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水体污染的分析
东莞市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评价及变化趋势分析

1 研 究 区概 况
东莞 市位 于广 东省 中南 部 , 江 口东 岸 , 江 珠 东 下游 , 内海 岸 线 长 9 .2k 境 2 1 m。东 江及 广 州 水 道
年东莞 市 近岸 海 域 水 环 境 质 量进 行 了全 面 评 价 , 并运用 秩相 关 系数法 分析 其变 化趋 势 。 “ 十一 五” 间 , 莞 市 为 打造 环 保 模 范城 市 , 期 东 加 大 了污水 处 理 设 施 的投 入 , 以期 降 低 陆 源 人 海
污 水 对 东 莞 海 域 的 影 响 。 目前 , 东 莞 市 近 岸 海 域 对
Ab t c T e p p ru e ep l t n s ai g r t t eemie t e p l t n fcos a d a pis te i t gae l t n i d x t s r t h a e s st ol i h r ae o d tr n ol i a tr n p l e rtd p ui n e o a h uo n h uo e h n r o o
要 因子 ; 莞 市近 岸 海域 水环 境 质 量 由 上 游 到 下 游 基 本 呈 现 依 次 下 降 的特 征 ; 20 ~20 东 从 0 4 O 9年 , 岸 海 域 环 境 质 量 总 体 呈 近
现好转的态势。 关键 词 近 岸 海 域 综 合 污 染 指 数 法 秩 相 关 系数 法 水 环 境 质 量 评 价 东 莞 市
E vr n na ai n i me t l o Qu l t , /As e s n o g u n s s m tD n g a e
综合 污染 指数 法能 在 总 体上 基 本 反 映水 体 的
污染 性质 和程 度 , 对 整体 水 质 做 出 的定 量 描述 , 是 它 同时考 虑 了水 环 境 中 所 有 因 子 的 综 合 作 用 , 便 于 同一 水 体在 时 间 、 间 上 的污 染 状 况 和变 化 进 空 行 比较 。本 文应 用 综合 污 染 指 数法 对 20 0 4~2 0 09
东莞市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东莞市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报告姓名:申文伊学号:20081899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生物技术班号:06120801班东莞市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报告一.东莞市乡镇饮水水源地环境状况概括:东莞市主要河流有东江、石马河、寒溪水。
市境96%属东江流域,东江干流自东北角博罗县、惠阳市之间入境后,沿北部边境自东向西行至桥头新开河口,有发源于宝安区的石马河流入,至企石有企石河流入。
至石龙分出南支流后,北干流续流至石滩,与来自增城的支流汇流,经市境石碣、高埗、中堂、麻涌的大盛注入狮子洋;南支流斜向西南,在峡口接纳来自市境中部的寒溪水,峡口以下有三支较小的支流牛山水、蛤地水和小沙河,自东向西汇,入流经石碣、莞城、道纁、厚街、沙田于泗盛注入狮子洋。
北干流与南支流之间为东江三角洲的河网区。
这次调查中,笔者分别以东莞市石龙镇、常平镇、中堂镇、长安镇、望牛墩镇、万江镇、大岭山镇、黄江镇为调查对象,对各个镇区的饮水水源地环境状况作了大致的分析。
二.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现状分析2.1.供水方式现状在第7题中,您家饮用水的供水方式是什么?1.集中式供水2.分散式供水100%的受访者选择了集中式供水2.2.饮用水水质分析在第十题中,根据您的了解,您家的饮用水在进入输送管网之前经过什么处理?①正规处理②简单处理③没有处理④不知道有图表可知,大部分受访者选择了正规处理,只有1份来自万江镇的选择了简单处理。
2.2.1饮用水水质现状分析在第14题中,您家饮用水供应情况如何?①正常②偶尔断水③经常断水100%的受访者选择正常。
在第15题中,您家饮用水质量如何?①好②一般③不好90%的受访者选择了一般,只有来自石龙的一位受访者选择了很好。
在第16题中您家饮用水在感官性状方面是否存在以下问题(可多选)?①苦涩、咸味②臭味、异味③水体浑浊④有颜色⑤有肉眼可见物⑥无80%的受访者选择了没有问题,两位来自黄江与大岭山的受访者选择了臭味、异味。
东莞环境评估报告

东莞环境评估报告
东莞环境评估报告是关于东莞市环境状况的一份详细调查报告。
根据报告显示,东莞市的环境状况存在一定问题,但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东莞市环境状况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
首先,东莞市的空气质量是当前环境问题的重点关注内容之一。
在过去,由于东莞市作为一个制造业基地,大量工业排放和交通车辆尾气使得空气质量下降。
然而,根据最近的数据显示,东莞市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推动工业结构升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也对于空气质量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其次,水质也是东莞市环境评估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报告显示,东莞市的水质整体来说是良好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在一些农村地区,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导致地下水污染。
同时,城市中也存在一些排水问题,污水处理设施的落后导致污水直接排放至河流等水域。
政府已经在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升级,并加强对农药和化肥使用的监管,以确保水质的稳定和提高。
第三,垃圾处理也是东莞市环境评估中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垃圾处理问题逐渐增多。
东莞市政府加大了对垃圾分类和回收的宣传和培训力度,通过建立垃圾处理中心和垃圾分类站点,有效地提高了垃圾处理效率和资源回收率。
总的来说,东莞市的环境评估报告显示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虽然仍然存在一些环境问题,但通过政府的引导和监管,东莞的环境状况已经明显改善。
未来,东莞市将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改善环境质量,打造宜居城市。
小东江调查报告

小东江调查报告小东江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小东江是位于中国广东省东莞市的一条重要河流,也是东莞市的母亲河之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小东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引发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和担忧。
为了深入了解小东江的现状以及问题所在,我们进行了一次小东江调查。
二、水质状况调查我们首先对小东江的水质进行了调查。
通过采集多个不同位置的水样,并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小东江的水质普遍较差。
其中,COD(化学需氧量)和BOD(生化需氧量)的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表明小东江的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有机物污染。
此外,水样中还检测到了一定量的重金属元素,如铅、汞等,这些重金属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潜在的危害。
三、水生态系统调查为了了解小东江的水生态系统状况,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野外调查和观察。
调查结果显示,小东江的水生态系统已经遭受了严重破坏。
河岸的植被几乎被清除殆尽,水中的水生植物数量明显减少,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幅度下降。
这种破坏对于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四、污染源调查为了找出小东江的污染源,我们对河流沿线的工业企业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许多企业存在着不合规的排污行为。
其中一些企业直接将废水排放到小东江中,而另一些企业则通过暗管将废水排入小东江的支流中,以逃避监管。
这些不合规的排污行为严重污染了小东江的水体,导致了水质的恶化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五、环保意识调查我们还对东莞市民的环保意识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大部分市民对小东江的污染问题表示关注和担忧,但在实际行动上却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方面,一些市民对于环保知识的了解不够,缺乏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另一方面,一些市民对于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缺乏自我反省和改变的意识。
因此,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是解决小东江污染问题的重要一环。
六、建议和措施基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来改善小东江的生态环境和水质状况:1. 加强监管: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规排污行为,确保企业按照规定进行废水处理和排放。
城市(东莞市)流域治理设计思路有关内容浅析

城市(东莞市)流域治理设计思路有关内容浅析早期为加快经济发展,轻视了环境保护,导致出现规模的环境问题。
在环境污染问题中,流域水污染最为严重,污染持续恶化。
东莞市分析市内严重的流域水污染、水生态系统退化、流域监测控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提出优化水系统管理,加强排水系统整体建设,大力控制污染源,严格控制污染物向江湖的排放,修复河流湖泊生态系统,提高综合能力。
标签:流域;治理;水环境;对策人类可以几天不吃食物,但几天不能不摄入水分。
可以看出水资源对人类生存是多么重要。
然而,野蛮的早期经济发展模式、单薄的水资源保护措施以及较晚开展的排水系统建设。
造成了流域严重的水污染问题,也给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1 东莞市流域基本情况东莞市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水资源条件和水利工程建设情况的不同、严重的河流污染、水生生态系统退化、水环境监测不完善等,导致水资源问题突出。
已经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发展的障碍。
由于区域政策不同、水资源条件和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情况参差不齐等原因导致流域内出现的河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系统退化、流域内水环境监测监管不完善、外流域供水受益方和保护方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流域内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发展的壁垒。
2 东莞市流域整治内容(1)充分了解流域内水质变化情况,结合水利及城市规划建设要求,进行整体分析。
完善针对各个地区的“接地气”、科学可行整体整治方案。
(2)有效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
尽快发展和实施农业生产,以改进施肥和农药种植方法等管理措施,解决河流污染中的化肥和农药问题。
(3)加快污水管网建设。
从污水源头进行收集,减少污水截流点(尤其是总口截流),有效提高污水收集效果。
切断污水进入流域水体渠道。
(4)针对于厂区、工业区、医疗企业等废水排水情况,需加强重视,加强管控,严防未经处理的废水偷排、漏排情况。
(5)做好因地势、行政等问题无法收集进入现状排水系统情况。
东莞市清溪水水质特征及污染防治

清溪水终点!汇入石马河前# 断面总氮)氨氮)总磷超 标倍数分 别 为 "#V") LVK) PVL& 可 见" 清 溪 水 水 质 现 状情况较差"总体为劣,类&
清溪水一级支流铁矢岭河水质与清溪水表现出 一样的规律"总 体 上 (XY(<) 总 磷) 总 氮) 氨 氮 含 量 普 遍较高"除起 点 处 断 面 外"铁 矢 岭 河 中 段 断 面)终 点 !汇入清溪河前# 断面总磷)总氮及氨氮均超标"其 中$铁 矢 岭 河 中 段 断 面 总 氮 超 标 "#VK 倍) 氨 氮 超 标 LVO 倍)总磷超标 SVK 倍%铁矢岭 河终 点 ! 汇 入 清 溪 河
图 " 所示& 于 K#"P 年 "K 月 "K,"$ 日 在 监 测 点 分 上 午) 下
午和晚上采集水样& 主要水质测定指标包括溶解氧) 高锰酸盐 指 数) 化 学 需 氧 量) 2XYS ) 氨 氮) 总 氮 和 总 磷 ’S( %同时 监 测 时 期 内 监 测 " 次 W2OLOL,K##K * 地
&#V#S! 湖#
&#VS
&"
&#VS
&"
& $O &"# &O# &N &#VO &"VS &"VS
, $K &"S &$# &"# &#V$ &K &K
=.TB 劣, jK b"S b$# b"# b#V$ bK bK
东莞市水环境问题的研究

东莞市水环境问题的研究——以长安镇为例摘要:随着东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水体受到严重污染,为了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东莞市的水环境的现状及其治理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本项研究以东莞市水环境问题中的水污染作为研究重点,具体以长安镇为例,对长安镇的污染源进行调查。
介绍东莞市水资源与水环境污染现状和分析东莞市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并重点提出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治理对策与技术。
关键词:东莞市、水环境、污染、水污染控制与处理第一章概述1.1东莞市水环境污染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进步,人民生活得到很大的提高,是珠三角区域的富裕市之一。
基于历史原因,在前期的经济发展中,由于环境规划滞后和区域经济无序发展,环境保护投入和环境保护设施严重不足,导致在工业企业大量增加和人口迅猛增长的同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水环境。
日积月累,目前东莞市废(污)水日排放量达240多万吨,造成东莞市境内的东莞运河、石马河、寒溪河、南畲朗、中心涌等主要河流、河涌水体和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枯水期水质低至地表水V类标准,水体发黑发臭。
以东莞运河为例,东莞运河是一条人工河,日流量为200多万立方。
从东北的桥头镇塘口流至西南的长安镇,再流入珠江后入海。
全长103公里,流域面积达720平方公里,灌溉及排涝面积约20万亩,其主要功能是防洪排涝和沿线农业灌溉用水。
同时又是沿线城镇工农业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的主要受纳水体。
沿运河两岸也是东莞市人口密度最大,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由于高强度开发和城镇化而产生的非点源污染,特别是养殖业的污染,导致流域水环境质量日趋恶化,基本上已成为东莞市的一条最大的纳污河,纳污量为全市排污量的50%以上。
而东莞市境内的其他河流、河涌受污染程度也类同。
至今,东莞市的水环境容量已在零以下。
直接影响到东莞市的人民生活质量和投资环境。
东莞市水环境面临哪些问题东莞市政府刚刚发布的《东莞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中显示,东莞目前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东莞运河水域水污染情况分析综合课程设计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综合课程设计东莞运河水域水污染情况分析(一)课程背景: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当肮脏、有害的物质进入洁净的水中,水污染就发生了。
水的污染源主要有: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物垃圾;矿山污水等,水土流失也可造成水污染。
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
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
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人类生产活动中产生和排放的废弃物进入自然界水体所造成的水体污染对人体健康、工业生产、渔业、农业和陆游业都造成了巨大的损伤和经济损失。
以旅游业为例,80年代无锡开发出“古运河之旅”的水体旅游项目,1988年接待海外游客7万余人。
进入90年代以来,因水污染使古运河游览人数大幅度下降,每年接待海外游客2万人,接待人数为80年代的28.6%。
80年代无锡市年均接待海外游客10万人,古运河项目占该市同期指标的70%。
到90年代,全市年均接待15.6万人,古运河占12.8%,下降了57.2%。
20世纪50年代,由于工业化的全球性发展,污染总量急剧增加,伦敦泰晤士河、巴黎塞纳河气味四溢,鱼迹不见。
西方发达国家认识到水环境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水污染的防治,投入了不小的力量。
如今,伦敦泰晤士河已经重见清澈。
但我国的水污染情况依然令人担忧。
我国污水的排放量已从80年代的310亿t增加到1998年的606亿t,占我国近年用水总量的10%以上。
受污染河段已超过总河长的1/3,水生态系统蜕变严重。
这种严重态势不仅见于统计数字,甚至于每个居民都能接触感觉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东莞市水体污染的分析张三(准考证号)周某某副教授学院名称继续教育学院辅导站名称全称专业名称环境监测与管理专业代码B020277论文提交日期年月日论文答辩日期年月日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摘要步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我国各地区水污染问题日益加剧,东莞市位于我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广州与深圳、香港之间的黄金通道上,是全国有名的工业城市,经济发达,人口众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本文主要研究以东莞市水环境问题中的水污染作为研究重点,对东莞市几个地区的水污染进行调查分析。
介绍东莞市水资源与水环境污染现状和分析东莞市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并重点提出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治理对策与措施。
文章阐述了水污染的概念和特征、前人对水污染的认知和观点、人们对水污染认识的局限性以及东莞市水污染的现状描述,并根据相关普查数据分析东莞市水污染在时间与空间上以及地区之间的分布变化特征。
根据东莞市在不同时间、地域内水污染状况调查情况,最后得出论文最终结论。
论文得出以下结论:根据我国东莞市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东莞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环境现状不容乐观。
东莞市应从当前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入手,以水资源保护为核心,确定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的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坚持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能力建设,改善跨界水污染问题,解决东莞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使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关键词:水体污染、现状、分布特征、治理、措施目录1 前言 (1)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1 选题背景 (1)1.1.2 研究的目的 (1)1.1.3 研究的意义 (1)2 理论分析 (2)2.1 水体污染的概念及特点 (2)2.1.1 水体污染的概念 (2)2.1.2 水体污染的特点 (2)2.2 前人对水体污染认知和观点 (3)2.3 人们对水污染认识的局限性 (3)3 实证分析 (4)3.1 东莞市水体污染问题的现状描述 (4)3.2不同时间、地域水体污染程度的变化 (4)4 研究结果 (5)4.1东莞市河水污染地域上分布特征 (5)4.1.1东莞各镇水污染分布情况 (5)4.1.2东莞市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的水污染程度 (6)4.2东莞市的水污染时间上的分布特征 (7)4.3东莞水体污染治理的措施 (8)4.3.1优化产业机构调整 (8)4.3.2加快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 (8)4.3.3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源监管力度 (8)4.3.4提高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强化水质监控和应急管理 (9)5 结论 (9)致谢 (10)参考文献 (11)1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部分地区水污染日益加重,水污染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随着东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水体受到严重污染,为了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东莞市的水环境的现状及其治理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进行水污染控制,保证水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我国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1.1 选题背景随着东莞市经济发展脚步的加快,东莞水资源保护面临的任务十分紧迫,水环境亟需治理和修复。
目前东莞境内河流水质污染较严重,大部分已不能作为生活饮用水源,造成水质性缺水。
其中寒溪水、东引运河流域和石马河流域范围大,污染严重,影响非常恶劣。
恶劣的水环境状况不能满足东莞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水平,以及人们对水环境、水景观日益增高的需求。
因此,随着东莞市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和工业等污水排放量也出现不断上涨的趋势。
1.1.2 研究的目的目前,东莞市水资源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水质污染导致的水质性缺水威胁和城区河段水生态环境恶化。
这已经成为影响和限制东莞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
东莞市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状况不容乐观,水资源保护面临的任务十分紧迫,改善水环境是东莞市的首要任务。
为此,本文以2014年东莞市污水处理行业年度研究报告数据为基础,参考前人在污染源空间特征研究的经验和方法,通过调查2014年东莞市各镇街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分析水污染状况,找出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与社会经济的相关性,为东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1.1.3 研究的意义东莞市是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政府和企业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和资金投入,全市工业污染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用水量日益加大,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生活污染源在环境污染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上升,经济的发展对全市的水环境治理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确保饮用水源的供水安全,同时要建立起与现代化中心城市相适应的城市水环境[1]。
目前,东莞市还是东深供水的水源地所在区域,保护好水源地水质对确保东深供水安全、维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意义重大。
2 理论分析2.1 水体污染的概念及特点2.1.1 水体污染的概念水体就是江河湖海、地下水、冰川等的总称,是被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
它不仅包括水,还包括水中溶解物质、悬浮物、底泥、水生生物等。
水与水体是两个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从水体概念去研究水环境污染,才能得出全面、准确的认识。
水体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水的利用价值,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2]。
2.1.2 水体污染的特点我国将水体污染分为地面水体污染和地下水体污染两种。
我国地面水最常见的水污染是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等水体污染。
首先是有机污染,我国多数污染河流的特征都属于有机污染,表现为水体中COD、BOD浓度增高。
受到有机污染的河流往往同时接纳大量悬浮物,它们中的相当一部分是有机物,排入水体后先是沉淀至河底形成沉积物。
沉积物是水体的一个潜在污染源。
近年来难降解合成有机物污染受到广泛注意,这是一种新的有机物污染。
它们即使在十分低的含量下也可能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危害,如致癌、致畸、致突变。
其次是重金属污染,重金属随废水排入水体后,大多将沉淀至水底,或与有机物螯合成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3]。
由于我国对工业合重金属废水的排放控制较早,因此在全国范围内水体重金属污染面积不大。
我国地下水水质下降主要表现为硬度和硝酸盐含量的增加,局部地区发现了较严重的油污染,也存在痕量有机物的污染。
2.2 前人对水体污染认知和观点人类对水环境问题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道路,付出过昂贵的代价。
从工业革命时代的不治理污染,到本世纪60年代以前的排出口治理,再到现在的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体现出了人类对水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
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更使人类反思了自己开发资源、改造自然的行为。
1996年4月,八届人大审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确定了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地位与作用,并将其提高到了立法的高度。
水污染控制规划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从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角度对城市的工业布局、功能分区、污水厂选址等提出建设性意见,它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协调必将有利于提高城市规划的可操作性[4]。
由此可见,人们对水污染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不治理到末端治理,再到水污染控制规划的漫长历程,每一次观念的转变都以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危险为代价。
在此过程中,水污染控制规划从没有发展到了立法的高度,以它为主要内容的环境规划,也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一起,成为城市综合整治的三大支柱。
我国是个缺水大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的四分之一,且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严重。
随着人们对水危机认识的加深,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系统工程学的发展,水污染控制规划的新方法将不断成熟,而一些更新更完善的方法也将产生,水污染控制规划的水平也必将产生质的飞跃,它在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3 人们对水污染认识的局限性自古以来,人类就是在水的滋养下生存和繁衍,今后也将同样依赖于水资源而继续存在和发展。
无论社会如何进步,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不可以水环境的恶化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因为那将造成人类无法承受的恶果,并最终导致一切人类文明化为乌有。
在过去,水环境问题是由于人们对水污染认识的局限性导致的,对于已经发生的水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疏于管理,并且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导致水环境恶化[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已经逐渐清醒地认识到水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在水污染治理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因此,水污染治理过程应当同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紧密结合起来。
环境问题以其固有的全方位、多因子的特点区别于其它任何部门法所调整的对象,这就要求在整治水环境问题的过程当中首先要考虑到水污染问题的流域性,加强河流湖泊沿岸省市地区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其次,水资源作为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成分对于人类生产生活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价值,因而将水环境整治与水权概念的开发相结合,明确水资源使用的受益者和水环境问题的治理者无疑具有重要意义[6];与此同时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实行全流域统筹兼顾的方针,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综合平衡,做到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促进水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
3 实证分析3.1 东莞市水体污染问题的现状描述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进步,人民生活得到很大的提高,是珠三角区域的富裕市之一。
基于历史原因,在前期的经济发展中,由于环境规划滞后和区域经济无序发展,环境保护投入和环境保护设施严重不足,导致在工业企业大量增加和人口迅猛增长的同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水环境。
至今,东莞市的水环境容量已在零以下。
直接影响到东莞市的人民生活质量和投资环境[7]。
东莞市政府刚刚发布的《东莞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中显示,东莞目前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东莞人最关心的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等环保问题依然严峻,尤其是水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水资源开发过度,城镇污水治理滞后,水环境污染严重,局部地区存在水质性缺水,部分村镇饮用水水源地面临着污染威胁。
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氨氮和总磷。
3.2不同时间、地域水体污染程度的变化东莞市水体污染在不同的时间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主要以东莞市莞城区、石龙镇、长安镇、石碣镇以及谢岗镇为例分析2010-2014这五年以来的地区的水污染程度变化。
如图1所示:图1(资料来源于《2014年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年度研究报告》)由图1 可见,从近五年的情况看,东莞市这几个城镇呈现水污染程度持续增长的趋势。
2010-2012年,东莞市莞城区水污染程度由2010年的13401t/mh2上升至16499t/mh2,石龙镇水污染程度由2010年的9746t/mh2上升至13801t/mh2,长安镇水污染程度由2010年的6908t/mh2上升至10730t/mh2,石碣镇水污染程度由2010年的6573t/mh2上升至8280t/mh2,谢岗镇水污染程度由2010年的1031t/mh2上升至5265t/mh2,尽管截止到2014年底,东莞市各镇的水污染程度有所下降,但整体上来看,东莞市的水污染状况仍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