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数学说课稿-观察物体-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说课稿-观察物体-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说课稿-观察物体-苏教版

《观察物体》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

《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并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让学生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同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看到的不同的形状正确确定正面、侧面、背面的观察位置。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说学法、教法

(一)说学生

1.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且学生平时也在不经意间观察物体,因此这节课的内容简单易学,学生也较有兴趣。

2.小学二年级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比较单纯,只是直观地看表面。

(二)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观察法:教学时观察目的明确,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娃娃,再调换座位观察娃娃,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只娃娃为什么同学们看到的形状不同。

3.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

交流等方式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教学程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探究新知,理解内化——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听《盲人摸象》的故事好吗?

(从故事引入课题,让生在愉悦中学习。)

(二)探究新知,理解内化

1.实物出示玩具娃娃,让生观察,抽生说说看到的样子,激发生的学习兴趣。让生试着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再和同学交流。

2.实物出示小猴,生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小猴。(幻灯片出示不同角度的小猴图片)让生体会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3.从上面、下面观察物体。(幻灯片出示)进一步让生体会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此环节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

(三)课内应用,课外延伸:1.基础训练(幻灯片出示)2.提升训练(幻灯片出示)(本环节组织学生再次观察、分析,在训练中巩固了知识,突破了难点。)

四、总结

小朋友们,你们真聪明,希望每一个小朋友在今后的学习中都能像今天这样积极地开动脑筋,相信你们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