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备课方法指导

小学语文备课方法指导
小学语文备课方法指导

小学语文备课方案参考

(一)写教案的具体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ps: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怎样进行,复习哪些容?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那些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二)七大主要环节的设计指导思想:

1.教学目的。所谓教学目的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使“教”有的放矢,使“学”有目标可循。教学目的在教案中要明确、具体、简练。一般应选定1~3个教学目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总体思路,便于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3.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每节课的教学方法必须依据教学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师的教学艺术如何,很重要的是看其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巧妙得当。教学过程也称教学步骤或教学程序,即用于指导和

规教师课堂活动的步骤。只有安排好教学过程,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圆满地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4.教学容的引入。教学容的引入就是课堂导语。课堂导语是门艺术,它是教与学的纽带,是让学生走进教材、掌握教材的桥梁。因此,教师应该根据确定的教学目的、容,针对学生的心理,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巧妙地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5.教学容。教学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为备课的其他环节都是为它服务的。写教案时,必须将教学容分步骤分层次地写清楚,必要时还应在每一部分容后注明所需的时间。这样,可以使所讲授的容按预计时间稳步进行,不至于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局面。

6.训练容。练习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纽带,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更是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好方法,因此无论所讲授的知识容是何性质,都应在课堂上安排练习时间,而不应满堂灌。

7.小结和作业。一个好的教案应有始有终。小结既是课堂教学的结束语,又是强化教学重点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好的总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作业则是教师根据授课容所布置的课后习题,以便于学生复习、理解、消化授课容,为学好下一节课的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三大部分的设计具体要求: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每课教材容与之前教材相关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叙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

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如某老师把《落花生(二)》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容是详写的,哪些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

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历史

思维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2)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部分的写作要求: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PS:小学语文教学常见的基本方法

1.朗读法:以读代讲、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加深理解、冶情感;

2.讲授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解疑,常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3.练习法:实践,及时巩固深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背诵法:积累语言;

5.表演法:动作表演、设置情境,重视学生的体验;

6.谈话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7.讨论法: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8.电教法:(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新型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自主学习,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教师发挥指导作用

情境教学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进入课文,发展联想和想象,加深理解,学习语言,培养能力。(分角色表演)读写结合法:从读学写,以写促读,实现读写交融、同步发展

不同教学容的教学方法:

1、识字写字教学常用的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多媒体辅助法、示法、比较法、实践法。

2、具体教学方法

字音教学:形声字——拼音助记、多音字——据词定音、音近字——比较辨析

字形教学:

(1)笔画分析法。笔画分析法就是用数笔画的方式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独体字的教学。

(2)部件分析法。即通过对汉字组合的各个部件的分析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合体字的教学。

字义教学(高年级):直观法(实物、教具,如“袖”“仰”)

联系法(生活实际、上下文,如“吏”)

选择法(让学生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义项,例:“疾”在

字典里的意思,根据文本选择一个)

构字法(造字规律,如:“伞”、“笔”“掳”等字)

比较法(同义词、反义词)

运用法(组词、造句:也、把)

(六)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二)导入新课部分

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

(三)师生互动部分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此外,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5)对教材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容之间的存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四)课堂总结部分

课堂总结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五)课后作业部分

课后作业部分的写作要求:每节课设计10道单项选择题(选择题突出对教材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与掌握),1道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突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道问答题(问答题突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评价能力。)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部分

教学后记部分的写作要求:(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反思的主要容有①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

②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了吗?通过什么方式转化?

③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

④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

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

学好下一节课的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实例:

语文教案

课题:第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的思想。

2、背诵课文(或背诵课文第—自然段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