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中的调度算法

移动通信中的调度算法
移动通信中的调度算法

无线资源管理主要包括切换控制、功率控制、接入控制、负荷控制以及分组调度等方面的内容。

无线资源管理是3G系统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负责空中接口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确保用户业务的服务质量、系统规划的覆盖区域以及提高系统容量。在3G的演进过程中,标准化组织3GPP和3GPP2也在不断完善和增强相关技术。对于分组调度算法,一方面要考虑到算法实现的复杂度,另一方面需要注意对系统性能指标的影响,如公平性、时延、业务的服务质量(QoS)等。目前采用比较多的调度算法主要有轮循调度、最大载干比调度、比例公平调度三种类型。

在分组通信中,为了获得统计复用增益,需要多个业务流共享带宽。因此,当多个用户争用资源时,就需要有一种机制来确定服务次序,有效地分配无线资源,这就是分组调度。由于无线信道时变特性、带宽资源有限和移动台功率受限等因素的影响,无线网络中的分组调度算法有别于有线网络。

调度器首先根据信道状态监视/预测模块提供的信道信息和用户的队列状态,依据一定的调度算法,计算出每个用户的优先级,然后根据优先级对用户数据排队,并分配无线资源,最后送到发射机。

1.Round Robin 轮叫调度(Round-Robin Scheduling)

狭义解释:

时间片轮转算法的基本思想是,系统将所有的就绪进程按先来先服务算法的原则,排成一个队列,每次调度时,系统把处理机分配给队列首进程,并让其执行一个时间片。当执行的时间片用完时,由一个计时器发出时钟中断请求,调度程序根据这个请求停止该进程的运行,将它送到就绪队列的末尾,再把处理机分给就绪队列中新的队首进程,同时让它也执行一个时间片。

广义解释:

时间片轮转调度是一种最古老,最简单,最公平且使用最广的算法是时间片调度。每个进程被分配一个时间段,称作它的时间片,即该进程允许运行的时间。如果在时间片结束时进程还在运行,则CPU将被剥夺并分配给另一个进程。如果进程在时间片结束前阻塞或结束,则CPU当即进行切换。调度程序所要做的就是维护一张就绪进程列表,,当进程用完它的时间片后,它被移到队列的末尾。

时间片轮转调度中唯一有趣的一点是时间片的长度。从一个进程切换到另一个进程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保存和装入寄存器值及内存映像,更新各种表格和队列等。假如进程切换(process switch) - 有时称为上下文切换(context switch),需要5毫秒,再假设时间片设为20毫秒,则在做完20毫秒有用的工作之后,CPU将花费5毫秒来进行进程切换。CPU 时间的20%被浪费在了管理开销上。

为了提高CPU效率,我们可以将时间片设为500毫秒。这时浪费的时间只有1%。但考虑在一个分时系统中,如果有十个交互用户几乎同时按下回车键,将发生什么情况?假设所有其他进程都用足它们的时间片的话,最后一个不幸的进程不得不等待5秒钟才获得运行机会。多数用户无法忍受一条简短命令要5秒钟才能做出响应。同样的问题在一台支持多道程序的个人计算机上也会发生。

结论可以归结如下:时间片设得太短会导致过多的进程切换,降低了CPU效率;而设得太长又可能引起对短的交互请求的响应变差。将时间片设为100毫秒通常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折衷。

一,基本原理

在早期的时间片轮转法中,系统将所有的就绪进程按先来先服务的原则,排成一个队列,每次调度时,把CPU分配给队首进程,并令其执行一个时间片.时间片的大小从几ms到

几百ms.当执行的时间片用完时,由一个计时器发出时钟中断请求,调度程序便据此信号来停止该进程的执行,并将它送往就绪队列的末尾;然后,再把处理机分配给就绪队列中新的队首进程,同时也让它执行一个时间片.这样就可以保证就绪队列中的所有进程,在一给定的时间内,均能获得一时间片的处理机执行时间.

二,时间片大小的确定

1.系统对响应时间的要求

2.就绪队列中进程的数目

3.系统的处理能力

三, 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

(1) 设置多个就绪队列,并为各个队列赋予不同的优先级. 第一个队列的优先级最高,第二个队列次之,其余各队列的优先权逐个降低.

该算法赋予各个队列中进程执行时间片的大小也各不相同:

在优先权愈高的队列中,为每个进程所规定的执行时间片就愈小.

(2) 当一个新进程进入内存后,首先将它放入第一队列的末尾,按FCFS原则排队等待调度.当轮到该进程执行时,如它能在该时间片内完成,便可准备撤离系统;如果它在一个时间片结束时尚未完成,调度程序便将该进程转入第二队列的末尾,再同样地按FCFS原则等待调度执行;如果它在第二队列中运行一个时间片后仍未完成,再依次将它放入第三队列,……,如此下去,当一个长作业(进程)从第一队列依次降到第n队列后,在第n队列中便采取按时间片轮转的方式运行.

(3) 仅当第一队列空闲时,调度程序才调度第二队列中的进程运行; 仅当第1~(i-1) 队列均空时,才会调度第i队列中的进程运行.如果处理机正在第i队列中为某进程服务时,又有新进程进入优先权较高的队列(第1~(i-1)中的任何一个队列),则此时新进程将抢占正在运行进程的处理机,即由调度程序把正在运行的进程放回到第i队列的末尾,把处理机分配给新到的高优先权进程.?

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的性能

(1)终端型作业用户

(2) 短批处理作业用户

(3) 长批处理作业用户

满足了多数用户的需求

3.2.4 优先权调度算法

1,优先权调度算法的类型

非抢占式优先权算法

在这种方式下,系统一旦把处理机分配给就绪队列中优先权最高的进程后,该进程便一直执行下去,直至完成; 或因发生某事件使该进程放弃处理机时,系统方可再将处理机重新分配给另一优先权最高的进程.这种调度算法主要用于批处理系统中;也可用于某些对实时性要求不严的实时系统中.

2,抢占式优先权调度算法?

系统同样把处理机分配给优先权最高的进程,使之执行.但在其执行期间,只要又出现了另一个其优先权更高的进程,进程调度程序就立即停止当前进程(原优先权最高的进程)的执行,重新将处理机分配给新到的优先权最高的进程.

这种抢占式的优先权调度算法,能更好地满足紧迫作业的要求,常用于要求比较严格的实时系统中, 以及对性能要求较高的批处理和分时系统中.

2,优先权的类型

(1) 静态优先权

静态优先权是在创建进程时确定的,且在进程的整个运行期间保持不变.

一般地,优先权是利用某一范围内的一个整数来表示的,例如,0~7或0~255中的某一整数, 又把该整数称为优先数.只是具体用法各异:有的系统用"0"表示最高优先权,当数值愈大时,其优先权愈低;而有的系统恰恰相反.

确定进程优先权的依据有如下三个方面:

1.进程类型.(系统进程/用户进程)

2.进程对资源的需求.(需求量的大小)

3.用户要求.(用户进程紧迫程度)

(2) 动态优先权

动态优先权是指在创建进程时所赋予的优先权,可以随进程的推进或随其等待时间的增加而改变的,以便获得更好的调度性能.

例如,我们可以规定,在就绪队列中的进程,随其等待时间的增长,其优先权以速率a 提高.若所有的进程都具有相同的优先权初值,则显然是最先进入就绪队列的进程,将因其动态优先权变得最高而优先获得处理机,此即FCFS算法.

优先权的变化规律可描述为:

由于等待时间与服务时间之和,就是系统对该作业的响应时间,故该优先权又相当于响应比RP.据此,又可表示为:

3,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

由上面的式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如果作业的等待时间相同,则要求服务的时间愈短,其优先权愈高,因而该算法有利于短作业.

(2) 当要求服务的时间相同时,作业的优先权决定于其等待时间,等待时间愈长,其优先权愈高,因而它实现的是先来先服务.

(3) 对于长作业,作业的优先级可以随等待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当其等待时间足够长时,其优先级便可升到很高, 从而也可获得处理机.

该算法照顾了短作业,且不会使长作业长期得不到服务

3.3 实时系统调度

3.3.1 实现实时调度的基本条件

1-1. 提供必要的信息-就绪时间.

1-2. 开始截止时间和完成截止时间.

1-3. 处理时间.

1-4. 资源要求.

1-5. 优先级.

2. 系统处理能力强

在实时系统中,通常都有着多个实时任务.若处理机的处理能力不够强,则有可能因处理机忙不过来而使某些实时任务不能得到及时处理, 从而导致发生难以预料的后果.假定系统中有m个周期性的硬实时任务,它们的处理时间可表示为Ci,周期时间表示为Pi,则在单处理机情况下,系统可调度必须满足下面的限制条件:

当系统不可调度时解决的方法是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其途径有二:

其一仍是采用单处理机系统,但须增强其处理能力, 以显著地减少对每一个任务的处理时间;

其二是采用多处理机系统.假定系统中的处理机数为N,则应将上述的限制条件改为:

3. 采用抢占式调度机制

当一个优先权更高的任务到达时,允许将当前任务暂时挂起,而令高优先权任务立即投入运行.采用这种方式去满足那些开始截止时间即将到来的任务.?

4. 具有快速切换机制

该机制应具有如下两方面的能力:

(1) 对外部中断的快速响应能力.为使在紧迫的外部事件请求中断时系统能及时响应,要求系统具有快速硬件中断机构,还应使禁止中断的时间间隔尽量短,以免耽误时机(其它紧迫任务).?

(2) 快速的任务分派能力.在完成任务调度后,便应进行任务切换.为了提高分派程序进行任务切换时的速度, 应使系统中的每个运行功能单位适当的小,以减少任务切换的时间开销.

1. 非抢占式调度算法

非抢占式轮转调度算法.

为每一个被控对象建立一个实时任务并将它们排列成一轮转队列,调度程序每次选择队列中的第一个任务投入运行.该任务完成后便把它挂在轮转队列的队尾等待下次调度运行.

2. 非抢占式优先调度算法.

实时任务到达时,把他们安排在就绪队列的对首,等待当前任务自我终止或运行完成后才能被调度执行.

3.3.2 实时调度算法的分类

2. 抢占式调度算法

基于时钟中断的抢占式优先权调度算法.

1. 实时任务到达后,如果该任务的优先级别高于当前任务的优先级并不立即抢占当前任务的处理机,而是等到时钟中断到来时,调度程序才剥夺当前任务的执行,将处理机分配给新到的高优先权任务.

2. 立即抢占的优先权调度算法.

在这种调度策略中,要求操作系统具有快速响应外部时间中断的能力.一旦出现外部中断,只要当前任务未处于临界区便立即剥夺当前任务的执行,把处理机分配给请求中断的紧迫任务.

实时进程调度

实时进程抢占当前

3.3.3 实时调度实例

一, 最早截止时间优先算法(EDF)

EDF算法用于非抢占调度方式

优先级:根据任务的开始截止时间来确定任务的优先级.

二,最低松弛优先算法(LLF)

例如:系统中有两个周期性实时任务A和B,任务A要求每20ms执行一次,执行时间为10ms;任务B要求每50ms执行一次,执行时间为25ms.这样可知A和B每次必须完成的时间和开始截止时间如图所示

优先级:根据任务紧急程度来确定任务优先级

A和B任务每次必须完成的时间

A1 (10) A2 (30) A3(50) A4 (70) A5(90) A6 (110) A7(130) A8(15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B1(25) B2(75) B3(125)

A和B任务每次必须开始的时间

时间(ms) A截止时间B截止时间调度对象

0 A1(10) B1(25) A1

10 A2(20) B1(15) B1

30 A2(0) B1(15) A2

40 A3(10) B1(5) B1

45 A3(5) B2(30) A3

55 A4(15) B2(20) B2

70 A4(0) B2(20) A4

松弛度

松弛度

( 20-10-0 ) ( 50-25-0 )

(40-10-10 ) ( 50-25-10 )

(40-10-30) (50-5-30)

(60-10-40) (50-5-40)

(60-10-45) (100-25-45)

(80-10-55) (100-25-55)

(80-10-70) (100-10-70 )

3.4.1 多处理器系统的类型

(1) 紧密耦合(Tightly Coupted)MPS.

这通常是通过高速总线或高速交叉开关,来实现多个处理器之间的互连的.它们共享主存储器系统和I/O设备,并要求将主存储器划分为若干个能独立访问的存储器模块,以便多个处理机能同时对主存进行访问.系统中的所有资源和进程,都由操作系统实施统一的控制和管理.

3.4 多处理机系统中的调度

从处理器之间耦合的紧密程度上划分:

松散耦合(Loosely Coupled)MPS.

在松散耦合MPS中,通常是通过通道或通信线路,来实现多台计算机之间的互连.每台计算机都有自己的存储器和I/O设备,并配置了OS来管理本地资源和在本地运行的进程.因此,每一台计算机都能独立地工作, 必要时可通过通信线路与其它计算机交换信息,以及协调它们之间的工作.

根据系统中所用处理器的相同与否划分:

(1) 对称多处理器系统SMPS. 在系统中所包含的各处理器单元,在功能和结构上都是相同的,当前的绝大多数MPS都属于SMP系统.例如,IBM公司的SR/6000 Model F50, 便是利用4片Power PC处理器构成的.?

(2) 非对称多处理器系统.在系统中有多种类型的处理单元,它们的功能和结构各不相同,其中只有一个主处理器,有多个从处理器:

1. 对称多处理器系统中的进程分配方式

在SMP系统中,所有的处理器都是相同的,因而可把所有的处理器作为一个处理器池(Processor pool),由调度程序或基于处理器的请求,将任何一个进程分配给池中的任何一个处理器去处理.在进行进程分配时,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之一.

1) 静态分配(Static Assigenment)方式

2) 动态分配(Dynamic Assgement)方式?

3.4.2 进程分配方式

静态分配(Static Assigenment)方式

一个进程从开始执行直到完成,都被固定分配到一个处理器上去执行.

2) 动态分配(Dynamic Assgement)方式

系统中设置有公共的就绪队列.分配进程时,可以将进程分配到任何一个处理器上.

动态分配方式的主要优点是消除了各处理器忙闲不均的现象

2. 非对称MPS中的进程分配方式?

对于非对称MPS,其OS大多采用主—从(Master-Slave)式OS,即OS的核心部分驻留在一台主机上(Master),而从机(Slave)上只是用户程序,进程调度只由主机执行.每当从机空闲时,便向主机发送一索求进程的信号,然后,便等待主机为它分配进程.在主机中保持有一个就绪队列,只要就绪队列不空,主机便从其队首摘下一进程分配给请求的从机.从机接收到分配的进程后便运行该进程,该进程结束后从机又向主机发出请求.

缺点:对主机要求高,出现故障导致整个系统瘫痪

1. 自调度(Self-Scheduling)方式

1) 自调度机制?

在系统中设置有一个公共的进程或线程就绪队列, 所有的处理器在空闲时,都可自己到该队列中取得一进程(或线程)来运行.在自调度方式中,可采用在单处理机环境下所用的调度算法,如先来先服务(FCFS)调度算法,最高优先权优先(FPF)调度算法和抢占式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算法等.

3.4.3 进程(线程)调度方式

2) 自调度方式的优点?

1,系统中的公共就绪队列可按照单处理机系统中所采用的各种方式加以组织;其调度算法也可沿用单处理机系统所用的算法,即很容易将单处理机环境下的调度机制移植到多处理机系统中

2,只要系统中有任务(公共就绪队列不空)就不会出现处理机空闲的情况,也不会发生处理器忙闲不均的现象,因而有利于提高处理器的利用率.

3)自调度方式的缺点

瓶颈问题:

1. 整个系统中只有一个就绪队列供多个处理器共享.

(2)低效性.

线程在其生命周期内多次更换处理器使得高速缓存的使用率很低

(3)线程切换频繁.

2. 成组调度(Gang Scheduling)方式

3.专用处理器分配方式

2.最大载干比(max C/I)调度算法

最大载干比(max C/I)调度算法保证具有最好链路条件的用户获得最高的优先级。

最大C/I算法在选择传输用户时,只选择最大载干比叫的用户,即让信道条件最好的用户占用资源传输数据,当该用户信道变差后,再选择其他信道最好的用户。基站始终为该传输时刻信道条件最好的用户服务。最大C/I算法的吞吞量最大,但公平性最差。它与上一

种算法的比较如图7-8所示。

3.正比公平算法(PF,Proportional—Fair Scheduling)

该算法是在维持用户长期传输数据吞吐量大致公平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利用短期信道变化情况,增大传输效率。它是系统获取最大吞吐率和公平性的一种折中。

相对于循环调度算法,最大载干比算法可以获得更大的小区吞吐量。采用最大载干比算法可获得比循环调度算法大50%~100%的系统平均吞吐量。但采用最大载干比算法的系统,其服务用户集中在距离Node B非常近的区域,对用户的覆盖范嗣小,这在大多数场景中是不可用的。正比公平算法在瞬间向具有最好信道条件的用户发送数据,这样在每个瞬间都可以达到最高的用户数据速率和最大的数据吞吐量,但同时也考虑对每个用户的公平性,在短期内以信道条件为主,长期内兼顾到对所有用户的吞吐量。

正比公平算法一般在基站端执行,作用于小区内部。在正比公平算法中,每个用户根据信道状况、业务量大小以及服务状况等分配一个优先级;为任意时刻小区中优先级最大的用户提供服务。优先级的计算公式如下:

在上面的公式中,ti'表示实际的传输速率;a是滤波器过滤因子,用来表示当前时刻的传输速率和以前的平均请求传输速率的比值大小。用户的请求传输速率是根据用户的当前需要的传输数据大小来决定的。式(7-1)使得在覆盖多个小区时,单用户不能总是得到服务。这是因为当用户连续被服务时,ti(t)逐渐变大,从而使得该用户的优先级降低,这样保证了用户的公平性,同时让具有高请求速率的用户具有高的优先级。

为了考虑用户的长期性,对式(7-1)进行修改,把当前的请求速率和以前的平均传输速率结合起来,以便考虑用户的长期公平性。

其中β是过滤因子。

4.改进的分组调度算法

传统的PF算法没有很好地体现信道的特性,无法反映信道状况,也没有考虑不同业务的QOS要求,需要进一步改进。对式(7-1)进行修改。首先,用户的请求传输速率不仅与用户需要的传输数据大小有关,还和当前用户的C/I有密切联系,所以可以表示为:

式中,ki(t)为用户i在时刻t需要传输数据的大小的指示值,它为用户i在时刻f的需要传输数据的大小与小区内所有用户的总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上式保证了分组调度算法尽量满足用户的公平性,同时让具有高C/I的用户分配资源时具有高优先级,但是用户的C/I 值由于快衰落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变动,故直接采用某一时刻的叫值会带来很大的误差,为了减少因为快衰落带来的抖动,需要考虑一段时间的C/I值,同时为了满足多媒体的QoS要求,用户分配资源时的调度级别可以表示为:

中国移动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企业信息化一期工程统一信息平台技术规范 (v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目录1总则1 1.1.概述1 1.2.适用范围1 1.3.起草单位1 1.4.解释权2 2应用体系架构3 2.1.两级架构3 2.2.统一信息平台的组成4 2.3.总体技术要求5 3展示平台6 3.1.域名规则6 3.2.登录流程7 3.3.访问安全控制7 3.3.1.认证8 3.3.2.加密9 3.3.3.授权9 3.4.个性化展现经管9 3.5.内容应用聚集10 3.6.系统性能要求10 4网络和接入平台11 4.1.全国互联广域网组织结构11 4.1.1.全国互联广域网拓扑结构11 4.1.2.广域网互联承载网络的选择12 4.1.3.全国互联广域网的路由13 4.1.4.全国互联广域网的网络安全13 4.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13 4.2.1.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3 4.2.2.集团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5 4.3.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的网络组织结构16 4.3.1.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局域网16 4.3.2.省公司统一信息平台接入18 4.4.IP地址规划19 4.4.1.IP地址规划原则19 4.4.2.IP地址规划方法20 4.4.3.IP地址规划要求21 5安全经管平台21 5.1.网络经管及网络安全21 5.1.1.网络系统经管21 5.1.2.网络安全22

5.2.系统经管及系统安全23 5.2.1.系统经管23 5.2.2.系统安全24 5.2.3.数据经管和安全25 5.2.4.防病毒26 6系统和环境要求27 6.1.系统要求27 6.1.1.主机设备27 6.1.2.操作系统27 6.1.3.存储备份设备28 6.1.4.网络设备29 6.1.5.数据库31 6.1.6.展示平台软件33 6.1. 7.开发工具34 6.1.8.系统文档34 6.2.机房环境要求35 6.2.1.机房环境条件35 6.2.2.接地要求36 6.2.3.空调及电源36

移动通信中的切换技术研究

摘要 自从移动通信领域中引入的蜂窝概念,切换技术就开始出现,并成为了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切换技术是蜂窝系统所独有的功能,也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关键特征,它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当移动台的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移动到另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通过切换移动台保持与基站的通信。切换从本质上说是为了实现移动环境中数据业务的小区间连续覆盖而存在的,从现象上来看是把接入点从一个区换到另一个区。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技术,主要分析了CDMA、GSM、WCDMA系统中的切换算法,切换基本可以分为硬切换、软切换、更软切换。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巨大成功,用户的高速增长与有限的系统容量和有限的业务之间的矛盾渐趋明显,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化工作开始逐渐进入实质阶段。3G通信技术已经在慢慢成熟,新的4G技术也在不断的演变,要做到通信技术的完善和更前的发展,切换技术作为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研究切换技术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未来通信技术,提高网络的服务能力和运行质量。 关键词:切换,硬切换,软切换,切换算法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第一章绪论.. (4) 1.1移动通信系统 (4)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移动通信特点 (4) 1.1.2移动通信工作方式 (4) 1.2移动通信的发展 (5) 1.2.1全球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5) 1.2.2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6) 1.3切换技术的发展 (7) 第二章切换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切换的定义及分类 (9) 2.2切换的原因 (9) 2.3切换的控制方式 (11) 第三章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 (11) 3.1CDMA系统中的切换 (11) 3.1.1 CDMA系统概述 (11) 3.1.2 CDMA系统中的软切换 (12) 3.1.3 CDMA系统中的硬切换 (16) 3.2 GSM系统中的切换 (18) 3.2.1 GSM系统概述 (18) 3.2.2 GSM数字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 (19) 3.2.3 GSM切换 (19) 3.3 WCDMA系统中的切换 (21)

移动通信的三大制式

移动通信论文 ——论述移动通信的三大制式 院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论述移动通信的三大制式 在通信系统里有一种术语叫“制式”,意思是通信的技术的标准,比如,要定期和一个外国朋友通电话,彼此必须事先约定说汉语还是讲英语,什么时候进行通话等等。我国的手机用户在美国国内打不通,而在欧洲打能打通。这是因为我国的制式跟欧洲的相同,跟美国不相同的原因。

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主要有三大制式。一是欧洲和日本流行的WCDMA,二是美国流行的CDMA2000,这两种制式分别由第二代制式GSM和CDMA IS--95 发展而来。三是我国自主提出的一种新制式TD—SCDMA。本文将从比较 TD-SCDMA 、CDMA2000 与WCDMA制式设计规划方法的异同入手,说明TD-SCDMA 和CDMA2000设计规划方法和特点。 TD-SCDMA与WCDMA设计规划比较。TD-SCDMA作为我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制式和WCDMA系统相比较教,在网络设计和规划上既有共同的特点,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以下分别从技术特点、设计方法、规划方法三个方面来分析和阐述。 1.TD技术特点对容量和覆盖的影响 TD-SCDMA系统是一个综合了时分双功(TDD)、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的一个系统。其信道每帧长为10ms,由两个结构相同时长为5ms的子帧构成。每个子帧由三个特殊时隙和七个常规时隙构成,每个时隙又可以分为若干个码道。这种信道结构对于TD-SCDMA系统容量和覆盖的计算都有影响。 首先,在七个常规时隙中,除了TS0和TS1的上下行关系确定外,其它时隙可根据需要进行上下行关系设置。因而,TD-SCDMA的容量计算多了其它系统所没有的一项新内容——时隙转换点的配置,即根据用户话务需求的特点,合理的配置上下行时隙的比例。其次,TD-SCDMA用户是通过占用某个时隙上某个码道进行通信的,因此TD-SCDM业务对资源的占用是以时隙和码道为单位的。同时,在每个子帧三个特殊时隙种的主保护间隔(GP)为75μs(96chip),这个时间长度确定了在没有时隙间干扰的前提下,TD-SCDAM系统的小区的基本覆盖范围为11.3km。当然也可以通过允许干扰或减少时隙的方法突破11.3km的限制。 2.TD-SCDMA与WCDMA无线网络设计的比较 由于TD-SCDMA系统采用智能天线、多用户检测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可以降低系统的干扰,从而使得TD-SCDMA小区呼吸效应不象WCDMA系统这样明显,因此TD-SCDMA的容量和覆盖计算可分别考虑,然后根据系统受限的情况取定最终的设计规模。总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下面分别就覆盖和容量计算进行说明。 覆盖分析计算 在TD-SCDMA的覆盖分析时,其原理和WCDMA类似,也是进行上行链路最大允许路径损耗的分析,只是在具体的参数取值与WCDMA不同。这些参数主要是: 1)处理增益 TD-SCDMA与WCDMA相比处理增益计算公式更为复杂,由于TD-SCDMA 码片速率只有1.28Mchip/s,扩频因子为1至16,所以总体来讲TD-SCDMA系统的处理增益比WCDMA要小。 2)Node B接收机灵敏度2010年11月10日星期三2010/11/10 TD-SCDMA与WCDMA接收机灵敏度的定义是一致的,是指仅对于热噪声,达到给定质量所需要的最小接收电平,由于TD-SCDMA的GP与WCDMA小了十几个dB,而其它参数取值比较接近,因而造成TD-SCDMA接收机灵敏度比WCDMA低。TD-SCDMA除话音业务外,其它业务的接收机灵敏度差别较小。这样就使得TD-SCDMA个业务之间覆盖范围的差别不象WCDMA那样大,各

多载波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业务切换算法

2007年3月Journal on Communications March 2007 第28卷第3期通信学报V ol.28No.3多载波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业务切换算法 李剑1,2,胡波1 (1.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上海 200433; 2.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上海 200050) 摘要:提出一种用于多载波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子信道合并切换算法。采用多维Markov链对子信道合并切换算法进行系统建模分析,得到了呼叫阻塞率、切换阻塞率等关键系统性能参数的解析结果。与切换保护信道算法相比,子信道合并切换算法在对其他类型呼叫性能影响很小的前提下,改善了对带宽要求较高的业务的切换性能。 该算法还可以与其他资源预留切换算法相结合,改善其性能。 关键词: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多业务切换;多维Markov链;多载波通信 中图分类号:TN92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36X(2007)03-0085-08 Multi-service handoff algorithm used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LI Jian1,2, HU Bo1 (1. Electronic Engineering Department,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2. Shanghai Research Cent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hanghai 200050, China) Abstract: A novel handoff algorithm named sub-channel combination (SCHC) handoff algorithm used in multi-carrier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as proposed. Multi-dimensional Markov chai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s of SCHC handoff algorithm. Analytical results of the key parameters such as handoff blocking probability were ana-lytically obtained.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of sub-channel combination improves the handoff perform-ance as compared with the guard channel algorithm. The handoff blocking probability for the bandwidth consuming service is decreased while the other communication quality remains unchanged during the handoff. The sub-channel combination scheme can also work with the other resource reservation handoff schemes to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s. Key words: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ulti-service handoff; multi-dimensional Markov chai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1引言 业务种类多样化以及针对多业务的区分服务是未来移动通信网络需要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同时,数据业务将会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1]。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从提高系统的频谱资源利用率入手,多载波调制技术,如多载波DS-CDMA (MC/DS-CDMA)和OFDMA技术等[2~5],由于能有效降低多径和频率选择性衰落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而得到广泛重视。其次,未来移动通信系统需要更多的频带资源,通信频段向高频段发展是一个趋势,而“绿色”的无线通信又需要进一步降低发射功率,这就使得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小区覆盖范围变得更小,导致用户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切换次数增加。确保不同类型的业务在通信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切换保障将对系统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Phone Lin等在文献[6]中对数据语音混和业务网络切换性能进行了分析,但并未考虑数据呼叫的 收稿日期:2006-04-24;修回日期:2006-12-29

移动通信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 1.移动通信的发展简述 主流标准编码典型特征 第一代AMPS、TACS FDMA频谱效率低,网络容量有限,保密性差 第二代GSM、CDMA TDMA 第三代WCDMA、CDMA2000、 CDMA TD-SCDMA 2.移动通信的分类 按多址方式可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 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同频单工、异频单工、异频双工和半双工 Ps:SDMA 空分多址 第二章 1.电波传输的三大特性:多径衰落、阴影衰落、多普勒效应 2.三种电波传送机制:反射、绕射、散射 3.什么是阴影衰落? 阴影衰落时移动无线通信信道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它障碍物对它的电波传输途径的阻挡而形成的电磁场阴影效应。 4.多普勒公式: (λ:电波访问与移动方向的夹角,0~180°) 5.相关带宽与信号带宽之间对传输特性的影响 P31 信号带宽 < 相关带宽平坦衰落信号波形不失真 信号带宽 > 相关带宽频率选择性衰落引起波形失真,造成码间干扰 6.平坦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 P39 平坦衰落(非选择性衰落) : 信号带宽 < 相关带宽条件: B 《B 、T 》σ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号带宽 > 相关带宽条件: B 》 B 、T 《σ Ps:T 信号周期(信号带宽B 的倒数);σ:信道的时延展宽;B :相关带宽 7.预测模型 适用范围 Okumura模型 150~1500MHz ,主要应用于GSM 900MHz COST-231模型 2GHz 用于GSM1800 以及3G系统 第三章 1.什么是信源编码,目的是什么? 信源编码位于从信源信宿的整个传输链路中的第一个环节,其基本目的是压缩信源产生的冗余信息,降低传递这些不必要的信息的开销,从而提高整个传输链路的有效性. 2.话音编码技术 2G/3G系统中的话音信源编码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采用了矢量量化和参数编码的方式,它不同于PCM方式,没有直接传递话音信号的波形。而是对这些波形进行参数提取,传递的是这些参数。优点:一方面,传递这些参数本身需要数据量较小;另一方面,说话停止时,这种方式只允许用很少的带宽,只把描述背景噪声的参量发送到对方,从而大大提高了有效性。 3.调制解调的作用:实现频谱展宽

(经营管理)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最全版

(经营管理)中国移动经营 分析系统

中国移动运营分析系统 壹、中国移动运营分析现状研究近几年,随着国内电信企业的不断发展,电信行业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壹方面,客户选择电信业务及电信企业的余地越来越大,电信企业之间对客户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经过运营商不断的“价格战”,电信市场出现了严重的“增量不增收”现象,大量低忠诚度的客户转网或变更业务。电信企业虽纷纷采用具有壹定优惠期限的活动来降低客户的流失率,但在优惠期结束后,很多客户便纷纷离网或弃卡重入网以套取新的优惠,仍造成了大规模的客户流失,致使电信企业的业务收入下滑、客户发展效率低成本高。另壹方面,电信客户近几年高速增长,形成了庞大、需求差异很大的客户群;同时适用于不同人群的各种新业务不断推出,电信企业需要通过细分市场、客户群,将最合适的业务推销给最需要的客户,实现业务和客户的最佳匹配。 在这种激烈的竞争情况下,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如何运用科学的运营分析方法,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和营销,用高质量的服务来吸引和留住客户,扩大市场占有率,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是国内各电信运营商关注的重点。 基于之上背景,国内电信运营商纷纷建立起以“运营分析系统”为核心的企业决策支持体系,通过对X公司日常运营数据的分析、挖掘,为X公司决策者、各级管理者提供运营决策依据,以实现精细化营销。 1、中国移动运营分析系统建设概况 为保证中国移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满足新业务、新需求、新机会的需要,有效提高中国移动市场前沿的信息化水平,辅助提升中国移动市场精细化营销水平和深度运营能力,确保中国移动的市场领先地位,中国移动在完成业务支撑系统(BOSS)建设和集中化后,于2001年开始筹备运营分析系统,起草了规范和标准。2002年中国移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1.移动通信主要使用 VHF和 UHF频段的主要原因有哪三点? P5 (1)VHF/UHF频段较适合移动通信。 (2)天线较短,便于携带和移动。 (3)抗干扰能力强。 2.移动通信系统中 150MHz频段、 450MHz频段、 900MHz频段和 1800MHz频段的异频双工信道的收发频差为多少? 15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 5.7MHz,45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 10MHz,90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 45MHz, 180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 95MHz。 4.移动通信按用户的通话状态和频率使用方法可分为哪三种工作方式? 分为单工制,半双工制和全双工制。 5.移动通信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具有哪七个特点? 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移动通信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电波传播条件恶劣。 (2)具有多普勒效应。 (3)干扰严重。 (4)接收设备应具有很大的动态范围。 (5)需要采用位置登记、越区切换等移动性管理技术。 (6)综合了各种技术。移动通信综合了交换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输 技术等各种技术。 (7)对设备要求苛刻。移动用户常在野外,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对 其设备(尤其专网设备)要求相对苛刻。 6.常用的多址技术有哪四种? P6 频分多址( FDMA)时分多址( TDMA)码分多址( CDMA)和空分多址( SDMA)7.什么是均衡技术? P9 均衡技术是指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由于多径传输、信道衰落等影响,在接收端会产生严重的码间干扰( 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 ,简称 ISI ),增大误码率。为了克服码间干扰,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在接收端采用的技术。均衡是指 对信道特性的均衡,即接收端的均衡器产生与信道特性相反的特性,用来减小或 消除因信道的时变多径传播特性引起的码间干扰。 8.什么是分集技术?常用的分集有哪四种?举例说出目前实际移动通信中采用 的分集技术? P10-11 分集技术是通信中的一种用相对低廉的投资就可以大幅度改进无线链路性能 的接收技术。分集的概念是:如果用一条无线传播路径中的信号经历了深度衰 落,那么另一条相对独立的路径中可能包含着较强的信号。 常用的分集包括: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时间分集、极化分集。 9.为什么要进行信道编码?信道编码与信源编码的主要差别是什么?P11-12 信道编码通过在传输数据中引入冗余来避免数字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差 错。 10.作为 3G标准的 IMT-2000 具有哪些特点? 作为下一代( 3G)标准的 IMT-2000 具有特性如下: (1) 采用 1.8~2.2GHz 频带的数字系统; (2) 在多种无线环境下工作(蜂窝系统、无绳系统、卫星系统和固定的无线系统 环境);

蜂窝移动通信中的切换技术

《移动通信》论文 论文题目GSM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 切换技术的研究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班级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发展...................................... 1.1.1 移动通信及工作特点.................................................. 1.1.2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1.2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1.3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1.4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切换技术............................................................... 2.1切换的定义及分类 ........................................ 2.2切换的原因 .............................................. 2.3切换的控制方式 .......................................... 第三章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 .......................... 3.1 GSM系统概述............................................................. 3.2 GSM数字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 3.3 GSM切换................................................................. 第四章中国3G的切换......................................................... 4.13G的简述................................................ 4.2中国3G的发展驱动力......................................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技术研究论文

數字移動通信技術結課論文論文題目:移動通信系統中的切換技術研究 姓名:XX 學號:ZXXXX 專業: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 班級:2009級電科本班

本論文主要針對邢臺地區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現狀問題展開研究的,全文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一、首先向讀者介紹了邢臺地區的經濟特徵,產業特色,突出了中小企業的重要性;二、從總體介紹了邢臺地區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工作上存在的問題,主要闡述了領導者財務觀念和財務人員素質等;三、具體闡述了邢臺地區在投資,融資,生產經營,利潤分配四大經濟活動上存在的現狀問題,以及針對某些問題提出的建議和解決對策等;四、在整個論文中列舉了很多相關的數據和實例,特別是有些語句完全是我所接觸到的財務人員的原話,因此加大了整個論文的說服力;五、總結一句話就是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不完善,在邢臺地區的中小企業裏,財務只是在經營的過程中起到了會計的作用,根本沒有起到整個的管理作用;六、課題研究涵蓋範圍較廣,故有很多的地方僅做了簡單明瞭的闡述和介紹,詳略得當,言簡意賅。 關鍵字:邢臺地區;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現狀

The subject areas targeted at small and medium SMEs in Xingtai aear.A study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status , the text mainly explained by the following aspects,1The subject of study characteristics with briefing readers of the whole economy in Xingtai area, industrial features; 2 Xingtai region in general, introduced the work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problems, the main description of the leadership qualities of the concept and financial personnel; 3 Expounds the Xingtai area of investment, financing, operation, distribution of profits ; 4 Big business activities on the statu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some of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nd so on. 4 In the paper cited a number of relevant data and examples, especially some of my statements is completely exposed to the financial officers of the original words, thus increasing the overall thesis convincing. 5 To sum it up is imperfect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SMEs, SMEs in Xingtai area,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the process only played the role of accounting, did not play a role in the management. Keywords:Xingtai area;small and medium SMEs;financial condition of SMEs

无线网络分组调度算法研究

无线网络分组调度算法研究 吴宇 【摘要】: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人们对宽带无线接入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人们期望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在支持更高传输速率的基础上,能够容纳更多用户并且满足不同业务的服务质量(QoS)要求,而有效的无线分组调度算法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很多应用环境下,无线信道具有明显的资源受限和时变衰落特性,基于有线网络或无线静态信道的分组调度算法无法保证无线网络用户获得很好的QoS。针对无线时变环境下无线信道的传输特性,设计能够在保证用户QoS的同时提高无线网络容量的分组调度算法是当前无线通信领域的一个热点。在多用户共享的无线网络中,利用不同用户独立的时变信道条件进行机会调度(O pportunistic Scheduling)可以显著提高无线信道的利用率。尽管每次调度总选择信道条件(通常以接收信噪比表示)最好的用户进行传输可以使系统吞吐量达到最大,但由于无线网络中不同用户的信道条件往往具有很大差别,为了使系统中每个用户均获得较好的QoS,在调度过程中必须选择合理的公平准则。在无线刚络中,调度的有效性和公平性通常是两个相互矛盾的性能指标,而有效的机会调度算法必须根据用户的QoS要求,在这两个指标之间获得最佳的折中性能。论文主要针对时变信道环境下时分复用(TDM)的无线网络分组调度机制展开了深入研究。首先,对无线网络非实时业务分组调度算法进行了研究。论文在对现有Max-rSNR 算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小尺度服务时间保证的无线非实时业务分组调度算法(M-Max-rSNR)。M-Max-rSNR算法在很好的继承了Max-rSNR算法的大尺度服务时间公平性质的同时,能够使每个用户在预先规定的较短时间内获得服务,从而满足了一些非实时用户对访问时延上限的特殊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充分利用多用户分集(Multiuser Diversity)的机会调度策略,M-Max-rSNR能够获得较比例公平(PF)算法更好的吞吐量性能。同时,论文还针对现有机会调度算法无法为用户提供加权服务时间公平性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具有小尺度加权服务时间公平性的无线非实时业务分组调度算法(SFOS)。该算法同时利用虚拟时间机制和Max-rSNR准则,能够在进行有效机会调度的同时,使每个用户在任意短的时间内获得与其权重成正比的服务时间。其次,对无线网络实时业务分组调度算法进行了研究。实时业务具有非常严格的端到端传输时延要求,为了提高实时用户的QoS,实时业务分组调度算法应该通过机会调度策略尽量减小实时业务分组在基站发送队列中的等待时间,为此,论文提出了一种机会的实时业务分组调度算法(ORS)。在ORS算法中,每个用户的优先函数同时包含该用户的相对信噪比和一个随该用户发送队列的队首(Head-Of-Line,HOL)分组等待时间递增的凹函数。在此情况下,当所有用户的等待时间均较小时,具有最大相对信噪比的用户将得到调度;而当某个用户的等待时间逐渐接近其超时期限时,迅速增加的等待时间函数值将使其获得调度。与目前在HDR、HSDPA网络中得到广泛应用的EXP和M-LWDF算法相比,ORS 算法能够显著降低系统中所有实时用户的平均等待时间和分组超时率。第三,对实时和非实时业务共存的无线网络混合业务分组调度算法进行了研究。由于实时业务和非实时业务具有不同的QoS要求,如何设计合理的资源调度策略,使不同类型用户获得较高的QoS,是未来无线网络调度算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FQ策略的分级调度算法(PFQ-HS),该算法具有独立、分级的调度结构:在第一级调度器中可以使用任何两种调度算法分别

中国移动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建设指导意见V1.1(终版)资料

中国移动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建设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提高中国移动互联网战略的服务能力,对驱动企业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对外提供信息服务型产品,实现大数据开放后的运营和服务提升,公司决定在全国围实施中国移动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建设工作,通过整合全公司数据资源,盘活数据资产,助力公司第三条曲线的拓展,以服务“增效、外增收”的整体企业战略,保证中国移动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设要求与重点 企业级大数据中心作为中国移动唯一、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服务和运营的平台,通过“统一采集、统一存储、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和统一服务”,形成集团及各省市公司“多节点”、“网状网”形态的数据和服务共享能力;具备独立机构以承担平台建维、数据交换、资产管理、应用开发、数据服务和数据运营职责。为企业、外部客户提供“按需”的服务能力,辅助企业决策,彰显数据价值。 企业级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要求包括三方面: (一)建好组织:建立相对独立的、专业的企业级大数据中心管理机构,立足公司全局,全面负责企业级大数据平台的规划、建设、运维,以及数据资产管理、产品开发和数据运营等职能。 (二)搭好平台:企业级大数据中心满足中国移动全部数据“统一采集、统一存储、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服务”的要

求,实现逻辑集中;全部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存储分布于多个节点,进行物理分散,同时实现关键数据资产的异地容灾备份。 (三)做好服务:企业级大数据中心能为集团各部门、专业基地(位置等)、专业公司(咪咕、互联网、政企、在线服务、物联网等)、各省公司及外部行业提供灵活的“按需”服务。 二、建设重点 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建设重点要求如下: (一)企业级大数据中心的能力要求 为了承接大数据中心的基础平台管理、数据交换、资产管理、应用开发、数据应用、数据运营六个职责,在大数据平台技术架构层面提供数据基础服务能力、系统平台管理能力、数据资产管理能力和应用共享开放能力四个部分: 数据基础服务能力:数据基础服务能力是大数据平台的基础,包含数据采集功能、数据存储运算功能、数据交互功能。数据采集需包括来自BSS、OSS、MSS的基础数据、来自于用户上网行为的DPI二次解析数据以及来自外部的第三方数据的数据采集。数据存储运算功能可根据数据类型及应用采用不同类型的数据库技术实现对不同价值、规模、时效性的数据差异化存储和运算。数据交互功能是实现不同形式的数据存储之间的数据交互。 系统平台管理能力:大数据平台需具备系统平台管理能力,提供对大数据平台的软件和硬件资源的管理,包括诸如资源管

移动通信简答题答案

一、什么叫移动通信?特点?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或可移动)的通信。||移动通信必须是无线电通信||移动通信信道条件恶劣||无线电频谱资源有限||移动性管理,安全和保密管理||移动台必须小,轻,省电,可靠,适合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单工双工区别?优缺点||单交替收发,双可同时收发||单优设备简单,省电,缺不符合人们使用习惯||双优符合通话习惯,缺耗电大,对电池供电的MS不利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优点||频谱利用率高,提高系统容量||多种业务服务,提高系统通用性||抗噪声干扰多径衰落能力强||实现更有效灵活的网络管理与控制||安全保密||降本减体积 常用类型无线寻呼||蜂窝移动系统||无绳电话||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卫星系统||分组无线网蜂窝采用的技术?与寻呼,无绳,集群的差别||把整个服务区分为若干小区,各小区均用小功率的发射机进行覆盖相邻小区频道不同,一定距离上可频率在用 集群概念方式?与话音通信差别?||集合各部门专用调度网的频道(信道),实行多信道共用及系统共用,信道动态分配给用户使用||消息集群:一次通话固定占用一个空闲信道至通话完毕挂机,松开无线信道保留6秒。特点:信道利用率低||传输集群:通话双方每按一次就重新分配一个空闲信道,释放立刻释放信道。双方都未按讲话时不占用信道。||准传输集群:释放后延时一段时间(0.5/1秒)才释放信道,延时期间有一方按则仍使用该信道。||专属网络,限时功能,提供无无通信,占俩对信道,频道共用提高频率利用率 分组无线网?||利用无线信道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络 移通主要技术?技术的作用||调制技术:线性调制技术PSK-QPSK-π/4-QPSK(用于ADC、JDC系统),恒定包络、相位连续调制技术(可用非线性功放)FSK-MSK-GMSK(用于GSM 系统),振幅和相位联合调制QAM(多进制调制)4-QAM、16-QAM、64-QAM、256-QAM||多址方式:FDMA-TDMA-CDMA||抗干扰措施||组网技术 五、通信网中交换的作用是什么?移动通信网中的交换与有线通信系统中的交换有何不同?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将任一输入线与输出线接通。||移动通信网中的交换与有限的不同之处:除了要完成常规的交换机所有功能之外,还负责移动性管理和无线资源管理(包括越区切换,漫游,用户位置登记管理等) 什么叫信令?信令的功能是什么?可分为哪几种?和通信有关的一系列控制信号。||严格地讲信令是这样一个系统,它允许程控交换、网络数据库、网络中的其它“智能”节点交换以下信息:呼叫建立、监控、拆除、分布式应用进程所需的信息、网络管理信息。作用:经各环节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交互作用而形成一系列操作控制,其作用是保证用户信息有效且可靠的传输。||分类:分为接入信令和网络信令。 什么叫越区切换?越区切换包括那些主要问题?软切换和硬切换的区别是什么? 将当前正在进行的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从当前基站转移到另一基站的过程。||包括越区切换准则2.越区切换如何控制3.越区切换信道分配。||硬切换是在新的链路建立前,先中断旧的链接。而软切换既维持旧链接,又同时建立新连接,与新基站建立可靠连接后再中断旧链路。 在越区切换时,采用什么信道分配方法可减少通信中断概率?它与呼损率有什么关系? 在每个小区预留部分信道专门用于越区切换。特点:因新呼叫可使用的信道减少,要增加呼损率,但减少了通话被中断概率。 什么叫做位置区?移动台位置登记过程包括? GSM中,将覆盖区分成若干个登记区,称为位置区。||在管理新RA的新VLR中等级MT,修改HLR中记录服务该MT的新VLR的ID,在旧VLR和MSC中消除该MT。 呼叫传递主要步骤?确定为被呼MT服务的VLR及确定被呼移动台正在访问哪个小区。

移动通信试题库答案讲课教案

移动通信试题库 2012.10 一、填空题 1. ____个人通信______是人类通信的最高目标,它是用各种可能的网络技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进行任何种类的____信息交换_____。 2.移动通信系统中影响电波传播的3种最基本的机制为___反射____、__绕射_____和____散射___。3.在CDMA系统中从通信链路的角度看,功率控制分为___反向链路功率控制____和__前向链路功率控制;4.根据切换发生时,移动台与原基站以及目标基站连接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切换分为____软切换_______和_______硬切换_____两大类。 5.WCDMA的信道带宽是____5M码片/s_______,码片速率是____3.84M/码片/s_______。 6.IS-95A下行链路利用码分物理信道传送不同的信息,按照所传送信息功能的不同而分类的信道称为逻辑信道;IS-95A下行链路中的逻辑信道包括以下四种_____导频信道______、____同步信道_______、____寻呼信道_______和_____下行业务信道______。 7.HSDPA的中文意思是___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________。 8.1个64QAM调制的符号代表__28M___位信息比特。 9.TD-SCDMA的基本物理信道特性有____频率____、___时隙_____和____码片____决定。 10.CDMA系统中,移动台将导频分成4个导频集,分别是_激活集__、_候选集_、__相邻集__和___剩余集。 11. TD-SCDMA的一个信道带宽是 1.6 MHz,码片速率为 1.28 Mcps。 12. 在CDMA系统中从功率控制方法的角度看,功率控制分为___开环功率控制_和__闭环功率控制__。 13. TD-SCDMA的信道带宽是____1.6MHz _______、码片速率是____1.28Mcps _______。 14. GSM一个载频带宽是____200KHz_______,可提供___8____个物理信道。 15. 1W等于____30___dBm。 16. 在移动通信中常用的微观分集有时间分集、频率分集和空间分集。 17. TD-SCDMA系统采用了______智能天线_____、_____联合检测______、_____同步CDMA______、接力切换及自适应功率控制等诸多先进技术。 18. SIM卡的内部是由 CPU 、ROM、 RAM 和 EEPROM 等部件组成的完整的单片计算机。 19. 移动通信系统包括____网络交换__子系统、_____无线基站______子系统和_____移动台_____子系统。 20. 在3G技术标准中由中国提出的技术标准是___TD-SCDMA_______ 。 21.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除了一些外部干扰外,自身还会产生各种干扰,主要的干扰有___互调干扰____、__邻道干扰_____和____同频干扰___,其中____同频干扰______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特有的。 22.根据切换发生时,移动台与原基站以及目标基站连接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切换分为______软切换_____和______硬切换______两大类。 23.1个16QAM调制的符号代表__6___位信息比特。 24.码字11010001和01110110的汉明距离等于________。 25.移动通信中常用的三种分集方式为___时间分集____、_____频率分集__和___空间分集____。 26.度量通信系统通话业务量或繁忙程度的指标是____话务量_______。 27.GSM系统的信令系统是以__ISDN_____信令的主体再加上GSM的专用协议构成的。 28.在GSM系统中,为了鉴权和加密的目的应用了3种算法,分别是A3、A5和A8算法。其中__A3__算法是为了鉴权之用,__A8_算法用于产生一个供用户数据加密使用的密钥,而__A5_算法用于用户数据的加密。29.在移动通信中三种主要的多址方式为___时分多址TDMA__、_频分多址FDMA___和___码分多址CDMA____。30.MIMO是在收发两端都采用___多天线____配置,充分利用空间信息,大幅度提高信道容量的一种技术。31.发射机发射功率为10W,可换算成__300_____dBmW。 32.在3G技术标准中由中国提出的技术标准是___TD-SCDMA_______ 。 33.根据切换发生时,移动台与原基站以及目标基站连接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切换分为_____软切换______和______硬切换______两大类。

移动通信技术习题答案

《移动通信技术》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单工制 : 单工制指通信双方的收发信机交替工作 2.双工制: 双工制指通信双方的收发信机均同时工作3.SDMA: 空分多址指通过空间的分割来区别不同的用户。4.大区制: 大区制移动通信系统是早期采用的,它一般设有一个基站,负责服务区移动通信的联络与控制。如果覆盖围要求半径为30km~50km,则天线高度应为几十米至百余米。发射机输出功率则应高达200W。在覆盖区有许多车载台和手持台,它们可以与基站通信,它们之间也可直接通信或通过基站转接通信。 5.小区制: 将一个大区制覆盖的区域划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Cell)中设立基站(BS),与用户移动台(MS)间建立通信。 6.频率复用:

在频分制的蜂窝系统中,每个小区占用一定的频道,而且各个小区占用的频道是不同的。假设每个小区分配一组载波频率,为避免相邻小区之间产生干扰,各个小区的载波频率应不相同。因为频率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当小区覆盖不断扩大,小区数目不断增加时,将出现频率资源不足的问题。 7.MSC: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是蜂窝通信网络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对于本MSC控制区域的移动用户进行通信控制与管理。 8.FDMA: 总频段分成若干个等间隔频道(信道),不同信号被分配到不同频率的信道里,发往和来自邻近信道的干扰用带通滤波器限制,这些频道互不交叠,其宽度应能传输一路语音信息,而在相邻频道之间无明显的串扰。 9.TDMA: 指一个信道由一连串周期性的时隙构成,即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无论帧或时隙都是互不重叠的),然后根据一定的时隙分配原则,使各移动台在每帧只能按指定的时隙向基站发送信号,在满足定时和同步的条件下,基站可以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