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银杏_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银杏_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银杏_诗歌鉴赏银杏[德国]歌德这样叶子的树从东方移植在我的花园里,叶子的奥义让人品尝,它给知情者以启示。

它可是一个有生的物体在自身内分为两个?它可是两个合在一起,人们把它看成一个?回答这样的问题,我得到真正的涵义;你不觉得在我的歌里,我是我也是我和你?(钱春绮译)【赏析】罗曼•罗兰曾说:歌德把自己的全部生活存在比作金字塔的事业,“而放在歌德的金字塔顶端的花束”,就是歌德的抒情诗。

歌德是一位世界文化巨匠,是一位具有世界意识的诗人。

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也是一个卓越的开拓者。

他不仅翻译介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诗歌,而且在自己的创作中力图汲取东方文化的精骨?,将东西方文化融汇一体。

歌德的《银杏》一诗,就是东西方文化融汇一体的产物。

该诗在歌德诗学思想和情感两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和欣赏价值。

首先,银杏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

作为一位具有世界意识的诗人,歌德是东西方文化的一个伟大的使者,他不仅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创作了《中德四季晨昏杂咏》等重要诗篇,而且还亲自翻译了数首中国古典诗歌。

也正是歌德最早提出了关于“世界文学”的构想,他在1827年曾经写道:“我愈来愈深信,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

……我们德国人如果不跳开周围环境的小圈子朝外面看一看,我们就会陷入上面说的那种学究气的昏头昏脑。

所以我喜欢环视四周的外国民族情况,我也劝每个人都这么办。

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

”他的这一论点,为世界文学的发展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

而在《银杏》一诗中,银杏这一树种虽然出自东方,但是从东方“移植”到西方之后,不仅得以存活,与本土物种融会一体,而且,其“奥义”耐人寻味,给西方一个深刻的“启示”。

可见,这一“银杏”就是西东合璧的象征。

其次,励志歌曲,“银杏”是歌德情感世界的体现。

根据有关学者的考证,在歌德与他年轻貌美的情人玛丽安娜相会的海德堡的王?中,就有银杏生长。

所以,银杏的意象在一定意义上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外国诗歌鉴赏英文范文

外国诗歌鉴赏英文范文

外国诗歌鉴赏英文范文An Appreciation of Foreign Poetry: Exploring the Depths of Emotion and Imagery.Poetry, a universal language of the soul, transcends linguistic barriers and cultural divides. Foreign poetry,in particular, offers a unique window into the emotionaland cultural landscapes of other nations. In this essay, I delve into the enchanting world of foreign poetry, examining its power to evoke emotions, create vivid imagery, and provide insights into human experiences.One of the first things that strikes me about foreign poetry is its ability to evoke strong emotions. Whetherit's the heartfelt love depicted in the passionate versesof Spanish poet Federico García Lorca or the profound melancholy captured in the haunting lines of Russian poet Anna Akhmatova, foreign poetry has a profound effect on the reader's emotional state. It takes us on a journey through the poet's inner world, allowing us to experience theirjoys, sorrows, and innermost thoughts.Another captivating aspect of foreign poetry is its vivid imagery. Poets from various cultures employ unique imagery to create striking visual representations of their ideas and emotions. For instance, the nature-inspired imagery of Japanese poet Bashō, with its emphasis on.。

西方诗歌鉴赏之诗歌3

西方诗歌鉴赏之诗歌3

西方文学有两大源头,一是古希腊罗马文学,一是希伯来—基督教文学。

这就是所谓的“二希”传统。

古希腊抒情诗古希腊抒情诗源于民歌,最初都是在乐器伴奏下歌唱的,因伴奏乐器的不同,而分为琴歌、笛歌、讽刺诗等。

其中琴歌的成就最大,古希腊产生了三大琴歌诗人:品达罗斯(合唱琴歌)、阿那克里翁和萨福(独唱琴歌)。

其中萨福最为著名。

萨福大约是公元前7世纪的女诗人,在古希腊极其著名,古希腊人对她的评价很高,有人把她与荷马并称,称男有荷马,女有萨福;而柏拉图称之为“第十位缪斯”;梭伦则希望“自己能学会萨福的一首诗歌后离开人世”。

总的说来,萨福的诗歌多是抒发个人感情的爱情诗,咏叹恋爱的痛苦与欢乐,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挚、音乐性强。

相传萨福写诗9卷,但流传下来的仅有两首完整的诗歌和一些断句残篇:主要因萨福的爱情诗感情强烈,有时语言过于直露,因此在奉行禁欲主义的中世纪,教会以有伤风化为名,当众焚毁。

关于萨福有很多传说,其中最著名者或许是说萨福是个女同性恋者。

Sapphic: 1、萨福四行诗体的;2、lesbian,女同性恋的。

Sappho这是因为当时在萨福周围聚集了一批少女,萨福教她们诗歌创作,她们互相切磋诗艺,有时她们之间写一些诗歌相酬和,言语非常亲密,故后人据此推断萨福是女同性恋者。

应该说,此说法有些捕风捉影。

一个少女好比苹果蜜甜的,高高的转红在树梢,向了天转红——奇怪摘果的拿她忘掉——不,是没有摘,到今天才有人去拾到。

好比野生的风信子茂盛在山岭上,在牧人们往来的脚下她受损受伤,一直到紫色的花儿在泥土里灭亡。

这是一首意境哀婉凄凉的挽歌,抒写了女性的悲剧命运。

希腊的抒情诗不能说不发达,但大多没有流传下来。

在流传下来的诗中有一些断句残篇写得也很美:“我再也没有自然美妙的歌喉倾吐爱慕的心声;我宁愿、我宁愿变成一只珊丽儿鸟优游自在,和翠鸟——春天海紫色的海鸥——一起,飞翔在浪花上!”真挚、感人古罗马诗歌古罗马“黄金时代”有三大诗人: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

外国诗歌鉴赏

外国诗歌鉴赏
LOGO
浪漫主义文学概况
❖ 1.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 湖畔诗人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恶魔”派诗人——拜伦、雪莱、济慈; 司各特
2、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 夏多布里昂 史达尔夫人 雨果 乔治桑
❖ 3、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 诺瓦利斯 、霍夫曼、海涅
❖ 4、美国浪漫主义文学 欧文、库柏、惠特曼
LOGO
LOGO
婚姻与友情
1815年,与贵族小姐安娜贝拉结婚。 由于志趣不合,一年后分居,拜伦 受到社会舆论攻击,愤然离开祖国, 从此终生侨居国外。 1816年,拜伦在日内瓦结识雪莱, 从此结为终生好友。
LOGO
战斗的一生
❖拜伦长期侨居意大利参加烧炭党的 革命活动。
❖1823年希腊反抗土耳其奴役的斗 争高涨,拜伦放下写作,去希腊参 加斗争,他卖掉自己庄园,为希腊 军筹集资金。
LOGO
西风颂
(五)
❖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吧,有如树林:
❖ 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 你巨大的合奏所振起的音乐 将染有树林和我的深邃的秋意: 虽忧伤而甜蜜。呵,但愿你给予我 狂暴的精神!奋勇者呵,让我们合一!
❖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看过你哭》
LOGO
我仿佛是乌云从远方的太阳,得到浓厚而柔 和的色彩,就是冉冉的黄昏的暗影,也不能将 它从天空逐开;
你那微笑给我阴沉的脑中,也灌注了纯洁的 欢乐;你的容光留下了光明一闪, 恰似太阳在我心里放射。
——《我看过你哭》
LOGO

外国现当代诗歌阅读鉴赏案例

外国现当代诗歌阅读鉴赏案例

原诗阅读红色手推车美·威廉斯那么多东西仰仗这辆红色手推车运送雨水浇得它浑身溜滑旁边有几只白鸡案例赏析一、探求背景,理清诗脉这是威廉斯(1883-1963)的一首名作。

诗人早年在美国新泽西州卢特福德城定居行医。

1962年获美国日晷奖。

意象派诗人,擅长以明晰细致的隐喻把平凡的题材写得有声有色。

意象派诗歌要求诗人善于捕捉和提炼生活中极其普通平常的事物,发现它的美学价值和诗意所在,并且用“直接处理”(即不直接写出个人主观感情)的办法来给予忠实、精确的表达,使之体现诗人的生活情趣。

二、体味意境,发现特色诗中,诗人通过细心观察,发现了一种常人视而不见的生活中的细节美。

由于采取白描手法,把红色的车子、晶亮的雨水、白色的鸡并置在一起构图,形成一个崭新而独特的观察角度。

而从第一行中又隐隐透露出作者发现了美的惊喜心情。

《红色手推车》是一幅色彩鲜明的日常生活画面,描述的是一个躲雨时见到的场景。

躲雨的地方大概太小,所以人虽然躲了进去,手推车却还是淋得透湿。

与它运送的东西相比,手推车显得似乎小了点,所以才引起诗人“那么多”的感慨。

况且还被雨水浇得它“浑身溜滑”。

可以想象那个始终没有露面的“推车人”的辛劳,不免对他产生一丝同情。

但“旁边“红色”与几只鸡的“白色”却是那么的耀眼,何况鸡还是一个活动的东西,与停放在那里的手推车,正好又构成了一动一静的对比。

生活的辛劳、躲雨时的焦躁,被几只“白鸡”的出现一扫而空。

三、咀嚼文字,品味隽永这首仅仅三十几个字的小诗,写得那么鲜明生动、情趣盎然,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所用的词又都是那么普通,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文学主张,令人不能不感叹:“简单就是美。

”比起我们目前诗坛上某些“先锋诗”的古怪荒诞、意象纷繁,和一些“口语诗”的废话连篇、平庸乏味,不知道要强多少!诗,真的应该“有话好好说”,不要故意把话说得七弯八绕,让谁也看不懂。

正是由于威廉斯的努力,美国诗歌才重新回到了惠特曼开创的伟大传统的轨道上来,出现了接近现实生活、广泛表现生活情趣、语言通俗、格调明朗的倾向。

6外国诗四首黑八月

6外国诗四首黑八月

第六课外国诗四首·《黑八月》【圣卢西亚】沃尔柯特一、作者简介:沃尔柯特,即德勒克·沃尔柯特(Derek Walcott),生于1930年。

他有英国、非洲和荷兰血统,会英语、克里奥耳英语和克里奥耳法语(本地土语)以及西班牙语,使用英语写作。

他在多种文化交叉错杂的环境下成长,然而他的国家——1979年才获得独立的国家——没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这使沃尔柯特成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精神“分裂”者和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沃尔柯特的诗,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的背景上定位的。

瑞典文学院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中指出,授奖予沃尔柯特是由于他的诗“大量散发光和热,并深具历史眼光,是多元文化作用下的产物”,“沃尔柯特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为他的文化环境定了位,并通过它们向我们每一个人说话”。

沃尔柯特是一个富于爱心的诗人,尽管异化主题和“海难”主题贯串在他的诗中,但他的诗同时又有一种生活的厚实感和韧性的生命力,使人得以“海难余生”。

《黑八月》即是这样一首诗。

在诗风上,沃尔柯特是传统诗与现代诗相结合的诗人,他不随俗,当诗趋于“反诗’’而显得艺术性“式微”之际,作为“边缘诗人”的沃尔柯特自行其是,独树一帜地表现出丰富华美的诗风。

沃尔柯特从18岁出版第一本诗集起,至今已出版诗集和长诗15部,包括《海难余生》(1965年)、《海葡萄》(1976年)、《星苹果王国》(1979年)、《幸运的旅客》(1984年)、《仲夏》(1986年)、自传性叙事长诗《另一半》(1973年)和史诗体叙事长诗《荷马》(1990年)等。

二、生词:一摞luò啜chuò饮三、基本解读:这首诗描写的雨季应该是非常漫长、晦暗的,但是诗人却以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语言来叙说,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人生宽厚的接纳,反映出一种生活的厚实感和韧性的生命力。

(主题)诗歌首先写到了“黑八月”的雨水和“肿胀的天”,“一切东西都进了地狱”,大家都在盼望着太阳。

从英诗的美学角度鉴赏《London》

从英诗的美学角度鉴赏《London》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从英诗的美学角度鉴赏《London》张玉姣 西北大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8-121-011.作者简介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英国文学史上伟大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主要诗作有诗集《纯真之歌》、《经验之歌》等。

其早期作品简洁明快,中后期作品趋向玄妙深沉,充满神秘色彩。

他一生中与妻子相依为命,以绘画和雕版的劳酬过着简单平静的创作生活。

后来诗人叶芝等人重编了他的诗集,人们才惊讶于他的虔诚与深刻。

接着是他的书信和笔记的陆续发表,他的神启式的伟大画作也逐渐被世人所认知,于是诗人与画家布莱克在艺术界的崇高地位从此确立无疑。

布莱克的诗摆脱了18世纪古典主义教条的束缚,以清新的歌谣体和奔放的无韵 体抒写理想和生活,有热情,重想象,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他的浪漫主义气息远比其后的浪漫主义诗人,如华兹华斯、济慈、雪莱等更加深刻。

布莱克写作风格独特,被20世纪的学者们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伟大诗人之一。

《伦敦》主要写了当诗人走在伦敦街头时看到的悲惨景象。

在被占领的伦敦街道上,行人面容哀伤,婴儿们害怕地哭泣,禁令在不断地传达出来。

从教堂传出来的是扫烟囱的孩子的凄厉的哭声,士兵不断地倒在鲜血中,而在深夜,路边的妓女不停的诅咒声压过了新生婴儿的哭声,喜宴变成了丧葬仪式。

诗中诗人描写的就是这样一幅悲惨的景象。

2.《伦敦》的美学特征2.1音乐美诵读一首好诗,就像聆听一首优美的歌曲。

诗歌最早是和音乐一起诞生,在我国古代,合乐者为诗,不合乐者为歌。

而英诗中语言也具有很强的音乐性,雪莱在《诗辩》中说:“诗人的语言总是会有某种划一而和谐的声音之重现。

凡是诗情充溢的语言,都遵守和谐重现的规律,同时还注意这种规律与音乐美的关系”。

埃德加•艾伦•坡也认为“诗是与愉悦的思想结合在一起的音乐”。

在《伦敦》这首诗中,全诗由四个诗节组成,以五音步抑扬格的形式写成。

外国诗歌,一个到不了的远方——以叶芝《当你老了》为例谈外国诗歌赏析

外国诗歌,一个到不了的远方——以叶芝《当你老了》为例谈外国诗歌赏析

2020.04诗歌,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之一,它的一觞一咏承载着历史的兴衰沉浮,同时它的韵律和结构还带给人们一种如歌如乐般的审美体验。

然而,那些经典的诗歌通常与我们有着一定的时空距离,如何能够真正领会其精髓呢?尤其是外国诗歌,从“会读”到“爱读”再到“读懂”,这中间还存在着语言的、文化的甚至是精神上的差异。

本文以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 )的代表作《当你老了》为例,归纳分析学生在赏析外国诗歌时难以避免的一些障碍,以期探讨对此进行改善的教学策略。

一、走进原诗,避免翻译过程的“隔岸观火”叶芝的这首《当你老了》,有冰心、傅浩、袁可嘉、杨牧、裘小龙、飞白等人的多个翻译版本。

其中,最受推崇的是袁可嘉的译本,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用的就是这个版本,就连那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赵照的《当你老了》——也明显是以此为蓝本改编的。

然而,不得不说,袁可嘉的这篇译文也并非尽善尽美:意象上,第一小节的“shadows deep”似乎是遵从原文,直译成了“浓重的阴影”,但在中文语境中,“阴影”一词常含贬义,放在此处略显不妥,少了许多美感;音韵上,第一小节的“沉”和“影”,第二小节的“心”和“魂”,以及第三小节的“逝”和“子”,都没有按照原诗格式进行押韵;结构上,原诗中只出现了一次的“dream”,而译文中使用了两次“回想”一词,这种中文式的重复容易使诗歌变得散文化。

如果参照闻一多先生提出的诗歌的“三美”原则——“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那么,最受推崇的袁可嘉的译文,也未能完美地在意象上体现“绘画美”,在音韵上体现“音乐美”,抑或是在结构上体现“建筑美”。

事实上,无论如何贴近原诗,外国诗歌的翻译过程都不可避免地成为带有译者主观理解的二次创作。

正如茅盾先生所说:“诗经过翻译,即使译得极谨慎,和原文极吻合,亦只能算是某诗的Retold (译述),不能视为即是原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同事们:大家上午好!四年前来到教研室,开始面对专题讲座,得到大家的帮助与支持,内心十分感激。

谢谢大家!2015年,教育部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语言素养、人文情怀,都和语文密不可分,这是因为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要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老师没有得多读书,有深厚的文学积淀。

语文学习内容繁杂,涉及的知识点很多,但可以用五个字概括:字、词、句、段、篇。

“篇”无非是古,今;中,外。

那么多的诗人,作家,用一条线可以把他们穿起来,那就是历史。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文史不分家。

拽拽唐朝这根线,掉落一地诗人;拉拉宋朝这根线,词人不胜枚举。

诗人的作品离不开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与个人情怀,李白郁郁不得志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可见一斑。

李白只有遇到唐玄宗那样的皇帝,才能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狂放不羁。

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才有“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悲壮,以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凄婉哀叹。

外国文学作品打开一扇窗,我们可以看到国外的人、事、物及风土人情。

最早提出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的是歌德,1827年1月31日,他在谈到中国传奇和贝朗瑞的诗时,说:“我愈来愈深信,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

……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诗的才能并不那样稀罕,任何人都不应该因为自己写过一首好诗就觉得自己了不起。

不过说句实在话,我们德国人如果不跳开周围环境的小圈子朝外面看一看,我们就会陷入上面说的那种学究气的昏头昏脑。

所以我喜欢环视四周的外国民族的情况,我也劝每个人都这么办。

……世界文学的时代已经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

”他劝告德国的作家,要学习和研究外国的作品。

小学语文中百分之八十选入的是中国的文章,百分之二十是外国的作品。

数量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依次增加。

简要了解外国的文学史,对于讲解这些外国作品是有帮助的。

四年级下册31课《普罗米修斯》,教参上介绍选自《一千零一夜》,其实借用的是雪莱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的结尾,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解放了普罗米修斯。

塑造了一个为真理而斗争,毫不妥协的英雄形象。

小学语文课文选入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马克·吐温三篇作品,作品风格以幽默与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

他的代表作是《百万英镑》,五年级下册24课《金钱的魔力》是选自《百万英镑》。

他的作品还有选入六年级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还有五年级下册的《威尼斯的小艇》。

今年是“小学语文与外国文史”。

今天的“外国诗歌欣赏”是其中的一部分。

但愿,我粗略的讲解——让您喜欢阅读,享受阅读浪漫主义文学特征:1、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2、着力歌颂大自然;3、重视民间文学和民族文学传统;4、运用夸张和对比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给对人类的未来带来了希望,并对英国社会造成冲击。

在这个背景下,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崛起,它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

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Active Romanticism)和消极浪漫主义(Passive Romanticism)。

积极浪漫主义是进步的潮流,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暗,它引导人们向前看,消极浪漫主义持温和态度,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反对现状,留恋过去,它引导人们往后看。

消极浪漫主义代表诗人华兹华斯(1770-1850)与柯勒律治(1772-1834)和骚塞(1774-1843)曾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居住,因此他们被称为"湖畔派"。

华兹华斯是湖畔派诗人中成就最高者。

生于律师之家,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毕业后到欧洲华兹华斯旅行,在法国亲身领略大革命的风暴。

1783年其父去世,他和弟兄们由舅父照管,妹妹多萝西则由外祖父母抚养。

多萝西与他最为亲近,终身未嫁,一直与他作伴。

1787年他进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大学毕业后去法国,住在布卢瓦。

他对法国革命怀有热情,认为这场革命表现了人性的完美,将拯救帝制之下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1792年华兹华斯回到伦敦,仍对革命充满热情。

但他的舅父对他的政治活动表示不满,不愿再予接济。

正在走投无路时,一位一直同情并钦佩他的老同学去世,留给他900英镑。

于是在1795年10月,他与多萝西一起迁居乡间,实现接近自然并探讨人生意义的宿愿。

多萝西聪慧体贴,给他创造了创作的条件。

名言:“朴素生活,高尚思考”牛津大学某学院的校训《咏水仙》又译做《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这是华兹华斯抒情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804年。

据说此诗是根据诗人兄妹俩一起外出游玩时深深地被大自然的妩媚所吸引这一经历写成的,全诗可以分成两大部分,写景和抒情。

诗的开篇以第一人称叙述,格调显得低沉忧郁。

诗人一方面竭力捕捉回忆的渺茫信息,另一方面又觉得独自漂游,可以自由自在地欣赏大自然所赋予的美景。

他把自己比作一朵流云,随意飘荡,富有想象的诗句暗示诗人有一种排遣孤独、向往自由的心情。

在他的回忆中,水仙花缤纷茂密,如繁星点点在微风中轻盈飘舞。

积极浪漫主义代表新崛起的诗人把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潮,代表诗人是拜伦、雪莱和济慈。

1、乔治·戈登·拜伦,(1788年1月22日—1824年4月19日)拜伦(BYRON,1788-1824)英国19世纪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篇洋溢着民主理想和民族解放斗争的激情。

毕生为民主自由而战,是西方文学史上用生命去殉从理想的著名代表。

拜伦1788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间被租用的简陋房子里。

父母都出自没落贵族家庭。

父亲在拜伦4岁时游荡而死。

母亲把对丈夫的怨恨发泄在儿子身上。

拜伦天生跛脚,常常受人欺负。

从小养成忧郁、孤独、反抗的性格。

10岁继承男爵爵位,成年后以世袭议员的身份进入上议院。

拜伦中学开始写诗,处女作《懒散的时刻》(1807)主要是爱情诗。

长诗《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批评家》。

1801年,为了同拜伦的贵族地位和身份相称,家里决定送他到一所素有名望的学校——哈罗公学就读。

1805-1808年在剑桥大学学文学及历史,他是个不刻苦的学生,很少听课,却广泛阅读了欧洲和英国的文学、哲学和历史著作,同时也从事射击、赌博、饮酒、打猎、游泳、拳击等各种活动。

1808年从剑桥大学毕业,1809-1811年间到欧洲旅行两年,回国根据旅游日记写作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诗作出版,风靡全英。

拜伦在日记里不无得意地写道:“一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名。

”《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共4章,描写孤独的漂泊者恰尔德·哈洛尔德出游欧洲的见闻,被看作是诗人的自述拜伦一别了,别了!故国的海岸消失在海水尽头;汹涛狂啸,晚风悲叹,海鸥也惊叫不休。

海上的红日径自西斜,我的船扬帆直追;向太阳、向你暂时告别,我的故乡呵,再会!二不几时,太阳又会出来,又开始新的一天;我又会招呼蓝天、碧海,却难觅我的家园。

华美的第宅已荒无人影,炉灶里火灭烟消;墙垣上野草密密丛生,爱犬在门边哀叫。

三"过来,过来,我的小书童! 你怎么伤心痛哭?你是怕大海浪涛汹涌,还是怕狂风震怒?别哭了,快把眼泪擦干;这条船又快又牢靠:咱们家最快的猎鹰也难飞得像这般轻巧。

"四"风只管吼叫,浪只管打来,我不怕惊风险浪;可是,公子呵,您不必奇怪我为何这样悲伤;只因我这次拜别了老父,又和我慈母分离,离开了他们,我无亲无故,只有您――还有上帝。

五"父亲祝福我平安吉利,没怎么怨天尤人;母亲少不了唉声叹气,巴望到我回转家门。

""得了,得了,我的小伙子! 难怪你哭个没完;若像你那样天真幼稚,我也会热泪不干。

六"过来,过来,我的好伴当! 你怎么苍白失色?你是怕法国敌寇凶狂,还是怕暴风凶恶?""公子,您当我贪生怕死?我不是那种脓包;是因为挂念家中的妻子,才这样苍白枯槁。

七"就在那湖边,离府上不远,住着我妻儿一家;孩子要他爹,声声哭喊,叫我妻怎生回话?""得了,得了,我的好伙伴! 谁不知你的悲伤;我的心性却轻浮冷淡,一笑就去国离乡。

"八谁会相信妻子或情妇虚情假意的伤感?两眼方才还滂沱如注,又嫣然笑对新欢。

我不为眼前的危难而忧伤,也不为旧情悲悼;伤心的倒是:世上没一样值得我珠泪轻抛。

九如今我一身孤孤单单,在茫茫大海飘流;没有任何人把我牵念,我何必为别人担忧?我走后哀吠不休的爱犬会跟上新的主子;过不了多久,我若敢近前,会把我咬个半死。

十船儿呵,全靠你,疾驶如飞,横跨那滔滔海浪;任凭你送我到天南地北,只莫回我的故乡。

我向你欢呼,苍茫的碧海!当陆地来到眼前,我就欢呼那石窟、荒埃!我的故乡呵,再见!(1818》、《审判的幻景》(1822),后期诗作。

压卷之作《唐璜》(1818——1823)讽刺诗《别波》拜伦的浪漫主义杰作,诗体小说,共16548行。

作品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的真诚追求和唤起人民的积极行动。

唐璜原型:唐璜本是一个传说中的浪荡子,在莫里哀的喜剧、莫扎特的歌剧都出现过。

他勾引西班牙司令的女儿,又在决斗中将司令刺死,进而戏弄司令的石像,最后被打入地狱。

拜伦的改造:把花花公子唐璜改造成为一个心地善良的热血青年。

他在16岁爱上了一个少妇,事败被迫离家远航,经历了海上风险,死里逃生。

在海岛上和海盗的女儿相爱。

被海盗卖为奴隶,到了土耳其苏丹后宫。

因不愿阉割出逃,参加俄军攻打土耳其,成为俄军英雄。

他来到彼得堡,成为女皇叶卡捷琳娜的宠臣。

最后作为俄国的外交使节派往英国,活跃于上流社会。

作品未完成,诗人参加希腊革命而牺牲。

1815年,与贵族小姐安娜贝拉结婚。

是一个见解褊狭的的人,完全不能理解拜伦的事业和观点。

婚后一年,便带着出生一个多月的女儿回到自己家中,拒绝与拜伦同居,从而使流言纷起。

以此为契机,英国统治阶级对它的叛逆者拜伦进行了最疯狂的报复,以图毁灭这个胆敢在政治上与它为敌的诗人。

这时期的痛苦感受,也使他写出像《普罗米修斯》那样的诗,表示向他的压迫者反抗到底的决心。

拜伦受到社会舆论攻击,愤然离开祖国,从此终生侨居国外。

1816年,拜伦在日内瓦结识另一个流亡的诗人雪莱,对英国反动统治的憎恨和对诗歌的同好使他们结为终生好友。

拜伦长期侨居意大利参加烧炭党的革命活动。

1823年希腊反抗土耳其奴役的斗争高涨,拜伦放下写作,去希腊参加斗争,他卖掉自己庄园,为希腊军筹集资金。

他当选希腊军总司令,1824年不幸遇雨受寒,一病不起,于4月19日在军中病逝,年仅36岁。

他的死使希腊人民深感悲痛,希腊的独立政府宣布拜伦之死为国葬,全国哀悼三天。

6月29日,灵柩运抵伦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