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时代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时代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a11994404.html,

网络时代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蔡宏鹏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08期

【摘要】在当今社会,网络的应用一方面给我国的经济带来高速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现代社会显示出的矛盾日益尖锐,传统的显性思想教育的可行性日益受到挑战。因而,从现状出发,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的一些新特征以及其在不断的发展中呈现出来的新规律,从而找出解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新思路,新方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勃兴让我们看到了我国现代思政教育发展的新模式。由此不难得出的是,传统显性和隐性的思政教育的结合必然是未来思政教育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显性教育隐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时代,显性教育受到了一些挑战,那么未来的思政教育的发展方向会是什么样?本文就是要介绍它的一些特点和发展趋势。

1、隐性教育的内涵

隐性课程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68年。显而易见,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是相对而言的两个概念。如果教育者既实施了其教育目的,又让他的受教育者是在潜移默化当中接受知识,那么这种教育则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了[1]。由于这种教育是在被教育者毫不察觉的情况下

进行,而且被教育者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传递他自己所学习到的内容,因而,相对于显性而言,这种教育所取得的成果会更长,在纪念馆,书本里我们所受到的艺术熏陶就属于此类。以下列举隐性思想教育方面的几点特征:

1.1不易察觉性。虽然在隐性教育中教育者也是带有强烈的教育目的的,但是,其教育目的在实施过程中,不会有受教育者在显性教育当中出现的抵触情绪,没有书面化的教学内容,它也没有明确的考量标准和严格的预期目标。在现代高校,出现的更多的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1.2平等性。在隐性教育当中,我们的教育者剥离了传统显性教育当中的权威性,被教育者也一改其被动接受状态,变成主动去学习,辨别,在经过自己的融汇贯通,从而变为自己思想道德体系当中的一部分。

1.3覆盖全面,影响深远。隐性教育当中的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当中受到感染,熏陶。这种形式里,受教育者会更容易把教学内容变成其自身的价值取向,进而形成稳定的思想品质[2]。在学时,课程设置上的弹性,因而这种教育所能够覆盖的范围更广,影响也

会更加深远,更加持久。

2、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