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课件.doc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课件.doc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课件向十九大献礼歌曲《撸起袖子加油干!》》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学习目标 1 、政治认同:认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明确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2 、科学精神: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增强群众意识,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

3 、法制意识: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 、公共参与: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 1 、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2 2 、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探究主题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探究一: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造,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思考:1. 谁是物质生产的主体? 2. 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探究二:材料一:《人民的名义》于2017年3月28日播出,创造了近十年国内电视剧收视率最高纪录。

编剧周梅森亲自到监狱、反贪侦查指挥中心等地采访调查,与办案检察官、纪检干部、监狱干警、服刑贪官等座谈,获得了第一手写作素材,并对十八大以来反腐的真实案例做了详细分析,最终完成这一反腐巨制。

材料二:鲁迅说: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材料三:浙江金华69岁农民罗龙生,他从未受过正规音乐教育,出于热爱自学识谱、作曲;1995年,他开始写歌,如今已创作2000多首曲子;日前,他有感于党的十九大,创作了《十九大组歌》,宣传十九大精神。

阅读课本P94 第一段,分析上述三段材料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探究三:材料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都是伟大的人民战争,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11.2《社会历史的主体》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11.2《社会历史的主体》ppt课件

问题:谁是灿烂文化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表现在: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 展的源泉。
聂耳同他的朋友在黄浦江畔散步闲谈,突 然听到了码头工人劳动的号子声,他不禁赞 叹说:“这有节奏的劳动呼声,是多么壮美 啊,旋律是多么有力啊!”聂耳由此受到启 发,谱写出著名的《码头工人歌》,成功地 塑造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艺术形象。
陈毅同志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区人民用 独轮小车推出来的。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①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②此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 在 阶 级 社 会 中 , 生 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 众的革命实现的。
③实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 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 展。
类似的事例还有哪些?
鲁迅:
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 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 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 且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 旁,哪里还能吟出“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 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 要的物质条件
陶渊明赏菊
格萨尔王传(片段)
(1)歌曲创作反映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党的群众观点 2、党的群众路线
党一切工作的 根本出发点
基本内容 地位 基本内容
坚持群众观点 和群众路线的 意义
3、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1、党的群众观点及其基本内容
第一、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第三、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第四、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梁启超的观点错在哪里?

人教版高中政治社会历史的主体(共23张PPT)教育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社会历史的主体(共23张PPT)教育课件
①“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包括交响乐、舞蹈、越剧、 古琴大提琴合奏、钢琴独奏等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 式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此次演出由著名导演张艺谋亲自执导,演出节目共9
个:《春江花月夜》、《采茶舞曲》、《梁祝》、 《高山流水》、《天鹅湖》、《月光》、《我和我的 祖国》、《难忘茉莉花》、《欢乐颂》,这些艺术作 品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试问:
这天下,那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那一片庄稼不是人们栽,哪一间房屋 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人民造,哪一件商品不是人民产......没有人 民群众,何来天下!
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还直接创造 了精神财富。书籍、影视、文艺作品、科学技术等,无一不是人民的杰作!
从古至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 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完成导学案P87知识体系梳理
2 固学案:P43——1、2、3、4、5
P44——1、2、3
凡 事都 是 多棱 镜 ,不 同 的角 度 会看 到 不同 的 结果 。 若能 把 一些 事 看淡 了 ,就 会 有个 好 心境 , 若把 很 多事 看开 了 ,就 会 有个 好 心情 。 让聚 散 离合 犹 如月 缺 月圆 那 样寻 常 ,












































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共43张PPT)-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共43张PPT)-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①地位: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②表现: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 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③表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 社会关系,从而不知断识推拓动展社:社会会历发史展进的步动和力发问题展:。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重点突破
正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内涵
(1)从“质”与“量”上理解:
①在质上,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 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②在量上,人民群众是大多数,其主要的、稳定的成分是广 大劳动群众。
(2)从“变”与“不变”上理解:
①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 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
材料3:《诗经》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 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 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
者的作品,占③据人诗民经群的众多还数部直分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 与价值选

一般到个别
整体与部分
新课导入



马物
克主
思义


哲 学
历 史




辩证 唯物论
回答世界是什么(探究世界的本质)、(第 二课)主要讲物质、意识、运动、规律的主 要内容
唯物 回答世界怎么样(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三 辩证法 课)主要讲联系、发展、矛盾的主要内容
认识论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

级大起义中,如果没有自
耕农和城市平民,单靠资
产阶级决不会把斗争进行
到底。
--恩格斯
材料二:改革开放来,
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的创
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
村民自治。
材料一、二是什么实践活动?说明什么道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 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 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 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共25张PPT)
小结: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历史
-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
创造的历史。体现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民 群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 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共25张PPT)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来自①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②此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 在阶级社会中,
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 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③实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 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 史的进步和发展。
综合探究
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志舞台。 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 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 变”
高“ ”我
比 阿 尔 卑 斯 山 还 要
拿 破 仑 横 跨 阿 尔 卑 斯 山
请回答: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 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瞻目的业绩么?
鲁迅说:“有一回拿破仑过Alps山, 说‘我比Alps山还高!’这何等英雄, 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士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11.2社会历史的主体(录像课)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11.2社会历史的主体(录像课)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历史观的几个观点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 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梁启超
“超人”具有“与生俱来的决定一切的力量”,而
人民群众则是“一大堆多余的废料”。
----德
国尼采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马克思恩格斯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 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 成就。

西气东输气贯神州 沙漠公路全线绿化 壮美的三峡工程


中国企业500强
民用飞机中国造 数字化的青藏铁路
思考我们今天的巨大物质成就是由谁创造的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162021/11/162021/11/1611/16/2021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察是 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11/162021/11/16November 16, 2021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 变革的主力军
我们应该如何 处理好自己与 群众的关系?
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 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 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 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毛泽东

5.3 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共30)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5.3 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共30)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点出发,强调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 群众创造的历史。 解析: 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 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
X 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3.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党的群众路线
(1)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 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 就无从谈起。
二.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历史的推动作用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突出体现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
毛泽东:“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 历史的动力。”
邓小平:人民是历史创造者。
习近平: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观点3:认为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 点出发,强调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 众创造的历史。
文化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吸收外来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未来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1.三1 框追求社智会慧历的史学的问主体
教学目标展示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同 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坚定人民立场,维护人民利益。 1.领悟社会存在科学精神:通过学习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解 决 定 社 会 意 识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群众路 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个根本工作路线。 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 路线。

高中政治 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A
2.(09福建卷34)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 民签定了“分田到户 ” 的“秘密协议”,从此 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 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 会面貌。这说明 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
C
3.(07江苏卷13)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都要从 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经受检验,都要依 靠人民群众付诸实践、取得实效。这体现了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②认识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4、曲辕犁的发展,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黄道婆 改进纺车,提高工效好几倍;“珍妮机”的出现,使 大批的纺布厂得以建立;瓦特改进过的蒸汽机广泛应 用后,物质财富简直像魔术似的变换出来。劳动群众 以自己的体力和脑力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社会上才有 了数不清物的物质财富。这些事物说明(C )
沙俄时代某思想家认为,群众是一串“零”, 再多也是零,而杰出人物则是这串零前面的非零 实数,一加到前面,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
你赞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1.如果没有群众积极参与,胡锦涛主席能顺利进 行阅兵吗?为什么?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为什么?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含义
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 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人民群众历史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创造了必需的生活资料
②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国庆60周年阅兵图片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 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第一,“人民群众”是群体概念,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
第二,“人民群众”有量的规定性,是“人们”中的大多 数。 有质的规定性,是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 人第们三。,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各国 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
什么作用?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A.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看人间, 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 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 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 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造, 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 产……
阅读课本P94第一段,分析上述三段材料如 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 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B.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 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C.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议一议
我们一方面说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另一方面又不能否认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艺术家等杰出人物以及知识分子在创造精神财富 方面的作用,这两方面的说法是否矛盾?
1、材料一、二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2材、料材三料说共明同人说民明群人众民通群过众推是动历生史产的力创的造发者展。而这不启断示创我造们 必和须改树变立社群会众关观系点,,从坚而持不群断众推路动线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①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②此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 在阶级社会中, 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 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③实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 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 史的进步和发展。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党的群众观点 ①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C、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
(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 国者)
劳动群众、人民群众和全体公民的关系
劳动群众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P93
1、谁是物质生产的主体? 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
第四,在我国,人民群众包括-------第五,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正确理解“人民群众”这一概 A 念、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
( 推动作用的 )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 也包括(杰出人物 )。
B、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群众) 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精神财富、认识成果都来源于实践。从 实践的观点看,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精神财富和 认识成果的源泉。杰出人物不仅创造了精神财 富和认识成果,而且是这种创造活动的骨干力 量,他们也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他们的创造 归根到底来源于人民的实践。
材料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都是伟大的人民战争,没有 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毛泽东
②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 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 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 地震,地震发生后党中央迅速做出反应,胡锦涛总书记、温 家宝总理立即亲临一线指导并亲自参与救灾工作,要求不惜 一切代价抢救受灾人员。
成此书。
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材料二:鲁迅说:“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 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 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的诗呢?”——人民群众的实践提供了必要的物质
条件。
材料三:陕北是民歌之乡,最能代表陕北民 歌风韵的 是信天游,它是陕北人民在山峁、沟壑、赶脚、耕地、放 牧、捡柴时即兴而编,它是随天漫游,抒发感情 ,表达 心会声风的貌表和现陕方北式人。的—集精—中神劳展世动示界群了。众陕还北直高接原创造的了自精然神景财观富、。社
材料二: 在所有资产阶级大起义中,如果没有自耕农和城市平 民,单靠资产阶级决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恩格斯
材料三: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的创造: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实行村民自治。
1、材料一、二说明什么道理?材料三说明什么道理?
2、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探究:P92
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伟 业吗?为什么?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为什么?(从实践角度)
实践
社会历史首先

社会历 最基
是物质生产发

史是由 本的
展的历史

人的实 形式

践活动 是生创源自构成的 产实物质生产实


践的主体是

人民群众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党的群众路线 ①群众路线的地位: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 法和工作方法。
②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 中来,到群众中去。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 意义(两个重要保证)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民 群
通过
实践 创造
历史

创造了物质财富
创造了精神财富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 力量
思考:
1.谁是物质生产的主体? 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 会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①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材料一:《聊斋志异》完成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据说作者
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
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人,听民完群之众后再的作生修改活写和到实书里践面是去,精写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