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像学诊断
[胸部影像]“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要点及鉴别诊断~~~
![[胸部影像]“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要点及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95fbf81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7e.png)
[胸部影像]“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要点及鉴别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临床资料男,32周早产生后12小时。
生后呼吸困难。
体检:可见三凹征,双肺呼吸音低,面色苍白。
图1A图1B图1C图1D图1E影像学报告描述6小时X线胸片(图1A),两肺纹理增多,多发颗粒状密度增高影。
8小时(图1B),肺内颗粒影增多,左肺大部实变,可见含气支气管征。
24小时(图1C),左肺病变减轻,右肺大部实变,纵隔气管右移。
4天(图1D),右肺实变范围减小,左肺大部及右肺底肺纹理增多模糊,局部斑点状及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8天复查(图1E),两肺透过度明显改善,右上中肺仍见轻度密度增高。
影像诊断与最后诊断均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临床与影像学要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 of newborn,HMD)也称呼吸窘迫综合征及肺表面物质缺乏症、特发性呼吸困难综合征,为2型肺泡上皮细胞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产生过少所致的肺顺应性下降及呼吸困难,常见于早产儿(低于36周及体重低于2.5kg),为其死亡的重要原因。
病理学上肺膨胀不良,肺泡内见含有蛋白的物质沉积,形成透明膜状。
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在产后很快发生,进展迅速,患儿出现三凹征、发绀、呼吸快、呻吟等,予以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症状迅速好转。
影像学检查一般采用X线胸片即可,需注意采用小焦点摄影以保证图像的分辨率。
①早期两肺弥漫性透过度减低,有时呈颗粒状,下肺为著。
肺体积小。
②进展期两肺呈弥漫性密度增高,呈“白肺”状,肺纹理显示不清,重者可掩盖膈面与心缘。
如图2,两肺弥漫性密度增高,并见支气管充气征,气管内见插管影,两侧膈面及肋膈角均被掩盖。
③弥漫性空气支气管征。
④其他表现包括多发结节影、肺内弯曲条状及小泡状透过度增高影,自发性间质性气肿、气胸及纵隔气肿。
⑤治疗后肺体积增大、透过度增加,无变化者提示预后不良。
⑥出生后6小时X线胸片若未见异常,则可排除本病。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影像学特征分析

1 材料 与 方 法
1 1 一囊 资料 . .
网格状密度增高影 , 以两肺野内中带为主, 胸廓膈面正常 , 心脏 和横膈 清晰 , x线分级为 I 级 , 一Ⅱ 为轻度患儿 ; 5例表现为肺 3
受体的作用便会 占据优势 ,可导致血压升高,迷走神经张力增
强, 引发心率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 , 有致命 的危险。另外, 受 B一
体阻断剂和肌松剂合用时, 应警惕肌松程度加重和肌张力恢复延 迟的可能性 , 本组发生 2 , 例 术毕用新斯的明拮抗后安全出室。
增大 , 界模糊 , 境 肺野透光度明显下降, 支气管充气征分布范围
更广 , 心脏及膈面模糊不清;V , I级 肺野呈现 “ 白肺” 心脏及膈 , 面边界模糊 , 支气管充气征鲜 明或消失 。
2 结果
本 组 6 患 儿 中有 2 o例 O例 X线 平 片 表 现 为 细 小 颗 粒 状 或
度降低 、 斑片状 改变及细支气管充气征 , 两肺野大片实变, 白肺” 5例 呈“ 改变; 中合 并肺炎者 2 其 2例 , 出血者 4例 , 肺 气胸者
5 , 例 动脉导管未闭者 6例 , 持续肺动脉 高压者 3例。结论 普 通 x线平片是诊 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的主要 方法, x线表 其 现有特征性 , 支气管充气征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 关键词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 x线表现 ; 影像 学
6 0例新 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均行胸部前后位 x线检查 , 其 中男 3 例 , 2 例 ; 2 女 8 孕周 2 8—3 7周者 5 , 8例 孕周 3 4 8— 2周 者 2例 ; 入院时间为 3 O分钟 一8 小时 ; 体重在 1 0 g 0 以下者 3 5 6 例, 0 25 0 者 2 ; 围产期窒息史 的 2 150 0 g 4例 有 2例患儿 中剖 宫产者 1 , 8例 双胎者 4例。A gr pa 评分 : 分钟评分 ≤3 1 分者 1 5 例 , 6分者 2 , 7 4 4例 I 分者 2 例 , > 1 5分钟评分 ≤3 分者 4例, 4 6分者 2 例 , 7分 3 。 4 I > 2例 所有病例均于 1 4小 时内出现呼吸 困难 、 吸气时呻吟 、 紫 绀 、 吸气 三 凹 征 ,血 气 分 析 示 P O a 2<5 m g PC 2 0 mH , a O> 患者出现 明显低血压 。虽然在用药早期有血压下降的趋势 , 但 无显著性差异。笔者认为在给药前适当补充血容量,可减轻低 血压的程度。本组患者未发生低血压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 关 : () 1 给药前根据患者 的 C P适 当扩容 , V 确保其血容量充足 ; 2 ()
新生儿肺透明膜136例影像学分析

新生儿肺透明膜136例影像学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方法抽取来我院诊治并经过临床综合诊断所证实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者136例,对其胸部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双肺可见弥漫性磨玻璃影者112例,其中伴有双肺散在分布的微小或小结节影者41例,伴有散在分布的细网状结节影者37例,伴有双肺散在分布的腺泡结节影及斑片状影者23例,伴有双肺散在分布的片状影及大片状影者11例;双肺外围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者33例,双肺呈“白肺”改变者17例;心影及膈影均模糊甚或消失者14例;可见少量胸腔积气者11例;可见轻度纵隔气肿者8例;可见局限性肺不张者7例。
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典型表现为两肺野的透亮度呈现明显的均匀性降低,其内可见广泛分布的细小颗粒状阴影(肺泡萎陷与不张)和网状阴影(过度充气的细支气管和肺泡管),随着病情的发展,大量的肺泡萎陷后互相融合而发生实变;不典型表现为合并有湿肺、肺炎、肺出血等,对于临床怀疑本病的患者及时采取X线检查,能够作出早期准确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影像学表现【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2-0055-02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eonat idiopathic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简称IRDS),是由于新生儿肺泡表面缺乏活性物质,引起肺泡萎陷,肺泡和细支气管壁上附有透明膜所导致的病变。
常见于胎龄少于32周、出生体重低于2000克,生产过程中有窒息史的早产儿[1],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情进展迅速,是早产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病死率约为17.7%[2],占早产儿出生后3天内死亡的首位[3]。
1 一般资料抽取2009年1月-2013年3月来我院诊治并经过临床综合诊断所证实的13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者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58例。
42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X线影像分析

42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X线影像分析赵红【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as,HMD)X线影像特征.方法:对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42例确诊为HMD的患儿床边X线胸片进行分析,根据肺泡萎陷程度,HMD分为四级.结果:I级X线表现肺野透亮度略低,肺野内见细小颗粒影;II级X线表现肺野透亮度进一步降低,呈磨玻璃样改变,肺野内见密集分布均匀的细颗粒影,并见支气管充气征.III级X线表现肺内细颗粒影融合变大,边缘模糊,肺野透亮度明显降低,心膈模糊.IV级X线表现肺野密度均匀致密呈"白肺",心缘膈面完全消失.结论:HMD的X线影像具有特征性表现,X线胸片是诊断HMD的可靠检查方法.【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4(026)001【总页数】2页(P18-19)【关键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肺野透亮度;X线胸片【作者】赵红【作者单位】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江苏,扬州,225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2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又称为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表面张力物质缺乏疾病,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早产儿。
其病情重,早期病死率高,而胸部X线检查是简单又必要手段。
现将扬州市妇幼保健院2008 年1 月至2013 年8 月收治的42例生儿肺透明膜病病例,就其胸部X 线表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患儿均依据《儿科影像诊断学》的HMD 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31例,女11例;日龄30min~24h,胎龄28~38 周;其中早产儿32例,足月儿10例。
42例中单胎38例,双胎4例。
初次摄片时间最早为生后30min,最迟为24h;复查时间1~4d。
42例出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吸气性三凹征和呼气性呻吟等,听诊双肺呼吸音减弱,部分可闻及湿啰音。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胸部X线表现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胸部X线表现目的:分析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胸部X线表现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表现,所有患儿于症状出现后行仰卧位胸部X线摄片,并对患儿行X线随访。
结果:4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病灶分布于肺部双侧,呈多发病灶;15例均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其中8例伴有双肺散在分布的细颗粒状阴影,3例细颗粒状阴影以分布在肺底部较明显;20例表现为双肺颗粒状阴影明显融合伴有双肺散在分布的片状阴影,9例双肺可见支气管气相,13例伴有双肺散在分布的结节影,心影及膈影轮廓仍较清晰;3例表现为双肺呈毛玻璃阴影伴有双肺广泛分布的大片状影,并可见明显的支气管气相征延续至肺周边区,肺野透亮度明显降低,2例可见少量胸腔积液,1例可见纵隔气肿,9例患者的心膈影模糊不清,无法辨认。
46例复查病例中,3例治疗无效死亡,其余患儿治疗及时病情稳定或好转。
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征象具有一定特征,结合其动态变化特点及临床资料,可及时、准确确诊本病。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多见于早产儿,另发现产妇为糖尿病患者,或有妊娠中毒症的新生儿易患本病[1]。
剖宫产婴儿易患肺透明膜病[2]。
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治的46例肺透明膜病患儿的胸部X线表现,旨在加深对本病的正确诊断,早期实施准确及时的治疗,降低患儿的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笔者所在医院1994年7月-2009年12月确诊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共46例。
其中男20例,女26例。
年龄1~2 d,平均1.5 d。
回顾性分析患儿的病案资料和胸部X线表现。
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呼吸困难,面色灰白或青紫,四肢松弛。
34例伴有呼气性呻吟,29例可见吸气性三凹征,10例胸骨左缘可听到收缩期杂音,16例可听到细湿啰音,2例叩诊出现浊音。
46例患儿的血气分析均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并经临床综合诊断证实,所有病例均在出生后1~6 h内行首次X线检查。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像学特征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像学特征【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回顾20例临床证实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的X平片及其它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20例患儿中有8例肺部X线平片示肺野呈网格状改变及细小颗粒影,3例表现为肺野透光度减低,斑片状改变及细支气管充气征。
2例两肺野大片实变,呈“白肺”改变,其中合并肺炎者5例,肺出血者3例,气胸者2例。
结论普通X平片是诊断肺透明膜的主要方法。
其X线表现有特征性,支气管充气征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关键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X现表现;影像学1 讨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在全部活产儿中的发生率为0.5%-1%,早产儿发生率为10%-16%,占全部新生儿死亡原因的30%,占早产儿死亡原因的50%-70%,本病主要发生在早产低体重儿,32周以下,出生体重小于1500g者尤为多见,也可发生于孕周38周,糖尿病孕妇及剖宫产或产前、产后缺氧窒息的新生儿,仅约5%见于足月产儿,本组20例患儿中,孕周超过38周者6例,该6例虽属足月,但体重均小于2500g,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系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80%以上由磷脂(PL)组成,在胎龄20-24周时出现,35周后迅速增加,故本病多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的原因有:①早产:小于35周的早产儿Ⅱ型细胞发育未成熟,PS生成不足;②缺氧、酸中毒、低温:均能抑制早产儿生后PS的合成;③糖尿病孕妇的胎儿:其胎儿胰岛细胞增生,而胰岛素具有拮抗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延迟胎肺成熟;④剖宫产:因其缺乏正常子宫收缩,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促进肺成熟,PS相对较少;⑤通气失常:可影响PS的合成;⑥肺部感染:Ⅱ型细胞遭破坏,PS产量减少。
患儿几乎都是早产儿,足月儿仅约5%。
产母病史常示贫血、产前子宫出血、剖宫产、臀位产和多胎儿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和分娩异常。
出生时心跳、呼吸亦可完全正常。
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 CT 扫描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多层螺旋 C T 低剂 量源自新生儿肺透 明膜病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 R 4 4 5 文献标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 i 0 0 1 — 7 5 8 5 ( 2 0 1 4 ) 0 3 — 0 3 8 3 — 0 3 C T图像具 有很 高 的密度分 辨力 , 能较 早地 发现 小病 变 和准确显示病变范 围, 因而广泛应用 于临床 。但 因其辐射 剂
剂量 C T扫描 ; 然后对两组 图像进行对 比 , 观察分析诊 断结果 。结果 : 两组在显示新生儿 肺透 明膜病 的 C T征象如 肺 透 明度降低 、 磨玻璃 样影 、 颗粒状影 , 含气支气管影 ; “ 白肺 ” 及并发症 如气胸 、 肺不张 等方面无 显著差异 。结论 : 多层 螺旋 C T低剂 量扫描技术有 效降低 了 x线辐射剂量 , 对新生儿肺透 明膜病 的诊断与 鉴别 诊断 具有 很大价值 , 值得 推
域值 因素 的影响 , 易 出现漏诊 或过诊假 象 。
3 . 3 螺旋 C T 三 维 重 建 在 胫 骨 平 台 骨 折 治 疗 中指 导 作 用
[ 2 ] 薛彩霞 , 王东江 , 张越, 等. MS C T三维重建技术 在骨关节创 伤
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J ] . 中国 C T和 MRI 杂志 ,2 0 0 6 , 4 ( 1 ) : 3 2 —
折情况 , 形 象逼 真地显示 骨折的走向 、 碎骨块移位 情况 , 但值
E ] - I 王书知 , 孙 丽敏 , 叶彬 , 等. 胫 骨平 台骨折 的 C T 应 用 和价 值
[ J ] . 中华放射学杂志 , 1 9 9 7 , 3 1 ( 9 ) : 4 1 9 - 4 2 0 .
得 一提的是 , 在对轻微骨折 时 , 显示往往欠 佳 , 且 明显 受设置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像分析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像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特征。
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5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表现。
结果:本组病例中8例表现肺野呈网格状改变;12例表现为肺透光下降,斑片样密度增高影并支气管充气征;6例表现肺野呈毛玻璃状改变,支气管充气征明显;3例表现为“白肺”;并发肺出血2例。
结论:双肺透光度降低,伴斑片密度增高影及支气管充气征是本病的典型X线表现。
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X线特征新生儿肺透明膜病(PHMD)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致死的主要原因。
临床突出表现为呼吸呻吟,紫绀,“三凹征”。
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表现,且常继发各系统疾病,病程发展快,早期死亡率高。
因此,PHMD早期的诊断与治疗极为重要。
X线胸片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检查方法。
X线典型征象表现为双肺野透光度降低,伴细颗粒状影,支气管充气征及心缘及膈面模糊及“白肺” 等。
现回顾分析15例PHMD的X线特征,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正确率。
1材料和方法1.1收集我院2000~2005年间摄胸片诊断为PHMD,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5例。
男9例,女6例,为出生后25分钟~4天的新生儿,孕28~37周者7例,35~38周者2例,38~42周者6例。
出生时体重2.5 ㎏4例。
死亡年龄1~4天。
1.2所有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呻吟、紫绀、“三凹征”和血氧分压降低。
呼吸频率加快,最大可达100次/分。
血气分析:PO2下降;血pH值下降,最低6.5;PCO2升高,最多达19 kPa。
均在出生后摄胸片;所有病例有临床或病理检查证实。
2结果本组病例中8例表现肺野呈网格状改变;12例表现为肺透光下降,斑片样密度增高影并支气管充气征;6例表现肺野呈毛玻璃状改变,支气管充气征明显;3例表现为“白肺”;并发肺出血2例。
3讨论3.1发病原理:PHMD是新生儿期一种危重疾病,早产,低体重是主要诱因,也可见于剖宫产,双胎,宫内窒息及糖尿病孕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治疗转归
临床拟诊或确诊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患儿,均 应积极治疗。早期应用加压辅助通气者大多可 以存活。存活72小时以上者如无严重并发症, 患儿常可产生足够的表面活性物质,使病情逐 渐好转。 也可使用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 疗法,来促进肺泡复张,解除通气障碍。该病 可间歇性复发,不稳定,死亡可发生于出生后 48h之内,病程若超过72h,肺成熟度增加,则 大多数患儿能逐渐康复。
HMDⅠ级
内两 可肺 见充 细气 颗稍 粒差 状, 增透 高亮 影度 。降 低 , 肺
HMDⅡ级
影样 两 及改 肺 支变 透 气, 亮 管肺 度 气内 进 像见 一 ,分 步 心布 减 缘均 低 膈匀 , 面细 呈 尚颗 磨 清粒 玻 晰状 璃 。
HMDⅢ级
心大 低 肺 缘, , 野 不支 肺 密 清气 内 度 ,管 颗 增 膈气 粒 高 面像 状 , 稍更 密 透 模明 度 亮 糊显 增 度 。广 高 明 泛影显 ,增减
男,2.5h。呻吟半小时,呼吸60次/分,口吐泡沫, 轻吸凹,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男,20分钟,34周早产儿。有口吐泡沫、 呼吸促,70次/分,两肺呼吸音低。
女,4h,足月剖宫产儿。生后有口吐泡沫,无 吸凹征,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较多湿性罗音。
24小时后以上改变消失, 肺野正常
生后2小时见双肺细颗粒 影,右肺更明显
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
辅助检查手段,对临床治疗方 案的制定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 要价值。
HMDX线表现、分级标准
根据轻重表现X线分为四级 Ⅰ级 两肺充气稍差,透亮度降低,肺内可见细颗粒 状密度增高影。 Ⅱ级 两肺透亮度进一步降低,呈磨玻璃样改变,肺 野内可见分布均匀的细颗粒状增高影及支气管气像, 心缘膈面尚清晰。 Ⅲ级 肺内颗粒状密度增高影融合变大,边缘模糊, 肺野透亮度明显减低,支气管气像更明显、广泛, 心缘膈面模糊。 Ⅳ 级 两肺密度均匀增高,呈“白肺”改变,心缘 膈面完全消失。
症可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症状多在 12
小时内改善,早产儿症状须在 48小时后改善, 一般于2~3天内症状消失,预后良好。
新生儿湿肺的X 线表现:
①肺泡积液征:表现为肺野呈斑片状,面纱 或云雾状密度增深影,或呈小结节状影,直径 2~4mm。 ②肺间质积液征:表现为网状条纹影。 ③叶间胸膜和胸膜腔积液:叶间胸膜积液多 在右肺上、中叶间,胸膜腔积液量少。 ④肺血管瘀血征:表现为肺纹理增粗,边缘 清楚,自肺门呈放射状向外周伸展。 ⑤肺气肿征:表现为肺野透亮度增加,为代 偿性肺气肿,程度较轻。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 线诊断
概述
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是新生儿肺透明 膜病(HMD)发病的主要原因。 主要发生在早产儿,也可发生于糖尿 病孕妇、破腹产或产前产后缺氧窒息 新生儿。 进行性呼吸困难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伴呻吟、紫绀、吸气三凹征。 病程发展快、死亡率高。
RDS的病因、发病机理-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
(3)重度:X线表现为斑片状融合阴影,广 泛分布于双肺野,以两肺内侧带和肺底部为显 著,多伴有重度肺气肿,可并发间质性肺气肿 和气胸。病变于1周左右大部吸收。
男,1h,羊水清,生后气促,呼吸65次 /分,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罗音。
女,20min,羊水清,35+3W早产儿,呼 吸稍促,两肺呼吸音低。
3、B组链球菌肺炎:
母亲妊娠晚期有感染、羊膜早破或羊水 有臭味史;发病早,症状重,呼吸困难, 紫绀,皮肤苍白等灌注差,X胸片示片状 阴影,甚至融合成大片状,血象和C反应
蛋白增高。
B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胸片
肺部表现与RDS不易区分
其他新生儿肺炎X线特点:
新生儿肺炎多表现为肺纹理增强、模
糊,肺门影增大、增强,两肺病灶多 延肺纹理走行分布、境界不清;
呼气 肺泡半径 表面张力 肺泡塌陷 肺不张 气体交换面积 缺氧、酸中毒 肺血管痉挛 右心压力
动脉导管和卵圆孔
表面活性物质缺乏
毛细血管和肺泡渗透性 血浆外漏
呼吸困难
纤维蛋白沉积在肺表面 肺透明膜
血液分流
紫绀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表现:
1、发病率:本病多见于早产、剖腹产儿,双胎和围产期窒息 儿,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发病率与胎龄有关,胎龄28~32周 小早产儿发病率可达60%~80%,32~36周为15%~20%,为新生 儿尤其是早产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约占17%。双胞胎儿的 HPHMD发病率较高。 2、临床症状:初生时Apgar评分尚好,一般在生后2~6小时 内出现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伴呼气性呻吟;发生右向左分 流时,青紫明显。>12小时不考虑此病 3、临床体征:可见呼吸急促、鼻翼搧动、吸气性三凹征, 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减低;合并肺水肿时,于吸气时可听到细小 湿罗音。 4、遗后:症状于18~24小时加剧,第3~4天后好转,病情严 重者大多于3天内死亡,以生后第2天病死率最高。
新生儿湿肺的诊断:
1、上述5种X线征象中具备2~3项;
2、且这些X线改变大多在48小时内吸收,
72小时内基本全部吸收; 3、结合足月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呼吸困 难,除外引起呼吸困难的其他原因; 可诊断为新生儿湿肺。
★所以当临床或X线拟诊为新生儿湿肺时,
短期胸片复查很有必要。
男,1小时。口周发绀,口吐 泡沫0.5小时,心肺(一)。
新生儿肺发育不全
出生后30分钟后胸片观察双肺透亮度减低,似见细颗粒影,无 支气管气像,考虑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不排除肺发育不全; 48h后复查:双肺透亮度尚可,可见肺纹理结构,表明肺已膨
讨论
HMD是肺泡Ⅱ型细胞发育不成熟导致肺泡 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引起呼气性肺泡萎陷, 吸气时压力增大,损伤肺毛细血管内皮细 胞和毛细支气管粘膜,致血浆外渗,其纤 维蛋白沉着于肺泡表面形成透明膜,透明 膜形成进一步阻碍通气功能,引起呼吸困 难、紫绀、心衰等一系列症状、体征。 胎龄越小肺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量越少, HMD的发生率就越高。
3、膈疝:呼吸困难,紫绀,腹部凹陷呈舟
状,X线胸片可见患侧胸部有充气的肠曲 或胃泡影及肺不张,纵隔向对侧移位 。
湿肺病
像走 双 ,行 肺 呈分 片 肺布 状 水, 渗 肿无 出 、明 影 肺显 , 淤支 沿 血气 肺 表管 纹 现气 理 。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双下肺纹理增多、增粗,伴片絮状阴影,周围肺野 透亮度增高(气肿),病灶内未见支气管气像
HMDⅣ级
完“ 两 全白 肺 消肺 野 失” 密 。改 度 变均 ,匀 心增 缘高 、, 膈呈 面
鉴别诊断
1、新生儿湿肺:
新生儿湿肺多见于足月儿或足月剖宫产儿,
亦可见于早产儿,出生时正常,生后1~5小 时内出现呼吸急促、呻吟、口吐泡沫、青紫, 肺部听诊呼吸音减低或出现粗湿罗音等;血 气分析 轻症 PaCO2、PaO2在正常范围,重
A.胸正位片(出生8h) 两肺呈磨玻璃状,肺 容积大,两下肋胸膜 及叶间膜稍厚—肺泡 间质积液。 B.胸正位片(24h后 复查)肺野肺纹理增 粗增多,伴少量网点 影,胸膜微厚—间质 积液。肺泡积液已消 失。
2、新生儿羊水吸入综合征: 患儿有窒息或羊水吸入史,表现为出生复
苏后出现呼吸困难、呻吟和青紫。症状轻者,
HMDⅠ级患儿通过加压辅助通气治疗 后
生后30分钟,X线诊断:新生 儿肺透明膜病Ⅰ级。
经过治疗后24h复查:双肺 透亮度尚可,临床症状有 改善。
HMDⅢ级患儿使用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
使用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后,72h后复查:双肺透亮 度正常,肺纹理清晰,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不足之处,敬请 批评、指正!谢 谢!!!
X线征象分析
由于肺充气不足、肺泡萎缩------肺野透亮度显著 降低。 充气的细小支气管--------网格状影,萎缩的肺泡--------小颗粒状影。 随着病变发展,肺泡萎缩加重,气体不能进入肺 泡,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压力增高,管腔扩张-------支气管气像(充气征)。 病变发展到晚期,全肺密度一致性增高,心影、 支气管气像均不清楚,肺野透亮度减低呈实变样-----白肺。
临床可无症状或气急;吸入量多者,临床出现 气急、吸凹,口吐泡沫,肺部听诊常有粗湿罗 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生儿羊水吸入综合征的X线: (1)轻度:两肺纹理增粗,自肺门向肺野呈 条索影扩散,轻度肺气肿,病变一般于2~3天 内吸收。 (2)中度:两肺纹理增粗,沿纹理分布尚可 见斑片状模糊阴影,密度较淡,同时常伴明显 肺气肿,肺野透光度增高,肋间肺膨出和膈影 下降。病变一般于3 ~5天内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