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分析和量化方法

工作分析和量化方法
工作分析和量化方法

工作分析與評價

現代人每天工作,但若問他們工作的項目、內容、頻率、時間、相

關表單或會議、上下過程關係,恐怕大多數人茫然不知所以,唯共

同心聲不外乎:「我恨忙,負荷都超過,常常須加班。」「每件工作都是必要的,不能輕易改動,照做就是了。」「算了吧!以前做

過多少次了,沒一次派上用場。」「我是來工作的,不是三天兩頭

寫報表的,那有閒功夫。」「反正我做什麼,做了多少,大家都看

得到,何必白費功夫陪你們這些『米蟲』玩遊戲?」.... ....

現代人每天工作,但若問他們工作的項目、內容、頻率、時間、相關表單或會議、上下過程關係,恐怕大多數人茫然不知所以,唯共同心聲不外乎:

「我恨忙,負荷都超過,常常須加班。」

「每件工作都是必要的,不能輕易改動,照做就是了。」

「算了吧!以前做過多少次了,沒一次派上用場。」

「我是來工作的,不是三天兩頭寫報表的,那有閒功夫。」

「反正我做什麼,做了多少,大家都看得到,何必白費功夫陪你們這些『米蟲』玩遊戲?」

不錯,國內不少大企業曾花數千萬,找了國外的顧問公司,大張旗鼓地做工作分析,明訂個人職務說明書(Job Description) ,結果多半束之高閣,使得許多人認為這種工作勞民傷財,不切實際。

工作分析明確職掌

其實,此乃東西方文化及價值觀差異造成的,只要用對方法,不必花大錢,也不增加負擔,一樣可達到工作改善與簡化及明確職掌的功效。

因此,我們設計了一份「工作分析表」,請生產線作業員以外的每個人填寫,其主要內容有:

?個人基本資料,可視企業性質、需求不同,設計適用的欄位。

?例行工作項目,不論根據現行職掌,或記錄每天所為,再稍加歸納整理,當可明瞭自己所為何事。

?工作內容,每一工作項目或有數個不同內容的工作。

?平均頻率,有時多有時少,有時有有時無,但只要每月至少發生一次,取平均數,皆可求出一定值。

?平均每次時間,以正常為準,異常須改善至5%以下,再以加權平均求出每次時間。

?相關表單/會議,每一工作直接間接都會關聯到表單或會議,可據此評估工作內容、頻率及時間。

?上下過程關係,工作接自何人,再交至何人,可據以評估事務流程。

只要確實詳盡填好工作分析表,即可進行工作改善與流程簡化,首先區分工作內容為:

1.正常工作。

即便是正常必須的工作,亦可利用合併、重組、簡化,予以刪減。

2.異常工作。

譬如錯誤重工、干擾延誤、臨時調動…,皆需從源頭去改善消除。

3.善後工作。

因前過程做不好或不信任,才衍生出的後續工作,如審核、校對、檢查、稽核、修改….,都可透過標準化及明確權責,予以大幅抑

低。

4.低效率工作。

譬如重複類似工作,不熟練、不平衡等待…,可經由電腦化、模組

化,有效規畫,提升效率。

5.無效工作。

如來回奔波、過多的修飾、對工作沒有幫助的報表、與其他人毫無

關聯的工作……,能刪就刪。

6.開會。

不是所有事項都留到會議上來談,也不是會議一定要開足多少時

間,最重要的是會議是否發揮應有功能。總之,會議次數及時間

當可大幅縮減。

接著,根據改善後的工作負荷,加上各職等合理的例行工作比率,可求出各單位的編制(人數及職等),即某單位編制為七職等一人、六職等二人、五職等二人、三及四職等四人、一及二職等九人。

工作評價分等

至於工作評價分等,須先確立一個理念,若每個人都須將一件事從頭做到尾,不僅養成不易,且需多年經驗及較高職等,但若將工作分為三段,即

異常處理、變化調整、標準照做,人員不僅可循序漸進養成,亦可從基層入門。

譬如某軟體設計單位,原需七位高職等工程師,經分段派工後,僅需一位高職等工程師、二位中職等助理工程師、四位低職等技術員即可。

另外,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工作重要,不可或缺,應該高人一等,究竟要如何公平排序分等?

雖然,在學理上可做各種評估,但耗時長,且需高度專業,尤其是評定結果不見得被接受,最後往往僅供參考。

在此提供一簡易、快速且被接受的工作評價法,或可一戰功成,解決多年來的爭論。其步驟如下:

1.組成工作評價委員會,由各單位選出對各職務熟悉之代表組成。

2.向各委員說明工作評價的項目及程度。

3.由委員共同列出全公司所有之職務,並歸納整理確認。

4.由各委員依自由心證將確認之職務予以排序。

5.將各職務之排序總加起來,再依序排列。

6.若有委員之個別排序在總排序正負三之範圍外,則挑出請其再確

認,並據以修改總排序。

7.由公司政策考量將職務分為幾等。

8.以總排序數除以等次,如50除以10,即可得l至5為一等,6至

10為二等,依此類推。

再來,我們可以根據各職務的內容,彙整為單位職掌,再彙整為部門職掌,使組織權責明確,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最後,再根據職掌,可訂出部門績效衡量指標,並展開到單位績效衡量指標,再衍生出各職務績效衡量指標。

當然,這些成果再結合薪資獎工,不僅會大幅提升績效,更能激發改善與學習的意願,健全企業體質,成為高度自動自發的有機體,值得有志者一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