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合成气
合集下载
第2章 合成气

3、脱碳方法的选择
氨加工的品种
取决于
气化所用原料和方法 后继气体精炼方法 各脱碳方法的经济性
2.2.4.原料气的精炼(CO、CO2、O2、水等)
1、铜氨溶液吸收法 氯化铜氨液 吸 蚁酸铜氨液 收 碳酸铜氨液 液 醋酸铜氨液 (1)、铜液的组成
总量≤10ppm
铜离子浓度(铜比) 氨含量 醋酸浓度 残余CO、CO2(再生液)
3、甲烷化法
互逆 甲烷蒸汽转化 机理分析:
甲烷蒸汽转化机理
CH4 + [ ] ? [CH 2 ]
[CO] [ ] + CO
甲烷化机理
CO + [ ] [CO]
H2
[CH2 ] + H2O [CO] + 2H2
[CO] + [ ] [C ] + [O]
[C] + H2 ? [CH2 ] H2 揪快? CH4 [ ]
CH 4 + H 2O CO + 3H 2
H2O + [ ] [O] + H 2
[O] + H2 ? H2O [ ]
CO2 + [ ] ? [CO2 ]
[CO2 ] + [ ] [CO] + [O* ]
CO + [O] [ ] + CO2
CO + H 2O CO2 + H 2
利用催化剂使CO、CO2加氢生成CH4使气体 精炼的方法,可使CO、CO2&度增加都会造成扩散系数下降
5.活性系数与催化剂用量
活性系数指真实工业条件下的使用活性与标准条件下的比值 催化剂用量:
VK
yCO ,2 dy G CO = r òyCO ,1 xA k
化学工艺学概论

钠硝石NaNO3
天青石SrSO4
精品课件
三、磷矿
1、概况
资源情况:我国磷矿储量居世界第四,但品位低。主要分 布在西南和中南地区。
用途:生产磷肥、磷酸、单质磷、磷化物与磷酸盐。具有 工业价值的磷矿为磷块岩与磷灰石,85%的磷矿用于制造磷 肥。
精品课件
2、磷肥的生产方法
磷 硫酸或混酸 磷 湿法磷肥 磷 磷酸或混酸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1.2.3 煤及其加工工艺
煤(coal) 由含碳、氢的多种结构的大分子有 机物和少量硅、铝、铁、钙、镁的无机矿物质 组成 成煤过程的程度不同分为
泥煤、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H% O%含量顺序
泥煤>褐煤 > 烟煤>无烟煤
精品课件
组成
C% H% O%
煤的元素组成
泥炭
60~70 5~6
②基本有机化学工业
包括合成醇、有机酸、醛、酯、酮以及烷烃、烯烃、 芳烃系列产品
③高分子化学工业
包括合成塑料及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④精细化学工业
包括试剂、催化剂、助剂、添加剂、活性剂、染料、 颜料、香料、涂料、农药、医药等
⑤生物化学工业
包括有机酸、生物农药、饲料蛋白、抗生素、维生
素、疫苗等
精品课件
①石油化工 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
②煤化工 通过煤的气化、干馏和生产的电石为原料的化学工
业 ③生物化工
采用农、林等生物资源以及非生物资源,通过发酵、 水解、酶催化而生产的化工产品 ④矿产化工
以化学矿为原料的化工产品 ⑤海洋化工
从海水中提炼的化工产品
精品课件
1.1.2 化学工业的特征
⑴ 原料、生产方法和产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⑵ 向大型化、综合化发展,精细化率也在不断提高 ⑶ 是多学科合作、生产技术密集型的生产部门 ⑷ 重视能量合理利用,采用节能工艺和方法 ⑸ 资金密集,投资回收速度快,利润高 ⑹ 化工生产中易燃、易爆、有毒、污染环境
2合成气(化学工艺学)

CH4 H2O CO H2 CO2 合计
气体组成
反应前 平衡时
1
1-x
m
m-x-y
x-y
3x+y
y
1+m 1+m+2x
平衡分压,MPa
(1-x)/(1+m+2x)·P (m-x-y)/(1+m+2x) ·P
(x-y)/(1+m+2x) ·P (3x+y)/(1+m+2x) ·P
y/(1+m+2x) ·P
第2章 合成气
第1页,共105页。
合成气(synthesis gas or syngas) CO和H2的混合物
原料: 焦炭 无烟煤 天然气 石脑油 重油
第2页,共105页。
合成气的生产工艺
造气
净化
用煤、原油、或天然气作原料, 制备含氢和一氧化碳的气体。
将原料气中的杂质如CO、
CO2、S等脱除到ppm级(10-6)。
有利
第14页,共105页。
2.1.1.2 烃类蒸汽转化催化剂
➢ 催化剂组成:NiO为最主要活性成份。实际加 速反应的活性成份是Ni,所以使用前必须进行 还原反应,使氧化态变成还原态Ni。
➢ ①活性组分:从性能和经济考虑,活性组分, 镍为最佳。
➢ ②助催化剂:提高镍的活性、延长寿命和增加 抗析碳能力。
1200℃燃烧
500~ 550 ℃
一段转化炉
3.1MPa 800-820 ℃
CH4≈ 9.5%
二段转化炉
850~ 860 ℃
370 ℃
回收 热量
1000℃
CH4<0.3%
对流段
气体组成
反应前 平衡时
1
1-x
m
m-x-y
x-y
3x+y
y
1+m 1+m+2x
平衡分压,MPa
(1-x)/(1+m+2x)·P (m-x-y)/(1+m+2x) ·P
(x-y)/(1+m+2x) ·P (3x+y)/(1+m+2x) ·P
y/(1+m+2x) ·P
第2章 合成气
第1页,共105页。
合成气(synthesis gas or syngas) CO和H2的混合物
原料: 焦炭 无烟煤 天然气 石脑油 重油
第2页,共105页。
合成气的生产工艺
造气
净化
用煤、原油、或天然气作原料, 制备含氢和一氧化碳的气体。
将原料气中的杂质如CO、
CO2、S等脱除到ppm级(10-6)。
有利
第14页,共105页。
2.1.1.2 烃类蒸汽转化催化剂
➢ 催化剂组成:NiO为最主要活性成份。实际加 速反应的活性成份是Ni,所以使用前必须进行 还原反应,使氧化态变成还原态Ni。
➢ ①活性组分:从性能和经济考虑,活性组分, 镍为最佳。
➢ ②助催化剂:提高镍的活性、延长寿命和增加 抗析碳能力。
1200℃燃烧
500~ 550 ℃
一段转化炉
3.1MPa 800-820 ℃
CH4≈ 9.5%
二段转化炉
850~ 860 ℃
370 ℃
回收 热量
1000℃
CH4<0.3%
对流段
甲醇生产技术第二章甲醇原料气的制取

温 度
℃
二、固定床间歇法制水煤气的原理
50
气 体 组 成 体 积
)
40 30 20 10 0
H2 O CO 2
H2 CO
图1-2 2.03×106Pa(20atm)下,碳-水蒸气反应的平衡组成
%
(
CH4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温度 ℃
二、固定床间歇法制水煤气的原理
一、对固体燃料性能的要求
1.水分 2.挥发分 3.灰分 4.硫含量 5.固定碳
一、对固体燃料性能的要求
6.灰熔点 7.粒度 8.机械强度 9.热稳定性 10.化学活性
二、固定床间歇法制水煤气的原理
固定床间歇法制水煤气是指,以无烟煤、焦碳或各种煤
球为原料,在常压煤气发生炉内,高温条件下,与空气
(富氧空气)和水蒸气交替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维持 热量平衡,生成可燃气体,回收水煤气,并排出残渣的 生产过程。 1.化学平衡 ①以空气为气化剂时,碳和氧之间的独立化学反应方程 式有两个:
二、固定床间歇法制水煤气的原理
表1-2 反应式(1-4)和式(1-5)的平衡常数
温度/K 298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400 1500 C+O2=CO2 KP4=pco2/po2 1.233×1069 2.516×1034 3.182×1029 6.708×1025 9.257×1022 4.751×1020 6.345×1018 1.737×1017 6.048×1014 1.290×1013 C+CO2=2CO KP5=p2CO/pco2 1.101×10-21 1.867×10-6 2.673×10-4 1.489×10-2 1.925×10-1 1.898 1.22×10 5.696×10 6.285×102 1.622×103
化学工艺学概论ppt课件

.
(2)原子衡算
在一般化学反中,原子本身不生化,故可用元素的 原子的物的量来做衡算。可以不涉及化学反式中的化 学量关系,故于复反体系的算是很方便的。
Ø 于定流程有
人物料中所有原子的 = 出物料中所有原子的
物的量 (mol)之和
物的量 (mol)之和
.
1.3.1.1 物理化程
化工工学 Chemical Engineering Technics
教材及参考: [1] 刘勤,化学工学,化学工出版社, 2013年 [2] 米涛,化学工学,化学工出版社, 2005年 [3] 五平,无机化工工学,化学工出版社, 2004年 [4] 田春云,有机化工工学,石化出版社, 1998年
气化 合成气 高加液
合成 .
氨、甲醇、低碳混合 醇、汽油、柴油等
汽油、煤油、柴油等
1.2.4 化学及其加工工
n 一、化学的种
我国共有20多个种。硫、自然硫、硫化气藏、磷 、、石、明石、蛇石、化工用石灰岩、硼、 芒硝、天然碱、石膏、硝石、、沸石、重晶石、碘、 溴、砷、硅藻土、天青石等。
石油 天然气 煤 化学 林副物 海洋源
.
Ø 基本有机化学工和部分无机化学工的原料主要是 煤和天然气
Ø 我国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工原料以煤主 Ø 化学工:
将原料物主要化学反品的方法和 程,其中包括种的全部化学和物理的措 施。
.
特殊反程的物料和量衡算
n 具有旁路的反, 利用点行衡算 n 具有循物流的反程的物料衡算,
金属有机化合物 胶和青
稠 稠芳香
.
4、油品的概念
根据沸程的不同,将石油分
石油(汽油) 50-140℃
汽油
140-200℃
(2)原子衡算
在一般化学反中,原子本身不生化,故可用元素的 原子的物的量来做衡算。可以不涉及化学反式中的化 学量关系,故于复反体系的算是很方便的。
Ø 于定流程有
人物料中所有原子的 = 出物料中所有原子的
物的量 (mol)之和
物的量 (mol)之和
.
1.3.1.1 物理化程
化工工学 Chemical Engineering Technics
教材及参考: [1] 刘勤,化学工学,化学工出版社, 2013年 [2] 米涛,化学工学,化学工出版社, 2005年 [3] 五平,无机化工工学,化学工出版社, 2004年 [4] 田春云,有机化工工学,石化出版社, 1998年
气化 合成气 高加液
合成 .
氨、甲醇、低碳混合 醇、汽油、柴油等
汽油、煤油、柴油等
1.2.4 化学及其加工工
n 一、化学的种
我国共有20多个种。硫、自然硫、硫化气藏、磷 、、石、明石、蛇石、化工用石灰岩、硼、 芒硝、天然碱、石膏、硝石、、沸石、重晶石、碘、 溴、砷、硅藻土、天青石等。
石油 天然气 煤 化学 林副物 海洋源
.
Ø 基本有机化学工和部分无机化学工的原料主要是 煤和天然气
Ø 我国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工原料以煤主 Ø 化学工:
将原料物主要化学反品的方法和 程,其中包括种的全部化学和物理的措 施。
.
特殊反程的物料和量衡算
n 具有旁路的反, 利用点行衡算 n 具有循物流的反程的物料衡算,
金属有机化合物 胶和青
稠 稠芳香
.
4、油品的概念
根据沸程的不同,将石油分
石油(汽油) 50-140℃
汽油
140-200℃
化学工艺学 第 2 章 合成气

原则:不析碳,原料充分利用,能耗小。
2.1 合成气的制取
2.1.1 烃类蒸汽转化
2.1.1.5 转化反应工艺流程及转化炉
燃料用天然气 11
8 9 过 热 蒸 汽
5
2
1 3
一段转化
4
二段转化
对流段
7 10 蒸汽 空气 原料天然气 锅炉给水 转化气去变换 6
氢氮气来自合成
天然气蒸汽转化工艺流程
1、钴钼加氢反应器;2、氧化锌脱硫槽;3、对流段;4、辐射段(一段炉);5、二段转化炉;6、第一废热锅炉;7、批二废热 锅炉;8、汽包;9、辅助锅炉;10、排风机;11、烟囱
图解法或迭代法求解x,y
2.1 合成气的制取
2.1.1 烃类蒸汽转化
2.1.1.1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c.影响甲烷蒸汽转化反应平衡组成的因素
水碳比 反应温度 反应压力
2.1 合成气的制取
2.1.1 烃类蒸汽转化
2.1.1.1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c.影响甲烷蒸汽转化反应平衡组成的因素
2.1 合成气的制取
2.1.1 烃类蒸汽转化
2.1.1.1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c.影响甲烷蒸汽转化反应平衡组成的因素
温度增加,甲烷平衡含量下降,反应温度每降低 10℃,甲烷平衡含量约增加1.0%-1.3%;
增加压力,甲烷平衡含量随之增大;
增加水碳比,对甲烷转化有利; 甲烷蒸汽转化在高温、高水碳比和低压下进行有利
立式圆筒,内径约3米,高约13米;壳体材质 为碳钢,内衬不含硅的耐火材料,炉壳外保温。
上部有燃烧空间的固定床绝热式催化反应器。
2.1 合成气的制取
2.1.1 烃类蒸汽转化
2.1.1.5 转化反应工艺流程及转化炉
燃料用天然气 11
8 9 过 热 蒸 汽
5
2
1 3
一段转化
4
二段转化
对流段
7 10 蒸汽 空气 原料天然气 锅炉给水 转化气去变换 6
氢氮气来自合成
天然气蒸汽转化工艺流程
1、钴钼加氢反应器;2、氧化锌脱硫槽;3、对流段;4、辐射段(一段炉);5、二段转化炉;6、第一废热锅炉;7、批二废热 锅炉;8、汽包;9、辅助锅炉;10、排风机;11、烟囱
图解法或迭代法求解x,y
2.1 合成气的制取
2.1.1 烃类蒸汽转化
2.1.1.1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c.影响甲烷蒸汽转化反应平衡组成的因素
水碳比 反应温度 反应压力
2.1 合成气的制取
2.1.1 烃类蒸汽转化
2.1.1.1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c.影响甲烷蒸汽转化反应平衡组成的因素
2.1 合成气的制取
2.1.1 烃类蒸汽转化
2.1.1.1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c.影响甲烷蒸汽转化反应平衡组成的因素
温度增加,甲烷平衡含量下降,反应温度每降低 10℃,甲烷平衡含量约增加1.0%-1.3%;
增加压力,甲烷平衡含量随之增大;
增加水碳比,对甲烷转化有利; 甲烷蒸汽转化在高温、高水碳比和低压下进行有利
立式圆筒,内径约3米,高约13米;壳体材质 为碳钢,内衬不含硅的耐火材料,炉壳外保温。
上部有燃烧空间的固定床绝热式催化反应器。
第2章合成气(上课)

生产的单质炭叫炭黑,对主反应影响很大
CH4 2CO H2+CO
C+2H2 CO2+C C+H2O
析 炭 危 害
炭黑覆盖在催化剂表面,堵塞微孔,降低催化剂活性。 影响传热,使局部反应区产生过热而缩短反应管使用寿
命。
催化剂内表面炭与水蒸气反应,使催化剂破碎,影响生 产能力。
· 10 ·
防止析碳的原则
· 12 ·
2.1.1 烃类蒸汽转化
(3) 二段转化过程
烃类蒸汽转化制取合成氨原料气的工业过程,大多采用
二段转化工艺。
● 首先在外加热的反应管中进行烃类的蒸汽转化反应,即
一段转化;
● 然后,高温的一段转化气进入二段转化炉并加入空气,
利用反应热将甲烷转化反应进行到底。
· 13 ·
2.1.1 烃类蒸汽转化
2.2 合成气的净化
2.2.1 2.2.2 2.2.3 2.2.4 2.2.5 脱硫 一氧化碳变换 二氧化碳的脱除 少量CO、CO2、O2和H2O的清除 热法与冷法净化流程的比较
· 38 ·
2.1.2 重油部分氧化
一、重油部分氧化气化反应 O2 (空气) 气化剂 水蒸气(或蒸汽) 部分氧化: CmHn + (m + n/4)O2 瞬间反应 不可逆 放热
高水碳比可以降低甲烷转化反应中甲烷平衡含量,并可以抑制 一氧化碳还原析碳反应
综合考虑:适当的高温,稍低的压力和高水碳比
2.1.1 烃类蒸汽转化
二、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1) 天然气蒸气转化流程
蒸汽 原料天然气 弛放气 加压空气 蒸汽
190℃ 510℃ 850℃
预热器
脱硫
预热
一段转化
预热
450℃
CH4 2CO H2+CO
C+2H2 CO2+C C+H2O
析 炭 危 害
炭黑覆盖在催化剂表面,堵塞微孔,降低催化剂活性。 影响传热,使局部反应区产生过热而缩短反应管使用寿
命。
催化剂内表面炭与水蒸气反应,使催化剂破碎,影响生 产能力。
· 10 ·
防止析碳的原则
· 12 ·
2.1.1 烃类蒸汽转化
(3) 二段转化过程
烃类蒸汽转化制取合成氨原料气的工业过程,大多采用
二段转化工艺。
● 首先在外加热的反应管中进行烃类的蒸汽转化反应,即
一段转化;
● 然后,高温的一段转化气进入二段转化炉并加入空气,
利用反应热将甲烷转化反应进行到底。
· 13 ·
2.1.1 烃类蒸汽转化
2.2 合成气的净化
2.2.1 2.2.2 2.2.3 2.2.4 2.2.5 脱硫 一氧化碳变换 二氧化碳的脱除 少量CO、CO2、O2和H2O的清除 热法与冷法净化流程的比较
· 38 ·
2.1.2 重油部分氧化
一、重油部分氧化气化反应 O2 (空气) 气化剂 水蒸气(或蒸汽) 部分氧化: CmHn + (m + n/4)O2 瞬间反应 不可逆 放热
高水碳比可以降低甲烷转化反应中甲烷平衡含量,并可以抑制 一氧化碳还原析碳反应
综合考虑:适当的高温,稍低的压力和高水碳比
2.1.1 烃类蒸汽转化
二、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1) 天然气蒸气转化流程
蒸汽 原料天然气 弛放气 加压空气 蒸汽
190℃ 510℃ 850℃
预热器
脱硫
预热
一段转化
预热
450℃
第二章 碳一系列典型产品

3
• 甲醇广泛用于有机合成、染料、合成纤维、合成橡 胶、涂料和国防等工业。甲醇大量用于生产甲醛和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以甲醇为原料经羰基化反应直 接合成醋酸已经工业化。 •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的能源结构的改变,甲醇 又开辟了许多新的用途,是合成人工蛋白的重要原 料,蛋白转化率高,发酵速度快,价格便宜,所得 人工合成蛋白是很好的畜禽饲料。以甲醇为原料生 产烯烃和汽油已实现工业化。
7
尽管反应指标尚好,又是在常压下进行反应,工 艺简单,但反应过程中氯以氯化钙的形式消失,因 此水解法价格昂贵,没有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
2、甲烷部分氧化法
缺点:这种氧化过程不易控制,常因深度氧化生 成碳的氧化物和水,而使原料和产品受到很大损失, 使甲醇的总收率不高。
8
3、合成气生产甲醇
高压法,即合成气在高温(340~420℃)、高 压(30~50MPa)下,以锌-铬氧化物作催化剂, 其生产能力大,单程转化率较高。 但是,高压法有许多缺点,如合成压力和温度 高、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大、操作复杂、温度压 力不易控制、副产物多,原料损失大。
29
四、甲醇合成反应器 (一)工艺对甲醇合成反应器的要求 (二)合成反应器的结构与材质
根据移热方式不同
绝热式
等温式
合成反应器的结构 类型:
根据冷却方式不同
直接冷却的冷激式 间接冷却的列管式
30
冷激式合成塔:塔内装有四层铜 系合成甲醇催化剂。在床层不同 高度平行设立许多棱型冷激气体 分配器,反应温度230~270℃, 操作压力5~10MPa。用蒸汽透平 压缩机加压后的新鲜合成气与循 环气体混合后,由塔顶进入合成 塔,依次通过催化剂床层进行反 应生成甲醇。反应热由冷激气体 从床层中带出,并通过废热锅炉 产生高压蒸汽。该法的催化剂床 层温度变化大,最大温差可达 50℃,对催化剂强度有一定影响
• 甲醇广泛用于有机合成、染料、合成纤维、合成橡 胶、涂料和国防等工业。甲醇大量用于生产甲醛和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以甲醇为原料经羰基化反应直 接合成醋酸已经工业化。 •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的能源结构的改变,甲醇 又开辟了许多新的用途,是合成人工蛋白的重要原 料,蛋白转化率高,发酵速度快,价格便宜,所得 人工合成蛋白是很好的畜禽饲料。以甲醇为原料生 产烯烃和汽油已实现工业化。
7
尽管反应指标尚好,又是在常压下进行反应,工 艺简单,但反应过程中氯以氯化钙的形式消失,因 此水解法价格昂贵,没有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
2、甲烷部分氧化法
缺点:这种氧化过程不易控制,常因深度氧化生 成碳的氧化物和水,而使原料和产品受到很大损失, 使甲醇的总收率不高。
8
3、合成气生产甲醇
高压法,即合成气在高温(340~420℃)、高 压(30~50MPa)下,以锌-铬氧化物作催化剂, 其生产能力大,单程转化率较高。 但是,高压法有许多缺点,如合成压力和温度 高、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大、操作复杂、温度压 力不易控制、副产物多,原料损失大。
29
四、甲醇合成反应器 (一)工艺对甲醇合成反应器的要求 (二)合成反应器的结构与材质
根据移热方式不同
绝热式
等温式
合成反应器的结构 类型:
根据冷却方式不同
直接冷却的冷激式 间接冷却的列管式
30
冷激式合成塔:塔内装有四层铜 系合成甲醇催化剂。在床层不同 高度平行设立许多棱型冷激气体 分配器,反应温度230~270℃, 操作压力5~10MPa。用蒸汽透平 压缩机加压后的新鲜合成气与循 环气体混合后,由塔顶进入合成 塔,依次通过催化剂床层进行反 应生成甲醇。反应热由冷激气体 从床层中带出,并通过废热锅炉 产生高压蒸汽。该法的催化剂床 层温度变化大,最大温差可达 50℃,对催化剂强度有一定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烃类转化工艺条件:压力:3.5-4.0 MPa 从转化反应平衡来说,宜在低压下进行。原因: 1)节约动力消耗(体积增大) 2)提高过量蒸汽热回收的价值 3)减少设备容积,降低投资费用(反应速率和传质速率加快)
温度:提高温度对转化反应有利,但受一段转化炉管材限制
水碳比:目前国外新设计的低能耗合成氨装置中,水碳比已 能从3.5降至2.5
1
简化工艺
钴钼系
先变换 再脱硫
降低蒸 汽消耗
先硫化活化
Co/Mo/Cs
3.变换反应动力学
①水蒸汽分子首先被Cat活性表面吸附,分解为吸附态氢、 氧,氢脱附进入气相,被Cat活性位吸附的CO与晶格O结 合形成CO2并脱附
②CO、H2O(g)先吸附到Cat表面,反应后生成物脱附
一级反应动力学
( ) rCO = k yCO - yC*O kmol/(kg?h)
B109 k = 3.060? 106 exp骣 珑 珑 珑 桫- 2R3T490鼢 鼢 鼢骣 桫0.1P01 0.5
加压法优点
单炉发气量大,便于大型化
动力消耗低
缺点
燃料适用范围宽
CH4含量高须转化
2.2合成气的净化
各种方法制得的原料气在合成之前都需要经过净化以除去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 工艺包括脱硫、一氧化碳变换、脱除二氧化碳和少量一氧化碳
2.2.1.脱硫(H2S、CS2、COS、RSH、RSR/、噻吩等) 脱硫方法有四五十种,由脱硫剂物理形态可分为干法和湿法
空间速度:可表示转化催化剂的反应能力,压力赿高则反应 速率赿快,可采用较高空速
2.1.2.重油部分氧化法
在高温下,利用氧气、富氧空气与重油反应,一部分完 全燃烧,另一部分与CO2、H2O(g)生成CO、H2。
反应条件:1200-1370℃、3.2-8.37MPa、无催化剂
重油与烃类转化区别:
无催化剂下的气、液、固三相复杂反应,且一开始就 有氧气参加。且重油气化析碳更严重。
活性炭吸附法 1.干法脱硫 接触反应法(氧化锌、氧化铁、氧化锰)
转化法(钴钼、镍钼加氢有机硫转化为硫化氢 再用脱硫剂将硫化氢脱除)
CS2+4H2→H2S+CH4 COS+H2→H2S+CO RSH+H2→H2S+RH
干法脱硫具有极强的脱出有机硫、无机硫能力,气体净化度
高。但脱硫剂再生困难或不能再生,不适于脱除大量无机硫,
变换反应温升和分段
已知变换炉进出口气中CO含量可确定反应的变换率(干气)
y' CO,1
=
yC' O,1x +
(1+
yC' O,1x)
y' CO,2
x=
y' CO ,1
-
y' CO , 2
yC' O,1 (1+
y' CO , 2
)
例:已知变换汽气比为0.8,混合气平均比热为37.0kJ/mol,
中变反应热为3.77×104kJ/mol,氧化反应热为4.92×105
第二章 合成气
2.1 合成气的制取
2.1 合成气的制取
2.1.1.烃类蒸汽转化法
①一段转化 ②二段转化
烃类与水蒸汽反应生成H2、CO
合成氨原 料气氢源
碳燃料
天然气 焦炉气 炼厂气 石脑油
重油 焦、煤
③蒸汽转化工艺流程:美、凯洛格法(Kellogg),丹麦、托普 索法(Topsφe),英、帝国化学工业公司法(ICI),一段转化略 有不同,都包含有一、二段转化,原料预热及余热回收
只能用于气态烃、石脑油、合成气的精细脱硫
吸收
再生
循环法
化学吸收法 方式
方式
2.湿法脱硫 物理吸收法
氧化法
综合吸收法
氨水催化法、改良蒽醌二磺酸法(ADA)、有机胺法、 拷胶法、MSQ法、螯合铁法等
ADA法: NaCO3+H2S→NaHS+NaHCO3
2NaHS+4NaVO3+H2O→4NaOH+Na2V4O9+2S H2O+2ADA(氧化态)+Na2V4O9+2NaOH→4NaVO3+2ADA(还原态)
ADA(还原态)+空气→ADA(氧化态)
图 1.16
氨水催化法与ADA法相似,碱性物质为氨、催化剂由 ADA改为对苯二酚。
MSQ法: 以偏钒酸钠与对苯二酚催化性能的良好结合
物理吸收法: 低温甲醇洗法、碳酸丙烯酯法、聚乙二醇二甲醚法等
化学与物理吸收法:环丁矾法等
湿法脱硫相对干法脱硫的优点: 可脱除大量无机硫 脱硫剂可以再生并可回收硫磺构成连续循环 脱硫剂便于输送
k = 1.81? 105 P0.5 exp骣ççç桫- 1T877÷÷÷
中变、 低变
国产B系列铁铬催化剂本征动力学方程
r=
kyCO
y- 0.5 CO2
(1-
b )kmol/kg?h
b = y y CO2 H2 KP yCO yH2O
B106
k = 0.8665? 106 exp骣 珑 珑 珑 桫- 2R4T400鼢 鼢 鼢骣 桫0.1P01 0.5
2.2.2.一氧化碳的变换
由不同的原料得到的原料气都含有一定的CO,CO不是 合成氨的直接原料,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会与铁系催化剂 反应并导致催化剂中毒失活。
CO+H2O==CO2+H2+41.19kJ/mol 1.化学平衡:(温度、压力、水碳比)
温度是控制变换反应的最重要的工艺条件,由于是放 热反应,对CO浓度较高的原料气通常采用多段(二至三 层绝热催化层)变换,段间进行冷却
2.1.3.固体燃料气化法
主要反应:氧化燃烧及还原、蒸汽转化、甲烷化等
C+2H2→CH4
CO+3H2→CH4+H2O
CO2+4H2→CH4+2H2O
煤气
空气煤气 水煤气 半水煤气
以空气为气化剂 以水蒸汽为气化剂 以空气和水蒸汽为气化剂
合成气制备
间歇式半水煤气方法
氧或富氧空气与蒸汽连续气化法(包括常压 连续和加压连续气化法)
kJ/mol,求每变换1%CO的温升,干气每含0.1%O2会造成多
少的额外温升(反应前后体积变化不计)?
2.变换催化剂
高(中) 温变换
对人有害
低温 变换
对硫 十分 敏感
CO:
3% 铁铬系
81.2min-1
铜锌系
80.0min-1
活性温 度高
抗硫性 能较差
活性好 温区窄
0.3%
宽温变换
418.9min-
燃料气
汽包
过 热 蒸 气
脱硫 加氢 锅炉给水
二段பைடு நூலகம்
一段 蒸气
空气 原料天然气
氢氮气
转化气
④转化炉 一段转化炉是关键设备之一。包括若干转化管的加热辐射 段、回收热量的对流段。P91图3-35
炉型:顶烧式、侧壁式、梯台式、底烧式四种(外部供热) 二段转化炉,在1000℃以上高温将残余甲烷用加氮空气进一 步转化,是合成氨中温度最高的催化反应过程(内部供热)
温度:提高温度对转化反应有利,但受一段转化炉管材限制
水碳比:目前国外新设计的低能耗合成氨装置中,水碳比已 能从3.5降至2.5
1
简化工艺
钴钼系
先变换 再脱硫
降低蒸 汽消耗
先硫化活化
Co/Mo/Cs
3.变换反应动力学
①水蒸汽分子首先被Cat活性表面吸附,分解为吸附态氢、 氧,氢脱附进入气相,被Cat活性位吸附的CO与晶格O结 合形成CO2并脱附
②CO、H2O(g)先吸附到Cat表面,反应后生成物脱附
一级反应动力学
( ) rCO = k yCO - yC*O kmol/(kg?h)
B109 k = 3.060? 106 exp骣 珑 珑 珑 桫- 2R3T490鼢 鼢 鼢骣 桫0.1P01 0.5
加压法优点
单炉发气量大,便于大型化
动力消耗低
缺点
燃料适用范围宽
CH4含量高须转化
2.2合成气的净化
各种方法制得的原料气在合成之前都需要经过净化以除去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 工艺包括脱硫、一氧化碳变换、脱除二氧化碳和少量一氧化碳
2.2.1.脱硫(H2S、CS2、COS、RSH、RSR/、噻吩等) 脱硫方法有四五十种,由脱硫剂物理形态可分为干法和湿法
空间速度:可表示转化催化剂的反应能力,压力赿高则反应 速率赿快,可采用较高空速
2.1.2.重油部分氧化法
在高温下,利用氧气、富氧空气与重油反应,一部分完 全燃烧,另一部分与CO2、H2O(g)生成CO、H2。
反应条件:1200-1370℃、3.2-8.37MPa、无催化剂
重油与烃类转化区别:
无催化剂下的气、液、固三相复杂反应,且一开始就 有氧气参加。且重油气化析碳更严重。
活性炭吸附法 1.干法脱硫 接触反应法(氧化锌、氧化铁、氧化锰)
转化法(钴钼、镍钼加氢有机硫转化为硫化氢 再用脱硫剂将硫化氢脱除)
CS2+4H2→H2S+CH4 COS+H2→H2S+CO RSH+H2→H2S+RH
干法脱硫具有极强的脱出有机硫、无机硫能力,气体净化度
高。但脱硫剂再生困难或不能再生,不适于脱除大量无机硫,
变换反应温升和分段
已知变换炉进出口气中CO含量可确定反应的变换率(干气)
y' CO,1
=
yC' O,1x +
(1+
yC' O,1x)
y' CO,2
x=
y' CO ,1
-
y' CO , 2
yC' O,1 (1+
y' CO , 2
)
例:已知变换汽气比为0.8,混合气平均比热为37.0kJ/mol,
中变反应热为3.77×104kJ/mol,氧化反应热为4.92×105
第二章 合成气
2.1 合成气的制取
2.1 合成气的制取
2.1.1.烃类蒸汽转化法
①一段转化 ②二段转化
烃类与水蒸汽反应生成H2、CO
合成氨原 料气氢源
碳燃料
天然气 焦炉气 炼厂气 石脑油
重油 焦、煤
③蒸汽转化工艺流程:美、凯洛格法(Kellogg),丹麦、托普 索法(Topsφe),英、帝国化学工业公司法(ICI),一段转化略 有不同,都包含有一、二段转化,原料预热及余热回收
只能用于气态烃、石脑油、合成气的精细脱硫
吸收
再生
循环法
化学吸收法 方式
方式
2.湿法脱硫 物理吸收法
氧化法
综合吸收法
氨水催化法、改良蒽醌二磺酸法(ADA)、有机胺法、 拷胶法、MSQ法、螯合铁法等
ADA法: NaCO3+H2S→NaHS+NaHCO3
2NaHS+4NaVO3+H2O→4NaOH+Na2V4O9+2S H2O+2ADA(氧化态)+Na2V4O9+2NaOH→4NaVO3+2ADA(还原态)
ADA(还原态)+空气→ADA(氧化态)
图 1.16
氨水催化法与ADA法相似,碱性物质为氨、催化剂由 ADA改为对苯二酚。
MSQ法: 以偏钒酸钠与对苯二酚催化性能的良好结合
物理吸收法: 低温甲醇洗法、碳酸丙烯酯法、聚乙二醇二甲醚法等
化学与物理吸收法:环丁矾法等
湿法脱硫相对干法脱硫的优点: 可脱除大量无机硫 脱硫剂可以再生并可回收硫磺构成连续循环 脱硫剂便于输送
k = 1.81? 105 P0.5 exp骣ççç桫- 1T877÷÷÷
中变、 低变
国产B系列铁铬催化剂本征动力学方程
r=
kyCO
y- 0.5 CO2
(1-
b )kmol/kg?h
b = y y CO2 H2 KP yCO yH2O
B106
k = 0.8665? 106 exp骣 珑 珑 珑 桫- 2R4T400鼢 鼢 鼢骣 桫0.1P01 0.5
2.2.2.一氧化碳的变换
由不同的原料得到的原料气都含有一定的CO,CO不是 合成氨的直接原料,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会与铁系催化剂 反应并导致催化剂中毒失活。
CO+H2O==CO2+H2+41.19kJ/mol 1.化学平衡:(温度、压力、水碳比)
温度是控制变换反应的最重要的工艺条件,由于是放 热反应,对CO浓度较高的原料气通常采用多段(二至三 层绝热催化层)变换,段间进行冷却
2.1.3.固体燃料气化法
主要反应:氧化燃烧及还原、蒸汽转化、甲烷化等
C+2H2→CH4
CO+3H2→CH4+H2O
CO2+4H2→CH4+2H2O
煤气
空气煤气 水煤气 半水煤气
以空气为气化剂 以水蒸汽为气化剂 以空气和水蒸汽为气化剂
合成气制备
间歇式半水煤气方法
氧或富氧空气与蒸汽连续气化法(包括常压 连续和加压连续气化法)
kJ/mol,求每变换1%CO的温升,干气每含0.1%O2会造成多
少的额外温升(反应前后体积变化不计)?
2.变换催化剂
高(中) 温变换
对人有害
低温 变换
对硫 十分 敏感
CO:
3% 铁铬系
81.2min-1
铜锌系
80.0min-1
活性温 度高
抗硫性 能较差
活性好 温区窄
0.3%
宽温变换
418.9min-
燃料气
汽包
过 热 蒸 气
脱硫 加氢 锅炉给水
二段பைடு நூலகம்
一段 蒸气
空气 原料天然气
氢氮气
转化气
④转化炉 一段转化炉是关键设备之一。包括若干转化管的加热辐射 段、回收热量的对流段。P91图3-35
炉型:顶烧式、侧壁式、梯台式、底烧式四种(外部供热) 二段转化炉,在1000℃以上高温将残余甲烷用加氮空气进一 步转化,是合成氨中温度最高的催化反应过程(内部供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