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4
教学设计3: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一、基本思路《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是苏科版物理教材《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第四节的内容,从知识结构上看,这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应用。
在教材处理上,先将眼睛与照相机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了解两者之间具有共同的成像原理,然后通过一个简易的模拟实验(学生的探究活动),揭示视力的缺陷成因,找到视力的矫正办法。
基于以上分析,设计本教案。
二、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图片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的基本原理;2.通过实验活动体验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的方法;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渐渐渐养成自觉保护视力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教学难点:探究近视眼成像位置及矫正原理四、教具准备:照相机、眼镜、光具座、光源等五、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通过复习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放大镜、投影仪的应用原理,引入新课。
•u>2f 时,f<v<2f ,倒立、缩小的实像•u=2f 时,v=2f ,倒立、等大的实像•f<u<2f 时,v>2f ,倒立、放大的实像•u<f 时,正立、放大的虚像(二)新课教学1.照相机活动1 借助傻瓜机拍摄的图片介绍其镜头及胶片,其缺陷是拍摄的清晰度受距离的限制。
活动2 简介单反相机的调节功能——其调节的复杂性使得其使用人群受到专业化限制。
引出每个人都拥有的最神奇的照相机——眼睛。
2.眼球活动3 通过图片介绍眼球结构与成像过程中睫状体的调节作用。
活动4 分析眼睛看远近不同位置处物体时的调节过程,引出视力的缺陷话题。
甲:近视眼成像原因及矫正 乙:远视眼成像原因及矫正活动5 师生活动,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看远近不同位置处的物体并与大家分享感受。
3.视力的缺陷与矫正(1)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活动6 模拟探究近视眼的缺陷,交流、评估并概括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及矫正办法(2)近、远视眼的缺陷与矫正办法4.活动7感受视觉暂留(三)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四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一、照相机 二、眼球 三、视力的矫正1. 镜头 凸透镜 晶状体 1.近视眼成因与矫正胶片 光 屏 视网膜 2.远视眼成因与矫正2.成像原理七、作业设计1.物体的光___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四、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简案-八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简案
【课标要求】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体验用凸透镜和光屏充当照相机拍照的过程,经历创造的
过程,了解传统照相机的主要结构和功能,了解传统照相机的调节方法。
2. 通过问题的解决,了解照相机的变焦功能。
体会只有将知识和技术紧密的结合起来,才
会不断的改进和提高生产力水平,有学好物理的意识。
3. 观察眼球模型知道眼球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经历探究活动,知道近视眼的缺陷,以及矫
正方法,并通过类比,知识迁移,了解远视眼的缺陷和矫正。
【重点】
1. 了解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
2. 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难点】
如何通过发现并提出问题,再设计实验方案去解决问题,了解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f<v<2f 4.4照相机和眼球视力的矫正
一、照相机、眼球
镜头和晶状体胶片和视网膜
凸透镜光屏
二、视力矫正
1、近视:看不清远处,像在视网膜前,戴凹透镜
2、远视:看不清近处,像在视网膜后,戴凸透镜。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案例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案例《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为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第四节的授课内容,现将其教学过程展示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照相机和眼球成像的基本原理。
2.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觉保护视力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的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三、教具?时?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光具座、物体F、f=10cm 的凸透镜、光屏。
学生用: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光具座、物体F、f=10cm 的凸透镜、光屏。
四、教法学法本节课实际是介绍“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在生活中的应用,借助比较和类比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把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珠穆朗玛峰全景图,雄伟的珠穆朗玛峰是怎样被装进小小的照相机的呢?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它又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由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探究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引导学生回顾凸透镜成像实验,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体和像的大概位置;物距变大时,像距和像的大小如何变化,从而引入照相机的原理。
出示照相机的结构图,让学生结合实验对比分析得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同时画出照相机成像的简图。
再让学生分析照相机拍近景远景时,镜头如何移动,像的大小如何变化,适时播放照相机成像的动画,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加深印象。
3.探究眼球的成像原理人的眼球也是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呢?生:晶状体、视网膜(师画眼球简图)引导学生回答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实验时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相当于实验时的光屏。
三组图对比,学生一目了然。
眼睛要看清楚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如何调节的呢?出示动画,介绍正常眼晶状体的形状,看近处远处的物体,观察晶状体是如何变化的。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时下正是秋冬交替时节,秋天在带给人们最绚丽的美景后就要谢幕了,人们用眼睛观赏秋色,更希望能留住这精彩的秋色,怎么办呢?(幻灯片2)生:用照相机拍照师:是的,那么照相机是怎么工作的呢?人的眼睛又是怎样看到物体的,你对眼睛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照相机和眼球的奥秘。
(幻灯片3)师:要学好今天的知识,我们需要复习一下上一课学习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幻灯片4)二、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活动一:认识照相机和眼球成像原理。
师:我们的眼睛就是一架随身携带的照相机,那我们就先来了解照相机的有关内容1、照相机出示相照机后投影照相机的结构图片,请同学指出相应的凸透镜、光屏。
并分析出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小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2、眼睛:我们随身携带的照相机(1)请同学结合生物课上学过的与眼睛相关知识,谈一谈你对眼球的认识:(用多媒体投出眼球的结构及其成像图)(2)照相机与眼睛相类比镜头相当于_____________胶片相当于______________问:我们的眼睛又是如何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做这样的动作,把书本从离你稍远处慢慢靠近你的眼睛,看书本上的字,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呢?原来:因为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是可以调节的,(投影)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放松就像这个气球一样,变薄,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减弱,使远处物体的光线,恰好在视网膜成清晰的像。
而在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就像这气球一样,肌肉拉伸,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通过秋天的美景将照相机和眼睛联系起来。
老师用白板动态演示,学生口头展示规律。
让学生结合图片,思索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观看视频,阅读教材,完成思考题。
4.4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四、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八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__ 授课时间:2019年月日学习目标:1.了解照相机和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学习重点: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学习难点:照相机的原理及视力的矫正方法学习过程自我补充(知识内涵和外延)★问题1:照相机的镜头是什么透镜?它是怎样成像的?【自主学习】对比分析下面的两幅图片【知识点1】照相机是利用_____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其中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拓展应用】照相机拍摄景物时,景物到照相机的距离应该,在胶片上成的是、的像.为了使远近不同的景物在胶片上产生清晰的像,需要旋转镜头上的调焦环,调节镜头到的距离,拍摄近的景物时,镜头向(填前或后)伸,离胶片(填远或近)一些.★问题2:眼球是凸透镜吗?它是怎样成像的?【自主学习】对比分析下面的两幅图片【知识点2】眼睛是利用_____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工作的,其中相当于凸透镜,相当于光屏.【拓展应用】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即焦距),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看近物:晶状体变(选填“厚”或“薄”)(变)(选填“凹”或“凸”)看远物:晶状体变(选填“厚”或“薄”)(变)(选填“凹”或“凸”)【小结】照相机与眼睛的工作原理____(填“是”或“不是”)一致的,如果把照相机比作眼睛,那么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底片相当于______.★问题3:近视眼和远视眼是怎么回事?【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图____是近视眼,在观察远处的物体时,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后)方;图____是远视眼,是指看不清的物体,使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后)方.【探究活动】探究:视力的矫正1.猜想:矫正近视眼应让像向___移,必须使光线_____,戴___透镜;矫正远视眼应让像向____移,必须使光线_______,戴_____透镜.2.进行实验:在探究模拟眼睛视力矫正的实验中,在图中的光屏是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1)此时,物距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2)若用一个比较厚的凸透镜替换掉光具座上的凸透镜,则看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这时,我们可以在光屏的___(选填左/右)面找到一个清晰的像.(3)在光屏位置不动的情况下,在凸透镜的左边A处放一个合适的眼镜的镜片时光屏上模糊的像变得清晰了,这说明这个眼镜是______(选填凸透镜/凹透镜).(4)此实验是模拟了______(选填近视眼/远视眼)的视力矫正过程.【知识点3】矫正近视眼的镜片是_____(凸/凹)透镜,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矫正远视眼的镜片是_____ (凸/凹)透镜,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知识应用】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而言,远处的物体成像的位置和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 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活动二】---小结反思(建构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学思导学”教师教案四、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广洋湖中心初中八年级物理“学思导学”教师教案例1下图左所示是用照相机拍照的示意图.A 是照相机的,人的头顶在底片成像的位置是__________点,物距是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例2如图右所示,甲图所示的是__________眼,需用___________镜来矫正,乙图所示的是___________眼,需用_________镜来矫正.例3 在探究近视眼视力矫正问题时用下图的装置模拟眼睛,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紧靠瓶壁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
下面的四幅图是一些同学描绘近视眼矫正的方法和光路,其中能达到近视眼矫正目的的是( )【导创】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__,照像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2f,这时胶片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2.人的眼睛象一架神奇的照相机,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来自物体的光经成像于上,再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到大脑,产生视觉,人眼中所成的像相对于景物事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像,眼睛是靠调节__________的平凸程度来改变_______而获得清晰的像。
3.常见的视力缺陷有和,这都是由于眼睛的调节功能降低,不能使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上引起的。
4.矫正近视眼所佩戴眼镜的镜片是透镜,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_______(前/后)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上。
5.小明拍摄完集体照后,要拍一张单人照,那么他与镜头的距离应,如果保持人与照相机的距离不变,而通过调节照相机的焦距来完成,那么照相机的焦距应该 _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6.如图甲所示的是_________眼,应戴__________镜来进行矫正,乙图所示的是________眼,应戴___________镜来进行矫正。
4.4《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027备课时间: 用案时间:课题 4.4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主备人用案人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
(2)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了解照相机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了解矫正视力的方法。
(2)组织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一些常见的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2)增强学生自学保护视力的意识。
重点 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
难点 视力的矫正方法及照相机的原理。
学情分析 1、本节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通过眼球和照相机的比较,引导学生认识两者共同的成像原理,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了解视力矫正的方法及原理。
2、学生难以观察到眼睛是如何成像的,近视和远视应如何佩戴正确的眼镜。
教具照相机、自制水透镜、蜡烛、光屏、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多媒体课件教 学 活 动二 次 备 课●教师检查学生自主先学情况:1.让同学们玩照相机,用照相机“看”不同远近的景物,问:看到什么现象?2.问:当为什么有的同学眼睛近视必须佩戴一个近视镜,而老年人眼花了后必须佩戴一个老花镜呢?●交流展示一、照相机看一看:一身照相机的主要结构有哪些?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⑵胶片:相当于光屏(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猜一猜】物体经照相机拍摄后,所成像的性质是怎样的? 【议一议】照相机的原理是什么?(1)①被照物体的范围:u>2f ;②成像的范围:f<u<2f(2)照相机的调节:应在范围u>2f 内调节,即:U ↓→v ↑→像↑ 【小结归纳】(板书)1、照相机的原理: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经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拓展应用】如果要使得照相机拍摄的景物范围增大(减小),则照相机的镜头应该与拍摄景物间的距离 ,同时,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照相机与眼视力的矫正》是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章第节的内容,是以学生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感性认识为基础,通过渗透的方式来呈现,主要包括“照相机和眼的成像原理和“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视力矫正前者是要让学生在比较中建立认识,后者则是要求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通过探究初步了解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生在生物课中学习过眼球的结构,对和眼镜有,但是基本上属于在生活中耳闻目睹所形成的感性认识,缺少从光学的角度对和眼镜进行分析的意识和能力,这种情况下留存他们头脑中的相关知识其实是模糊的和容易泛化的,有待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习和领会新的内容,进行过滤,并将其中的正确的感性认识上逐步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了解照相机和成像的基本原理。
教学方法教学器材:单反照相机、自制照相机、水透镜、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光屏、光源等设计思想。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4至5分钟)使用生活中常见的单反照相机给学生拍照清晰模糊。
图1不同像距拍摄同学图像。
2、图片展示照相机的结构和原理(1)展示照相机的图片,介绍其结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感光胶片或感光器件CCD(相当于光屏)。
(2)提出疑问:物体通过照相机在感光胶片上成像,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是正立还是倒立的?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哪种情况来成像的?3、板书:照相机的成像原理:u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感受同一照相机像的不同通过图片了解照相机的构造。
4、学生分组实验(3至4分钟)将学生4人一组分为若干小组,给每组学生发放教师事先做好的简易照相机(焦距为10cm,)让学生照相机给屏幕上的(拍照1倍焦距时,不能在胶片上获得清晰的像。
学生自己动手,亲手调节简易相机,体验从简易相机中观察到清晰成像的过程。
(部分同学的相机始终找不到清晰的像)5、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讨论预防近视的方法、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2】在农村放映电影,试镜头时,发现屏上的影像小了一点,应当怎样调整放映机()
A.放映机离屏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B .放映机离屏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C.放映机离屏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D .放映机离屏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解析:这是一道凸透镜的应用题,电影放映机镜头(凸透镜)的焦距是不变的,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胶片距透镜焦点的距离越近,屏上成的像越大,冋时,屏离透镜越远。
凸透镜成像,物体越靠近焦点,成的像越大,此时像离凸透镜越远(实像、虚像都有这个规律)。
反过来,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成的实像越小,像越靠近焦点。
凹透镜成像,物体体离凹透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像越靠近虚焦点。
从上述分析可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二、放大镜
让同学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
将凸透镜尽量靠近课本,往凸透镜里看,看到的字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我们就用作放大镜。
再让学生将凸透镜慢慢远离课本。
看到的像有什么变化?凸透镜继续远离课本,还能始终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凸透镜作放大镜用时,一定要靠近观察的物体,使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这样才能透过凸透镜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原理:当物体在,凸透镜成的像。
【例3】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A.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些 B .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
离报远一些
C.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 D •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
离报近一些
解析:放大镜是凸透镜,由凸透镜成像实验可以看出,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的时候,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也越大。
也可从成像原理得出结论,平行于主轴的光线不变,而随着物体的远离透镜,过光心的光线越来越平缓,所以两条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就离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