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学实验分析报告
杂草学实验分析报告

杂草种类调查分析报告一、调查目的及意义:杂草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许多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经验或农田化学除草实践来解释,结合该特点,杂草学理论课由原来的板书教学改为多媒体教学,将实践中拍摄的杂草照片、除草剂药害症状照片等融入到教学课件中,相对于板书教学仅通过语言描述杂草特征及除草剂药害症状更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接收理论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调查地点:花溪洛平村,贵大南区校园绿化带;三、调查时间:2014年4月11日——2014年4月24 日四、小组成员:李龙进、胡永星、陆春云、董红敏;五、调查内容:(一)空心莲子草拉丁学名: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Griseb.别名:革命草、水花生、喜旱莲子草等;科:苋科;属:莲子草属;分布区域中国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皆有分布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性草本;茎基部匍匐,上部上升,管状,不明显4棱,长55-120厘米,具分枝,幼茎及叶腋有白色或锈色柔毛,茎老时无毛,仅在两侧纵沟内保留。
叶片矩圆形、矩圆状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2.5-5厘米,宽7-20 毫米,顶端急尖或圆钝,具短尖,基部渐狭,全缘,两面无毛或上面有贴生毛及缘毛,下面有颗粒状突起;叶柄长3-10毫米,无毛或微有柔毛。
花密生,成具总花梗的头状花序,单生在叶腋,球形,直径8-15毫米;苞片及小苞片白色,顶端渐尖,具1脉;苞片卵形,长2-2.5毫米,小苞片披针形,长2毫米;花被片矩圆形,长5-6毫米,白色,光亮,无毛,顶端急尖,背部侧扁;雄蕊花丝长 2.5-3毫米,基部连合成杯状;退化雄蕊矩圆状条形,和雄蕊约等长,顶端裂成窄条;子房倒卵形,具短柄,背面侧扁,顶端圆形。
果实未见。
花期5-10月。
生物学特性:空心莲子草是一种生命力强,适应性广,生长繁殖迅速,水陆均可生长的多年生宿根性杂草。
其草抗逆性强。
靠地下(水下)根茎越冬,利用营养体(根、茎)进行无性繁殖。
杂草实验小结

杂草实验小结杂草实验小结为了研究杂草对庄稼生长的影响,我们开展了一项关于杂草种类和数量对庄稼生长的实验。
通过对不同地块的管理和观察,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不同种类的杂草对庄稼生长有不同的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三种常见的杂草:苦草、马唐和牛筋草。
实验结果表明,苦草对庄稼生长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庄稼在苦草的竞争下生长缓慢,高度和茎粗度明显受到抑制。
马唐对庄稼生长的影响相对较弱,庄稼在马唐的竞争下能够保持较好的生长状况。
牛筋草对庄稼生长的影响相对较小,庄稼在牛筋草的竞争下仍能够正常生长。
其次,杂草的数量对庄稼生长同样产生了影响。
我们设置了不同数量的杂草处理组,包括无杂草处理、低密度杂草处理和高密度杂草处理。
结果显示,无杂草处理组的庄稼生长状况最佳,高度和茎粗度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组。
低密度杂草处理组的庄稼生长较好,但与无杂草处理组相比稍显不足。
高密度杂草处理组的庄稼生长明显受到抑制,高度和茎粗度都较低。
最后,本实验的结果表明,杂草对庄稼生长有一定的竞争压力。
特别是苦草这种常见而易扩散的杂草,对庄稼的生长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因此,在农田管理中,及时有效地控制和清除杂草对于保证庄稼的正常生长至关重要。
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杂草控制方法,包括物理控制、化学控制和生物控制等,以减少杂草对庄稼生长的影响。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杂草对庄稼生长的机制,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杂草控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还可以研究不同杂草种类的竞争关系及其生态适应性,为农田杂草管理提供更科学可行的建议。
综上所述,本实验通过对杂草种类和数量的处理,研究了杂草对庄稼生长的影响。
结果显示,杂草的种类和数量对庄稼生长均产生了显著影响,苦草对庄稼生长的竞争压力最大。
因此,在农田管理中应及时有效地控制杂草,以保证庄稼的正常生长。
杂草学实习报告总结

一、实习背景杂草学作为一门研究杂草的生物学特性、防治技术及杂草对农业生产影响等内容的学科,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杂草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于20XX年X月至X月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杂草学实习。
二、实习目的1. 深入了解杂草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分类、分布等基本知识。
2. 学习杂草的识别方法,提高杂草鉴定能力。
3. 掌握杂草防治技术,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三、实习过程1. 实习前期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参加了杂草学理论课程的学习,了解了杂草的基本概念、生物学特性、分类、分布等理论知识。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杂草的识别方法,为实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2. 实习中期实习中期,我们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观察杂草的生长情况,进行杂草的识别和鉴定。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杂草的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防治技术,并进行了实际操作。
(1)杂草识别与鉴定:通过观察杂草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等,我们学会了如何准确识别和鉴定杂草。
实习期间,我们共识别了20余种杂草,包括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阔叶杂草等。
(2)化学防治: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喷雾、喷粉、土壤处理等。
我们还了解了不同除草剂的适用范围、使用剂量、注意事项等。
(3)生物防治: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生物防治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天敌昆虫、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技术。
我们还参观了生物防治实验室,了解了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现状。
(4)物理防治: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物理防治方法,如机械除草、热处理、光处理等。
我们还了解了不同物理防治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效果。
3. 实习后期实习后期,我们对实习期间的学习和实践进行了总结,撰写了实习报告,并与指导老师进行了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我们针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向老师请教,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杂草学知识水平。
杂草的防治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杂草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2. 探讨不同杂草防治方法的效果;3. 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杂草防治方案。
二、实验材料1. 试验地:选择一块土壤肥沃、杂草生长旺盛的农田;2. 农作物:小麦;3. 杂草:麦田杂草(如:狗尾草、稗草、鸭跖草等);4. 防治方法: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5. 药剂:除草剂(如:草甘膦、百草枯等);6. 工具:喷雾器、割草机、农药喷洒器等。
三、实验方法1. 化学防治:选择除草剂草甘膦,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喷洒,观察杂草防治效果;2. 物理防治:使用割草机对麦田进行割草,观察杂草防治效果;3. 生物防治:引入害虫、鸟类等天敌,观察杂草防治效果。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地选择:选择一块土壤肥沃、杂草生长旺盛的农田作为实验地;2. 试验分组:将实验地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3. 防治实施:按照实验方法,对每个区域进行杂草防治;4. 数据记录:观察并记录每个区域的杂草防治效果,包括杂草数量、生长状况等;5. 结果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化学防治:喷洒草甘膦后,杂草生长受到抑制,数量明显减少,防治效果较好;2. 物理防治:割草后,杂草生长受到抑制,数量减少,但杂草根系未被彻底清除,防治效果一般;3. 生物防治:引入害虫、鸟类等天敌后,杂草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防治效果不稳定,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六、结论1. 化学防治在杂草防治中效果较好,但存在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2. 物理防治在杂草防治中效果一般,但操作简单,成本低;3. 生物防治在杂草防治中效果不稳定,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七、建议1. 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杂草防治方法,提高防治效果;2. 优先考虑生物防治,减少化学防治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3. 加强农田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农作物抗杂草能力;4. 开展杂草防治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杂草防治意识。
杂草分析报告

杂草分析报告1. 概述本报告旨在对杂草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和对策建议。
杂草在农业和园艺中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它们具有扰乱生态平衡、竞争养分和水分等特性,对植物生长和作物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对杂草进行分析,可以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其对农作物的影响。
2. 杂草的种类和特征杂草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杂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2.1 连翘•学名:Ligustrum vulgare•特征:连翘是一种常见的灌木杂草,其根系发达,茎上密生绒毛。
它生长迅速,极具竞争力,容易在农田和花园中繁殖。
2.2 苦草•学名:Cnicus benedictus•特征:苦草是一种多年生杂草,具有带刺的叶片和黄色的花朵。
它抑制周围植物的生长,对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害。
2.3 剪股颖•学名:Polygonum aviculare•特征:剪股颖是一种常见的一年生杂草,具有红色的茎和带花穗的叶片。
它喜欢生长在土壤湿度较高的地区,对庄稼和花草造成威胁。
3. 杂草对农作物的影响杂草对农作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养分竞争杂草与农作物竞争土壤中的养分,降低农作物的营养摄取能力,导致植物生长缓慢、叶片黄化等问题。
3.2 水分争夺杂草与农作物竞争土壤中的水分资源,导致农作物干旱,生长受限。
特别是在干旱地区,杂草的影响更加显著。
3.3 病虫害传播杂草在农田中可以成为病虫害的媒介,它们能够带有一些病菌和虫害,通过传播给农作物,从而引发疾病和损害。
4. 杂草防治对策建议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防治杂草,以下对策建议值得注意:4.1 预防措施定期清理农田、花园和庄稼周围的杂草,减少杂草种子的扩散。
使用覆盖物(例如覆膜或覆土)来抑制杂草生长。
4.2 化学防治选择合适的除草剂,根据杂草的种类和生长环境,合理使用除草剂进行喷洒。
然而,需要注意草甘膦等化学物质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4.3 机械防治利用锄头、割草机等工具进行机械除草,手工或机械挖掘根系。
杂草学实验报告(稀释400倍浓度)

杂草学实验报告烟嘧·莠去津不同浓度对玉米田杂草影响效果报告一、实验目的与意义玉米田杂草的化学防除,要根据杂草的种类药剂类型以及气候土壤和耕作管理特点等得不同而有所不同。
本实验在调查玉米田杂草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农药浓度梯度实验方案对玉米田杂草进行处理,并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一般农田使用农药的一般规律,学习并掌握农药施药的方法以及步骤。
二、实验材料1、烟嘧·莠去津农药(可湿性粉剂)所配置的不同浓度的农药试剂(本实验报告采取的是400倍稀释浓度)2、玉米田3、施药工具三、实验步骤1、在实验室称取一定量的烟嘧·莠去津(可湿性粉剂)2、到实验田,用事先计算好的水量进行配置一定量浓度的农药溶液3、分出特定区域进行喷洒农药,留出一片试验田做对照组4、施药后一周会到实验田进行观察,以样方法以及五点采样法对施药农田进行杂草种类、株数、相对高度、相对覆盖度和相对多度等数据的收集5、将收集的数据与对照试验田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四、实验数据我们将实验数据另制表格,并结合实验指导书上《农田杂草目测五级分级表》(P24 表3)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鉴定定,将1到4组实验组鉴定为1、2组3级草害,3、4组为4级草害(实际鉴定中地上有匍匐茎或者底下有根的危害程度升高一级)。
.由于农田中杂草数目众多,每类杂草都或多或少存在于作物之间,对于杂草种类的数据归纳由于测量时疏忽暂不讨论。
从上表中看出施加了农药的实验田中,玉米植株间隙中的杂草数量明显减少,所造成的相对盖度以及相对对多也相应较对照组CK少,但是其相对高度却与对照组相比较高。
原因大致有3点:1、对照组CK所在地靠近附近的一片茂密树林且四周有人为修建的住房以及围墙,导致杂草本来日照时间短,加上生长在玉米田中的杂草本来就不能吸收到大量光照,光合产量很低,而喜阳杂草较少,喜阴杂草较多,且喜阴杂草普遍较为矮小导致了对照组CK的杂草相对高度较低;2、施药后一周内有数天阴雨或大雨天气,对照组CK以喜阴杂草较多,在雨水充沛的情况下喜阴杂草生长高度和茂盛情况不及喜阳杂草,所以相对高度不及实验组;由于在野外进行测量,大多数据是有人为目测,所的结果具有相当大程度的误差,故相对高度一栏的数据并无太多可讨论之处。
杂草学实习报告

杂草学实习报告
本次实习是在一家植物园进行的,主要任务是对园区内的杂草进行调查和研究。
在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各种杂草的生长习性、生态特点和对植物园的影响。
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植物园内主要分布着蒲公英、马先蒿、虎耳草等多种杂草。
这些杂草在园区内广泛分布,对园区植物的生长和试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发现这些杂草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茂盛,而在其他条件下则无法存活。
这为我们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除了调查杂草的分布情况,我还进行了对杂草的生长状态和繁殖方式进行了研究。
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样品,我发现不同种类的杂草有着不同的繁殖方式,有的通过根茎繁殖,有的通过种子繁殖。
这些研究成果为今后的杂草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园区内杂草的清除工作。
通过手工拔除和喷洒除草剂的方式,我们对园区内的杂草进行了清除,有效减少了杂草对植物园的影响。
这些工作使我对杂草的防治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强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杂草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也积累了实践经验。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对我的专业发展和未来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感谢植物园给予我这次实习的机会,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为植物园的建设和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杂草的去除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杂草去除的基本方法;2. 了解不同除草剂对杂草的灭效;3. 分析杂草生长与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地:选择一块杂草生长旺盛、土壤肥沃的农田;2. 除草剂:10%草甘膦水剂、50%乙草胺乳油、25%敌草快水剂;3. 工具:喷雾器、铁锹、尺子、记录本等。
三、实验方法1. 分组实验:将实验地分为四个区域,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除草剂,对照组不喷施除草剂;2. 除草剂施用方法: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将除草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使用喷雾器均匀喷施于杂草上;3. 观察记录:在喷施除草剂后,每天观察杂草的生长状况,记录杂草死亡、生长情况,以及土壤、气候等因素的变化;4.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除草剂对杂草的灭效。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草甘膦水剂:喷施后3天,杂草开始枯萎,5天后杂草全部死亡。
草甘膦对杂草的灭效较好,但对土壤中的其他植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不宜长期使用;2. 乙草胺乳油:喷施后2天,杂草开始枯萎,4天后杂草全部死亡。
乙草胺对杂草的灭效较好,对土壤中的其他植物抑制作用较弱,适合长期使用;3. 敌草快水剂:喷施后2天,杂草开始枯萎,5天后杂草全部死亡。
敌草快对杂草的灭效较好,但对土壤中的其他植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不宜长期使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除草剂对杂草的灭效存在差异,草甘膦、乙草胺、敌草快均能有效去除杂草;2. 除草剂的选择应根据杂草的种类、生长状况、土壤、气候等因素综合考虑;3. 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药害。
五、实验讨论1.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杂草的生长状况和土壤、气候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除草剂进行喷施;2. 除草剂的使用应遵循安全、高效、环保的原则,避免对土壤、水源、生态环境造成污染;3. 在杂草去除过程中,应结合人工除草、物理防治等方法,提高除草效果,降低除草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草种类调查分析报告一、调查目的及意义:杂草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许多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经验或农田化学除草实践来解释,结合该特点,杂草学理论课由原来的板书教学改为多媒体教学,将实践中拍摄的杂草照片、除草剂药害症状照片等融入到教学课件中,相对于板书教学仅通过语言描述杂草特征及除草剂药害症状更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接收理论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调查地点:花溪洛平村,贵大南区校园绿化带;三、调查时间:2014 年 4 月 11日——2014 年 4 月24 日四、小组成员:李龙进、胡永星、陆春云、董红敏;五、调查内容:(一)空心莲子草拉丁学名: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别名:革命草、水花生、喜旱莲子草等;科:苋科;属:莲子草属;分布区域中国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皆有分布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性草本;茎基部匍匐,上部上升,管状,不明显4棱,长55-120厘米,具分枝,幼茎及叶腋有白色或锈色柔毛,茎老时无毛,仅在两侧纵沟内保留。
叶片矩圆形、矩圆状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2.5-5厘米,宽7-20毫米,顶端急尖或圆钝,具短尖,基部渐狭,全缘,两面无毛或上面有贴生毛及缘毛,下面有颗粒状突起;叶柄长3-10毫米,无毛或微有柔毛。
花密生,成具总花梗的头状花序,单生在叶腋,球形,直径8-15毫米;苞片及小苞片白色,顶端渐尖,具1脉; 苞片卵形,长2-2.5毫米,小苞片披针形,长2毫米;花被片矩圆形,长5-6毫米,白色,光亮,无毛,顶端急尖,背部侧扁;雄蕊花丝长2.5-3毫米,基部连合成杯状; 退化雄蕊矩圆状条形,和雄蕊约等长,顶端裂成窄条;子房倒卵形,具短柄,背面侧扁,顶端圆形。
果实未见。
花期5-10月。
生物学特性:空心莲子草是一种生命力强,适应性广,生长繁殖迅速,水陆均可生长的多年生宿根性杂草。
其草抗逆性强。
靠地下(水下)根茎越冬,利用营养体(根、茎)进行无性繁殖。
冬季温度降至0℃时,其水面或地上部分已冻死,春季温度回升至10℃时,越冬的水下或地下根茎即可萌发生长;茎段曝晒1-2天仍能存活;未经腐熟或未被家畜消化的茎段进入农田后会造成再次危害。
人工防除的方法不仅不能防除空心莲子草,反而会加重空心莲子草的蔓延和扩散。
这些是空心莲子草能迅速生长蔓延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为空心莲子草的防除增加了难度。
主要影响:危及生物多样性和破坏生态环境;同时阻塞水上交通,封闭河塘水面,降低作物产量,影响农田排灌,使其影响经济。
植物生境:属水生杂草,能够在沟渠塘等生境中不断自然繁衍其种族。
危害状况:部分土壤受害严重,特别是池塘及水沟内危害极其严重,大田危害相对较轻。
防治方法:1、采取植物检疫,建议在中国建立健全该植物的检疫体系。
2、机械人工防除:对喜旱莲子草的防治,应侧重于预防。
结合农业措施,在耕翻换茬时花大力气挖除在土中的根茎,然后务必晒干或烧毁;在种群密度较小或新发现的入侵地手工拔除,进行根除。
对新入侵的空心莲子草,深挖1m,并彻底焚烧,连续三年,能起到根除的效果。
在许多水域依靠人工打捞,但打捞后的植株如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处理又会死而复活。
3、化学防除:在中国,化学防除是抑制空心莲子草的主要措施之一。
草甘膦、使它隆、农达、水花生净等除草剂。
(二)泽漆拉丁学名:Euphorbia helioscopia L.别名:五朵云、五灯草、五风草等;科:大戟科;属:大戟属;亚属:乳浆大戟亚属;分布区域:广布于中国(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广东、海南、台湾、新疆、西藏外)。
形态特征:。
根纤细,长7-10厘米,直径3-5毫米,下部分枝。
茎直立,单一或自基部多分枝,分枝斜展向上,高10-30(50)厘米,直径3-5(7)毫米,光滑无毛。
叶互生,倒卵形或匙形,长1-3.5厘米,宽5-15毫米,先端具牙齿,中部以下渐狭或呈楔形;总苞叶5枚,倒卵状长圆形,长3-4厘米,宽8-14毫米,先端具牙齿,基部略渐狭,无柄;总伞幅5枚,长2-4厘米;苞叶2枚,卵圆形,先端具牙齿,基部呈圆形。
花序单生,有柄或近无柄;总苞钟状,高约2.5毫米,直径约2毫米,光滑无毛,边缘5裂,裂片半圆形,边缘和内侧具柔毛;腺体4,盘状,中部内凹,基部具短柄,淡褐色。
雄花数枚,明显伸出总苞外;雌花1枚,子房柄略伸出总苞边缘。
蒴果三棱状阔圆形,光滑,无毛;具明显的三纵沟,长2.5-3.0毫米,直径3-4.5毫米;成熟时分裂为3个分果爿。
种子卵状,长约2毫米,直径约1.5毫米,暗褐色,具明显的脊网;种阜扁平状,无柄。
花果期4-10月。
生物学特性: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30cm,全株含乳汁,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于沟边、路旁、田野。
植物生境:生于山沟、路边、荒野、湿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危害状况:危害较浅,并无大面积繁殖,均系单株,且数量较少。
防治方法:主要有人工防治、化学防治、机械防治、替代控制和生态防治等方法。
人工防治:控制杂草种子入田人工防除首先是尽量勿使杂草种子或繁殖器官进入作物田,清除地边、路旁的杂草,严格杂草检疫制度,精选播种材料,特别注意国内没有或尚末广为传播的杂草必须严格禁止输入或严加控制,防止扩散,以减少田间杂草来源。
用杂草沤制农家肥时,应将农家含有杂草种子的肥料经过用薄膜覆盖,高温堆沤2-4周,腐熟成有机肥料,杀死其发芽力后再用;人工除草结合农事活动,如在杂草萌发后或生长时期直接进行人工拔除或铲除,或结合中耕施肥等农耕措施剔除杂草。
机械防治:结合农事活动,利用农机具或大天型农业机械进行各种耕翻、耙、中耕松土等措施进行播种前、出苗前及各生育期等到不同时期除草,直接杀死、刈割或铲除杂草。
化学防除:主要特点是高效、省工,免去繁重的田间除草劳动。
国内外已有300多种化学除草剂,并加工不同剂型的制剂,可用于几乎所有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地的除草。
替代控制:利用覆盖、遮光等原理,用塑料薄膜覆盖或播种其它作物(或草种)等方法进行除草。
(三)三叶草拉丁文名:Trifolium repens L.别名:白车轴草,白三叶,荷兰翘摇科:豆科;属:三叶草属;分布区域: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温带至热带地区,南到云南的勐腊县,北到黑龙江的尚志县均有野生种和栽培种的分布。
形态特征:植物低矮,高3 ~4厘米。
直根性,根部有与根瘤菌共生的特性,根部分蘖能力及再生能力均强。
分枝多,匍匐枝匍地生长,节间着地即生根,并萌生新芽。
复叶,具三小叶,小叶倒卵状或倒心形,基部楔形,先端钝或微凹,边缘具细锯齿,叶面中心具“V”形的白晕;托叶椭圆形,抱茎。
于夏秋开花,头形总状花序,球形,总花梗长,花白色,偶有淡红色。
边开花,边结籽,种子成熟期不一,种子细小。
[1]三叶草生活力强,植株矮而匍匐,而刈割,又具自播能力,所以覆盖效果好。
由于有固氮能力,对肥料要求不多。
但在久旱不雨时,要注意及时浇水抗旱。
叶丛低矮,开花多,绿色期长,常用于缀花草坪,可于早熟禾、紫羊茅等混播。
也可单播用作开花地被,常用于斜坡绿化,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白花三叶草植株低矮,高仅30~40厘米,所以一般不需割草。
但其又耐刈割,刈割后能很快地恢复覆盖的效果。
生物学特性:三叶草耐寒性强,气温降至0℃时部分老叶枯黄,主根上小叶紧贴地面,停止生长,但仍保持绿色。
因此,绿期很长。
对土壤要求不严,可适应各种土壤类型,在偏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
喜温暖、向阳、排水良好的环境条件。
干旱情况下生长缓慢,高温季节有部分枯死现象。
耐修剪、耐践踏,再生能力强,修剪后10d内可长出更新小叶。
高强度践踏或碾压后,3~5d即可恢复。
在强遮荫的情况下易徒长,造成生长不良。
抗有害气体污染和抗病虫害能力强。
植物生境:适宜各种土壤类型,能够在路埂、宅旁、沟渠边等生境中不断自然繁衍。
危害状况:危害较浅,对目标植物不构成威胁。
防治方法:人工防治,控制杂草种子入田人工防除首先是尽量勿使杂草种子或繁殖器官进入作物田,清除地边、路旁的杂草,严格杂草检疫制度,精选播种材料,对其所在地进行翻耕即可,机械防治:结合农事活动,利用农机具或大天型农业机械进行各种耕翻、耙、中耕松土等措施进行播种前、出苗前及各生育期等到不同时期除草,直接杀死、刈割或铲除杂草,(四)黄鹌菜拉丁文名:Youngia japonica.别名:毛连连、野芥菜福建、黄花枝香草、野青菜、还阳草;科:菊科;亚科:舌状花亚科;属:黄鹌菜属;分布区域:分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四川、云南等地生于山坡、山谷及山沟林缘、林下、林间草地及潮湿地、河边沼泽地、田间与荒地上。
温度、湿度无太多要求,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10-100厘米。
根垂直直伸,生多数须根。
茎直立,单生或少数茎成簇生,粗壮或细,顶端伞房花序状分枝或下部有长分枝,下部被稀疏的皱波状长或短毛。
基生叶全形倒披针形、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宽线形,长2.5-13厘米,宽1-4.5厘米,大头羽状深裂或全裂,极少有不裂的,叶柄长1-7厘米,有狭或宽翼或无翼,顶裂片卵形、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圆形或急尖,边缘有锯齿或几全缘,侧裂片3-7对,椭圆形,向下渐小,最下方的侧裂片耳状,全部侧裂片边缘有锯齿或细锯齿或边缘有小尖头,极少边缘全缘;无茎叶或极少有1-2枚茎生叶,且与基生叶同形并等样分裂;全部叶及叶柄被皱波状长或短柔毛。
头花序含10-20枚舌状小花,少数或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花序梗细。
总苞圆柱状,长4-5毫米,极少长3.5-4毫米;总苞片4层,外层及最外层极短,宽卵形或宽形,长宽不足0.6毫米,顶端急尖,内层及最内层长,长4-5毫米,极少长3.5-4毫米,宽1-1.3毫米,披针形,顶端急尖,边缘白色宽膜质,内面有贴伏的短糙毛;全部总苞片外面无毛。
舌状小花黄色,花冠管外面有短柔毛。
瘦果纺锤形,压扁,褐色或红褐色,长1.5-2毫米,向顶端有收缢,顶端无喙,有1 1-13条粗细不等的纵肋,肋上有小刺毛。
冠毛长2.5-3.5毫米,糙毛状。
生物学特性:花果期4-10月,有性繁殖。
植物生境:生于山坡、山谷及山沟林缘、林下、林间草地及潮湿地、河边沼泽地、田间与荒地上,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危害状况:危害状况属于中低等程度,通过人工防治课降低危害。
防治方法:采用人工防治,翻耕之后即可。
机械防治:结合农事活动,利用农机具或大天型农业机械进行各种耕翻、耙、中耕松土等措施进行播种前、出苗前及各生育期等到不同时期除草,直接杀死、刈割或铲除杂草。
(五)野燕麦拉丁学名:Avena fatua L.别名:乌麦,铃铛麦;科:禾本科;属:燕麦属;分布区域:广布于中国南北各省。
生于荒芜田野或为田间杂草。
也分布于欧、亚、非三洲的温寒带地区,并且北美也有输入,印第安人以其种子供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