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系统设计-组件组串数量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光伏组串计算公式

光伏组串计算公式

光伏组串计算公式光伏组串是指将多个光伏电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组串电路,以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电压和功率。

在设计光伏组串系统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以确定最佳的组串方式和参数配置。

本文将介绍光伏组串计算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

光伏组串的基本参数包括光伏电池的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最大功率点电压Vm、最大功率点电流Im等。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计算得到光伏组串的额定电压Vr和额定电流Ir,以及光伏组串的最大功率Pmax。

我们需要计算光伏组串的额定电压Vr。

根据光伏电池的开路电压Voc和光伏组串的电池数Np,可以使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Vr = Voc × Np其中,Vr为光伏组串的额定电压,Voc为单个光伏电池的开路电压,Np为光伏组串的电池数。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光伏组串的额定电流Ir。

根据光伏电池的短路电流Isc和光伏组串的分支数Ns,可以使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Ir = Isc × Ns其中,Ir为光伏组串的额定电流,Isc为单个光伏电池的短路电流,Ns为光伏组串的分支数。

光伏组串的最大功率Pmax可以通过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电压Vm 和最大功率点电流Im计算得到。

首先,需要计算光伏组串的最大功率点电压Vm,可以使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Vm = Voc - (Voc - Vm) / Np其中,Vm为光伏组串的最大功率点电压,Voc为单个光伏电池的开路电压,Np为光伏组串的电池数。

然后,需要计算光伏组串的最大功率点电流Im,可以使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Im = Isc - (Isc - Im) / Ns其中,Im为光伏组串的最大功率点电流,Isc为单个光伏电池的短路电流,Ns为光伏组串的分支数。

根据最大功率点电压Vm和最大功率点电流Im,可以计算光伏组串的最大功率Pmax,使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Pmax = Vm × Im其中,Pmax为光伏组串的最大功率。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光伏组串的额定电压Vr、额定电流Ir和最大功率Pmax。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整理版]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整理版]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计算公式001.转换效率 00η= Pm(电池片的峰值功率) /A(电池片面积)×Pin(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0其中:Pin=1KW/㎡=100mW/cm²。

02.充电电压00Vmax=V额×1.43倍003.电池组件串并联003.1电池组件并联数=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组件日平均发电量(Ah) 03.2电池组件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V)×系数1.43/组件峰值工作电压(V) 004.蓄电池容量00蓄电池容量=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最大放电深度005平均放电率00平均放电率(h)=连续阴雨天数×负载工作时间/最大放电深度006.负载工作时间00负载工作时间(h)=∑负载功率×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功率007.蓄电池 007.1蓄电池容量=负载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放电修正系数/最大放电深度×低温修正系数007.2蓄电池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蓄电池标称电压007.3蓄电池并联数=蓄电池总容量/蓄电池标称容量008.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简易计算008.1组件功率=(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当地峰值日照时数)×损耗系数0损耗系数:取1.6~2.0 根据当地污染程度、线路长短、安装角度等08.2蓄电池容量=(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系统电压)×连续阴雨天数×系统安全系数00系统安全系数:取1.6~2.0,根据蓄电池放电深度、冬季温度、逆变器转换效率等 09.以年辐射总量为依据的计算方式00组件(方阵)=K×(用电器工作电压×用电器工作电流×用电时间)/当地年辐射总量0有人维护+一般使用时,K取230:无人维护+可靠使用时,K取251:无人维护+环境恶劣+要求非常可靠时,K取276 0010.以年辐射总量和斜面修正系数为依据的计算010.1方阵功率=系数5618×安全系数×负载总用电量/斜面修正系数×水平面年平均辐射量0系数5618:根据充放电效率系数、组件衰减系数等:安全系数:根据使用环境、有无备用电源、是否有人值守等,取1.1~1.3010.2蓄电池容量=10×负载总用电量/系统工作电压:10:无日照系数 (对于连续阴雨不超过5天的均适用)0011.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多路负载计算011.1电流 0组件电流=负载日耗电量(Wh)/系统直流电压(V)×峰值日照时数(h)×系统效率系数0系统效率系数:含蓄电池充电效率0.9,逆变器转换效率0.85,组件功率衰减+线路损耗+尘埃等0.9.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计算公式1.转换效率η= Pm(电池片的峰值功率)/A(电池片面积)×Pin(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其中:Pin=1KW/㎡=100mW/cm²。

2.充电电压Vmax=V额×1.43倍3.电池组件串并联3.1电池组件并联数=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组件日平均发电量(Ah)3.2电池组件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V)×系数1.43/组件峰值工作电压(V)4.蓄电池容量蓄电池容量=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最大放电深度5平均放电率平均放电率(h)=连续阴雨天数×负载工作时间/最大放电深度6.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工作时间(h)=∑负载功率×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功率7.蓄电池7.1蓄电池容量=负载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放电修正系数/最大放电深度×低温修正系数7.2蓄电池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蓄电池标称电压7.3蓄电池并联数=蓄电池总容量/蓄电池标称容量8.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简易计算8.1组件功率=(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当地峰值日照时数)×损耗系数损耗系数:取1.6~2.0根据当地污染程度、线路长短、安装角度等8.2蓄电池容量=(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系统电压)×连续阴雨天数×系统安全系数系统安全系数:取1.6~2.0,根据蓄电池放电深度、冬季温度、逆变器转换效率等9.以年辐射总量为依据的计算方式组件(方阵)=K×(用电器工作电压×用电器工作电流×用电时间)/当地年辐射总量有人维护+一般使用时,K取230:无人维护+可靠使用时,K取251:无人维护+环境恶劣+要求非常可靠时,K取27610.以年辐射总量和斜面修正系数为依据的计算10.1方阵功率=系数5618×安全系数×负载总用电量/斜面修正系数×水平面年平均辐射量系数5618:根据充放电效率系数、组件衰减系数等:安全系数:根据使用环境、有无备用电源、是否有人值守等,取1.1~1.310.2蓄电池容量=10×负载总用电量/系统工作电压:10:无日照系数(对于连续阴雨不超过5天的均适用)11.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多路负载计算11.1电流组件电流=负载日耗电量(Wh)/系统直流电压(V)×峰值日照时数(h)×系统效率系数系统效率系数:含蓄电池充电效率0.9,逆变器转换效率0.85,组件功率衰减+线路损耗+尘埃等0.9.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光伏系统设计计算公式

光伏系统设计计算公式

光伏系统设计计算公式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计算公式1、转换效率:η= Pm(电池片的峰值功率)/A(电池片面积)×Pin(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其中:Pin=1KW/㎡=100mW/cm2。

2、充电电压:Vmax=V额×1.43倍3.电池组件串并联3.1电池组件并联数=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组件日平均发电量(Ah)3.2电池组件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V)×系数1.43/组件峰值工作电压(V)4.蓄电池容量蓄电池容量=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最大放电深度5平均放电率平均放电率(h)=连续阴雨天数×负载工作时间/最大放电深度6.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工作时间(h)=∑负载功率×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功率7.蓄电池:7.1蓄电池容量=负载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放电修正系数/最大放电深度×低温修正系数7.2蓄电池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蓄电池标称电压7.3蓄电池并联数=蓄电池总容量/蓄电池标称容量8.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简易计算8.1组件功率=(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当地峰值日照时数)×损耗系数损耗系数:取1.6~2.0,根据当地污染程度、线路长短、安装角度等;8.2蓄电池容量=(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系统电压)×连续阴雨天数×系统安全系数系统安全系数:取1.6~2.0,根据蓄电池放电深度、冬季温度、逆变器转换效率等;9.以年辐射总量为依据的计算方式组件(方阵)=K×(用电器工作电压×用电器工作电流×用电时间)/当地年辐射总量有人维护+一般使用时,K取230;无人维护+可靠使用时,K取251;无人维护+环境恶劣+要求非常可靠时,K取276;10.以年辐射总量和斜面修正系数为依据的计算10.1方阵功率=系数5618×安全系数×负载总用电量/斜面修正系数×水平面年平均辐射量系数5618:根据充放电效率系数、组件衰减系数等;安全系数:根据使用环境、有无备用电源、是否有人值守等,取1.1~1.3;10.2蓄电池容量=10×负载总用电量/系统工作电压;10:无日照系数(对于连续阴雨不超过5天的均适用)11.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多路负载计算11.1电流:组件电流=负载日耗电量(Wh)/系统直流电压(V)×峰值日照时数(h)×系统效率系数系统效率系数:含蓄电池充电效率0.9,逆变器转换效率0.85,组件功率衰减+线路损耗+尘埃等0.9.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计算公式1.转换效率η=Pm(电池片的峰值功率)/A(电池片面积)×Pin(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其中:Pin=1KW/㎡=100mW/cm2。

2.充电电压Vmax=V额×1.43倍3.电池组件串并联3.1电池组件并联数=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组件日平均发电量(Ah)3.2电池组件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V)×系数1.43/组件峰值工作电压(V)4.蓄电池容量蓄电池容量=负载日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最大放电深度5平均放电率平均放电率(h)=连续阴雨天数×负载工作时间/最大放电深度6.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工作时间(h)=∑负载功率×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功率7.蓄电池7.1蓄电池容量=负载平均用电量(Ah)×连续阴雨天数×放电修正系数/最大放电深度×低温修正系数7.2蓄电池串联数=系统工作电压/蓄电池标称电压7.3蓄电池并联数=蓄电池总容量/蓄电池标称容量8.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简易计算8.1组件功率=(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当地峰值日照时数)×损耗系数损耗系数:取1.6~2.0根据当地污染程度、线路长短、安装角度等8.2蓄电池容量=(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系统电压)×连续阴雨天数×系统安全系数系统安全系数:取1.6~2.0,根据蓄电池放电深度、冬季温度、逆变器转换效率等9.以年辐射总量为依据的计算方式组件(方阵)=K×(用电器工作电压×用电器工作电流×用电时间)/当地年辐射总量有人维护+一般使用时,K取230:无人维护+可靠使用时,K取251:无人维护+环境恶劣+要求非常可靠时,K取27610.以年辐射总量和斜面修正系数为依据的计算10.1方阵功率=系数5618×安全系数×负载总用电量/斜面修正系数×水平面年平均辐射量系数5618:根据充放电效率系数、组件衰减系数等:安全系数:根据使用环境、有无备用电源、是否有人值守等,取1.1~1.310.2蓄电池容量=10×负载总用电量/系统工作电压:10:无日照系数(对于连续阴雨不超过5天的均适用)11.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据的多路负载计算11.1电流组件电流=负载日耗电量(Wh)/系统直流电压(V)×峰值日照时数(h)×系统效率系数系统效率系数:含蓄电池充电效率0.9,逆变器转换效率0.85,组件功率衰减+线路损耗+尘埃等0.9.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光伏电站组件组串数量计算公式

光伏电站组件组串数量计算公式
18.3033583 N 23.0702421
计算2 备注:
输入值 温度影响系

N 21.7274165
取值
计算结果
光伏电站组串数量计算
依据来源:GB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6.4.2 光伏组件串的串联数应按下列公司计算: Fra bibliotek 公式1:
Vmpptmin
Vpm 1 t-25Kv
N
Vmpptmax
Vpm 1 t-25Kv
公式2:
N
Vdcmax
Voc 1 t-25 Kv
参数: 计算1:
Kv Kv N t
t
Vdcmax Vmpptmax Vmpptmin
Voc
Vpm
系数1 系数2 系数3
-0.0032 ——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温度系数; -0.0032 ——光伏组件的工作电压温度系数;
——光伏组件的串联数(N取整); -40 ——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极端低温(℃); 80 ——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极端高温(℃); 1000 ——逆变器允许的最大直流输入电压(V); 850 ——逆变器MPPT电压最大值(V); 460 ——逆变器MPPT电压最小值(V); 38.1 ——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V); 30.5 ——光伏组件的工作电压(V); 0.824 1.208 1.208

光伏组件组串数量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组串数量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组串数量计算公式光伏组件的组串数量是指在一个光伏电池板上串联连接的光伏组件的数量。

组串数量的确定对于光伏系统的效能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组串数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电压、电流、功率以及电网的电流限制等。

在进行光伏组件组串数量计算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关系。

1. 光伏电池板的最大功率点(MPP):光伏电池板的最大功率点是指在特定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电池板输出的最大功率。

通常情况下,光伏电池板的最大功率点电压为Vmpp,最大功率点电流为Impp。

2. 开路电压(Voc):开路电压是指在电池板未连接电荷负载时,电池板输出的电压。

通常情况下,开路电压比最大功率点电压高。

3. 短路电流(Isc):短路电流是指在电池板短路连接时,电池板输出的电流。

通常情况下,短路电流比最大功率点电流高。

4.光伏电池板的工作点:光伏电池板的工作点是指电池板在特定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输出的电压和电流的组合。

在光伏组件组串数量计算时,有以下两个重要的限制条件需要考虑:1.最大电压限制:光伏组件在工作时,其输出电压不能超过逆变器输入电压的范围。

因此,最大组串数量应当满足以下条件:Vmpp × 组串数量≤ 逆变器最大输入电压2.电网电流限制:光伏组件在工作时,其输出电流不能超过电网的承载能力。

因此,最大组串数量应当满足以下条件:Impp × 组串数量≤ 电网最大电流基于上述的限制条件,光伏组件的组串数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第一步:确定逆变器最大输入电压和电网最大电流的数值。

第二步:根据光伏电池板的开路电压(Voc)和短路电流(Isc)的数值,计算出最大功率点电压(Vmpp)和最大功率点电流(Impp)。

第三步:根据逆变器最大输入电压和电网最大电流的数值,以及光伏电池板的最大功率点电压(Vmpp)和最大功率点电流(Impp)的数值,计算出最大允许的组串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组串数量的计算也可以考虑其他因素,例如电池板的工作温度范围、阴影和污染等。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光伏组件计算公式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计算公式1.变换效率η= Pm(电池片的峰值功率) /A (电池片面积)× Pin(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此中:Pin=1KW/㎡=100mW/cm2。

2.充电电压Vmax=V额×1.43 倍3.电池组件串并联3.1 电池组件并联数 =负载日均匀用电量( Ah)/ 组件日均匀发电量( Ah)3.2 电池组件串连数 =系统工作电压( V)×系数1.43/ 组件峰值工作电压( V)4.蓄电池容量蓄电池容量 =负载日均匀用电量( Ah)×连续阴雨天数 / 最大放电深度5均匀放电率均匀放电率( h)=连续阴雨天数×负载工作时间 / 最大放电深度6.负载工作时间负载工作时间( h)=∑负载功率×负载工作时间 / ∑负载功率7.蓄电池7.1 蓄电池容量 =负载均匀用电量( Ah)×连续阴雨天数×放电修正系数 / 最大放电深度×低温修正系数7.2 蓄电池串连数 =系统工作电压 / 蓄电池标称电压7.3 蓄电池并联数 =蓄电池总容量 / 蓄电池标称容量8.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照的简略计算8.1 组件功率 =(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 / 当地峰值日照时数 ) ×消耗系数消耗系数:取 1.6~2.0依据当地污染程度、线路长短、安装角度等8.2 蓄电池容量 =(用电器功率×用电时间 / 系统电压 ) ×连续阴雨天数×系统安全系数系统安全系数:取 1.6~2.0,依据蓄电池放电深度、冬天温度、逆变器变换效率等9.以年辐射总量为依照的计算方式组件(方阵) =K×(用电器工作电压×用电器工作电流×用电时间) / 当地年辐射总量有人保护 +一般使用时, K 取 230:无人保护 +靠谱使用时, K 取 251:无人保护 +环境恶劣 +要求特别靠谱时, K 取 27610.以年辐射总量和斜面修正系数为依照的计算10.1 方阵功率 =系数 5618 ×安全系数×负载总用电量 / 斜面修正系数×水平面年均匀辐射量系数 5618:依据充放电效率系数、组件衰减系数等:安全系数:依据使用环境、有无备用电源、能否有人值守等,取1.1~1.310.2 蓄电池容量 =10×负载总用电量 / 系统工作电压: 10:无日照系数(关于连续阴雨不超出 5 天的均合用)11.以峰值日照时数为依照的多路负载计算11.1 电流组件电流 =负载日耗电量( Wh)/ 系统直流电压( V)×峰值日照时数( h)×系统效率系数:委婉电池充电效率0.9,逆变器变换效率0.85,组件功率衰减 +线路消耗 +尘埃等0.9.详细依据实质状况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19.0397991 19.7094822 取值 计算结果
N
输入值 温t- 25Kv
Vdcmax
计算1: 计算2 备注:
-10 40 Vdcmax 1000 Vmpptmax 800 Vmpptmin 500 Voc 45.2 Vpm 36.3 0.9325 系数1 1.1575 系数2 1.1225 系数3 14.7711578
Kv Kv N t
t
——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温度系数; ——光伏组件的工作电压温度系数; ——光伏组件的串联数(N取整); ——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极端低温(℃); ——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极端高温(℃); ——逆变器允许的最大直流输入电压(V); ——逆变器MPPT电压最大值(V); ——逆变器MPPT电压最小值(V); ——光伏组件的开路电压(V); ——光伏组件的工作电压(V);
组串数量计算
依据来源:GB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6.4.2 光伏组件串的串联数应按下列公司计算: 公式1:
Vpm Vmpptmin Vmpptmax
1 t - 25Kv
-0.0035 -0.0045
N
Vpm
1 t - 25Kv
公式2: 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