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书记抓支部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情况报告-领导述职报告.doc

学校书记抓支部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

情况报告-领导述职报告

知党恩铸师魂转党建强师能

——学校书记抓支部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情况报告

一年来,在教育系统党委正确领导下,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教学相长,共同卓越”的办学理念,立足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现按照局党委要求,将我履行抓支部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情况报告如下:

一、履职工作的特色和亮点

1、加强学习,提升履职能力。本年度,充分利用每周的集中学习及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我带头通过宣讲或讲党课的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党章》,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十九大后,及时组织党员教师学习十九大精神,学习新党章,通过抓实学习和调研,提升了自己的履职能力。“七一”前,对全体党员进行了一次党史知识专题辅导,并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进行了一次党史知识测试,增强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年底,我指导支部宣传委员、学校工会主席程永亮同志,策划并成功举办排厦中学第六届师德师风演讲赛,强化了师德意识。

2、严明纪律,强化责任担当。我组织学校工会及教师代表,讨论并出台了《排厦中学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督查小组,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任务,推进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完善了联系群众和权力运行相关制度,提升了党建科学化管理水平,强化了党员教师的责任担当意识。

3、丰富活动,凝聚发展合力。每月组织安排帮扶教师开展最少两次教育扶贫走村进户大家访活动,为促进脱贫工作精准识别、资助政策有效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力倡导帮扶教师向包抓学生开展献爱心活动,为留守儿童捐赠文具、衣物等党员教师,推介了水磊、庞亚梅、何红云、袁青霞、程鹏民等一批先进典型。

4、坚持民主,避免决策失误。为求得工作实效的最好捷径,我十分注意发扬民主、联系群众,坚持大事商量、小事通气。今年内制定的各项方案、规划、计划、制度等均通过教代会或党支部民主表决;对职责内重大问题的决定,始终坚持公开办事,加强工作的透明度,强化民主监督,坚持做到不抢先发言定调子、不压制发言堵言路、不强制拍板作决定,充分发扬民主,有效地避免了决策的失误。

5、反腐倡廉,深入持久开展。一是我担任了本学年度学校党风廉政监督小组组长,严格贯彻落实与教育局签订的党风廉政

建设责任目标。二是我带头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学校招生、收费、基建、采购等工作进行监督。三是我具体负责,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自觉接受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四是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认真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加大对有偿家教、乱订滥发教辅资料等问题的治理力度,坚决查处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

二、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

存在问题:

1、理论学习不够,理论指导实践不够:主要表现为学习自觉性不高;制度坚持有弹性;不能很好处理学用结合的关系。

2、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求真务实精神不够:一是工作要求不高;二是缺乏创新意识,三是工作方法简单。

3、群众意识不够强,服务宗旨不够:主要表现为指导督查教学一线不力,工作还不够深入细致。

4、敬业自律意识力度不够:在落实思想作风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校德育工作方面不能持之以恒,对广大教师师德修养及师德师风建设缺少长效性的提高措施。在抓“两学一做”方面不够深入,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主要原因:

1、党务工作的经验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安排各项学习活动及中心工作时,缺乏系统思维,整体推进的标准不高。

2、问题导向找的不够精准,主要矛盾解决时效性不强,没有站在政治的高度和事业发展的大局角度思考和落实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3、围绕主题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认识不高,主观能动性不强,没有找准更好更多的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的结合点。

4、支部书记的角色定位不够精准,有依赖学校行政会的思想苗头。存在支部书记只是基层党建的主要责任人,与学校行政组织的责任匹配不对称的错误思想,个别时候担当履职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1、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点,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19大精神、新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为主线,以深入展开“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加强学校党员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结合学校实际展开各项工作,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风格和制度建设,

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役力,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思想和组织保证。

2、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加强思想建设: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继续推动师德师风建设。

二是落实完善党内制度,强化党的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党内制度,深入展开“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和改进党内风格建设。

三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大力构建和谐校园: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深化“和谐校园”创建。

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要有思想

有定位

有行为

我区中小学体卫主任赴华东师大研修班培训已近尾声,全体学员在缓解疲劳的情绪上虽有释放,但渴望获取更多知识与指导思想的意识丝毫没有减弱,留恋这里的每一次聆听、怀惜这里的每一次交流与互动、更思念在这里每一次思想碰撞后的求索。学访出行前我们战战兢兢,只怕我们学无所获,学访出行后我们志在所得。因为,已去的学习经历在体育管理与教育的理念、策略、方法充实了每一位学员的思想,启迪了大家思考学校体育工作的思绪。

和谐于学校教育工作下的学校体育工作究竟发展在何方,定位在哪里,行为怎样始于足下,上海市徐汇区东二小学以上海市二期课改革成功案例给了我们一个成功的答案。

答案就在于,成功的教育需要思想,正确的思想来自于验证,健康的学校体育需要思想的升华,思想升华又必须有正确的定位和行为的践行。每一所学校是教育的组成单位,是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学校成功论验的实验园。但在这个耕耘不止的实验园里,学校教育下的学校体育却又是成长之源。我区八年来的课改,验证了一个道理。凡是没有体育思想的学校体育工作是被动的、暂时的,是不利学校发展与学生发展,碌碌无为的大逢车,只能是随波而进,不能激流勇上。而一个有教育思想,有教育定位,有教育行动的学校体育却在学校教育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展翅翱翔。那么,我区的学校体育需要有怎样的思想?学校的体育工作应定位于怎样一个发展水平?参与学校体育工作的执行者需要什么

样的行为呢?

我区的学校体育应该定位于,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永恒不变的理念——学生的终身发展。各学校的体育工作应该定位于实事求是、客观有效,有利于师生共同双赢的发展思想。虽然,我区各学校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着差异,但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一种区域可挖掘的教育资源。这种资源需要在总结中发现,在借鉴中互补,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出特色。可挖掘,可发现,可互补,可创新之处就在于我区各校学校体育工作发展基础不同、定位不准,运行错位,存有急功近利之念。只要我们认识自我,准确定标,确立方向,各校的学校体育工作就会在全区共同发展中独出心裁、独辟蹊径,全区的学校体育工作就会在全面思考,多元发展的形势下,形成优势。

实验证明,课程改革需要理念,更需要行动的践行。做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践者,体育教师应站在学校体育科学定位的基础上贯彻理念,执行工作,实现思想。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是学校体育工作定位思想的贯彻者,更是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一个学校的体育工作发展就是要在体育教师的思想行动下,确定怎样开展有目的的常规工作、有意义的主题工作、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就是要确定怎样的基础项目、怎样的突破项目、怎样的品牌项目,为学校体育工作奠定基础,寻找突破,发展创新,形成特色,提建议、出思路、践行动、谋发展。

谋发展,离不开行动,离不开合作,离不开依学情、师情、校情的科学定位。这一切,教学研究是首选是第一基础。科学的、有效的教研活动要建立在学校体育教育工作问题之上,只有这样

才能适应课改革,查找问题,解决问题,理清思路,实现发展。全体体育教师要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通过“洗、嚼、扶、解、省”教研工作策略,解决问题与困惑,提升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质量。备课中的“洗”:

即“沙里淘金”,围绕教材,洗出重难点,深入研讨,合理调整,落实细化,提高教学针对性,提升思考的深度和力度;教学中的“嚼”:以教研组“咬尾巴课”的形式开展教学研究,细细嚼,慢慢咽,嚼出规律、方法、风范、能力、经验及和谐的教研氛围;练习中的“扶”:

结合学情,制定精细化、系统化的训练内容,在练习中解决问题,在搀扶中巩固所学;活动中的“解”:教师反思教学,换位思考,了解学生差异,帮助学生解惑,使学生走进体育,增强体质,提高能力;评价中的“省”:

即教师反省教学情况,调适教学与练习,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学生反省学习情况,自我审视,自我调整,积极面对。

转眼即逝,赴华东师大培训将成为我们今后推进学校体育工作一个新的里程碑。留恋的生活,难得的短暂,难忘的求索,还有那充实我们思想的理念解惑。每一位专家精辟的讲座、每一位成功同仁享受职业奋斗精神的启迪、每一位成长中新秀的优秀展示、每一所精诚团结构筑起的团队学校,让我们留恋,供我们思考……。虽然,我们在短暂的学习生活中,因倾心而投入,因困惑而思考,因不解而追问,因忧心学而即逝,曾应时而留下浅显的笔墨,但一个不变的信念让我们永恒——今后路在脚下。

2009年5月27日晚于华东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