛东部 暖温带 温带大陆性 旱地为主的 季风气候 属湿润区) 种植业,耕 特征是夏季 作制度为一 高温多雨, 年两熟或两 冬季寒冷干 年三熟。 半湿润、半干旱 暖温带 燥
黄土地与黑土地
黄土地与黑土地的比较
“黑土地” 位置 范围 自 然 条 件 地形 温度带 “黄土地”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东北平原 黑、吉、辽、内蒙古的 京、津、冀、鲁、晋、陕、豫、 甘、宁、苏、皖的北部 东北部
东北平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干湿区
农作物 农业发展
中温带和寒温带 暖温带 湿润和半湿润区 半湿润和半干旱区 春小麦、大豆、玉米、 冬小麦、棉花、花生、 甜菜 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沼泽地的开发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 B.其它问题: 春旱、夏涝、寒潮、风沙、土壤盐碱化等
⑶华北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
华北平原地势西高东低,至渤海之滨地势更 为低洼。冬春干旱,夏秋多雨,使华北平原 极易发生旱涝、盐碱和风沙的危害。
依据气候、地形的自然地理要素,兼顾自然 景观和土地利用。
区域分析方法
海陆位置 -----水分的差异
区域位置
纬度位置 -----热量的差异
区域特征分析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
农业、工业、交通、聚落、商业等
区域可持续发展(国土整治)
一、地理位臵与范围
110°E 50 120°E
Ⅱ后果: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加大,河 湖淤积严重,旱涝灾害频繁
Ⅲ整治措施:
①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 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 炭林、用材林;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中国地理分区
中国三大自然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以昆仑山 以400毫 米年等 降水量 线为界
阿尔金山
祁连山为界
东部季风区
以3000 米等高 依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 线为界
地理要素的差异把中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区 青藏高寒区 (主要依据地貌/地形、气候)。
昆 仑 山
横 断 秦岭—淮河 山 脉
平原主要分布东部地区,地形开阔平 坦,海拔较低。北部多沼泽,南部多低湿地 和盐碱地。黄土高原沟谷纵横,水土流失严 重。
(1)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①山地:
西、北、东三面分别被大 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 山所环绕 ②东北平原 (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组成)沃野千里
华北地区
(2)华北地区地形特征
①黄土高原:
Ⅰ成因 —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Ⅱ地表特征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沟谷发育、沟壑纵横。
Ⅲ地表特征成因 ---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②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Ⅰ范围:京、津、冀、鲁、豫、皖、苏 五省二市,自古有“中原”之称 Ⅱ成因: 黄河、淮河、海河合力冲积而成,黄河是主力 Ⅲ特点 A完整,地势低平;B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 地,岗间为浅平封闭洼地
有利条件: 黄土疏松;光热条件较好;开发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 :水源不足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三大地理单元农业比较(总结)
种植业 黄土高原 有利自 然条件
耕地类型
土壤:深厚疏松;气候:雨 热同期;在地势平坦之处发 展
华北平原
土壤:深厚疏松; 气候:雨热同期; 地势平坦
东北平原
地势平坦,土壤肥 沃,气候雨热同期
40
黄 青 藏 海 高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 原
渤 海
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内 蒙 古 辽 京津 晋 冀 鲁 陕 苏 豫 皖
黑 吉


二.北方地区的自然区域特征
1.地形特征
地 形 特 征
北方地区以平原和高原地形为主。包括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山东丘陵、 辽东丘陵、长白山地、大小兴安岭与太行山 等。
河流多洪涝灾害的原因分析:
A.北方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B.北方河流下游地势低平; C.许多河流下游淤积严重,河水入海不畅,且形成地上河。 D.海河等河流支流多,入海河道不足,汛期时,洪水集中,干流流水不畅。
讨论海河水患原因和如何治理?
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河 流 域 图
海河泛滥的自然原因 1、从气候上看,海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 且多暴雨。 2、地面缺乏植被的保护,使海河含沙量很 大,泥 沙沉积,河床容易被淤塞。 3、从水系特点来看,海河是一典型的扇状 水系,各条支流来的洪水,只从一个河口入 海,无法顺利渲泄,常常造成泛。
发展农业的最主要制约因素:缺水-春旱 不利条件:春旱,夏涝,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