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课后练习答案

最新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课后练习答案
最新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课后练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课后练习答案

P8 《生物的特征》

1、×√××

2、呼吸鲸呼气时产生水柱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人通过排尿、出汗、呼出气体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生长和繁殖植物产生种子,种子能长成幼苗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同一株苹果树上结出大小不同的苹果。

3、(1)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珊瑚虫才是生物。(2)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这些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P18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

2、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由于在同一季节,山上气温相对较低,桃树的生长比较迟缓。生长在平原地区的挑花,4月就已经凋谢了,而山上的挑花才刚刚开放。

3、(1)

(2)如果猫少了,田鼠会因为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田鼠取食土蜂的蜜和幼虫,并破坏蜂巢,所以造成土蜂数目减少;土蜂数目减少,不能给三叶草及时传粉,三叶草减少;三叶草减少,牛因缺乏食物而受到影响。

4、这种蝴蝶叫做“枯叶蝶”,与落叶的颜色基本一致,在生物学上叫做“拟态”,能够很好地利用周围环境保护自己,起到伪装作用,更加有利于自身个体的生存,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5、山羊啃食草根,影响草的生长。如果饲养山羊过多,就会破坏草场植被。

P24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

2、D

3、野生青蛙捕食昆虫,而大多数昆虫都是以植物为食的,会使粮食减产。因此,大肆捕食青蛙会使有害昆虫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粮食减产。

4、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因为水族箱里有水生植物、动物,还有其他微小生物,和阳光、空气、水等,具备了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同时,水族箱内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5、生产者;动物;分解者;阳光、空气、水等。

P32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D

2、略。

3、略。

P40 《练习使用显微镜》

1、√×√√

2、几个同学围着一台显微镜,可能会遮挡进入反光镜的光线,因此显微镜视野有时会变暗。

3、不能,因为光线不能透过不透明的纸,也就无法成像。

4、①洁净纱布改为擦镜纸,②将物镜下降改为将镜筒下降,③转动细准焦螺旋改为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

5、3号显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被观察的细胞在视野中就越大,视野中细胞的数目就越少,反之就越多。

6、可先转动目镜,看污点是否跟着移动,若跟着移动,则该污点就在目镜上。污点若在物镜上,则移动装片时,污点不动。

P45 《植物细胞》

1、××××

2、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视野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内部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或移动。

3、染色可以使细胞的结构显示更清楚,但是染色剂对活细胞的生物活性往往会有很大影响,有时甚至是致死的。因此,在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应该使用不经染色的临时装片。

4、这些汁液主要来自液泡中的细胞液。

P49 《动物细胞》

1、略。

2、用该生物样品制作玻片标本,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若观察到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大液泡,则说明该生物样品来自植物;若观察到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则说明该生物样品来自动物。

P54 《细胞的生活》

1、×××

2、

3、危重病人的消化及呼吸功能相对减弱。吸氧有助于病人的细胞获得氧;静脉点滴葡萄糖可使病人的细胞及时获得葡萄糖,这样病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就可以将葡萄糖和氧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给病人生命活动的需要。

P57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

2、略。

3、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种变化的重要意义在于: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DNA,而DNA就是染色体的成分之一,细胞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也就实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均分。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P62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1、×√√

2、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3、

4、略。

P65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略。

2、D

3、保护组织主要分布在植物体各器官的表面。贯穿于植物体各个器官的组织是输导组织。如果掐去一根枝条的顶端,这根枝条就不能往上生长了,这是因为在枝条的顶端有分生组织,当掐去分生组织后,细胞不能分裂增加数量,枝条就无法继续长长了。

4、首先要剥去橘子的皮,说明橘子有保护组织,吃橘子时会有许多甜汁,说明有营养组织,

咀嚼后有许多不易咀嚼的渣滓,里面含有输导组织。因此,构成橘子的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5、树皮中筛管的作用是运输叶片制造的有机物给植物体其他部位的细胞,如果将树皮剥掉,最终树木细胞会因缺少有机物而死亡。

6、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构成的,而动物体由不同的器官还可以进一步形成系统,再由系统构成动物体。

P69 《单细胞生物》

1、××

2、草履虫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表膜就是细胞膜,食物在细胞质中形成食物泡,呼吸的氧气由表膜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由表膜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由收集管收集,送入伸缩泡,最后经表膜排出体外,运动靠表膜外的纤毛,并且草履虫具有应激性,能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具有大核和小核,即细胞核,通过分裂完成繁殖。

3、(1)甲(←)乙(→)(2) 食盐对于草履虫来说是有害的刺激,所以在有盐粒一侧的草履虫,一定会逃离,游到另一侧;肉汁对于草履虫来说是有利的刺激,所以草履虫会积聚到有肉汁的一侧。(3)草履虫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反应,趋向有利刺激,躲避有害刺激。

4、小熊认为眼虫是植物的依据是:眼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萌萌认为眼虫是动物的依据是:眼虫能靠鞭毛运动,且无细胞壁。眼虫在生物学上的分类地位属原生动物门的眼虫属。

P77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1、略。

2、养鱼缸长期不换水,鱼的排泄物和粪便使得鱼缸中养料增加,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因此养鱼缸中的水会逐渐变绿。

3、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因此,树干背阴的一面有苔藓,而向阳的一面没有。

4、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等,由于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威胁到苔藓植物的生存,因此,燃煤的火力发电厂周围看不到绿茸茸的苔藓。

5、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都不具有输导组织;只有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具有输导组织。输导组织能够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使植株长得高大,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

P86 《种子植物》

1、√√×

2、略。

3、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发达的输导组织,保证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能够畅通无阻;它们一般都能开花和结果,所结的果实能够保护里面的种子,不少果实还能帮助种子传播。正是因为被子植物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它们能成为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家族。

P94 《种子的萌发》

1、因为不同植物的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不完全相同,播种时要根据不同植物种子的需求,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浸种是满足种子萌发对水的需求,耕和耙土壤可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满足种子萌发对氧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时间播种是满足不同作物种子萌发对温度的不同需求。

2、需要控制的条件有温度、空气、水分等。

3、蚕豆种子在见光与不见光的条件下发芽率差别不大,说明光对蚕豆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大。烟草种子在见光的条件下发芽率远远大于不见光条件下的发芽率,说明光照条件下的烟草种子适宜发芽。苋菜种子与烟草种子正好相反,在不见光的条件下发芽率高,说明苋菜种子适宜在不见光的条件下发芽。

P101 《植株的生长》

1、××××

2、D

3、A

4、为了避免根毛受到损害,影响根对水分的吸收,能保证移栽的幼苗成活。

5、(1)可能含有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能保证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2)输导组织。

6、有。这句农谚说明了水、肥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P107 《开花和结果》

1、×√

2、略。

3、因为这些植物的花分为雌花和雄花,雄花是不可能结果的。

P114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

2、因为叶片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导致树苗因缺水而死亡,所以要剪去大量的枝叶。

3、(1)防止水分蒸发,干扰实验结果。(2)插入枝条B的量筒中的水比插入枝条A的量筒中的水面高。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枝条A的叶片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大量的水分。

4、李白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正是对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现象的一种描述。水蒸气在天空中凝结成云,随着气温的变化,水蒸气以雨、雪等形式落到地面,一部分被生物利用和被土壤等吸收,其余部分汇成江河。可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奔流到海”是指江河的水也汇入海洋。“不复回”是指地表水只能向海洋中流,而海水不会倒向江河或者陆地上。但是海洋中的水可以通过另外一种形式重新回到陆地上,即海水蒸发。海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形成云,最终又会以雨、雪等形式变成“天上来”的水。由此可见,自然界的水是可以循环流动的。汇入海洋的水也是可以重新返回陆地的。

P120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

2、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藏有机物的功能。

3、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它们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4、【实验名称】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

【材料用具】大蒜头2个,培养皿2个,清水,黑纸。

【方法步骤】在每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一个蒜头,加入清水,其中甲用黑纸将蒜头的鳞状茎上部罩上,放在25°C左右的室内,甲和乙均放在光下。

【实验现象】10天以后,二者均可长出叶,但甲为淡黄色,乙为绿色。

【实验分析】有无光照二者均可生长出新叶,因为磷状茎内储存着大量的有机物,可供叶芽和叶片的生长需要。甲呈淡黄色说明叶绿素的产生需要光。乙为对照。

【实验结论】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P126《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

2、

3、目的: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4、①本实验未设置对照组。改:甲、乙两株生长正常的盆栽绿色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②暗室内装有红色安全灯,会影响实验。改:取消红色安全灯,使植物处于无光状态。

③只取一叶片不对。改:分别从甲、乙两株植物上各取一叶片,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

④取出的叶片直接平铺在培养皿中不对。改: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放入培养皿中。

⑤滴几滴碘液,检测有无葡萄糖生成的蓝色出现,这种说法不正确。改:滴加碘液后,稍等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比较甲、乙两盆盆栽叶片颜色的变化。

P131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

2、因为植物的根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经常松土可以为根提供充足的氧气。甘薯、白菜的细胞时刻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果没有通风孔,热量散不出去,窖内的温度就会升高,导致甘薯和白菜腐烂。

3、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则使细胞的一些有机物,通过复杂的变化,将其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能量,而线粒体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线粒体释放的能量正是叶绿体所储存的能量。

4、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对气候的影响日益加剧,导致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全球许多地方都出现了气候异常。比如骑自行车代替公交车、私家车,少用一次性物品,购物时自备手提袋等等。

P136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①参加(不参加)。

②参加(不参加)。

③植树造林具有重大意义。它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能够清洁空气,防止土地沙漠化,防止水土流失,同时也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不经常。沙尘暴主要发生于沙漠化地区,因为沙漠化地区土质疏松,地面干燥,地表植被稀少。比如我国西北、华北的某些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再加上毁林开荒、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人为破坏,造成地表植被不断减少。没有了森林植被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所以近年来多次发生洪涝或沙尘暴。

如何与他人沟通网络课程学习心得如何与他人沟通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生活技能。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说:“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由此可见沟通的重要性。首先我们应树立平等尊重的观念沟通不是下命令、发指示,而要谈想法,讲道理,以理服人,不能以势压人。双方在平等基础上沟通,可使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增进了解和理解,形成人与人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扫清相互间的沟通障碍。还要尊重对方,表达出沟通的诚意与信任,才能得到全面准确的信息,做到思想与感情的交流,只有给予对方尊重才有沟通,若对方不尊重你时,你也要适当的请求对方的尊重,否则很难沟通。

其次我们要敞开心扉同时要换位思考感受对方敞开心扉,积极主动地突破自己有限的经验,适当有效地暴露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尽可能减少自己给别人的刻板印象。你留给别人的刻板印象越少,别人就越坦诚地与你交流,沟通就越有效。同时感受对方意味着感受与对方的共识。一个人与对方有多少共同点,就决定了与其沟通的程度。这些共同点意味着目标、价值、态度、动机、兴趣的共识,如果缺乏共识的感受,是没有办法带来沟通的心灵感应的。

最后我们要言简达意古人说:“言不在多,达意则灵”,同时还应该形象生动、幽默而含蓄,交谈中不要说尽道破,应该留有余地,另外还要注意委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避讳”,在日常交际中,总会有一些使人们不便、不忍,或者语境不允许直说的东西。这时说话人要故意说些与本意相关或相似的事物,来烘托本来要直说的意思,它能使本来也许是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让听者在比较舒坦的氛围中接受信息。有效沟通我们还需要注意很多,例如寻找沟通的时机,人一般在心情愉快时比较乐于和他人交流,也相对容易接受外界信息。选择这个时机找其谈心,就容易使沟通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而在他人情绪低落、心烦意乱时,硬找人家谈,十有八九会吃“闭门羹”。每个人需要根据不同的个性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法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

沟通我们更应该注意原则和方法。

首先与不同性格的人沟通要用不同的方法。1、与活泼型的人沟通时,要专心倾听,真诚赞赏对方,并适当地幽默搞笑,要花时间和对方建立关系和好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最新最全】

第一单元什么是美术 第一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 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不同肌理的石头、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活动: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看祖国壮丽山河的实景图片,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一起欣赏毛主席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 2、教师活动:快速画出中国版画的轮廓线。提出讨论:这样的图形作为歌颂祖国山川美景的图画可以吗?说说你的观点。 3、教师总结: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二)发展阶段: 1、教师和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教师介绍尺寸、绘画技巧,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 (1)从构图角度分析: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是什么? (2)从色彩角度分析:画中怎样体现出季节、时间段的? (3)图画中的形象分别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4)画家们是通过怎样的视角表现如此宏大的场景的,换种表现视角行不行?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几块不同质地的石头,找几位同学触摸之后对其质感进行评价,以便更好的理解画家对山石肌理感的表现。 (1)自然山石的幻化——“抱石皴”法。 (2)红日的霞光对画面整体气氛的烘托作用。 学生思考、体验“肌理”的含义。 3、多媒体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在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作业布置】 结合本课欣赏的作品,谈谈自己对美术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的理解。

新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教案(全)

《致同学们》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 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用具: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 教学过程: 好,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十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 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 课前十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占总分10%) 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占总分10%) 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 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生物的录像。 2.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教学进度表: 周次课题 1-2周《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1课时3-4周《美术是个大家族》2课时 5-6周《小伙伴》2课时 7周《在校园中健康成长》2课时 8周《我们的风采》1课时 9周《有创意的字》1课时 10-11周《精美的报刊》2课时 12-13周《描绘我们的校园》2课时 14-15周《设计我们的校园》1课时 16周《实用又美观的日用产品》1课时

第一单元什么是美术 第一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 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不同肌理的石头、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 结合本课欣赏的作品,谈谈自己对美术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的理解。【教学反思】 1、《江山如此多娇》这幅作品到底美在哪? 2、今后欣赏美术作品从哪几方面着眼? 第二课美术是个大家族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学科特征及美术的主要门类。

过程与方法:掌握美术作品中不同门类所涵盖的种类和代表种类的风格特征。了解美术作品除了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外,还是兼具使用功能的艺术门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美术作品正以形象化、直观化的特征证明着人类社会和文明的进步,提升着人们的生活品味,促进着世界多元化的传承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特点及区别,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 难点:掌握学生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总课时:第2课时)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目录与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目录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1.2有理数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5有理数的乘方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去括号与去分母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1几何图形 4.2直线、射线、线段 4.3角 4.4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与负数 ①正数:大于 0 的数叫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②负数:在以前学 过的 0 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与正数具有相反意义。 ③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 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注意: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1.2有理数 1、有理数( 1)整数 :正整数、 0、负整数统称整数;( 2)分数 ;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 3)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数轴( 1)定义: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2)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4)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4、绝对值:( 1)数轴上表示数 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 a 的绝对值,记作|a|。从几何意义上讲, 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 的绝对值是0。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 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 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①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 0 相乘,都得 0; 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乘法交换律 /结合律 /分配律 ②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 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 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 除 以任何一个不等于 0 的数,都得 0。 1.5 有理数的乘方 1、求 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在 a 的 n 次方中, a 叫做底数, n 叫做 指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 的任何次幂都是0。 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 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1)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第二单元 9、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物像的放大的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②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②细胞质—细胞质内含有许多与各种生命活动有关的微细结构。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与生物的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物质——遗传物质。 1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注意不要在盖玻片下留下气泡。(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1)用滴管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4)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留下气泡。(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5、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

新人教版_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总课时:第3课时) 第二课时:(总课时:第4课时)

【作业布置】 用线造型的方法画一幅人物肖像画,并表现出其相貌特征。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学习人物脸部的比例、表情特点、以及人物头部的基本形等知识,以及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等。让学生明白人物头像写生的意义,人的形象最为生动完美,又富于动态、表情和个性特点的变化,因此,惟妙惟肖地画好人物形象也就是最为困难,需要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和较高的素描技巧。人物头像的写生练习是获得这些能力和技巧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第二课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认识人体比例基础知识,观察和表现人物形象特征和动态特征,初步了解人物题材绘画的一般创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感知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通过赏析画家的优秀作品进行再一定场景中以成组人物及情节表现一定主题的绘画创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提高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和感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关系、人体运动时重心及人体的动态。 难点:运用速写的方式表现身边的小伙伴。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人体站坐速写示范图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总课时:第5课时)

【作业布置】 运用所学的知识,用速写的方法表现身边的伙伴。 第二课时: (总课时:第6课时 ) 【作业布置】 选取学校生活的一个活动场面,用速写的方法来表现。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2018新版教材)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 三、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二)、北京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部编本全册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单元什么是美术 第一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 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不同肌理的石头、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活动: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看祖国壮丽山河的实景图片,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一起欣赏毛主席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 2、教师活动:快速画出中国版画的轮廓线。提出讨论:这样的图形作为歌颂祖国山川美景的图画可以吗?说说你的观点。 3、教师总结: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二)发展阶段: 1、教师和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教师介绍尺寸、绘画技巧,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 (1)从构图角度分析: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是什么? (2)从色彩角度分析:画中怎样体现出季节、时间段的? (3)图画中的形象分别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4)画家们是通过怎样的视角表现如此宏大的场景的,换种表现视角行不行?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几块不同质地的石头,找几位同学触摸之后对其质感进行评价,以便更好的理解画家对山石肌理感的表现。 (1)自然山石的幻化——“抱石皴”法。 (2)红日的霞光对画面整体气氛的烘托作用。 学生思考、体验“肌理”的含义。 3、多媒体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在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作业布置】 结合本课欣赏的作品,谈谈自己对美术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的理解。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资料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整理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濮阳市第一中学生物教研组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必背文言文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虽有佳肴《礼记》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08611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课本27页1题33页生物圈2号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教材(word版)

Unit 1 My name’s Gina. Language Goals: Introduce yourself;Greet people; Ask for and give telephone number 语言目标:介绍自己;问候他人;询问和告知电话号码 1a Write English words for the things in the picture. 写出图中物品的英文名称。 _____map________ 1b Listen and number the conversations[1-3].听录音,为对话编号。 □A: What’s your name? □A: Good morning! □A: Hi. My name’s Gina. B: Alan. B: I’m Cindy. B: I’m Jenny. Nice to meet you! A: Hello, Alan. I’m Ms Brown. B: Hello, Cindy. I’m Dale. A: Nice to meet you, too. A: Nice to meet you! 1c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above with your partner. Then greet your classmates.练习上面的对话,然后问候你的同学。 2a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s and number the pictures [1—4]. 听对话,为图片编号。

2b Listen again. Circle the names you hear. 再听一遍录音,圈出你听到的名字。 Eric Tom Alice Bob Mike Jack Mary Ms. Miller 2c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in pairs. 两人一组练习下面的对话。 A: Hello! What’s your name A: What’s his name? B: My name’s… B: His name is… A: I’m…A: And what’s her name? B: Nice to meet you! B: Her name is… 2d Role play the conversation. 分角色表演对话 Linda: Good afternoon! My name’s Linda. Are you Helen? Helen: Yes, I am. Nice to meet you, Linda. Linda: Nice to meet you, too. What’s her name? Helen: She’s Jane. Linda: Is he Jack? Helen: No, he isn’t. His name’s Mike. What’s your name? Alan. /I’m Alan./My name’s Alan. What’s his name? He’s Eric./ His name’s Eric. What’s her name? She’s Mary. / Her name’s Mary.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之分,调查前要明确调查对象和目的, 制定调查方案;调查中要如实记录;调查后要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统计。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2、生物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共生关系等。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①环境影响生物:春江水暖鸭先知;葵花朵朵向太阳;春风又绿江南岸。 ②生物适应环境: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③生物影响环境: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4、(1)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 在“光对鼠妇的影响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光,即在实验中只有光照是不同的,其他条件都必须相同, 这样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2)所谓对照组,也称控制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即不添加任何人为因素(如药剂),在自然状态下的过程观察,又称“空白对照”。 所谓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所处理的变量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①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产者:植物(草、庄稼、树等) 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 ②生态系统的组成:分解者:细菌、真菌(蚯蚓,秃鹫) 非生物部分-----光、空气、温度、土壤、水和湿度等。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 者。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食物链概念: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被吃与吃的关系叫做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因素) 注意:如食物链:草→鼠→蛇→猫头鹰。 在画食物链或食物网时,箭头方向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捕食食物链的起点是植物,终点是营养级高的肉食动物,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 草最多,猫头鹰最少。如果草有毒,猫头鹰的毒性最大。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食物链 中,物质是可以循环的,能量是逐渐减少的。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M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宇航员在太空维持生命的物质有水、氧气、食物。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空气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对照实验做完实验后,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骆驼、骆驼刺、旗形树。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

新人教版_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总课时:第3课时) 第二课时:(总课时:第 4课时)

【作业布置】 用线造型的方法画一幅人物肖像画,并表现出其相貌特征。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学习人物脸部的比例、表情特点、以及人物头部的基本形等知识,以及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等。让学生明白人物头像写生的意义,人的形象最为生动完美,又富于动态、表情和个性特点的变化,因此,惟妙惟肖地画好人物形象也就是最为困难,需要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和较高的素描技巧。人物头像的写生练习是获得这些能力和技巧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第二课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认识人体比例基础知识,观察和表现人物形象特征和动态特征,初步了解人物题材绘画的一般创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感知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通过赏析画家的优秀作品进行再一定场景中以成组人物及情节表现一定主题的绘画 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提高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和感 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关系、人体运动时重心及人体的动态。 难点:运用速写的方式表现身边的小伙伴。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人体站坐速写示范图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总课时:第5课时)

【作业布置】 运用所学的知识,用速写的方法表现身边的伙伴。第二课时:(总课时:第6课时)

选取学校生活的一个活动场面,用速写的方法来表现。 【教学反思】 人物速写,是在较短时间内概括而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和动态的一种绘画形式, 其任务是迅速捕捉人物的形象特征、运动姿态和生活情趣。一般是以线造型,强调 简练、概括、生动的笔法。是为绘画创作搜集素材最为常用的手段。 第三课我们的风采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学生装的基本知识,学习学生装的设计。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学生装设计的了解、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 学校的情感,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装设计的款式及特点。 难点:学生装的设计及绘制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总课时:第7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