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构成设计原理.
色彩构成报告小结

色彩构成报告小结引言色彩构成是指通过不同颜色的组合和搭配来表达特定的情感、信息或者意义。
色彩构成在设计和艺术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总结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建议。
色彩基础知识1.色轮理论:色轮是将颜色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圆形图表。
常见的色轮有RGB色轮和CMYK色轮。
理解色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颜色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2.原色和辅助色:原色是指不能通过混合其他颜色得到的纯粹颜色,如红色、绿色和蓝色。
辅助色是通过混合原色得到的颜色。
3.色彩情感:不同颜色会引发不同的情感和联想。
例如,红色常常与激情和力量相关联,蓝色常常与冷静和安宁相关联。
了解色彩情感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颜色来传达特定的情感或意义。
色彩构成原则1.对比原则:通过使用互补色或者对比明暗度和饱和度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对比可以帮助突出重点和增加视觉冲击力。
2.类似原则:通过使用相近的颜色来创建和谐和统一的感觉。
类似色的搭配可以创造柔和的效果,适用于需要温和视觉效果的场合。
3.暖色和冷色:暖色(如红色、橙色和黄色)常常给人温暖和活力的感觉,适合用于需要吸引人们注意的元素。
冷色(如蓝色、绿色和紫色)常常给人冷静和安宁的感觉,适合用于需要创造放松和平静氛围的场合。
色彩构成技巧1.单色调构成:通过使用同一种颜色的不同明暗度和饱和度来创造单色调构成效果。
单色调构成可以带来简洁和优雅的视觉效果。
2.互补色搭配:通过搭配位于色轮相对位置的颜色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互补色搭配常常用于需要突出重点和增加视觉冲击力的设计中。
3.三色搭配:通过搭配位于色轮120度夹角位置的颜色来创造和谐的效果。
三色搭配常常用于需要创造活力和鲜明效果的设计中。
色彩构成的应用色彩构成广泛应用于设计和艺术领域,包括以下方面: 1. 品牌设计:品牌的色彩构成可以帮助传达品牌的个性和理念。
选择与品牌定位相符的颜色可以增强品牌的识别度和记忆度。
2. 网页设计:在网页设计中,合理的色彩构成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和吸引力。
色彩构成知识

⾊彩构成知识⾊彩构成知识⾊彩构成知识⼀、⾊彩与视觉的原理1.光与⾊光⾊并存,有光才有⾊。
⾊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
光在物理学上是⼀种电磁波。
从0.39微⽶到0.77微⽶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们的⾊彩视觉感觉受。
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
波长⼤于0.77微⽶称红外线,波长⼩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
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
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相差别。
不同的振幅强弱⼤⼩产⽣同⼀⾊相的明暗差别。
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
光直射时直接传⼊⼈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
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反射出来,⼈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彩。
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
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涉时,则产⽣漫射,对物体的表⾯⾊有⼀定影响。
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眼的⾊光与物体⾊相同。
2.物体⾊⾃然界的物体五花⼋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虽然⼤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光的特性。
当然,任何物体对⾊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或⽩⾊。
常见的⿊、⽩、灰物体⾊中,⽩⾊的反射率是64%-92.3%;灰⾊的反射率是10%-64%;⿊⾊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很受物体表⾯肌理状态的影响,表⾯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光的反射较强,如镜⼦、磨光⽯⾯、丝绸织物等。
表⾯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漫射现象,故对⾊光的反射较弱,如⽑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光的吸收与反射能⼒虽是固定不变的,⽽物体的表⾯⾊却会随着光源⾊的不同⽽改变,有时甚⾄失去其原有的⾊相感觉。
所谓的物体“固有⾊”,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们对此的习惯⽽已。
如在闪烁、强烈的各⾊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物的服⾊⼏乎都失去了原有本⾊⽽显得奇异莫测。
色彩构成

②
减法混合——色料的混合
也称减色法,由于物体对光谱中的色光有吸收、反射作用, 其中的“吸收”就相当于减去的意义。颜料或染料中的红、
黄、蓝为三原色。
红色系与黄色系相调得到一系列橙色; 红色系与兰色系相调得到一 系列紫色;黄色系与蓝色系 相调得到一系列绿色。
为了认识、研究与应用色彩,我们将千变万化的色彩按照它们各自的特性,按—定 的规律和秩序排列,并加以命名,这称之为色彩的体系。色彩体系的建立,对于研 究色彩的标准化、科学化、系统化以及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价值,它可使我们更清 楚、更标准地理解色彩,更确切地把握色彩的分类和组织。具体地说,色彩的体系 就是将色彩按照三属性,有秩序地进行整理、分类而组成有系统的色彩体系。这种 系统的体系如果借助于三维空间形式,来同时体现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之间的 关系,则被称之为“色立体”。 色立体学说的形成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道路的。167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用三棱镜发现了日光的七色带,揭开了阳光与自然界一切色彩现象的科学奥秘,形 成了由色相环组成的色彩平面图。这一色相环,它还不能理想地表述色彩的三个属 性(明度、色相、纯度)的相互关系。为此,一些学者先后提出了各自的创见。1772 年,拉姆伯特(Lambert)提出了金字塔式的色彩图概念。以后,栾琴(Runge,1771-1810)提出了色彩的球体概念。接着,冯特(Wundt,1832 --1920)提出了色彩的圆锥 概念,还有的学者提出了色彩的双圆锥概念。这样,经过三百年来的探索和不断发 展完善,在表达色的序列和相互关系上,便从一开始的平面圆锥、多边形色彩图发 展到现在的空间的立体球形色彩图——色立体。
色 彩 构 成
色彩构成概述
色彩构成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效应出发,运用科学的原理与艺术形式美相 结合的法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抽象思维,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 质的可变换性,对色彩进行以基本元素为单位的多层面多角度的组合、 配置,并创造出理想、新颖与审美的设计色彩。 色彩构成的基本内容:第一,着重论述色彩的由来,即光与色彩,光与视 觉、物体色,光与色的混合的互相关系以及相关的物理及化学原理,介 绍色彩的体系及色彩的表色立体及特点、用途;第二,讨论人对色彩的 视觉效应,视知觉的多种表现(视觉引起的生理、心理的变化);第三, 色彩的对比和调和,变调、组调及各种调和推移;第四,重点探讨色彩 的心理效应、人的心理与色彩的内在联系以及外在表现(联想、联觉 等)。
色彩构成01-色彩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6
• 明度的第一层内容: • 是指颜色本身的明度。在约翰内斯·伊顿所设计的十二色相环中,
我们会发现,黄颜色的明度最高,而紫颜色明度最低,其它各色 基本上是处于灰与深灰之间,属中间明度。
• 明度的第二层内容: • 同一色相的颜色也具有不同的明度,如红颜色中深红、大红等有
不同的明度值。
• 纯度(S): • 纯度表示色相中灰成分所占的比例,用从0%(灰色)到100%(完全
饱和)的百分比来度量。在标准色轮上,从中心向边缘饱和度是递 增的。
• 明度(B): • 是颜色的相对明暗程度,通常用从0%(黑)到100%(白)的百分比
来度量。亮度为0时即为黑色,最大亮度是色彩最鲜明的状态。
可编辑课件PPT
5.等明度面
孟塞尔色立体等明度面
可编辑课件PPT
19
可编辑课件PPT
20
计算机的表达
PHOTOSHOP表色体系
可编辑课件PPT
21
RGB色彩模式
自然界中绝大部分的可见光谱可以用红、绿和蓝三色光按不同比 例和强度的混合来表示。RGB就分别代表着三种颜色:R代表红 色,G代表绿色、B代表蓝色。RGB模型是加光混色的模型,用 于光照、视频和显示器。
可编辑课件PPT
15
色立体的表达
• 用三维空间关系来表示色彩体系的工具称为色立体。 • 由色立体显示的色彩结构,有助于对色彩进行完整的逻辑分析,
是色彩结构表达的模型。
可编辑课件PPT
16
4.等色相面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等色相面
可编辑课件PPT
17
孟塞尔色立体可等编色辑相课件面P(PT2个色相面)
18
2
色彩构成的产生与发展
设计原理的三大构成

设计原理的三大构成设计原理是指在进行设计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它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所依据的基本依据。
设计原理的三大构成包括形式构成、色彩构成和空间构成。
形式构成是设计原理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它是指在设计中所运用的各种形状、线条、比例和结构的组合。
形式构成是设计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设计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表现力。
在形式构成中,形状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不同的形状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例如圆形代表和谐、方形代表稳定等。
线条也是形式构成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线条的粗细、长度、曲直都会对设计作品产生直接影响。
此外,比例和结构也是形式构成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它们决定了设计作品的整体稳定性和美感。
色彩构成是设计原理中同样重要的构成要素,色彩是设计作品中最直观的表现形式之一,它直接影响着观者的感受和情绪。
色彩构成包括色彩的选择、搭配和运用。
在色彩的选择上,设计师需要考虑到色彩的明度、饱和度和纯度,以及它们在视觉上的效果。
在色彩的搭配上,设计师需要考虑到色彩的对比、协调和平衡,以及它们在整体上的和谐感。
在色彩的运用上,设计师需要考虑到色彩的面积、比例和分布,以及它们在设计作品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空间构成是设计原理中涉及到的另一个重要构成要素,空间是设计作品中所具有的深度、立体感和层次感。
空间构成包括空间的透视、布局和层次。
在空间的透视上,设计师需要考虑到透视的角度、深度和比例,以及它们在设计作品中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在空间的布局上,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布局的对称、平衡和重心,以及它们在设计作品中的整体效果和稳定性。
在空间的层次上,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层次的前后、大小和明暗,以及它们在设计作品中的深度感和层次感。
综上所述,设计原理的三大构成包括形式构成、色彩构成和空间构成。
它们是设计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它们直接影响着设计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表现力。
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三大构成,以达到设计作品的最佳效果和最大价值。
《色彩构成》课件

《星空幻想》
色彩运用
以深蓝和黑色为背景,点缀以白色和紫色的星星,创造出梦幻的星 空效果。
作品分析
构图技巧
采用放射线构图,使画面具有强烈的 动感和张力。
细节处理
通过光影效果表现出星空的层次感和 立体感,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
作品分析
1 2
作品三
《城市夜景》
色彩运用
以暗蓝色和灰色为主,表现出城市夜晚的冷清和 神秘感。
自然。
重点原则
通过强调某一色彩,突 出画面中的重点元素,
引导观众的视线。
情感原则
利用色彩的情感属性, 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氛围
。
色彩的调和与平衡
近似色调和
利用相近的颜色进行调和,营造柔和 、自然的视觉效果。
对比色调和
通过对比鲜明的颜色进行调和,增强 画面的冲击力和动态感。
均衡分布
合理安排不同颜色在画面中的分布, 保持视觉上的平衡感。
3
构图技巧
采用斜线构图,使画面具有强烈的动感和节奏感 。
作品分析
• 细节处理:通过灯光效果表现出城市的繁华和活力,增强 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作品分析
作品四
《深海奥秘》
色彩运用
以深蓝和紫色为主,表现出深海的神秘和幽 深感。
构图技巧
采用曲线构图,使画面具有柔和和流畅的感 觉。
细节处理
通过光影效果和纹理表现出海底生物的形态 和质感,增强了画面的真实感。
《色彩构成》PPT课件
目录
• 色彩构成概述 • 色彩基础知识 • 色彩心理与感知 • 色彩构成技巧与实践 • 色彩构成作品赏析
01
色彩构成概述
色彩构成的定义
01
色彩构成:通过运用色彩的属性 、对比、调和等手段,创造出具 有美感和表现力的色彩组合的过 程。
色彩构成知识点归纳总结
色彩构成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色彩构成的概念色彩构成是指将不同颜色或色彩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定的色彩搭配或组合。
通过色彩构成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氛围和意义,对于绘画、设计和摄影等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色彩构成的原理1. 赛贝尔定律赛贝尔定律是指当三原色光以适当的比例混合时,可以得到任意颜色。
这对于印刷、绘画和摄影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彩色三属性彩色三属性分别是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色调是指色彩的基本色系,包括红、橙、黄、绿、蓝、紫等。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高明度颜色明亮,低明度颜色暗淡。
饱和度是指色彩的色彩浓淡程度,高饱和度表示色彩鲜艳、浓烈,低饱和度表示色彩柔和、淡雅。
3. 色彩构成的原则- 对比原则:通过对比不同色彩之间的明度、饱和度和色调,使整体构图更加丰富多彩。
- 平衡原则:通过合理搭配色彩,使整体构图在色彩上达到平衡,不会呈现过于单调或过于杂乱的情况。
- 统一原则:通过使整体构图的色彩在主题或氛围上表现出统一性,达到统一的感觉和意义。
三、色彩构成的方法1. 光谱色彩构成光谱色是指由基本的红、橙、黄、绿、蓝、紫六种颜色构成的色彩系统,适用于表现明快、鲜艳、活泼、充满生机的主题。
2. 补色彩构成补色是指相对于某种色彩的对立色。
将对立色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色彩搭配能够产生强烈的反差和冲突感,适用于表现张力和矛盾的主题。
3. 色彩渐变构成色彩渐变是指通过在色彩之间衍生出逐渐变化的中间色,其过渡形式让色彩在不同主题或氛围中产生过渡感和融合感。
4. 色彩对比构成通过将相似或不同的色彩进行对比,产生明暗、强弱、冷暖等差异,从而形成视觉反差,达到视觉冲击力。
四、色彩构成在绘画中的应用1. 面色彩构成通过将一定的色彩填充在整个画面中,形成统一的色彩氛围和意义,可以表达出对应的情感。
2. 线面彩构成通过线条勾勒出图案轮廓并在图案的内部填充色彩,形成色彩对线条的配合和对应,从而丰富了图案的表现。
色彩构成
1.3 色彩的心理性
一、色彩心理与年龄
儿童:极鲜艳的颜色。婴儿—红色、黄色 4—9岁儿童:红色 9岁儿童:绿色 老人:黑、深蓝、灰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色彩喜好逐渐向复色过 度,向黑色靠近。儿童刚走入大千世界,脑子思维一 切空白,什么都是新鲜的,需要简单强烈刺激的色彩。 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神经记忆库已被其他刺激占去了 许多,色彩感觉也就相应成熟和柔和一些了。
2.色彩影响温度 白色反射能力强,黑色吸收能力强,温度各不同。 例如,原子弹首次在广岛爆炸时,穿着花纹或是浅 色衣服的人皮肤灼伤轻,着深色服装的人皮肤灼伤严重, 并且相差很大,而穿白色服装的人几乎免于灼伤。根据 美国科学家实验,在沙漠地区穿黑色军服的士兵每小时 可吸收热荷为606千焦耳的太阳光,穿绿色军服的士兵为 472焦耳,而穿白色军服的士兵只有384千焦耳
1.2 色彩的生理原理
b.强化和抑制同时对比的方法
抑制的方法: 改变纯度,提高明度 破坏互补关系 采用间隔、渐变的方法。 缩小面积、建立面积平 衡关系
强化的方法: 提高色彩的纯度 使对比色建立补色关系 运用面积对比。(即色 彩集中而不分散)
1.3 色彩的心理性
意义: 研究色彩的感觉对色彩设计和应用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恰当的运用色彩对人的感觉作用, 可以减轻工作中的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事 故发生,在生活上能够制造舒适的环境氛围和增 加生活乐趣。
1.2 色彩的生理原理
b.负后像:正后像是神经正在兴奋而尚未完成时引起的, 负后像则是神经疲劳过度引起的,其反应与正后像相反。 例如,在阳光下写生一朵鲜红的花,观察良久,然后 迅速将视线移到白纸上,这时你会发现白纸上有一朵与那 朵花相同的绿花。当然,这种现象转瞬消失。 这种负后像色彩错觉一般都是补色关系(以后介绍补 色),如:红-绿、黄-紫、橙-青紫、黑-白。
色构构成
色彩构成(1)基础知识
色彩构成的定义 古人把黑(玄)白称为色,赤黄青 称为彩合称色彩。 将两个以上的单元,按照一定的原则, 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单元,称为构成。
红色 热情、活泼、热闹、革命、温暖、幸福、
吉祥、危险...... 由于红色容易引起注意,所以在各种媒体 中也被广泛的利用,除了具有较佳的明视效果 之外,更被用来传达有活力,积极,热诚,温 暖,前进等涵义的企业形象与精神,另外红色 也常用来作为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等标示 用色,人们在一些场合或物品上,看到红色标 示时,常不必仔细看内容,及能了解警告危险 之意,在工业安全用色中,红色即是警告,危 险,禁止,防火的指定色。
3.明净的明色调(lt)
明色调属于清色系列,其特征是 加入了多量的白色,提高整体色调的 明度,色感相对减弱。明色调犹如春 天的新绿,透明清丽、明净、轻快。 以明色调的暖系列为主的配色,有甜 美、风雅之味道,像少女般的清纯。 明色调的冷系列显得清凉、爽快。如 图
4.高雅的明灰调(p) 这是在全色相色系大量的调入 浅灰颜色,是色相全部带有灰浊 味。由于过多调入灰白色,色相 的明度提高了,形成高明度的灰 调子,这是明灰调的特征。明灰 调以平静的感觉,蕴含着高雅与 恬静,显示出另一种美的境界。
2、 色彩的产生
色彩是光照射到物体上产生的一种视觉 效应。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由于物体本 身的材质关系,决定了其对光线中的某些色 光吸收、反射或穿透,反射回来的色光作用 于人的视觉,便产生了某种色彩感觉。
《设计构成》第三章 色彩构成
一次色(原色): 在美术上,将红、黄、蓝称为颜料的三原色或一次色。
二次色(间色): 通过两种不同比例原色进行混合所得到的颜色为二次色,二次 色又叫做间色。
2、间色 三原色中任何两种原色作等量混合调出的颜色叫间色。
红 +黄 = 橙 黄 +蓝 = 绿 蓝 +红 = 紫
3、复色 由三种原色按不同比例调配而成,或任何两种间色调配而成,就叫复色。
四、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 固有色
光源色
环境色
1、固有色与物体色
固有色是指物体在正常的白色日光下所呈现的色彩特征。通常,人们习 惯于把阳光下物体呈现的色彩效果总和称之为固有色。比如,太阳为黄色, 树叶为绿色,雪为白色。但物体的固有色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光源色 和周围色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绝对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只有相对固有 色的存在。
设计构成
第
三
章
目录
色 彩 构 成
【 第一节 】
色彩构成概述
【 第二节 】
色彩与心理
【 第三节 】
色彩对比与调和
【 第四节 】
色彩的启示与设计联想
【 第五节 】
色彩构成在现代设计中的应构成
色彩构成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 出发,将两种或多种颜色按照一定的色彩规律 构成表达色彩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学习色 彩构成基础理论有助于深入地研究和探讨色彩 的特征,理解色彩关系,掌握配色方法,帮助 设计师在设计中有效地利用色彩。
环境色的反光量与环境物体的材质肌理有关,表面光滑明亮的玻璃器皿、瓷器、 金属器之类反光量大,对周围物体的影响就比较大;表面粗糙的物体反光量小,对周 围环境的色彩影响也就比较小。
环境色的存在和变化,加强了画面相互之间的色彩呼应和联系,不仅能微妙地表 现出物体 的质感,且大大丰富了画面中的色彩。所以,对环境色的运用和掌控在绘 画、摄影、影视、装修等领域都显得十分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色立体:
COLOR DESIGN
是借助于三维空间来表示色相、纯度、明 度的概念。
1.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COLOR DESIGN
2. 孟谢尔色立体:
COLOR DESIGN
作业
制作24色相环
要求:1.直径:24cm
COLOR DESIGN
2.用高纯度色,制作要工整、干净、
涂色均匀。
COLOR DESIGN
高明度构成
低明度构成
COLOR DESIGN
(二)色相: 是指色彩呈现出来的面貌,以红、 橙、黄、绿、青、蓝、紫等为基本色 相。
基本色相
(三)纯度:
指色彩的纯净度,也称饱和度或艳度、鲜度、 彩度。 它是表示颜色中所含某一色彩的成分比例。 纯度五级:高、略高、中、略低、低
后来人们把太阳七色概括为六色,并把它们圈 起来,头尾相接,变成六色色环,在三原色和三间 色中十分明确地区分开来。
COLOR DESIGN
* 三原色中 任何一种原 色都是其他 两种原色之 间色的补色。
COLOR DESIGN
• 两种不同的 原色相混所 得的色称为 二次色,即 “间色”;
• 两种不同间 色相混所得 的色称为三 次色,即 OR DESIGN
(二)光谱色: 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的色彩实验。
把太阳光用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
绿、青、蓝、紫七色光束,同时,七色
光束通过三棱镜还能还原成白光。
这七色色带就称为“光谱色”。
COLOR DESIGN
(三)光源色与固有色:
越靠近无彩色,纯度越 低,色彩越灰;
COLOR DESIGN
越靠近色相环的色彩,纯度越高,色彩 越鲜艳。
COLOR DESIGN
COLOR DESIGN
高纯度构成
低纯度构成
三、色彩表示方法与体系
(一)牛顿色相环:
牛顿将太阳白光分解以后产生的红、橙、 黄、绿、青、蓝、紫光头尾相接,形成一个 圆环,并定名为“色环”。
光源色: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呈现
不同的色彩。
固有色:白色阳光下物体呈现出来的色彩
效果。
二、色彩的三要素
(明度、色相、纯度)
COLOR DESIGN
(一)明度:
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和明暗性
质。
1. 同一色相的明暗变化:同一颜 色加黑、白以后产生不同的明 暗层次; 2. 各种颜色的明暗变化:每一纯 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如: 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 低;红绿色为中间明度。
COLOR DESIGN
色彩构成
——构成设计原理
COLOR DESIGN
第一章 色彩理论
一.色彩的形成 二.色彩的三要素 三.色彩表示方法与体系
作业
一.色彩的形成
色彩的产生,是光对人的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
COLOR DESIGN
(一)光与色:
光源光:自然光、人造光
透射光:光穿过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进入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