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41 语言学概论 主观题汇总(1)

00541语言学概论必过资料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第一节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 一、语言: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是一种物质实体。 2.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说话)和解码(听话)的过程。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 3.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跟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是不完全一模一样的。 二、口语和书面语的主要差别: 1.口语: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2.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书面形式。 3.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4.书面语比口语更精练、更精确。 5.书面语比口语省略成份少一些。(多了一些成份) 三、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 1.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2.书面语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3.口语、书面语基本是一致的。(一般情况下) 四、书面语产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书面语的产生克服了口语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五、语言和民族: 1.语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不是最可靠的标志。 (1)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 (2)也有一个民族使用多种语言。(犹太民族) (3)不同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满族、汉族) (4)尽管语言是最直观的,最容易识别民族的标志,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也许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因素。 因而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不能单凭“互相理解程度”来区分语言和方言。() 六、语言与种族的关系: 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不是完全没有联系。特别就“语系”而言,两者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明显的。(汉语、汉藏语系都有声调) 七、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的根本原因是: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是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先天遗传的,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完全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八、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口语、书面语。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 而当出现了文字以后,又表现为有形的书面语言即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或图形,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另一方面则是由声音或图形(字)表示的意义,那是一种心理现象,或者说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感情流露。 第二节语言的性质 一、语言和言语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杰出的代表和集其大成的学者。 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开创了20世纪现代语言学的新局面。 1.什么是语言、言语? (1)言语:指说话这种行为和说出来的具体的话。 特色:a.具有个人因素(嗓音、用词等)。

全国自考2016年10月00541《语言学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卷(课程代码 0054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面各项中,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是 A.广州话 B.福州话 C.重庆话 D.上海话 2.汉语拼音字母b、p、m都是 A.舌尖音 B.唇齿音 C.正齿音 D.双唇音 3.下面各项属于自源文字的是 A.英文字母 B.甲骨文 C.腓尼基字母 D.希腊字母 4.儿童“以词代句语言”出现在 A.单词句阶段 B.语法句阶段 C.简单句阶段 D.复杂句阶段 5.“叶子岀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拟 B.仿写 C.夸张 D.比喻 6.下面各项中含有轻声音节的是 A.渐渐 B.妈妈 C.声声 D.人人 7.“在家休息”是一个 A.动宾词组 B.主谓词组 C.偏正词组 D.兼语词组 8.不同行业有自己的“行话“行话”属于 A.地域方言 B.社会方言 C.亲属语言 D.混合语言 9.“半两棉花——免弹(谈)”采用的方法是 A.转移欢关 B.语义汉关 C.语音双关 D.替代双关 10.下面各项属于语言符号特点的是 A.约定性 B.自然性 C.固定性 D.想象性 11.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方言叫 A.母方言 B.底层方言 C.基础方言 D.原始方言

12.谈话体属于 A.书面语体 B.宣传语体 C.文学语体 D.口语语体 13.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便把“世”改为“代'把“民”改成“人”,这是为了 A.避讳 B.图吉利 C.讨口彩 D.自谦 14.中国历史上推行“书同文”措施的是 A.齐桓公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唐玄宗 15.汉语中“罗汉、菩萨、塔、阎罗”等词的出现,是因为 A.儒家学说的兴盛 B.道教的兴起 C.名教的影响 D.佛教的传入 16.“弟弟吃苹果”不能说成“苹果弟弟吃'这是受制于语言符号的 A.组合关系 B.聚合关系C联想关系 D.分类关系 17.音高取决于声波的 A.振幅 B.数量 C.长短 D.频率 18.“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这个句子是 A.反复句 B.顶真句 C.对偶句 D.回环句 19.中国叫“绥远、定远”之类名字的地方,往往当年 A.水草丰美 B.山川秀丽 C.曾发生战乱后被抚平 D.人口特别多 20.—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转而使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叫 A.语言混合 B.语言转用 C.克里奥尔 D.双语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21.下面关于语言和民族、国家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个民族只能说一种语言 B.—个民族可以说多种语言 C.一个国家只有一种语言 D.—个国家可以有多种语言 E.不同民族可以说同一种语言 22.下面各项中,属于元音的有 A.[a] B.[f] C. [l] D.[o] E.[p] 23.下面各项中属于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的有 A.音乐 B.舞蹈 C.绘画 D.推理 E.文学 24.下面各项中彼此有亲属关系的语言有 A.日语 B.葡萄牙语 C.老挝语 D.朝鲜语 E.英语 25.下面各项中,属于借词的有

语言学概论00541史上最全(吐血整理) 汇总 简单题+名词解释 小抄笔记

27.书面语:书面语是用文字记录的语言形式,它是文字产生或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26.口语:就是有声的口头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头存在形式。它是书面产生的基础。 28.语言相关论:语言相关论是萨丕尔和沃尔夫提出的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观点,主张语言决定思维,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29.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是指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以及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这些潜能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用。26.语言符号的所指 :语言符号的所指是符号的形式所指的意义内容。 29.机器翻译:通过计算机把一种语言自动翻译成另一种或多种自然语言的信息处理技术。 26.语音: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27.词: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8.语用:语用指语言运用,即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29.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7.单纯词:单纯词是由一个构词语素构成的词。 29.屈折:屈折是通过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换来改变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 28.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 27.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它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 29.主谓词组:两个成分之间具有被说明和说明关系的词组是主谓词组。 27.复辅音:一个音节内处于同一个肌肉紧张的渐强阶段或渐弱阶段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 27.双语现象: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具体而言是社团内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双语并用的现象。 28.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亲属语言,亲属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 26.调位:利用音节内的音高差别来起辩义作用的语音单位叫做调位,调位是一种非音质音位,依附在音位的组合序列上。 29.词组:实词与实词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对独立的词群。 28.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28.词尾:附着在词干后的,能改变词的语法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的语素。 29.语素:音义结合的最小语言单位。 26.词类: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27.词法:(1)词法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词形变化规则。例如,俄语的名词在形式上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有阳性、阴性、中性等性的区别,有主格、宾格、属格等格的区别,这些都是典型的词法现象。(2)由于印欧语言中构词单位、构词方式和词类都与词的形态变化相关,因此构词和词类问题也成为词法的一部分。27.语法意义:语法意义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是语言中通过一类形式或功能所获得的意义。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如“动词+名词”有动宾关系的意义,汉语所有的同类组合都是如此,这种意义就是一种语法意义。 27.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表达某种语法意义的形式。表示某一类语法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如词类形式、组合形式、虚词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语法形式不是个别的语音形式和词语形式,但能产生某一类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语音表现形式或者词形变化形式也是语法形式。 27.语法手段: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所归并的语法形式的基本类别叫做语法手段。语法手段可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词法手段;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句法手段;例如英语名词后加s表示复数,英语动词后面加ed表示过去时,就是词法手段中的词形变化。 28.自源文字:自源文字指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如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汉字,这些文字的形体、体系都是由最早使用该文字的人们独创的。 29.语音合成(1)语音合成是语音信息处理研究中的主要工作。 (2)语音合成就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发音器官的动作并发生类似的声音。如汉语的语音合成目前已初步实现自动生成声韵调结合的音节。 26.句子:句子是词或词组按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27.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

00541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 复习题 (课程代码 00541) 、单项选择题 1.主张把语言和言语分开的代表学者是 【 】 A . 乔姆斯基 B . 索绪尔 C . 布隆菲尔德 D . 洪堡特 2. 中国将传统的音韵、文字、 训诂、虚词等研究统称为 【 】 A .小学 B .经学 C .语言学 D . 文字学 3. 音高主要决定于 【 】 A .发音体振动的振幅 B ?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C ?发音体振动的时间 D .发音体振动的声波形式 4. 汉语普通话的j 1 su cn j 1(计算机)可以切分岀的音素数量为 【 】 A ? 3 个 B ? 6个 C .7 个 D . 8个 5. 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可以将拼音 b 和p 区分开来的区别特征是 [ 】 A .送气与不送气 B . 清音与浊音 C .双唇音与舌面音 D . 塞音与塞擦音 6. 北京话中将“慢” [man]+ “慢儿” [mar] 读作“慢慢儿” [mai mar] 属于语流音变中的【 】 A .同化 B 异化 C .弱化 D .脱落 7. 下列不是成语的是 【 】 A .过河拆桥 B .风风火火 C .醉翁之意不在酒 D . 爱屋及乌 8. 在汉语中管某种东西叫“书 sh u” 英语中叫“ book ”, 这反应了语汇在产生时的【 】 A .理据性 B 普遍性 C .任意性 D . 民族性 9. 下列属于借词的是 【 】 A .尴尬 B 看好 C .拜会 D .袈裟 10 .下列属于体词属性范畴的是 【 】 A .体 B .态 C ?数 D ?时 11 .“三人行必有我师”是《论语》中的名句,它至今仍被人广泛引用,且理解起来不大费 力, 这是由于语言的 【 】 A .抽象性 B .递归 性 C .系统性 D .稳定性 12 .词义最基本和最核心的部分是 【 】 A .通俗意义 B 非通俗意义 C .理性意义 D 非理性意义 13. 把句子分成“单句”和“复句” , 这种分类是 【 】 A .句子的句型类 B .句子的句式类 C .句子的功能类 D ?句子的繁简类 14. “天气凉了”和“这汤太热,把它凉一凉”中的“凉”是 【 】 A ?冋音关系 B .多义关系 C .同形关系 D ?同义关系 15. 文字起源于 【 】

201804真题00541《语言学概论》(含解析)

2018年0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 语言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541)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部分选择题(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面各项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是【】A.武汉话 B.温州话 C.上海话 D.福州话 2.下面各项申属于符号的是【】A.炊烟 B.月晕而风 C.红绿灯 D.打狗棍 3.下面各词中的“子”属于成词语素的是【】A.桌子 B.柱子 C.瓜子 D.镊子 4.明确提出思维决定语言这一观点的是【】A.索绪尔 B.维戈茨基 C.保朴 D.皮亚杰 5.汉字“跑”是一个【】A.指事字 B.象形字 C.会意字 D.形声字 6.靠先天遗传而得到的语言能力被称为【】A.语言获得 B.语言参与

C.语言学习 D.语言自觉 7.“你们杀死了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拟 B.夸张 C.比喻 D. 借代 8.周代称“翁婿”为“舅甥”反映出远古就存在【】A.群婚制度 B.族外婚制度 C.族内婚制度 D.血亲婚制度 9.人脑中掌管语言的是【】A.大脑左半球 B.大脑右半球 C.小脑 D.脑干 10. 儿童语言发展的非自控阶段一般出现在婴儿出生后的【】A.前6个月 B. 6个月到1岁 C.1岁到2岁 D.2岁以后 11.下面各项属于“威尔尼克失语症”患者的症状是【】A.不能发音 B.不能说出词语 C.听不懂别人说话 D.昕不到别人说话 12.甲骨文“逐”的字形表现了商代的【】A.种植活动 B. 采集活动 C.狩猎活动 D.渔猎活动 1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属于对偶句中的【】A.串对 B. 反对 C.正对 D.流水对 14. 一般认为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的最后期限是【】 A.5-6岁 B.7-8岁 C.9—10岁 D.12—13岁 15.关于儿童掌握母语的“强化说”来源于巴甫洛夫的【】A.生物进化理论 B.条件反射理论 C.激励理论 D.钙化理论

全国自考10月00541《语言学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20XX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卷(课程代码 0054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面各项中,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是 A.广州话 B.福州话 C.重庆话 D.上海话 2.汉语拼音字母b、p、m都是 A.舌尖音 B.唇齿音 C.正齿音 D.双唇音 3.下面各项属于自源文字的是 A.英文字母 B.甲骨文 C.腓尼基字母 D.希腊字母 4.儿童“以词代句语言”出现在 A.单词句阶段 B.语法句阶段 C.简单句阶段 D.复杂句阶段 5.“叶子岀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拟 B.仿写 C.夸张 D.比喻 6.下面各项中含有轻声音节的是 A.渐渐 B.妈妈 C.声声 D.人人 7.“在家休息”是一个 A.动宾词组 B.主谓词组 C.偏正词组 D.兼语词组 8.不同行业有自己的“行话“行话”属于 A.地域方言 B.社会方言 C.亲属语言 D.混合语言 9.“半两棉花——免弹(谈)”采用的方法是 A.转移欢关 B.语义汉关 C.语音双关 D.替代双关 10.下面各项属于语言符号特点的是 A.约定性 B.自然性 C.固定性 D.想象性 11.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方言叫 A.母方言 B.底层方言 C.基础方言 D.原始方言

12.谈话体属于 A.书面语体 B.宣传语体 C.文学语体 D.口语语体 13.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便把“世”改为“代'把“民”改成“人”,这是为了 A.避讳 B.图吉利 C.讨口彩 D.自谦 14.中国历史上推行“书同文”措施的是 A.齐桓公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唐玄宗 15.汉语中“罗汉、菩萨、塔、阎罗”等词的出现,是因为 A.儒家学说的兴盛 B.道教的兴起 C.名教的影响 D.佛教的传入 16.“弟弟吃苹果”不能说成“苹果弟弟吃'这是受制于语言符号的 A.组合关系 B.聚合关系C联想关系 D.分类关系 17.音高取决于声波的 A.振幅 B.数量 C.长短 D.频率 18.“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这个句子是 A.反复句 B.顶真句 C.对偶句 D.回环句 19.中国叫“绥远、定远”之类名字的地方,往往当年 A.水草丰美 B.山川秀丽 C.曾发生战乱后被抚平 D.人口特别多 20.—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转而使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叫 A.语言混合 B.语言转用 C.克里奥尔 D.双语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21.下面关于语言和民族、国家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个民族只能说一种语言 B.—个民族可以说多种语言 C.一个国家只有一种语言 D.—个国家可以有多种语言 E.不同民族可以说同一种语言 22.下面各项中,属于元音的有 A.[a] B.[f] C. [l] D.[o] E.[p] 23.下面各项中属于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的有 A.音乐 B.舞蹈 C.绘画 D.推理 E.文学 24.下面各项中彼此有亲属关系的语言有 A.日语 B.葡萄牙语 C.老挝语 D.朝鲜语 E.英语 25.下面各项中,属于借词的有

00541语言学概论真题2007年10月全国

中国自考人(https://www.360docs.net/doc/9910383509.html,)——700门自考课程永久免费、完整在线学习快快加入我们吧! 2007年10月全国自考语言学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语言”和“言语”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 B.语言是主要的,言语是从属的 C.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 D.语言是书面的,言语是口头的 答案:D 解析:识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2.最小的言语交际单位是【】 A.语篇 B.句子 C.词组 D.词 答案:B 解析:句子由词或词组按一定规则组合而成,能独立说出来并用于交际。 3.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A项分别为前元音、后元音,B项分别为前元音、央元音,D项分别为前元音、后元音。 4.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A项属于清擦音,B项分别为清塞音、鼻音,C项分别为鼻音、边音,D项分别为清塞音、清 擦音。 5.下列关于语调和声调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语言只有语调而没有声调 B.有些语言只有声调而没有语调 C.有些语言既没语调也没有声调 D.所有语言都既有声调也有语调 答案:A 解析:所有的语言都有语调,轻音现象中语言会失去原有的声调。 6.下列关于“语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语汇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B.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的总汇 C.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汇 D.语汇是一种语言中固定词组和熟语的总汇 答案:C解析: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语是由词构成的固定词组或熟语,语汇是 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 7.下列关于一般语汇总体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构词能力强 B.使用范围窄 C.产生历史长 D.大多很稳定 答案:B 解析:根据词在语汇系统中的重要程度,可以分为基本语汇和非基本语汇(一般语汇)两大类。ACD三项都属于基本语汇的特点。 8.区分“单纯词”和“合成词”所依据的是【】 A.词的音节数量

10月全国自考《语言学概论00541》试题和答案

全国20XX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541 1.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关键区别在于,人类语言具有( A ) A.符号的离散性B.发音的多样性 C.发音的复杂性D.系统的相对封闭性 2.下列关于聚合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聚合关系是在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 B.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是有机统一的 C.聚合关系又可以称为联想关系 D.聚合关系就是词的类聚 3.语音学中对音质成分进行描写和分类的基本概念是( D )A.声调和语调B.长音和短音 C.重音和轻音D.元音和辅音 4.发翘舌音时,形成阻碍的两个部位是( B )A.舌尖和上齿背B.舌尖和硬腭前部 C.舌面后部和软腭 D.舌面中部和硬腭后部 5.下列关于现代汉语“椅子”和“沙发”两个词的类别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 ) A.“椅子”是复合词,“沙发”是单纯词

B.“椅子”是单纯词,“沙发”是复合词 C.“椅子”是汉语固有词,“沙发”是外来词 D.“椅子”是单音节词,“沙发”是双音节词 6.下列关于固定词组和熟语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不能根据组成成分分析其整体意义 B.结构大多不能任意改变 C.往往有特殊的引申义和比喻义 D.中间一般可以插入其他成分 7.语法可以分成词法和句法两部分,词法一般不包括( D )A.形态问题B.构词问题 C.词类问题D.虚词问题 8.一般认为汉语的语序类型是( A ) A.SVO(主动宾)型语言B.SOV(主宾动)型语言 C.OSV(宾主动)型语言D.语序自由的语言 9.以下对英语“John has written the book”这句话中的语法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现在时和完成体B.主格和宾格 C.陈述句主动态D.人称和数一致 10.汉语“老师昨天布置的作业,我都已经做完了”这个句子的类型不属于( D ) A.陈述句B.完全主谓句 C.受事主语句D.复句 11.“浇水”这个组合中,“浇”和“水”之间是动作行为和工具的关系,这种关系所赋予的意义是( B ) A.语法关系意义B.语义关系意义

2020年08月自考00541语言学概论试题

2020年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5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提出大脑中存在语言遗传机制的是(C) A.索绪尔 B.葆朴 C.乔姆斯基 D.雅各布逊 2.下面各项中属于擦音的是( B ) A.[p] B.[x] C.[y] D.[a] 3.美发业广告语“毫末技艺,顶上功夫”采用的修辞手法是(C) A.双语 B.双言 C.双关 D.双文 4. 成年“狼孩”回到人类社会后无法学会说话,这是因为已经超过了大脑语言功能的(D) A.潜伏期 B.学习期 C.遗传期 D.临界期 5.从语言历时演变角度来划分不同的语言,可以建立语言的(B) A.形态分类 B.谱系分类 C.结构分类 D.语种分类 6.让计算机听懂人说话的语音信息处理技术是(A) A.语音识别 B.语音合成 C.语音实验 D.语音混响 7.商代称母亲同辈的妯娌为“诸母”,这样的称呼反映了远古社会的(C) A.道德礼仪 B.政治习惯 C.婚姻制度 D.等级制度 8.儿童语言获得过程中,双词句阶段标志着其产生了最早的(C) A.思维能力 B.理解能力 C.语法能力 D.推理能力 9.下面各项与汉语有亲属关系的是(D) A.满语 B.蒙古语 C.维吾尔语 D.藏语 10.“法官认为证人说的话可信”中的“话”是指(A) A.言语作品 B.言语过程 C.言语动作 D.言语行为 11. 下面各项属于北方方言的是(A) A.武汉话 B.长沙话 C.南昌话 D.苏州话 12.下列各项属于符号的是(B) A.炊烟 B.文字 C.咳嗽声 D.脚印 13.意大利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共同语基础方言的主要原因是( B )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军事因素 D.文化因素 14.中国第- 部方言学著作《方言》的作者是(A) A.扬雄 B.许慎 C.墨子 D.荀子 15.目前的研究成果证明,人类语言的核心部分是(A) A.句法结构 B.词汇结构 C.语音结构 D.语义结构 16.“反对的是少数人”存在(B) A.显性语法歧义 B.隐性语法歧义 C.显性词汇歧义 D.隐性词汇歧义 17.下面各词中,属于音译词的是(C) A.钢琴 B.水泥 C.基因 D.热狗 18. 一般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是英国学者(B) A.巴尼尼 B.琼斯 C.乔姆斯基 D.霍凯特

【免费下载】00541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复习题(课程代码00541) 一、单项选择题 1.主张把语言和言语分开的代表学者是【】A.乔姆斯基B.索绪尔 C.布隆菲尔德D.洪堡特 2.中国将传统的音韵、文字、训诂、虚词等研究统称为【】A.小学B.经学C.语言学D.文字学 3.音高主要决定于【】A.发音体振动的振幅B.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C.发音体振动的时间D.发音体振动的声波形式 4.汉语普通话的jì suàn jī(计算机)可以切分出的音素数量为【】A.3个B.6个 C.7个D.8个 5.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可以将拼音b和p区分开来的区别特征是【】A.送气与不送气B.清音与浊音 C.双唇音与舌面音D.塞音与塞擦音 6.北京话中将“慢”[man]+“慢儿”[mar]读作“慢慢儿”[mai mar]属于语流音变中的【】A.同化B.异化C.弱化D.脱落 7.下列不是成语的是【】A.过河拆桥B.风风火火 C.醉翁之意不在酒D.爱屋及乌 8.在汉语中管某种东西叫“书shū”,英语中叫“book”,这反应了语汇在产生时的【】A.理据性B.普遍性 C.任意性D.民族性 9.下列属于借词的是【】A.尴尬B.看好C.拜会D.袈裟 10.下列属于体词属性范畴的是【】A.体B.态C.数D.时 11.“三人行必有我师”是《论语》中的名句,它至今仍被人广泛引用,且理解起来不大费力,这是由于语言的【】 A.抽象性B.递归性C.系统性D.稳定性 12.词义最基本和最核心的部分是【】A.通俗意义B.非通俗意义 C.理性意义D.非理性意义 13. 把句子分成“单句”和“复句”,这种分类是【】 A.句子的句型类B.句子的句式类 C.句子的功能类D.句子的繁简类 14. “天气凉了”和“这汤太热,把它凉一凉”中的“凉”是【】 A.同音关系B.多义关系 C.同形关系D.同义关系 15. 文字起源于【】 A.结绳B.图画和契刻C.系珠D.契木

全国10月自学考试00541语言学概论历年真题

全国2010年10月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5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区分“语言”和“言语”的主要目的是( ) A.强调在社会环境中研究语言 B.强调研究言语的个人特色 C.明确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D.更好地研究书面语 2.下列关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语言成分的聚合类不限于词类 B.组合关系仅指前后成分之间的关系 C.组合关系体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 D.聚合关系是在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 3.下列关于元音与辅音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发辅音声带不振动,发元音声带振动 B.发辅音开口度较小,发元音开口度大 C.发辅音口腔气流有阻碍,元音则没有 D.发辅音口腔肌肉不紧张,元音则紧张 4.下列辅音都是浊辅音的一组是( ) A.[m,l] B.[b,k] C.[n,t] D.[s,f] 5.下列汉字读音,声母、韵头、韵腹、韵尾俱全的一组是( ) A.张家庄 B.霍阁沟 C.姜皇庙 D.马驿店 6.下列关于语汇性质特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汇具有任意性,没有任何理据性 B.语汇具有民族性,不会具有普遍性 C.语汇具有活跃性,不会存在稳定性 D.语汇具有开放性,不会呈现封闭性 7.英语“black-board(黑板)”在词的形成方式上属于( ) A.直接成词 B.转化成词

C.附加构词 D.复合构词 8.下列各项,不属于 ...单纯词的是( ) A.重叠词 B.叠音词 C.连绵词 D.译音词 9.下列关于“语法规则”的概念,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人们说话时共同遵循的对语言结构的语感 B.语言学家对语言结构所做出的归纳和说明 C.政府有关部门对语言结构做出的强制规定 D.典范的文学作品中语言结构的表达形式 10.下列各句,通过停顿可以区别歧义的是( ) A.大家准备起来了 B.我们五个人一组 C.反对的是少数人 D.他们要学习文件 11.“你今天怎么来呢?”这句话,如问“来”的方式,重读形式是( ) A.“你”重读 B.“今天”重读 C.“怎么”重读 D.“来”重读 12.下列词语,属于绝对反义词的一组是( ) A.快—慢 B.正—反 C.好—坏 D.黑—白 13.下列各句,语义结构属于复合述谓结构的是( ) A.我去打电话 B.接电话的是他 C.他去比较好 D.他希望你来 14.下列各项,甲和乙之间为预设关系的是( ) A.(甲)他是经理助理——(乙)他不是经理 B.(甲)他的手机坏了——(乙)他有手机 C.(甲)他喜欢看小说——(乙)他喜欢看书 D.(甲)他在读大学——(乙)他在上大学

10月全国自考《语言学概论:00541》试题和答案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5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区分“语言”和“言语”的主要目的是() A. 强调在社会环境中研究语言 B.强调研究言语的个人特色 C. 明确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D.更好地研究书面语 2?下列关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言成分的聚合类不限于词类 B.组合关系仅指前后成分之 间的关系 C. 组合关系体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 D.聚合关系是在组合关系 中体现出来的 3.下列关于元音与辅音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发辅音声带不振动,发元音声带振动 B.发辅音开口度较小,发元音开口度大 C.发辅音口腔气流有阻碍,元音则没有 D.发辅音口腔肌肉不紧张,元音则紧张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4?下列辅音都是浊辅音的一组是() A. [m,l] B.[b,k] C.[n,t] D.[s,f] 5?下列汉字读音,声母、韵头、韵腹、韵尾俱全的一组是( ) A. 张家庄 B.霍阁沟 C.姜皇庙 D.马驿店 6?下列关于语汇性质特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语汇具有任意性,没有任何理据性 B.语汇具有民族性,不会具有普遍性 C.语汇具有活跃性,不会存在稳定性 D.语汇具有开放性,不会呈现封闭性 7. 英语“ black-board(黑板)”在词的形成方式上属于()A.直接成词 B.转化成词 C.附加构词 D.复合构词 8. 下列各项,不属于单纯词的是() A.重叠词 B.叠音词

2017年10月自考00541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5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语言符号只能一个接一个出现,这是语言结构的(B) A.不变性特征B.线性特征C.约定性特征D.聚合性特征 2.汉语拼音的声母g、k、h都是( A ) A.舌面后音B.舌面前音C.舌尖后音D.舌尖中音 3.约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苏美尔人发明了(D) A.圣书文字B.契刻文字C.拼音文字D.楔形文字 4.普通人要掌握一门外语,必须通过(C) A.语言转移B.语言继承C.语言学习D.语言唤醒 5.“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D) A.比拟B.仿写C.夸张D.比喻 6.汉语普通话中[a][Q][A]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因为它们具有(C) A.对立关系B.楣邻关系C.互补关系D.相异关系 7.下面各项属于由名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的是(A) A.数B.态C.体D.时 8.双语现象是一种(B) A.个人现象B.社会现象C.自然现象D.偶发现象 9.“红袖添香伴读书”中的“红袖”属于借代中的(C) A.以具体代抽象B.以原料代成品C.以特征代本体D.以专称代通称 10.“我爸爸爱看电视”是按((我+爸爸)+(爱+(看+电视)))这样的方式组合的,这体现了语言符号的(A)A.层次性B.自然性C.顺序性D.功能性 11.亲属语言之间存在着( A ) A.语音对应关系B.词汇对应关系C.语法对应关系D.语义对应关系 12.“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采用的修辞格式是(C) A.对称B.对比C.排比D.反复 13.《说文解字·女部》:“姓,人所生也。”说明“姓”产生于(B) A.父系社会B.母系社会C.畜牧时代D.青铜时代 14.现行汉字是一种(B) A.象形文字B.意音文字C.字母文字D.块形文字 15.旧时称妻子为“贱内、拙荆、堂客”是一种(C) A.爱称B.敬称C.贬称D.面称 16.区分语言研究的“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的是(B) A.黑格尔B.索绪尔C.施莱歇尔D.鲍阿斯 17.下面各个词语中,在普通话里必读轻声词的是(D) A.薄礼B.剥离C.薄利D.玻璃 18.格律诗讲究平仄,这里的“平”指(A) A.声调为平声B.对仗要工整C.诗意应平和D.句式当平稳 19.汉语中的“站、胡同、蘑菇”借自(D) A.朝鲜语B.满语C.回语D.蒙古语 20.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同时使用基诺语和汉语,这种现象属于(D) A.语言的混合B.语言的替代C.语言的转用D.语言的并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下面各项中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有(BCE) A.藏语B.俄语C.英语D.缅语E.意大剩语

自考00541语言学概论集训高频考点串讲笔记

重要提醒:本资料题型划分依据为历年考情数据分析,仅供参考,广大学员在复习时应该举一反三,透彻把握。【选择题】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由语音和语义构成的符号系统,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知的工具。 2、社会需要推动了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 3、语言的本体:语言系统内部的各种要素是语言的“本体知识”。 4、语言的外围:跟语言相联系的系统外部的各种现象是语言的“外围知识”。 5、语言的本体研究:指语言的基础研究,其目的是弄清语言的基本状况。分为现状和历史两个方面。 语言的外围研究:与本体研究相对应,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研究,语言与心理学的关系研究和语言的应用研究,整体上都可看作语言的“外围研究”。 6、人类语言和动物鸣叫的区别:内容更多,用处更大,能够创造。只有人类才有语言。 7、语言和民族、国家的关系:语言不但是最直观和最易识别的民族标志,同时还是国家的标志。 语言是识别民族和国家的标志——“相互能够听懂”(欧洲国家) 相同民族——相同语言;同一国家——同一语言 语言并非识别民族和国家的标志(欧洲以外的国家) 犹太人的语言与民族身份;海外华人的民族身份与语言;满族与满语 西方学界的双重标准——“相互能够听懂” 弱国——用语言识别民族;对“汉语”的看法。 强国——不用语言识别民族,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8、语言符号的约定性、任意性:“约定”和“任意”是符号同时具有的且相互联系的特征。约定是指人为的某些规定或共同认可的某些习惯,如点狼烟代表敌人入侵。“任意”是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所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它们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是任意的。 9、句法自治:生成语言学把专门研究句法结构形态的理念称之为“句法自治”。 10、复合构词:就是词根语素加上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复合构词的分类:陈述式复合词、偏正式复合词、支配式复合词、并列式复合词、补充式复合词。 11、表音文字的字符,或者说字母,只跟语言单位的语音发生联系,情况比较简单,不论是音节文字还是辅音文字,还是音位文字,根据是与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来归类,都是表音文字。 12、语音对应关系:语音对应关系是指不同语言的同义或意义上有联系的一系列语言成分间有语音上的对应。 13、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存在形式。语言首先是以口语的形式存在,文字产生以后,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了书面语。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同时,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 14、附加构词(派生词):就是词根语素加上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 15、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各自的含义:(1)地域方言的含义: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的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就叫“地域方言”。(2)亲属方言的含义: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做“亲属语言”。 16、歧义: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歧义以语言符号序列的同形为前提条件。组合歧义的类型:语法结构歧义、语义结构歧义。 17、演变的原因:社会活动的需要是语言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分化和统一;社会之间的接触。 18、语素的各种类型归类:“成语语素”和“不成语语素”、“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实义语素”和“虚义语素”。 19、分辨语素的方法:辨别法。 20、用辨别法辨别语素需要注意的注意事项:(1)如果认为某个词是有两个语素构成的,那么这两个语素都必须被其他有意义的单位替换;如果一个能够被替换,另一个不能,那也只能看作是一个语素,是一个双音节语素。(2)一个语素被替换后,剩下的那个语素在与新替换上的语素重新组合时,这剩下语素的意义不能发生变化。(3)替换时,语素的位置要保持不变。 21、非基本语汇包括: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22、古语词:古语词是来源于古代书面语而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的词。其内部又分为两部分:①文言词:之、乎、者、也;诞辰、陵寝、噩耗②历史词:皇帝、太监、鼎、丞相 23、外来词:也叫“借词”,是一种语言从外族语言中翻译或借用的词语,各种语言的语汇都大量地吸收了外来词。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多种手段:音译、一半音译一半意译、音译加意译、音意兼译、借用字母、借形词。 24、划分词类的标准:形态标准、意义标准、分布标准。 形态标准: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 意义标准: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词类。 分布标准:根据词的聚合位置来确定词类。 25、基本词组的类型:主谓词组、动宾词组、偏正词组、动补词组、联合词组。 26、语义的模糊性的界定:模糊性是指词义所反应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迷糊现象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它往往在词义所指范围的边缘区域,而词义所指范围的中心区域则是清楚的。 27、双语现象:是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28、儿童语言获得的各个阶段:(1)非自控阶段。(2)咿呀学语阶段。(3)单词阶段。(4)双词阶段。(5)简单句阶段。(6)复杂句阶段。 29、变元和谓词的关系: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语的语义规定。 30、单纯词、合成词的判定:(1)单纯词就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2)合成词就是由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 31、连绵词:两个音节合起来表示一个意思,不可拆开。 双声连绵词:秋千蜘蛛枇杷吩咐(声母相同或相近) 叠韵连绵词:玫瑰葫芦徘徊肮脏(韵母相同或相近)

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00541)考试大纲设计问题详解必背重点复习资料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第一节认识人类的语言 一、语言的性质和类型 1.只有人类才有语言【领会】 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人类的语言跟动物的“语言”相比较,有几个显著和重要的特点: 一是“内容更多”。多种场合、多种方式、多种内容。 二是“用处更大”。主要:交际功能。其它:标志、记录、思维、认知,等等。 三是“能够创造”。具有离散性,能用有限的声音和意义按照一定规则组配成无限的话语。 2.语言和民族、国家的关系【领会】 大多数情况: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但不能把“相互能够听懂”作为确定语言的标准,并进一步作为确定民族和国家的标准。这种理解只适合于欧洲的“新兴民族国家”,对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国家是不适应的。 尽管“语言”是最直观、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但事实上还不是最可靠的标志。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也许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因素,因而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 3.语言的谱系分类和语言的形态分类【领会】 语言的谱系分类就是从“历时”演变角度划分不同的语言,是根据各种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是否有共同来源和相似性的大小对语言进行的分类。也叫“语言的亲属关系分类”。 从语言的“共时”角度来划分不同的语言,可以建立“语言的形态分类”,也叫“语言的结构类型分类”。可分为“形态语”和“孤立语”,或者分成“综合性语言”和“分析性语言”。 4.语系、语族;屈折语、孤立语;综合性语言、分析性语言【识记】 谱系分类层级:语系、语族、(语支)、语言、方言、次方言(土语)。 语系是根据语言有无历史同源关系划分出来的语言类别,是语言谱系中最大的类。 语系的下一级叫作“语族”,同一语族的语言不但有相同的来源,相似点也更多。 形态语(综合性语言)指通过词的形态变化来体现各种结构意义的语言。包括“屈折语、黏着语”等小类。如俄语、维吾尔语。 孤立语(分析性语言)指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如汉语。 屈折语主要是句子中某些词本身有丰富的形态变化,是形态语中的一个小类。如德语、俄语。 5.不同类型语言的主要特点【简单应用】 凡是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个语系,例如汉语、藏语、壮语、苗语都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和德语、法语属印欧语系。 世界上的诸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大致可以分为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毘(pí)荼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九大语系以及其他一些语群和语言。 谱系分类越往下一级,其相似点也越多,在语言特点上的差别也越小。 黏着语主要是句子中某些词的形态变化表现为在词的前后附有词缀,典型的如维吾尔语、日语。 重点关注汉语(孤立语和分析性语言)的特点: 一是汉语不通过谓词词形变化来表示“时、体、态”的语法意义,而有一套非常丰富的表时态的助词(如“了、着、过”等)和表语气的助词(如“的、呢、吗”等)系统。 二是汉语没有通过名词词形变化表示的“性、数、格”的语法意义,而是特别突出语序和虚词的作用。 三是汉语的各种实词都没有词尾标记,因此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形态语那样的一一对应关系。 6.为什么汉语中互相听不懂的吴语、粤语、闽语等仍属于汉语的方言?【综合应用】 确定不同的语言,涉及许多复杂的因素,比如政治因素、历史因素、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等,不能仅以互相是否能听懂为依据。 如瑞典、挪威、丹麦三个国家的语言差别很小,互相都能听懂,但它们是三种不同的语言。 汉语中的吴语、粤语、闽语虽然互相听不懂,但是它们有共同的来源,且在语言特点上的差别也很小,人语言谱系分类的角度来讲,它们都属于汉藏语系下汉语层级下的不同方言。 二、语言的表现形式 1.语言和言语的关系【领会】易出单选、简答 “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因此也可以说“语言”是一个抽象的实体,是从言语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一个均质的系统。“语言”有内在一致的规律,而“言语”则是个人的语言习惯,很难找到内在一致的规律。语言=言语活动-言语。言语极具个人特色,语言带有社会性。(索绪尔) 2.语言的本体知识和外围知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综合应用】 联系:都与语言有关。 区别: 语言本体知识:指语言内部的要素(语音、语汇、语法、语义、语用等。) 语言外围知识:指涉及其他学科领域的语言知识(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文化等)。 3.为什么说“口语第一性,书面语第二性”【简单应用】 口语是语言的第一种客观存在形式,而书面语是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任何一种书面语又都只能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或迟或早的总是要随着口语的演变而演变。古往今来,只有极少数语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了相应的书面语,大多语言只有口语,并不存在书面语。 第二节语言符号和语言结构 一、语言的符号特性(这一部分出题概率较高) 1.语言符号【识记】 文档大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