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汇总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汇总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一篇: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结合调查纵横比较预先调查亲邻好友近20年来生活方式的变化,通过数字、票证、图片、影象等历史资源,体会改革开放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好处

探索理解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对于人们改善生活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爱党与时俱进小康生活的来临与祖国的日益强盛反映出我们的社会正在突飞猛进,这是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成果

能者发展适者生存改革就业制度,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和人才竞争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人的潜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了民众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民生安定、社会团结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改革就业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109页“导入框”内容,讨论回答:新旧“四大件”分别指的是什么?

(A.旧的“四大件”指的是“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B.新的“四大件”原先指的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现在正朝着电脑、手机、住房、汽车发展。)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从旧的“四大件”发展到新的“四大件”,说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就象俗话所说的那样——芝麻开花节节高。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安排学生阅读,要求作出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衣食住行的变迁

1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改革以前人们衣着有什么特点?(被称为“蓝(灰)色的海洋”,很单调,而且要凭“布票”购买衣服。)

2现在你和你的亲朋乡邻怎样使用服饰?(不仅用来遮羞御寒,而且可以展示个性、显示风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2003年‘走进历史’展览会”上见过的《计划经济时代里的票证》,联系“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内容,说明那时人们不但“穿”的单调,“吃”的水平也很低,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地方有些年份甚至难以果腹,只好以野菜、粗粮充饥。

1现在大家“吃”的怎样?(不但能够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2根据110页“动脑筋”:怎样看待今昔饭桌上的野菜、粗粮?(过去用来充饥果腹,往往因为吃的太多而产生副作用——水肿、胃痛等;现在是用来搭配营养、调节口味的,属于时髦的“绿色食品”,有益健康。)

3指导学生观看110页插图,运用小字部分提供的数字和自己小组调查来的材料,通过“对白”形式,表演今昔住房的变化。(设置场景为“调查时的书房”,一位扮演爷爷或奶奶,另几位扮演今天的孙子或孙女。鼓励学生自拟对白,临场发挥。教师注意调节下岗职工或其他“弱势群体”家庭的学生情绪,防止盲目攀比。)

4根据111页“动脑筋”,组织学生讨论回答:

A.现在城市里为什么常出现“塞车”现象?(机动车辆猛增,道路却依然狭窄等。)

B.你认为如何解决为好?(尽量提倡步行和骑自行车,既可锻炼身体,也可减轻环境污染。尽量兴建、改扩建城乡道路,加强交通管理。加紧研制“绿色能源”和“绿色交通工具”,发展新的交通方式等。)

•指导学生完成112页“练一练”:应选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就业和社会保障

•指导学生联系25页内容,回顾“左”倾错误泛滥的种.种表现,强调那是严重失误,对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恶劣影响。后来经过调整,虽然有所纠正,但是“吃大锅饭”等“左”的根子没有挖掉,才导致后来“--”十年浩劫,造成更大损失。中国要想突破“左”的束缚,就必须鼓励那些好的企业兼并那些

应该淘汰的企业。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企业被淘汰了,职工怎么办?也就是说,用人用工制度该怎样改革?出现了那些新情况、新名词?(企业的破产、兼并、重组;职工的下岗、待业、培训等。)

1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理想。对于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应该怎么帮助?(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等。)

2有人说,“铁饭碗”摔不破,人们捧着它就会放心。现在打破了“铁饭碗”,搞得人心惶惶,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你怎样理解这个问题?(实行“铁饭碗”就业制度时,从表面上看,好象很“公平”——不管你干得怎么样,有饭大家一起吃。其实是保护了懒汉、低能儿,挫伤了勤奋、聪明人。现在实事求是地承认人们之间的差异,实行能者勤者上岗,凭贡献大小享受相应的待遇,是通过人才竞争来挖掘人的潜力,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当社会财富增加之后,就可以对那些“弱势群体”提供更为有效的帮助。这样两全其美,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根据《新学案》58——60页,掌握[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2完成《历史填图册》27页各题。

3提醒学生整理教材和作业、补充“成长记录袋”所需材料,作好期末复习准备。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二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和意义。

2.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形成国际意识,理解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分析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

3.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认识--集团分裂祖国的丑恶行径,理解中国共产党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内容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的重大决定,如国旗、国歌、首都、政府主席、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突破这一教学重点内容,同时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本课的难点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和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可以采取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学生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历史材料,通过分析西藏和平解放的进程,进一步认识--集团分裂祖国的丑恶嘴脸。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长江三峡、神州七号发射成功、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图片。

这几幅图片从几个侧面反映了祖国今天的强大与繁荣。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在过去的百余年里,我们曾遭受到外来的侵略,任人宰割。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民经过艰苦而卓绝的努力,建

立新中国,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节课,让我们重温那振奋人心的一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多媒体打出课题: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播放《开国大典》视频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缓缓升起时,你的心情如何?

指导学生把握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话语、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

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用54门礼炮吗?为什么要齐鸣28响呢?

在开国大典上,我们听到了国歌、看到了国旗。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如何确定下来的呢?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有662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团体和民族,许多代表都是冒着生命危险来北平参加政协会议的,这些都说明政协会议的召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因此会议能限度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具有类似现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要求学生用5分钟时间看书P2,按照导学提纲的提示自学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有关内容

引导学生归纳出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是:一个文件:《共同纲领》;一个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一个主席:毛泽东;一面国旗:五星红旗;一首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一个首都:北京;一种纪年法:公元纪年;一座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

多媒体打出五星红旗图片

政协会议上提到的五星红旗,我们每天都能看飘扬在祖国的上空,那么,五星红旗是如何确定的?有什么象征意义?

《义勇军进行曲》是在日本步步进逼、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创作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成为历史,革命已经取得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那为什么还要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

点拨:《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采用了进行曲的旋律,铿锵有力,唱出了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虽然新中国成立了,但我们还将面对国内国际方方面面的困难和威胁,这就要求我们用这种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建设我们的国家,克服各种困难,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也警示后人,不要忘记这段民族战争的历史,居安思危,以史为鉴。

多媒体打出“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碑文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中,提到“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的是哪一时期?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归纳总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准备工作。

学习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把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归纳出来呢?要求: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分析

解释:

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结束了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

的国家,中国100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结束了,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其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最后,中国人民经过100多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首先,新中国的成立,使占世界1/4的人口摆脱了殖民主义统治,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其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打出朱德总司令在开国大典上宣布命令时的情景图片

解释:1949年月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西南、东南沿海、海南岛、新疆等地仍盘踞着大量的国民党军队,为了解放全国领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开国大典上命令人民解放军继续进军。到1950年底,除西藏外的大陆全境基本解放

西藏地区是在什么时间、通过怎样方式获得解放的?西藏的解放有什么意义?

打出“西藏和平解放历程”的图片,并解说其过程。

解释:解放前西藏情况十分复杂,外国的一些政治势力利用宗教和历遗留的民族矛盾插手西藏问题,企图使西藏与祖国分离。所以解放西藏的核心问题是政治问题,应采取和平解放的办法。消除汉藏之间的民族隔阂,争取藏族同胞的支持,孤立少数分裂分子。1951年5月中国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0月鲜艳的五星红旗终于插上了雪域高原,西藏千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过上了幸福

的生活。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长期以来,不断有一些国家干涉中国内政,策动西藏叛乱,--喇嘛也出逃国外,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还在1989年授予--喇嘛诺贝尔和平奖,进行反华活动。

播放--集团在西藏“--”视频

课后小结

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在维护祖国统一的问题上决不会有丝毫让步,企图依靠外国势力达到“--”、分裂祖国的活动是背叛祖国的可耻行径,决不能让其得逞。

多媒体展示学习小结问题卡

指导学生设计本课大事年表

板书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开国大典

二、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

2、地点

3、主要内容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四、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

2、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三篇:三大改造

一、课程标准内容

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引导学生认识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三、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本单元第二课。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变革,创造性开辟了一条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创举。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养成一定的学习历史的习惯,也有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他们未接触过政治经济学方面知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比较肤浅,但是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知的、有浓厚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重点难点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难点: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六、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2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17年12月。

(3)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4)綦军:《对“三大改造”历史必然性的思考》,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3月。

(5)张旭东:《三大改造与中国现代化》,《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年04期。

(6)李凌:《建国初期“三大改造”得失之我见》,《炎黄春秋》,2006年12期。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方案一:地方史导入

无锡梅园与无锡荣家

梅园何以从荣家的私家花园变为国家公园?荣家又为何受到毛主席的赞叹?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这一课之中。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一起去了解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方案二:歌曲《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被--,

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全国人民大团结,

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建设高潮。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什么时候?如何建立起来的?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一起去了解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

史料1土改后的几组调查材料:1952年对山西49村农民的调查:有10780亩土地被出卖;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的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忻县的调查:在被调查的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

——《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讲座》教学参考书

史料2建国后的土地改革运动,从1950年9月大规模开展,到1953年基本结束,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去以及台湾省外,全国大约有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了总数约七亿亩的土地和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包括297万头耕畜,3954万件农具,3708万间房屋,105亿斤粮食等。

——刘花章《试论建国后土地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教师:请同学们计算当时3亿农民,要分7亿亩土地和297万头耕畜,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结合史料和教材23页第一段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学生: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教师:土改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水利和自然灾害等困难;更别说承担生、老、病、死等大型支出,甚至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那么。如何对农业进行改造呢?

史料3在目前情况下,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但国家的帮助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全部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困难。那么靠什么办法来解决呢?有两条道路、两种办法:一种是旧的办法,旧的道路,让个体农民向富农、高利贷者去借贷,去当雇工、出卖劳动力,廉价出卖农产品,结果就增加富农、高利贷者、投机商人的剥削对象,让农村资本主义泛滥发展。这就是让少数人发财致富,多数人破产贫困。这是旧道路,是让农村资本主义漫

无限制泛滥发展的道路。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再加上国家帮助来解决生产中的困难,结果就是大家富裕比较平衡地上升,也限制了富农的发展。这就是组织起来大家富裕的道路。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学生: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师:为了推动农业合作化采取了什么原则和方法?

学生: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教师介绍三个阶段

史料4毛泽东亲自主持编写了怎样办合作社的书,这使得农业合作化进入了高潮。到了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并完成了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过渡,这比毛泽东的计划早三年。农业合作化完成。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掀起有何影响?

学生:农民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2.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史料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得到了普遍发展。到1953年,全国共组织起手工业生产合作社4700多个,社员达32.6万人。1957年,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有7.5万个,占全部手工业合作组织的70.5%;社员377.15万人,占合作组织成员总数的76.7%;产值74.64亿元,占手工业合作组织总产值的87.8%。

——何盛明《财经大辞典》

教师: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向学生说明: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样,也是引导手工业者走合作化的道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改造的结果如何?

学生: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二)公私合营

教师: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方式上,而且还有伟大的创举。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

史料6据我们看,经过这几年,整个工商界是有进步的,各民主党派的工作是有进步的,基本情况是好的,是向着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的。……当然肯定成绩并不是抹杀缺点,是会有缺点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大大地妨碍统筹兼顾,妨碍国家的富强,因为它是无政府性质的,跟计划经济是抵触的。

——毛泽东《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教师:为什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学生讨论后老师点拨。

1.资本主义私有制大大妨碍统筹兼顾,妨碍国家的富强,跟计划经济抵触。

2.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

教师:阅读书本25-26页,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公私合营

教师:什么是“公私合营”?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

教师:“公私合营”中的“公”指国家,“私”指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公私合营”就是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

教师:在改造过程中国家是如何补偿资本家的?

学生:和平赎买政策。

教师:国家为什么采取赎买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学生:赎买政策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实现和平过渡,将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教师: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学生:说说身边了解的进行“公私合营”的企业。(结合地方史材料)

(三)三大改造的意义

教师:到1956年底,我国的三大改造基本结束。农民手中的生产资料变为集体的生产资料,所以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更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教师:三大改造后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那么三大改造有什么作用(意义)?

学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俗话说“金无足赤”,三大改造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的。那么三大改造在改造的过程当中有什么缺点?

史料7毛泽东的报道一直传达到农村党支部……合作社运动迅速盲目发展,才十几个月的工夫,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压力推动下,到1956年滴,全国私营工业总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总数的82.2%分别纳入公私合营或合作社的轨道;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就是说,原来预计用15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一般说共18年)完成的“三改”,实际只用了三年就基本完成了。

——《建国初期“三大改造”得失之我见》李凌,刊载于《炎黄春秋》

学生: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教师:三大改造后期虽然存在这些缺点,但是它对于整个三大改造来说是瑕不掩瑜,中国人民通过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绝大多数资本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被消灭,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向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

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第四篇:最可爱的人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掌握先烈英雄业绩,体会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他们身上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增强学英雄的信念,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知识与能力

1.了解美国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史实,讨论分析“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出兵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2.掌握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能生动讲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体会认同他们的优秀品质。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增强感性认识。

2、通过分组讨论和图文转换活动,提高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通过发言,加强知识的理解和交流。

3、通过朗诵经典作品,讲故事,学唱歌曲,进行情景体验,加深对过去的理解。

4、通过阅读课本,地图,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思考历史问题。

教学对象分析

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态度,原有基础和存在问题,才可能进行针对性教学。本课教育对象为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待教师、同伴的赞许和认可。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实践经验,其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不够全面。这就要求教师能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掌握丰富的课程资源,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此外,随着八年级课业的增多,升学压力的增大,许多学生对历史课学习主动性下降,已经不能主动去阅读相关书籍,搜集有用的资料。基于此,在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 平台制作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详实的资料;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认识历史问题。

教学媒体设计

1.电教媒体的选择

依据事实性教学原则,情景性教学原则,探究性教学原则,选择计算机教学媒体。用POWERPOINT自制幻灯片13张,选择文字,地图,影视片断等,形成完整课件。

2.电教媒体的应用

在《最可爱的人》课件中,充分调动视听等感官的感受,可以在课堂45分钟,提供给学生大容量的知识信息,还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于启迪思维,促使学生乐学,主动学。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背景音乐。

[提问]作家魏巍以他的切身体会,告诉人们谁是“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到底是怎么回事?志愿军为什么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课件演示]出示课题及背景音乐。

[学习新课]

[课件演示]资料片《百年中国──抗美援朝战争》

[讨论]中朝两国唇齿相依,接到金日成的请求,毛泽东闭门思索三天三夜。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不出兵可能会有哪几种结果,利弊如何?出兵可能会有哪几种结果,利弊如何?

[教师归纳小结]美国出兵侵略朝鲜,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唇齿相依,我们不能坐视弱小的邻国受强国的欺凌;美国侵略军直接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课件演示]《中国人民志愿军1-3次战役示意图》

[活动]同桌两人一组,对照地图,指出鸭绿江,三八线,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进攻方向,讲述抗美援朝经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5篇 以“历史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正确把握历史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知识与能力: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

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 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2.教师讲述: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小国。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 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而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 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后者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歧视和压迫的贱民,各个等级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 提示:为了维护反动的等级制度,婆婆罗门祭司把等级制蒙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统治者利用婆罗门教的说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 3.问题思考:它对后来印度的发展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联系印度现在的发展,谈出自己的观点。 提示: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模板5篇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未来的希望和引领学生成长的重任。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唐玄宗用人和节俭的史实;盛世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繁荣概况。 2、理解“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的内在联系。 3、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唐太宗和唐玄宗在治国措施和结果上的共同之处。 重点难点: 盛世经济的繁荣;农业工具的改进。 学法指导: “读、议、展、点、练”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熟读教材,自主完成下列各题,并把有关内容标注在课本上 (一)“开元之治” 1、改革措施 (1)任用等人当宰相。 (2)重视地方 (3)崇尚节俭,不用物品 2、改革成效: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大型水利工程共修建多处。 (2)技术有很大发展。 (3)有许多新品种。 (4)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5)创制新的生产工具和。 2、手工业 (1)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 (2)陶瓷业:越窑最为有名,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 (1)大都市有、和 (2)长安城内分为,分别是 (3)长安既是当时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 (1)时间:统治前期。 (2)概况:充实,唐朝进入时期。 二、合作交流:根据下列问题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学生,适时点拨。 1、材料分析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请回答: (1)这是唐朝那位诗人的诗句? (2)“开元”是指哪位皇帝的年号?当时出现的繁荣景象在历称为什么? (3)“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假如你是唐朝的一名导游,当你领一个旅游团到达长安时,你是怎样向游客介绍长安的情况的?(就是写一篇介绍长安的导游词) 三、探究展示:根据学生展示情况适时进行点拨。 小结:唐朝建立以后,经过贞观之治、武周统治,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达到鼎盛,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知道商鞅变法的措施,理解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加深对改革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了解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的形式,加深对商鞅变法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汇总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汇总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一篇: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结合调查纵横比较预先调查亲邻好友近20年来生活方式的变化,通过数字、票证、图片、影象等历史资源,体会改革开放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好处 探索理解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对于人们改善生活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爱党与时俱进小康生活的来临与祖国的日益强盛反映出我们的社会正在突飞猛进,这是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成果 能者发展适者生存改革就业制度,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和人才竞争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人的潜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了民众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民生安定、社会团结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改革就业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109页“导入框”内容,讨论回答:新旧“四大件”分别指的是什么? (A.旧的“四大件”指的是“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B.新的“四大件”原先指的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现在正朝着电脑、手机、住房、汽车发展。)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从旧的“四大件”发展到新的“四大件”,说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就象俗话所说的那样——芝麻开花节节高。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安排学生阅读,要求作出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衣食住行的变迁 1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改革以前人们衣着有什么特点?(被称为“蓝(灰)色的海洋”,很单调,而且要凭“布票”购买衣服。) 2现在你和你的亲朋乡邻怎样使用服饰?(不仅用来遮羞御寒,而且可以展示个性、显示风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2003年‘走进历史’展览会”上见过的《计划经济时代里的票证》,联系“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内容,说明那时人们不但“穿”的单调,“吃”的水平也很低,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地方有些年份甚至难以果腹,只好以野菜、粗粮充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优质教案(全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优质教案(全 套) 教案一:中国史 目标:掌握中国古代的重要朝代和历史事件 第一节:唐朝 - 知识点:介绍唐朝的建立、盛世和衰落 -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小组讨论 - 教学内容: - 唐朝的开国和发展 - 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 - 唐朝的衰落和原因 - 教学要点: - 唐朝的疆域变化与民族融合 -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改革措施 - 唐朝的科技和文化繁荣 - 吐蕃入侵和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的衰落

-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清楚掌握唐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发展轨迹 第二节:宋朝 - 知识点:介绍宋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 -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绘图展示 - 教学内容: - 宋朝的建立和对外政策 -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改革措施 - 宋朝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 教学要点: - 宋朝的北方和南方政权的建立和统一 -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员选拔制度 - 宋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 宋朝的科技和文化繁荣 -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并能回答相关问题 教案二:世界史

目标:了解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文明古国的兴衰 第一节:罗马帝国 - 知识点:介绍罗马帝国的建立、疆域和衰落 - 教学方法:课件讲解、视频观看 - 教学内容: - 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 罗马帝国的疆域扩展和边界防御 - 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原因 - 教学要点: - 罗马帝国的文化和法律制度 - 罗马帝国的军事力量和政治体制 - 赫拉克勒斯和教的兴起对罗马帝国的影响 -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了解罗马帝国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并能从中提取关键信息 第二节:埃及文明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篇1 一、导学目标: (1)工业革命后火车、轮船的传入我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以及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外国的火车轮船传入后对中国社会的主、客观影响。 (3)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作用,是历史的进步。 二、导学重、难点: 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给中国带来的主、客观影响。 难点:如何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 三、导学建议: 本课安排1课时,可通过图表的形式来归纳整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所发生的变化及这种变化所产生的作用。 四、学法点拨: 问卷调查:改革开放前后,普通家庭在交通、通讯、文化生活、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分析变化发生的原因。 方面 内容

作用 交通、通讯的出现 交通 轮船和火车 有力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方便了全国各地人们的交往 通讯 有线电报、电话 成为传递信息和相互联系的方式 文化生活的变迁 照相、 电影 《定军山》 《歌女红牡丹》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报纸 《中外新报》 《申报》 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弊的喉舌文化出版机构

商务印书馆 广泛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社会习俗的变化 装束变化 强令男子剪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礼服 改变了不好的社会习俗,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礼节变化 废除跪拜之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称谓变化 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五、导学过程: 1、课前预习导学: 阅读:P104教材 质疑:西方文明刚传入中国时中国人为什么无不充满好奇呢? 2、课堂学习研讨: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工业革命后,外国火车、轮船传入后,对中国社会的主、客观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有线电报、电话及照相、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出现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模板5篇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模板5篇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重点和难点] 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 [教法] 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学法] 引导学生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地图册、淝水之战相关多媒体 [教学设计]: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三国建立的基本情况 2、导入新课: 回顾上课的内容,想一想:三国鼎立局面能否长久?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3、讲授新课: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既然三国不能长久,那是怎样结束的?(学生读书思考并回答) 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这个政权存在的时间长吗? 想一想: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王朝?(学生讨论,引出少数民族内迁) 分析:民族内迁的意义。(课外延伸) 二、淝水之战 用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引出淝水之战。 学生读书回答: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各自拥有的.兵力、最后的结果 如何?战后南北双方状况如何?引出东晋、南朝的建立。 动脑筋: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

为什么?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根据你的所见所闻,你认为中国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个地区经济更发达? 南方是不是自古以来就是比北方发达呢?看一下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出示材料(材料一:见课本提示框。材料二,见课本P129。) 动脑筋:《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引出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地理条件、政治条件)和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4、全课小结:指导动手学生整理本课的历史线索。 5、作业设置:想一想,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 6、活动与探究: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的哪几次战争相似?这些战争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意义?为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全 历史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历史教案目录 1. 单元一:第七章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 1. 课时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发展 2. 课时二:丝绸之路的影响 3. 课时三:丝绸之路的传播 2. 单元二:第八章铁与钢的发展 1. 课时一:铁和钢的制造 2. 课时二:铁和钢的应用 3. 课时三:铁和钢的传播 3. 单元三:第九章近代交通的变革 1. 课时一:近代交通的新变革 2. 课时二:铁路与汽车的兴起 3. 课时三:航空与航天的发展 4. 单元四:第十章科学技术与生活

1. 课时一: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2. 课时二: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影响 3. 课时三:科学技术与生活质量的提高 5. 单元五:第十一章全球化与世界经济 1. 课时一:全球化的背景与特点 2. 课时二:全球化的影响与挑战 3. 课时三: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发展 6. 单元六:第十二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课时一:中国的发展道路与任务 2. 课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 3. 课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说明 这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历史教案》为八年级下学期历史课程的教案总览。本教案按照人教版教材的章节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分为三个课时。每个课时有相应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可根据需要进行教学计划安排。

教案的编写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开展历史教学。根据教材内容,每个课时都包括相关的知识点和研究目标,以及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扩展。 本教案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避免冗长和重复的叙述,以提供清晰的指导和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以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和教学目标。 请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的研究特点,合理利用这份教案,开展有针对性的历史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希望本教案能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祝教学顺利!

八年级历史教学教案大全

八年级历史教学教案大全 八年级历史教学教案大全(精选篇1) 一、课程标准内容 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引导学生认识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三、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本单元第二课。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变革,创造性开辟了一条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创举。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养成一定的学习历史的习惯,也有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他们未接触过政治经济学方面知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比较肤浅,但是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知的、有浓厚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重点难点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难点: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六、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2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17年12月。 (3)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4)綦军:《对“三大改造”历史必然性的思考》,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3月。 (5)张旭东:《三大改造与中国现代化》,《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年04期。 (6)李凌:《建国初期“三大改造”得失之我见》,《炎黄春秋》,2006年12期。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5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5篇八班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精选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了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把握“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 2、过程方法目标:阅读资料联系理解利用《第一个五年方案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归纳分析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一五”方案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转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白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果斐然唯物史观,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 二、教学重点 “一五”方案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 1954年宪法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同学回顾前一单元学过的线索。 老师讲授:毛爷爷和周爷爷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足的答卷。但是,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请同学们阅读第4课。 组织同学学习和探究新课 第一个五年方案 1方案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进展水平有什么特点(仍旧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不如印度。) 老师过渡讲解:为了快速转变这种状态,党中央依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条件,打算通过政府制定方案,从1953年到1957年集中力气进展重点项目,带动各行各业全面进展。这就叫做进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方案,简称“一五”方案。 2“一五”方案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指导同学阅读15页课文,找到相关内容作好标记,然后加以理解记忆: a.集中主要力气进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最新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探索古代文明 课时一:古埃及文明的起源(45分钟) 教学目标: - 了解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并能够简要描述其特点和贡献; - 掌握埃及法老和金字塔的基本知识;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 了解古埃及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 掌握埃及法老和金字塔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 掌握埃及法老统治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 理解埃及金字塔的建造方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埃及金字塔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兴趣。 2.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古埃及文明是如何形成的?它有哪些特点和贡献? 3.讲解埃及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古埃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4.介绍埃及法老的统治和金字塔的建造方法,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埃及文明的理解和想法。 6.展示学生讨论的成果,提供正确的答案和解释,帮助学生完善对古埃及文明的认识。 7.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上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埃及法老和金字塔的小短文。 课时二:希腊城邦的诞生(40分钟) 教学目标:

- 了解希腊城邦的形成和发展,并能够简要说明其政治和文化特点; - 掌握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城邦的基本情况; -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 - 了解希腊城邦的形成和发展; - 掌握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城邦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 分析比较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城邦的政治和文化差异; - 理解希腊城邦的优势和不足。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观赏希腊城邦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了解希腊文明的兴趣。 2.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希腊城邦是如何形成的?它们有哪些政治和文化特点? 3.讲解希腊城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城邦的基本情况。

2023年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

2023年度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励志名言、好词好句、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1 古代日本 知识与能力: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讨论: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初步培养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 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

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 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 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初二历史教案大全10篇

初二历史教案大全10篇 历史一词,说白了就是“经历的过去的事情”,所以历史要求必须真实。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二历史教案大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初二历史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汲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学生阅读教材导入框教师由此导入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教师提问】 阅读教材18页—19页,思考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上面临怎样的局面(背景)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多媒体出示背景 (1)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 (2)中国、印度、美国的工业的对比表格。 (3)毛泽东的话语。

教师归纳背景1: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水平背景2:我国工业水平落后 【教师提问】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当时的经济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 学生回答: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多媒体展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图片) 【教师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第二段内容看一下,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教师要求]请大家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复述一遍。多媒体展示一五计划的任务[教师引导]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要以发展重工业为主一般来讲,应该是先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对呀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1. 当时的国情,中国的工业基础太薄弱。 2.受苏联发展的影响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成就。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看一看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思考:动脑筋 教材第20页 [教师引导]对于课本上“动脑筋”栏目中小女孩提出的观点应该怎样看待呢我们说,看待任何事物,必须放到当时的环境中去,解放牌汽车也是这样,我们应当看它诞生的意义和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而不能拿它和现在的产品去比。 [教师过渡]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9月,第__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 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一起看看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欢迎查阅!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1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探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 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情感、 态度 价值观思想意识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 爱国情感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 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 学生阅读本目,思考回答: 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

最新八年级历史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教案人教版第一篇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探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实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情感、 态度 价值观思想意识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爱国情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汲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 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6页“自由阅读卡?从--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收到什么效果? (严厉禁烟)(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为什么? (不是)(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 学生阅读本目,思考回答: 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 (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2.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 (中国战败,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