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美术八上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名家名作的欣赏,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演变、风格流派,初步了解山水画常见的表现技法。

情感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赏析,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体会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将自然造化与个人心性相结合,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之美,借山水之景抒自己之情。

理解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学习多角度欣赏山水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通过赏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山水画不是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它有着博大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画家在山水画中对意境的营造。

教学准备教师:教材,制作教学课件,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展示教学内容。

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与揭题我们到山里去旅行,常常会发觉大自然的伟大。

山中的巨石,高耸的树木,峡谷里奔流的小溪,这些景物给我们一种莫名的感动,使我们很想画下来。

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山水的喜爱。

可是,要把高山大河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是很困难的。

中国的画家们是如何表现这些景色的呢?思考:山水画以描绘山水自然风景为主体,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在山水画中我们还会探寻到什么中国山水画又为什么不称为风景画1. 大自然风景图片欣赏。

2. 揭示课题。

二、欣赏与比较有没有同学欣赏过中国山水画?我们一起来赏析山水画,探寻山水画的独特之美。

今天的知识点比较多,我们分小组进行归纳:A组隋唐(青绿山水)、B组北宋(水墨山水)、C组南宋(水墨山水)、D组元(文人画)。

三、欣赏解析魏晋是中国山水画的萌芽期,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第1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3-八年级美术上册苏少版

《第1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3-八年级美术上册苏少版

《自然意趣——中国古代山水画》习题1欣赏中国的自然山水风景与中国的山水画后,你能谈谈对中国的山水画有什么印象?
2看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什么不同?
3你认为画家在创作山水画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表现什么?
4填表格:
5《游春图》是一幅青绿山水画,仔细观察《游春图》局部,看看这是一种什么画法,有何特点?
6《溪山行旅图》是幅写意山水画,与青绿山水画对比,看看画法上有何特别?
7观察《富春山居图》、《溪山行旅图》局部,说说皴法有何不同?为何不同?
8中国画构图常用“三远法”:平远、高远、深远。

倪瓒常用的「一河两岸」构图,属于哪一种?
9赵孟頫为何画这这两座貌不惊人的山?
10大家都背过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词中有“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画的名字叫《江山如此多娇》,二者有联系吗?。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课程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课程

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名家名作的欣赏,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演变、风格流派,初步了解山水画常见的表现技法。

情感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赏析,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体会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将自然造化与个人心性相结合,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之美,借山水之景抒自己之情。

理解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学习多角度欣赏山水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通过赏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山水画不是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

它有着博大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画家在山水画中对意境的营造。

教学课时:2教学准备:教师:教材,制作教学课件,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展示教学内容。

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第一课时第 1 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与揭题1、大自然风景图片欣赏。

2、揭示课题。

二、欣赏与比较1、南北二宗,风格不同。

2、“一角”“半边”“米氏云山”3、笔墨情趣,诗情画意。

4、画山画水,记录变迁。

5、山水寄情,山水表心。

三、思考与探究山水画如何表现意境?四、讨论与交流1、你在作品中看到了哪些景物/2、你能通过作品“读出”怎样的意境?五、归纳与总结画家姓名作品名称写景抒情范宽《溪山行旅图》黑山白水与山传神倪瓒《容膝斋图》清山秀水诗情画意米友仁《云山墨戏图》云山雾水江南小雅李可染《万山红遍》红山赤水“红色”情怀六、评述与拓展1、说一说你喜爱的山水画作,写一篇小评论。

2、结合外国风景画作品,分析和比较两者的异同。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第2课时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的表现语言、表现形式、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作品意境营造的欣赏。

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我们到山里去旅行,常常会发觉大自然的伟大。

山中的巨石,高耸的树木,峡谷里奔流的小溪,这些景物给我们一种莫名的感动,使我们很想画下来。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20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20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名家名作的欣赏,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演变、风格流派,初步了解山水画常见的表现技法。

2:通过山水画作品赏析,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体会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山水画不是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它有着博大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画家在山水画中对意境的营造。

三、导入与揭题
1. 大自然风景图片欣赏。

2. 揭示课题。

四、欣赏与比较
1. 南北二宗,风格不同。

2. 理解“一角”“半边”“米氏云山”。

3. 笔墨情趣,诗情画意。

4. 画山画水,记录变迁。

5. 山水寄情,山水表心。

五、思考与探究
山水画如何表现意境?
六、讨论与交流
1. 你在作品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2. 你能通过作品“读出”怎样的意境?
七、归纳与总结
八、作业
1. 说一说你喜爱的山水画作,写一篇小评论。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001]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001]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001]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知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画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画法;3.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知能力;4.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1.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2.基本构图和画法的掌握。

四、教学内容1.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唐代的「藤堂四僧」,宋代的「四大家」,元代的「四王」和明清时期的「四王一齐」等代表性画家和画派。

通过欣赏和比较不同时期的山水画作品,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演变和创新。

2. 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解读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包括意境深远、意态生动、构思别致和笔墨骨法等方面。

通过欣赏经典山水画作品,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他们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感受和艺术鉴赏能力。

3. 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画法教授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画法,包括「三疊」、「五法」、「三远」和「点染法」等。

通过示范和实践,让学生掌握画山、画水、画树等基本技法,培养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

4. 创作与表现组织学生进行中国山水画创作,鼓励他们表现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和评价,激发他们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展示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欣赏法:带领学生欣赏经典山水画作品,引导他们感受其中的意境和美感,培养艺术鉴赏能力。

3.实践法: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培养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山水画的印象,了解他们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和兴趣。

2.讲述:通过展示图片和讲述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一、感知中国山水画发展演变(随着课题进行可记录关键词)
1)从两幅作品局部看
隋 展子虔 《游春图》局部 唐 李思训 《江帆楼阁图》局部
2)从下面两幅五代时期巨然 的作品细节中看山石的表现技法与上面的隋唐时期作品相比有什么不同?
巨然 《层岩从树图》局部
巨然 《秋山问道图》局部
3)鉴宝游戏,独立思考,尝试鉴定这幅画的年代,并说说理由。

画幅全篇局部细节二、同桌两人共同欣赏,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以上三幅是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局部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全图
三、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合作赏析,元代倪瓒《容膝斋图》。

苏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导学案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课题
第1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编制
授课班级
1—10班
周次
第2周
总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将自然造化与个人心性相结合
2.体会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山水画不是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它有着博大的文化内涵。
2、____________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
3、“青绿山水”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范宽是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_____(代表作)。
5、米点山水开始与北宋画家_____________。
6、马一角、夏半边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后反思
理解画家在山水画中对意境的营造
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查阅相关历史资料。
备注
热身导入
图片欣赏(5分钟)
观察图片
引导欣赏
思考讨论
概括总结
讨论
分析
讨论
创作
介 绍
交 流
主题活动
(25分钟)
分享展示
(10分钟)
欣赏与比较
1. 南北二宗,风格不同。
2. “一角”“半边”山水画源远流长,山水画成就最大在___________。
讨论与交流
1.你在作品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2. 你能通过作品“读出”怎样的意境?
才艺大比拼!
作品名称
代表人物
朝代
李思训
《游春图》
范宽
《云山墨戏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001]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001]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001]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中国山水画教学,旨在让学生体验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自然意味和山水之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课程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线条韵律;
3.学习使用笔墨表现山水特征和氛围;
4.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眼光。

课程内容
第一课: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分析中国山水画的流派和代表作品。

第二课:构图与线条韵律
•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线条韵律;
•分析具体作品中的构图和线条韵律。

第三课:笔墨运用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运用特点;
•学习使用笔墨表现山水特征和氛围。

第四课:作品赏析
•分析和欣赏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品;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眼光。

第五课:学生作品展示及点评
•展示学生在本课程中所创作的山水画作品;
•给予学生评价和指导。

课程教材
•《中国古代艺术史》
•《中国山水画绘画技法》
•《中国山水画欣赏》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课程评估
•学生的作品创作和表现;
•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和理解水平;
•学生对老师讲授、指导和评价的反馈。

结语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中国山水画,让学生在了解和感受传统艺术文化的同时,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绘画基本技巧和表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少版美术八上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案《自然意趣——山水画》教学设计
1. 南北二宗,风格不同。

2. “一角”“半边”“米氏云山”。

3. 笔墨情趣,诗情画意。

4. 画山画水,记录变迁。

5. 山水寄情,山水表心。

三、思考与探究
山水画如何表现意境?
四、讨论与交流
1. 你在作品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2. 你能通过作品“读出”怎样的意境?
五、归纳与总结
六、评述与拓展
1. 说一说你喜爱的山水画作,写一篇小评论。

2. 结合外国风景画作品,分析和比较两者的异同。

资料库
一、名词解释
1. 元四家
黄公望、倪瓒、王蒙和吴镇,被称为“元四家”,他们都是元代中后期生活在江浙一带,醉心于山水画创作并卓有成就的文人画家。

2. 金陵八家
指龚贤、樊圻、吴宏、邹喆、谢荪、叶欣、高岑、胡慥等南京几位著名的画家,“金陵八家”并不是一个有着共同风格的画派,而是大致上同时有名于南京画坛的八位画家的总称,龚贤因其杰出的成就,被誉为“金陵八家”之首。

3.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是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

扬州八怪有八人,他们是: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和罗聘。

4. 明四家
相对于“元四家”而来,又称“吴门四家”,是指四位著名的明代画家: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

由于他们均为苏州府人,活跃于今苏州(别称“吴门”)地区,所以又称为“吴门四家”或“吴门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