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中的设计艺术高中美术
2.4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

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导入:上课,同学们好,上课之前,我们先接着上一节的西方古典绘画后半部分学习17世纪到20世纪的西方艺术。
新授:17世纪以巴洛克艺术为主导,“巴洛克”是一种强调运动感的艺术创作,《抢劫吕浦西斯的女儿》就是一幅典型的代表之作,而画中抢劫并不是真的“抢劫”,而是当地的一种“抢婚风俗”所表现的就是一种风俗画。
再到小市民美术,以《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为例,是一种小画幅的,符合大众审美,能够摆放在家中进行装饰,普通民众也能购买得起的一种流派艺术。
18世纪的洛可可艺术需要与巴洛克艺术做出区分,虽然都有洛字,但洛可可艺术是一种因为蓬巴杜夫人喜欢,而专门流行的一种粉嫩、奢华、优雅、精致细腻的风格,充满了脂粉气。
其中代表性作品《秋千》是一副故事性极强的画作,情节是妇人与她的丈夫和她的情夫的故事体现,中间还有爱神丘比特的参与,非常生动有趣。
(教师自行搜索画面背景故事,适当对学生讲解)再到19世纪的古典主义,《马拉之死》是一个表达真实再现的创作艺术,教师讲解画作内容故事先跳过浪漫主义绘画,讲一讲批判现实主义中的《拾穗者》,同学们,这幅画作你觉得是不是对劳动人民的歌颂呢?有同学是是昂,你们仔细观察画面的后方,那是农耕收割的马车、资产家们的承包垄断,普通劳动人民只能拾捡他们收割不要的麦穗用来充饥,此画的画家席勒还运用了红黄蓝三色的穿插,相互搭配,将劳动人民居于画面中间,体现它们的辛苦并为之同情,也同时对资产阶级的批判和不满。
以前的画家画农民,多是体现农民劳作或是节日生活场景,席勒是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画农民的画家。
而浪漫主义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浪漫美好的意思,而是对于创作采用一种体现主观情感,非理性的表达。
《自由引导人民》中就是浪漫主义的深刻体现。
教师带领同学们去鉴赏分析这幅作品。
此故事背景是法国的“七月革命”,整个画面以中间的女神开始,向下方展开描绘。
而代表着自由与胜利的女神正举着法国的国旗,带领着人民向前冲锋的场景。
纪念与象征——空间中的实体艺术 课件 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法国卢浮宫的镇馆三宝:
《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
《米洛的维纳斯》
《蒙娜丽莎》
说说一下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创作手法
塑
雕
塑
雕
思考:雕塑除了观赏, 还有什么功能?
雕 一、纪念性
塑 的
二、主题性
功 三、装饰性
能 四、陈列性
一、纪念性雕塑
以历史或生活中的人或事件为主 题,也可以是某种共同观念的表 征,用于纪念重要的人物和重大 历史事件。这类雕塑一般体量硕 大,多安内的雕塑作品, 说说他们的表 现形式、材质、 功能等...
课堂小结
一:雕塑作品概念 二:雕塑的材质及特征 三:雕塑的功能
《虎门销烟》
《侧倚的人体》
作品名称 造型手法 形象性特征 创作意图
《虎门销烟》
浮雕
《侧倚的人体》
圆雕
写实 抽象
纪念为新中国百 年来艰苦奋斗的 每一个人。
突出有生命的石 头,而并非由生 命人的人。
课堂活动:对比鉴赏下列作品,说说他们在造 型什么上的不同。
地中海
巴尔扎克
感受不同材质的雕塑作品,说说他们的材质
在欧洲,同样出现了不少用 雕精 品,用 如德国用 雕艺术家用 曼·斯 契尔德所创作的用 雕作品,刻画 深用 用 细腻,繁复且严谨。
黄花梨
石质材质的特点极其艺术特征:
常用 的用 材有花岗用 、用 理 用 、青用 、砂用 等,这些用 材质量坚硬耐风化,是用 型 纪念性雕塑的主要材料。所 以雕刻出来的用 雕作品具有 瑰丽用 庄严的特点,典型的 用 雕作品是明代天安门的 用 用 华表
通过观看了人民纪念碑上作品,说说他们与传 统绘画艺术的异同。
通过观看了人民纪念碑上作品,说说他们与传 统绘画艺术的异同。
高中美术教案8篇

高中美术教案8篇第一讲陶器一、教学目的:通过观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
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欣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
培育学生喜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 1、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三、教学难点: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学问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学问。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具预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观赏。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
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
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肯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表达了肯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有用工艺美术和欣赏工艺美术两大类。
有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
为什么有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由于人们除了要求满意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
当买手表时,不是要在同样价格的手表中选择造型美观、颜色合意的那只吗?谁都盼望穿一身既合体舒适,又美观大方的衣服,用美丽的衣服装扮自己,以显示身份、性格、修养和向上的精神面貌。
人们的这种审美要求,制约着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制作,必需依照适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设计生产,使其既有有用性、又具美观性。
因此,工艺美术属于美术门类中既特别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
这种有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中国传统工艺品大多是历代工匠艺人的手工制作。
我们观赏时,要结合有用功能领会其造型美、装饰纹样的韵律美、材料质地的肌理美和制作工艺的精巧美,并通过这些美的感受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今日我们就来观赏传统工艺中的陶器。
(出示课题)1、陶器的产生: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
高中美术_西方现代派绘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西方现代派绘画》教学设计【课题名称】西方现代派绘画【授课】济南市历城区【教材分析】西方艺术自远古产生始即注重物质性的再现,经历不同时代的发展和完善,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已达高峰。
照相术发明之后,写实主义绘画的社会功能已部分地被摄影取代,绘画日益走上表现性的道路,由描绘客观物质的形态走向表现画家内在精神的追求。
以往的绘画以为宗教服务、社会服务为主要目的,西方现代美术家开始宣称他们不再为谁服务,艺术就是为完善艺术自身而独立存在。
艺术的价值观与传统决裂了,所有这一切都是随着社会发展、思潮的演变,缓慢地由量变到质变的,现代美术的发端是从后印象派开始的。
西方现代派美术的最基本特点,是进一步将西方近代美术强调美术家的主体性、主观性的追求更加推向极端,其表现是全面背离写实、具象的西方美术传统,背离美术作品要有内容主题、以宗教和社会生活为题材的传统,现代派美术以与传统美术全面的决裂,作为其“形式革命”的旗帜。
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现代派美术既有积极的大胆创造的一面,又有“丑”、“荒诞”的走极端式游戏艺术价值的一面。
本课主要介绍西方现代派绘画流派中有代表性的两个流派及其特征。
20世纪西方现代派美术种类繁多、流派纷呈,表现形式和艺术理论也各不相同,是标新立异、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它从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与传统的绘画艺术在观念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
艺术思潮的主要特点是,企图突破以至完全摆脱或否定西方绘画注重写实的传统,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艺术形式的探索。
经过对教材的研究分析,提出本科的主要教学方向:欣赏——分析——体验——探究——延伸。
观察现代派中不同流派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对中国当下美术作品及现代派其他美术作品做出合理的评价。
本课的重点,在于了解并能理解西方现代派绘画的新变化、新特点,并能对这些新变化和新特点,作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分析,既不肯定一切,也不否定一切,从而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 匠心之用-雕塑艺术 纪念与象征—空间中的实体艺术

《匠心之用-雕塑艺术》“纪念与象征—空间中的实体艺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匠心之用-雕塑艺术》的主题一“纪念与象征-空间中的实体艺术”。
课程以纪念性雕塑为样本,呈现了雕塑艺术的材质特点、审美历程、代表作品和艺术家。
课程依据高中课程标准“了解雕塑基础知识及艺术表现形式”的要求,认识和理解纪念性雕塑的特征与象征意义。
本课学习任务一是了解雕塑的基本知识,分析浮雕与圆雕的差异,从材料工具、造型手法等角度体会雕塑与绘画的不同美感,进一步认识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本课时的学习重在让学生尝试理解雕塑艺术的形式、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
本课以学科阅读及线上互动的方式进行,体现了线上教学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美术课上已涉及了雕塑艺术的初步学习,但缺乏对雕塑艺术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对很多优秀艺术作品也缺乏了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对雕塑艺术进行比较性研究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雕塑的基础知识,了解雕塑空间占有形式的差异。
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深度理解作品所呈现的文化内涵,并具备分析作品的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论学习、对比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对雕塑作品的观察及对其材料工具、造型手法等多角度,理解雕塑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启发学生认识雕塑艺术的社会作用。
通过视频观赏及对作品的理解,感知英雄人物的崇高境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及对国家及民族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雕塑的基础知识、圆雕与浮雕实体特征区别及艺术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如何观赏和深度理解雕塑艺术的形式语言及文化内涵。
五、教学过程(一) 情景导入1、播放抗日战争胜利历程短视频老师总结:刚刚我们观看的短片大致描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历程,经过多年的抗战我们终于取得了胜利。
美术教案高中工艺

美术教案高中工艺【篇一: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教案全一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全一册目录第一讲陶器 (2)第二讲瓷器 (5)第三讲青铜器 (7)第四讲织绣玉器漆器 (9)第五讲陶塑 (11)第六讲石雕 (13)第七讲彩塑 (14)第八讲古代人物画 (17)第九讲古代壁画 (19)第十讲古代山水画 (22)第十一讲古代花鸟画 (24)第十二讲现代人物画 (25)第十三讲现代山水画花鸟画 (28)第十四讲宫殿建筑 (30)第十五讲园林与民居 (32)第十六讲民间美术 (34)第十七讲传统工艺美术 (37)第二十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 (39)第二十一讲现代雕塑 (42)第二十二讲近代雕塑 (45)第二十三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47)第二十八讲现代主义绘画 (64)第一讲陶器一、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
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1、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三、教学难点: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
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
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
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
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精选5篇)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高中美术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美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帛画的背景、画面内容、主题思想以及帛画的艺术特征,学会鉴赏帛画作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帛画《龙凤仕女图》的描述、分析,了解帛画的艺术特征,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帛画作品的形式美感,提高审美意趣,领悟中国古代美术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龙凤仕女图》的画面内容和艺术特征。
难点:能够从帛画作品当中领悟中国古代美术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播放国家宝藏视频《帛画魂》,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首歌唱了哪些内容?视频中出现的作品是什么?学生认真观看并回答:歌词描绘的是千年珍宝——辛追墓T型帛画中的故事,进而揭示课题《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帛画》。
活动二:描述分析1.画面内容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欣赏作品《龙凤仕女图》,并提问:《龙凤仕女图》是何时何地出土的?(1949年湖南长沙陈家大山1号楚墓出土)这幅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总结: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而立的中年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像在祈祷。
妇人头顶上有一只腾空飞舞的凤鸟,尾羽向上卷起。
左侧是一条体态扭曲的龙,正向上升腾。
2.造型、线条、色彩继续观察《龙凤仕女图》,提出问题:作品中的人物、龙凤造型上分别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人物体态婀娜清丽,龙凤姿态极为矫健,整幅作品造型生动、形象。
放大《龙凤仕女图》局部,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作品的色彩、线条分别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线条极为概括洗练,刚健古拙,沉凝有力,色彩淡雅,以平涂为主。
3.主题继续引导学生欣赏《龙凤仕女图》并追问:这幅作品主要表达什么思想呢?(引魂升天)学生思考,教师总结:这幅作品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
高中美术课程拓展《空间中的实体艺术》-公共艺术研究

高中美术课程拓展《空间中的实体艺术》——公共艺术研究摘要:在高中美术课程中有这样的一课《空间中的实体艺术》,本课主要内容是介绍雕塑艺术,作为美术教师何如何把“雕塑”这种常见的艺术形式向同学们讲解清楚,同时挖掘它后面的人文学、社会学的引申意义,成为我们必须要探究的更深层次问题。
关键词:高中美术、雕塑、空间艺术、公共艺术在艺术史的发展上没有进化论之说,但是我们沿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艺术的发展变化与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塞尚将现代主义的大门推开之后的百余年时间里,艺术家不断地在造型艺术上发展探索,那些进入20世纪伟大艺术家凭借着自己非凡的想象力创造力,硬是生生将传统造型艺术“破坏”的片甲不留。
野兽派挣脱了最后的羁绊和束缚,立体派则是更加深刻,甚至在平面上与我们探讨四维空间,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等等······他们共同作用将现代主义推到了一个顶点。
现代主义的各种流派以及诸位大师在现在虽然是广为人知且备受推崇,但是在兴起之初却不是大家都能接受的。
由此,艺术开始脱离大众审美,进入一种精英化趋势。
而一个人的出现将现代艺术的这种特质彻底打破。
他就是后现代主义之父——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1887--1968)。
杜尚的到来,将艺术发展的形态变得更加多元,几乎是一己之力扭转了当代艺术的走向。
作品由架上到架下的空间转移,使得艺术如同一只挣脱枷锁的野兽,“毫无忌惮、横冲直撞”。
自此在艺术作品的呈现上逐渐变成完全放飞自我。
1971年杜尚将他的作品“小便池”《泉》以匿名的方式送到美国独立艺术家展览上,这种对艺术的戏谑和肆无忌惮的嘲讽将艺术的“美学”彻底摧毁打破。
后现代主义由此登上历史舞台。
《泉》的意义在于它将现代主义的精英化拉了回来。
用各种各样与艺术无关的材料、理念来消解艺术固有的美学价值体系。
观念、行为、装置等等艺术形式开始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