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兰州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兰州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8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Ca—40

一、选择题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粮食酿酒

B. 酒精挥发

C. 铁水铸锅

D. 冰消雪融

【答案】A

【解析】A、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B、酒精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铁水铸锅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冰雪消融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A。

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复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下列食品中含有丰富蛋白质的是( )

A. 米饭

B. 黄瓜

C. 薯条

D. 牛肉

【答案】D

【解析】A、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错误; B、黄瓜中富含维生素,错误; C、薯条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错误;D、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正确。故选D。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过滤

C. 二氧化碳验满

D. 点燃酒精灯

【答案】C

【解析】A、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更不能接触试管内壁,要悬垂在试管上方,错误;B、过滤操作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错误;C、二氧化碳验满时,用燃着的火柴放在

集气瓶口,若火柴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集满,正确;D、点燃酒精灯时,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错误。故选C。

点睛:使用酒精灯注意事项:1.使用酒精灯时,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使其平整,然后检查灯里有无酒精,灯里酒精的体积应大于酒精灯容积的1/4,少于2/3(酒精量太少则灯壶中酒精蒸气过多,易引起爆燃;酒精量太多则受热膨胀,易使酒精溢出,发生事故);2.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3.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4.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燃灯内的酒精蒸汽及酒精,可能会导致爆炸的现象发生。

4. 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可作钻头

B. 石墨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

C. C6o 具有稳定结构,不能燃烧

D. 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可用作净水

【答案】C

【解析】A、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因此金刚石可作钻头,正确;B、石墨有导电性,又因为化学性质稳定,可制作电极,正确;C、C6o 具有稳定结构,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错误;D、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可用作净水,吸附色素和异味,正确。故选C。

5. “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下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加强大气质量检测,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

B. 大力提倡使用化肥和农药,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C. 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D. 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直接焚烧而造成大气污染

【答案】B

【解析】A、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有利于保护大气,防治空气污染,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积极植树造林,吸收有害气体,利于环境保护,错误;B、大力提倡使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正确;C、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

染物的产生,利于环境保护,错误;D、直接焚烧秸秆产生烟尘和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直接焚烧,利于环境保护,错误。故选B。

6. 烟草燃烧时释放的烟雾中含有3800 多种已知化学物质,绝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其中易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一种有毒物质是( )

A. 一氧化碳

B. 尼古丁

C. 焦油

D. 苯并芘

【答案】A

【解析】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且结合能力很强,大约是氧气的200-300倍。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人就会缺氧窒息死亡。故选A。

点睛:烟的危害性是指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毒害作用最大的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烟碱)和含有致癌物(苯并芘、二恶英)的焦油等。长期吸烟的人,易得冠心病、肺气肿、肺癌等,大量吸烟能够使人中毒死亡。

7. 元素周期表中锌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锌原子核外有 30 个电子

B. 锌是金属元素

C.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g

D. 缺锌可能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答案】C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锌元素的相关信息: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30,正确;B、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可知锌元素是金属元素,正确;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而已,相对原子质量为,错误;D、锌元素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正确。故选C。

点睛:以钠为例,元素周期表中信息:

8. 下到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 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C. 气体可以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D.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答案】D

【解析】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正确;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O2)和臭氧分子(O3),正确;C、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小,气体分子的间隔大,气体易于被压缩,正确;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选项没有限定是化学变化,所以原子也可以再分为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错误。故选D。

9. 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 泥沙

B. 蔗糖

C. 植物油

D. 面粉

【答案】B

【解析】A、泥沙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错误; 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 C、植物油不能溶解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错误;D、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错误。故选B。

点睛:溶液的概念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由此可见,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即溶质)和另一种物质(即溶剂)两部分组成。但是,溶液不一定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应该说是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因为其中的溶剂虽然是一种,而溶质可以是多种的。溶液的特点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其中,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成分均相同(如一瓶溶液中,上下左右等各部分的密度都是一样的);稳定性是指在条件不变(即温度、压强等不改变,溶剂不蒸发等)的情况下,溶液中的溶质永远不会析出(即溶质与溶剂永不分离)。

10. 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下列材料不属于合金的是( )

A. 生铁

B. 玻璃钢

C. 焊锡

D. 18K 金

【答案】B

【解析】A、生铁是铁的合金,错误; B、玻璃钢是由玻璃纤维与塑料混合成的,前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后者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故玻璃钢是两种材料复合成的,属于复合材料,正确;C、焊锡是锡和铅的合金,错误;D、18K黄金属于含金75%的合金,错误。故选B。

点睛:合金是在某种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的性

质主要是: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更好;但是,大多数合金的熔点比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导电、导热性能比它的纯金属差;总之,合金的性能主要决定于合金的成分。

11. 根据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氯离子核内有 17 个质子

B. 氯离子核外有 3 个电子层

C. 氯离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 氯离子的符号 Cl—

【答案】C

【解析】A、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则氯离子核内有17个质子,正确;B、氯离子核外有 3 层弧线,表示3个电子层,正确;C、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一达到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错误;D、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变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因此氯离子的符号为Cl-,正确。故选C。

12. 关于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向稀硫酸溶液中滴加 2—3 滴紫色石蕊,溶液颜色变红

B. 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 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水立刻沸腾,液滴飞溅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答案】A

【解析】A、稀硫酸显酸性,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正确;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变得红热,错误;C、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而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水立刻沸腾,造成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把浓硫酸倒入水中,硫酸会渐渐流动至底部,此过程也有利于热量的扩散,不会立刻沸腾,液滴飞溅,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但是二氧化硫是实验的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错误。故选A。

点睛: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3. 分类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一种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A、纯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错误;B.臭氧是只有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错误;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硫酸铜、硝酸银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类,正确;D、酒糟中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不属于糖类,错误。故选C。

点睛: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化合物又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无机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14. 化学式 H2O2 能表示多种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表示双氧水这种物质

B. 表示双氧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表示 1 个双氧水分子

D. 表示双氧水由 2 个 H 原子和 2 个 O原子构成

【答案】D

【解析】A、根据化学式的含义,宏观上,H2O2 能表示双氧水这种物质,正确;B、物质用元素表示其组成,H2O2 能表示双氧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正确;C、双氧水是由大量双氧水分子聚集而成,微观上,H2O2 能表示1 个双氧水分子,正确;D、双氧水是由双氧水分子构成的,H2O2只能描述成 1 个双氧水分子是由 2 个H 原子和 2 个O原子构成,错误。故选D。

点睛:化学式的意义一般是指宏观上表示该物质及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构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原子,那么它还能表示元素和一个该原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它除了表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