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心灵》精神分裂症分析

合集下载

《美丽心灵》精神疾病中的真实与幻觉

《美丽心灵》精神疾病中的真实与幻觉

《美丽心灵》精神疾病中的真实与幻觉《美丽心灵》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它以其精湛的表演和深刻的主题引发了观众对精神疾病的思考。

影片以真实与幻觉交织的方式展现了主人公约翰·福布斯的内心世界,使观众深入了解了精神疾病的真实性和对患者的影响。

电影首先通过约翰的角度向观众展示了他的幻觉世界。

约翰是一个天才数学家,却因为精神分裂症而被迫住进了精神病院。

在他的幻觉中,他相信自己是一个特工,受命于一个神秘的组织,要阻止一场毁灭性的阴谋。

这些幻觉给约翰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他无法分辨现实和幻觉,逐渐失去了自我。

影片的叙事手法非常巧妙,通过交错的剪辑和视觉效果,将观众带入约翰的内心世界。

我们能够亲身感受到他的困惑和痛苦,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幻觉之中。

导演运用了大量的特效和音效,营造出一个扭曲而令人窒息的氛围,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精神疾病对患者的折磨。

然而,电影并不仅仅停留在幻觉的表面,它更深入探讨了精神疾病的真实性。

约翰的幻觉虽然是虚构的,但它们却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和情感需求。

他的幻觉世界是他逃避现实的方式,是他对自己内心痛苦的一种反应。

通过幻觉,约翰试图找到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得到的力量和安全感。

电影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理解和关爱。

约翰在精神病院中遇到了一位心理学家兼病友,她的关心和理解让他逐渐恢复了一些理智。

这种人性的温暖和关怀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它们能够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起对现实世界的信心。

《美丽心灵》通过精妙的叙事和深入的主题探讨,引发了观众对精神疾病的思考。

它告诉我们,精神疾病并非虚构的,它们是真实存在的,需要我们给予关注和理解。

同时,电影也呼吁我们关注精神疾病患者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在观看《美丽心灵》之后,我深深地被其所触动。

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它让我重新思考了精神疾病这个话题,让我更加关注那些身处幻觉中的人们。

这部电影以其真实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痛苦和希望的世界,让我们深刻地体验了精神疾病的真实与幻觉。

美丽心灵心理学论文精修订

美丽心灵心理学论文精修订

美丽心灵心理学论文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作为一个影视专业的学生,看过很多电影也写过很多影评,《美丽心灵》这部电影我很早就看过,在艺术上自然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但是如果要从心理角度来对影片主角纳什进行变态心理分析,就需要剔除该人物作为电影形象的艺术加工成分,将他作为一个精神分裂症天才的独特案例,加以分析。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常见的重性精神病。

是一种对患者本人和家庭成员的生活产生强烈影响的复杂的综合症。

该病症的心理异常表现十分复杂多样,基本特点是病人的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互不协调,甚至相互分裂。

会出现的病症有:思维障碍(其中包括联想障碍、逻辑进程障碍和妄想)、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感知觉障碍和一些其他的异常表现。

下面,我就首先从症状表现来分析纳什的精神分裂症。

一、症状表现1、思维障碍通过影片的描述,我发现在思维障碍方面,纳什患有妄想。

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显着的症状之一。

对于观察者来说,妄想的内容十分古怪,表明患者与现实的脱离。

常见的妄想有夸大妄想、被控制感、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和躯体妄想。

夸大妄想是由那些对个体而言非常重要的信念构成的。

影片中纳什是个数学天才,他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名气,并且在五角大楼成功地破解了密码。

可是他并不满足于那些将军不太热情的感谢。

于是国防部的帕切尔出现了,将关系到15万人的生命的项目交托与他。

纳什觉得自己就是拯救国家于危难的英雄。

这就是纳什的夸大妄想的表现。

除此之外,纳什还有被害妄想。

严格来说,从他一开始接受帕切尔的任务时,他就时刻担心事情败露。

每次那个荒废的仓库寄密件时,都担心有人跟踪而神情紧张。

在一场幻觉的枪战过后,纳什以为自己的为国安局破译间谍密码的工作暴露了,于是他就变得更加紧张,时时刻刻都会注意身边的人是不是来抓自己。

直到在一次大学演讲上,几个精神病院的医生真的来“抓”他医院时,他拼了命的逃跑。

通过《美丽心灵》看精神分裂者自我治疗的可行性

通过《美丽心灵》看精神分裂者自我治疗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 陈利. 1 】 基于绩效技术的大 学教师教学能力开发研究【】 D . :南京航天 南京
航空大 学,20 . 06
[刘婉华,田静. 2 ] 机制创新一 究型大学教师队伍教 学激励机制的创 新与 研
实践[】 c. 北京:清华大学. 嘲章学诚. 文史通义:第三百三十三卷 .
会 更 加 明显 。
尔奖。影片中纳什后半生一直同精神分裂做 斗争并最终战胜疾病 ,其 中 他自 我治疗起 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 关键词】精神分裂 ;自我治疗 ;人本主义


电影剧情概要
约翰一 纳什不到二 十岁便就读于普林斯顿 大学攻读博士学 位 ,且是拿全额奖学金 的少数人之一 。在读博士期间他 并不上 课 ,认为那对他增长知识是没有作用的 ,同时他积极寻找一种 新 的经 济理论 ,经过长 时间 的努 力终 于写成博 弈论 的毕业论 文 。二十一岁博 士毕业后便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和研 究。正 当 事业蓬勃发展 时,却在三十多岁被证实患上精神分裂症 。被送 进 过专业 的精神病医 院,此后出院。但后来复发,却未选择再 进精神 病院 ,而 是选择 在家通过 自己和 他人 的帮助来 克服疾 病 。最终通过 自己和周围人的不懈努 力终于战胜 了精神分裂并 获得诺 贝尔经济学奖 。 或著书立说 ;英 国凡有终身职位 的教师每六年可一年科研和著 述假期 。发达 国家 的经验 虽不可照搬, 但为提 高教师 教学与科 研 能力, 该而且尽 能积极创造条件, 应 如加大购买先进科研设施 的资金投入力度;设立教学研 究基金 、学术著作 出版基金、科 研成 果转化基金 ;安排合 理的学术假期等, 在一定程度 上提高 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 )建立有效的奖励 制度 ,注重公平的激励 机制 三 首 先 ,报酬 和奖 励的种类 应该 能在一 定程度上满 足青 年 教师的需求 ,能够缓解青年教师的现实压力。俞文钊[研 究结 5 ] 果发现,当前青年教师 最重视 的奖励方式是提高工资与提高职 称 ,其次是奖金和荣誉 。

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电影《美丽心灵》

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电影《美丽心灵》

这部影片是关于20世纪伟大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人物传记片,讲述了小约翰•福布斯-纳什在念研究生时,便发表了著名的博弈理论,该理论虽只有短短26页,却在经济、军事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就在小约翰•福布斯-纳什蜚声国际时,他的出众直觉因为精神分裂症受到困扰,然而这并没阻止他向学术上的最高层进军的步伐,在深爱他的妻子艾丽西亚的鼓励和帮助下,他走得虽然艰缓,却始终没有停步,而最终,凭借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意志,他如愿以偿得在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故事。

影片中纳什深受精神分裂症的困扰,而他的症状也正符合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偏执型。

影片中他表现出以下症状:(1)感知觉出现障碍。

他出现了幻觉,自己虚构了三个人物,并且幻想自己正在参与军事机密活动,自己是一个英雄,用自己深爱的数字和逻辑拯救世人。

(2)出现了被害妄想,感觉自己一直被前苏联的间谍组织所监视并企图将其抓走。

电影中当精神病院的人员将他强制带走时,他认为自己是被前苏联的神秘组织给抓走了。

(3)对待家人,他情感淡漠。

深爱他的妻子默默地为他奉献着,但他也从未想过要为其分担过。

影片中他抱着自己未满一周岁的儿子,即使儿子哭的再伤心,他也不以为意。

(4)他的认知功能出现了障碍。

患病的他,不能再思考数学难题。

在影片中没有直接说明纳什患病的原因,但在我看来是纳什的性格所致。

在影片中,学生时代的纳什争强好胜,性格内向却总是有强烈的表现欲。

他恃才傲物,不去上课,专注于自己的研究,甚至要求老板请爱因斯坦来倾听自己的学术观点,在窗户的玻璃上涂写繁复的公式,在校园里旁若无人地观察鸽子的争食,画下谁也不明白的图案……后来工作后,他仍对大部分人瞧不起,讲课潦草,为了显示自己多牛还把教科书扔到了垃圾筒里。

然而不幸的是,他内向又不善交际的性格使得他:敏感、脆弱、神经质。

他渴望成功,渴望被认可,渴望证明自己,渴望出人头地。

因此他就幻想出了幻想出了三个人物,而这三个幻视幻听的对象,表达了他内心的三种渴望。

科研课题论文:33624 电影《美丽心灵》男主人公心理发展解析

科研课题论文:33624 电影《美丽心灵》男主人公心理发展解析

心理学论文电影《美丽心灵》男主人公心理发展解析《美丽心灵》是一部极具成功的励志影片,是一个真人真事的传奇故事。

故事的原型是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斯,一个性格孤僻而又天赋异禀的数学天才,从早年开始,他在数学领域就非常出色,曾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新一代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

但不幸的是,就在纳斯事业达到顶峰时,却受到精神分裂症的困扰,使他向学术上最高层次进军的辉煌历程发生了巨大改变。

面对这个曾经击毁了许多人的挑战,纳斯在深爱着的妻子艾丽西亚(Alicia)及朋友的相助下,坚定执著,顽强抗争。

通过数年的不断挣扎、努力,最终走出这个阴霾,并获得了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诺贝尔奖。

整个故事以纳斯的内在心智发展为基调,可以说向观众展开了一幅幅美丽而动人的生命画卷,为人类树立了理性超越疯狂的典范。

一、主人公纳斯非理性幻觉的端倪在影片《美丽心灵》的开头部分,对主人公纳斯的个性以及思维与情感的冲突的再现,突出了纳斯心理幻觉已初露端倪,这为后面心理幻觉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一)思维与情感的不和谐从影片的开头普林斯顿大学的招待会上,纳斯毫不忌讳地对别人领带加以评论以及对别人的学术研究的极端不屑的语言上,我们可以看到他孤僻的个性以及完全不懂交际礼貌的一面。

在他的思维中,数学是可以解释一切的东西,甚至同学的领带也可以利用玻璃杯对光线的折射来模拟。

他观察生活中的一切,并用数学逻辑和数学公式来对这一切进行表达,如鸽子夺食时的飞行轨迹,小偷抢劫后的逃跑路线。

他那著名的博弈论就是对在酒吧里的社交观察中而得来的。

他是一个天才,一个真正的数学天才,这一点毫无疑问。

然而,社会生活中的他是一个失败的典型,他生性孤僻,心气极高,不爱交际,甚至拒绝交际,与其他同学的生活简直不相融。

无疑,纳斯的思想和情感的发展是极端不和谐的。

这正如心理学家荣格所言:越专注于思考的人,其情感越容易受到冲击。

一旦意识被思维全部占据时,情感就只能在无意识中存在。

当排斥的情感不能被自我意识控制和理解,就会丧失理性,导致非理性情感的产生。

美丽心灵揭示人类心理的心理学经典电影

美丽心灵揭示人类心理的心理学经典电影

美丽心灵揭示人类心理的心理学经典电影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对于揭示和理解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维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电影领域,有一些经典的电影作品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深入人心的表演,成功地揭示了人类的心理世界。

《美丽心灵》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美丽心灵》这部电影展现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精神分裂症。

影片由导演罗恩·霍华德执导,讲述了一个天才数学家尼克尔斯(由拉塞尔·克劳饰演)在病情恶化前后的生活。

影片从他的儿童时代开始,通过一系列闪回和现实场景交替展现了他病情加重的过程。

这部电影透过他内心的世界表达了许多心理学方面的主题,如精神分裂症、心理治疗和亲子关系等。

精神分裂症是影片的核心概念之一。

尼克尔斯在影片中经历了严重的幻觉和妄想,他看到和听到一些不存在的东西,对外界产生了深深的恐惧和不信任感。

影片通过灵活的镜头运用和音效设计,很好地还原了尼克尔斯内心世界的错乱和紊乱。

这种疾病的描绘使观众更能够体验到患者内心的苦楚和困惑。

此外,电影中的心理治疗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影片中,尼克尔斯参加了一项新型的心理治疗实验试验,试验通过一种新的药物帮助患者控制幻觉和妄想。

这种治疗方法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它却引发了观众对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康复的思考。

这一主题探讨了心理治疗在帮助患者克服心理困扰和恢复正常生活方面的重要性。

亲子关系也是电影中另一个重要的心理学主题。

尼克尔斯和他的母亲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他经历了童年时代母亲的严苛和控制。

这种关系在尼克尔斯长大后也对他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影片通过反复出现的闪回和现实场景展示了尼克尔斯内心深处的创伤和痛苦,也呼吁观众关注亲子关系对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总之,《美丽心灵》这部电影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深入人心的表演,成功地揭示了人类的心理世界。

它通过聚焦精神分裂症、心理治疗和亲子关系等主题,使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些心理学概念。

美丽心灵剧情解析

美丽心灵剧情解析

美丽心灵剧情解析简介《美丽心灵》是一部由罗恩·霍华德执导的电影,于2001年上映。

该电影根据约翰·福尔斯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心理学家尼克尔森与患有重度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卡尔之间的故事。

剧情概要影片开场,心理学家尼克尔森(尼克)被派去工作在一家精神病院。

在那里,他遇到了卡尔(卡尔)这个患有重度精神分裂症的患者。

卡尔自称是一名FBI探员,深信自己拯救了世界。

尼克尔森对卡尔的病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与他展开研究。

尼克尔森开始对卡尔进行治疗,并与卡尔建立了一种独特的师生关系。

尼克尔森试图通过谈话和理解卡尔的内心世界来帮助卡尔治愈。

然而,卡尔对尼克尔森的治疗持怀疑态度,并不断试图逃离医院。

卡尔的幻觉逐渐剧烈起来,尼克尔森发现卡尔对他们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误解。

尼克尔森决定坦诚相告,告诉卡尔他们只是医生和患者的关系,并不是FBI探员。

这一震惊的真相让卡尔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尼克尔森终于发现了卡尔的真实故事。

原来,卡尔之所以认为自己是一名FBI探员,是因为他在童年时目睹了自己父母的谋杀。

这个惨剧给了卡尔巨大的心理创伤,导致他创造了一个幻觉世界来逃避现实。

受到这个发现的触动,尼克尔森转变了治疗策略,并试图帮助卡尔与过去的创伤和解。

逐渐地,卡尔开始接受现实,并愿意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

尼克尔森和卡尔一起努力,最终使得卡尔的精神逐渐恢复正常。

主题与意义《美丽心灵》通过展现一个患有重度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的故事,探讨了心理创伤、幻觉和真实的界限等重要主题。

首先,电影深刻揭示了心理创伤对个体的影响。

卡尔在童年时目睹了父母的谋杀,这场惨剧对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

卡尔创造了一个幻觉世界来逃避现实,试图保护自己免受进一步的伤害。

这个角色引起观众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共情,反映了心理创伤可能给个人带来的巨大困扰。

其次,电影还探讨了幻觉和现实之间的微妙边界。

卡尔相信自己是一名FBI探员,这个幻觉世界带给他一种自我认同和控制感。

美丽心灵读后感精神分裂症与人生奋斗

美丽心灵读后感精神分裂症与人生奋斗

美丽心灵读后感精神分裂症与人生奋斗《美丽心灵读后感:精神分裂症与人生奋斗》电影《美丽心灵》讲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传奇的一生。

这部影片不仅展现了他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更深刻地描绘了他与精神分裂症抗争的艰难历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坚韧与对人生的不懈奋斗。

影片中的纳什,是一个极具天赋的年轻数学家。

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求学期间,便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对数学的独特见解。

他渴望在学术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为此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

他的专注和执着,让他在博弈论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然而,就在他的事业即将腾飞之际,精神分裂症却悄然降临。

起初,他开始出现幻觉,看到了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人物。

这些幻觉中的人物在他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影响着他的思考和决策。

他逐渐陷入了混乱和迷茫之中,分不清现实与幻觉的边界。

纳什的精神分裂症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他的行为变得古怪,与人交流也出现了障碍。

他的妻子艾丽西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却始终不离不弃,给予他支持和关爱。

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纳什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努力与疾病作斗争。

纳什面对精神分裂症的态度令人敬佩。

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对。

他知道,要战胜这一疾病,首先要学会分辨现实与幻觉。

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需要极大的毅力和勇气。

他不断地提醒自己,那些幻觉中的人物是不存在的,努力让自己的思维回归到现实中来。

在与精神分裂症抗争的过程中,纳什的人生奋斗也从未停止。

尽管疾病让他的学术研究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

他在病情稍有好转的时候,便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他的努力和坚持最终得到了回报,他的学术成果再次得到了认可。

这部电影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精神疾病,它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困扰。

然而,像纳什这样的患者,他们并没有被疾病打倒,而是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勇敢地与疾病抗争。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不能放弃希望,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心灵》观后感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评分
8.8的电影,其艺术含量不言而喻。

但是如果要从心理角度来对影片主角纳什进行变态心理分析,就需要剔除该人物作为电影形象的艺术加工成分,将他作为一个精神分裂症天才的独特案例,加以分析。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常见的重性精神病。

是一种对患者本人和家庭成员的生活产生强烈影响的复杂的综合症。

该病症的心理异常表现十分复杂多样,基本特点是病人的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互不协调,甚至相互分裂。

会出现的病症有:
思维障碍(其中包括联想障碍、逻辑进程障碍和妄想)、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感知觉障碍和一些其他的异常表现。

F面,我就首先从症状表现来分析纳什的精神分裂症。

、症状表现
1、思维障碍通过影片的描述,我发现在思维障碍方面,纳什患有妄想。

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显着的症状之
对于观察者来说,妄想的内容十分古怪,表明患者与现实的脱离。

常见的妄想有夸大妄想、被控制感、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和躯体妄想。

夸大妄想是由那些对个体而言非常重要的信念构成的。

影片中纳什是个数学天才,他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名气,并且在五角大楼成功地破解了密码。

可是他并不满足于那些将军不太热情的感谢。

于是国防部的帕切尔出现了,将关系到15万人的生命的项目交托与他。

纳什觉得自己就是拯救国家于危难的英雄。

这就是纳什的夸大妄想的表现。

除此之外,纳什还有被害妄想。

严格来说,从他一开始接受帕切尔的任务时,他就时刻担心事情败露。

每次那个荒废的仓库寄密件时,都担心有人跟踪而神情紧张。

在一场幻觉的枪战过后,纳什以为自己的为国安局破译间谍密码的工作暴露了,于是他就变得更加紧张,时时刻刻都会注意身边的人是不是来抓自己。

直到在一次大学演讲上,几个精神病院的医生真的来抓”他医院时,他拼
了命的逃跑。

牵连观念是指某些人或事对个体具有特殊意义。

就像纳什,他坚定不移的认为美国的所有报刊杂志里藏着关系到15万人生命的国家机密,并且只有他能够看得出来。

那一个个常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新闻、广告,在纳什的眼睛里同编排成一连串的密码,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

这就是纳什关系妄想的表现。

2、感知觉障碍在感知觉障碍方面,纳什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幻觉。

幻觉就是指虚幻的感知觉,即患者感知到的刺激并不真实存在。

一般出现在意识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幻觉内容于现实生活是怪异的,兼有听幻觉、视幻觉和触幻觉。

听幻觉为真性,声音清晰,主要是下达指令、威胁等,也有对自己有利的好的方面。

纳什能够听到他的三个原型”一遂友,小女孩和帕切尔的讲话。

室友的鼓励与玩笑,小女孩天真的笑声,和帕切尔的威胁、命令。

每一个都会让纳什觉得真实存在。

在影片的一个高潮中,纳什因为停止服药,又开始出现幻觉,甚至差点听信室友和帕切尔的命令杀死自己的妻子。

视幻觉让纳什看到了并不存在的三个人,并且持续了30多年,一直到纳什
拿到诺贝尔奖都未曾消失,能做的只是视而不见。

除了这三个原型”还有一些场景也是纳什视幻觉的结果。

如那场激烈的枪战、帕切尔先后两次带他参观的秘密工作基地等等。

甚至于纳什因为停止服药再一次见到室友时,他还跟自己的妻子说室友是被注射了隐形血液,所以别人看不到他,只有他可以看到。

至于触幻觉在影片中比较明显的一处是国安局工作人员给纳什手臂植入芯片时他所感到的触电感和疼痛感。

那种感觉应该非常真实,以至于纳什在精神病院时甚至要拿刀片把芯片找出来证明自己说的是真的。

3、意志行为障碍在影片中,纳什不主动参加活动,经常处于沉思之中;不与周围的人接触,闭门索居,不修边幅,孤僻,脱离现实。

同时伴随一些刻板、机械、不具实际意义的动作和姿势,如影片中僵硬地偏头和恐惧、防卫地抱着包等。

这些都是纳什意志行为障碍的表现。

根据以上的病症分析,可以推导出纳什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类型精神分裂症。

偏执型
偏执型又称妄想型。

妄想和幻觉是这一类型的主要症状。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可围绕某一中心思想而逐渐发展,最初可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随着病程的发展,妄想结构可变得松散而不严密,内容也更荒谬和不固定。

这跟影片中纳什关于国安局的妄想的产生和发展是大致吻合的。

开始纳什很自然地置身于国安局的秘密行动中,井井有条。

但在不断地深入中,谋杀、枪战等意外出现了,妄想不再严密,变得荒谬起来。

二、症状分析在纳什的幻觉里出现了三个人物的小侄女马
浪子室友查尔斯、室友
休和国安部官员帕切尔。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人格结构中,将人的心灵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中包含着本能和原型。

其中原型是集体无意识中最重要的成分,指人类通过遗传获得的一些原始意象或先验的心灵图示。

原型有很多种种类,其中比较具有广泛影响的有:
人格面具、阴影。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等。

F面就用这几个原型来分析一下纳什分裂出的这三个人物。

1、浪子室友查尔斯浪子室友的出场就是一副醉熏熏,吊儿郎当的样子。

这与纳什刻苦严谨的性格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我想,这个对什么事情都满不在乎、生活放荡的室友正是深埋纳什心底最原始的冲动和本能欲望,所以室友应该是纳什的阴影原型。

他和纳什的相处非但没有产生任何矛盾,还在纳什最需要朋友的时候鼓励他,支持他,给纳什的生活带来活力。

所以荣格认为,虽然阴影反映的是人性中最卑劣的一面,但是不应该压抑他,因为将这种卑劣的欲望和冲动投射给他人,也是减轻意识负担的一种方法。

2、国安部官员帕切尔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成功,每一种文化里面都有英雄意识,更何况是一个当时已经很有名气的,公认的数学天才纳什。

当时年少气盛的纳什,在五角大楼里破译密码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了。

于是帕切尔作为纳什的英雄原型给他带来了一个关乎国家安危的任务出现了。

这一原型也是后来一直最困扰纳什的。

3、小女孩马休最开始出现是在室友的转述中,一直到纳什妻子的出现,这个小女孩的形象才真正露面。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纳什对于和女性交往是很笨拙的,但是当他的妻子出现时,他很想了解这个女人,和她发展交往下。

所以代表阿尼玛的小女孩出现了,指男性身上的女性特征,她可以帮助纳什了解女性。

三、感想与评价上面是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对纳什的分析,所以下面我想从电影的角度来赏析这个人物。

有人说,天才都是孤独的,因为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世界。

就像纳什,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为什么一定要找出博弈论,于是室友”出现了,理解他,鼓励他,为他的成功欢欣鼓舞。

没有人能够理解纳什有多想用自己的大脑做些更有用的事情,而不是教书,于是帕切尔出现了,带来了一项巨大的任务来让他完成,并且告诉他只有他可以完成这项任务。

所以最初的纳什虽然时时担心自己的工作会给自己带来危险,但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是幸福的。

可是第一次进精神病院,电击和药物让纳什有了病识感,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疯子”自己连什么是真什么是假都分不清。

这对一个一直被别人视作天才的人来说是多大的打击呀。

药物的作用让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快速的思考问题,人人见他都畏惧三分,指指点点。

生活没法自理,不会照顾儿子,什么都要靠妻子。

这个时期的纳什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做什么都是小心翼翼。

可是为了自己能够像从前那样思考,他偷偷停止了服药。

于是三个幻想中的人物又出现了,他陷入了一场更加疯狂的幻想中,还差点伤害了自己的妻儿。

在妻子想要再次送他精神病院的时候,他就像个因为闯祸不敢学校的孩子,生怕老师上门来让家长把他交出。

还好,影片通过艺术渲染了如天使般的妻子的形象,没有忍心让他再次进精神病院。

于是,他决定靠意志努力来战胜这个心灵的病魔。

他开始回普林斯顿,尽管踉跄的走路姿势被大家嘲笑、模仿,尽管与幻觉的斗争会让他在人群大吵大闹,尽管他要像年轻的学生一样进课堂听课。

但是他没有放弃,30年过了,那三个人每天都会跟着他,室友会劝他,小女孩会拉着他的衣角看着他,帕切尔会骂他、威胁他,可是他只是不理睬,视而不见。

这对他来说已经很难了,因为他们曾在他的生命里那么真实的存在过。

那么多年早已磨平了他年少时的孤傲、轻狂。

他不敢进学校的餐厅吃东西,不敢申请授课,只是一复一日的在图书馆里学习,这就已经很让他满足了。

直到诺贝尔协会的人员来通知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并邀请他进餐厅喝东西,然后,如他年轻时见到的那位老教授一样,他受到了同事们递来的一支支钢笔,于是木讷的脸上有了一丝的憨笑。

电影总是会加入许多杜撰的情节和艺术的渲染,查了一下现实生活中的约翰?纳什的生平,也发现了很多与电影大相近庭的地方,比如他的儿子也遗传到了他的精神病。

可是,我宁愿相信电影,宁愿仅仅把他当成一个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来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