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学实验指导12-13-1

合集下载

杂草学实验

杂草学实验

杂草学实验实验一植物他感作用研究一、实验目的:学习了解植物化感作用的测定方法。

二、供试植物:泽漆或猪殃殃等杂草三、水提取液制备干植株:将全株用剪刀剪成5mm的小段,称取50g装入棕色瓶或大烧杯等,封口。

加蒸馏水500 mL,室温下浸泡72h,并间歇震荡,最后过滤得100mg DW/mL浓度的水提液母液,再稀释成100、50、25、12.5、6.25、3.125 mg 、CK DW/mL,冷藏备用。

新鲜植株:称50g,用研钵适当末碎后用4倍体积蒸馏水(200ml)于20度下浸提24小时后抽虑,去除残渣,低温冷藏。

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1. 消毒方法:a 种子用5%次氯酸钠消毒30min,再用蒸馏水冲洗2~3次,滤纸吸干水分。

b 0.3%高锰酸钾溶液消毒10min ,再用蒸馏水冲洗2~3次,滤纸吸干水分。

2 提取液对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影响的测定取直径为9cm 的培养皿,垫上滤纸,分别加上5ml不同浓度的水提液,对照为蒸馏水,赶走气泡,摆上均一、饱满的蔬菜种子,其中每皿10粒。

每皿各加不同浓度的提液5mL,对照为自来水。

每个处理重复3次,按常规种子发芽试验进行培养。

种子萌发过程中,加适量清水以保持滤纸湿润。

5d后计萌发种子数并分别测量根长和茎长或苗高。

3. 计算:效应指数RI的计算参照Williamson等的方法,即:RI=1- C / T,当T≥C;RI= T/C -1,当T<C。

其中,C为对照值,T为处理值。

RI>0为促进,RI<0为抑制,绝对值的大小与作用强度一致。

实验二、校园常见杂草识别与标本采集一、实验目的:通过看杂草实体,了解和掌握杂草在各个阶段的形态。

二、实验材料:校园内各种杂草三、实验内容:对各种杂草进行采集和形态鉴定。

实验三、施药时期对土壤处理剂安全性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掌握施药时期与除草剂药害的关系2.掌握土壤处理除草剂药害的调查及方法二、实验仪器微量可调移液器,量筒,烧杯,玻璃棒,直尺,万分之一电子天平三、实验材料除草剂:90%乙草胺乳油;72%2,4-D丁酯乳油48%异恶草松乳油供试植物:大豆四、实验内容1.播种:将1Kg 土壤装入培养盆中(盆高3/4处),并适当震荡培养盆使土壤紧实,浇水200ml,然后在盆中播种10粒大豆,最后覆土3cm。

杂草学-东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试验教学中心

杂草学-东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试验教学中心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杂草学实验Experiment of weed science一、理论课程(或实验课程)课号:01610020z适用专业:植物保护(植)、植物保护(农药)理论课程总学时:56实验总学时(周学时):16(4)学分:0.5开出实验个数:(验证实验 1 个;综合实验 2 个;设计实验1 个;创新性实验个)应开实验学期:5二、实验课程简介杂草学实验能够使学生掌握除草剂生测的原理与方法,并以此来测定除草剂的活性以及在土壤及水体中的残留情况。

在此基础上,综合性与设计性试验能够使学生掌握除草剂药效和药害实验的设计、评价与诊断方法,从而实现科学合理地选择除草剂和高效、安全地使用除草剂。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适应社会对除草剂生产、应用与销售及农田杂草防除技术人员的需求,主要讲授除草剂的生物测定、除草剂的药效评价与药害诊断、化学除草剂的合理选择与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2000年后出版的书籍)杂草学实验指导,赵长山主编,东北农业大学校内教材五、考核办法听课情况、课堂动手能力、实验报告质量三者相结合。

大纲主撰人:赵长山、何付丽(一)除草剂生物测定1.实验特点实验类型:验证实验类别:专业计划学时:4 每组人数:4人首开日期:19912.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除草剂生物测定的原理与方法;2)掌握指示植物、评价指标的选择原理。

3.主要仪器设备4.实验内容提要黄瓜幼苗形态法:黄瓜种子消毒→配置2,4-D系列浓度药液→培养皿中敷一层滤纸→每个培养皿中摆放7粒大小均匀一致的黄瓜种子→皿中加配置好的药液→种子上敷滤纸,盖好皿盖,表明各处理→置于26-27℃恒温培养箱中黑暗条件下培养5-6天→观察黄瓜幼苗形态、画黄瓜幼苗形态图→测量黄瓜幼苗初生根长,计算根长抑制率→求直线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求未知药液浓度→分析实验玉米根长法:玉米种子催芽(20℃下浸泡24h25℃条件下保湿萌发16h至种子刚刚露白)→配置快杀稗系列浓度药液→每个培养皿中铺一张滤纸→每皿摆放7粒大小均匀芽长一玉米种子→每皿加25ml配置好的药液→在种子上再敷一层滤纸→盖上皿盖,标明各处理→置于26-27℃恒温箱中黑暗条件下培养3天→观察结果,测量主根长和初生根鲜重→整理数据,根据抑制率求直线回归方程。

杂草学是研究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除技术的科学

杂草学是研究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除技术的科学

杂草学是研究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除技术的科学。

杂草的三性1适应性是持续性的先决条件和前提2危害性是持续性的必然结果3持续性是三个基本特征的主体,是杂草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的本质特征。

一、杂草形态结构的多型性1、杂草个体大小变化大因种类和生境的不同从几厘米到几米2、根茎叶形态特征多变化根茎叶随生长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3、组织结构随生态习性变化生长在水生环境和陆地环境中,组织结构差异大二、杂草生活史的多型性1、一年生杂草(annuals)在一年中完成其生活史,可分为春季一年生杂草和夏季一年生杂草2、二年生杂草(biennials)生活史跨年度完成。

3、多年生杂草(perennials)既可种子繁殖,也可以通过地下变态器官生存繁衍。

四、杂草适应环境能力强 1.抗逆性强(adverse resistance)2.可塑性大(plasticity)3.生长势强(growth vigour) 4.杂合性(Heterozygosity5.拟态性(Mimicry)1、抗逆性强:耐旱、耐盐碱、耐极端高低温杂草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对盐碱、人工干扰、旱涝、极端高、低温等有很强的耐受能力。

如藜、扁秆藨草和眼子菜不同程度的耐盐碱;马唐可耐干旱和湿润;“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丝茅抗逆性强的高度概括。

2、可塑性:不同生境下,可自我调节自身个体大小、种群数量及生长量杂草在不同生境下,对自身个体大小、种群数量和生长量的自我调节能力,被称之为杂草的可塑性。

密度低,则提高其个体结实量环境不利,则缩减个体以减少物质的消耗,保证种子的形成,延续其后代土壤中杂草种子和繁殖器官的数量很大时,其发芽率会大大降低,以保证个体的存活藜和反枝苋的株高可矮至5cm,高至300cm;结实数可少至5粒,多至百万粒3、生长势强:C4植物杂草中的C4植物比例较高,如稗草、马唐、狗尾草、香附子等。

C4植物由于光能利用率高同是C4植物,马唐为什么可以在高大的玉米株丛的荫蔽下正常生长?C4植物体内的淀粉贮存在维管束周围,故也免除了食草动物的更多啃食4、杂合性:生物种群的异质性杂合性即生物种群(等位基因)的异质性一般杂草基因型都具有异质性,这保证了杂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杂合性增加了杂草的变异性,大大增强了杂草的抗逆能力5、拟态性稗草与水稻杂草具有较强的拟态性,如稗草和水稻,野燕麦和小麦、狗尾草与谷子,它们在形态、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很难将这些杂草与其伴生的作物分开或从中清除。

杂草田间处理实验报告

杂草田间处理实验报告

杂草田间处理实验报告引言杂草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们竞争养分、水分和阳光,降低田地产量和品质。

因此,有效地控制和处理杂草是提高农田产量的重要环节。

本实验旨在评估不同的杂草田间处理方法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并选取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以期提供农民朋友们在田间杂草处理上的科学参考。

实验目的1. 比较不同杂草处理方法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2. 评估和选择最佳杂草处理方法,以提高作物产量。

实验设计与方法杂草处理方法本实验共设置了三个杂草处理组和一个对照组,分别是:1. 刈割处理组:使用割草机对杂草进行刈割处理。

2. 喷药处理组:使用除草剂进行喷药处理。

3. 覆盖处理组:使用黑色遮阳网进行覆盖处理。

4. 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杂草处理。

杂草处理过程1. 刈割处理组: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需要定期使用割草机对杂草进行刈割。

2. 喷药处理组:根据杂草种类和密度的情况,使用推草机进行合理的除草剂喷药。

3. 覆盖处理组:在作物种植后,立即铺设黑色遮阳网,并定期检查、修整。

4. 对照组:与其他处理组相同,不进行任何杂草处理。

实验材料与测量数据本实验选取了一块田地,面积为1000平方米,选择耕种面积为800平方米作为实验区域。

实验选用的农作物为小麦,选择适当的播种时间,并根据作物生长期分阶段进行测量数据采集。

主要测量数据包括作物株高、鲜重和干重,还统计了作物叶面积指数等参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对每个处理组以及对照组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数据记录,并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株高根据我们的测量数据表明,喷药处理组的作物株高相对较高,达到了XX厘米,而刈割处理和覆盖处理组的作物株高分别为XX厘米和XX厘米。

对照组的作物株高最低,只有XX厘米。

鲜重与干重喷药处理组的作物鲜重和干重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和对照组。

喷药处理组的作物鲜重达到了XX克,而刈割处理和覆盖处理组的作物鲜重分别为XX克和XX 克。

对照组的作物鲜重最低,只有XX克。

杂草实习报告

杂草实习报告
头状花序,舌状花白色,管状花黄色
瘦果长线形,具3~4棱,有短毛;顶端冠毛芒状,3~4枚
38
假败酱
马鞭草科
假马鞭属
Stachytarpheta jamaicensis
直根系
茎直立,稍肉质,分枝横展
单叶对生,卵形,边缘有锯齿
穗状花序顶生,长而疏散;小苞片1,三角形,紧贴萼管;萼狭管状,4~5齿裂;花冠蓝色,管纤细,圆柱形,略弯曲
Amaranthus retroflexus
直根系
茎直立,粗壮,淡绿色,有时具带紫色条纹,稍具钝棱,密生短柔毛
叶互生,有长柄,叶片菱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叶尖有小凹。有柔毛
圆锥花序顶生及腋生,直立,由多数穗状花序形成。花被片白色
胞果扁卵形,环状横裂,包裹在宿存花被片内。种子圆形至倒卵形,表面黑色
6
银花苋
Kyllinga monocephala
须根系
具匍匐根状茎。秆散生或疏丛生,扁锐三棱形。
叶边缘具疏锯齿;叶鞘短,褐色,或具紫褐色斑点,叶状苞片3-4,斜展
从秆顶生一个圆卵形或球形的白色或苍白色头状花序
12
叶下珠
大戟科
叶下珠属
Phyllanthus urinaria
直根系
茎带紫红色,有纵棱
叶互生,作复瓦状排列,形成二行,很似羽状复叶,叶片矩圆形
颖果球形,被皱纹
20
地毯草
禾本科
地毯草属
Axonopus affonis
须根系
具匍匐茎。茎秆扁平,节上密生灰白色柔毛
叶片柔软,翠绿色,短而钝
穗状花序,较纤细,2-3枚近指状排列于秆顶端
21
三裂叶蟛蜞菊
菊科
蟛蜞菊属
Wedelia trilobata

杂草学教学大纲

杂草学教学大纲

杂草学教学大纲
《杂草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杂草及其防治学总学时:18 实验学时:9
二、适用专业:农学、植保
三、实验属性:专业实验
四、先修课程:化学、生理、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学
五、实验目的及要求:
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杂草防治的意义,培养学生具有识别杂草的能力、能够对杂草进行综合治理、化学防治,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六、实验项目名称、内容及学时分配:
1. 杂草的识别技术
掌握大田杂草、草坪杂草的识别技术。

2. 除草剂的喷洒技术
掌握除草剂的选择方法和除草剂的喷洒技术
3. 田间杂草的治理
掌握草坪或人工牧草地杂草的治理方法
七、实验指导书或教材:
《农田杂草防治》孔祥清、郭永霞、左豫虎主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八、主要参考书:
[1]《农田杂草防治》孔祥清、郭永霞、左豫虎主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2]《杂草学》苏少泉编著,农业出版社,1993
[3]《杂草学》强胜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九、考核方式:
出勤率占10%,实验表现占10%,实验报告占80%。

杂草学实验报告(稀释400倍浓度)

杂草学实验报告(稀释400倍浓度)

杂草学实验报告烟嘧·莠去津不同浓度对玉米田杂草影响效果报告一、实验目的与意义玉米田杂草的化学防除,要根据杂草的种类药剂类型以及气候土壤和耕作管理特点等得不同而有所不同。

本实验在调查玉米田杂草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农药浓度梯度实验方案对玉米田杂草进行处理,并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一般农田使用农药的一般规律,学习并掌握农药施药的方法以及步骤。

二、实验材料1、烟嘧·莠去津农药(可湿性粉剂)所配置的不同浓度的农药试剂(本实验报告采取的是400倍稀释浓度)2、玉米田3、施药工具三、实验步骤1、在实验室称取一定量的烟嘧·莠去津(可湿性粉剂)2、到实验田,用事先计算好的水量进行配置一定量浓度的农药溶液3、分出特定区域进行喷洒农药,留出一片试验田做对照组4、施药后一周会到实验田进行观察,以样方法以及五点采样法对施药农田进行杂草种类、株数、相对高度、相对覆盖度和相对多度等数据的收集5、将收集的数据与对照试验田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四、实验数据我们将实验数据另制表格,并结合实验指导书上《农田杂草目测五级分级表》(P24 表3)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鉴定定,将1到4组实验组鉴定为1、2组3级草害,3、4组为4级草害(实际鉴定中地上有匍匐茎或者底下有根的危害程度升高一级)。

.由于农田中杂草数目众多,每类杂草都或多或少存在于作物之间,对于杂草种类的数据归纳由于测量时疏忽暂不讨论。

从上表中看出施加了农药的实验田中,玉米植株间隙中的杂草数量明显减少,所造成的相对盖度以及相对对多也相应较对照组CK少,但是其相对高度却与对照组相比较高。

原因大致有3点:1、对照组CK所在地靠近附近的一片茂密树林且四周有人为修建的住房以及围墙,导致杂草本来日照时间短,加上生长在玉米田中的杂草本来就不能吸收到大量光照,光合产量很低,而喜阳杂草较少,喜阴杂草较多,且喜阴杂草普遍较为矮小导致了对照组CK的杂草相对高度较低;2、施药后一周内有数天阴雨或大雨天气,对照组CK以喜阴杂草较多,在雨水充沛的情况下喜阴杂草生长高度和茂盛情况不及喜阳杂草,所以相对高度不及实验组;由于在野外进行测量,大多数据是有人为目测,所的结果具有相当大程度的误差,故相对高度一栏的数据并无太多可讨论之处。

杂草清除实验报告

杂草清除实验报告

杂草清除实验报告杂草清除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清除方法对杂草生长的影响,以及寻找一种高效、环保的清除方法。

通过对比不同清除方法的效果,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引言:杂草是农田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们会竞争土壤养分和水分,对作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地清除杂草成为了农民们关注的焦点。

本实验选择了几种常见的清除方法进行对比,以期找到一种最适合的方法。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地点:在农田中选择了一块相对平坦的区域进行实验。

2. 实验材料:选择了三种常见的杂草,分别是A、B、C。

3. 实验组设置:将实验区域分为四个组,分别是对照组、物理清除组、化学清除组和生物清除组。

4. 实验步骤:首先,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清除措施;物理清除组使用人工除草工具进行清除;化学清除组使用农药进行喷洒;生物清除组引入天敌昆虫进行控制。

结果与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测量,我们得出了以下结果:1. 对照组:杂草生长状况较差,对作物的生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2. 物理清除组:杂草生长状况明显改善,但仍有一定数量的杂草存活。

3. 化学清除组:杂草几乎被完全清除,但农药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4. 生物清除组:杂草生长状况较差,但引入天敌昆虫可能会对其他昆虫种群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合考虑以上结果,我们认为物理清除方法是一种比较可行的选择。

虽然它不能完全清除杂草,但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且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除草工具和正确的清除时间,以充分发挥物理清除的效果。

结论与建议:在杂草清除方面,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1. 物理清除方法是一种高效且环保的选择,但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时间。

2. 化学清除方法可以迅速清除杂草,但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使用时应慎重。

3. 生物清除方法可能会对其他生物种群产生影响,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4.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不同的清除方法,采取综合措施,以达到更好的清除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农田杂草的调查、识别与种类鉴定一、实验目的了解主要栽培作物农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识别主要农田杂草,为杂草化学防除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杂草是伴随着人类而产生,没有人类,没有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就不存在杂草。

但杂草又不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目的而栽培的,它们在漫长的时间里适应了在耕地上生存并给耕地带来危害。

因此,杂草既不是栽培植物,也不是野生植物的一类特殊的植物,它既有野生植物的特性,又有栽培作物的某些习性。

杂草是来源于自然环境中,对自然环境适应、不断进化,从而干扰作物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的植物。

对杂草进行分类是识别杂草的基础,而杂草的识别又是杂草的生物、生态学研究,特别是防除和控制的重要基础。

农田杂草是指能够在农田中不断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杂草。

具体又可分为:(一)水田杂草水田中不断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

包括水稻及水生蔬菜作物田杂草。

1、稻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稻田常见杂草种类约100种,其中分布广、危害重的最主要稻田杂草是稗草、鸭舌草、牛毛毡、水莎草、矮慈姑、节节菜、异型莎草、眼子菜、扁秆藨草。

总体说来,从南到北,杂草种类减少,杂草群落结构趋于简化,杂草与水稻同生期缩短。

稻田杂草的发生一般是在播、栽、抛后10天左右出现第一次杂草出苗高峰,此批杂草主要以禾本科的稗草、千金子和莎草科的异型莎草等一年生杂草为主,且发生早、数量大、危害重。

20天左右出现第二次出草高峰,此批杂草主要是莎草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

(二)旱田杂草旱作物田中不断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

1、夏熟旱作物田杂草能够在夏熟作物田中不断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

包括麦类、油菜、蚕豆、绿肥以及春季蔬菜等作物田杂草,一般是冬春出苗,春末、夏初开花结实的杂草。

(1)麦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麦田杂草群落结构受地区差异、农田生态条件、耕作措施影响明显,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①以看麦娘或硬草为优势种,另有主要阔叶杂草如牛繁缕、雀舌草或猪殃殃、大巢菜以及伴生菵草等组成的群落,主要发生在淮河流域一线以南的稻茬麦田。

②以野燕麦和阔叶杂草共为优势种的杂草群落类型。

a、阔叶杂草以猪殃殃、粘毛卷耳、波斯婆婆纳等种类为优势种的杂草群落,主要发生在淮河流域以南地区的旱茬麦田;b、阔叶杂草以播娘篙、猪殃殃等种类为主的杂草群落,发生在淮河流域以北地区的旱茬麦田。

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另有萹蓄、野芥菜和鼬瓣花等杂草。

③纯粹以阔叶杂草为优势种的杂草群落类型。

a、以波斯婆婆纳、粘毛卷耳、猪殃殃等为优势种的群落,分布于沿江及沿海地区的棉旱茬麦田。

b、以播娘篙等为优势种的群落,分布于北方旱茬麦田。

麦田杂草的发生期,正值低温、少雨时期,杂草的出苗时间参差不齐。

在冬麦区,通常可以大致分为冬前和春季二个出草高峰。

春季的出草高峰中,在3~4月间有一个春性杂草的出苗高峰,4~5月间有一个夏秋季杂草的出草高峰。

(2)油菜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我国油菜大致可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种栽培类型。

冬油菜占总种植面积的90%,主要分布于黄淮和长江流域。

发生的主要杂草可根据农田类型的不同大致分为稻茬和旱茬油菜田杂草。

①稻茬油菜田杂草的主要种类在稻茬油菜田发生的主要杂草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棒头草、牛繁缕、雀舌草、稻槎菜、碎米荠等杂草。

②旱茬油菜田杂草的主要种类在旱茬油菜田发生的有猪殃殃、大巢菜、波斯婆婆纳、粘毛卷耳和野燕麦等。

冬油菜田的杂草发生高峰主要在冬前,一般在10~11月间。

由于此时油菜苗较小,草害常造成瘦苗、弱苗和高脚苗,对油菜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

春季虽还有一个小的出草高峰,但此时油菜已封行,影响较小。

2、秋熟旱作物田杂草秋熟旱作物田中不断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

包括玉米、棉花、大豆、甘薯、高粱、花生和夏秋季蔬菜田地的杂草,一般是春夏季出苗,秋季开花结实的杂草。

(1)玉米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玉米地主要杂草有马唐、牛筋草、稗草、狗尾草、反枝苋、马齿苋、黎、蓼、苘麻、田旋花、苍耳、铁苋菜、苣荬菜和鳢肠等。

玉米生长较快,封行早,特别是夏玉米,只有那些比玉米出苗早或几乎和玉米同时出苗的杂草才对玉米造成严重的危害。

出苗较晚的杂草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大。

(2)棉田杂草的发生与分布在长江流域棉区,棉花苗期正值梅雨季节,杂草生长旺盛,加之阴雨连绵,不能及时除草,杂草为害极严重。

主要杂草有马唐、千金子、牛筋草、稗草、鳢肠、铁苋菜、香附子、马齿苋、刺儿菜、碎米莎草、田旋花、青葙、野苋、波斯婆婆纳、反枝苋、双穗雀稗、苘麻、藜和空心莲子草等。

在黄淮海棉区,主要杂草有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稗草、马齿苋、反枝苋、铁苋菜、龙葵、香附子、田旋花和藜等。

长江流域棉区,杂草发生有3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5月中旬,第二个高峰在6月中下旬,第三个高峰期在7月下旬至8月初。

黄淮海棉区,杂草有2个发生高峰,第一个在5月中下旬,第二个在7月份。

三、材料及工具《杂草彩色图谱》、杂草标本、野外记录本、标签、铅笔等。

四、方法与步骤1、调查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到附近的农田进行调查。

2、杂草识别:小组同学分别协作,对照《杂草彩色图谱》及所学理论知识识别常见农田杂草。

五、作业1、识别秋熟作物田的主要杂草。

2、每人至少识别5种主要农田杂草,写出每种杂草的学名和所属的科名。

3、请根据杂草的形态学对杂草进行分类?每类杂草的识别要点有哪些?实验二杂草标本的采集与制作一、实验目的掌握杂草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一)杂草标本的采集1、杂草采集:杂草鉴定主要依靠花、果实和种子。

因此,要采集带有花和子实的标本,而杂草防除又以苗期为主,因此最好还要采集同种杂草的幼苗。

在选择采集对象时,通常选择未受病或虫侵害,生长正常的植株。

一份完整的杂草标本通常包括根、茎、叶、花和果等各部分,如有块根、块茎、球茎和鳞茎等地下器官亦要采集。

植株较大时,可采取部分带叶、花和果的枝条,但必须详细记录植株的高度。

在采集标本时注植株有无毛、花瓣颜色、气味、花的组成部分等,有些部分最好在现场记载清楚。

采集寄生杂草时必须连同寄主植物一起采集,特别是它们之间寄生关系的部分,更需采集保存下来。

若能将杂草照相或录相,这对识别鉴定、资料保存很有用。

2、野外记录:野外采集一定要做详细的野外记录,一般有专门的记录本,记录项目有:采集地点、生态环境、农田类型、危害何种作物、危害程度、作物种类、杂草防除情况、采集日期等,要严格按其格式填写。

其中重要的如:当地的土名(需要向当地群众了解),同时可了解它的危害和用途;另外,记载杂草植株经压制后易变的特征,如植物的花色、杂草植株是否有乳汁、杂草有否特殊气味等。

野外记录时最好用铅笔而不用圆珠笔。

3、采集所需的工具:标本夹,采集箱或塑料袋,以及枝剪、镐铲、野外记录本、标签、铅笔、绳子和塑料布或油布。

(二)室内鉴定与杂草标本制作小组同学分别协作将采集的标本带回实验室进行归类整理和鉴定。

1、标本鉴定:标本采集回来后,首先进行标本的鉴定,这多借助相关鉴定手册或工具书进行。

注意把鉴定结果和编号写在小纸牌上,与标本夹在一起。

编号不可重复。

2、标本压制:野外采集的标本需在当天内,用干吸水纸压制,并每天用干纸替换。

换纸时要注意标本的形态,以便及时整形,使其接近自然形态。

大的标本可压制成“N”或“V”形。

约3天后,换纸的间隔期可长些,直至标本干燥为止。

柔软微小的标本最好和坚硬粗大的标本分开压制,以免损坏。

对于具肉质根或地下茎的多年生杂草可把肥厚的地下部分削去一半,挖去内部肉质,这样就容易摊平、压干。

3、标本制作与鉴定:标本压干后,用0.1%的升汞酒精溶液进行消毒处理,然后贴缝在台纸上。

接着借助相关工具书进行标本的鉴定,将该杂草的学名写到标签上,并将该标签贴于台纸的右下角。

4、标本保存:对上好台纸的柔软微小的标本进行塑封,坚硬粗大或肉质的标本放入特制的标本橱柜里保存。

三、材料及工具标本夹、采集箱或塑料袋、枝剪、镐铲、野外记录本、标签、铅笔、绳子、草纸、过塑机、台纸、塑封膜等。

四、方法与步骤1、杂草标本采集 2、标本压制 3、标本制作与鉴定五、作业1、每人至少采集5种杂草进行鉴别,并制作标本。

2、对每一种杂草进行鉴定与分类,并按要求认真填表。

杂草标本采集、鉴定记录表采集号:采集日期:年月日采集人:采集地点:危害对象:科名:学名:土名:特点:其他:实验三化学除草剂市场调查与分类一、实验目的通过市场调查,对化学除草剂的品种、分类、施用方法、防治对象有进一步的了解。

掌握主要农作物田间杂草化学防治的主要配方。

二、实验内容说明1、除草剂市场调查(1)调查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到市场的农药销售点进行除草剂品种的调查。

(2)调查内容: 记载每一种除草剂使用说明书上的主要内容(名称、有效成分及含量、剂型、施用方法、防治对象、使用对象、生产企业名称、登记证号。

2、室内除草剂分类与网上信息查证(1)信息查证:将调查到的除草剂信息上网查证。

网址:/(中国农药信息网),输入登记证号。

(2)根据除草剂对不同类型杂草的活性对除草剂进行分类。

三、材料及工具计算机、记录本等。

四、方法与步骤市场调查信息查证除草剂分类五、作业1、每组同学调查10种以上除草剂品种,并将每种除草剂品种填入下表。

除草剂品种市场调查记录表调查号:名称:有效成分及含量:剂型:使用对象(登记作物):防治对象:施用方法:登记证号:生产企业:2、按除草剂对不同类型杂草(禾草、莎草、阔叶草、广谱)的活性,将调查的除草剂进行分类。

3、根据调查的除草剂品种,写出棉花、玉米、水稻田杂草的化学防治配方(具体的使用方法、公顷用量)实验四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法。

2、掌握化学除草剂的选择及使用方法。

3、了解不同除草剂对不同类型杂草的选择性作用。

二、实验内容说明(一)化学除草剂的分类除草剂品种繁多,将除草剂进行合理分类,能帮助我们掌握除草剂的特性,从而能合理、有效地使用。

生产实际中化学除草剂的分类最常见的有1、根据施用时间(1)苗前处理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在杂草出苗前施用,对未出苗的杂草有效,对出苗杂草活性低或无效。

如大多数酰胺类、取代脲(尿)类除草剂等。

(2)苗后处理剂这类除草剂在杂草出苗后施用,对出苗的杂草有效,但不能防除末出苗的杂草,如喹禾灵、2甲4氯和草甘膦等。

(3)苗前兼苗后处理剂 (或苗后兼苗前处理剂) 这类除草剂既能作为苗前处理剂,也能作为苗后处理剂,如甲磺隆和异丙隆等。

2、根据对杂草和作物的选择性(1)选择性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杀死杂草,而对作物无毒害,或毒害很低。

如2,4—D、2甲4氯、百草敌、敌稗和稳杀得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除草剂的选择性是相对的,只在一定的剂量下,对作物特定的生长期安全。

施用剂量过大或在作物敏感期施用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甚至完全杀死作物。

(2)非选择性除草剂或灭生性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对作物和杂草都有毒害作用,如草甘膦、百草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