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感想、启示

合集下载

《中 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

《中 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读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本书,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一段波澜壮阔又充满苦难与抗争的岁月。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充满血泪与奋斗的历史,是一部在曲折中不断探索前进的历史。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古老的封建帝国被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丧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段黑暗的历史中,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令人痛心疾首。

面对列强的侵略,他们不是积极抵抗,而是一味地妥协求和,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这些条约不仅割让了大量的领土,赔偿了巨额的赔款,还使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陷入了更深的危机。

然而,中华民族从来都不是一个甘愿屈服的民族。

在国家危亡的时刻,无数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展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定决心;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试图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实现国家的富强;维新派进行的戊戌变法,希望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来拯救国家于危亡之中。

尽管这些努力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它们为后来的革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然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直到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革命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正确的革命路线和方针政策。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了长期的艰苦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感悟1500字作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感悟1500字作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感悟1500字作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感悟1500字作文篇1中国的近现代史,真是令人无比动容啊!我仔细学习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深有感触。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开始了对中国的入侵和掠夺。

我们伟大祖国就这样遭受了近百年的苦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

想想那些年,国家四分五裂,人民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真是太可怜了!不过,正所谓"精神家园,永不陷落"。

尽管物质层面受尽屈辱,但我们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反抗意识从未消减。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甲午战争后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辛亥革命,一次次砥砺前行,昭示着中华儿女奋起反抗的决心。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开始了对中国新一轮的瓜分。

日本占领了台湾,俄国趁火打劫,租借了旅顺口;德国霸占了山东胶州湾,英法意等国也分一杯羹。

眼看着祖国就要被瓜分殆尽,全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如火如荼地展开。

爱国志士陆续发动了各种保家卫国的运动,譬如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革命党人手持冰冷的枪杆,用鲜血和生命为新中国开辟出一条前行之路。

辛亥革命的成功,彻底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体。

从此,我们国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征程。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统治,但并未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内忧外患的危机依旧存在。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爱国学生发起了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掀起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高潮,五四运动批判了旧思想、旧文化,唤起了全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斗争精神,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在这个动荡时期,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1921年7月,一艘名为"阿密特"号的巡洋舰抛锚于上海外滩,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从此,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浴血奋战、开天辟地的伟大实践。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感想和体会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感想和体会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感想和体会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感想和体会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感想和体会1这个学期,我很有幸能在万老师的课上学习历史,让我找到了学习历史的乐趣,也最真切的感受到了历史的存在。

转眼间,大半个学期的历史学习已经结束,回顾上过的一堂堂生动的课,我颇有感触。

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根本上来源于封建统治者对旧制度的盲目沿袭和闭关锁国的愚昧统治。

清朝末期的统治者们对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成就不屑一顾,甚至认为西方“除枪炮外无一胜于中国”。

于是,清末的封建官僚们继续用封建制度统治着哭泣的中国大地。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贫苦百姓的锅中仍然是稀得不能再稀的米粥,最精锐部队的士兵手中拿着的仍然是两米长的兵丁鸟枪,坐在台上发号施令的仍然是腐败的封建官吏。

直到列强的铁甲战舰撞开中国的国门,统治者们才意识到,时代前进了,而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了。

我认为,国人引以为豪的辉煌历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的心态。

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有着雄踞东亚的强大国力,这在一代又一代的君主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观念——中国是强大的,外国是弱小的。

所以,当国外的制度正在突飞猛进时,清末统治者们仍旧以为中国的.旧制度是最佳的、无需改变的。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

在日常生活中,我有时是不是也会盲目自大,从而看不见别人的进步,最终导致自己原地踏步、落后于人?我问自己。

在之后的历史中,一些有所觉悟的官僚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试图通过向西方学习来使中国摆脱落后的现状。

然而,不论是洋务运动,亦或是戊戌变法,最终都没能明显地促进中国的进步。

究其原因,这一系列改革都只专注于对一些细枝末节的改变,而忽视了最根本的、最需要改革的领域——政治制度。

没有封建制度的废除,没有一个富有效率的新政府,没有赋予广大人民以人权的共和体制,岂能有国家的伟大复兴?终于,武昌起义点燃了革命的烈火,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第一次推翻了延续数千年的封建统治,为中国的重新崛起铺平了道路。

《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体会与建议

《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体会与建议

《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体会与建议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许多历史事件都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纲要》是一部系统介绍这段历史时期的教材,通过学习这本教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从中吸取历史教训,并对当下和未来有所启迪。

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同时也有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学习这部教材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首先,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近代史的曲折和风云变幻。

从鸦片战争开始,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再到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这段历史时期的中国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发展而英勇奋斗,他们的事迹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其次,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对当代的重要性。

通过对过去的经验教训和成功经验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当前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的瓶颈,从而找到更好的前进道路。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只有深入学习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当下的现实,指导未来的前进。

最后,针对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这本书,我有一些建议。

首先,学习历史要注重全面性和系统性,不能只满足于死记硬背一些历史事件和名词,而应该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和道理。

其次,要善于思考和总结,不能只是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背诵,而应该通过学习历史,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最后,要善于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不仅要了解历史,还要关注当下和未来,思考历史对我们的启示和警示。

总而言之,《中国近代史纲要》是一部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教材,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规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指导我们更好地前行。

希望广大学生能够重视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感想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感想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感想《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感想》篇一上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之前,我就想,这不会又是一门枯燥的历史课,要背一大堆年代、事件啥的吧。

可上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哎呀妈呀,这课有点意思啊!这门课就像一部超级大片,各种情节跌宕起伏。

从鸦片战争开始,那时候的中国就像一个懵懂的小孩,突然被一群强盗闯进了家门。

那些西方列强就像贪婪的野狼,眼睛里放着光,想把中国这块大肥肉啃个精光。

《南京条约》一签,感觉就像在这个小孩身上割了一块肉啊,心疼得很。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就像是一个想带着大家造反的大哥,他喊着“均贫富”的口号,吸引了好多人跟着他干。

但后来啊,这事儿变得有点复杂。

也许是内部开始争权夺利了吧,就像一群人分蛋糕,都想自己拿最大的那块。

最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我就在想,这是不是说明光有热情和口号还不够呢?还得有更完善的制度啥的。

还有洋务运动,那些洋务派的人就像是一群想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救中国的好学生。

他们开工厂、办学校,感觉像是在给这个古老的国家打一针强心剂。

可是,这针强心剂好像还不够猛,甲午战争一败,就像一盆冷水,把大家的希望又浇灭了不少。

为啥会这样呢?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政治体制吧,就像给一个生病的人只换了件衣服,内里的病还没治好。

这门课让我对中国近代的那些英雄人物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觉得林则徐就是个虎门销烟的大英雄,现在觉得他是在那个黑暗时期努力撕开一道口子的勇者。

他站在虎门海滩上销毁鸦片的时候,那画面肯定超级震撼,就像一个勇士在和恶魔战斗。

有时候我也在想,要是我生在那个时代,我能做些什么呢?我可能会像个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吧。

这门课也让我明白,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就像有人把我们从一个烂泥潭里拉出来,还帮我们洗干净,换上了新衣服,让我们能站在阳光下自由呼吸。

这门课真的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过去的中国,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历史课,而是一部有血有肉、充满故事的大片,我还挺期待后面的内容呢,不知道又会有哪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情节。

中国近现代史纲心得体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心得体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心得体会一、引言中国近现代史纲是一部关乎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著作,对于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这一纲要,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轨迹和相关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中国近现代史纲的心得体会。

二、人物形象的多样性中国近现代史纲中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如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坚持抵抗的林则徐,领导义和团运动的康有为,以及近代中国的奠基人孙中山等。

通过学习这些人物的形象,我认识到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背景和意志力。

林则徐的坚持抵抗鸦片贸易的精神,康有为对于民族主义的强烈信仰,孙中山的推动革命的决心等,都让人深受感动。

这些人物形象的多样性揭示出近现代中国社会的种种面貌,也提醒我们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历史事件的深远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纲中详细记录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

这些事件不仅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铺下了伏笔。

例如,鸦片战争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试图推翻清朝政权,义和团运动反抗外国侵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而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这些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后果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启示我们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要倍加珍惜和坚守。

四、思想觉醒的重要性中国近现代史纲中涉及到许多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如洋务运动的近代化思想,康有为的民族主义思想,以及孙中山提倡的三民主义等。

这些思想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不仅在当时的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力,更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通过学习这些思想,我意识到思想觉醒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当人们思想觉醒后,才能有力地推动国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五、勇往直前的历史启示中国近现代史纲中充满了挫折和困难,但同时也充满了勇气和奋斗的力量。

近现代中国经历了许多战乱和内外压力,然而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勇往直前的精神,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努力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6篇】

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6篇】

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6篇】【篇一】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近现代史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的关键并非只掌控知识而在于隐蔽在历史知识背后的思想。

这种思想可以转变人们的观念,培育人们判断是非、辨别善恶的技能。

而当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转变时,他的行为方式必定随之发生转变,这就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

【篇二】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通过本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我了解到了不同于高中时代历史的学习,不是为了死记硬背的去考试,更多的是让我们以史为鉴,牢记使命,学习阅历。

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责无旁贷的要学习历先进中国人的志气,信念,敢为人先,不畏权势的品质,是他们的汗水和鲜血造就了这个美好和平的时代,才有了这个繁华昌盛,愈加富强的中国。

学习伟人,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能量,应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篇三】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我们学习历史,不只只在于了解历史知识,更重要的,在对历史知识的总结之后,得出对现在有用的东西,在将来的生活中,使其发挥重要的作用。

历史不只是过去,更是将来,甚至,将来比过去更是他的内涵。

学习历史,知道发生的事,总结发生的事,分析发生的事,从而猜想未发生的事。

这不是一个人的阅历,是很多人的聪慧结晶。

说了这么多,不过最重要的,我认为还是获得一种精神的升华,历史的熏陶。

【篇四】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大一的时候我们学习了中国近代史。

虽然我在上中学的时候也学过历史知识,但是可能是由于我们在那个时候还小的缘由,我只是死记硬背。

上高校以后由于我们已经进入了真正的社会,觉得学这些历史知识真的很重要,这个社会,政治的问题真是太繁复了。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深深感到我国近代史是太苦难了,深深感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真的来之不易的。

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役,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同等条约,取得了在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很多特权,把持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能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收获与体会3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收获与体会3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收获与体会3篇篇一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这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

毛泽东讲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他还多次发出过“学一点历史”的号召。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

为了胜利地负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对于我们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都是很必要的。

但是在开学后,当听说我们要上一门名叫《中国近现代史》的课程时,我的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在上中学的时候学习过,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都是差不多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区别嘛!而现在学习了之后才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么用心。

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

现在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

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

“落后就要挨打。

”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

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讨厌历史,更确切地来说,我讨厌1840—1949年这段近代史。

那段历史不停地昭示着当年的我们,那么傻,那么卑微而可怜。

说实话,一直以来我并没有系统的了解过这一段历史,只是通过大大小小各种电视剧、电影、文章,那些模糊不尽如实的片段体味着它的影子。

然而只有真正系统的认识过这段历史后,才明白它不仅是一部帝国主义的侵华史,是一部反动政府的投降卖国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追求近代化的奋斗史!
100多年的岁月里,从两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圆明园被毁于一旦,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到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日本侵华。

懦弱者的次次忍,一桩桩一件件,无数的鲜血泪水浇灌着这片残破的土地。

一寸河山一寸血。

幸而,我大华夏还有勇者,洪秀全,曾国藩,左宗棠,戊戌君子,孙中山用他们各自的努力、血汗希冀拯救这头睡狮,我们的国,我们的家。

1921年7月23日,在五四运动之后的三个月,神州大地上闪出了一道耀眼的光芒—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他带领广大的劳苦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红军进行了伟大长征,八年抗战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终于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牢笼中解放出来,成立了新中国。

后而在一代代领导人和先驱的汗水中,中国一步步走出阴影,走向强盛,直至今天。

现在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之巅,科技、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的大繁荣使得它成为了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不在乎的存在。

我们高兴、我们自豪。

然后我们会发现,在人群中总存在着那么一些人,他们听着广播里祖国的强盛,乐呵呵的打瞌睡,再没有了当年那些奋斗的精神和斗志。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100多年前的某一天,那时的人们也是如此,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闭关锁国,不思进取。

历史的长河里,中国曾经也是站在世界的顶端,也曾经历过科技经济文化军事的大繁荣。

尽管如今的世界是一个地球村,尽管...但谁又能够保证历史不会有重演的一天?
我并不十分理解老师说的某个事件在当时的必然性和某个人物的决定在当时的正确性,以及什么深远的历史意义。

但我也从历史处得知,落后就要挨打,于是各行前沿的“战士”们一直在探索、前进。

同时,历史也明述过这样一个道理,如果大部分国民都满足于现状,不再充满斗志,再辉煌的现在也终将成为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