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现象

光的反射现象
光的反射现象

光的反射现象

一复习导航

1. 主要概念和公式

(1)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日食、月食都是光直线传播的例子. 如果介质不均匀,或者光在传播时遇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光的传播方向将发生变化.

真空中光速为3 ×108m/s,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略小于在真空中的速度,近似为3 ×108m/s,在其他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都小于这一数值.

(2)光的反射

光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处发生反射,并遵从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特点是物体通过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且物像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2. 基本物理方法

(1)建模法:通过建立光线这个物理模型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2)归纳法:通过对多个光的直线传播实例得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等效转化法:

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是使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关键. 如图1那样,在桌面上竖直放置一块薄玻璃板,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另外拿一只相同的没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所成像的大小,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量出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这个实验设计,体现了等效转换的物理思想.

a)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玻璃板既可以当平面镜用于成像,又可以让光透过看到镜后的物体,使实验能够找出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并能比较像的大小;

b)把点燃的蜡烛在镜后成的像转换成了与它完全重合的另一只蜡烛,这样就能真

实的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和到镜面的距离;

c)蜡烛的像转换成了与它完全重合的另一只蜡烛,以实物代替“虚”像. 把光屏放在镜后蜡烛的上方,在光屏上不能得到火焰的像,有助于理解“虚”像的概念.

3. 易错易混的问题

(1)光线是否真实存在?

光线是带有箭头的直线,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光是真实存在的,它有一定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而光线并不真实存在,是为研究问题而假设的理想模型.

(2)对日食、月食形成的认识

当太阳、月球、地球运行在一条直线上,如果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地球上的阴影部分发生日食,如图2.

如果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阴影部分里的月球不能反射太阳光,就形成月食,如图3.

(3)站在平面镜前的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的像是否变化?

当人走近平面镜,人们总以为像变大了,实际上像始终与人的大小不变,人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就不会改变.

二考点聚焦

1. 命题趋势

从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物理试卷看,光学这部分题型多为选择、填空、作图、实验题,有少量的探究题. 各地试题越来越注重从课程改革新理念、新视点上考查物理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注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讲究过程与方法.

对选择题和填空题应注重对光学基本知识点进行辨析和理解,选择最佳答案. 如分析自然现象、影视图画中的光学现象,应该对其所涉及的光学知识或原理了如指掌,作图题仍然集中在运用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来进行作图. 特别强调的是,作图一定

要规范,光线和实像要用实线表示,且光线是带箭头的实线,辅助线和虚像要用虚线表示. 复习时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应重理解而不是死记那些结论,方能以不变应万变.

2. 典题解析

题1 小明在听讲座时,想把投影在银幕上的彩色图像用照相机拍摄下来. 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摄出来的照片

().

A. 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像,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

B. 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

C. 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

D. 与不用闪光灯时效果一样,因为拍摄的是银幕上的像,而不是实际的景物

解析闪光灯的光照在物体上,可以使物体表面的亮度增大,但闪光灯的光照到银幕上后,只能增加银幕的亮度,而不能增加图像的亮度,相反图像的亮度和清晰度会明显减弱,所以反而看不清银幕上的图像,而银幕上的污渍更加清晰了,银幕上黑色的字和线条实际上是投影片上不透明物体的影子,即黑暗区域,被闪光灯的光照射后,银幕上的亮度增大后,“影子”(黑字)自然消失了. 应选A.

点评本题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提醒同学们应该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并能有意地将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与课堂上的知识结合起来. 本情景涉及到光的反射、实像、影子等知识,解题时要注重对这些知识进行辨析和理解,选择最佳答案.

题2有一些电工仪表的刻度盘上有一个弧形缺口,缺口下面有一面镜子(如图4),它的作用是().

A. 读数时使眼睛处于正确位置

B. 增加刻度盘的亮度

C. 检验仪表是否水平

D. 便于观察仪表的内部结构

解析如同使用刻度尺、温度计一样,在使用工具估读测量数据时都要求视线处于正确位置,对精密的仪器更是这样. 只有让人的视线与刻度盘保持垂直,这种状态下读出指针对应的数值才比较准确. 由于平面镜成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物与像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当我们通过平面镜观察,让物与像完全重合时,视线肯定与平面镜垂直了

(如图5中的虚线④),此时读出位置③处的刻度数值就比较准确,而读位置①②处对应的数值就会造成错误. 应选A.

点评平面镜的作用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改变光路,一是成虚像. 而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我们应用到精密仪器的读数上. 此题情景新颖,使我们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到物理和生活密切的联系.

题3 有一光电控制液面的仪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 如图6所示的光路图,当光电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高度().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都有可能

解析先假设液面下降了,因入射光线方向未变,则反射光线方向也不应该变化,下降后的反射光线应该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但由于液面的下降会导致入射点向右偏移,则反射光线在光电屏上的光点也会向右偏移,这显然不符合“光点由S1移到S2”的题目条件,这说明一开始的假设“液面下降”是错误的,即液面应上升. 应选A.

点评通过本题提高同学们运用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 本题从“假设法”入手解答此类型题是今后学习物理时应该借鉴的重要方法.

题4 黑板上同一个字,有的座位上的同学看得清楚,而有的座位上同学看不清楚,其原因是().

A. 教室光线亮度不够

B. 黑板产生镜面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

C. 黑板漫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有的座位上的同学看得清楚,说明教室内的光线亮度足够,所以A错误. 光线经黑板发生漫反射后学生应从各个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同一个字,故C选项错误;在黑板的局部发生镜面反射时,特别在这个字处若发生镜面反射时,反射光线所对的座位上的同学就看不清楚这个字了,故选项B正确. 应选B.

点评本题向我们介绍了做选择题时排除法的应用. 充分利用题目提供的条件,一一排除不合理的选项. 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对各种现象进行深刻、灵活的辨析.

三创新试题

1. 钱包掉到沙发下. 没有手电筒,小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钱包. 图7中已标示了反射与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平面镜,并画出法线.

2. 如图8所示:MN为平面镜,A为发光点. 眼睛放在B处时,可以从平面镜中看到A的像. 现要在平面镜上贴一张狭窄的纸条,挡住A经平面镜反射到B的光线,使在B处的眼睛无法从平面镜中看到A,这个纸条应贴在平面镜的哪个位置?

(1)请通过准确作图找到这个位置.

(2)如果平面镜上标有如图所示的细刻度

(认为细刻度对光的反射没有妨碍),那么纸条所贴的位置应位于刻度为的地方(图中单位为cm).

3. 两平面镜OM1、OM2之间夹角为θ,入射光跟平面镜OM2平行,经两个镜面两次反射后,出射光跟OM1平行,如图9所示,那么此θ角应为().

A. 30°

B. 45°

C. 60°

D. 75°

4. 下列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

B. 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 人在看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D. 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着镜子照

5.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图10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白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是他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B′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

(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扳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4)若无论如何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使它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参考答案】3. C4. A 5. (1)便于找到并画出你的位置

(2)不能,因为进行了两次实验,一次相等,另一次不相等

(3)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

(4)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四章第一节光的反射教案1新版沪科版

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反射定律,能从众多的光现象中辨识出光的反射现象。 2.在实验探究中能主动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现象作出总结。 3、能在实际中应用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能力。 2.难点 (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月亮不是光源,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的光;用一面镜子可将室外的阳光反射到室内,光的反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看到桌子、看到同学、看到马路上行驶的汽车都是由于发生了光的反射,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的反射;对于光的反射,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甲:反射光将沿什么方向射出? 生乙: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 生丙:为什么光会发生反射现象? 生丁:反射光与入射光存在什么关系? 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很好,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不可能每个问题都去研究,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其他问题大家可以回去查资料,回去研究。 二、新课内容 1.光的反射。 师:这是一条入射光线射到一个平面镜上,下面请问这们讨论猜想一下反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射出?

师:请同学将其猜想在黑板上一一画出,为了便于说明标出1、2、3……如图2所示。 下面我们先表决一下,支持1的请举手,支持2的请举手,支持3的请举手。 下面我们调换一下座位,请支持1的坐在左边,请支持2的坐在中间,请支持2的坐在右边,支持1的最多,支持2的最少,不过不要灰心,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们现在三军对阵,如何决出胜负呢? 生:做实验。 师:做实验首先要设计实验方案,需要什么器材?怎样去做?请各组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光源、一个平面镜、一个可折转的光屏、量角器、三角板、铁架台,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思考,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师:先请一组到讲台上将其实验方案演示给全体同学看,其他组的同学要进行评议:这个设计方案行不行。 该组同学设计实验装置与课本P52图4一15相同,可在光屏上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全班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生:分4个人一小组做实验,找反射光线。 师:1、2、3组的实验结果,得出反射光线将沿哪个方向射出? 生:沿1方向射出。 师:有没有沿2、3方向射出? 生:没有。 师:可见光沿2、3方向射出的猜想是错误的。 师:请1的支持者站起来,通过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让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其他同学也不要气馁,下次受到鼓励的可能就是你们。 通过实验我们找到了反射光的射出方向,谁能给这两条光线起个名字呢? 生:入射光的光线叫入射光线,反射光的光线叫反射光线。 师: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呢?我们还需要通过实验来研究,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我们可以把我们在塑料板上找到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传播路径以及平面镜所在的位置像课本P52图4一15一样在塑料板上画出来。因为两点决定一线,所以在找到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传播的路径后,点两个点就可将其传播路径画下来。 生:在纸板上画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平面镜的位置,找两线位置关系。 师:反射光线的位置与入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生: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跟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相等。

最新光现象练习题(光的反射)(含答案)

光现象练习题(光的反射) 1 2 一、填空题: 3 1、光在介质中是沿传播的,光年是的单位。 4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km/s,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 5 这个速度。(大于、小于、等于) 6 3、太阳发出的光经过8min20s射到地球上,则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是。7 日食的形成是因为。发生日食时,是 ___的影子落在 8 4、用枪射击,当缺口﹑准星尖和目标这三点成一线时,就能击中目标,这是利用9 了 10 _____________的性质。 11 5、黑板用久了会产生“反光”现象,字看不清楚,这是因为黑板发生出12 来的光线比粉笔字发生出来的光线。(填“强”或“弱”) 13 6、当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时,反射角将;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14 时,反射角为,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20°角时,反射角为。 15 7、在距离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m处站立一个人,这个人在镜中所成像与人的距16 离是____m,像的大小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人的大小。 17 8、如图所示,灯罩可使灯泡射向上方的光向着下方照射,这是应用了光的18 _____________,地面上出现了桌子的影子,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形成的。

19 9、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看到镜中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现20 象形成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__m;现将一块和平面镜一般大的木板放21 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_______(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22 自己的像。 23 10、如图所示,太阳光与水平面成50°角,要利用平面镜使太 24 阳光沿竖直方向照亮井底。则镜面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应等 25 于。 26 11、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 27 器,是通过光 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 28 屏(能将光信 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 29 示液面高度, 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当光电屏上的光点 30 由S 1移到S 2 ,表示液面高度。(填“上升”、“下降” 31 或“不变”) 32 12、请你做一做:将钟竖直在平面镜前,看看镜中钟的时针和分针与钟本身的时33 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如何? 34 (1)如图1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只台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已知镜面与35 钟面相平行,则实际时间应是。 36 (2)如图2所示如果是在写字台光滑的玻璃板上看到对 37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作图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作图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二、光的反射作图 一.作图题(共30小题) 1.(2016?乌鲁木齐)如图-1所示,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水面,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2016?黔南州)小明妈妈的手机掉到了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手机.下图中已标出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请在图-2中画出平面镜位置,并保留作图痕迹. 3.(2016?厦门)如图-3为上午8:00太阳光经过水平镜面反射的光路图,请大致画出一小时后太阳光照射同一点的入射光线及对应的反射光线. 图- 1 图- 2 图- 3 4.(2016?烟台)如图-4所示,从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P点.请你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5.(2016?内江)如图-5所示,太阳光与水平地面成锐角,小聪想用一个平面镜把太阳光竖直反射到井底,请在图中帮小聪画出平面镜,并在图中标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 6.(2016?邵阳)如图-6,OB是反射光线,ON是法线,请作出它的入射光线AO. 图- 4 图- 5 图- 6 7.(2016?广元)如图-7所示为一辆轿车的俯视图,E点为司机眼睛的位置,司机通过左侧的后视镜AB(看做平面镜)中能看到车尾后部S点,请画出其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8.(2016?自贡)如图-8所示,小明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入隧道内.请你通过作图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9.(2016?河南)如图-9所示,在某房间的天花板上装有平面镜M,S为一灯泡,P为不透明的墙.请画出灯泡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够照亮P墙右侧区域的光路图. 图- 7 图- 8 图- 9 10.(2016?威海)如图-10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保留作图痕迹). 11.(2016?黄石)如图-11所示,点光源S置于平面镜前,请画出点光源S的成像光路图. 12.(2016?宜宾)如图-12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请在图中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作出经过P点的反射光线及相应的入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初二物理经典 光的反射(基础)知识讲解

光的反射(基础) 【学习目标】 1.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并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在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射向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基本概念: 一点入射点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用“O”表示。 三线法线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用虚 线表示如图ON 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上的光线,如图AO。 反射光线被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如图中的OB。 两角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所示“i”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所示“r”。 1、入射角和反射角分别是指,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误认为是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 2、法线是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的虚线,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引入的。 3、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都有方向,所以在描述的时候要注意按光的传播方向叙述字母。如上图中: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 4、发生反射现象时,光又反射回原介质中,所以光的传播速度不变,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5、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的反射,反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如下图所示: 要点二、【高清课堂:《光的反射》】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反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 (2)实验器材:激光笔、白色硬纸板、平面镜、量角器等。 (3)实验步骤: ①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②在纸板上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用激光笔沿入射光线射入,找到对应的反射光线。 ③观察两组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猜想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a、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相等;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 ④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⑤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角i和r。 表格: 实验次序 角 i 角 r 第一次4 5o 45o 第二次6 0o 60o (4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2、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让光逆着原来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那么,它被反射后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射出。如下图所示: 要点诠释: 1、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不到反射光线,证明三线共面;通过测量比较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关系可以证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对称,并且对称还意味着分居法线两侧。 2、反射定律是用来确定反射光线位置的,对应每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而言,反射光线是唯一的。 3、如果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入射角为0o,反射角为0o,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重合。 要点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光线照到平滑的表面上(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这时入射光平行,反射光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 2、漫反射:光线照到凸凹不平的表面上,发生漫反射。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

初中物理1.第一节 光的反射课件试题

第一节光的反射(一) 教学目标 1.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2.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习怎样从具体事例(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问题。 3.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让学生初步学习怎样从观察到的具体事例(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表示。 (3)知道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 2.难点 (1)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显。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激光电筒、装有水的玻璃水槽、光屏、毛玻璃、蜡烛、火柴、乒乓球、大皮球。教学过程 一、光的神奇 1.让学生感受五光十色的大自然及城市夜景的美丽。 播放根据课本图4—1、4—2为素材,并收集一些大城市的夜景制作的课件画面,并配有朗诵:由于阳光,大自然变得如此色彩斑斓;密密的树林,挡不住阳光“直”的追求;神秘的X光的杰作;五光十色的灯光给黑夜的城市带来光明,把城市装点得如此华丽;看,这是上海的东方明珠,这是北京天安门广场,这是厦门的鼓浪屿……这是福州五一广场上空交相辉映的光束…… 2.让学生提问题,并引入新课。 师: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秘无穷,你最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甲:物体是怎么发光的? 生乙:光是通过怎样的路径传播的? 生丙:光传播的速度是多大? 生丁:光的颜色的来源?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提得很好,这节课我们主要是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及其应用。 二、光的传播 1.光源。

matlab模拟光的反射折射

(3).我们首先假设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此时n=1.5。用一次函数图像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通过改变光的入射点来改变光的入射角和入射方向,并根据反射光、折射光与入射光的斜率关系来控制反射角、折射角与入射角关系,设计程序如下: function ZHEFAN; set(gcf,'doublebuffer','on'); axis([-2,2,-1,1]);hold on; rectangle('Position',[-2,-1,4,1],... 'FaceColor',[0.1,0.6,0.6]); text(1.4,0.4,'air','color','r','fontsize',14) text(1.4,-0.4,'water','color','r','fontsize',14) n=1.5;t=0; text(0.7,0.6,['n= ',num2str(n)],'fontsize',14); HL=rectangle('Position',[-0.02,0.4,0.04,0.2],... 'FaceColor',[ 0.3,0.8,0.4 ]); Hi=plot([0,0],[0,0.4],'b'); Ho=plot([0,0],[0,-1]); Hr=plot([0,0],[0,1],'r'); xlabel('请按空格停止’,…'fontsize',14,'color',T); k=1;dt=0.1; while k pause(0.5); s=get(gcf,'currentkey'); if strcmp(s,'space'); clc;k=0; end if abs(t)>0.3*pi dt=-dt; end t=t+dt; A=t; Xi=0.4*tan(A); set(Hi,'xdata',[Xi,0]); Ao=asin(sin(A)/n); Xo=Xi+tan(Ao); set(Ho,'xdata',[Xi,Xo]); Xr=Xi+tan(A); set(Hr,'xdata',[Xi,Xr]); set(HL,'Facecolor',rand(1,3)) end figure(gcf); % 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设置图片属性,双缓存防止图闪烁 %设置坐标轴范围( x 轴-2 到2,y 轴-1 到 1 ) %给图形下半部分设置成水的颜色 %注明空气和水,并且设置字体 %设置折射率 %在图形上标明折射率 %在图形上画出光源 %设置入射光 %设置折射光 %设置反射光 %设置结束提示%初始化k 方便循环,设置入射光变化量%循环体 % 设置每次图形变换间隔为0.5 秒 %输入空格终止演示,是图形停止 %设置入射光变化的范围 %入射光发生改变 %绘制最后折射光 %绘制最后反射光 %显示图形窗口 运行程序,得到运动的图形,即入射角改变,折射光和反射光的变化。得到截图如下: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题训练——光的反射实验专题(word版含答案)

2019年中考试题专题训练——光的反射实验 1.(2019吉林,2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EAN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竖直与镜面,如图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射出。 (1)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A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反射;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入射角; (3)如果让光沿BO方向入射,反射光将沿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2.(2019吉林,2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EAN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竖直与镜面,如图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射出。 (1)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A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反射;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入射角; (3)如果让光沿BO方向入射,反射光将沿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3.(2019广东,10)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小明将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ON向后转动,如图甲所示,入射角等于(选填“30°”或“60°”);若增大入射角,则反射角,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动,如图乙所示,在右侧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

光。 4.(2019徐州,30)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水平放置,白纸板要放置在平面镜上;图中反射角度数为;能不能因此得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总是垂直的结论?. 5.(2019怀化,31)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CD。 (1)实验时,将光屏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线.如图甲所示;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光屏上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所示,说明反射光线、人射光线与法线在。 (2)从甲图可以看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射分居在两侧。 (3)从表格记录的数据分析时得:(答出一个结论即可)。 6.(2019潍坊,19)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将一块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用激光笔将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用直尺和笔描出光线的传播路径。 (1)上述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______; (2)为了探究完整的反射规律,还需要用到的器材是______。 7.(2019常德,7)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节光的反射(第一学时)

第四章多彩的光 第一节光的反射(第一学时) 一、温故互查 1、能发光的物体有 _________________ 。 2、透过树叶的阳光束路线是 ____ 的。 二、设问导读 1、阅读课本第53页第一自然段和54页第二自然段,思考回答:什么叫光源?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光源。 2、光线表示了光的哪些要素?是怎样表示的? 3、阅读课本第54页最后自然段,回答: (1)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使多少? (2)比较光在真空、空气、水、玻璃中传播速度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三、自学检测 1、参考器材:激光灯、水、玻璃砖、放行玻璃水槽、硬纸板、蚊香、火柴、牛奶、滴管、墨水等。 2、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观察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路径,并将相关内容填写在下面。实验目的:观察光在 ________ 中的传播路径 选择的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实验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手电筒做游戏,看看谁的手影又多又好,手影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日月食的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巩固练习 1?太阳、月亮、烛焰、电视机荧光屏中属光源的是() A. 太阳、月亮 B.太阳、烛焰 C.月亮、荧光屏 D.四个都是 2?从地面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经2.7s收到从月球返回的信号。那么,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 离是() A. 8.1 x 108km B.8.1 x 105km C.4.05 x 105km D.4.05 x 108km 3. 打雷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A. 打雷时总是先发出闪电后发出雷声 B. 闪电和雷声同时发生,只是光速远大于声速 C. 闪电和雷声同时传到,但光刺激强烈,人耳反应迟钝 D. 以上理由都不对

(完整版)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全)

第二章光的传播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像 增大;光凭靠近小孔,实像减小; 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2)取得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 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 常见的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 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 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3×105 m/s; 6、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二、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是错误的)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虚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实线) (3)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实线) (4)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入射角增大反射角随之增大。 (5)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相等都等于0度。 4、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光线向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 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光污染也是镜面反射) 6、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①正立的虚像, ②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③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轴对称图形) ④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距离相等; ⑤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像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物体远离或靠近镜面像的大小

初中物理教案:光的反射

初中物理教案:光的反射 初中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光的反射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由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引入光的反射现象,然后转入研究光的反射规律,通过实验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并指出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随后介绍了光的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同时说明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正是由于漫反射的原因.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光的反射定律,难点是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过实验总结出反射规律. 教法建议 1)研究反射规律的实验尽可能准确,这是上好这一节课的关键. 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总结光的反射定律很重要.虽然误差不可避免,但由于要得到定量的角度关系,这个实验的准确度非常重要,做好这个实验能为学生总结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基础. 2)要给学生树立空间的概念

由于我们把光的反射定律最终落实在纸面上的光路图,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错觉,认为光现象都是平面的,要有意识的借助立体模型或微机模拟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光现象的空间感. 3)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对光路可逆的理解. 4)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述一定要清楚,语言要准确,要注意入射光与反射光,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因果关系.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反射现象的规律 教具:画有角度的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一面镜子、两个光源、一张白纸、大头针(或牙签)、铅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 为什么我们既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如在遮蔽门窗的教室内,打开电灯,我们不仅能看到发光的电灯,同时还能看到桌椅、墙壁、同学及周围一切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什么原因?从而引出“反射”的概念,还可举例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光,但它不是光源,有人说站在地球上看地球就像一个大月亮.引入反射后,可进一步引入“反射光”和“入射光”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光线的反射遵从什么规律?引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光的反射定律 方法1:演示实验总结规律,按照书67页实验进行教学. 演示前,将演示器材一一展示给学生.其中,硬纸板的可折叠性及硬纸板上的刻度一定要让学生看清楚. 实验中,边演示,边介绍名词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随后板书光路图,如图5-2-1,并标出入射角、反射角的度数.

光的反射练习题和答案

光的反射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 (1)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C.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同样增大 D.入射角大于反射角 (2)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6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为()A.60°B.30°C.120°D.150° θ角,入射光线保持不变,那么反(3)一束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然后将平面镜转动 射光线的方向将改变() θθθ D C.2.B/2.0 .A(4)关于光的反射定律的适用范围,正确的说法是() A.光的反射定律只适用于镜面反射 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光的反射定律不适用于垂直照射 D.光的反射定律适用于所有光的反射现象 )(5)教室的墙壁对光产生的现象是( .两种反射同时产生D C.不发生反射A.镜面反射B.漫反射 )是(倒影”,则“倒影”(6)平静的水面能清晰地映出岸上景物,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倒立的虚像D.正立的虚像 B .倒立的实像 C A.正立的实像 (7)甲从一面镜子中能看见乙的眼睛,那么乙从这面镜子中() A.一定见到甲的眼睛 B.一定见不到甲的眼睛 C.可能见到,也可能见不到甲的眼睛 .镜子的位置不同,结果也不同D (8)一条光线在物体表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则() A.入射角为45°B.入射角为90°C.反射角为45° D.入射光线垂直物体表面 手电筒的光正对)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9 )着平面镜照射,如右图所示,则从侧面看去(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五、光的反射 知识点1 反射现象 1.我们能够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源发出的光在物体表面发生. 2.下列“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在阳光照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阴影” B.皮影戏中的“手影” C.捕风捉“影” D.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 知识点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MM',则入射光线是, 反射光线是,法线是,入射角是, 反射角是. 4.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使用可绕ON转动的纸板的目的是 ①;②.实验过程 中,纸板必须与平面镜放置.当光线沿NO方向射向平面镜时,反射角为. 5.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将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 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a)所示,当E、F在同一平面内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 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 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是为了比较. (2)若将AO向ON靠近,则OB(填“靠近”或“远离”)ON. (3)如图(b)所示,以接缝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是为 了. (4)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知识点3 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 6.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15°,反射角为( ) A.15° B.20° C.30° D.60° 7.一束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逐渐增大时( ) A.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逐渐增大 B.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逐渐增大 C.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逐渐增大 D.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逐渐减小,且反射角始终等于人射角 8.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 射后,反射角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9.钱包掉到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钱包.图中已标示了入 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平面镜,并画出法线. 知识点4反射光路可逆 10.如图所示是关于小猫和小聪的一幅漫画,图中两条光线的夹角是60°,则小聪观察小 猫光路的入射角是,它的大小是,此现象说明在反射时,光路是. 知识点5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11.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

第二章 光现象、光的传播、颜色、光的反射06

学 科 物理 版 本 人教实验版 期 数 006 年 级 初二 编稿老师 刘斌 审稿教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第二章 光现象、光的传播、颜色、光的反射 1. 光的传播 (1)光是从哪里来的呢?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成自然和人造两类。如:太阳、萤火虫、水母、蜡烛、灯。 (2)光是怎样传播的呢?光可以在真空、透明且均匀的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器,其方向恒定。 (3)光的传播速度有多大呢?在真空中的速度是8 103?=c 米/秒,绕地球七圈半/秒。在水中、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小,关系是:c v 4/3=;c v 3/2= 2. 颜色 (1)光的组成。 实验:一束太阳光射到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结果:白光是由上述七色光组成。 激光笔发出的光是单色光,所以,经过三棱镜时没有发生分解现象。 (2)光的三原色:红、绿、蓝这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光的色彩可由这三原色组成。 光的三原色混合在一起,组成“白色” (3)光的颜色跟颜料的颜色是不同的。 实验:分别用红色、蓝色的透明胶片挡在两只手电筒的前面,观察它们射出的红光与蓝光在白纸上重叠部分的颜色。 (43. 光的反射 (1(2(3

[例1] 分析: 30 面旋转? AOB ∠30 = 答案: 说明: 镜面的。 1. 在天高气爽的秋夜,为什么星光闪烁不定? 解释:星光闪烁并不是星星本身所发的光在闪动,而是由于大气层的疏密不均匀且经常变化,因而从远处发来的星光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光就不是沿直线传播,光的传播方向时时发生变化,使光线摇摆不定,所以看到的星光在不停的闪烁。 点评:判断光能否沿直线传播必从光的传播条件来断定,光可以在真空、透明且均匀的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在商店里买布时,特别是花布,为了看准颜色,往往把布拿到太阳光下观察,而不是在日光灯下看,这是什么? 解释:因为太阳光中的色光最全,而且各种色光的强度也比较均匀,照在花布上,反

第1课时 光的反射现象及定律

第2节 光的反射 第1课时 光的反射现象及定律 ; 备课笔记

光的反射现象 光的反射定律光路的可逆性 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接触点 入射光线(AO):从光源投射到反射面的光线 反射光线(OB):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上后,被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线法线(ON):通过入射点且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 备课笔记 知识拓展: 1.射到物体表面的光,并不是全部被反射回去,只有部分被反射,还有一部分被吸收. 2.我们看见物体的亮与暗是由反射到我们眼睛的光的多少决定的.反射到眼睛的光越多,物体看起来越亮,反之则越暗.

甲乙丙 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 ③按图乙那样,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让学生观察是否能看到反射光线 ④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实验,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的实验装置.步骤如下: a.将一张16 K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中间画出直线ON作为法线;在ON的一侧画几条角度不同的直线 备课笔记 特别提醒: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应注意以下四点: ①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是因果关系,故光的反射定律中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②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反射面入射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也为0°.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但由于反射角由入射角来决定,所以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 ④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入射光线沿原来反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射到反射面上时,反射光线将沿原来入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射出.

甲乙丙 1.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反射角是多大 角和反射角.如果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如何射出?画图表示出来解:反射角是60°.画图如图(1)所示.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的反射光如图( 解:如图所示: 3.如图所示,小明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探究光的反射现象规律实验教案.(优选)

海 子 街 中 学 物 理 教 师 集 体 备 课 实 验 教 案 实验课题:探究光的反射现象规律参与教师:刘娇叶晓燕顾云

探究光的反射现象规律 实验指导 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反射定律内容,体验和感受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用光的反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认识光的反射规律,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二、实验原理 探究规律,理解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发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实验器材 画有角度的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一面镜子、两个光源、一张白纸、大头针(或牙签)、铅笔、直尺等。 四、实验步骤 我们选择对光反射能力强的平面镜做反射面,用白色硬纸板和白纸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 (1)按图甲所示,先使E、F成为同一平面,使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让学生观察从镜面反射的光线的方向. (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 (3)按图乙那样,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让学生观察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4).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实验研究,可采取如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表格 次数入射角i 反射角r 1 30°30° 2 60°60° 3 45°45° 五、误差分析 描光线的径迹时,因为纸竖直放置,没有依靠,画的线的歪斜,影响到角度的测量,误差会大一些,量角器读数有误差。 实验结论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人教版物理《光的反射1》教案、教学设计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初中八年级《物理》教科书(沪科版)内容来源:第四单元(上册)《多彩的光》 课题:第一节光的反射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2)通过实验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从众多光现象中辨识光的反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过程,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领略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2)让学生初步学习怎样从具体事例(生活或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反射光与入射光共面、反射光与入射光的位置关系、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 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 源、方法、手段等)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聊城 美丽景色的图片,提 出问题:如果没有光 还能看到这美景吗?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光 的反射课题。 学生观看图片、 感叹聊城美景的 ,同时思考问题。 PPt 展示图片 讲授新课:1.光的传播1、请同学们举例生活 中常见到的光源有哪 些?引导思考:光源 发出的光是如何传播 的呢?请同学结合生 活中看到的现象说说 自己的想法,初步得 到光是沿直线传播 的。2、引导学生利用 提供的物品把光传播 的路径显示出来,及 时让 学生上台展示小组内学生小组内利 用准备好的器 材(激光手电 装有液体的集 气瓶、有机塑 料板、白板、饮 料瓶)显示出 光的传播路径 PPt 展示图片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 实验现象 、 。

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同步达纲练习一 班级学号 姓名计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光在介质中是沿传 播的,光年是的单位。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km/s,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这个速度。 (大于、小于、等于) 3.太阳发出的光经过8min20s射到地球上,则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是。 4.日食的形成是因为。发生日食时,是的影子落在上。 6.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 ① ; ② ;③。

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是: ① ; ② ;③ ;④; ⑤ 。 7.光在反射、折射时,光路是。 8.在湖边,可以看到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这是光的现象,游泳池充水后,看起来池底升高,水变浅,这是光的现象。9.当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时,反射角将;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时,反射角为,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20°角时,反射角 为。

10.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1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 11.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而形成的,其特点是:像到镜面的距离,像 和物体的大小,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 面,所成像的是。12.将物体放在平面镜前2 m处,则像到镜的距离为;若将物体再远离平面镜1 m,此时物、像之间的距离为。 13.将一铅笔放在平面镜上,要使它的像和铅笔垂直,铅笔应与镜面成角;要使像和铅笔恰在同 一直线上,铅笔应与镜面成角。 14.当把笔尖触到平面镜上时,看到笔尖的像与笔尖相距约4 mm,则该平面镜的厚度约为mm。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5.下列不属于光源的物体是 () A、太阳 B、月亮 C、明火 D、工作中的电灯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14.1 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 一、考点聚焦 ?光的直线传播,本影和半影Ⅰ级要求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作图法Ⅱ级要求 二、知识扫描 1.光源是自行能发光的物体。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能够用一条表示光束传播方向的直线代表光,如此的直线叫光线。 2.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本影是影子中部的黑暗部分,完全可不能受到光源上任何一个发光点发出的光的照耀;半影是本影周围的半明半暗区域,只能受到光源上一部分发光点发出的光的照耀。 3.反射定律内容是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反射角分不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跟法线的夹角,而不是跟反射面夹角。 4.反射现象是光路可逆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也都遵循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成正立虚像,像和物对镜面是对称的。 三、好题精析 例1.一人自街上路灯的正下方通过时,看到自己头部的影子正好在自己脚下,假如人以不变的速度朝前走,那么他头部的影子相关于地面的运动情形时〔〕 A.匀加速直线运动B.匀速直线运动 C.变加速直线运动D.无法确定 解析:依照光的直线传播,作出人向右匀速运动时,人头和人头的影 的位置示意图,如下图。设ts末、2ts末、…、nts末,A点(人 头部〕分不位于A1、A2…A n处;相应的人头部的影在地面上的C1、 C2、…、C n处。因为人做匀速运动,A点也做匀速运动,因此有 AA1=A1A2=A2A3…=vt 由几何关系能够分析知: OC1=C1C2=C2C3=…由此能够判定,人头影子在相等时刻内 位移相等,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此题选B。 点评:此题要求考生把握光的直线传播和影的基础知识,由题意建立物理模型,并依照平面几何的有关知识进行求解。 例2.关于日食和月食,正确的讲法是〔〕 A.位于月球本影中的人,能看到月全食 B.位于月球半影中的人,使能看到日偏食 C.月球处于地球的半影内,显现月偏食 D.月球处于地球的本影内,显现月全食 解析:右上图表示阳光照耀下月球形成的影区分布情形,A、 B为半影区,地球上位于月球半影区的人,观看到的是日 偏食;C是本影区,在本影区的人看不到太阳的整个发光 面,是日全食;D是伪本影区,假设观看者在伪本影区看 不到太阳发光面的中部,发生日环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